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5篇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69-948905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15 22:05: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的学习要求“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本课入选了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加强学生诵读的练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二)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极言“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 的想象,极力谊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古诗,因为其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们很快就能背诵下来,但对于诗的意思意境,还不能领会。教学时,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上,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五)教学策略

采用指导学生先有感情诵读再领会诗中意境的方法,划好停顿后再投入感情。

(六)教学用具 彩笔(简笔画)、生字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设计意图: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设计意图: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设计意图: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三、课后作业:

读本诗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讲给父母听。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诵读中感悟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了一定的体会,而对字形并未过多强调因此在做习题的时候出现默写的错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书写的练习。

第二篇:《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生字。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李白头像一个。

2、一座高山和星星及诗歌。

3、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学习后的希望,有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

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课件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三、指导朗读

(1)结合课件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四、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百尺摘 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五、明诗意。

老师: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课件出示读诗歌的要求:

1、身子坐直。

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大家齐读好不好?(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课件出示:山、星、诗)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教师: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6、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哦,我明白了,太好了。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7、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8、学生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真高呀,还有谁读?高不高?还有想读的吗?有点矮了。还请——读得怎样?

9、分组读、自由读。

10、个别读,再评。

过渡: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11、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学生回答。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13、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个别再读,再评。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启发读得高兴。(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这次高兴了。)

14、学生自由读。

过渡: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然后齐读。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

15、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李白还想到什么?

16、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17、学生回答:小声读。

18、学生读。

19、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六、悟诗情。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我觉得还不够,再一起来。小声——真是美呀!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1、学生回答: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板书: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

2、个别读:

⑴我想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⑵我想表演这首古诗。

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谁想?你想?——想的都起立,还有谁?还有谁想表演?先背还是先演?

4、先背,加动作演。

5、个别学生说。

教师:老师也想说一说,那得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得美不美。

全课总结:小朋友,画得怎样?美不美?今天,画美、诗也美,李白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课后可多去看一看,读一读,下一回,咱们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到时候,相信大家的表现会更出色。

板书设计:

3夜宿山寺(李白)

难字: 宿 危 摘 辰

第三篇:夜宿山寺_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3个认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教学重点;

1、学习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首《静夜思》,你们还会背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的图片。介绍: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2、初读课文,指导书写生字。

(1)自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正确。(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3)再读古诗,教师范读。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下面我们来学学这首古诗里的生字。(4)指导生字书写“诗”、“寺”(“寺”,由两个熟字“土”和“寸”组成。“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寸”的“竖钩”在竖中线。)描红,临写一个字。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描红,独立写一个

(5)那么把生字放到古诗中你还认不认得?

二、揭示课题,读通古诗。

1、指名读古诗。(1——2人)

2、那么你知道《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吗?”(晚上、住)

3、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

三、理解字词、句。

1、自己读古诗,提问:朗读这首诗,你对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山寺的高大。(板书:高)请你小声读读古诗,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

危楼高百尺

(1)生:从“高”“百尺”能看出来高

师:那你知道“危楼”是什么意思吗?在古代危就是高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想像一下,李白所在的山寺高高的,可能都想不到的高,那你读出这样的感觉和语气。

(3)你要是上了这么高的楼,会是什么感受?——那你再读读

还可以这样读:危楼//高/百尺(4)李白想到了什么?

手可摘星辰

你知道星辰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星辰就是星星的总称。

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山寺真是高呀。同学们,现在,站在这么高的山寺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还可以这样读:手可//摘/星辰(5)大家读的很好,(6)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又想到了什么?

不敢高声语

你知道“语”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不敢大声说话)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恐惊天上人那“恐”是什么意思?(害怕)这句话的意思是?(害怕惊动天上的人)“天上人”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神仙)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山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小声读)(7)同学们,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

2、再读这两句,想想还可以怎样读?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再读古诗,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读,找人读)

四、背诵古诗。(1)填诗背诵

夜宿山寺

()()高百尺,手可()()()。

()()高声语,()()天上人。(2)指名背诵

五、拓展《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挨着

尽:消失

穷:尽

欲:想要

目:眼睛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1、根据注释试着说出古诗的意思。

2、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你从哪知道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目:就是看到了 更远的地方。更:再。指名说诗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4、从诗人的想法,你知道了什么?(联系日常生活,谈登高望远的感受。)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高

第四篇:夜宿山寺公开课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定兴县第三实验小学

张文艳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利用各种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视频,由飞花令游戏导入。2.介绍诗人李白。

3.齐读课题,书空课题,解释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3.指名读。

4.同桌互读正音。

5.拼读生字,开火车读。

6.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范读。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韵律。3.理解诗意。教师讲解:“危”在这里的意思是“很高很高”。“百尺”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突出寺庙的高。“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天上人”指的是天上的神仙。

4.总结概括古诗大意。5.这么多的意思仅仅用了20个字就写出来了,指名读,体会古诗的凝练。

6.背诵《夜宿山寺》。

7.唱古诗。

四、总结、延伸拓展

用今天学习的读五言古诗的方法,读一读李白的另外两首古诗。

1.《秋浦歌》 2.《独坐敬亭山》

五、作业

1.必做作业: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选做作业:选择我们学习卡中其中的一首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18.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大胆夸张

奇特想象

第五篇:《夜宿山寺》 教学设计及解读(推荐)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及解读

背景分析:

在《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古诗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二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的: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宿危摘辰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寺院的藏经楼之高。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挂图。教学过程: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要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好像是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教师:要读出楼的高。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更高些,更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释义为“日、月、星的总群”,那么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说明:

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是启导学习兴趣、发展智能、陶冶情操、训练语文能力的好材料。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朗读应先读通、读懂,进而表情达意地吟诵,也就是用声音来诉说自己对诗句的感悟。这是诗歌学习所应达到的境界。

古诗教学宜把观看图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图像如选用得当,使用适时,将对理解诗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设计解读

老师常常告诫学生:要走语文教学的正道!所谓“正道”,就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与途径。面对异彩纷呈而又五花八门的语文教学现象,我们必须要有“主心骨”,不人云亦云,更不随风摇摆,要用一双慧眼透视种种课堂教学的现象,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

看完这份教学设计,尽管没有标明是哪个年级,但你一定能确认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而且是一份中年段的语文教学设计。我们不妨从教学的内容、目标、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用语等方面来仔细地解读一番。

就教学的内容来看是“语文的”。首先,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的,从仅有的两个教学程序“研究题意,自读自学”;“交流切磋,诵读求悟”来看,设计的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即使是“板画”,“用手势表示”等教学活动,都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诗意。这样的设计就避免了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学什么的尴尬,也避免了语文课陷入“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误区。其次,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体会和朗读上,没有无限的拓展、延伸,更没有引入相关的史料、类似的古诗等,干净明了。教什么、学什么,以文本为核心,精当!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深入地研究教材课文本身的内涵,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而过度地引用相关的课外资源,使原本精当的教学内容变得复杂而臃肿,冲淡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静心学习。语文教学该围绕文本这个“内核”,进行“瘦身运动”了。再者,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并不深奥:研究题意;字字思考,理解诗意;处处想象,体会诗意;行行朗读,表现诗意。教学内容是明确的,也是适度的。如:“危”字怎么解释?“危楼”是什么样的楼?站在“危楼”之上,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自然学得明明白白,感觉踏踏实实。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学感悟,难免会让学生学得模模糊糊,似懂非懂。

就教学的目标来看是“小学的”。这份教学设计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三个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诗文的相关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也符合中年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水平,因而是科学的,也是恰当的。

什么年龄段的学生读什么样的诗文,读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依据,而不能想当然,这个科学的依据之一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为鲜明的是提出了“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的学习目标,切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准确而可操作。学生既有了简便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又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高度凝练的目标表述体现了庄老师对古诗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好记、好用、好评价。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在这一方面有深刻的体验,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我们还发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紧扣这三个目标展开。如围绕“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这一目标,设计了“按照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的方法自学这首诗;交流切磋,逐行研究”两项教学活动,确保了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都应该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对应起来,使每一个教学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活动来落实。从而避免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脱节,改变实际教学活动偏离教学目标、游离教材内容的现状。

就教学的方法来看是“有效的”。这份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有:板画、据文想象、自学、交流切磋、表演体验、对比朗读等,生动形象,富有儿童情趣,符合小学生好新奇、好变化的学习心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只有真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才可能提高效率。而这种情趣,又惟有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才能持久,才具有学习的内驱力。那种依赖多媒体课件的感官刺激,恐怕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内在情趣。当然,方法无所谓好坏,而只有切合语文学习内容与语文学科特性的方法,才是有效的好方法。庄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还清晰地看到了“训练”的过程,如出示课题后,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画这首诗所描绘的事物,特别是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的设计,更是精妙之举。再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行诗句,教师先是启发学生体会怎样朗读,鼓励学生“高昂地读、响亮地读”;而后引导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读,体会诗人的心情;最后让学生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比朗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这些教学过程,鲜明地体现了教师的“训”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练”。从这个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想见课堂教学的情景,可以预测到学生在教师的训练下所得所获。假如没有这样的训练,没有教师顶真的指导和要求,而一味地让学生自行感悟,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吗?我们反对机械、呆板的训练,但我们的确需要生动、有效的语文训练。惟有这样朴素、务实的语文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实在的发展。从教学设计中,我们还看到教师对学生理解字词的要求是很严格,力求精确。如对“危楼”,“星辰”等词语的理解,真的是字字推敲,丝毫不马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下,必然会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思考字词、诗句的意思。教学,就是要这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和不教,学和不学,应该是有明显差异的。否则,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何以体现呢?当“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否定“有意义的讲授”。评判好课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获得了最大的进步、获得了最优的发展,即课堂的有效程度。

就表述的形式来看是“情境的”。我们读了这份教学设计,似乎看到了课堂教学的情景。那师生的对话似乎是课堂教学的实录。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我们日常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或者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或者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所谓要备“教案”与备“学案”。其实,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往往很难区分哪个部分是教师的活动、哪个部分是学生的活动。教与学本身是一个整体。优秀教师往往善于凭借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头脑中幻化出可能出现的教学情形,预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而作出各种教学的预案。这份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对话情景,形象地展现了教学可能出现的过程,便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单向的,也不是平面化的而是立体的,是具有情境的预设。这样的情境预设,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充分地加以细化,加以斟酌完善,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这样精美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感觉敏锐起来,形成“课感”。当然,这种精细化的“流线型”设计与生成性的“板块式”设计相融合,会使教学设计既有情境性,又有生成性。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