作者:空谷幽兰 文章来源:网络
本文原地址:https://teniu.cc/ku/wk15/f6f96f93080e2be924477afc1a05ffa5.shtml
例:蜜蜂在花丛中飞着。
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1.小草发芽了。2.春天来了。
3.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4.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6.溪水哗哗地向前流去。7.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8.鲜花盛开。
9.森林阻止了风、雨、旱灾。10.天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11.青蛙呱呱叫。12.小草被风吹着。
13.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1.公路上,许多车辆来回行驶。
公路上,许多车辆来回奔跑着。
2.十字路口,红绿灯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十字路口,红绿灯眨着眼睛,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3.《新华字典》是我学习的重要工具。
《新华字典》是我学习中最重要的好伙伴。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 1.小草发芽了。2.春天来了。
3.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4.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6.溪水哗哗地向前流去。7.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8.鲜花盛开。
9.森林阻止了风、雨、旱灾。10.天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11.青蛙呱呱叫。12.小草被风吹着。
13.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14、十字路口,红绿灯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15、春笋钻出了地面
16、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
17、猎豹盯着一只羚羊,随时准备捕食。
18、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围着她的双腿起劲地跳着。(改成拟人句)
19、风把荷花刮得摇摆不定。(改成拟人句)20、牵牛花开了
21、小溪哗哗地向东流去
22、太阳升高了,水珠蒸发了。
23、烧焦的树木低垂着
24、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25、月亮被黑云遮住了
26、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27、春天,小鹿在溪水边走.28、夏天,蝉在树上不停地叫.29、天空中撒满了星星.30、柳枝随风摇摆。
31、手上的五指,根根都有作用。
32、桃花心木苗长得茂盛。
33、许多人在小青石上面走过
34、秋天到了,稻子熟了,高粱红了。
35、春天,柳枝发芽了,小草绿了,小花也开了。
36、蜡烛燃烧。
37、稻穗沉甸甸的。
38、路口的红绿灯正在交替闪烁着。
39、北风吹,杏花开了。40、小树长高了
43、把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春天来了
4、百灵鸟在树枝叫。
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6.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7.、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把陈述句改成拟人句
1.鸟在枝头鸣叫。
2.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
3.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5.柳枝在风中摆动。
6.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7.高粱熟了。
8.花儿开了。
13小草儿发芽了。
1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陈述句改比喻句
1.战士们冲了上去。
2.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3.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
4.瀑布飞流直下。
5.金秋十月,桂花开了。
6.洞庭湖的水真绿啊!
7.他飞快地跑过来。
8.秋天,枫树的叶子红了。
9.人们排着队的游客走进展览厅。
10.爷爷的手很粗。
11.洪水涌来。
.金鱼在水里游。
14.春天来了。
陈述句如何改成比喻句
将陈述句改成比喻句,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使句子更形象生动。具体为:
⑴确定要表达的主体,即本体。注意要突出句子主体的特点。
⑵喻体的选取。确定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⑶喻词选择。好像、仿佛、像等。
⑷注意改写后的句子要通顺。
例1:
陈述句:翠鸟蹬开苇杆,飞过去。
先确定要表达的句子主体特点,要具体表现什么——“飞”。如何飞?
确定喻体“离弦的箭”
可改为:翠鸟蹬开苇杆,像离弦的箭似的飞过去。
例2:
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边。
高大的橡树像草原上的哨兵似的挺立在路边。
陈述句改成比喻句。
1.长城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2.秋风阵阵地吹,黄叶飘落下来。
3.京杭大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京杭大运河仿佛是一条银色的巨龙,伸向天边。4.战士们冲了上去。5.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6.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
7.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像一块巨大的水晶石,透明极了。
8.秋天,树叶落了。9.爷爷的手很粗。10.蝴蝶很漂亮。11洪水涌来。12.天黑了。天黑得像涂了墨似的,伸手不见五指。
13.甲虫很美丽。14.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一闪一闪的,??, ??,像小朋友的眼睛一眨一眨的。15.雨下得真大,??,仿佛一席巨大的珠帘悬挂在天地间.??,雨滴宛如黄豆般敲打着大地.??,雨点好像无数颗断线的珍珠洒落下来.拟人句应该怎么改写呢?
小学生经常遇到改写拟人句的一种练习,但是有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完成,即使是做了也是错误百出。例如将“柳枝在微风中摇摆不定。”改为拟人句为例,学生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误将拟人句改为比喻句。柳枝在微风中摇摆不定,好像在跳舞。二,没有体现拟人的特点。柳枝在微风中摇来晃去。
拟人句应该怎样改写呢?
第一,增加人的称呼,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公公婆婆”等。如上句就可以改为“柳枝姐姐”
第二,改变名词的说法。如上文的“柳枝”,就可改为“柳树的头发”。
第三,用人做的事来代替句中的动词。如上句就可以这些改法了:
柳枝在微风中舞蹈。(一种)
柳枝姐姐在微风中迎风起舞。(两种)
柳枝姑娘的头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三种)
第四,不改变原来句中的用词,增加描写人的形容词。
以将“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来。”改写为拟人句一题为例。这一句就可以改写为“太阳公公红着脸慢慢地从东方升起来。”“太阳公公慢慢地小心翼翼地从东方升起来。”“太阳公公慢慢地害羞地从东方升起来。”
把陈述句改成拟人句。1.鸟在枝头鸣叫。
2.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窃窃私语。
3.小鹿在河边喝水。4.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5.柳枝在风中摆动。6.蜜蜂在花丛中采蜜。7.高粱熟了。高梁涨红了脸。8.花儿开了。
9.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10.小树在风中摆动。11.金鱼在水里游。12.蜜蜂在采蜜。蜜蜂哼着歌在花丛中采蜜。蜜蜂心事重重地在花丛中采蜜。
13.小草儿发芽了。14.春天来了。1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太阳慢慢地从东方爬上来。太阳慢慢地从东方露出红红的脸蛋。
16.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如美人照镜一般。17.桃花开了。篇二: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拟人句答案,修辞(教师)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
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练习题:
1、我必须工作。改:我不得不工作。
2、病人需要去医院。改:病人不能不去医院。
3、订购商品到货后才付款。改:订购商品不到货不付款。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
例如: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话不无道理。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用词的一些方法
1、表示判断。“是”“了” 用“谁也不能否认”
2、表示非常肯定。
“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
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用“只能”“只好”“只得”
4、表示全部。
“全”“全都”“全部” 用“没有??不”“无不”
5、表示推测。
“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
双重否定句的练习
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6、这是伟大的奇观。
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8、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0、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11、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每日都要读它。
12、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3、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14、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答案:
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不能不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不可能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没有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不得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5、信赖,无不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这不会不是伟大的奇观。
7、你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8、我们不是没有建成了希望小学。
9、詹天佑不可能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10、星期天我们不可不去看排球赛。
11、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没有哪日不读他它。
12、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不是没有道理的。
13、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深受感动。
14、写得不怎么样,但不是没有希望。
鸟儿在树上叫
鸟儿在树上唱歌
星星在天上闪烁
星星在天空眨眼睛
雪松的树枝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改为:调皮的雪娃娃飘到雪松爷爷的身上,雪松爷爷被逗得笑弯了腰。
鸟在枝头鸣叫。改为:鸟在枝头歌唱春天..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改为: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一起说话.小鹿在河边喝水。改为:小鹿站在河边喝水.拟人句:海底的动物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陈述: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
拟人句:春天来了,花儿张开了笑脸,尽情欢笑:小鸟放开歌喉,尽情歌唱。陈述句: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鸟唧唧喳喳叫着。
蜜蜂在花间飞 改为 蜜蜂在花的海洋中翩翩起舞
一头大狮子蹲着改为 一头大狮子盘腿坐着.小木船划走了改为 小木船高兴地游走了
花儿随风摇摆
花儿在风中舞蹈 小溪哗啦啦地流
小溪唱着欢快的各儿往前跑去
雨水淋在树上,树叶沙沙作响
调皮的雨滴搔大树的痒痒,使大树乐得浑身颤抖
啄木鸟在啄树皮里的虫
啄木鸟医生在为大树看病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月亮挂在天空;眉毛似的月亮挂在天空。
.小河哗啦啦地流。小河快乐的游着,哗啦啦得响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1、比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8、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篇三:把陈述句改成拟人句
把陈述句改成拟人句 1.鸟在枝头鸣叫。
2.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
3.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5.柳枝在风中摆动。6.蜜蜂在花丛中采蜜。7.高粱熟了。8.花儿开了。
13小草儿发芽了。
1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陈述句改比喻句
1.战士们冲了上去。2.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3.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4.瀑布飞流直下。
5.金秋十月,桂花开了。6.洞庭湖的水真绿啊!7.他飞快地跑过来。
8.秋天,枫树的叶子红了。
9.人们排着队的游客走进展览厅。10.爷爷的手很粗。11.洪水涌来。.金鱼在水里游。14.春天来了。
《一般句子改为拟人句》微课脚本设计
文/沧海行云
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 崔云云
【制作背景】
语文新课标中对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进行了要求,提出“需让学生在具体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将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过程中,把握不准,容易与比喻句混淆,出错较多。针对这一问题制作此微课视频,希
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一般句改为拟人句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很多同学很容易将拟人句改为比喻句,那么如何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句。(课件出示)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改为拟人句)在将这个句子改为拟人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这样改的:
1.一阵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左右摇摆。2.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向我们招手。3.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哪一个对呢?当然是第3个对。那么第1、2个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改成拟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拟人句。(课件出示)拟人,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写人的动作、神态、心情的词语。如: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句中的“招手”本来是写人的动作,这里用在写荷叶这种物上了,把荷叶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大家注意,这里是当做人来写,而不是比做人。很明显前两个句子把荷叶
比做了人而不是当成人来写。
那么具体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刚刚的句子为例。
1.比较两个句子,引导发现不同。(课件出示)原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拟人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很容易的看出原句中的“摇摆”换成了“在向我们招手”。这两个动作都是描写句子中的“物”—荷叶来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物”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也就把一般句子改成了拟人句。
2.师生共同总结出步骤。(欠具体详细)
(1)找到要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的“物”。
(2)确定原句中描写“物”的动词,然后将其替换成人具有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动词。大家注意,这里是替换而不是比作!
(3)整理句子,使其通顺。练习:判断以下句子是拟人句吗?
(1)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2)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3)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4)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很明显,1、3两句中,“笑弯了腰”、“尽情的跳舞”可以看出,把花儿、雨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是拟人句。
课下练习:
1.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翩翩起舞)
2.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探出了头)3.早晨,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叫着。(欢快地唱歌)
千万量级范文免费下载,请收藏特牛范文网! - www.teni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