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静水流深 文章来源:网络
本文原地址:https://teniu.cc/ku/wk15/fa698b12cd9be483d7c8fe7f01cc8144.shtml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西师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时。
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题。、齐读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
3、分角色朗读文。
第二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引导想象: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引导体会:小朋友们,学了这篇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集体反馈,评析。动。
江园小学 葛平芝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桌自己也就快乐了。教育学生要为他人着
想,无私奉献。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4.指名读课题。5.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更好。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纠错,集体读。(2)全部开火车读。
(3)学生自由地说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4)玩摘苹果的游戏,加深巩固。3.教学学生无法拼读的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教学生跟读。(2)指名反馈读。(3)齐读。
(4)学生反馈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听。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4.同学间互相读一读。5.指名读,其他评议。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事?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上一个怎样的老人? 3.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他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 5.指名反馈。
6.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 7.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帮助理解。8.指导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4.老人与苹果
pínɡ苹 ɡuǒ果 wèn问 děnɡ等 jiǔ久 xiē些
cái才
jié结 chī吃 bié别
shí时 hòu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让学生懂得给人快乐,同时自己也就快乐了,教育学生要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像,总结全文
1.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想一想,这一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会怎样?
4.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5.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姿势。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5.集体反馈,评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4.老人与苹果树
老人→苹果树→吃不着别人吃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引导想象: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5、引导体会: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动。
《老人与苹果树》教学设计
1【摘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我的课堂结构是:提出问题——读文识字——品读韵文、感悟情感——拓展学习,升华感情。
【关健词】
读文识字、品读韵文、感悟情感、拓展学习,升华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并能运用“苹”、“果”、“问”、“等”、“久”、“些”、“才”、“结”、“吃”、“别”、“时”、“候”12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揣摩人物心理,读出适当的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的做法,领会课文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由苹果树的生长周期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文意,记忆字词。
3、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为后面的扩充故事打好基础。
4、将学生分成四组,利用大家的智慧,将课文内容加以扩充并演绎出来。
5、组识学生联系实际,谈读后感,从而感受老人的精神,精神,领会文章的含义,培养良好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并能运用这些字组词。
2、体会人物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意思。
难点
1、理解老人的做法。
2、培养无私奉献,多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突破
让学生发挥想像,扩充故事,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事理。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教师用布包一个苹果,让学生嗅一嗅,猜猜是什么?(苹果)
2、小朋友们都吃过苹果吗?(吃过)可是有谁知道苹果树从小树苗长到能
结出苹果来需要多长时间呢?
3、师:告诉你们,苹果树从苗到能结出苹果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如果你
们现在种下一棵苹果树,那么要等到读几年级才能吃呢?(四、五年级)
4、有一个老人,他已经活不了多久了,可他辛辛苦苦种下了许多苹果树,他能吃到亲手培育的苹果吗?老人家为什么要种那么多苹果树呢?
5、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4、老人与苹果树”(课件出示课题)
6、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位老大爷呢?(想)可是要看这位老
大爷啊,得过两个关口,每经过一个关口,必须完成本课的一些学习任务。你们敢去闯关吗?(敢)我知道你们很勇敢,所以预先准备了一辆汽车,(课件出示)同学们,请上车。
二、读文识字
1、孩子们,第一个关口到了,你们看,牌子上写的是什么?(认读坡),认
读娃娃要我们做什么呢?①把生字划出来。②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学习)
2、师: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没有?请同桌互相帮助纠正,读完后老师
要替认读娃娃来检查。
3、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一遍,男女生开火车读。师:小朋友读时要
注意“苹”“等”是后鼻韵,“吃”“时”是翘舌音,“才”是平舌音。
4、同学们,生字你们都会读了,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三、品读韵文,感悟情感
1、师:小朋友,你们会读生字,也会读课文了,胜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你
们的表现棒极了,敢不敢闯第二关呢?(敢)好样的。
2、师:你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品读林),品读林的主人小熊欢迎大家,小熊说:你们真能于,闯过了认读娃娃那一关,现在请你们再仔细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件出示,指三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谁在于什么?
有一个词说明老大爷种的苹果树不少,是哪个词?(学生用“许多”说一句话)。
4、谁愿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人家问了老人哪些问题?既然大家对老大爷的做法不理解,那读人家的问话怎么读呢?(疑问、担忧、惊叹、好奇、关心······的语气。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你们现在知道老大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了吗?②老大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③你喜欢老大爷吗?
6、教师小结:老大爷是一个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他的心里充满了
阳光,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7、小朋友们,太棒了,大家闯关成功。你们就要见到老大爷了,激动吗?,等会见到老大爷你们想对老大爷说些什么?(课件出示老大爷,指名学生跟老大爷说想说的话)。
四、拓展学习,升华感情
1、师,同学们几年后。老大爷去世了他种的苹果又红又大,又香又甜,(课
件出示)当你们吃到他种的苹果时,你会说些什么?
2、你们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奉献的人或事?
3、齐读课文。
《老人与苹果树》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渝北实验三小 饶娅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引导想象: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5、引导体会: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苹果树(偏艺术领域)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生活化材料制作苹果,感受帮助苹果树的快乐。
活动准备:
苹果林大背景,树上贴有一个苹果的苹果树一棵,喜糖填充物碎纸丝、餐巾纸、彩色报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
1、师出示一片苹果林,这是什么树?你看这棵树上有几个苹果?
2、教师讲故事:秋天到了许多苹果树上都长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然而,有一棵苹果树却只结了一个苹果,大家都不很喜欢它,这棵苹果树难过的说:我也想长出更多的苹果,只是没有人来照顾我,你们能来照顾我吗?(幼儿回答)
3、继续听故事:因为宝贝们的照顾,苹果树上开始长起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苹果。
二、个别幼儿初次尝试,激发幼儿制作愿望
1、教师出示苹果照片提问:苹果长什么样的啊!幼:圆圆的、红红的、绿绿的…
2、它是怎么做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苹果?
3、和幼儿一起讨论苹果的做法,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小结:纸头揪一揪,用手搓一搓,涂点固体胶,用力摁一摁。
三、幼儿操作活动。(背景音乐)
1、师:还有好多苹果树在你们的照顾下都开始长苹果了,让我们一起帮这些苹果树长苹果吧!
2、经验提醒:纸头揪一揪,用手搓一搓,涂点固体胶,用力摁一摁。
3、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别能力差的小朋友,并及时给予评价。
四、作品展示
1、苹果树们说:谢谢小朋友们,你们照顾的真好,我们都长出了又大又漂亮的苹果。
2、说一说哪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长得最漂亮。小结:用力揉的圆圆的苹果最好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第二次试教了,通过第一次的尝试,我对今天的活动做了一些调整和修改。首先添加了苹果林背景以及对苹果树进行了美化,也对目标做了一定的修改,最主要的是调整了生活化材料的投放,让孩子在活动时感到更有亲切感,也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导他们以后在生活中也可以寻找可以利用的生活材料来做游戏。当然通过活动,我又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我利用了生活中的材料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但也投放的不是非常合理,比如说餐巾纸的投放,它的柔软度是很适合小班孩子进行揉搓,但其纯白的颜色让孩子不容易联想到做出来的是苹果。所以我想以后选择一些有颜色的餐巾纸再次进行尝试,同时我也在思考还可以投放哪些合理的生活材料和餐巾纸一起让孩子制作苹果。
202_.10
千万量级范文免费下载,请收藏特牛范文网! - www.teni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