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学科质性评价
前10名学生语文学科质性评价:
本次测试中你的分数让人眼前一亮,你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看得出你的功夫下在了平时,稳扎稳打,学习上丝毫不肯松懈。基础字词辨析与运用上你鱼如得水,在语言积累和句型仿写上你讲究技巧,在阅读理解等语文要素中你能点石成金,在习作表达上更是你施展本领的舞台。优秀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都与你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你是个优秀的孩子,更要戒骄戒躁,稳扎稳打,砥砺前行,发挥好榜样作用,我们期待遇见更优秀的你!
11-20名学生语文学科质性评语:
在本次测试中,你的成绩有了进步,我相信你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根据本次试卷上的表现情况分析,你在“看拼音写词语、修改错别字、辨别词语、语言积累、句型仿写”等“语言积累运用”性知识点掌握较好。在“阅读分析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写作实践”等知识点掌握程度欠佳,请认真查找原因。我们建议你多阅读多表达,保持良好的做题习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问。你是一个聪明认真的孩子,在改进中提高自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1-30名学生语文学科质性评语:
在本次测试中,你的成绩比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我相信考试前你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相信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取得更大进步!根据本次试卷上的表现情况分析,你在“看拼音写词语、修改错别字、辨别词语、语言积累、句型仿写”等“语言积累运用”性知识点掌握的相对较好,但还不够扎实。在“阅读分析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写作实践”等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欠佳。我们建议你多阅读、多积累、多表达、多写作,多思善问。你有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出来,希望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油!
31-40名学生语文学科质性评语:
在本次测试中,一定你的成绩有了进步,我相信你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取得更大进步!根据本次试卷上的表现情况分析,你在“看拼音写词语、修改错别字、辨别词语、理解词语、句型仿写”等“语言积累运用”性知识点掌握不太扎实。在“阅读分析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写作实践”等方面还需要多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们建议你多阅读多积累,多进行习作尝试,善于整理错题,多总结反思。你是一个勤奋的孩子,希望你再认真刻苦一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41—50名学生语文学科质性评语:
在本次测试中。你的成绩有了进步,但我们相信你绝对不会满足于此!从你的试卷上的表现情况分析,你在“看拼音写词语、修改错别字、辨别词语”等“语言积累”性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在“句子、口语交际、阅读分析”等“语言运用”性知识点掌程度不是很好,表现不佳,请认真查找原因。我们建议你继续多花时问和精力在基础学习上,保持自己的长处。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们相信你会经过自己的努力把成绩提上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篇:语文学科分析评价
语文学科分析评价
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 岳学贤
一、命题意图
命题依据课标及课标版考试大纲,坚持能力立意的既定思路,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同时结合复课实情,突出诊断检测和导向功能。
命题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力求在广阔的视野中创设情境,生动设题,既使试题具有较好的人文性和较高的文化含量,又力求流露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命题力图通过创设全新的语言情境来考查学生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命题紧步2010年全国高考课标版试题,即全国Ⅲ卷(俗称海南宁夏卷),几大板块力求分工协作,彼此接应,贴近高考,守正出新,全面考查,仿真操练,为诊断评价打好基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力求科学严谨,表述力求准确简洁,有一定文化含量。
第一次诊断测验的总难度预设思路:感受高考,适度从易。
二、考试结果简析
由于一模没有统一阅卷,所以学生测试中各大题得分率、各小题得分率、考试内容分类得分率等具体抽样数据无法获得,只能得到文理科总体均分及 有效分等数据。从提供的数据看,文科参加统计学生4306人,平均分为102.59分,难度系数为0.68,有效分109.14,难度系数为0.73;理 科参加统计学生10435人,平均分为103.40分,难度系数为0.69,有效分109.80,难度系数为0.73。
由于还处在第一轮次复习阶段,学生的应考能力还在训练中,为让学生初步感受高考,我们在命题时刻意调低了难度,这也是此次测试学生成绩还算 理想的主要原因。广大师生应该考虑到,随着后期复习工作的深入,学生应考能力的增强,我们的测试会尽可能与高考等值,以达到更有效的检测诊断效果。
根据一线教师阅卷的反映,学生的基础还是不扎实,审题能力也有待高,回答问题该用的术语与路径还需训练。另外,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提升,思 维情感需要锤炼,对全新的语境和鲜活的语言材料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如第16、17题,理解能力不到位,思维情感跟不上,语言表达能力又欠佳,自然不能简 明准确、流畅自如又充满情韵的表达。再如作文,学生的认识不免狭窄,立意千人一面,因此,思路偏窄,表达单薄,情感不饱满丰富,思想欠缺深度。
三、试卷各板块内容、特点及学生答题概况
第Ⅰ卷 阅读题部分
本卷分为必考题(甲)和选考题(乙)两部分。
必考题(甲):
1.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次测试的是一段有关建筑审美的文字,有较为浓厚的学术色彩。三道题分别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的观点态
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三个能力点,设计错误选项时运用了常用的“干扰”方法,如判断绝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等。我们了解 到,学生常常对原文中有直接信息的还可以回到“答题区间”对照判断,而一旦涉及到综合分析就暴露出粗心马虎、理解不清和分析综合能力欠缺的问题了。
2.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选了《新五代史·周臣传》中王朴的事迹,为降低文面理解难度,对不涉及做题及晦涩难懂的语句做了删节。主要考查了理解文言实词
(“特”“雅”“引”“制”, 四字均源自初高中课本)在文中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学生对出自课本的实词欠缺举一反三的能 力,可见对重点实词的掌握不牢固。第5题筛选信息,部分考生忽略了题干中“直接表现”的限定语,翻译文句时,对“雅”和“加”的理解有误,翻译还欠准确。
古代诗歌鉴赏,选用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村行》,诗作运用设问、联想、借景抒情等手法,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遭受贬谪的惆怅失意和隐隐的思乡之情。诗人并非“一流名人”,但诗作中“万
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和“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两联却是古来传诵的写景抒情的佳句,我们对此诗的创作时间作了注释, 诗作语言较为平易,考点设置也明确具体,主要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上,诗作整体鉴赏空间较大。第8题普遍把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只知道 把前六句诗展现的画面逐句写出,而不知道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画面展现的内容。第9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学生失分的原因为①不仔细审题,忽视了题干 中的“哪些”,只答了一种表现手法;② “反问”和“设问”两
种修辞方法界定不清;③有个别学生表现出列举5种以上手法的投机行为;④忽略了注解的作用,或在答题中没有体现注解中“被贬谪”的意 思,只是泛泛的答“惆怅”之情。
名篇名句默写,这一板块主要考查了名篇名句的识记,采用经典常规的直接考查方式。依次涉及到陶渊明的《饮酒》、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苏轼 的《赤壁赋》三篇诗文,考查了古体诗、近体诗和古代散文三种体裁。三篇诗文中,前两者属于初中作品,后者属于高中作品。均出自课标规定必背的64篇作品(其中,初中50篇,高中14篇)中,没有超纲过界。之所以加大对初中诗文的考查力度,主要还是指导一线备考,因为,时间距离较远,记忆较为模糊,加上 64篇必备诗文中,初中占了近80%的份额,理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学生答题方面,断句残篇且错字较多,如答案“而无车马喧”中,而—尔,喧—暄,“风正一 帆悬” 中,悬—弦,“海日生残夜”中,夜—月,“清风徐来”中,清—轻,“诵明月之诗”中,诵—颂、送,等等。背诵积累还不到位,初中背诵篇目尤需加强。
选考题(乙)
本部分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部分,学生可任选一题作答。
1.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查了学生对原苏联作家谢·哈扎诺夫的小说《审判》的阅读能力。考查点主要是分析概括作品的内容、结构、主题,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的 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审判》这一微型小说,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学生的作答情 况不太好。如11题的第(2)题,问:小说多次写到辩护人辩护时大厅内听众们的反应,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学生都能答出侧面写出辩护人高超的辩护技巧,渲染 法庭上的气氛,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却想不到听众反应在推动情节上的作用和结构上可能出现的照应的作用。第(3)题不会概括,只抄原文相关出处。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到位,语言组织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最后一道探究题,对小说的主题有的学生挖掘不到位,理解有偏差,认为辩护人辩护的目的就是为了 使被告人自己认罪。且审题不清,答题不得要领,答案没有思路,不会分条列述,对探究新题型的答题规范认识上还非常模糊。从学生捉襟见肘的表现可以看出,其 理解、思考、鉴赏、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量积蓄还远远不够。
2.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查了学生对李琴的传记作品《季羡林的世纪人生》节选部分《再现辉煌》的阅读能力。考查点主要是分析概括作品的内容、结构、中心意思,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选答此题的学生,答题情况总体比文学类文本阅读好,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 地方。如,学生不会概括,过多地抄写原文或者无关信息。或不认真审题,如第12题的第(3)题问“如果这些成就是季羡林人生的丰碑的话,那么那些细腻的笔 尖勾勒的散文则是丰碑旁绽开的鲜花”,季羡林的“人生丰碑”主要指什么?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前面“这些成就”和“人生丰碑”的关系,所以只是笼统地答,说 季羡林在学术研究和文化忧思方面成就很高,却并没有写出来“人生丰碑”的具体内容。探究题作答时,不能从读文章转到读出“自己”来,自我的启示写得少,过 多评价季老的精神,而且答题缺乏专业术语,语言直白贫乏,缺少语文味儿。
总体来说,在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选择上,90%的学生从避难就易的功利心态出发,选择了稍显简单的实用类文本题,导致文学类文本题几 乎形同虚设。而从大的趋势上来看,对四年来海宁课标卷选考题的调研也可以看出,学生倒向实用类文本的倾向也越发明显,这种“一边倒”的现象对培养学生文学 作品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是极其不利的,也是与课标的相关要求背道而驰的。一线师生应摒弃这种功利心态,切实做好两种文本的训练。教师要尽量正确引 导和鼓励学生的阅读和审美取向,从而全面备考,提升能力。
第Ⅱ卷表达题部分
本卷表达题部分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部分。
1.语言文字运用
主要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辨析病句、句子的衔接连贯、压缩语段以及仿句(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等。材料力求鲜活生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如第13题句子材料涉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乌鲁木齐的道路拥堵问题、朝韩军演及炮击事件、珠海航展中的顶级飞行表演等,第14题涉及第 16届广州亚运会、我国渔政围绕钓鱼岛的常态化巡航、部分地区大范围拉闸限电现象以及上海“11·15”特大火灾等,第15题则以当下语境下我们缺乏接受 神话的情怀为主要材料,考查学生句子的衔接连贯能力。而第16题材料涉及目前最火爆的“微博”,17题材料则是现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当红嘉宾乐 嘉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总之,试卷面貌新鲜、选材即时,整个试卷有较大的信息量、较强的时代感以及较突出的地方特色。
今年是我区课改年级迎接新高考的一年,而课标版的新考纲已经运作了四年,估计修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试题呈现也应以稳定为主。所以,根 据一线复习状况,本部分我们选择考查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常用、学生熟悉为主,成语运用考查的四个词(当务之急、两全其美、置之不理、势如破竹)均为学生习见习闻且社会上使用频次较高的词。辨析语病题也突出了常见的结构性语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语义型语病(不合逻辑)的考查。且设点典型,考查有效。
第15题衔接题,分句间的逻辑顺序较为清楚,且选肢罗列的排序也较易排除,难度不大。而第16题 是压缩语段,筛选确定给“微博”下定义所需要保留的必要信息,也就是提炼关键词。估计学生看到题干中“下定义”三个字,很容易以单句的形式抄录材料中的相 关内容,而忽略了题干“如果要给‘微博’下定义,你认为哪些信息必须保留,请筛选出这些信
息”中后半句话的明确指向。17题仿句,所给示例中,句子形成一 组排比,但句子整齐中富于变化:“我热爱工作,他十倍于我,所以他堪称‘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狂;我比较随性,他十倍于我,所以他洒脱率性、狂傲不羁;我爱 自我检讨,他十倍于我,所以他体会成功带来快乐的时间,也只有我的十分之一。”
从句子形式上,两正一反,前两句句式相同,而最后一句产生变化;从内容上,三句话其实都在强调“被欣赏者”比“我”表现更突出的优点或个性 特点。在应对中,学生可能会在最后一句话的仿写中费点思量和时间。此题不仅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还有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以及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等等,有更 宽泛的训练视野和多重的训练用心。
总之,语言表达应用题,我们力求将师生的备考目光引向丰富的生活。可以
说,“活”是本试卷追求的面貌,而鲜活、灵动的备考心理则是我们希望广大一线师生们所具备的。
2.写作
由于这两年命题作文有“回归”之势,新材料作文的考查虽也很强势,但一般说来有较大的审题难度,所以此次一模我们选取了命题作文的考查方 式,题目为“所有梦想都开花”。此题审题难度不大,也有一定的开放性,抓住“所有梦想”“都”“开花”等关键词,学生应能从不同角度及侧面入手,打开思 路,立意行文。当然,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想写得深刻有内涵也不容易。根据我们对一线应考情况的了解,学生普遍只是选择了一些有梦想并且实现了梦想的例 子作为文章材料,立意是“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会实现”,多数立意比较平庸,少见新颖独到的见解。加上举例陈旧,缺少新鲜有时代性的事例,结构上也多是老套 的“三段论”。
还有部分学生的作文,只围绕梦想泛泛而谈,显然立意已“跑偏”,有的作文开头结尾还有明显的套作痕迹等等。我们认为,对“所有梦想都开花” 可持赞成态度: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主题,只有坚持梦想,排除万难,那么“所有梦想都能开花”。也可持批评态度:人生有限而欲望无穷,想让“所有梦 想都开花”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只有选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有可能让梦想开花。如果能进行比较深入的辩证思考,比如,再平凡、再渺小的梦想都是美的,或者再 异想天开、再不被理解的梦想都有实现的可能性。理解到这样的位置,文章的立意应该就有一定深度了。写作的考查,最终也是思维的考查。
免责声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学聚网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第三篇: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总结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总结
——2005年杨浦区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过程性评价情况分析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我们仅仅是通过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方法内容卑浅,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发育。这样的评价方法使教师成为最终的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而学生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性学习和发展难以实现,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
这样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很难适应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二期课改下的当今课程教育。因此,在市、区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我们开始尝试实施学生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我们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要求我们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一、我们的实施重点
在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改革了传统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模式,把原有评价模式中的优点传承并应用于过程性评价中,我们使教师成为由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施中,我们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要求每一位信息科技老师必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更要求教师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并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学生电脑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电脑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电脑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电脑学习预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2、全面了解学生电脑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3、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我们的方法
本学期,市教委又提出了《上海市信息科技教学指导纲要》,其中提出了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其目的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等形式,对学生的电脑学习状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更具体的指导和丰富了我们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在总结了二期课改精神和《指导纲要》精神后,我们对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法做了如下的定位: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第一目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电脑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电脑实践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综合记录与评定,全面反映每个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平。
2005年杨浦区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过程性评价情况分析 12、将单课学习评价、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综合入过程性评价。
3、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其中,以质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采取等级制;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和学期末终结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结果采取分数制。
4、在各种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加工、完善。
三、我们的原则
通过对评价方法的定位以及在这几个学期中的实施。我们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过程性评价原则:
1、体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原则
学生过程性评价体系是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的,因此,评价要力求与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相一致,突出和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落实和“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信息科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操作、信息理论经验)以及基本的信息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电脑这一工具的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电脑的意识;体会电脑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电脑的价值,增进对电脑的理解和学好电脑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
2、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状况为重点评价的原则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过程性评价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学生电脑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评价原则
学生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不排除检查、甄别的功能,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发展,重视对学生电脑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改进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开放性评价原则
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是生与师、生与生、生与本以及学生与其它教育资源之间的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由于主体创造力的巨大潜力和电脑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决定了学生信息科技学习状况的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企图用一个统一的、刚性的、具体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电脑学习行为是不恰当的。因此,评价要力求开放性,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
5、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对学生信息科技课堂学习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往往把课堂学习中最本质的、最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内容丢失了。而质性评价关注复杂而丰富的课堂学习过程,强调过程中完整和真实的表现,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因此,学生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我们以质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评定。
四、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即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学生的电脑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
1、参与交往状态
①与老师、同学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主要考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与老师、与同学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才会学到知识与技能、提高电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考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一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二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三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即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是否还想继续进行)。
③是否踊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与同学、与老师、与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考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考察当课堂上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时,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积极踊跃参与了这一活动,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
④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当课堂上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时,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思维状态
①是否能发现问题。一是是否经历了学习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可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也可以通过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二是从学生听讲的神态、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实践活动等多种信息的收集中判断学生是否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差异,明确了课堂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②是否能提出问题。主要指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或提出的能够引起兴趣和思考的问题。
③是否能分析、理解问题。主要指在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时,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通过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④是否能解决问题。主要指通过探究活动,对某些问题或某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有适度的成就感或满足感。
⑤是否有创新意识和作为。在探讨问题或解决问题中是否具有愿意发表与众不同见解的意识,表现为在回答问题、发表见解或解决问题时,既不愿意重复别人的意见又不愿意与别人雷同,喜欢独辟蹊径。
3、学习达成状态
①是否有满足感。一看是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二看是否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对后继的学习充满信心,感到轻松。三看是否尽所能、展其长,感到
踏实和满足。
②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考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释和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③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主要考察能否在自主活动中用自已的语言、方法对所学知识以及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进行梳理、归纳、表述,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4、特色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并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就视为有特色。比如有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很好的学,还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善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了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或见解;在解决问题时寻找到了多种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运用了某种非常好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等等。
五、评价的形式
1、学生信息科技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采用“课堂日志”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客观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各学生在每节电脑课的学习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及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成效性,由教师作出评价、学生自我作出评价、学生互相作出评价
2、学生信息课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等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宜采用书面考试、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或科学探究等活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科学探究等某些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不断取长补短,不应当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六、思考
在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发现了许多过程性评价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基本如下。
(一)过程性评价为我们带来的优点
1、评价更全面。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上看,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更为全面,也就能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过程性评价既注意标准又注意过程,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评价更及时。过程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和学生民主互动和协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错纠偏。
3、评价更灵活。过程性评价不过分追求目标的标准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不过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过分追求评价环境和程序的正规和严肃,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
4、评价更深入。过程性评价采用包括质性评价在内的各种评价方式,从学生本身,从同辈伙伴,从教师家长等不同的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像传统的评价只能测量可量化的、相对来说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效果,可以深入到学习的不同方面
和不同层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也更深入了。
5、评价可持续性更强。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过程性评价不是间歇式地进行,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不间断地进行着。随着评价理念的逐步树立和对评价方法的逐步掌握,学生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促进自己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困惑
1、评价的时效性。由于过程性评价更多地采用了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特别对情态领域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可能都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就是对学习表现和效果而言,如果采用的是质性的方法,其标准也无法做到统一,其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
2、评价的公证性。当社会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衡量教学的效益和学习的成果时,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而过程性评价由于较多地带有参与者(包括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很难证明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否被社会所接受也就成为一个问题。
3、评价的量化。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评价的强度应该是多大才恰当,比较难以把握。如果过于强调评价,或评价的分量过重,很容易导致评价的过于频密繁琐,直至学生和教师不堪其烦。
七、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我们改善了过去的评价所表现出的过分重视静态的、可量化和浅层次的学习成果,而忽视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缺陷,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产生了巨大成效。但我们认为过程性评价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它的认识我们还十分有限,它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澄清概念上的模糊,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工具,在实践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分夸大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它的优点也存在许多困惑。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动力的、快乐的、活泼完善的学习环境,我想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上就是我们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一些方法、原则、感想和体会,对此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浅薄,有不当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各学科的基础。语文内含丰富,是我们一般语文老师所说不清道不明的。在现实生活语文用得非常多,写信、广告标语、说话、广播、文章等都与我们的语文密不可分。
一、语文教学分传统语文和现代语文,传统语文主要指文言文、诗歌、辞、赋、曲。据我所了解,传统语文主要是考学生的背功,会作诗、作词,他们都自认为已经学得非常好。因此会出现只要看到认读书时摇头晃脑的都会称“孔夫子”,可见虽然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但和今天相比他的教法也陈旧了些。这也不怪这是因为当时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决定的。传统语文要求多读多写,所以有“读书百遍,歧义自见”的俗语。就自而生,虽然有些人悟性不好,读了多少遍的诗词不知其意,但顺畅诵读,他是今天的学生不能比拟的。
二、现代语文虽然也学文言文、诗、词、散文,但教法有所不同,今天主要注重学生的赏析和感悟,而太注重是否背得滚瓜烂熟。这是今天老师教学的失误。虽然现在信息社会什么信息都有什么样的语文都有不同形式的出现。如:现电视广告、布标、墙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都在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连一些小孩从电视广告、电视剧上都学会了广告用语,这样以来好多人都认为这小孩真聪明。其实不是孩子聪明而是社会语文的感染,让没有进过学堂的孩子从某学校门口过,她看到黑板报上画了一幅画,她指着黑板报对妈妈说:“画”让人真是不敢相信。但是毕竟是真的因为社会媒体都在不停,孩子也跟着学
到了很多东西。我真的很喜欢今天的这种语文。
无时无刻都在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就如每天都有太阳、蓝天、白云一样,无时不在,无刻不在,无论走在乡村小道上也能看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计划生育政策是我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移动村村通”……城里来不用说有各种各样的标语、广告语、广播、商场广告都在进行。这样以来不想学,也在不知
不觉当中学到了。就如你歌一样,如果一首歌听熟了,自然而然就能唱上一句。
现代语文教学,也在随着社会改变而改变。不再那么古板,不再那枯燥。不但学语音、字、词、句,还有阅读课,在条件好的地方还开设有散文诗歌赏析课、广告语设计课、写作课的反正语文的形式多,内
容丰富。让我们学不完,享受不尽。
语文,装点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广告、网络、新闻、杂志、影视中,语文无处不在,而我,就在广告中学到了语文。
广告让我十分感兴趣:“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服装店广告)”,“安踏,永不止步(服装店广告)”,“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服装店广告)”、“特步,飞一般的感觉(服装店广告)”,“你的发型,由我做主(理发店广告)”„„这些都很有创意,比如“特步,飞一般的感觉。”就好像你去他的店里买了一套衣服或一双鞋穿上了以后,你就可以飞起来一样。在比如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就好像你去他的店买了一套衣服穿上了以后,就会非比寻常,无与伦比一样„„
这些广告中都运用了语文,没有人敢说这不是用语文汇成的,当然了,也除了那些没有文化的人才会这样说,有文化的人敢这样说吗?看了这些有趣的广告,我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语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开一家特大型的广告代言公司,专门研究这些有趣的广告,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丰富,那么,你又从哪里学到了语文呢?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经过改动成语而变成的广告词。一天,我从电视中看见了“骑(其)乐无穷”、默默无蚊(闻)广告词,这些广告词分别是推销他们自己生产的“山地车、蚊香”等产品。这些经过改动的成语具有它独特的好处。它们能让人在改正成语的同时牢牢记住正确的成语。
第五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摘 要: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内涵不同、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从国家的培养目标看,也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必须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文道统一”,教学过程要注意营造益于德育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84-01
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必须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必须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那么,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辩证关系如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为什么要使二者统一?怎样做到两者的统一呢? 下面对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就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及各种表现形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达到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目的,这就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这说明了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学习与工作的基础工具的特征,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的工具性。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一般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息、品德、情操等方面。具体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指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的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民族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
工具性与人文性既内涵不同、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体现着人文性;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灵魂,主导着工具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使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为用、相互促进,这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的独特个性。
三、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为什么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原因有下述两点:
(一)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表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体的言语行为过程,言语行为及其结果是个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是个人的愿望、要求、观念等。即使仅仅是表述客观的事实、规律和真理,也无法避开表述者的认识和态度。就整体而言,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言语、语言同思维、认识不但不可分割,而且还决定了人的思维、情感、知觉意识和无意识的格局。正如卡西尔所说:“在某种意义上,言语活动决定我们所有其他的活动。我们的知觉、直观和概念是我们母语的词语和言语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就个体而论,一个人言语活动的过程就是他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他实现个人意志和生命价值的过程,体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和人格力量。言语活动在较高层次上集中体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因此,人在学习、掌握和运用语文时,总是既掌握语文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同时又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充实和熏陶。而人为因素在充实人的精神、陶冶人的灵性时,又潜在地提高了人的认识水平,转化为人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
2、从国家的培养目标看,也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
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目,语文学科的教学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用法或段落句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容问题、育人问题。语文不是训诂之学,而是活的思想,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学语文也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教书育人,即在听说读书的训练中必须伴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教育法》也明确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由此,语文学科是担负传播、弘扬、发展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任务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四、怎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各项活动中,更要落实在语文教育的整体过程中。
(一)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文道统一”
德育在语文训练中的落实并非是自发地、自然而然地完成的,而是在语文学科教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活动,是教师在悉心备课、刻苦钻研、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精心安排。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在分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及安排教学步骤等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中,处处力求体现“文”与“道”的统一。
(二)教学过程要注意营造益于德育的人文环境
在语文学科的训练过程中,实施德育、美育的人为因素不仅仅包括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材料中,而且,语文学科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气质形象,语文课堂的气氛,语文学科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教学风格,都对学生的思维形式和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或示范作用。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在于人与人的心零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人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气氛,德育和美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
以上是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点认识。只有在理论上认清了这些问题,并加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在实践中有的放矢,更好地搞好语文学科的教学。
作者简介:刘丹(1981――),女,河北廊坊人,大学毕业,现为承德广播电视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