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教学改革论文(集锦12篇)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65-872330 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4-01-14 15:05:58 来源:网络

小文档网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12篇《关于教学改革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市场营销教学改革论文

市场营销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大数据对市场营销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而市场营销又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时要特别注意与大数据背景实际相结合。鉴于此,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入手指出了传统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不足,从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案例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以期对一线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数据;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有研究指出,202_年,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达到35ZB,大数据将极大地冲击社会的各个领域。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市场营销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大数据对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巨大变化和对教学方式的冲击。文章从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面临的挑战入手,提出与之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市场营销教学质量。

1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1.1教学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媒体的产生更使得市场环境瞬息万变。[1]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营销行为的学科,而企业又是追随市场的,所以,大、小企业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转型。企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生产、加工、商品、广告、招商),那么停产倒闭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大数据环境,必须调整市场营销教学内容。企业的战略规划时间将缩短。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规划是一个社会管理过程,它必须具备方向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例如:大数据背景下,市场变化日新月异,一套长达三到五年的企业发展规划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企业只能制定一年的战略规划,甚至要以周为单位更新发展策略,实时监控市场形势,确保企业不被市场淘汰。传统的促销策略将被改写。电视广告促销是以往常见的促销策略,但这一形式正在走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新社交网络下的Wi-Fi营销、二维码营销等。通过免费流量等手段牢牢抓住客户的心,也节约了大量资金。

1.2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数据背景下出现了新的教育平台。202_年,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向全国知名高校征集教育公开课视频,打造面向社会人士和学生的网上学习的平台。[2]虽然这种做法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但同时也极大地威胁到了专业的课堂教学。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绝大多数课堂的教师都是采取念课本、背课本的方式,即使有师生沟通交流,也受到了时间和心理等因素的限制,课堂常常死气沉沉、缺乏活跃氛围,再加上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上课产生厌倦感,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影响了教学质量。

2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1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

为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彻底改革固定化的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一线教师们必须摒弃传统,跳出墨守成规的圈子,结合大数据拓宽思维、拓展教学内容。[3]同时要求学者跟随教师,学会多方面、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知识绝不是绝对化和固定化的,它是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改变的。一方面,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市场营销理论发展动态,积极主动搜索营销理论的最前沿内容;另一方面,要深入剖析国内外最新营销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吸取有用信息,关注国内外商业模式改革情况,多举办、多参与权威性的研讨交流会,与各前沿企业加强合作,不断创新、走在同行业的最前头,还要总结现有教学的不合理部分,及时提出解决策略。

2.2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

实现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有利于增强营销专业学生的信息设备应用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主机控制学生的子机,以让学生更系统、集中地学习知识。其次,教师应提前备课,并下发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的讲义供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预习的好处是可以解放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时间,腾出充足的上机实际操作时间。最后,构建专属于学校或学院的网络学习的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向学生提供课下加练题、作业答案,学生也可通过此平台上交作业、反映问题。网络平台不仅能巩固课上的学习成果,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4]

2.3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增加实践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分析客户行为的重要性。[5]此外,学生所喜欢的营销课题各不相同,在实践课程中,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最适合的课题去努力发展。在实践课程的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实时跟踪调查学生的.实践课程进行情况,定期检查学生的实践成果。其中,对学生课程进行情况的跟踪是为了督促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执行力,而成果检查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做事效率,帮助学生少做无用功。二是增加实践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环节,使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予以解决。学生参加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而大数据时代,营销内容和方式经常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理论和实践支持、解答疑问。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或教师要与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单位相关营销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营销方法。

2.4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

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可以督促学生做营销最终总结,从而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感受市场营销活动。[6]为此,教师应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报告模板,以此来引导学生写好报告,为报告内容指明基本方向。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市场营销分析思路。此外,教师要收集学生的报告,仔细分析,指出问题所在,进行深度点评,而点评分为课上点评和课下点评,课上点评主要抓住报告中的亮点内容,这样做就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还有利于所有学生共同学习。课下点评应抓住报告中的重大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再做最后的纠正和补充。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优秀、经典报告做成手册,这样的手册往往最能反映市场变化趋势,尤其是在当今大数据背景下,更能帮助学生把握未来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3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营销时常发生变化,但也不是无法掌握、无规律可循的。要想切实培养一批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必须要从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入手,在这过程中,还要穿插一系列的科学对策,例如建立教学平台、制作报告手册等。具体来说,我们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及时更新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市场营销课堂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在所有营销课程中的比重,增加课堂报告的案例分析课比重,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市场营销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玮.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2_(37).

[2]黄升民,刘珊.“大数据”背景下营销体系的解构与重构[J].现代传播,202_(11).

[3]高洁.网络互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广西教育,202_(2).

[4]徐国虎,孙凌,许芳.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电商用户数据挖掘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_(2).

[5]宋宝香.数据库营销:大数据时代引发的企业市场营销变革[J].价值工程,202_(30).

[6]笙婷婷.中小企业营销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202_(9).

篇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论文

1.1理论实践结合原则

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遵循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从某个角度来分析,理论知识是指引实践操作的基础,而实践操作则是理论知识真实的体现,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必须要遵守理论实践结合原则的主要原因。

1.2学科交叉融合原则

临床医学是当前很多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而且,临床医学具有学科交叉的特性。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吸取各学科的精华,加深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学生自学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注重“教”,更注重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是当前各个岗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学生自学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的完善学生的医学知识架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

2.1理论与实践脱轨

在医学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高度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医学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2]。综合能力对人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应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学生临床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然而,就现阶段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情况来分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而且,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医学市场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而对医学综合能力的要求将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上,更应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也是当前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对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正常情况下,对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设置相应的课程,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课程设置,而且,课程设置主要应满足学科教育需求,并且结合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设置[3]。从某个角度来讲,课程设置也体现出院校对一个学科的重视程度,从现阶段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现状来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例如,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设计,理论知识的选择过于枯燥,再加上对学生展开的两年或两年年以上的理论知识教育,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影响到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具体的评价考核体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出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便于学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正,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4]。另外,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作用。然而,作者在对当前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整体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依赖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未能切合实际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考核内容过于简单,适应性不高,从而影响到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途径分析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而这也是确保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完善教学体系,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和发展。

3.1实践与理论结合对学生展开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整体教学效率不高,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对临床医学教学培训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更应体现出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才更有利于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识。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实践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小组针对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模拟,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在演练中不断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以往理论教学中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临床医学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往对学生开展的临床医学教学中,虽然实践教学较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经常忽略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下,必须要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在学生见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使得学生在接触患者时经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影响到学生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服务心态、职业道德,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2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而结合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6]。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合理安排临床医学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规避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的问题,避免走传统学生死记硬背消耗大量的时间却未能有效的将知识消化的现象,要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另外,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本着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实践环境,给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探索带来一定的帮助。最后,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加强与医院之间的合作,通过与医院共同研讨开展临床医学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不仅起到了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另外,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应引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对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3对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改革

通过以上对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了解到,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而且,有很对评价环节都有待改革,例如,评价体系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内容的改革等。首先,应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对于学生来说,评价是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以及纠正问题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思考,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其融入到评价体系中,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其次,应对考核的方式进行改革,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现阶段临床医学考核的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甚至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较高的成绩,但其实践能力却达不到医院的用人要求。可见,考核方式的不合理将会给学生的能力提升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笔试考试成绩,更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患者的交流能力等,在考核中,应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充分体现出评价考核的全面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应注重评价考核内容的改革。评价考核内容的改革应确立改革目标,不能盲目的制定评价考核内容,如果考核内容不适宜,将会给学生的评价考核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再制定考核内容,从而保证考核内容的适宜性,提升评价考核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临床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而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临床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作者在对当前临床医学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课程并不多,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理论性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了解,主要提出了实践与理论结合对学生展开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进行改革等几方面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进而通过做好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篇三:土木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土木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一、管理理念的改变

实验室建设的快速发展,无论从专业技术要求还是从管理难度方面,给实验中心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实验中心的管理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第一,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首先健全了实验中心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陆续将部分专业性强,实验准备工作不多的实验室交给教研室管理,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从而也增强了理论教师的实验动手能力。另外,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和开发;第二,增设了勤工俭学岗位,安排了很多勤工俭学的同学,课余时间协助实验教师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从实验准备,仪器设备的检验、校正、实验仪器发放,到实验室环境卫生的清洁做起,也大大增加了学生接触实验室的机会,提高了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踏实、敬业的工作作风。这些措施的实行,能较好的解决由于专职实验教师人员不足带来的管理问题,也保证了实验中心的管理质量。

二、实验授课模式的改革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特点是专业技术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较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授课模式是每次实验课安排一名理论教师和一名专业实验教师两人指导,这样安排,可以发挥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各自的长处,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同时,考虑到实验课安全隐患较多,两位以上教师进行指导更为合理,这种授课模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直以来,实验管理与教学从未发生过责任事故,实验教学也进行的井然有序。随着学生的数量和开设试验项目的快速增加,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在课程设置上,实验课从属理论课。当理论课普遍被压缩时,所以实验课首先就成为被压缩的`对象,造成实验课的重要性不能被学生所认识。虽然学校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终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每年毕业学生有100多人,除了少数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他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建设行业,这要求讲授的实验教学课程的内容,既要考虑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考虑对土木工程建设试验检测领域前沿知识的了解。因此,我们在实验授课安排上进行了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三、授课形式的改革

改变了传统单纯的为实验而做实验的模式。实验前,指导教师首先用较短的时间,讲解该试验与工程项目的联系,试验数据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指标,该技术指标对实际工程质量的影响。该试验的检测方法种类及适用范围,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介绍认识各种检测方法的仪器设备。然后指导其中选定的试验检测方法和内容,这样,缩短了课堂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同时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整合实验教学资源,能够使学院的实验室全部开放,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避免了有些实验室形同虚设,不能全部开放的弊端。

作者:刘晓丹 单位:佳木斯大学

篇四:浅谈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财政学教学改革论文

一、当前财政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用教材的问题

其一,目前财政学还没有形成权威、科学、规范的教材。其具体表现为:教材体系设置缺乏统一性,内容相差较大。当前各高校、各出版社都有不同的财政学教材面世,种类繁多。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指定的二十一世纪教材系列中,《财政学》就有三种版本。有一些高校使用的是陈共主编的《财政学》,还有一些高校使用的是本校自己编写的《财政学》。导致财政学这门课程缺乏统一的大纲,教材难以通用,教学无章可循,教学质量缺乏统一标准。有的教材中有很多思想都是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的,还有的教材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理论,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操作性较差。财政学教材的章节体系安排混乱,有的按我国原有的财政学体系来安排;有的则按照西方财政学体系等来安排章节;还有的结合我国原有的财政学体系和西方财政学体系来安排章节。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相差很大,像财政收入的原则,有的教材写三条,有的写四条,有的甚至没写;财政支出原则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基本概念的表述不严密不科学,像财政、财政学这样的概念都没有形成逻辑严密表述科学的定义,更不要说其他一般的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造成教师教学中选用教材和讲授内容的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且不利于形成稳定系统的教学资料。

其二,财政学的内容不符合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要。目前的财政学教材普遍对税收的内容介绍得比较少,尤其对税收的计算及缴纳等税收实务的内容介绍得更少,而实际上除财政、税收专业以外,其它财经类专业并没有税收类的后续课程,因此,学生学完财政学后(乃至毕业后)仍对税收知识(尤其是税收实务)知之不多,这就导致一方面学生毕业后面向基层对税收知识需求较多,而另一方面教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较少,造成“供求”矛盾。

2.教学方法问题

其一,教学组织问题。目前财政学的教学组织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满堂灌”的教学组织方式,而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组织方式则很少采用,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陈旧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未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对一些财政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也不够,经常是一知半解,到考试时只能死记硬背,考完试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同时学生也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教学内容问题。目前财政学的教学内容重书本,轻实践。教师仍然是“从本本到本本”,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因此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其三,成绩考核问题。目前财政学考试方式上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上主要是以死记硬背为主;成绩评定上主要是以期末一次定终身。这样的考核一方面造成学生平时不刻苦,临到考试“抱佛脚”;另一方面极易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

二、改进《财政学》教学的有关对策

1.规范《财政学》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最主要依据,是学生课后最主要的参考书,因此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学的教学效果。一本满足目前高校需要的好教材,应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把西方财政税收理论中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积极地吸收进来。把过去财政税收理论中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纳和创新,积极地吸收到教材中来,以期更好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税收理论。对目前的《财政学》教材进行修改和增补,删除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最新科研成果。

2.对于编著《财政学》新教材的几点建议

(1)针对大多数财经类专业没有税收类后续课程的实际,应专设税收篇。税收篇应通过若干税收案例的分析,对现行主要税种的计算、缴纳作出全面详细的阐述,以充分满足财经类专业学生对税收知识的需求。

(2)针对目前财政学偏重我国财政实务阐述的具体情况,财政部分应增加财政理论、财政运行规律的阐述,并以财政运行规律统领教材的财政部分。另外财政部分应适当突出财政政策的地位,因为财政政策是财政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只有充分研究财政政策,才能使财政理论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针对财政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表述不严密不科学的现象,应对财政、财政学、公债和国家预算等基本概念按照逻辑学原理给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定义。

(4)针对财政学相对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应对本学科有争议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适当加以归纳,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5)针对财政学教学和自学的需要,教材应配有学习指导书。学习指导书应包括各章提要、难点、要点、思考题、习题、案例题及各章节有代表性参考书目和参考篇目,为学生自学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

3.推进财政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有好的教材还需要好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对改进财政学教学有几点想法。

(1)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应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讨论课、案例教学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一般在财政学理论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然而,不同的教学媒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教学功能各不相同,各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往往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可用其他媒体的适应性来弥补。因此,充分发挥各媒体之所长,将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对优化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财政部分侧重理论,因此应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具体可以在讲授财政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就财政总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等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也可以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一些专题讨论。通过讨论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学得活,用得活,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部分侧重实践,因此应以案例教学为主,课堂讲授理论为辅。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求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在接近实际的条件下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在教学内容上,应改“从本本到本本”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财政税收与很多宏观、微观的经济问题相关联。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财政税收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运用财政税收理论剖析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这一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财政、税务部门进行实践,让他们在充实繁忙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知卓见。

(3)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财政学的教学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精讲与略讲,理论性较强的要精讲,实践性较强的要略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由于课下大家很少看教材,所以课上要留出一小部分读书的时间,起到预习和巩固的效果。课堂提问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其紧迫感,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针对某些可塑性较强的内容要积极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帮助大家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

(4)在成绩考核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以及考核的评价标准,不能以分数定终身。为此,我们必须扬弃传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为最终判断标准,构建与新型财政学体系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方式上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口试、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等。考核内容上针对课程类型,确定考核重点。总的指导思想是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测试题。整个考核应围绕财政学所涉及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等能力培养展开,检测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并促进教师日常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在对不同考核科目、命题范围、题型类别、题量覆盖面以及难易程度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成绩考核的评价标准,真正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予以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财政学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关键,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为了使理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财政学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增加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学人员。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到财税部门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以掌握企业以及财税部门的实际运作;教务部门对进修实习的教师,在下达教学任务时,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安排授课时间上,尽量相对集中一些,腾出时间让他们学习实际操作。可以从企业和财税部门聘请高技术人才做客座教授,或定期来学校做讲座与学生老师互动、交流;也可以聘请具有实际财政税收从业经历的人员来校任教,并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总之,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材、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主动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经济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若君.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4):541.[2]许毅.财政学基础理论的理论基础[J].财政与税务,202_,(3):11-131.[3]李新.浅论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校学报,202_,(1):77-79.[4]邓子基,邱华炳.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5]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五: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推荐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大学语文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既包括汉语言、又涉及中国文化、汉字及各时期文学,所以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的做法,使之成为能听、能说、能读、能写的综合素质课程。为此,可以把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言语交际模块、应用写作模块,本文重点对专业文章习读模块进行探讨。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文学鉴赏环节持摒弃态度,致使该模块设置或全部删除,或残缺不全,处于尴尬境地。本文作者认为此模块应改为专业文章习读。专业文章实质来自于古今中外相关文学作品,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该类文章既是文学作品,同时又涉及专业知识,跨文学鉴赏与专业拓展两个领域,针对性更强。依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院系专业特色选取古今中外相关专业文章进行鉴赏阅读,能使学生通过审美的角度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从而受到专业熏陶,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如针对旅游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该模块中,以古今中外地理、地质类的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与护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经典文章进行专业鉴赏。

以本文作者所在院校———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除基础、思政、体育三个基础部门外,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其中主要以建筑类理工学院为主,另有一文科学院与一艺术类学院。那么对于建筑类专业的二级学院,大学语文的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则应添加古今中外建筑名人所写建筑类文章,文体不限。进行选材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高职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自信服务。试想一个学习古建筑设计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了诸如《阿房宫赋》等建筑类文学作品之后,其专业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势必会产生明显变化。基于以上举例,我们确定专业文章习读模块的选材原则为:依据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特色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认识专业文化价值。以专业文章习读作为模块一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优势一:能密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进一步融合,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而每个高职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其专业设置也大不相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性来设置适合自身院校与院系发展的专业文章。优势二:能极大地拓展学生专业阅读视野,促进其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其专业认同感。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新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来普高,一部分来自自主单招,其中包括高考生、中职生与社会人员。无论来自哪里,高职学生的专业阅读面及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矛盾表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低下而导致的专业学习能力差与学生渴望在专业学习上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而无法实现。高职学生将来都是要从事生产实践一线的人员,都应该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及再深造的技能型人才,我们所要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操作技能,更多的应该是要让他们学会用语文思维去思索所遇到的专业性问题,懂得专业与人生的关系,使其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完善专业观念,在专业观念的完善中审视自我人生价值。

虽然相比较专业而言,语文的功用性为隐性,而专业技能为显性,但是在学生自我人生的完善中,这种隐性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永恒的,要比专业更能影响其一生的走向!优势三: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调动高职语文教师教学积极性,促使语文教学团队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方向挖掘教学潜力。大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不同,有的研究文学,其中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港台文学等;有的研究语言,其中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专业文章习读模块可以促使语文教师结合自身所学特长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鉴赏。这里还是以作者所在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例。如针对经管人文专业的学生,擅长文学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专业文章进行教学;对建筑类专业的学生,专业文章或许涉及到难懂晦涩的语言文字,擅长语言文字方向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文章的阅读。如给机电学院的学生讲解一篇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文章,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研习,而对于文章中因古汉语问题涉及的阅读困难,语文教师则必须引导学生读懂全文。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必须遵循“三位一体”的原则,“三位”即上述三个教学内容模块,“一体”即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融专业文学作品、写作与言语交际训练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特征,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实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素质基础。在三个模块的教学中,专业文学作品习读为基础,写作与言语交际为提高,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专业写作,侧重提高学生动手“写”的技能;围绕专业文学作品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与评论,集辩论、演讲、交谈于一体,训练高职学生开口“说”的技能,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导、读、议、练”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写作环节不仅仅只应局限在应用写作,而应包含基础写作,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专业文书的写作,后者侧重文学文体的写作,因为专业文学作品有很多本身既是属于文书,同时又属于文学文体,所以必须兼顾两种写作方为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简单讲述刘勰《文心雕龙》里所涉及到的文体种类,既能让学生拓展写作视野,又可以结合专业文学作品对古今同一种文体的演变进行辨别。以上仅就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法设计两方面论述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改革思路,改革的方面还有很多,如教材的编写与高职大语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始终站在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指导改革思路,全面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基础课程,体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通过语文思维模式认识专业知识,使高职学生树立终身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为努力实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做出文科工作者自身的贡献!

篇六:经济法教学改革论文

经济法教学改革论文

现今社会是法制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社会发展迅速,各个经济领域的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的人才。经济法目前已经成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其在人才的需求方面意义越来越重大。目前,经济法教学如何改革已经成为教育从业者所关注的重点话题。虽然经济法课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但是仍旧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本文就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我国经济法教学的现状

我国经济法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设立的,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二十多年来,经济法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立了经济法教育的基础,但是还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其内部的建设仍旧存在很多弊端。

(一)教师素质较低

在教育改革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都在努力建设高质量的经济法教师队伍。但是经济法师资力量薄弱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经济法课程开设的初期,某些院校为了完成教育局的任务将大部分别的专业的教师调到经济法专业,外行教师对经济法并不是很熟悉,某些教师并不愿意从事经济法教学,导致经济法教师短缺。

另外,外行教师对经济法知识的结构理解不到位,欠缺相应的经济法理论,其教学水平远远比不上经济法专业毕业的教师,使得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经济法,造成恶性循环。孔子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是无法挑起经济法专业大梁的。

(二)教学大纲定位不准

目前的高校中对经济法教学大纲定位相当模糊,培养的目标没有与社会需求相连接,专业的针对性非常弱化。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只能采取同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自身专业的需求,学习目标难以确立。目前,学习经济法的大部分学生法律基础十分薄弱,但是对于经济法的学习课程又较少,而经济的法律法规是其他任何法律规范无法比拟的,这自然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的掌握经济法,这种高难度的要求加大了学生的任务量。

(三)教材设计不合理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教材是教学事业发展的基石。经济法教材版本众多,但是良莠不齐,非经济法专业的人士并不能挑选出优秀的教材。市面上的教材大多存在以下问题:一,教材内容浅薄,倾向于简单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堆叠,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深度分析。二,教材内容针对性较弱。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的经济法内容并不相同。三,经济法的教学目标老旧,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忽略了实践与应用。教学内容简单粗略,缺少配套的经典案例,使得经济法的法律法规枯燥乏味。四,部分经济法的课本内容观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及时反映国家经济法法律法规的变动。

(四)教学方法不灵活

目前各大高校再进行经济法的授课过程中一般以教师讲课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学习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学生仅通过课堂领悟经济法的有关知识,缺乏实践。因为经济法的理论知识丰富、抽象,教师授课难以掌握深浅,如果仅采用课堂传授知识,学生会很难接受经济法教学,学习缺乏积极性。

(五)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发达,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因此,经济法教学可以不断提高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信息技术,例如可以添加投影仪、多媒体等设备。舍弃教师一手教材,一手粉笔的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只传授理论的模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减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六)教学计划安排缺乏连续性

经济法本身就是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经济法的教学必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目前,虽然各大高校都设立了经济法的教学课程,但是缺乏基础课程(如《法律基础》)的设立,很多学校只是直接教授经济法的法律法规。使得学生对有关法规难以理解,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的学校虽然设立了《法律基础》等的课程,但是后期的经济法律没有紧紧跟随,使得经济法课程之间缺乏继承性,不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

(七)教学考核方法有待创新

教授授课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考核知识时大多采取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逐步的形成了课堂简单听一听,考试前简单记忆形式,并没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革经济法考核的目标将知识的测试与能力的测评相结合,增加考试的难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经济法改革的分析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不断进步的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不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与高技术的人才,更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精通的专业知识,还拥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在意志领域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那么经济法教学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

经济管理类的学生面对经济法的课程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其课程目标不能过于简单化也不能像法律专业的学生一般过于复杂化。其目标的应设定为学生理解并掌握基础的经济法律规范,使所学的知识为其经济活动和管理服务。因此,经济法的课程非常有必要进行重新规划。在课程的安排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启蒙课程应设定为《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包含了经济法中最基础的法律知识,并不要求知识的深度,可以作为学生法律的启蒙书,为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是,教授通用经济法——《经济法概论》该课程主要是介绍了经济法的概念和具体法律法规。是各个专业都可以学习的经济法律课本。三是,专业选修的划分。经济法的选修课拥有不同的子模块,例如:《宏观调控法》 《市场管理法》等。各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修。(二)提高教学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位教育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各大高等院校应对教师进行测评,并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进行知识的培训,加强其传业授课的能力。另外,高等院校应聘请能力水平高的专家和教授开展法律知识的讲座,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激励教师关注经济法律知识之中的与生活实际相贴切的问题,不断除旧纳新。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认识局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将抽象的问题实际化,提高学生对经济法的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三)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专业化

我国高等院校经济法的教学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教材。教材在内容上革除仅仅是简单排列知识的形式,增加教材的内容的深度,为经济法的壮大奠定基础。因此,经济法教材在编著时要求凸显出前瞻性,在经济法的基础知识上,加入现代化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的解释。革除传统教育拘泥于理论的教学形式,在编著教材内容中,将基本理论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在选择教材上,要选用与时俱进、贴合专业的教材。选取的教材要紧跟随时代的发展,能够汲取国内外有关经济法新的.知识成果。明确的表达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展示经济法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和科学规律。

(四)完善教学内容

目前经济法教学采用的教材是21世纪课程教材。其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编著了不同的教学内容,经济法教材的侧重点不同,能够对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这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贴近学生专业的经济法教学案例。并且要对现存的经济法案例的内容进行更新,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潮流。减少同类教材中存在的“重理论,请实践”的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先进案例为素材,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材中增设国际经济贸易的法律法规和我国参与的世界贸易组织所签订的双边条约,以及其他的涉外的法律法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完善经济法教材的内容。

(五)改革教学方法

经济法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知识点丰富,内容抽象。所以在教学上应“活灵活现”,不照本宣科。根据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是,课堂授课要精,着力解决知识的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把握问题的关键,对于重点问题要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二是,课堂教学安排要合理。统筹全局,重点发展。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每堂课的重点内容。三是,增加课堂案例,丰富课堂的内容。由于经济法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实务的案例,具体而形象的说明经济法的理论知识。

逐步加深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变教师单项传授知识转化为师生之间的双向教学,学生又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典型案例的选择有两种方法,一方面是经济法专业的教师自身的实践,在所接触的案件中选择典型性的案例;另一方面是通过新闻、报纸、学刊杂志搜集案例。对于不同案例的选择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横向增加深度。

反映生活中矛盾的攻击性,引导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矛盾。四是,设立模拟法庭。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如:原告律师、被告律师 和法官等,对案例进行审判。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与案例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案件,解决问题,总结知识的能力。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教学优势,但是要求师生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六)创新教学考核方法

经济法的考核主要包括知识记忆和能力两方面。知识记忆大可不提,在能力测评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搜集解决方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完成的水平进行测评,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提升总结的能力,增强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吸取国外经验,丰富国内教学方式

美国目前流行的是诊所法律教育法。该种方法包括两种方案:课堂模拟和代理实际案件。意在通过学生解决没有现成答案的经济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执业技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完全打破了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为我国经济法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将其运用到经济法的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解决我国“高分低能”缺陷。

三、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法学知识就成为了每一位人才应必备的知识技能。经济法教学的不断改革为经济法注入了新的发展力量,符合科学主义发展观。

篇七: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论文

一、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或者说成本会计的研究内容是随着企业产品制造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变化的。

因此,要学好成本会计,必须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高职学生都是从高中或中职直接进入大学的,不太熟悉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而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例来进行讲解。

如果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用语难以理解,进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

其实,如果将工业企业成本计算的各个环节进行拆分,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

不过,如果将各环节的内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加以灵活运用,就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学生不熟悉工业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生产组织形式,不理解生产中的投料方式和在产品的结转方式,因此也就影响了他们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不同分配方法及对分步法中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缺乏工业企业的实践经验

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由于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导致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有些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来说,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讲清楚。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不会处理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正因为如此,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感。

再加上学生本身也缺乏相关的感性认识,自然掌握起来就更加吃力。

(三)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大

高职教学与大学本科教学的一大区别就是注重实践操作。

理论教学方式主要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很难将各分配方法的零碎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体系,再加以运用。

而且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些成本核算流程又是通过大量的表格来实现的。

在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针对表格中的数据来逐个解释它们之间关系及其计算方法,常常会占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成本会计实训大多很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训项目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成本会计的实训内容往往只限于生产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而很少涉及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形式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等内容,因此学生很难全面掌握成本会计的实践技能。

2.实训资料不适合教学使用。

成本会计的实训教材中大多都用文字表述经济业务,同时附以相关的原始凭证。

长期下来,学生已经习惯性地按照文字描述进行账务处理。

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的内容,再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3.实训内容更新不及时。

高职成本会计的实训教学资料基本上都停留在检验性的会计模拟做账阶段,用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应用型内容却不多。

在相关会计准则和原始凭证的格式进行调整时,会计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往往无法及时体现出这些新的变化,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滞后性。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都和缺乏实践因素有关。

因此,在教学中融入相应的实践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基于工学结合下的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索

(一)根据成本会计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更新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确定教学目标

按照成本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了解成本会计的职业需求,与来自工业企业一线的专家进行讨论,确定教学目标。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重构课程内容。

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选择课程内容。

按照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分。

同时,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教材是按照企业会计工作任务组织教材。

(二)改革成本会计教学方式

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体现其课程特点,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此外,利用“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老师可以自行设置实训项目,模拟真实的票据、账薄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注重实践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体会成本会计中各种成本费用的分配计算方法。

成本会计教学主要讲解工业生产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应该先通过案例、视频或企业参观等环节,让学生对工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明白各种凭证的用途、来源、去向,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实践证明,对实践教学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方式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另外,可以在课程最后安排一个综合性实践项目,以利于各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四)改革成本会计的考核方法

针对目前出现的学生为应付考试而采取的投机型学习方式,我们应改革目前闭卷考试占主导地位的考核方式,而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并存的考核方式。

除传统的笔试外,可以采取增加实训考查环节的方式,并将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以便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实施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利用高职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可以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综上所述,要培养技术应用性型技能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应加强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边授课边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篇八: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论文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部门所颁布的专业指南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也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门也开始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

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上逐渐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学与会计的考核等存在一定的难度,知识点相对较为集中,学生往往都是以此为依据进行学习,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使对成本会计的教育中产生一定的问题,难以有效的开展教学,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1.1理论与实践不相符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

随着社会发展的逐渐加快,企业对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要求在逐渐增加,这也就使成本会计的教学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就需要对现阶段的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从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但现阶段的财务与会计方面的教育缺少实践,往往都是对教材进行研究与学习,但教材主要是对传统的财经管理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相对较为陈旧,难以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无法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相符合。

在我国各个大学中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也没有进行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

1.2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市场对财务管理以及成本会计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大,这也就使教学向着理论与应用的方面进行转变,但由于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有限,这也就难以实施教学改革。

这就需要对教师的素质进行提高,加强其基础会计、财务方面等等的知识,并要求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由于现阶段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其教学的方法与内容已经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较大,难以对其进行改变,这也是教学改革难以有效进行的一方面原因。

1.3成本会计知识与实践存在一定差异

成本会计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使其在教学内容构建上存在偏差,与实际的需要不相符。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成本会计的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方面的工具,所以在对其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就应该突出其管理上的特点,我国的成本会计教学处于起步的阶段,不能对管理的思想进行体现,这也就导致对其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偏差,使学生难以对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成本会计工作难度较大的一方面因素。

1.4没有明确的体系与规范

成本会计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性相对较强,内容也比较丰富,设计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这也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其主要是以成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达到对成本控制的效果,成本不仅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的内容。

但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结构相对侧重于成本的核算,对成本的管理内容并不重视,对教学的方法与形式重视,对定位理论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也就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形成与创新意识发展,难以对成本会计的知识进行掌握。

二、成本会计整合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对成本会计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学方式与课程的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实践与知识的动态发展方向来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完善,并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成本会计内容。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有统计学、运筹学、战略管理等等方面,这几要求教学的过程中与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结合,以此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预算以及决策,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成本会计的教学就应该对教学的方式与体系方面进行完善,以此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2对教学的结构进行整合

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教学应该从基本知识、应用技能到理论的研究这一过程进行,这种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这也与教学的规律相符合,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辅导与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快,对成本会计的管理工作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结构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不断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更新与优化,并加强对价值工程与管理方面内容的分量,以此来对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完善。

2.3实现定位理论与整合成果的应用

成本会计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应该注重实践的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教学的质量。

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联系相关的实践单位,通过对实践的组织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完善,以此来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提升。

三、结语

成本会计的教育工作是培养相关人才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对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整合教育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能力形人才,从根本上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篇九:浅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浅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边缘化;改革思路

论文摘要:近几年,高职语文教育逐渐边缘化。而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如何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文章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合理化建议。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这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感受颇多,可谓是几多欢喜几多忧。喜的是,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忧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育却逐渐处于边缘地位。且高职语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对于如何改革,同行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我也想谈谈对高职语文改革的几点建议。

加强高职语文教育。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几年,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更是倾其全力加大对专业及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相反,对公共基础课的投入却明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就业,而语文课不可能立竿见影地达到人们预期的功利性目的。另外基于对公共基础课“必需、够用”原则的不同理解。部分系、专业的教师认为经过中小学十多年语文的学习,学生“必需”的语文能力应该是已经“够用”的了。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语文课和找工作关系不大,学不学都一样。由此,导致了从领导、老师到学生都认为语文课是一门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课程。

但是,从近几年毕业生及在校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情况很不令人乐观。很简单的一张假条,学生往往写得是语意罗嗦重复、错别字也很常见。专业老师常抱怨学生的毕业论文思路不清、文笔不畅,结构、格式、用语等总有些不妥。即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也感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这不是笔者个人的感受,而是同事问的共鸣。这样的语文水平,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后劲。

再者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都有推动作用。语文中的写作训练不仅是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思想的训练,更是学生完整人格形成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项工程。因而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希望高职院校的领导能在教学上做出调整,营造—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

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高职语文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地位的边缘化,使得高职语文的教育理论目前也处于贫瘠的状况,理论的`薄弱势必导致教材的差强人意。

目前,高职语文教材版本不少,但内容编排上了无新意,教材缺乏高职的针对性。大多数语文教材是按文学史的线索或按体裁来编排。有的按照阅读和写作知识两大板块来编排;有的依旧是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加文学鉴赏。总体上看,内容编排上显得杂乱,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些教材,内容上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复。因此需要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语文教材不能仅仅给学生一个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在内容编排上。应该打破惯有的文选讲解的模式,要从文化的层面,选择大学生关注或应当关注的内容,通过一组组相关美文,引导学生在品味其文辞表达之美的艺术感染中体验文化、探讨社会人生问题,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实际,尤其是大量扩招之后,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特别讲实用。所以,教材在内容选用上,应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既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品味,又要适当照顾大学生口味;既要满足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高职语文教材就不能仅仅只盯着经典作品,还应该安排一些贴近大学生心理的内容和更多能适应大学生实际需要的实用性内容。

再者,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加强相关后续课程的建设,并作适当的调整、补充,使之形成较为合理的序列,包括文学鉴赏、名著导读、实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切合学生实际和时代需要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高职语文地位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从开设语文课的情况来看,其现状确不令人满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基本是依篇讲析,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语文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教法上,必须摆脱语文教学篇章分析模式。老师的作用在于导读,从大处着跟,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师资安排上,应尽量安排课堂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并实行分块合作式教学,即根据各个老师专业教学和科研特长,每人负责一个或几个各自领域的专题,轮流讲授,而不是只由一个老师统讲到底,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专业特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改变过去“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因而语文教学不能仅拘囿于课堂,而应另辟蹊径,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来进行教学。如:在学生学习之余,举办各种有关文学、文化、人文知识的讲座;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举办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各种活动。语文老师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教和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改变高职语文课时少的现状,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

当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再加之高职院校若能在语文学科上作实质性的调整,重视人文学科,营造一个有利于语文学习的环境。那么高职语文教学必将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篇十: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达到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大家都知道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靠短时间内突击就能学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高,从而获得较理想的语文成绩,为高考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现今高中语文教学情况分析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少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像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的那样,出现较大的变化,这是由当前高考的指挥棒决定的。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太浪费时间了,因此,更多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少,课堂密度大,看起来是讲了很多的知识点,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但同时学生的思考也少了,真正记住的也许并不多,而且,学生成了学习中的被动者,教学中没有主动性,教学效率不会提高。

1.2教师不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不看重这种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徒有其表,在教学中作用不大,因此,在实际中并不经常采用,即使偶尔用一下,也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点缀而已。教师并没有深入地去研究使用的时机、频率、作用,仍然是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在黑板上讲解,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不积极、不努力、不研究,也严重影响着教学成效地提高。

1.3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技巧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技巧,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更多技巧,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定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学生学不得法,缺乏相应的技巧,学习起来会很吃力,效果会差很多。这就是有的学生说我学习语文很用功的,老师让记住的内容我也记了,让掌握的内容我也看了,可最后考试时还是成绩不理想。学习技巧的匮乏、学习主动性差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到那。

1.4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学习知识靠的是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到了高中阶段,很多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且语文是从小学一直学到高中的,因此,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是学好的关键,而不少语文教师正是忽略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情感因素考虑在内,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殊不知这是教师最大的失误。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抓不住学生的情感必将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势必影响教学效率。

2改善语文教学的途径

2.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新课标的教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获得者,而是要求学生去探求、去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现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单纯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了,教师必须要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高中学生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他们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尽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学生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很慢,而且很多的学生在考试时也是阅读理解方面失分较多,很多学生想学好但是总是不得法,不知道怎样去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其实,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是一时就能提高的,它有一个逐步的过程,教师在平时讲解过程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其在理解的基础进行交流、讨论,以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最终达到分析阅读能力的提高。

2.2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当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语文教学涉及到朗读、分析、理解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再辅之以图片、声音或是优美的文字来进行,那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只要教师用心去做,定会起到相应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花架子,可有可无,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多媒体教学在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多媒体教学以其课堂容量大,在复习总结时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的教学方法所不可比的。因此,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2.3加强学生学习技巧的指点

任何一门课程,在谈到学习技巧时,不外乎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小结这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中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堂学习是保证,课后小结是提高。说到课前预习并不是泛泛地要求学生去看看课本、看看生词,而是通过预习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以期在听课时有针对性;实际上课堂学习的保证是听课,学生只有会听课学习效率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而且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是在老师讲课专心听课,以期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有所提高;课后小结是将知识系统化、脉络化,前后连贯运用自如,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提高。

2.4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情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的很多内容注重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总的说来,在高中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学习技巧的指点和注重学习情感培养四个方面下功夫,活跃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万元.浅谈语文教学的个性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2_(8).[2]尹忠萍.浅谈高中语文教学艺术[J].中学语文,202_(12).

篇十一: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摘 要:遗传学实验课是大学生物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比以前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是认识世界最重要手段,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高水平实验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效载体。

突出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遗传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即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基础科学,对动植物、微生物育种和医药等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遗传学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分支已经延伸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由此产生了基因工程、医学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等分支学科[1]。

随着遗传学的迅猛发展,遗传学的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越来越为重要的位置。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遗传学实验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同其它生物学实验教学一样,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比如在实验内容上,验证和检验的目的多,探索性项目少。

教师主导多,学生自主少;规定实验多,自选空间小;班级同步上课多,有效针对和自主开放的少;前沿学科教授参与少,深层次指导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2]。

二、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课大都附属于理论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验学习的思想,所以学生常常对实验课敷衍了事。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是掌握和创新知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途径。

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3,4]。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举措。

在遗传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课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而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方法的关键,如何分析实验结果中的一些异常不是很关注。

掌握遗传学实验技术是遗传学实验的重要目标,但简单的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重复实验过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耐心,综合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等品质也是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

因此,实验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通过质疑、判断和争论,更好的主动参与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遗传分析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遗传学实验课时有限的前提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提高实验技能越发显得重要。

作为一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课程,遗传学实验课的可取之处是内容广泛,技术成熟,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而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内容重复,技术陈旧,深度不够,缺乏分析。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例如果蝇的单因子遗传和伴性遗传,链孢酶的分离和交换,细菌的转导等;二是与遗传学有关的实验技术,例如,生物杂交(植物杂交,细菌杂交等)和DNA的操作技术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多种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利用分子手段对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性状进行直接分析已经成为可能。

为了提高学生对学科发展迅速的适应,提高学生在分子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在遗传学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开设的实验项目本着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实验两大块并重的思想,除了开设“细胞分裂、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的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传统遗传学实验项目,增加了“DNA提取和检测,分子标记”等分子水平的实验项目。

在遗传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高开放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在原来普通遗传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考虑设计出可以把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综合到一起的大实验,使得目前的遗传学实验更能体现现代生物学的特色,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去选择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的优化。

几年来,我们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的辅助育种实验”和“植物基因分离和载体构建”等,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1)增加探索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遗传学实验当中有很多为验证遗传学规律的,不仅需要时间长,而且需要有相当大的统计数字,比如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我们可以不告诉学生符合哪一条遗传学规律,不是让学生验证遗传学规律,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他们对实验的主动性。

(2)重视对预习报告以及实验记录。

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

实验原理的阐述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的总体设计、操作方法进行透彻的了解,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表达能力,同时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实验成绩评定时,预习报告占有一定的比重。

另外,我们还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实验记录习惯,便于对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

(3)考虑结合本学院的实际科研特色,开设一些与学院科研相关的实验项目。

授课过程中,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学院科研情况简单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的辅助育种实验”,以水稻自交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

这个实验的材料就是由学院一个长期从事水稻育种的老师提供。

(4)完善评价体系。

一个好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细节做得好可以加分,如实验设计上具有新意,提出不同于教科书且具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中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实验中一些问题能进行合理性分析。

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Ernest Boyer博士在《学术的反思》一文中指出:“教学是教育和塑造未来的学者,优秀教师能营造一个氛围,激励主动而非被动式的学习,鼓励学生成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者,在大学学习结束后,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改变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的思想观念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实验内容的创新和方法的改革,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5]。

对此,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教师和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动态。

通过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学中的宗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永远追求的目标。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尽量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羽.生物教育专业《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遗传,202_,30(2): 246-250

[2] 苟本富.遗传学设计性实验的研究探索.黑龙江畜牧兽医,202_,11: 164-165

[3] 姜艳萍.实验教学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实验研究与探索,202_,20(5): 9-11

[4] 常春耘,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_,25(2): 235-237

[5] 张永春.谈实验室调整与队伍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_,25(2): 260-261

篇十二:临床诊断学教学改革论文

临床诊断学教学改革论文

临床诊断学教学改革论文【1】

[摘要] 诊断学是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的重要基础,内容繁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

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在诊断学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和手段、建立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加强医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诊断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教学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重要桥梁。

但是诊断学既不如基础课程系统性强,又不如临床课程趣味性高,内容繁多,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

因此,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的教学积累,我们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现将授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即将走上医师岗位的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临床实际能力的提高,而现今从事诊断学大课讲授的老师很多来自于医学院校所属附属医院的一线医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临床教学的重要战场,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优化资源更好地利用[1]。

临床老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把临床上见到的何种疾病讲解给同学听,带教老师的理论和带教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临床学习的结果,由于临床工作繁重,从而使得很多教师实践能力很强,但是对于讲课的方式方法、教案的书写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基本功薄弱,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显得很重要。

我院通过优选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职称必须是讲师以上、不少于5年临床工作实践)使得带教正规化,并且为了提高带教老师的水平,我院通过开办理论、技能各种学习班,从教学理论到管理技能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同时发挥长期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采取观摩会、试讲、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取得不错的成绩。

教学内容改革,强化教学的规范性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

诊断学内容纷繁复杂,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长期接受传统教学的习惯使他们仍以反复背诵强化记忆为主要手段,缺乏连贯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进入临床见习后,患者个体化差异大,症状体征多样,面对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脱节,学生往往觉得无所适从,再加之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有时工作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环节应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的死板、沉闷,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邓利芝等[2]从202_年起,对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实行了新的教学模式。

其整合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实现了临床理论课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的同步进行。

于是学生可以较早地接触临床、提早进入临床学习;通过床旁教学增强学生的现场氛围,并不拘泥于一种考核方式,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张龙禄等[3]通过把医德和医术培养结合,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不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患者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

采用示范操作教学法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好[4]。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学生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理论的运用和升华。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改革,强调规范系统教学过程以及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规范的、系统的教学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诊断学的实验教学环节中,规范化的流程是:老师先规范化示范、学生看规范化的录像、学生互相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并对错误进行剖析。

诊断学操作中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错误通常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现今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法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理论为中心、以间接经验为主。

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结果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较系统完善,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

近年来,由于意识到传统教学法的不足,现代教学法的改革逐渐深入高校医学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及以社会为中心[5]。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为“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6]。

PBL教学通过问题的提出展开,通过问题的解答逐步使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各种相关知识更深入地掌握。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构建以讨论为核心的小班教学,通过按照成绩合理分组给出具有发散思维的病历,例如患者主诉为活动后感心悸、气短1年,通过病史采集知晓患者幼时曾因“凤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入院治疗,最近症状进一步恶化,通过查体检测到端坐呼吸、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心尖抬举性搏动以及双肺湿啰音、肝大有压痛、双下肢浮肿,心电图显示左心室劳损。

初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这时提出问题,根据所学过的生理学知识作答:①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端坐呼吸?端坐姿势为什么能缓解呼吸困难?②患者心尖部杂音是如何产生的?③患者如果出现双下肢水肿,机制有哪些? ④患者可采用什么治疗原则?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内容,并且通过小组间互相提问方式了解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取得很好的效果。

4教学手段和条件改革,尝试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联合应用以及网络的运用

传统教学要面对患者,通过触诊询问等方式取得感性和理性认识,但是患者有时候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教学,使得很多教学不能顺利进行,也使得很多临床漏诊误诊的发生[7]。

现今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临床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实践体验。

学生可在其上反复操作训练,感受近似于真实患者的病理体征,提高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快速掌握基本医学技能。

与传统医学教育相比,模拟教学有很多优点,例如对患者无风险、允许出错、可以重复操作等。

其缺点为缺乏交流沟通,并且成分较高,不能大规模引入教学。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经过培训能准确表现患者实际情况的正常人或患者。

标准化病人克服了计算机模拟病人的缺陷,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缺点是标准化病人培训周期长,需要的经费较高,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8]。

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合理利用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规避减少不足之处,通过对学生进行反馈,发现效果很好。

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以前很难讲解清楚的内容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形象化表达,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9]。

我们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通过常用医学文献数据库,如PubMed,Springer和Wiley三大国外医学期刊库以及国内的期刊网和维普中文数据库等,加强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解,使得学生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查找现代医学知识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兴趣关注最新的进展,帮助学生寻找解决学习以及今后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办法,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开阔了视野。

5评估考核方法改革,建立适合的评估考核体系尤其重要

临床医学是一个医生所必备的基础能力,考核是衡量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

建立一整套管理严密、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10]。

在现行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完善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制度,努力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都强的学生[11]。

我们建立了适合我们的考核标准,为了规范技能操作,建立诊断学技能题库,建立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使主观考试的评价标准逐渐客观化。

我们在考核中,重点是技能考核,考核中重实践的锻炼,突出综合技能。

降低理论成绩在总分中的比例,以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为主,与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接轨,设置多个小考场,对每个学生的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基本技能操作等进行多站式综合测试,促进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

诊断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好诊断学对临床医学生有重要的作用。

开展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课题,是学校师资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我们需要不断尝试,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差距,及时总结积累有益经验,使这门课程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吕刚,吕发明,陈平波,等.医科大学附院应对临床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疆中医药,202_,28(4):63-64.[2] 邓利芝,陈慎仁,林晓芸,等.新教学模式下的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_,28(5):73-74.[3] 张龙禄,蒋开东,汤治元.服务型教育教学体系与本科医学教育临床教学改革尝试[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_,26(2):66-67,80.[4] 张军琴,刘红霞.探索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2_,26(4):27-28.[5] 李方.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6):91-97.[6] Hitchcock MA,Mulona ZH.Teaching faculty to conduct problem-based learning[J].Teach Learn Med,202_,12(1):52-57.[7] 王琦,王瑜.从临床误诊漏诊看临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2_,11(6):725-727.[8] 颜正茂,忻耀群,申振宁,等.学生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2_,(4):36-37.[9] 仰东萍,胥雪冬.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临床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202_,(3):38-40.[10] 杨国良,高瑞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202_,28(1):62-65.[11] 王玮,吴瑞霞,党书毅,等.诊断学临床技能教学评估改革的初步尝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2_,6(6):610-611.诊断学临床技能教学改革【2】

【摘要】 为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笔者所在校区对诊断学临床技能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掌握基本理论,加强临床技能教学,强化问诊、体格检查及临床常用穿刺技术的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诊断学;技能教学;改革

诊断学是一门被称为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

学生对诊断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目前诊断学教学现状为:(1)医学院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较快,但学校的教学资源添置相对滞后,学生平均基本技能训练机会较少。

(2)只重视理论教学和学习,忽视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在就业上处于被动境地。

(3)考试方法不合理,重理论轻技能。

关于教学改革论文(集锦12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