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御锦城小学数学教师
雒甜
【教材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5页至46页,第四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有多重》。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有一定的挑战性。教科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知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课只有让学生亲生经历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在教学中不仅引入了视频教学,还应该设计一些丰富的体验活动,注重学生活动的实效性,由简入深,具体而真实的感知和体验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建立准确的质量概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 结合“称体重”的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②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③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方法与途径:
通过感知,掂一掂,估一估让学生经历物体有多重;通过测量,测出物体的质量。
(3)情感与评价: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能力,养成估一估,测一测的好习惯。(4)教学手段的运用:
通过运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亲身体验1千克和1克各有多重。
(2)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准备
1.翻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师用书,认真研读课本与教参;
2.运用网络查阅关于“千克”与“克”的相关资料;
3.录制视频(视频1:主要内容以“有多重”提出问题,采访班里的学生,让学生说说自己有多重的视频;视频2:主要是教师利用天平测量3个曲别针的质量); 4.寻找生活中物体有多重,准备课件需要的图片; 5.制作Focusky课件 ;
6.准备教具,若干个苹果,400克的盐若干袋,天平,1千克白砂糖,弹簧秤,曲别针,500克的砝码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千克”和“克”与生活的联系(1)播放视频(视频主要内容采访班里的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有多重)。
【学习成果预设:
学生通过视频播放,提出质疑,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有多重》。】(2)观察情境图,找出重要信息
① 提出问题:图中淘气和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有多重? 谁的体重更重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习成果预设: 生:在称体重;
生: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体重是50克; 生:淘气比小鸟重; 生:人比小鸟重多了】
② 归纳总结: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千克”可以用“kg”来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这两个单位表示的质量是不同的,一个重一个轻。
(3)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质量并且认识秤 ① 掂一掂,估一估谁的质量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准备的两个质量相近的物体(红色和蓝色)哪一个重一些。
【学生成果预设:
生:红色物体的质量重一些; 生:蓝色物体的质量重一些。】 ② 认识秤,学会看上面的读数。
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两个物体的质量哪个重该怎么办?在生活 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学生成果预设: 生:测量;
生: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等 生:超市,家里,菜市场等】
③ 出示准备的弹簧秤,提出问题,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和数表示的意思吗?
2.动手操作,建立“千克”的概念
(1)称一称:称一称物体的质量,建立1千克的概念。(2)掂一掂:掂一掂准备的学具,感受1千克有多重。(3)估一估: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
(4)找一找: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质量大约是1千克? 3.动手操作,建立“克”的概念(1)估一估:估一估3个曲别针的质量。
(2)测量:视频导入(教师录制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测量出3个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设计目的:知道1克有多重,测量较轻物体时运用天平】(3)掂一掂:把称出的1克的物体放在手上来掂一掂。(4)寻找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4.掌握1千克=1000克
(1)估一估:让学生用手掂一掂1克的物体和1千克的物体,让学生说一说多少个1克的物体是1千克。
(2)认一认:出示foucsky让学生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5.深化认识“千克”和“克”(练一练)
(1)通过游戏让学生感知几千克,几十千克。(出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来掂一掂,估一估物体的质量)
(2)填一填学生根据托盘秤上的指数说一说物体的质量(题目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46页练一练第一题填一填)。
(3)学生根据情境图和刚才的体验来填出合适的质量单位(题目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46页练一练第二题)。
(4)“1千克的棉花重还是1千克的盐重”学生独立思考完成。(5)思维拓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46页练一练第六题)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数学课开展了什么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7.作业设计:小册 8.板书设计
有多重 1千克=1000克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课时《有多重》。
本节课课前进行了资料查阅,准备学具,录制视频等保障了活动的质量。视频教学的引入,减少了学生在测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天平测量较轻的物体,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测量让学生学会测量,读出测量结果。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千克和克,让学生不断的感知生活中物体大约有多重。本节课操作活动较多,在课堂上及时了解了活动的进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时间以及范围,提高了活动效率,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并且活动中通过奖励千克,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在掂一掂,估一估,测一测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真实体验,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知1千克和1克。
本节课学生的测量活动较少,只是掂一掂,估一估,应该让学生自己也去尝试如何去测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将数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1千克=1000克的过程中,让学生猜一猜,掂一掂的过程中还是设计的不够完美,可以通过测量真实的物体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奖励机制应该更加完善具体有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 和1克 的实际质量。掌握“ 1千克 = 1000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结合对千克、克的感受对一些物体的质量进行估量。
3、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用具】:各种秤、多媒体课件、1千克的盐等多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请拿出到超市购买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物品和小组同学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从刚才的汇报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g,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是kg。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看来物体是有轻有重的,怎样才能知道物品的轻重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欣赏课前学生收集有关秤的资料做展示,如台秤(盘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最后介绍本节课要用的台秤和天平。
(一)建立1千克 的概念
(1)估一估: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一起来看质量标注500克 来验证。
思考: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1000克 板书)
掂一掂1000克 重的盐,感受1000克的质量。
(2)称一称:思考: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引出弹簧秤或者台秤的用法,师做补充。
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1000克的盐,读出结果1千克。(板书)
(3)思考: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000克 等于 1千克。)
(4)估一估。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 大约有几个苹果。
(5)找一找。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 吗?并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千克 的重量)。
(6)说一说。说说生活中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和它的质量。例:
1000枚2分的硬币、10包饼干、2瓶矿泉水、1小串香蕉、2包盐„„
(二)建立1克 的概念
1、猜一猜:1克 究竟有多重呢?拿出一克砝码,让学生先用手掂一掂,再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
2、师介绍天平的用法,称一称。
师:天平不仅能比较东西的轻重,还能称物体的重量,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
老师用天平称,让学生发现2分硬币有多重?(1克)
3、掂一掂:一起来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说说自己的感受?(好轻)
(再次拿起来,让学生建立1克 的概念)
4、说一说:生活中大约重 1克 的物品。
学生举例:如:一小块橡皮等。
5、做一做:从桌上的物品中,挑选出比1克轻的和几个是 1克的物品。请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再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取整数)
6、生活中1克 的物品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十几克、几 十克、几百克的东西。请同学们感受10克 有多重。
总结:刚才我们通过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方法感受了不同物品的质量,知道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还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个乒乓球重1();(2)一袋洗衣粉重1();
(3)一管牙膏重100();(4)一个小朋友重23();
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商场、校园、小区等)展开寻找千克、克的活动。
五、回顾所学,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课总结: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 千克 kg 克 g 千克
=
1000克 kg
=
1000 g
第三篇:有多重教学设计
课题:有多重(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认识质量的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估算出一些物品有多重。
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初步建立质量单位的观念。教学难点:
1、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教具:乒乓球、铅笔、书、八宝粥、饮料、台秤、天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找三个同学,一个力气大的,一个胖的,一个瘦的,让力气大的背另外两个)
师:问背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师:人的体重是有轻重之分的。
师:让学生感受数学课本和铅笔的质量,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师:物体的质量也是有轻有重的。教师引出课题。板书:有多重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使学生以强烈的渴望进入下面的学习。)
师:老师想请一位声音响亮的同学帮老师把八宝粥上这几个字读一下。生:净含量430克。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呢? 师:对!但在国际上通用的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是克、千克。用英文表示是g kg。我们叫它们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板书:克、千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你要想知道物体有多重,你怎么办? 师:那么你们都见过哪些秤呢?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我们在不同地方、称不同重量的物体,会选择用不同的秤。但在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天平、台秤来称物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乒乓球,一本书你会怎么选择这两个秤?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选?
2、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称一称
1个乒乓球到底有多重?现在我们就自己动手称一称。(先找个学生上来看看称的单位,再称出一个乒乓球的重量1g)
板书:1克
1g(2)掂一掂
每人轮着拿一个乒乓球在手里掂一掂,你觉得1g怎么样?你觉得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g ?
你再拿5克的硬币掂一掂,感受一下。有的组说硬币不够怎么办?这里就看合作的精神,每人5个不够,合起来够不够呢?
10克的硬币呢?(3)估一估,称一称
根据我们刚才的体验,我们再来估一估这些物品的重量。每个小组先掂一掂,再估一估这些物品的重量。
物品名称 估一估
一支铅笔()g
一个笔盒 学生汇报。老师称量出真实质量。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为单位的物品?(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克)
3、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1)拎一拎
一袋盐是500克,老师这里有两袋盐,也就是1000克。
()g
一本数学课本
()g 师:我们再用台秤称一下。(先找学生读单位,再称出来是1千克)也就是:1千克=1000克
也可以写成:1kg=1000g 齐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kg是比g大的质量单位。
那么我们在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我们就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克作单位。(先问,再写,要求学生与自己同步完成)
那么1kg大约是多少?大家先掂一掂两袋盐到底有多重。(让学生感受1千克)师:这瓶柠檬味饮料也是1千克,大家也来掂一掂吧。再次感受1千克,掂一掂两袋盐和饮料。
三、拓展延伸
1、游戏(猜一猜)
既然你们这么乖,老师就奖励给你们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老师这有四包东西,猜一猜哪个重? 1kg棉花、1kg苹果、1kg米、1kg铁 师: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
四、练一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遇到关于质量的很多问题,我们试着来解决一下吧?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个乒乓球重1()
2、一袋洗衣粉中1()
3、一管牙膏重100()
4、一个鸭蛋重60()
5、一只鸡重2()
6、小明体重28()
二、填一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6000克=()千克
8千克=()克
板书设计:
有多重
克(g)
千克(kg)
1克(1g)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物体的重量时,用克作单位
第四篇: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18,19,20内容,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了解常用的称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秤,一小袋苹果,几枚硬币、火腿肠、50克的棉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两包物品,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发言)是呀,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有重有轻,它们到底各自有多重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轻重的问题——有多重
认识千克,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感知物体有轻有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掂一掂
师:这两包物品,你认为哪包轻哪包重?请估一估。有没有办法来验证? 生:(1)称一称(2)掂一掂
教师解释把物品托在手掌上的方法叫掂一掂。学生用掂一掂的方法验证两包物品的重量。
教师总结:估物品的质量不能受外表的影响。(外表形状大的物品不一定重)【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引出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学生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师:这包物品到底各自有多重,怎么办?(生回答称一称)
2、认识秤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秤?(学生举例)出示幻灯片:盘秤、电子秤、磅秤、天平、弹簧秤(边看边解释各种秤)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秤的认识,唤醒学生活中的有关质量经验。
3、建立千克的质量概念:(1)称一称:
①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个秤,把这个物品放在这个秤上称一称。②师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这包物品有1千克,并板书:1千克。
(2)掂一掂:小组内每位同学掂一掂自己所准备的1千克物品,体会并感受1千克有多重,记住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让学生直观感受1千克的质量概念。(3)说一说
学生掂一掂后说一说自己对1千克的感受。师:记住刚才的感觉。老师考考大家。(4)找一找生活中的1千克。(5)进一步感知1千克
出示:活动一:要求:小组合作,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下面三种物品谁最接近1千克。(1)一个苹果(2)一个装满书的书包(3)四本数学书(1)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问用何方法验证?(生回答称一称)(2)估一估,称一称:
① 估一估:掂一掂估计一下1千克苹果大约是几个?
② 称一称:估计之后将这些苹果用台秤称一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
追问1千克鸡蛋大约是几个?(估一估,称一称)
(6)找一找: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掂一掂并称一称。指名说一说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7)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质量。
出示:活动二:找出下面三种物品谁最接近1千克。(1)找出下面三种物品谁最接近1千克。(1)小红的体重(2)四瓶旺子小牛奶的质量(3)四条小黄鱼的质量(4)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
(1)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追问小红的体重与1千克比较怎样?(重多了.)(2)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与1千克比较(轻多了)
4、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师: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有多重?(1)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2)掂一掂
(3)说一说:以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质量。(4)找一找:小组内找一找自己准备的质量大约是1克物体的(5)比一比
(1)一根100克的火腿肠和一包100克的棉花,哪个重?(2)1千克的铁块和1千克的棉花哪个重?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不管是什么物体只要是1千克质量都是一样重。比轻重比得不是外表,比的是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了质量为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5、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验证。(1)算一算
生:一根火腿肠质量是100克,10根是1000克(2)称一称
(3)板书1千克=1000克(4)练习
3千克=()克
4000克=()千克
8000克=()千克
10千克=()克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三)巩固与应用 课本练一练1、2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有多重
认识千克,克
质量单位
千克
Kg
克
g
1千克 =1000克
1Kg
=1000 g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教学,不能教师的“说”和示范,而是注重以学生的“做”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感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自己总结提炼作为知识外显的手段。“体验”是计量单位教学的关键。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教学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千克,是为了获得关于“千克重”的触觉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表象有两个特点: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对于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样才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让学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体后说说感觉如何,还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体和比1千克轻的物体让学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较中巩固表象。至于概括性,可以让学生在掂量物体的重量时,提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料的物体,使学生排除物体的质料、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而把有关重量的感觉概括出来。
第五篇:《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2_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习】练习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