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ppt课件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你真聪明!)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三角板上的角呢?(课件展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角有个尖,它刺手。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生:是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生2:我摸到角的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显示)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 生:答。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先在书上指出,教师出示淘气的作业,集体讲评)。你们和淘气找得一样吗?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生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二)、比一比
师: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较呢?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学比一比,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指两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同位用这种方法比。师:我这儿有两个角(一个边长但张口小,一个边短但张口大),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生1:边长的角大。生2:开口大的角大。师:怎样知道哪个大? 生:比。比两个角。
师:哪个大?这说明白了什么?
生: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1、数一数(出示课件)
2、如果我是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六、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
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件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和材料做出角;会用折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做角、用尺比画角
教学准备:情形图,剪刀、吸管、折扇、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引入新课
激趣导入通过课件出示“国旗”,引出“五角星”,再由“五角星”引出“角”。
二、尝试探究
①认识角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察看这幅图,你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图片出示:学生在实物上找角、摸角、比划角。看图,交流信息。
2、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练习:判断角(实物展示台“球场图”)反馈交流信息。
2、老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认真察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学生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三、全班汇报
1看物品寻觅角、做角:课件出示做角的各种材料——老师播放乐曲。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看一看、动动手。——小组在展示台上汇报成果。
③比角——课件演示:拉开的纸扇和合拢的剪刀,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4个钟面,并演示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四、尝试运用,拓展提高
这里主要分别出示“数一数”“辨一辨”“演一演”等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篇:《角的认识》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及课件
《角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角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因此我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等动手活动,使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此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法、演示操作法、自主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六、教具学具:课件、直尺、不规则的纸片、图钉、硬纸条、白纸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课件出示图片)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生1:有同学在踢球 生2:老爷爷拿着剪刀在修剪树……
师: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的手臂组成这样的图形(电脑显示红色的角)操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显示红色的角)你们认识它嘛?(有的同学可能说出是角,有的可能说不出来)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板书课题:角)(设计意图:图片来自学生的身边,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学中在实物情境的基础上 展示出角,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30分钟)
1、生活中找角(2分钟)
师:同学们,图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图形呢?请说一说
师:不仅图中有角,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角,请你们仔细找一找我们教室的周围哪里有角? 生:课桌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师:请小朋友们回想一下你们回家的路上和我们的校园哪里有角? 生:球门上有角……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们见过多少角呢? 生:我见过很 多很多的角 师:看来我们周围处处都有角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这一活动宗旨在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
2、摸角(2分钟)
师:现在请你们摸一摸离你们身边最近的角,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活动)
师:刚才大家在摸角的时候,我发现有同学是这样在摸的(老师演示只摸角的顶点)
他摸的是角嘛?(不是)摸的是什么?(摸的是一个点)
那应该怎样摸才算是一个角呢?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摸黑板的角? 看来摸角还是有很大学问的,怎样摸才算是一个角呢?(学生摸黑板的一角为例)
师:现在以你们的课桌表面为例,请大家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生:尖尖的有点扎人 生:这条线直直的,滑滑的 师:原来角给了大家这种感觉(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为接下来认识角打好基础)
3、认识角(6分钟)
师:老师这有几个物体,你们来找一找它们的角在哪儿?(课件出示:饮料、剪刀、水龙头)
师:饮料上的角在哪儿?谁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
师:剪刀上的角在哪儿?再指一指,他指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嘛? 师:水龙头上的角呢?对不对?
师:现在老师为这些角脱掉它们漂亮的外衣请它们出来,看角就是这个样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都有一个点
师:我们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出示三个角的顶点)师:还有什么发现嘛? 生:它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数一数,角有几个顶点? 生:1个
师:角有几条边呢? 生:2条
师:为了更清晰的表示一个角,我们常常用一条弯弯的线表示这是一个角。
4、巩固角的组成(1分钟)
师:老师这也为大家准备几个角,请你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角上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学生在纸上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师:你们标的和老师标的一样嘛?(生:一样)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真认真。
5、辩角(4分钟)师: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请的都是角家族的成员,这些图形都说它们是角,小朋友们,你们帮角爷爷判断一下。是角的拍拍手请它进来,不是角的跺跺脚请它出去(课件出示四个图形)师:这个是角嘛?谁来说一说?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两边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条弯弯的线 师:第二个图形是角嘛?(是)哪位同学上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他指的对吗?(对)
师:这个是角嘛?(不是)说说你的理由 生:那条线不是直的,是弯的
师:最后这个图形是角嘛?(不是)为什么呢? 生:两条线之间没有顶点
师:你们帮了角爷爷大忙了,掌声送给这几位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辩角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巩固了角在学生心中的概念)
6、创造角(3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能借助你们身边的物体来创造一个角嘛?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试试吧!(学生活动)
师:那个小朋友上来展示下你做的角? 生:用两只铅笔做了角
师:你做的角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呢? 师:还有吗?
生:我们用手臂做成了角
师:指一指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真是动脑筋了)
7、折角、做角(7分钟)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能用它做出一个角嘛?(能)你们的学具袋里有一张不规则的纸片、图钉、硬纸条)可以和同桌一起做,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注意:
1、不要弄伤自己;
2、做好后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学生活动)学生汇报
组1:我们用纸片折出一个角 师: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 师:还有没有不同做法的角? 组2:我们做出了一个活动角 师:你们做的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这个角可大可小 师:怎样变大呢?
生:将角的两边拉一拉,使角的张口变大,角就变大了 师:怎么变小呢? 生:将角的两边推一推,使角的张口变小,角就变小了
师总结:角有大有小,角的张口大了,角就变大了,角的张口变小了,角就小了。(课件展示)全班小朋友一起读一次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里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度很大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8、改变角的大小(2分钟)
师:刚才我们有的同学有手臂组成了一个角,现在请全班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臂,把这个角变大一点,再试着变小一点。(学生动手)
师: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生汇报
9、画角(3分钟)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刚才我们也做了各式各样的角。现在我们试着把角画在草稿本上。(教师评价)
师: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开始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你们再在草稿本上画一个角(展示学生画的角)(三)巩固运用(8分钟)
1、找角(2分钟)
师:角很顽皮,它经常隐藏在一些图形里面,请你们打开教材42页第2题,在书上找找吧(学生汇报)
2、小小设计家(5分钟)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它们美嘛?美在哪儿? 生:颜色很漂亮
生:这些图案都是用角设计出来的…… 师:请你们也尝试用角创造出美丽的图画吧(展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练习我是穿插在教学中的,避免了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学生利用角来创造画,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
3、总结(1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角,现在咱们休息休息,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一个顶点两条边。生活当中处处见 生:角
师:大家猜的真准确
师:今天我们就先认识到这,我们以后再来继续研究它
六、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边
顶点
边
七、作业设计
1、教科书第42页第1题(做在书上)
2、在生活中去找一找角在哪儿?它有什么作用啊?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背景:前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经历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各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和学会做角。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看!(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魔方)角藏在哪里呢?这节课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角、找找角,好吗?(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找一找、摸一摸。
(出示课件,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图片)
(让学生到教台前的实物来摸一摸、看一看再让学生说这些图形的特点)生:这个尖尖的就叫顶点。(在黑板上板书:顶点)
师:除了顶点,角还有什么呢?
生:两条直直的叫边。(师画出角的两条边,并板书:边)
师:现在这就是一个角了。那我们该怎样来画角呢?(师板书一弧线,边指边说“这是一个角”)写作:∠1 顶点 边 读作:角1 师:谁能小结一下,角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判断角。
师:现在老师有一些疑问,你能帮我解决吗?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呢?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呢?
生:我是根据角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来判断的。
3、找出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出来吗?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出哪些角。
生:黑板的四个角,窗户的角、桌子上的四个角和三角板中的角„„(学生在实物投影器上指出角。)
师:你们能找出下图的图形中的角吗?课本88页指一指(学生独自完成,再集体评讲。有的学生容易把第二个图形那些圆角看成是角,这就特意提出来说一说。)
4、折一折。
师: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折出不同的角吗?
生:能。
学生作品:
5、画一画。
师:同学们都很能干,能折出那么多类型的角,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才是角,那么同学们能画出一个角吗?
生:能。
师:谁能介绍一下,角是怎样画的呢?
生:先画两条边。
师:这样的角完整吗?
生:还有一个顶点
师:看谁画的比老师画的更好,更有创意!画好的拿出来让同学欣赏一下。(利用实物投影器展示学生作品)
(二)比较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我们会画角了,现在,我要请你来创造一个角,行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用两根小棒组成一个角。
生:我用两根吸管组成一个角。
生:„„
2、做一个活动角。(利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3、找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张口有什么关系
师:四人小组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提示: 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张口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张口怎样了?)
生: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4、比一比
师:你们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教学过程中,取一名学生做的角跟老师做的角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师:刚才我们比角的大小时,有的角我们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怎么办呢?∠1和∠2谁大呢? 师:请同学们认真的看屏幕上角的变化
生:∠1慢慢移动到∠2,最后下面的一条边跟∠2重合,顶点也何在一起,∠1的张口比∠2的大。所以∠1 > ∠2.师:所以这种比较方法就叫做重叠法。
5、探讨: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的关系。
师:同学们,你说一说,下面两个角谁大?
生:∠4比∠3大,应为∠4的两条边比∠3的长,所以∠4>∠3。
生:一样大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前面说了,角的大小跟张口有关系。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重叠法来证明。
师:现在仔细观察屏幕两个角的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虽然∠4的两条边比∠3的长,但是两个角一样大。
师:现在再比较下面两个角,谁大?
生:我可以用重叠法比较这两个角。∠5比∠6大。
师:请观察屏幕。
师:通过∠4和∠
3、∠5和∠6的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三、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你学到什么吗?
生:我学会了什么是角,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生:我学会画角,还会做活动角。
生:我学会了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张口有关系,但是跟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
生:„„
四、思维拓展。
师:既然同学们学了那么多知识,你能帮我解决这一问题吗?一共有几个角呢?
生:一共有6个角。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我根据角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来数的,而且,这几条边都是同一个顶点,在两条边两条边的数。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你还能想出比较有条理的数法吗?
生:我是按照角的数量一个一个的数的。首先是一个一个角的来数,有3个,再来就是两个角合成一个角的就有2个,最后是三个角合在一起的有1个,加起来就一共有6个。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根据我们上课学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们真棒!
五、布置作业。
师: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角,说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
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6
跟两边的长短没关系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
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圆片纸、活动角、边可伸缩的角、剪刀、两个信封、一人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图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作出圆形的猜测,学生猜测后,教师取出这个图形。
2、教师再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长方形,露出其中的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学情预设:在学生作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猜测后,教师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3、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入“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角、找角、画角
1、认识角
(1)、(老师拿出三角板)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学具尺子上有角吗?有几个角?请同学们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也拿出三角板同学们摸角,并能发现三角板上有角,而且有三个角。课件演示:出示三角板,用重点符号出示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可以摸得到的东西入手,感知“角”。
(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你们的学具尺子上有三个角,所以我们也就叫它三角板,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地点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角有一个尖尖的,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把这个尖尖的叫做这个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课件演示:顶点
边
边
(3)、师:请同学们同桌之间指一指、说一说三角板上角的顶点和边。
学情预设:学生之间说一说,摸一摸,老师参与指导。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三角板引出角,让学生摸一摸,感知角有个顶点和两条边。
2、找角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能在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
课件演示:
学情预设:学生从图片中找到角,并说出角的顶点和边。
(2)、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这三个物体中找到了角,我还有一幅教学楼的图,你能找到角吗?
课件演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这幅图中找到各种角包括:学生伸开的手臂,足球场,球门,环保叔叔手上的剪刀,教学楼上的钟面,教学楼的面等等。
(3)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幅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角呢?你能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以“你在哪儿见过角”为切入口,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激活学生的潜能。
注:学生在讲角的时候,如果可以摸得到的可以让学生来摸一摸,在摸的过程中体验一个平面。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顶点和边。
3、画角
(1)、师:同学们,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角,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那你们觉得应该
怎样画角才能让你画的角变的漂亮呢?
学情设计:学生说的画角的方法可能不是很规范,教师可以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的认识过程,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的模型——角,初步感知角的外貌。
(2)师:我们画角,要先画顶点,再画边,画边时我们要和尺子做好朋友,用尺子来画边。(老师边说,边板演)
(3)师:画角时,我们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用圆弧表示。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4)师:小朋友,现在你能画一个吗?请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给你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取各名字好吗?画完了以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师怎么样画的。请你画出一个你心中最大最美的角。
学情分析:学生画角,老师巡查。学生大部分能画出角,并给画出的角写上顶点和边。(5)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从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的各部分名称,这个环节从直观到抽象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数学观。为了说明这个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我们用一个弧线来表示,为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做铺垫。
4、练习巩固认识角。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我想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们,想试一试吗? 课件演示:
1、在下面的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再举手回答。
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在小组之间找到问题。
设计意图: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数学题目中,并及时复习角应该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让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信息交流,知识互补的过程。
(2)师:你们刚才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来找一找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课件演示:
学情分析:第一和第二个图形,大部分学生能很快的找到,第三幅图可能有部分学生会说错。
设计意图:巩固角的特点,对角的特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巩固。
三、自主探究,创造角,比较角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那好,下面我们当当设计师,请你做一个角,可以用你身边的东西。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桌合作,用学具、笔、纸片等东西完成,学生做的角肯定是五花八门的,请他们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着已有的经验和刚才学习的新知识建立了角的初步模型,但对角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引导学生再认识,再创造,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角。
2、老师从学生制作的角中拿出两个大小比较明显的角,请学生比一比这两个角大小?
学情预设:因为这两个角大小比较明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角的大小,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可能部分学生想不到。
师:我们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先把这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也就是点对点,再把这两个角的其中一条边重合,再比较另一条边。注:用课件动画帮助演示。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老师再从学生制作的角中选择两个大小不是很明显的角,让学生进行比较。
(1)师:同学们,这两个角谁能说一说谁大呢?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第一感觉,学生定有人说是第二个角大。但也有学生会否认这个答案。
(2)师:看来刚才我们的观察法在这里不能用了,这两个角我们一眼并不能看出哪个角大,那我们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比较,看看哪个角大。
(3)请这两个角的制作者上台演示,比较角的大小,通过演示发现第一个角大一些。
4、师:我这里也有两个角,你们能帮我当当裁判吗?这两个角谁大?
出示教具:(是边可以伸缩的角)
注:若有学生说第二个角大,可以把第二个角的边缩短后,再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设计一题,边不同长短,大小相同的两个角,让学生学生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得到巩固,让学生直观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且利用一个可以伸缩的边的角让学生亲自体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师:我们已经能比较角的大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变一变的游戏,一个学生先做一个角,同时发令变大,另一个同学就做一个比这个角大的角,如果她发令变小,另一个同学就做一个比这个角小的角。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折角
师:同学们,刚才上课前我们知道圆是没有角的,你能想办法折出一个角吗? 师:折好了以后,找你旁边的两个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
3、剪角
师: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上面有4个角,如果沿着一条直线剪下去,剩下部分会有几个角呢?角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请你动手试一试,并用笔把角标出来。老师巡视。
学情预设:剪掉一个角,还剩下5个角;如沿着对角线剪,剩下3个角;若剪成一个梯形,还是4个角。
设计意图:在这里设计了学要猜想、操作和验证的拓展实践活动,学生再次获得积极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老师这里有一些用角设计的图片,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图片:一些建筑物、窗户、家具等物体的角。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角,因为有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美好,下课后请同学们设计一幅有角的作品。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