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评课稿(汇编)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65-859951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4-01-04 15:32: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评课稿

焦老师教学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适当补充相关的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下面我将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1、准确地把握教材,实现教师、学生和书本间的三者对话。

教者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卧薪尝胆”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师通过提问“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切入课文的重点(第四自然段)。由此拓展到课文的前后内容,使学生不仅知道勾践卧薪尝胆的前因,而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到勾践发奋图强的`意志与精神。

2、重视读书指导,运用信息技术和语文的整合将语言训练贯穿与整节课

在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教师不仅让学生懂得“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还让学生明白勾践为什么要这样刻意折磨自己,引导学生体会“不忘报仇雪恨”、“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的含义。在解决“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个问题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万般无奈”、“只好”等词语体会勾践面临国破家亡的艰难,夫妇被迫去给吴王当奴仆的忍辱负重。通过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联想他们原来的尊贵身份,具体体会勾践夫妇所受的屈辱。不但能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而且更加感受到勾践夫妇在吴国度日如年,最终体会到越王勾践成功的不易。

3、注重学生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

焦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还有很多语言训练。如当勾践前来求和时,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每个人的表达意愿都很强烈,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会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课的最后,李老师还把与课文相关的一幅对联引进课堂中,对联中有两个历史故事,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回家查查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学到了很多,听说读写都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几点小建议:

1.学生听课效果不好,老师适当的放慢脚步,换回他们的注意力。

2.小组合作的气氛不够浓,孩子们我行我素,没有讨论的意识,老师在此时如果能深入学生中间,对孩子们的表现予以指导,相信孩子能更快的融入讨论的环境中!从而使课堂的学习氛围更浓一些!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

对“失踪的森林王国”一课的教学评议

对鲁荣老师所授的“失踪的森林王国”一课,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批评,我们可以一起共同探讨。

首先说说这节课的优点:其一,本节课基本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课堂上渗透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一点值得肯定,也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坚持。其次,教师的教态比较自然,没有给人紧张、混乱的感觉。其三,课堂授课思路比较清晰,环环相扣。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第一,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是很深很细,教学重点把握不准。例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没有体现出来;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对比不突出,不明确。本课重在让学生明白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因此要强调失踪前人们是如何安居乐业,失踪后人们是如何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结合我们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本节课思想教育不到位。第二,设计的问题欠妥,值得研究。例如第一个问题中“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一个怎样的王国?”可设计为“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原来的森林王国吗?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文中哪些关键词语(如美丽富饶、鸟语花香……安居乐业),通过这些美好的词语,读出人们向往快乐生活的感情。第二个问题“新型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两个问题合在一起不太恰当,可分开让学生研究。也可以设计为“新国王是怎么做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胸狭隘,自私,偏听偏信,固执。这里有一个光头强的故事可以引入)”和“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变成了什么样?”通过那些雨妖、热魔、沙鬼、风怪对新王国的破坏让学生认识人类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前面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后面是一种恐怖可怕的感觉,动应该让学生感受并能读出来。第三,设计的自学提示要让学生先读1——2遍,弄清提示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要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吧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词语记下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也可以把自己对课文中某一处的想法写在旁边(批注)。本节课是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读提示,前后颠倒了。第四,鼓励的语言欠佳,对回答正确和错误的学生都要以鼓励为主,错了可以让他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或提出“谁能帮帮他?”以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第五,板书不够规范,一是字迹要尽量工整,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突出重点,显示文章的脉络。本课后面板书与提示中的问题不符。《变化后(混浊不堪、天昏地暗)。第六,本节课教师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解决问题上,没有让学生深入去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都应该让学生多读、多感悟,读出感情。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也应该做必要的指导。第七,小组学习没有组织好,该讨论什么问题,谁去总结讨论的结果没有计划。第八,教师课堂表情单一,语言没有感染力,激发不起学生积极性。

几点建议:第一,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每节课都要做到胸有成竹;第二设计好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每一个自学提示,不能胡乱提几个问题了事:第三,掌握好问题导学法的每一个操作流程,按流程环环相扣;第四,设计好板书内容,板书内容要与课文和自学提示相对应,字迹要工整、规范、注意笔顺。第五,注意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可以在黑板上标出1、2、3、4、5、……学习小组,对小组发言积极正确率高的小组奖励小红旗或小星星;第六,注意教师自己的精神面貌,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评课材料

三年级语文评课材料

这是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整节课的出色之处有几点:

一、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例如:分析课文中的七种大自然的语言时,都配以形象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把握文中所描述的现象。在讲解“三叶虫”化石时,配上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观认识。因为“三叶虫”并不是学生所熟知的。如果只是用大量文字解释,则不利于学生把握。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二、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这位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还有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地把握到了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三、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中、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这位老师很好地拓展了三叶虫、地壳运动等知识,拓展了大自然的各种语言,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而且,让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浏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二年级识字评课材料、教学目标明确:

这是一节识字课。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联系大自然的实际,并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效收集对子和对子兴趣,还对成语的记忆。

二、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

本课是对子形式和成语。教师在第一环节中采用联系实际方式,从学生的爱好出发,还学生进入学习内容,激发兴趣,为识字教学打下情感铺垫。第二个环节中,是整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出词、句,并从中引出生字。让学生图文对照,自读对子,这样学生通过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难点,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在在分析字形时,教师提出识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去分析字形,教师给予适当总结。这样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在学习对子时,教师通过成语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词的作用,同时出示巩固练习,这样不仅能检测学生对对子掌握情,还让学生学到成语。在第三个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采用扩词,认读词语这二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识字。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更有效的巩固了识字效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除此以外,教师还进行了写字指导,我说得这一环节非常重要,通过示范指导让宪政记住。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什么。最后,进行总结、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这位教师的整堂课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使学生在很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上完这节课。

四、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整节课中,不管是学习生字还是对子,教师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小组读,齐读、指名读,还把对子读成成语。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闵行实小的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 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毛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另外在课堂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毛老师设计的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至少知道几条边 哪几条 为什么 生1:8条边,并上前一一指出。生2:只要知道2条边即可,因为有几条可以移动,再一一指出。师立刻对此表示肯定和表扬,此时,有一生马上举手:我要提醒同学们不是所有的不规则图形都能巧算的。这个回答的出现让老师和同学对移动部分边长巧算周长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

短的35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第六册几何小实践的教学内容,闵行实小的毛爱文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二期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但是除了毛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数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整堂课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比对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下面就选取学生突出表现的三点做个点评: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毛老师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例,师:求长方形台布花边的长度其实是在求什么 生1: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周长。马上有同学举手表示异意,生2:求花边的长度其实在求长方形台布的周长。“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9+9+8+8=34dm,9×2+8×2=34dm,(9+8)×2=34dm,师: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生1:把长方形4条边的长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2:它是看特征的,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一定有2个长和2个宽,所以2×8加2×9就得出长方形台布的周长。生3:长方形里有2个长,2个宽,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在×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毛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计算两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其中一个是正方形。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26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另外在课堂最后一个拓展环节中,毛老师设计的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提出问题:求这个图形的面积至少知道几条边 哪几条 为什么 生1:8条边,并上前一一指出。生2:只要知道2条边即可,因为有几条可以移动,再一一指出。师立刻对此表示肯定和表扬,此时,有一生马上举手:我要提醒同学们不是所有的不规则图形都能巧算的。这个回答的出现让老师和同学对移动部分边长巧算周长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35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小学数学评课稿:《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杨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认识: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新的课程标准里说,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杨老师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比如:母子年龄、儿歌等,这些的设计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具体与富有情趣,并且杨老师还现场提取数学信息,创设了老师和学生年龄对比的这一有趣的生活情境,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

本节课杨老师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比如本节课中,教师提出:选用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自己的年龄,并用这个字母来表示你爸爸、妈妈等身边熟悉的人的年龄。学生先合作讨论,然后自主完成,最后再拿出来大家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认为杨老师在这一环节处理的很恰当,值得我学习。

3、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比如:一个环节,教师采用了“数青蛙”的儿歌。课堂进行到此学生已有些疲劳,在此采用儿歌“数青蛙”,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乐中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再一次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全课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是一节“新、趣、活、实”的好课。

一年级语文评课材料

刚才听了两节围绕我校教科研课题开展的语文课这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文章,感觉两位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和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分别说一下两位教师的课。

一年级刘红杰老师执教的是一篇韵语识字课文;低年级的识字课是枯燥无味的,但今天通过听刘老师讲的这节识字课给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评析。

一、教学目标明确

这节识字课刘老师能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认识字词,正确有感情朗读韵语课文,了解文中提到的事物,感受集市上的热闹场面,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能放手让学生从多渠道的进行识字。

二、教学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课文中的字词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刘老师在教学开始时,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沟通(直接引题“赶集”)激发兴趣,通过学生的畅谈,出示课题:及时引导学生认识课题中出现的生字,这样采用联系生活中学生熟悉事物切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带着极浓厚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为识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铺垫第二环节是整节课的重点,教师能有效的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1、教师范读课文时能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如要求的注意字的语音,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能及时提读书要求(圈画生字,词语)。

3、教学识字时、刘老师能用事物和卡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词语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

4、在分析字形时教师能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教师并能适当给予总结,在识字过程中还能对学生进行扩词、扩句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样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练习设计有梯度,能有效的反馈学生课堂的学习信息。

三、朗读形式多样化:在整节课中、不论是学习生字还是词语,教师能以“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渎、小组读、齐读、指名读等方法)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使学生的识字在读中理解、读中掌握。

教态自然、整堂课教师微笑面对学生。

建议:

1、有感情朗读指导不到位:断句、语速等方面。

2、课堂中要适当给予鼓励,让学生整堂都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

3、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书写的习惯。

四年级语文评课材料

辛老师在这节课教学中能通过抓语言文字、抓画面、抓感受来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含的一幅幅乡下人家的美丽场景,使学生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总的感觉这节课是成功的,下面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评析:

1、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资源。如图中出现的生活情景,教师及时追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过没有,这样就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畅谈,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文中的词句,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教学中能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训练,交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比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从整体感知入手,然后分几个场景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可见教师能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

3、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能将这一环节回归到文本中、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来感受作者描绘的意境,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对课文的学习欲望。

4、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间始终是平等对话,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放手让学生自学剩余的画面,教师加以恰当的指导,这样就大大的激发了学习主体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运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5、注重以“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比如:学生每读完一段文字,眼前出现的不止是一段话,而是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面,教学通过品评和赏析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乡村人家的迷人景色,使情感在朗读感悟中得到升华。

建议:

1、新课标中强调阅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熏陶。这节课教师虽采取了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去朗读课文,我的想法是能不能设计新颖些的朗读方式。比如:在课件图片进一步加上配乐、学生通过欣赏图片、配乐节奏朗读,也许这样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感悟文中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人家。

2、加强课堂中说话写话训练、这篇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这方面的素材对于我们当地的学生来说很广泛,生活中处处能捕捉到,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精心设计这一训练环节。

3、文中提及了乡村和城市风景的对比,只是一笔带过,对比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乡村和城市风景不同之处,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几幅代表城市风景的画面来做鲜明的对比、可能会给学生的感官带来更明显的冲击,从而加深学生对乡村人家那独特迷人风景的感受。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融入学生学习中,别总顾着自主、及时出示图片。

5、语言组织不连贯,前半部分把握较好。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评课

《秋天的雨》评课记录

付永胜:余主任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动情、激情。能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细细品位,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如果课前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黄黄的银杏树、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在课中展示在学生面前更好些,这样更能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火花,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一种“乐之者”的美好学习境界。

王莉:这节课,余主任通过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中感悟语言的内涵,在指导学生逐句朗读后,余主任给学生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把第二小节连起来读了一次,让学生潜移默化体会到了语言的美。

不足之处就是老师范读少了些。

余利梅:整堂课,余主任总是用动听的评价语来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里,感受老师的鼓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张淑芬:我觉得余主任比较注重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积累。如:在学生划好表示颜色的词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词也是表示颜色多的;在学生学了第二小节后,让学生把书中的优美句子背诵下来,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但遗憾的是这节课余主任没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运用起来,如果能在学习第二小节时,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可以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让学生体会去掉它是否可以,从而,体会句子的优美。这些余老师都做得很好,这之后应该让学生模仿说说类似的句式,这样通过扩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要更好些。

高鸿飞:大家谈了这么多,余主任的这节课是成功之处我不多说了,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余主任这节课的词语复习教学应占一定时间,我想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还是占很重要的位置,如果词语掌握不好,即使文章的语言再美,也是读不出什么韵味的。以后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讨和研究。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3、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并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教学重难点:

1、感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艰辛。

2、领悟“卧薪尝胆”内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这几个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出示)谁能大声地把它们读准确。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2、指名读,齐读。3、3、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

4、同学们,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讲一讲《卧薪尝胆》的主要内容吗?

二、质疑导入新课,学习课文3、4自然段,逐步理解卧薪尝胆

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要想东山再起,国家转弱为强,越王勾践除了向吴王求和当奴仆是别无他法了。这样骄傲的吴王,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必定会遭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找到了吗。(用“——”画出)

四、(二)感受“忍辱负重”的艰辛

五、出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1)(舂米推磨,你见过吗?舂米”呢?(图片)你看,“舂”字下面的“臼”就表示舂米用的石臼,在石臼里捣稻谷,捣成米。(2)师:你再来比较一下:(3)

出示课件

(4)师:作为曾今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落到这种境界,这就是屈辱。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你想象得出吗?(5)(3)是啊,这样的耻辱太多太多,我们来看一个片段。(播放相关动画)

(6)甚至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竟然----------让人来尝,而这个人就是勾践。勾践在越国是万人景仰的君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现在他在吴国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像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文中并没一一道来,但有5个字包容了一切。(受尽了屈辱)。这是饱含血泪的5个字,你读。这是无尽无止的屈辱,你读,这是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这些屈辱说不完,道不尽,但勾践夫妇却一一承受,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不要说出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7)(4)过渡 :就这样他们(引读)比较句子:(出示)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勾践夫妇硬是坚持下来了,这就叫——(板书:坚持不懈)。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带着内心的感触一起来读。(齐读)尽管勾践三年里受尽屈辱,度日如年,但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三)体会“卧薪尝胆”的内涵

也正是三年中勾践所做的一切,让吴王放松了警惕,相信勾践完全诚服于自己了,所以吴王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但是勾践是否从忘记了所有的耻辱呢?(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1)师:哪个词语能看出他报仇的决心大呢?

时刻:你能换种说法吗?(每分每秒)你能读好这句话吗?(2)从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白天,亲自下田耕种。

*晚上,睡在柴草上。睡在柴草上是什么感觉?(硬、潮湿、有虫子等等)(提示,这就是卧薪)*(每顿饭前)(这就是尝胆)* 你尝过的最苦的东西是什么?

胆的苦味可比你尝过的()还要苦上百倍。

现在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把“卧薪尝胆”的意思说一说呢?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师: 勾践为什么这样对自己。(提醒)是啊,常有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而勾践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激励着自己、提醒着自己。

20多年坚持不懈

5、师导读:20年,他白天 20年他晚上--------20年他时刻不忘-----------20年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小结:越王经过20多年的卧薪尝胆,和努力使越国变弱为强,终于灭了吴国。(3)、出示图:这就是忙碌了一天的勾践,他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夜深了,忙碌了一天的勾践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他想:我不会忘了,一定要。”(4)这就是——发愤图强(板书:发愤图强),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好这段话。(5)(齐读)勾践所做的这一切使得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越来越近了(6)

三、拓展“卧薪尝胆”的深远意义(7)(1)师:而这一步步正是整整三年的忍辱负重,每天卧薪尝胆后的发愤图强,还有那长达二十年的坚持不懈,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的结果是同学们大声的告知天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8)(2)故事学到这里,大家对“卧薪尝胆”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难道它仅仅指的是越王勾践睡柴草尝苦胆吗?(不是,这只是字面上的含义)谁能说到文字的里面?(指名说)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就是指: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发奋图强

(9)

四、作业

1、老师建议你们回家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2、另外回家生动形象地给爸爸妈妈讲述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

板书设计: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转弱为强 【简评】

2、课堂设计紧凑,主线分明,重点突出。从越王兵败求和后的忍辱负重,到卧薪尝胆的解释,再到报仇雪恨的成功,始终围绕卧薪尝胆来进行设计,整个课堂感觉很通,很顺,没有零碎感,并且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对越王忍辱负重的教学上。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进行完成填空,然后分别从粗布衣、石头房子、养马架车、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讲解,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越王的屈辱。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越王报仇雪恨的必定成功,也就突出了励志的结果。

3、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4、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教师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卧薪尝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卧薪尝胆”真正的含义。[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卧薪尝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薪”指的是什么?“胆”又指的是什么? “卧薪尝胆”就是?

二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大声朗诵第四自然段,找准直接写勾践卧薪尝胆的一句话。指名读一读,齐读。

那么同学们,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回到越国之后,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放着荣华富贵不享,而去卧薪尝胆,折磨自己呢?请你再去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原因。②交流:

为了报仇/ 为了提醒自己的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你可真会读书] 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你把书读得更透了,真是说到勾践心里去了!勾践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③出示: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指名读,(点红“时刻”、“不忘”)教师评价: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你在朗读时注意了这个“ ”词

(信念 / 决心 / 不忘仇恨 / 勾践想要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的决心非常大„„)齐读,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来读好这句话。三兵败求和

过渡:兵败会稽给勾践带来哪些耻辱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生交流:出示第二小节1、2两句,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待会儿告诉老师原因。

2、交流,板书:兵败求和

3、是呀,会稽一战中,勾践打了败仗,据老师所知,当时他身边还有五千残兵败,他为什么不和吴王决一死战?为什么不自杀呢?不是说“士可杀,不可辱”吗?生交流

4、是的就是这样勾践什么办法也没有,有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保全性命和自己的国家,只有抛下尊贵的帝王身份,跪下来求吴王饶他一命,此外,别无选择,真是万般无奈啊!(词卡:万般无奈)

4、请大家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我想大家肯定能把勾践的那份无奈读出来。

5、对此,吴国的谋臣们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节第3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谋臣们会对吴王说什么。

6、哎呀,同学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你们今天当了一回吴王的谋臣。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谋臣们对吴王的建议。(点红:建议)

7、让我看谁更厉害,能把“建议”放到前面去说这句话,意思不变。出示句式训练:吴国的谋臣们纷纷建议()。

8、吴王呢,他听取谋臣们的建议了吗?

是呀,几代吴国的君王都没有能够打败越国,今天好不容易被我征服了,我何不趁此机会将勾践好好地羞辱一番呢?此刻的吴王是非常骄傲,哪里听得进谋臣们的建议啊!谁来骄傲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9、堂堂一国之君,不能带领自己的士兵打一场精彩的胜仗,反而在会稽一败涂地,对于越王这个一国之君来说,这就是他的耻辱。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表示愿意给吴王做奴仆,这对他来说更是耻辱呀!(齐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受尽屈辱”

1、生读

2、反馈交流。

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甚至是残羹剩饭)师:同学们,越王以前穿的是什么? 现在是—— 以前住的是什么? 现在是—— 以前吃的是什么? 现在是——

再看看他现在都做些什么?(养马驾车,舂米推磨)

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在那个时候,这都是什么人做的呀? ③有些小朋友说,当时的老百姓都要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为什么勾践做这些事就是屈辱呢? ④说得真好!(1、从国王到奴仆,他的身份有了巨大改变!)(2、是呀,一个国家的王,他就代表了整个国家!国王受到了屈辱,就代表整个国家受到了屈辱)

大家说的真好,勾践在越国是万人景仰的君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现在他在吴国国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色折磨,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屈辱啊!

课前同学们看了一些资料,谁来说说看勾践还做了哪些事情?

交流:曾经有一次,吴王生病了,他居然让越王尝一尝他的大便,判断吴王得的是什么病。你们看看,这样的日子叫什么?叫屈辱!

吴王外出上马,谁当凳子?这样的日子叫什么?叫耻辱!

⑤是呀,这样的屈辱说不完,道不尽,是受到了极点,这就叫做“受尽屈辱”。老师请一个同学来再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齐读(注意这个“尽”字,你的体会会更深刻!)

⑥这受尽屈辱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干了三年。看,书上是这么写的: 课件出示: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点评;你注意了“整整”这个词,读出了这三年真漫长啊!你注意了“才”这个词,这三年过得真不容易啊!读好这句话。(整整 才)

3、是啊,三年那,一千多个辛苦劳累的日子,一千多个受尽屈辱的日子,一千多个血泪交织的日子,为了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国家,被勾践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词卡:忍辱负重)

4、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越王在吴国所过的非人的日子,体会他所受的痛苦和磨难。指导读出他受尽了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指名读,(2人)齐读。

五、再读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发奋图强”

1、三年后,勾践终于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同学们,他要报仇雪恨,仅仅有坚定的信念,仅睡在柴草上,尝苦胆就可以了吗?他还要做些什么?

(想象:招兵买马 奖励生育 让夫人织布鼓励生产 研究兵书 深入群众„„)

3师:是呀,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为了——(引)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4出示理解“发奋图强”。

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勾践和他的老百姓一起努力,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课件出示)他白天 晚上 每顿饭前 „„ 齐读

(这就叫做“发奋图强”)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他发奋图强,引读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勾践发奋图强,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就叫做坚持不懈。一起读。2同学们,现在,你对“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了吗?(指名5人说说。)

说得真好,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3同学们,那么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是什么?(转弱为强,转败为胜)

4、、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七、明理

1、吴王夫差呢,他被困在了姑苏的一座山上,临死前,他有几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告诉他吗?这样吧,孙老师当夫差,同学们来回答,好吗?

2、现在,我们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202_年前的姑苏山上。a、小朋友,快来告诉我,当年勾践失败了怎么肯来做我的奴仆啊?(我应该杀了他,现在真是后悔莫及呀!)

b、小朋友你告诉我,勾践在吴国当牛做马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呀?

(都怪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上了他的当,放他回家,真是放虎归山哪。)

d、同学们,你们可不要学我,有了一点成绩旧骄傲自满啊,要向越王学习(指板书: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e、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们要(不怕困难、发奋图强、坚持不懈)。拓展延伸

同学们,勾践卧薪尝胆,取得成功,他的两个谋臣功不可没,一个叫范蠡,一个叫文种,当年就是范蠡想出了求和的办法,保全了越王的性命,在吴国三年,范蠡一直陪在吴王的身边,而文种呢,就在家里帮越王治理国家,孙老师找到了关于他们的故事,想看吗?请大家课外阅读。

其实,吴国也有两个好臣子,一个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他写了一本书叫《孙子兵法》,还有一个叫伍子胥,他可是一个忠臣,当年就是他主张一定要杀掉勾践,免除后患的。可是,吴王整天和美女西施寻欢作乐,还听信谗言,把伍子胥给杀了„„更有意思的是,吴王失败后,也叫人去向越王求和,越王答应没有呢?欲知详情,请同学们阅读《上下五千年》。课后作业

把卧薪尝胆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讲得生动形象,有感情。

三年级语文《卧薪尝胆》评课稿(汇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