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大全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65-836881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2-14 15:57: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会沟通》教学反思大全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精选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会沟通》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1

上周三的市级班会课——《体悟亲情 学会沟通》,是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主题班会进行有机结合。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未上过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说实在的,上完课后,也不知该从哪些方面来反思这一节课,下面只能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材源于生活

在上课前,我多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调查,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课堂上,先播放本班同学与父母的一些温馨照片,勾起学生对儿时的美好回忆,体验到与父母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快乐。而后选取与学生生活相近的视频案例,活生生地将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当孩子眉头紧锁,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时,我知道他们的心灵已有所触动了,正是这源于生活的真实再现,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惨痛的结局?从而让学生明白应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倾听父母的心声;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更进一步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及与父母进行友好沟通的重要性。

二、倾诉源于安全

课上,当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而没有很好进行沟通就会使矛盾激化,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时,他们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引发学生倾诉的内心需求。于是我尽可能地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毫不吝啬地将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把压抑着的苦恼倾泻出来,而倾诉正是解决的良好开始。

三、情感源于交流

课堂上,我深知情感是沟通的灵魂,也是本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在这节课上,当孩子们尽情地倾诉着自己的情感时,我并没有生硬地引导孩子理解自己的父母;当孩子们颇有微词地细数着父母的种种“不是”后,我并没有单纯地附和孩子们的想法。而是让孩子听家长诉说烦恼,请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来分析原因,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们从心灵深处进行爱的反思。在这一环节里,当孩子听到父母对自己说的心理话时,流泪了。这源于心灵的感动,将化作沟通的动力。

四、方法源于需要

因为在孩子的内心产生共鸣了,所以能引发孩子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让孩子们真切地找到产生矛盾的源头——因为缺少沟通而产生不愉快,顺其自然地引发孩子们想学习沟通方法的欲望。当孩子们从同学善于与父母沟通的成功例子中发现沟通妙招后,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想法,所以在即兴表演与父母相处的沟通难题时,孩子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和形象,方法也运用得非常好。在角色转换时,也能充分运用所发现的方法,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父母的心情。

总之,在这一节班会课上,我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通过这一节课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真实的,才是令人感动的,有效的。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2

本次班会开的很成功,班会的目的已经到达,成功地让让学生体会到了教师这些年的辛苦。

一、对活动主题的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育,孩子们学会了尊重理解老师,这也是我想达到的效果。如今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娇生惯养,当老师批评自己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理解老师对自己的好,但是在播放汶川地震老师为救自己的学生而牺牲的画面时,我清晰地看到许多孩子不禁流下了泪水,当紧接着放教师平时辛苦工作的 PPT时,学生的心理出现了波动,我想这一定能触发他们年幼无知的心灵,此时孩子们的情绪也被调动了,他们有很多内心感受以及想说的话对老师表达,他们被深深地感染着,已经意识到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遗憾的是,我对课堂生成性的把握不够,当有学生说出曾经对老师有过误解时并没有加以引导,没有让学生说出什么时候心里是怎么误会老师的,也许课堂的精彩就在此,但是我错过了对学生的引导,这也许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事迹

二、对活动目标的反思

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同学们通过向老师鲜花的环节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看到老师辛苦工作的视频,同学们都很感动,同时在活动中增进老师与同学们的感情与默契,让辛勤操劳的老师们放松一下心情。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崇高,从心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把尊师重教化作一种自觉行动,从而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对活动内容的反思

主持人开场白,在向老师鲜花的同时播放《献给老师的歌》背景音乐,目的是渲染本次班会的气氛,使同学们进入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奠慰尸魂——为祭汶川地震中为学生而献出生命的教师,在这个环节,学生比较激动,有的孩子甚至无法克制的抽涕起来,班级的气氛很沉重,大家都对牺牲的教师表现出沉痛的悲伤,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用制作好的PPT

播放各科教师忙碌工作时的照片,这时学生看到每天熟悉的身影,看到老师的辛苦,忙碌,都很感动;漫谈尊师:学生自主发言,陈述和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在这个环节活动目标得到实现,大家踊跃发言,学生都老师的深切的爱得到表达;师生互动游戏:猜词,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但是由于这个环节很难组织好,考虑的也少,在活动中花去了很多的时间,出乎意料之外,值得欣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变近了;

四、活动后的收获

本次班会从开始到最后我准备了很长时间,活动的成功召开和结束让我倍感欣慰。在观看教师辛苦工作时的视频时,学生了解到老师平时的辛苦,大家由此有很多感受,学生在谈论与老师之间的点点滴滴时,有的学生在谈到以前误会老师甚至哭了起来,并保证以后一定会改正,从而使本次班会的活动的目标得到实现。在本次班会上,让我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同时也体会到当老师走进学生内心时的那份欣喜,教师是个让人们尊敬的职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身上的单子很重很重,在交给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实习教师,却同样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重大职责,也更加热爱这个职业。所以以后我要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等待着真正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天!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3

为了确保学生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本节课重点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上课前,主持人播放《真心英雄》这首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正式上课之后,首先是给学生和家长列出了几个问题,使孩子对妈妈的了解,和妈妈对孩子的了解形成对比,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做到了课程资源的生活化。第二个环节,是一段视频的播放,这个视频讲述的是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为了女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三天的时间里跨越了三个不同的国家的艰辛历程,学生通过这段视频能够直观感受到母爱的力量。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的诗歌朗诵,本着以事实打动学生的目的,这个环节材料的选取做到了真人真事。第四个环节,将养育子女比喻成长跑,学生当堂体验,更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母亲的坚持和付出。第五个环节,由以上环节,学生此时对母亲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因此给出时间,让他们自由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第六个环节,感受到了母爱,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还不够,学生们还要学会去回报自己的妈妈,因此设计了学生合唱《烛光里的妈妈》,并在唱歌的过程中将之前写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妈妈。最后,在学生的合唱中结束本课教学。

爱无处不在,我们的爱心教育也时刻不能停止,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远比只教会孩子如何读书学习重要。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孩子们于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充分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付出,认识到了母亲的关爱无处不在,仿佛春雨润物,细细无声。正因如此,更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足之处是:

1、对于“感恩社会”方面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延伸,只局限于对父母的感恩。

2、没能现场请家长代表发言,谈谈作为母亲,对这节课的感受,对孩子的期许,如果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信这节课的最后能更出彩。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4

一、选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往往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其实我们的孩子只是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家长们却忽视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必要的方法与技巧;因此,我选择了《学会沟通》想让他们从中了解沟通的重要性,从而掌握正确的沟通态度和方法技巧。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因此在课堂上,我通过同龄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情境再现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三、要用亲切的微笑让人暖融融

讲课教师心情要放松,心态要平和,要让孩子们没有心理压力,有的只是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学会沟通》一课就是本着“活动——体验——感悟”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将体验内化、升华,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从课堂效果看,课的活动设计基本合理,所选择的活动、案例都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生思考、归纳并展开讨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也就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中。但是在通过游戏总结归纳沟通技巧环节,原先的设计只是简单地引出倾听这个技巧。其实在讲课之时,学生的总结已经上升到了几个技巧,我却不能很好地进行及时的归纳。以前总觉得自己的课上得不错了,但这次比赛让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语言缺乏艺术魅力,激励学生的语言贫乏,只有简单的几句“你很棒”“你很优秀”等,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机智不够,处理课堂生成不敏捷,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5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来承担家庭事务,解决家庭问题,共同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而这些是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的。我在上课是抓住这一现象,帮助学生减轻不合理的叛逆心理,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学会跟父母交往,使他们更文明、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从学生的反应,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

这节课,在上课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贴近学生实际,辅导具有针对性。

2.创设了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本课始终得到了体现。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一起探究、一起交流,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确保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说到这里,我想,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的原因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教学说出了他们的心理话。学生看着、听着,就好像在看自己、听自己,触手可及,那么可亲,那么眼熟,似乎都觉得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第二篇:学会沟通 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学会沟通

大王镇第一小学

景虹艳

沟通零距离

-------大王镇第一小学·景虹艳

【设计理念】

正确区分生活中人际沟通的典型反应方式;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运用协商方法化解人际冲突。对于身体、心理处于发育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活动目标】

1、认识到正确的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的技巧。【活动重点】

1、以学生为主体,避免说教,使之自省。

2、让学生自己找出在人际沟通中存在的不足。

3、认识到正确的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准备】

多媒体演示课件、轻松柔和的背景音乐、A4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做运动:伸出你的双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拍拍手,精神抖。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来上心理健康课。

二、游戏引入,揭示主题

教师:在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传话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

教师:那我们马上开始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一)传话游戏:悄悄告诉他(课件展示)

1、游戏规则及过程:(1)每组传一句话,每组的第一位同学上讲台来抽取一张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看完之后记住纸条上的话,回到自己的位置。

(2)听到“开始”的指令后,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悄悄地把这句话传给第二位同学,声音要小到不能让下一位同学听见,每人只能说一遍,第二位传给第三位„„依次传下去,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将自己听到的话大声说出来。

(3)传话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小组。游戏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一句话为什么传来传去就变样了呢? 生:没认真听,没记住内容,说什么没听清楚等

教师回应: 通过游戏可以看出有时没认真听,理解的不一样,或没说清楚,很可能造成对方误会,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认真听,记住别人说话的内容,清楚地把话传给别人。因此在日常与同学交往中,沟通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同学间的误解,拉近同学间的距离。

(二)揭示主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关于沟通的话题。(课件展示:课题 学会沟通)

教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表达。它广泛存在于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在我们班级体中,学生间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吧。

三、活动体验 归纳技巧(配合音乐)折纸游戏: 游戏规则:

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操作过程中第一组学生面对面,可以商量,也可以询问教师;其它五组学生背对背,不能相互商量,也不能询问教师,独立完成。

游戏过程:

(1)折一折:①把这张纸上下对折;②再把它左右对折;③在右上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④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⑤再上下对折;⑥在左下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2)看一看:做完后,请将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比较第一组与其它六组学生撕的“作品”,发现第一组学生的作品形状一样或接近,而其它6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纸的形状差别很大。

(3)议一议: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其它5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会如此千差万别?

学生讨论:

教师概括学生的讨论结果,如“没有交流”、“不能问老师”、“不能看别人的”等,肯定学生的看法。

教师回应:

沟通指的是双向交流,在集体生活中沟通能使误会减少,能使合作得更加愉快。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与身边人沟通的欲望,让学生对沟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角色扮演 情境体验

教师: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不仅要有沟通,还要有好的沟通方式。

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的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换位思考,即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理,从而说出对方乐于接受的语言。因此,有些学生说的话令人感觉是“横着出来”的,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但说话本人也许得罪了人后仍不自知,时间一久,自然会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并可能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刚腹自用,强化原来的语言缺陷,二是不敢再说话,郁闷、孤僻,所以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以及提高沟通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往往离不开语言这一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表达得好,可以使对方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意图,反之,则可能引起误解,造成沟通困难,甚至破坏人际关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因为一句话而翻脸的现象。

(一)设置情境 沟通技巧

设置情境出现了三种沟通的方式,如果你是主人公,会选择哪一种呢?下面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冲突情境,请你分别对每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情境:下自习的铃声响了,黄林有事快步走出教室,感觉手臂无意中碰了一下别人的桌子,因为走得急,他未加理会。原来他不小心碰掉了刘军放在桌子上的铅笔盒,刘军心里很不高兴,这时,黄林办完事情回到了教室。

(1)沟通方式○1

刘军:嘿!黄林,你这个人怎么搞的,没长眼睛呀!你把我的铅笔盒碰掉地上了。

黄林:你才没长眼睛呢?我又不是有意的,再说,是我碰掉的吗?一个铅笔盒,有什么大不了的?

刘军:怎么,碰掉了人家的东西,你还有理啦,你这个---------。黄林:你这个---------。

(2)沟通方式○2

刘军:(瞪了黄林一眼)你可小心点!黄林:我怎么了?

刘军:(不说话,心想:你还装傻,以后我把你的铅笔盒碰掉地上,看你怎么说。)

黄林:哼-------?

(3)沟通方式○3

刘军:黄林,你把我的铅笔盒碰掉地上,摔坏了,我心里很不高兴。黄林:刘军,真对不起,原来是我碰掉了你的铅笔盒,这样吧,放学后我马上买一个新的赔你,好吗?

刘军:没关系,你不用赔,铅笔盒修一修还可以用,不过你以后走路不要太急,容易发生意外的事情。

黄林:我知道了,今后会注意的,我们一块看看铅笔盒怎么修吧。

(二)讨论总结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这三种沟通方式的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冲动,第一种二人大吵大闹同学反对。第二种刘军生闷气,可能报复,黄林:摸不清头脑,二人关系疏远。第三种问题解决,二人依然是好同学。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教师指导: 你经常采用的是哪一种方式分别有什么内心体会?请告诉其他同学。说话也是一种艺术,说话礼貌,得体,既是现代人的素养之一。也可以使交往愉悦,顺畅,和谐,说话粗鲁或吞吞吐吐,则会使人反感,厌烦,人际关系疏远。沟通是将信息和感情传递给对方,对方能否正确的反馈,这需要交流的双方具有一定沟通技巧,我们在前面已经清楚的明白,礼貌、得体的语言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体会一下其他的沟通方式。

(三)沟通的技巧

教师指导(多媒体课件展示)

1、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2、注意别人的“心理敏感区”;

3、真诚地关心别人;

4、学会对人微笑;

5、当一名倾听者,鼓励别人谈自己;

6、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

7、诚心诚意地使别人感到重要;

8、不要责备或抱怨;

9、提出问题启发别人,不要直接下命令;

10、让别人保留面子;

五、鼓励尝试

掌握以上技巧,你会拥有许多朋友,你的人生将会非常丰富和灿烂。

鼓励大胆沟通: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沟通、交流

在学校里,师生、同学之间需要沟通、交流

在社会上,更需要与所接触的人沟通、交流

„„„„

沟通与交流,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

第三篇:学会教学反思

21)答题内容:

学会教学反思

问题聚焦: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要培养数学上的反思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反思,是学习中的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和意识。

解决的重、难点:课堂教学是展开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不断的反思,进步就会明显,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

解决的路径:1.在听课中进行反思 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进行课堂摘要笔记,学生也能从笔记中体验课堂所学内容,学生的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课堂摘要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2.对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很多学生在解题之后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但是有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值得深入反思的。著名数学家伯利亚也说过,如果没有反思,他们就错过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还可以尝试一题多解,或更加简便的方法,在问题基础上再做一些变化,比如进行推广会有什么结果?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考察一下问题本身等等,通过这些尝试,开阔学生视野使社学生的思维朝着多元、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对问题的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3.在集体讨论中进行反思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取时进行反思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读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已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4.在回顾知识获 取时进行反思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得数学思想,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进行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过程中 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在纠正作业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让学生自觉的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6.阶段性进行反思(1)经常给自己留出时间回过头来想一想如在碰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在作业和考试结束之后、在学习结束或一段时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养成反思习惯。(2)在整体的全面的总结中反思 这种反思可以是不定期的,反思的思维方式可以自由一些,全面一些。通过反思,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策略

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很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怎么有效运用,不流于形式?几乎所有的数学公开课,老师们都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等等。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我过去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首先,真正地“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其次,“交流”应涵养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以前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

第三,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使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定的欢乐。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但总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恳请专家指导,同行指教,真正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运用,不流于形式。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变的、飞跃进程的、进步的时代,社会的巨变对人们的心里产生各种各样的推搡。一方面,社会的压力使人们的心里适应产生种种艰苦,心里疾患屡屡发生,另一方面,社会的文明程度又向人的心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乞求。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这样的时代,他们的心里和生理都处在急突变化的关键日子,毫无疑问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此次针对性强的培训,使我更多的了解现在中学生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深指导意义。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学生做好沟通,帮助青少年学习和使用有关的心理与教育理论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各种实践,在相互了解中加快成熟的步伐.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一起来参与活动,这不仅能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上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精神和不断提高的社会适应能力,重新认识他们并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进而实现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体现了以学习为主体,让青少年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智力和能力的作用,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而产生成就感,产生乐学感;其次关注了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使青少年能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自己及他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知道尊重和关心别人,与他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再其次完善了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让青少年善于正确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较为正确地确定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并不断地扩展自己地生活范围,乐于接受他人和新鲜事物,从中获取一些新的体验,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教育关爱,推进素质教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培训。在本次培训中预期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本次培训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在本次培训中须突破的难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让学生把学的的知识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本次培训中的问题聚焦有:

1、因材施教,重在创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推理法,有的是实验法。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不宜千篇一律,对教材的处理也要有所不同。有的知识很难,但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能用太多时间,最佳的方法是以点带面,抓住重点。所以对教材的处理要有所侧重,主将分明,把课堂上的主要时间用在主要内容上。所以教材要在教师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处理,教师不能受教材的约束,敢于对教材作一定的创新,敢于寻找教材的不足,并且不断的丰富教材的内容。

2、学贵有疑,重视预设。爱因思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广泛的讨论,特别是一些有创意的问题,能够引起师生共鸣,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更有效。有的学生不会提问,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备课首先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并且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作出提前准备。3博览群书,训练扩散思维。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认识练习的功能,把握练习设计的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课堂中,教师注重搜集素材,视野开阔,不要局限于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才更牢固,教材的知识其实很多可以得到广泛运用,是了解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要求老师平时要多读书,多看报,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并且选择一些作为课堂上的素材,并且这些内容比教材更形象。

在本次培训中解决路径:

1、端正教师工作态度。

2、时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关注了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使青少年能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自己及他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知道尊重和关心别人,与他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再其次完善了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让青少年善于正确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较为正确地确定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并不断地扩展自己地生活范围,乐于接受他人和新鲜事物,从中获取一些新的体验,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教育关爱3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的理论表明,“教师角色由„经验型‟的知识传授者到„专家型‟的学习促进者的转换,迫切要求教师成为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数学教师不仅应具备传统的专业特性,如理解数学的知识及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还要善于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探讨,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用研究者的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员从事教学实践活动,主张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合作,同时为学员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养成自我反思的学风,学研结合、学研相长,从而培养出具有开拓性、创造精神的人才,塑造教师新形象。

4、团结协作。首先是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齐抓共管,让学生有一良好的学习环境,齐头并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出现偏科厌学现象。

5、抓好基础,师生都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使学生不欠帐。每天学的当天必须会,每周需要完成的本周必须完成,每单元会的必须过关。

第四篇:学会教学反思

第二节

学会教学反思

记得于永正老师对自己的文集作过这样的评点:“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说它们是经验总结更合适。因为我的文章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写出来的。”所以,要撰写好教学论文,教师首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我们说语文教师正经历着一场涤荡旧观念,催发新思潮的“头脑风暴”——探究性研读新课标,发掘新课标内涵,整合理解要义,为新理念的着落开辟场地。在这场变革中,如何结合教学课例、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仅能更好地给学生配制出全面的营养套餐,而且能不断地丰韵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教学反思,成为撰写教学论文的源头活水,成为教师成长的桥梁。

一、何为教学反思

迈克•富兰[加]曾说过:“教师教学的最大特点:一是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二是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三是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重复性。”(《变革的力量》)这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都召唤着我们教师用敏感的心灵去触摸、去感知,用思考的大脑去解构、去反思、去提炼,用勤劳的双手去记录、去叙述、去传承。

试想一位教师如果能做到每上完一节课,每上完一周课,每上完一单元课,每上完一学期课时,总结课堂得失、清理教学思路,那么,他就不难从一向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隐藏其中的真知,也就不难从自认为普通平凡的现象中发现包含其中的深意;试想一位教师如果能做到“饱览”大师的教育思想后,观摩了公开教学后,能像品一杯“香茗”一样甑别、咀嚼,从中汲取要义,就能使我们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所以思考使我们避免人云亦云的尴尬,思考使我们的思想观念不流于平庸,思考孕育了教学研究的新话题,思考使我们获得不期而遇的灵感。正如一位作家所论述:“一个缺乏胃液的胃袋难以消化食物,一个缺乏思考的脑袋也难以消化四面八方涌进来的知识,使它升华为智慧。”

让思考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刻,并让我们时时写下我们的教学反思吧。那么何谓教学反思?有代表性的观点:

(1)洛克认为,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指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对思维的思维。

(2)Berlak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景的能力。

(3)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

(4)D.A.Schon认为,反思是指专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智力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

因此,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四种:一是内部自我对话方式;二是外显自我对话方式(培训、写教学反思日记);三是同事讨论;四是行动研究,就是沟通、整合教学经验与反思的一种活动。

二、反思是一种手段

反思是一种手段,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进行思考梳理的过程。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从而达到“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的状态。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节选自《风筝》

三年级),起先她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读完后,想一想哪几句是写孩子们做风筝,把它划下来。

生读、划,找到1--3句。(第一句)

师:听说要做风筝,你瞧他们‚拔、找、做‛,干得多起劲呀!谁来读一读?(第二、三句)

师:孩子们一边做,一边思绪放飞,脸上笑眯眯的,好像在想—— 生:做个什么样子呢?

做个漂亮些的。

我们做的风筝一定飞得很高很高。

……

师:小伙伴们,你们能做一个漂亮的蝴蝶风筝,让它飞上蓝天,这都是美好的愿望,我们就叫它‚憧憬‛。(板书词语)

请你试着通过朗读把美好的心情表达出来。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生接读‚我们依然快活……‛)

你们怎么还快活?

生:自己做的,能不能飞不重要。师:那就把快乐带给大家吧。生齐读这一段。教学后,她感觉教师的预设束缚了学生的解读文本的空间,经过思考,作如下调整:

师:你们看到孩子们做风筝了吗?请大家再读读这一段,这次读,如果碰到喜欢的句子,就反复读,当你觉得这句话勾起了你的想象,就干脆放下书,闭上眼睛美美地想吧。生再次自由朗读,直至声音渐轻。

师:你最喜欢读哪儿?可以是其中一句、两句,也可以是整段。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想读的句子,师作一些点评:

如:第一句:瞧,简简单单的几个词就把做风筝的过程写得那么清楚。大家也来读一读。

第二句:孩子们真会打算,还想好了风筝的样子。

当一生读到第三句时,教师让大家都读读,之后点击‚精心‛一词。师:这个词,你怎么读?什么时候,你也精心地做过东西? 生:我曾经精心做过飞机模型。

师:能介绍一下过程吗?当时心情又怎样呢? 生:(略)。

生继续回答:做贺卡……

做纸工……

师:听得出来,你们是那么专心、细心、用心、小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你们那么精心地做着风筝时,你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渴望—— 生纷纷说着自己的想法。师:这么多的眼睛闪闪发亮,小脸张张通红,心中又充满了多么美好的愿望,这些,用课文中的词,该怎么说?(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朗读这句话。师:也正是因为这么精心地做着,正是因为它满载我们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当我们发现它什么都不像时,我们依然——

生动情地朗读句子,并就‚幸福鸟‛这一名字谈看法。最后是齐读这一段,快乐地和同伴讲述做风筝的过程。

这一次教学,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让学生用心灵的天空自由地体验、拥抱了文中的景致情韵,这正是教学反思后所产生的景观。这位教师实录了两个教学片段,并写了教学反思,就是一篇浑然天成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绿色”教学论文。

如果教学反思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状态,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你会发现你的笔尖淙淙地流淌着一个个讲也讲不完的教学故事。例如有一次我看到了这样一则笑话:‚古代有一位书生与朋友出游,面临一条水沟。朋友打赌说他无法‚蹦‛过去,书生不服,蹲下身子,用力一蹦,结果掉到了水沟里。朋友哈哈大笑,然后退后——助跑——起跳,跃过了水沟。书生生气地说:‚你这不是‚蹦‛,而是‚跃‛,那你刚才为什么不说‘跃’呢?”此笑话原是嘲讽书生的迂腐,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凭着对语文教学的敏感,看后却在深思,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关于“蹦与跃”质感的不同、具象的差异难道不是我们语文课该追求该探询的吗?而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在做些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又需要些什么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写就了《悟什么?怎么悟?—— 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思考》后来发表在《教学月刊》。教学反思,可能是在灯光下的静思、回顾和展望;可能是倚着窗口,遥望星空的思绪纷飞;也可能是手捧专著,思通现实的深深叩问。但只要在反思,则利于发现问题,升华经验。如有位青年教师从“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中想到了阅读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古人的读书三味,写了篇很有个性的文章《阅读教学求三味》——守住本位、感受情味、讲求韵味。再请看奉化市实验小学叶洁芸老师的《 低年级课堂呼唤理性的激励性评价》从中或许能让你领略一位教师的思考与快乐,感受兴致所至、浑然天成的惬意,找到点点滴滴皆成文章的密码。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均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呢?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呢?

案例1: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听取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的,还是写了几个字的,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的,还是回了几句话的,老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真好!‛‚真行‛‚你真棒!‛的称赞声不绝于耳。老师还兴师动众地要求全班孩子一次次掌声鼓励。可能是教师太投入了,竟没有听到起先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

反思:廉价的表扬真的有效吗?

说实话,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还真是为数不少。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人性的关怀,再或者是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们都慷慨无私地献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相信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但是,物极必反,凡事过头了就未必是好的了。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不需要付出努力,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事实上,对孩子而言,不问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案例2:曾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可谓热情洋溢。这位老师上的是《四季》一课,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 试问,他读得好吗?到底好在哪儿?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很有可能会误认为‚结巴读书‛就是好呢!

读完四个季节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 这个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到底在哪儿?可能会游泳就是聪明吧。

反思:‚高帽子‛可以随意‚戴‛吗?

从以上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巴很长时间才读完‚春‛这一段,教师还表扬他读得真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过程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其实,小男孩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了大家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都来学习这种说话方式。可上述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次‚扬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抛给孩子,这是极不负责的。

案例3:一位教师执教《一束鲜花》。课伊始,教师变魔术似的从背后拿出一束美丽的鲜花,引得可爱的孩子们哗声一片。教师利用时机,请学生说说这是一束怎么样的鲜花。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表达着,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说‚五光十色‛,还有的说‚五花八门‛。教师不加分析,大声鼓励:‚小朋友说出来的都是成语,词汇真是太丰富了!‛这一夸不要紧,一个小男孩马上又嚷起来:‚老师,还可以说‘无所不有’!‛奇怪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语病充耳不闻,再次微笑着鼓励:‚你说得真好!‛ 反思:老师,您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了吗?

也许上述案例有点极端,但你不能否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有一群失听的老师。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个环节,而所谓的听,更多的只是‚作秀‛,更可悲的是我们已习惯了这种‚作秀‛。其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正误、深浅之分的,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语感有优劣之分,语文能力有高低之分。试问,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励,看似是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孩子怎会进步?

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不仅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激励,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往深处说,是对学生一种错误思维的肯定,而这种肯定,也许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老师们,就让我们每节课后问问自己吧:今天,我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了吗?

案例4:这是一年级的课堂。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上《秋天的果园》。课已接近尾声了,看得出,老师很有积累意识,正在指导小朋友背诵。课文只有两句话,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背出,有的甚至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可能老师为了检验教学效果,也有可能为了掀起一个教学高潮,捧出了一大把新鲜的水果。你背出了,就奖励你吃一串葡萄;他背出了,则奖励一个梨。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背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反思:激励性评价一定要带功利性吗?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智慧星等。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期间吃一个水果,开展一些‚争红花‛‚夺红旗‛之类的活动,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学生会把学习这一目标,臵于脑后不顾,而只在乎当前的奖励,甚至于把奖励当成学习的目标,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功利心理:即回答对了问题就想得到奖励。因此,课始还能看到一些孩子积极参与学习,而当他们得到奖励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更糟糕的是,许多孩子对智慧星、小红花之类的东西熟视无睹,失去兴趣,时时盼望着有更新鲜的奖品来刺激他们。我想,这一结果显然与教师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经过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当一个人正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所以,此时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真诚的评价语。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这种评价的力量是任何五角星、小红花都无法比拟的。

以上撷取的只是课堂评价的几个片段。这些在课改中出现的热于‚激励性评价‛的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当然,要使自己的激励性评价语准确而得体,生动而有效,决非一日之功。它虽产生于即兴,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积淀。只有自己懂得更多,想得更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才能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才能在评价中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这也是我们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

三、反思必须面对存在

我们每个教师的周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宽大而丰富的存在,都有一个广阔无边并变化着、汹涌着、激荡着的生活或教学的海洋。这是一种博大丰厚的资源,这是属于我们面对者的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在有滋有味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悠然心会、怦然心动,这需要反思。如何“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也需要反思,或许那月并不明,或许那花朵很小,只要是经你反思后所掬的月、所捧的花,都将散发着属于你自己的芬芳和光采。如何表达身边这种平凡的存在,这更需要反思。比如到处都有的菜市场,这是司空见惯的场所,有人能洞悉人生百态,有人却只感受纷扰熙嚷。教学也是如此,面对每天都经历的可能已使你心生老茧的平凡存在,必须用心地去发现纠缠联系,纵横开合,领悟变幻扭结、起伏联系,然后才能促发你的文思,真切地表达独自的发现,展示出广阔天地和写作的价值。比如:有位教师新调到一所学校,那所学校丰厚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动了她。感动之余,她思考探寻造就丰厚学校文化的因素,然后联系木桶原理,写了一篇文章——‚木桶原理‛铸就丰厚的学校文化,文章分三部分:固其“桶底”求其实——在系统的整体思考中生成学校文化;凝其“中坚”促其聚——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凝聚学校文化;扬其“长板”显其特——在独特的个性追求中提升学校文化。最后还强调:重其‚短板‛求其全,补其‚板隙‛促其合。

反思必须善于追问。面对存在能够设疑追问,是研究教学、反思自我的一种有效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更多的答案去生活。”我们往往不能把握平凡,不能从中悟出道理,也每每苦恼于没有什么可写的,那么就请面对存在时学会观察,学会追问。特别是针对某些看似平淡的教学现象,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诘问,从而使现象丰富起来,凸现出来,利于我们研究,也利于我们解决无物可写,无事可言、无理可议、无情可抒的症结。请看下面这位教师的随笔,也许能看出这种追问的意义。

今天我执教公开课——《美丽的小路》,临近尾声对生字‚赶‛进行了重锤敲打式的教学,先是课件出示田字格中‚赶‛,请学生分析部件结构;接着出示三个‚赶‛字(其中一个‚赶‛字‚干‛字写得特大,游离了‚走字底‛。另一个‚赶‛字‚干‛字写得特小,紧缩在‚走字底‛的角落。还有一个‚赶‛字当然是美观漂亮的),请学生分析哪个‚赶‛字写得漂亮;然后我在课前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写‚赶‛,学生观察;最后学生书写。大多数学生都写了2个,下课铃响了。

我自认为今天的生字教学没有走过场,避免了写字教学雨过地皮湿的现象,并且体现了新课标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想不到,上完课研讨时教研员张老师问我:‚你对课尾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定位如何啊?‛我愣住了,对这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定位,这我可没有考虑过啊!但我只能现想现说:‚就是让学生知道‚赶‛的间架结构,并且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个‚赶‛字。‛张老师追问:‚对照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你觉得这个教学环节的定位有什么欠缺吗?‛哦,经这么一追问,我懂了:我的教学可以说仅仅停留在知识与能力这个层面上,至于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初步培养探究尝试分析汉字的能力,都忽略了。

那么教学过程作怎样调整才能尽可能地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呢?这下轮到我自己追问自己了。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在年级组里交流建议,最后认为把教学过程作如下调节可能收效会全面些:先让学生读帖即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因为一下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拥有识字的两套工具,);接着挑选‚赶‛请学生尝试书写,这时教师的实时巡视指导尤为重要,应该特别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笔顺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然后选择典型的学生作业展示、分析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美感;最后,请学生第二次书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书写中学书写。

教学反思必须着意探寻。探寻是一种对存在的思考,一种对意义的追寻,是教学研究求其深刻的一种思维方法。因为教学是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但有些常态有时却蕴涵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律,演绎着群体式的推演,需要靠探询去提取并凸现,如果一篇教学论文有了这种探寻无疑给人一种深刻的厚重感和张力感。有一位姓卓的老师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表扬学生小眼睛亮、小耳朵尖、小嘴巴甜,然后请学生说说“现在老师————。”一位学生得意洋洋地说:“现在老师的心里乐开了花。‛其它学生纷纷抢着说:“卓老师,你的脸上开了花。”“卓老师的心里开了许多花。” “老师的心里开了一朵五色花!” “老师的心里开了七色花!”老师被说得哭笑不得,但又不知怎么去引导,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你们看看卓老师高兴时候的眼睛怎样啊?课后,她感觉很懊恼,想探寻其中的症结,带着问题她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叶澜教授的一段话使她醍醐灌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叶澜)是啊,为什么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利用这些司空见惯的动态鲜活的生成资源呢?究其原因,她分析到:

1、备课不全,忽视生成性资源 ;

2、重视不够,漠视生成性资源;

3、引导不到,偏失生成性资源 ;

4、评价不当,流失生成性资源。基于问题,基于探寻,她写了《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文。文中写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的“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那么如何利用呢?对策有四:‚

1、合理、合适的,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对策:“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

2、短暂、突发的,学生思维的“灵光一现”——对策: “旁征博引巧为径,漫天飞雪任我舞” ;

3、需证实、研究的,学生思维的‚天马行空‛——对策:“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4、错误的、毫无价值的,学生思维的盲点——对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文章并没有停留在现象的“原生态”叙述上,而是力求探寻课堂“原生态”背后的归因,这无疑升华了原生态。当然,探寻是和每一个教师的积累、见识、探求意识紧紧相联,况且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每位教师从中培养研究探寻的意念与习惯,将使教学论文的撰写由平面走向立体,由肤浅走向深刻。

四、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可以是“课后思”,一堂课下来趁热打铁,及时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在细节中体现教育理念,这十分有助于自身发展;可以是“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教学后反思,寻思寻思一段时间来的共性问题和突发问题,分析成因,提取规律;可以是“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反思,教而困,困而思,思而得;也可以是“期中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形式多样的检测、学生的反馈、家长的意见、同事的研讨等,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表到里进行整合性思考;当然因为平时工作忙,也可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后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教学反思。

如果按教学的进程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不管哪种形式、哪个阶段的反思,都能在反思中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在反思中感悟语文教学的规律,在反思中观照自身发展的进程:从“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课堂行为”到“关注新理念的课堂设计”再到“关注学生收获的行为调整”。所以“学会反思”也就“学会教学”,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激活自身的教学智慧的过程,也是探索教学论文表达方式的过程,更是培养“非功利的撰写教学论文”观。

但愿我们在反思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附一则教学反思日记,以飧大家:

2004.1.9 星期五 多云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秦滟薇

拥有自己的电脑也已有半年多了,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回想当初第一回捧着电脑进教室的感觉,那真是,嘿!

拿了电脑,自然要完成一定的任务。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按照一定的比例完成电教任务。实际上,也就是要求用电脑等‚高科技武器‛上一定比例的课。这不禁使我想起,在大学课堂里曾经热热闹闹讨论过的问题:语文课堂里是否是所谓的电教越多用越好。

有位老师曾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他有个学生,回学校看他时说,自己要上公开课,似乎是《荷塘月色》,什么都全了,就缺了一幅漂亮的荷塘月色的图画。我的老师提出了质问:语文课到底是教什么的,是美术鉴赏课吗,这一幅画儿又有多少作用?

看过一些关于语文电教的论文,谈到电教时无非是几幅图画、一些声音,说电教可以提供给学生以直观的听觉、视觉效果,可以保持学生高度兴奋的状态。不错,这样说很有道理。

高一语文第一册课本中有一课书是我非常喜欢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上这篇课文时我放了课文的录音,几乎一节课,我站在了教室后面,我担心学生看见我不小心落下的泪珠。女孩儿轻轻抽出纸巾掩住鼻梁,男孩儿,仰起头努力睁大双眼。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书中倔强的孩子。

这篇课文,我只除介绍了关于史铁生的生平简介之外,几乎不曾多言。电教是非常有作用的。

那岂不是把文章都换成音像资料就可以了。

文字的墨香、文字的音韵、文字的幻想,如此广阔的境地又到哪里去寻找?那月下荷塘的如珠荷蕾、如歌荷香、脉脉碧痕、渺渺清梦又到何处寻觅?在这黑白的世界里,你闭上眼微微皱鼻一嗅,脉脉素香渺渺传来,侧耳细听那灵动的光影,睁开眼便迎入那梦中笼着轻纱的翩翩浣纱之女。

文字自有文字的妙处,岂可为一时之热闹而本末倒臵。语文究其根本还是文字的艺术。比如有些说明性的文字较难理解,教者借助一些媒体课件促进学生的理解,但到底不还是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文字来说明事物吗?

当然,各种艺术之间自有它们的相通相融之处,本就可以互为印证。但我们的目的还在于学习这文字。且看这白底黑字可以描绘出人间冷暖,可以描绘出五彩缤纷,可以描绘出各形各色的大千世界。世人透过这文字来看世界,到此处这文字自然是主,而这众生色像倒是宾了,为何要喧宾夺主呢?

说来说去,‚电教‛之争倒有点像当年‚一言堂‛之争了。难道所谓的‚一言堂‛就不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吗?在我看来,倒比提一些无质量的问题要好。这‚电教‛嘛,只不过是教书匠手中的一支小小的粉笔,字到手边顺手写来,不必刻意求之。

张晨瑛于2005年1月

第五篇:《学会反思》教学反思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2篇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1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学会反思》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皆在鼓励学生要善于反思、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上完这节课,我顺势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小作业:将本节课的收获写成一篇课堂反思。原本想着学生可能会敷衍地随便写两条,但是在批改中发现很多学生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去反思,并且运用了课堂上学习的反思方法,例如,在这节课中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对?哪些地方做的不对?一部分学生既大胆肯定自己的优点,又诚实地指出自身的'不足,最后还提出了改进方法,也就是下节课自己准备怎么做,虽然谈不上是深刻地剖析,但是“自省”的意识已经初步具备,着实让我感到欣慰。转念一想,学生都能认真去反思一节课的收获,作为她们的老师,我岂不是更应该反思?重新回顾一下这节课,我发现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

一是在联播时出现了问题,直播莫名其妙暂停导致一个班正常,一个班不正常,我没有及时发现;

二是在运用反思的方法分析案例时我耽误了不少时间;

三是没有更好地关注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想着想着,我忽然感觉有点自责,那接下来如何改进呢?

一、熟悉直播上课的流程,提前要多试几遍,正式上课时用手机和电脑同时直播,关注互动面板中学生的信息,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二、精练自己的教学语言。一些问题之所以学生没有回答上来,也有可能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教学语言的指向性不明确造成的。

三、在直播时,多设置一些简单、可操作性强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最后可以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从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反思无须太长,但贵在坚持。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来,那确实必有收获。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学生如此,教师更是这样。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2

《学会反思》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皆在鼓励学生要善于反思、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上完这节课,我顺势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小作业:将本节课的收获写成一篇课堂反思。原本想着学生可能会敷衍地随便写两条,但是在批改中发现很多学生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去反思,并且运用了课堂上学习的反思方法,例如,在这节课中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对?哪些地方做的不对?一部分学生既大胆肯定自己的优点,又诚实地指出自身的不足,最后还提出了改进方法,也就是下节课自己准备怎么做,虽然谈不上是深刻地剖析,但是“自省”的意识已经初步具备,着实让我感到欣慰。

转念一想,学生都能认真去反思一节课的收获,作为她们的老师,我岂不是更应该反思?重新回顾一下这节课,我发现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一是在联播时出现了问题,直播莫名其妙暂停导致一个班正常,一个班不正常,我没有及时发现;二是在运用反思的方法分析案例时我耽误了不少时间;三是没有更好地关注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

想着想着,我忽然感觉有点自责,那接下来如何改进呢?一、熟悉直播上课的流程,提前要多试几遍,正式上课时用手机和电脑同时直播,关注互动面板中学生的信息,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二、精练自己的教学语言。一些问题之所以学生没有回答上来,也有可能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教学语言的指向性不明确造成的。三、在直播时,多设置一些简单、可操作性强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最后可以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从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反思无须太长,但贵在坚持。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来,那确实必有收获。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学生如此,教师更是这样。

《学会沟通》教学反思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