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游戏情境导入,激发交际兴趣[精选多篇]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30-95487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3-20 15:33: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游戏情境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游戏情境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实行学习的关键,很显然在口语交际课的开课之初就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显得尤其重要。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上课伊始,以游戏导入学习,在一种既紧凑又愉快的心情伴随下,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的设计在激发学生兴趣之余,还要考虑到游戏与交际教学内容的联系。此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创设了。如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朱春艳老师《教你学一招》的开课时就迎合了孩子们爱玩的心理需要,精心创设了和孩子们一起翻花绳,并用这根绳为孩子们表演小魔术的游戏情境。“一根细绳”不由自主地就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就是自己的朋友、玩伴;“一个小魔术”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观看老师边演示边讲解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各种感官,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水平,训练了孩子们的倾听水平,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和浓浓的探究兴趣。这些都为孩子在接下来的口语交际学习实行了快乐的热身。当孩子们的兴趣得到高度激发时,老师又抛出一个惊喜——“孩子们,想不想跟老师学这个小魔术?”再一次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引出课题“教你学一招”。至此,话题的产生非常自然,引导孩子一步步高效地进入到这次口语交际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之中。

第二篇: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乐学语文呢?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只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就能促其乐学。兴趣是最好的向导,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进而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各种导入方式,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可以说就已经上成功了一半。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

一、用精美的视频吸引学生

精美的图片、视频对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当教师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那集声音、色彩、动态为一体的课件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随着画面的不断变幻,那色彩艳丽的鱼儿,形状独特的珊瑚以及各种海藻等等,让学生为之惊叹。学生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海底世界如此美妙,那这些动物、植物是如何在海底生活的呢?它们有多少种类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海底世界》一课吧。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带着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而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以动听的故事吸引学生

动听的故事往往是学生的最爱。学生从小就是听故事渐渐长大的,所以讲故事对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教师能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入新课,那同样也是很有诱惑力的。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教师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引入。教师可绘声绘色叙述后羿为了人类的生存,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后,给大地留下一个太阳,使得人们得以生存。讲完故事后,学生还沉浸在故事之中。这时教师话语一转,让学生想一想:后羿能射到太阳吗?如果不能,请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时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纷纷埋头读书,很快从书中找出答案,以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来说明为什么射不到太阳。这样,学生的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学生学得主动,理解得深刻。

三、以导游解说词吸引学生

旅游是很多学生假期游览祖国山河的大好时机,而优美的导游词可以把学生引领到山水之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教学《美丽的武夷山》一课时,教师可以导游的方式,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并配以美丽的画面,把武夷山山峰的险峻、奇特造型以及九曲溪水的清澈、静美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的同时,产生向往之情。这时再让学生来学习课文,学生就会带着渴望向往的心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并有了美的情感体验。

四、以美妙的歌声吸引学生

学生都喜欢唱歌,播放和课文有关的歌曲,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教师在上课时可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优美的歌声,舒缓的旋律引领学生走进歌词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体味歌词中所表现的景色,想象孩子们在北海公园泛舟湖上游玩时的欢乐情景,然后去了解作曲家作曲时的愉悦心情和党给我们带来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这样,学生就会心情欢快的进入到学习新课当中。这样,歌曲成了他们最好的向导,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感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五、以简洁的图画吸引学生

画画本是学生常见的方式,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教师如果能边叙述边简洁的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画还是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的。如教学《风》时,教师用寥寥数笔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一幅风景画,让学生从飘扬的红旗、起波的河水、摇摆的树枝中感受到了风的存在,并让学生也来参与画画,看看还能用什么来表现风的存在。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请求参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文本的学习之中。学生学得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画画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以知识抢答的形式吸引学生

知识抢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经常能够在电视中看到各种知识竞赛的场面,也渴望能亲自参与这种活动,所以当教师把这种形式搬入课堂,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望。如教学《江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几轮有关安全防火知识的抢答题,让学生运用平时学到的或听到的知识来抢答,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抢答积极,学习的热望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时教师话语一转,引入新课,让学生看看课文中江凡是如何利用平时学到的防火知识救了自己和三十多个邻居时,学生的兴趣依然浓厚,很快就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而且学的主动。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内容,又积累了安全防火常识,还对学生进行了安全常识的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七、以名人的事迹吸引学生

名人一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尤其是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如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定要争气》这类课文时,给学生讲名人小时候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让名人发奋学习的事迹和崇高的志向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就会自觉动脑筋,主动去克服困难,进行有效学习,这样学习就会变得自觉而轻松。

八、以快乐的游戏吸引学生

做游戏是每个孩子喜爱的活动,如果把这种活动运用到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同样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第三册《丁丁冬冬学识字》这一单元时,其中有一课是关于人体头部各部位器官的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可采用指鼻子的游戏引入新课,就使学生的乐趣被调动起来,个个聚精会神地盯着教师,认真地听着教师说的每一个词语,生怕指错。每当有学生指错时,教室里都会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然后,教师又用贴图的方式把写有眼睛、鼻子、耳朵等生字词语让学生贴到对应的图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之中,而且对学的生字词语记得牢固,学得扎实。让学生在喜欢的游戏中学习知识,更能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引入方式不止这些,还有许多,如猜谜引入法、问答式引入法、电影片段引入法、古诗文引入法等等,不论哪种,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在这种动力下学习,就能学得主动、积极。学生乐学、爱学,进而就能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 张翼翔)

第三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江南美人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产生。所以,我特别注重在引入新课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课件播出适合本课的重点场景或音乐。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时候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和场景,学生看着在滚滚长江背景下一个个动感飞出的历史人物,听着气势恢弘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曲,立刻就被带进了三足鼎立,战火纷争的年代。

第四篇:高中历史巧设导入激发兴趣(本站推荐)

高中历史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吉林省双辽市第二中学

聂长海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看来,激发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之一。这可以说是大家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方法很多,下面我就谈一下,如何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谜语导入。众所周知,中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历史谜语的运用正好适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将其用于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比如在讲述《秦末农民战争》一课时,可以出这样两个谜语“捷报”、“江苏原野”(各打一古代人名),让学生试猜。学生对谜语兴趣很浓,他们或询问,或议论,或沉思,或翻书。很快就有学生猜出“陈胜”、“吴广”。教师接着又问,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有什么事迹吗?学生答出“发动了秦末农民战争”。然后教师趁势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这节课。

二、音乐导入。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并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音 乐的起伏即可自然导入新课内容。如在讲《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时,就可播放《满江红》音乐以烘托课堂气愤。该歌曲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既生动地体现了岳飞在靖康之难后的复杂情怀以及“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同时也向学生展现了800多年前南宋抗进斗争的壮烈场面。在这种气愤中自然地导入新课,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又如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时,选播《十送红军》歌曲,其优美动听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不用教师多费口舌,长征中红军艰苦斗争的场面,就会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诗词导入。以诗词作导语,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还可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如在讲《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就用多媒体打出唐朝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的两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问:两句诗说明了什么问题?用什么运荔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导入新课。又如在讲述《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中,图片打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的一首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用这首触动国人心中隐痛的诗,表达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影视导入。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有不少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情节,在课堂导语中运用其情节,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调动 起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西周的建立》时,可播放段《风神榜》,这样学生兴趣必然浓厚,因为他们渴望知道:“纣王、姜子牙、周文王等是否确有其人?”“片中史实真伪如何?”等。又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学生大多对当时所处的世界大背景不了解,这时播放一段《鸦片战争》的纪录片,非常直观,对教学内容理解帮助很大。

五、历史事件后果导入。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其后果也千差万别,有的如今看起来甚至不可思议。若学生有了解其情景的要求,就无疑有基础使学生上好这堂课。如在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先讲:“今天的英国,国家的元首是女王,英国各部大臣到王宫去见国王,小轿车只能坐到王宫外面,随即换上17世纪的古老马车进入王宫,赶马车的人是17世纪的穿着,王宫里的士兵,有的头戴铜盔,有的手拿长矛,这幅景象好象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那么,为什么21世纪的今天,英王宫却存在传统的古老情景,原来这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这个不彻底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的起因.过程.结局究竟如何呢?这就是今天的新课内容”。如此导入新课既新颖,又生疑,使学生产生探索其原因的迫切要求。

六、故事导入。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历史教材中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有的甚至家喻户晓。且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选择与课文联系紧密且短有趣的故事开讲,必然能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开讲效果。如在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制和武王伐纣等历史故事,根据学生的知识 储备,鼓励学生自荐讲述,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比如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时,如选用“地下迷宫”或“木马计”故事开讲,就可迅速激发起学生对古希腊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便随着教师的引导,款款步入了古希腊古老辉煌的历史殿堂。

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和运用方法还有很多,如广告、名言、设问、图示等。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创造出适合实际的导入方法。否则会事与愿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导入,一定要要根据兴趣性原则、思维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根据不同教材,针对不同课型,面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成绩,为祖国、家乡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第五篇:情境创造与兴趣激发

情境创造与兴趣激发

——作文教学一得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中学黄敏然

内容提要:

情境作文,就是教者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像、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捕景,然后作文。教者提供的情境可以是人、物、场景、故事等。情境作文当堂提供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再凭空捏造无病呻吟了,往日视作文为负担的感觉一扫而空,深深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而情境创造的作文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改变学生“谈文色变”,写作文时“手握笔杆千钧重”,“绞尽脑汁也是寥寥数语”的状况,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作文的乐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教者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捕景,然后写成作文。教者提供的情境可以是人物、场景、故事、音乐等。情境作文当堂提供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再凭空捏造无病呻吟了。

作文中情境的创设有三种方式:一是展现,即在课堂上显现出来,或把实物搬进课堂,或当堂表演、试验、看图片、放录音、看视频,或让学生当堂参与某项活动;二是捕捉,在课堂上或课外突然出现的某事物,无意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即抓住不放,见景生情布置学生作文;三是提供,即教者把某故事情节描述给学生听,或提供某物某人某事,让学生去观察体验。

这三种创设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创设实景,可当堂或课后去观察、体验、触景生情,展现和捕捉的就是实景;另一类是虚景,只提供了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触发情感的情节,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想象,去想景生情。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让学生作文有乐趣呢?

首先,创设特定情境,激发观察乐趣。

没有具体的情境创造,就没有描写的具体化和细节真实。人物的各种活动和表现总是以特定的环境氛围为附着物和载体的,并赋予该环境的浓厚的主观色彩。不具备特定情境的人物活动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他倒了”这三个字可以说是人的活动,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不具体,不生动,也不真实,还需给予形象的描写,描写从何而来?这就得对“他倒了”的情境进行合理地想象,于是可作这样的描述:

为了躲避前边飞驰而来的一辆汽车,他的自行车在慌忙中歪倒在路边,后车架上的孩子被抛在地上嗷嗷直哭,前面车把上网袋里的桔子在地上乱滚,其中 1

有一个滚到马路中间,被汽车轧成黄黄的一摊,他的右腿被自行车压在下面,他张着嘴,瞪着眼,额上明显地流出了汗,呆呆地望着马路中被轧烂了的那个些桔子,好半天才想起后边的孩子„„

这段逼真、生动的文字描写来源于对“他倒了”的特定情境的创造。这个情境正是对面汽车驶来的刹那间,“他”从车上倒下来,从而发生的一系列的人和物的变化状态。由此可见,要想具体真实地描述人物,就必须注意情境的创造。我曾经设计过一道作文题,激起了学生空前的写作热情和强烈的写作兴趣。作文题目:猜猜他(她)是谁。要求:写目前正在我班级中的某一位同学,不写出姓名,写作时只限用外貌、服饰、神态、性格、兴趣爱好,习惯语言和习惯动作的描写,让本班师生能认定是谁就算写作成功,否则要重写,直到成功为止。我布置作文题后,学生经过一周的观察,仅用一节课的时间写了班上自己印象最深的同学,五十六位学生中有五十三位学生作文获得了成功。

这道作问题以写人物为内容,提出了特殊的情境要求。不是老师提供“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写作文,老师提供的是“情”(对象和要求),让学生据情去捕捉“景”(同学的外貌、服饰、语言行为)写作文。情景不是存现在眼前,而是隐藏在课后的生活中。

这样的情境作文,老师有计划地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老师的教学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写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可是平时布置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总是不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观察的愿望,没有既定目标,观察后短期内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观察的作用。创设了观察情境之后,有了观察的目标,并即刻派上了用场,又获得了写作的成功,因此对观察的认识深入了一步,并产生了兴趣。此后,布置学生观察爷爷、爸爸、妈妈和自己的手有何不同,人的眉毛形状有何不同,各像什么?房屋门窗、文具盒、书包各有多少式样?观察日出、夏夜、春雨、彩虹、乌云等自然环境的多姿多彩,然后写手、眉毛、文具盒、书包等作文时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成功率也很高。

其次,捕捉疑惑情境,激发想象乐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每一个青少年的头脑里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他们常常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知音听。如果顺其自然加以诱导,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或再造想象、或创造想像、或幻想),他们看成是显示自己想象才华的机会,乐意去写。根据中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或捕捉一些可以发挥想象力的情境,让他们作文,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有一次,我教作文课“展开想象,拓宽思路”进行到十多分钟时,班长徐邯同学才涨红着脸,急匆匆地赶来在教室门前喊“报告”,我侧过头用责备的眼光打量着她。这突如其来的“报告”声,引起了全班的注意,目光一起注视着她。看到她满脸通红,气喘吁吁,显出拘谨抱歉而又自信的神态,似乎要向老师解释什么又没有说出来。同学们惊讶、猜疑、同情和责备的眼色都有。这时我灵机一动改变了主意,放弃了原来准备好的几道作文题目:

同学们,你们看到班长徐邯同学迟到了,是什们么原因使她迟到,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以你的猜想写一篇作文。题目可以用老师的题目:“她迟到”、“她不该迟到”、“嗨,真怪”„„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大家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因势

利导:“这一次是想象作文,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天才,看谁想得新奇而合理,不一定与她今天迟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但必须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她的性格特征。不要去询问她迟到的真正原因,一旦问清了原因,作文中的想象就少了,文章就不符合这次作文要求。”这次作文训练很成功,学生根据实际为她做了二十多种假设:上网贪玩误了时间;做家务误了时间;助人为乐误了时间;意外事故误了时间;家人患病误了时间;害怕作文有意迟到;没有钟表误了时间;钟表坏了误了时间„„而当事人徐邯同学自己写了《我第一次迟到》的作文,说出了真正迟到的原因是:路上遇到车祸,一个骑单车的女人被汽车撞伤,她协助拦拄汽车抬伤员去医院误了时间。尽管班上只有几个学生是想象出车祸误了时间(具体情节各不相同),但同学们的想象基本符合社会实际和徐邯同学的个人家庭情况,达到了激发和培养想象力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创设一些情节: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其想象结局;讲故事的结局,让其想象故事的开端;讲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让其想象故事的经过。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不完全的人物情境,让学生去丰富和完整残缺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给出的情境成分越少,越抽象,学生完善创造的难度就越大。因此,教师在设置训练题时,应根据学生得作文实际,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层次或级别。按照由易到难可分成这样几个训练层次:

(一)给出具体任务、具体环境和大概的表现倾向,让学生描写人物的具体表现方式。例如:

一个腼腆而富有同情心的女中学,在夏日的一个雨天打着伞去超市买酱油,偶然遇到一位没带雨具匆忙回家的男同学,他的头发和衣服都被淋湿了。她很想帮助他,她会怎样帮助他呢?请具体设想一下这位女中学生帮助他前后的心态表现。不少于400字。

(二)给出具体人物和具体环境,让学生想象人物的表现倾向和具体的表现方式。例如:

一个夏天的中午,某学生放学后代大人到菜市场买菜,正好遇上帮家属摆摊卖菜的老师。这位学生会有什么举动?请用150左右个字描写出来。

(三)给出具体人物的表现(活动)倾向,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具体环境。例如:

一个刚参加完一场足球赛的男生口渴难耐。请描写一段他喝水情景的文字(400字左右)。

(四)给出具体环境,让学生想象写可能出现的人物及其行为情况;或给出一个具体人物,让学生为他安排一个具体环境并设想出他的某种活动(表现)情景。例如:

“在一个春雨如烟的野外„„”请以此为启示材料,写一段人物情境。(350字左右)

又如:一个很聪明的女中学生会在一个怎样的场合表现出她的聪明才智呢?请就此写一段描写性文字。(不少于300字)

再如: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我的母校》、《四十年后我班同学再相会》等。通过上述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情境创设,不断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在想象的原野上,学生们丰富的想象会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更加生动而精彩,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悦,真正做到“劳于想象,逸于作文”。

游戏情境导入,激发交际兴趣[精选多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