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四入”教学模式介绍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65-839302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16 16:03:33 来源:网络

语文“四入”教学模式介绍

语文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各有特点。我们提出的“四入”教学,即 入境、入文、入理、入行(xing行动)。“四入”之间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彼此相互融合。语文教学与数学、英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除授课解惑之外,还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应用“四入”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达到升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课堂趣味,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予教育于无形,达到思想品德的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

一、语文“四入”教学模式的提出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当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二中心小学提倡的“向上、向善、向美、向荣”精神,也是强调除掌握基本知识外的高尚品德的培养。

“四入”课堂教学模式,为有效提高教与学的结合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思路,旨在让教师科学高效地施教,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学习进步,在收获学习成功的乐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达到爱学、会学、善学、乐学的目的。增加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二、语文“四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设导入,自学生疑----引导学生“入境”,激发学习热情

入境字面解释就是进入情境,所谓入境,首先就是要抓住人的兴趣,就像看电影看动画片一样,开始看前五分钟的时候,如果情节不抓人,也许人们后面就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入境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心理。为什么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因为他喜欢啊,手机里面有很多吸引他们的游戏,这就是因为喜欢所以愿意去做。因此抓住心理才能入境,才能愉快的开展学习,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的课堂。这也回归到我们学校提出的“乐学课堂”的乐学的本质。

1、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利用文本在老师有针对性的布置下做好前置性学习,先做好自行入境环节,为课堂教学入境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电影、动漫、图画、故事、游戏等多种趣味性强的形式,为学生精心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顺势引入课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发现疑点、难点,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谜语、图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在老师提出问题以后,既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又也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爬山虎是怎么在没有架子的情况下爬上墙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兴趣,由入境的初步认知构建对于这节课的大体框架,有兴趣而自主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诵读感知,对话文本----引导学生“入文”,掌握学习要点

1、入文首先要读通,读顺、读懂文章。语文课程标椎对于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程标准中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这样解读的: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老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是为帮助孩子们获得整体的感知。让学生以读的方式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曾说∶”到文章中去走个来回"。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一直读课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情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激发出来了。课堂上是书声琅琅、情意融融,这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学生在读中积累了事物形象、思想感情和语言,久而久之,沉淀内化,就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持。如果文章比较长,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短读。如果是短文、美文,可以进行品读。不同文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比如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共同体朗读,默读等等,老师也可朗读点拨和指导。尽量书声朗朗,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第二段时,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首先学习共同体练读)(1)指名读(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3)指名读。老师给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语,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这样可以尊重学生个性化、独特化的体验,在读中与文本对话,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让学生乐学。

2、入文也是互助探究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的过程。教师做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对文本有选择性、重点地深入学习;对文中重点内容有选择地、深入地品读感悟,获得自己独特情感体验。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对比、学习、反思,不断完善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达成共识。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的愉悦。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开展互助探究。这个探究过程需要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特长、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等明确分工,如可以设定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讨论结果。小组成员各尽其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组内的解决方案。班内交流学习成果。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通过共同体的研讨学习学生总结出(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一脚一脚的描写用词更加恰当。)在学生交流以后,教师注意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解决,并最终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答案。

2.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进一步读懂文本。对文本有选择性、重点地深入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重点内容有选择地、深入地品读感悟,获得自己独特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品读感悟,通过共同研讨,学会和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学会抓住重难点进行突破,这也是“乐学课堂“里面会学的体现。

(三)品悟情感,明示道理----引导学生“入理”,提升品德水平

入理就是通过文本交流沟通,你有了什么样的感悟,比如看完《我爱我的祖国》你有什么感悟?为我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看完《我爱我的家乡》,为我们的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教师引导学生入理,不要生搬硬套,一定要诱导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学完《岳母刻字》也许有孩子会有精忠报国的志向,学完了开国大典,孩子们会为新中国的诞生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等等。像这种化教学于无形,孩子们得到的感悟不是教师灌输的,这种情感是自我产生,是自发的,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乐学课堂的善学。

学习《爬上虎的脚》一课之后,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做人要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向上,不服输永远攀登的精神。例如有的孩子遇到难题,不会做就放弃了。而通过爬山虎的学习,老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孩子遇到问题不要放弃,要勇于寻找问题的答案。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以让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对孩子润物细无声,给孩子们搭建情感桥梁,搭建正能量的思维方式。

本环节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以上环节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由课文延伸到课外读物或生活,让学生体验情感,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迁移,实现文本的升华,达到“善学”的目的。

(四)综合运用,提升素养----引导学生“入行”,掌握学以致用

课本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单纯使用死的知识,不懂得自学,不懂得创新,人类就得不到发展,个体就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尝试给孩子创设灵活运用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学完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后,学生自学《蟋蟀的住宅》时,要运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方法,了解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那两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同时,通过已了解的爬山虎精神,总结出蟋蟀的可贵之处。久而久之,学生们通过方法论的不断积累,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做到面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情景时,可以产生相同的人生定论,就是积极向上,不折不挠,友善待人,报效祖国,总之,当学生们逐渐成长,步入社会后,小学老师们点点滴滴的人生观的灌输,将使他终生受益。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要目标.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善于学习。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

语文教学模式的这四步之间即可以是独立的存在,又可以是整体设计里面的不同板块。在入境的里面有入文的前提,在入文的环节中又有入理的身影,文境合一,文理交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由组合、自由调节。旨在让我们的教学环节更适应我们的教学实际。让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用“四入”教学最深层次的任务就是,通过“入理”了解作者的情感,形成正能量的逐步积累,通过“入行”将接受式学习转换为主动式自学,用正能量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高尚情怀。

语文“四入”教学模式介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