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家长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发问[共5篇]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130-1044551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6-21 21:35: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长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发问

家长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发问

成长中的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心,他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来问爸爸妈妈,有的问题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长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发问,希望有所帮助!

父母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经常会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十分为难。有些问题说浅了会误导孩子,说深了又会引出一大堆新的问题。无暇回答时,更是烦不胜烦。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呢?

弄清孩子想知道什么

孩子对未知世界总是怀有强烈的探知欲,提问就是其中一种反应。之所以问题稀奇古怪,是由于孩子年幼,思维和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提出一个有效地问题来获得他要的答案。因此父母应该先确认孩子到底想问什么,或设置一个类似或接近答案的问题来帮助孩子确定。例如当孩子对母鸡伏在草堆上的行为感到疑惑时,父母可以问他“你想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或“你想问鸡在那里呆着干什么?”以这种方式来锁定孩子的疑惑,回答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回答问题实话实说

许多父母都忌讳回答一些敏感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性。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错误的认知,影响他长大后的思维。其实孩子对事物的了解只需要一个雏形,父母只需用适合他年龄的词语,简单回答就可以了。譬如父母在亲吻被孩子看见,他也许会问:“爸爸你在做什么?”父亲可以大大方方跟孩子说:“爸爸喜欢妈妈,所以吻吻她。爸爸也同样喜欢宝宝。”说完也在孩子脸上亲一下,让孩子明白亲吻是一种爱的表现,而不是什么丑恶的事。这既简单而诚实地解答了孩子的问题,又避免了尴尬,孩子也能接受。

答不上怎么办

遇到回答不上的'问题,父母千万不要胡乱解释或搪塞了事。先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寻找答案,或者参阅一些相关书籍,或者向别人请教。

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让孩子明白,个人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有不懂的时候。

二是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品质。

三是告诉孩子,了解事物的途径有多样性,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善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爱提问是好现象,说明孩子具有学习意识。父母一定要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问题。无论孩子的问题让你多么心烦,也不要有厌恶的言行,这样会挫伤孩子的探知欲,甚至使他们丧失进取心。确实很忙时,可以告诉孩子:“妈现在很忙,等妈妈忙完了再回答你的问题好吗?”要知道,大人们回答问题的方式、语言甚至技巧,将会对孩子今后如何学习、智力开发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篇:怎样正确看待孩子分数

怎样正确看待孩子考试分数

——山大附中13级1班家长沙龙分享

各位家长:

时间飞速,一晃孩子们已经步入初中两个多月了,新学期的期中考试悄然而至,它就像一把衡量的尺子,可以清楚地鉴定出你这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优异的成绩,激励你总结优胜的原因,再接再厉;那么不理想的分数,是为你敲响警钟,要汲取经验教训,转化方法再出发。因此,家长和孩子都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期中考试,把它当作检验自我、锻炼考验的机会,努力奋战,充分展示孩子们的才华和智慧。

期中考试过后,不能眼睛光盯着成绩单上的分数怎么样,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孩子前一段学习掌握知识的考察,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试能够发现问题,决不是轻易被一时的分数迷惑!

所谓的成绩不理想,我们是跟全部孩子整体水平相比较,还是与自己孩子本身之前的成绩做比较?对比的标杆是什么?从孩子本身做的试卷来看,哪些地方出错了,还是基本上都能做对,只是粗心大意?家长有没有比较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差异,这些差异反应到成绩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孩子是件大事,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这次沙龙刘老师征求我的意见,主题是什么,她建议定位为怎样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我回答可以,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比那些教育专家对不动就从生长发育开始要实际些,为此,我也做了点功课,不一定对。

我要说的是,分数非常重要!不论国内外,什么考试不看分数?sat也看分数,名校数学低于570,托福低于100都不收,有人说了,不是分A、B、C、D吗?,没错,但是59分,你D都得不到!但又不能太看重分数,也不能小看任何一次考试,关键是看对于考试,要看侧重在哪里?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的成绩?只要分析好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切中要点!而不是每次都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想起来找原因!分数,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表面现象,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开场白:我想今晚和大家交流的是:看重分数,更加深层次的探讨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拿到他应该拿到的分数!

接下来我想谈谈小学和初中的区别,家长针对自己的孩子,好好分析,以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小学和初中有很多区别,这里就其中的几个转变谈一下

1.小学升初中后的学生面临五大转变

第一,进入初中,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在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学科内容的普通常识性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

强,因此刚进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第二,是学习方法的变化。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中学生比小学生要求更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中学的任课老师多,每位老师教的学生多,一会儿一门课,一会儿一个老师,而且各个老师的教法不一样。他们不可能采取像打篮球那样“人盯人”的方法。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五个环节。孩子读小学时,家长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长也就放心了。这种课后只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就不能满足中学学习的要求了。

第三,是学习心理反应的变化。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信赖,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强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条”。

第四,孩子生理的变化。小学时,孩子身体发育一般。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

第五,是集体关系的变化。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集体关系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也有许多不同。在学校和班级集体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照顾得具体而细致,实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课老师。这样,让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画外音:这是我想强调的第一点,孩子大了,他们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批判性的接受教育了,而不是“填鸭式”,兴趣和爱好开始有选择性了,首先家长要理解,某种意义上要支持,否则,你只能和他战斗了,但是!原则!在任何情况下,不管你孩子说什么,第一时间,你必须站在学校和老师一边,不能说学校和老师,至于事后的沟通,那是两码事。

2.小学升初中后家长面临的三大转变

第一,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十二三岁的孩子难免不贪玩,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这些贪玩的同学,就会发现在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所进行的活动全凭兴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最好办法是制订学习计划。督促、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学会给自己提出目标,并能按目标要求选择方法和途径,以便使他们在比小学艰巨、复杂的学习任务面前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比较主动。如按时完成作业方面,不管老师检查不检查,按计划做到“天天清”、“段段清”,即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欠账”。在复习方面,力争牢固掌握。当他们按计划做好时,家长应予以总结表扬。还没做好时,要帮助找原因,鼓励他努力按计划去做。久而久之,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就形成了,自学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同时要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校里曾经有一位同学,开始学习吃力,作业和考试时错题多。后来老师建议该生专门搞了个“错题本”。家长进行监督,作业、考试卷发下后,逢有打“×”的错题,该生总是认真思考,总结错的原

因,找出正确答案,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后集结在一起,从中找出规律,弥补了知识上的缺陷。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该生遇到困难不是急躁慌乱,不是回避,而是迎着困难上,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通过一学期努力,该生的错题越来越少,成绩迅速提高了。

画外音:这个计划的制定,很多家长很迷惑,我等一下会专门答疑,对于错题本,我举例来讲,我儿子在11级7班的班长,一句名言,一时被我们奉为经典:“我这次的错误下次绝不再犯!”这就是纠错进步法,考试,就是让你暴露错误,让你知道你的缺陷在哪?这次犯错不怕,就怕下次继续。

第二,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指导孩子学会遵循学习规律,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学好功课不能单靠拼体力、磨时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看两个例子:有一个期期都名列班上第一的优秀学生谈学习体会时说:“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先预习,能知道每课、每单元都有哪些具体要求,重点是什么,这样心中就有数,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作业前,先看书,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弄懂了再做作业。遇到难题,先尽能力思考,再向老师请教。这样做效果很好。

画外音:很多孩子不预习,你们可知道,山大附中的老师是按照你们已经预习过的要求来讲课的,第一个概念你还在回味的时候,下一个概念已经展开了,你等于一步没赶上,步步没赶上!不复习,你怎么知道今天的知识点在哪?今天的作业强化的是什么?不加思考,操起电话就问,打开电脑就查,这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山大附中的孩子不论在实验或是其他高中如此的受欢迎,因为他们省心,他们懂得自己怎么学习,怎么理解老师的课件。

第三,和孩子谈话“四不谈”、“五注意”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最头疼的事,但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往往是因为家长教育不当,没有把握谈话的艺术,与孩子的批评性谈话,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把握时机,做到“四不谈”、“五注意”。

“四不谈”是指:(1)吃饭时不谈;(2)孩子在气头上,头脑不冷静不谈;(3)有外人在场不谈;(4)家长心情不好不谈。

“五注意”是指:(1)要注意经常与孩子谈话,不要等出了问题,有人告状时再谈;(2)要注意及时与孩子谈话,不要错过了教育的时机;(3)注意分析问题要全面,不要迫使孩子接受不公平的批评;(4)批评谈话也要注意适当肯定做得好的,不要全盘否定;(5)注意谈话时态度和蔼,不要声色俱厉,也不要不痛不痒。适当的挫折教育要有,适当的打骂也不是不可以,但打骂过后还是要谈。

画外音:山大附中的任何老师,包括赵校长,非常欢迎家长去交流,哪怕是10分钟,前提是你和他们预约,不能耽误上课,加上电话交流,我个人意见频率不能低于1月一次,另外,我特别强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切忌和他人比较!要细心的发现你孩子哪怕是一个单词的微小进步,孩子和我们一样,都

是有自尊的,都是要面子的,仅以我孩子的一个例子引证:去年初二要开物理,我提前给他借好了书,他不看,说开学老师会讲的,我也就不置可否了,开学第二天,我看到他的书桌上有本物理作业,我说有物理作业了?答:是啊,我说我看看,毕竟你爹学理科的,五次三番下,他极不情愿的给我了,我坐在沙发上认真看了,我觉得很完美,他掌握了第一节课的每一个要点,于是我把本子还给他,说了一句:你做的很完美,他几乎愣住了,我回到房间做自己的事,一会,他妈妈进来告诉我,你儿子哭了,我诧异的问:怎么了?我没有批评他啊?妈妈说:儿子说了,爸爸多长时间没这么真诚的表扬我了?那天晚上,我辗转难彻!我知道自己以前犯了多大的错误!

3.小升初后教学学习的三大转变(我以最经典的数学为)

1)学习系统由模块→体系

例如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都是按模块学习的,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很薄弱。几何不好不会影响我们行程问题学不好,数论不好不影响我们的计数的学习。从而我们小学阶段都可以哪块成绩不好,等要考试的就补习哪块。但是我们初中后,我们的知识还是按模块讲,但是每个模块之间联系紧密,“一环扣一环”。例如,整式乘除没学好,那么你的乘法公式就不会好,乘法公式等式不好,那么你的因式分解就不可能好,然后接一元二次方程就不好,然后一元二次函数就完了,从而在试卷里40%的题你就不会做得很好。

应对策略:我们要一步一脚印的去学习。

2)学习习惯从突击→坚持

由于学习系统的改变,同时学习科目由3科→9科,内容的增加(就数学较大的知识板块就有24个之多),以前那种考前突击的策略在初中肯定行不通了。

应对策略:加持学好每一天的知识。优秀的习惯=预习(10%)+学习(50%)+巩固(40%)

3)学习内容的变化

a)数字→字母这个是由算术到代数的转变

b)常量→变量初中后我们经常接触含参方程、不等式等等

c)计算性→论证性例如:初中做几何证明题时我们要求给出详细论证过程。

d)重视结果→重视过程小学阶段我们阅卷都看结果给分,而初中阶段是按步骤给分,解答题中只有答案给1分或者0分。

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学生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那么,如何使初一新生平稳度过“更学期”,尽快步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快车道”呢?

问:孩子升初中,家长要做些什么?

答: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应付比小学多得多的课程

其次就是多和老师、学校联系,以形成教育合力第三要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推动他的学习动力,在自觉的状态下有目的地学习才能在中学阶段取得好的成绩第四就要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孩子较弱的课程进行有目的的补习和强化训练等。

问:孩子要做些什么准备?

答:升入初中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学会立体地利用时间,这主要是指利用早晚洗漱时间,譬如一边洗漱一边听英语磁带,利用晚上刚上床时的10分钟将当天所学的知识以“过电影”的方式复习一遍。晚上要按时睡觉,最好不要超过10点,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等等。

问:孩子小升初后学习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上最显著的变化是学习科目多了,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还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学习难度也加大了。所以,小升初的孩子至少要先了解初中要学哪几门学科,利用暑假浏览一下各科课本,对上初中后要学些什么有个大体印象。

孩子刚进初中时,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的平衡发展,有的孩子只重视自己熟悉的语、数、外,有的只凭兴趣上自己喜欢的课,学科成绩的分化往往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是否有偏科倾向,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

问:初中的学习压力肯定比小学大,家长应作些什么准备﹖

答:主要是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准备。要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学会“享受学习”。随着初中课程的增加,学习时间的增长,孩子会感觉“很累”、很“茫然”,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帮他克服,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而要细心地做好思想工作,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都在关心他。

问:听说初中老师管孩子比小学老师要松,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

答:比起小学来,初中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对孩子的确“盯得少”了,但这不意味着“管得松”。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孩子主要通过老师的传授学知识,并以记忆为主进入初中,老师着重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这时,如果仍然像小学那样过分依赖老师,以机械记忆为主的方法来学习,就不能适应中学多学科、多思维的特点,这也是一些孩子进初中之后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孩子进初中后,家长管孩子的方法也要有所变化,不要包揽太多,要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问: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才能适应初中学习呢﹖

答:除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订学习计划,初中学科多了、书本多了、课程多了,不订计划往往会顾此失彼,也很难科学地安排时间,忙到点子上。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

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每天的作息时间,优势、弱势学科的时间分配等等.

问:都说初中阶段是“危险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理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答:从个性心理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家长、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到了中学,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对人和事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这一阶段,孩子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如果引导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学习,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这时,家长不要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更不能实行“高压政策”,那样不仅很难与孩子沟通,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尽可能民-主、平等地与孩子对话才是明智之举.

问:孩子挺聪明,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前奖励这招还管点用,现在却越来越不灵了,他就要上初中了,怎么办呢﹖

答:学习动力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动力一般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比如受表扬、争荣誉、得奖励等,也有的是为考个重点中学而努力。升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手段”的效果会越来越弱,这时,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推动力。

问:小孩初中学习成绩有点跟不上了,怎么办?

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最后,我们家长间互动了好久,总结几个经典问题

目标怎么定?

答:目标分远期和近期,比如,他定的初一之前读完《三国演义》和《老人与海》那么,你要帮他判断,他的计划能不能实现,不能实现的计划是空话,你可以帮他修正,最关键的是落实!要以计划位标准,时刻监督,告诉他,这个计划是你定的,你必须讲信用,如果你觉得不能完成,我们可以微调,为什么?改变的方式是什么?

我的孩子死活不愿意和我说学习、考试、作业的情况

答:这就是斗智斗勇!除了平时和孩子真诚交流外,有时候法西斯一点也是必要的,看作业要有技巧,要知道问题出在哪?

总之,13级的家长要相信自己和孩子,任何困难都还来得及,教育虽然复杂,其实很简单,看你做不做?是否坚持,这是家长们自己去把握了。

第三篇: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家长教育方式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家长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家长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家长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最愚蠢的家长都不应该威胁和打骂孩子。

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去承当,而父母亲们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因此,可以说,中国当代“独生代”的父母们,重任在肩。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 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臵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主要教育方法:

一、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应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勤劳是所有良好品德的基础,懒惰是万恶之源。因此,安排子女从小参加劳动,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

四、教育子女“学会自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坎坷会很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会磨练自己的翅膀,展翅飞翔

五、教育子女“全面发展”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处在这个激烈竞争时代的人,若没有知识和专门的技能及各种能力,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家长应教育子女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还应积极参加其它各项活动,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应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 4 杂的学问,我们家长一定会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父母仅告诉孩子上学很重要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说明学习并不因长级或是得一文凭而终止。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不必花许多钱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要让孩子们看到你在读书。你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或展览会,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

曾获得过美国教育部颁发的“爱因斯坦式青年”称号的梅布得老师极力主张父母必须参与孩子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样做会向他们表明你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很关心。你不必具有一项特长或是用许多业余时间帮孩子们做什么。多数老师欢迎家长陪伴孩子们郊游,与其他家长通通电话以及打印孩子的学期特别报告等。经常向老师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六、开诚布公地交流

找出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询问、观察孩子正在学习什么,得到这些的确实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可以给老师打 电话得知孩子在课上学习了些什么内容,并且留了什么作业。

七、帮助孩子做到有条理

帮孩子建立学习计划,并把所有的作业都标在日历上,这样,孩子就会提前做好。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来说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识字能力较强。用餐时的谈话越生动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对词汇的学习,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就强。

八、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家长需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许多时候家长只看重分数。如果孩子是个全优生却不能告诉你他为获得这样的好成绩都做了些什么,那么这时父母还要对他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给他们一些启示,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问他:“你认为在哪儿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还是在因特网?”

考试成绩差是该同孩子谈一谈的信号。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辅导吗?还是因为他没有做作业才使成绩不发好的?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九、对孩子持有较高的期望

一种鼓励孩子为他的未来着想的方法是设立家庭目标。家长写一份自己家本应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务书,其中包括孩子应取得怎样的进步。老师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要让任何学生落后,尽力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帮优秀生更上一层楼。对孩子持有较高期望并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能鼓励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进取。

1、让孩子喜欢受教育。作为一个家长,你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教育本身,让他们认为受教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所以,我希望孩子们每天上午是带着笑容去学校,下午又带着笑容回来。”要让孩子们喜欢受教育,要做到这点真不容易。家长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每天早餐的时间是一定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下午放学后,和孩子们一起喝下午茶,听他们讲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可以说只要孩子想和家长在一起,家长就会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家长安排工作的时间 7 基本上都是上午9点至下午3点,因为那正好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

2、性教育和上网。对于国内大多数家长来说,在子女教育方面可能会感到有两个困惑的难题:一个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另一个是对孩子上网如何控制。“性教育很容易,就是全家包括孩子一起观看介绍人体知识的录像,和孩子一起学习人体知识,就这样,很简单。关于上网的问题也很容易处理,把孩子们的电脑和家长的电脑连在了一起,所以孩子的电脑是受家长电脑的监督的,他们上网的内容让家长都很清楚。”

3、和孩子没有什么代沟,除了在玩电脑游戏的选择上有分别之外,并不存在代沟的问题。

4、有关分数、爱好和期望。对于孩子们的考试分数,家长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这也反映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有必要的话和学校联系,找出分数不理想的原因。”对于孩子们爱好的培养,要基本上是不干涉他们的。既然是爱好,只要没什么坏处,只要他们喜欢就行了。孩子们自己对未来是什么期望,但是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对于现在来说,教育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和礼貌是很重要的。”

十、每一个家长要做的。

作是鼓励孩子们,去听他们说话,从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并把时间留给孩子。最后,作为一名家长要时刻保证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走!”

第四篇:正确看待幼儿园孩子打架

正确看待幼儿园孩子打架

妈妈去幼儿园接小文时,看到他的脸有一条划痕,老师抱歉地解释说:“小朋友上午自由活动时,他本来和豆豆玩得挺好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抓起来了,豆豆把他的脸抓破了。我们赶紧给他用凉毛巾敷了一下,但还是有印,真是对不起。我们以后注意。”听了这些,小文妈妈也没再说别的,但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难道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暴力?难道幼儿园也不安全?

攻击和反抗—孩子的世界也充满暴力?

我们说孩子是成人世界的镜子,那么儿童世界就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也就是说,孩子也会跟大人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绝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孩子的世界也不能避免人民内部矛盾,虽然不能说充满暴力,有时也会发生攻击和反抗行为。确切地讲,孩童之间的情谊,或敌或友,是在对玩具、食物、成人的宠爱的争夺中渐渐建立并形成和稳固下去的。

大人的问题在于,虽然不去肯定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也常常看不到儿童之间的侵犯性行为—攻击、强夺别人的玩具和食物,侵占别人的位置。于是,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我们措手不及。

争夺和打闹—幼儿园是暴力派生地?

有些父母抱怨,以前性情比较温和的孩子,在开始集体生活之后侵犯性增强了。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对资源的争夺和分享,不断转化“敌人”和“朋友”关系。入园之前,小家伙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爸爸、妈妈、祖父、祖母甚至保姆围在身边时刻准备协调,成人的斡旋方法非常委婉,很多矛盾在小家伙管还是不管—如何建立秩序?

遇到孩子被打,你比孩子还委屈。但,你还是得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给他们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人际关系的机会。我们对孩子们的关系了解甚少,太具体的指导反而让其不知所措、陷入困惑。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充当孩子们的“秩序警察”。老师、父母出面通常很快就可以调停孩子间的冲突,但是这样做无助于儿童建立与同伴之间的自然关系。因为“警察”不在场的时候,还会发生混乱。

不当裁判员,既不袒护、也不斥责、也不介入。给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而且,你听到的很可能是一面之词,孩子的祖父母也会为此向你施加压力。即使这样也不能带着个人感情处理问题。孩子间的摩擦更不要蔓延到大人之间,酿成大人之间的争端。那样做,只能把事情搞复杂,恶化孩子的生存环境。

你能帮孩子做的3件事

“孩子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成年人不便过多干涉,让他自己来解决这件小事,为以后应对纷杂世界积累经验。不过,姜是老的辣,我们有的是经验,提供建议和帮助也是应尽的义务。”

帮他分析,此次打人事件无意还是有意?

通过一个问题来判断肇事者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个小朋友经常这么做吗?另一个问题,也可以佐证—你抢过他的东西吗?也许对面的小家伙人高马大,欺负周围的每一个孩子。也许他只是好奇,试探一下新来的朋友。如果是无意的冲突,就大可不必上纲上线,闹得满城风雨。

教他申诉,告诉老师

只要确定是有意的攻击,就应该教孩子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立即举手告诉老师,老师在维护孩子之间的关系方面会有很多办法,接到投诉之后,也会留心多照顾你家宝贝的。

同样的申诉和请求,由谁提出?孩子,还是父母,老师的感受会很不一样。受害者直接求助,效果会好一些,不要做为了丁点小事就出面的父母。当然,如果那个家伙多次欺负你的宝贝,行为过分,你就得约老师好好谈谈了。

帮他建立社交圈

化敌为友是最好的策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断言“那是个坏孩子,我们不和他/她玩了”,即使那真是一个坏孩子,我们也可以成为朋友。

“娃娃亲”那一套早就不时兴了,新颖的家庭小派对,正悄悄地在年轻妈妈和宝宝中流行。分享你的烤炉产品,或是安排一个家庭宝宝秀,也许没有什么主题,大家随意坐坐。整洁的家装、美味的小饼干、融洽的交谈、精心设计的小节目,无疑给宝宝脸上增光,小伙伴们会重新

评价你的孩子,也更容易接纳他。

如果你觉得办个妈妈宝宝派对很麻烦,结伴郊游或者逛街都不错。没准其他爸爸妈妈也在期待认识你们,也希望改善他们小宝贝与你家宝贝之间的友谊。

父母的不当做法

不当之一 教宝宝以牙还牙

有的父母在家里总对孩子说:“他打你,你就打他!”其实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孩子以牙还牙,他会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是最正确的,有可能也成为具有攻击性的宝宝。而且,对于那些生性比较软弱的宝宝,再怎么教也是教不会的。

不当之二 父母介入孩子的纠纷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负了,就去找打人的孩子,帮孩子出气,也有的父母找到对方父母,理论一番,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小孩子打架不记仇,一会儿就好。如果父母亲自出面,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

不当之三 教宝宝不和打人的宝宝玩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仅仅因为这个人不好惹,就不和他玩,这其实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变得懦弱。因为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在经历、在尝试、在体验,孩子间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不当之四 直接找园长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欺负,不与班里的老师沟通,而是直接找园长,让园长来解决。这将在带班老师和父母间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应当先找找带班老师,询问情况,看看带班老师的态度。如果孩子总是受欺负,经常身上带着伤回家,那可能是老师的责任心不够或是师生比例不合适,这时需要找园长解决。

拥抱孩子

受伤后的感受一定不好,孩子也是有情绪的。亲人几句安慰的话、一个亲吻,都能缓解幼小心灵的伤痛。

去听听故事的不同版本

发生在幼儿园的“暴力事件”,老师是最好的目击者和评论者。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当然,你要记住的是,这些都是小家伙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课,不要为此指责老师。孩子们的争斗,无非因玩具、食物,或者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的开场和结局。

不放马后炮

如果肇事者和受害者已经恢复友谊,就没有必要重翻旧帐。避免在家庭中和亲友中经常提及此事。一方面是保护孩子自尊心,另一方面嘛,这的确不是什么需要永远铭记的大事情。

如果升级

如果你的孩子遭到攻击后表现消极,不再愿意跟其他孩子交往,甚至屈服于“肇事者”,以至于频繁被重复攻击,这时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出面与老师和对方父母谈谈了。

第五篇:家长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日记)【引用】

一、作文(表达)是终身需要

不论做什么,会表达的总是占优势。我是82年师专毕业的,第一次全国教师职称评定时,我仅有五年教龄,专科学历,24岁,就评了个中学一级教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在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加了分。作文教学大师王有声先生给我们说过一个例子:老人家七十大寿时来了许多五六十岁的老学生,好些专家教授之类的各行各业的才俊,先生开玩笑说:你们又没上中文系,怎么也还记着我这小学语文老师呀?一位学生很认真地说,我们虽然没上中文系,但除了各自的专业知识,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都会写、能写,所以我们在同行中就能相对领先了。其实不论干的是哪一行,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先生非常感慨:咱们小学语文可真是功德课啊!

二、作文(日记)是语文的重镇

刚才说的是从长远看,从眼前看,作文也是迫在眉睫的难点,考试卷面上最低30%,最高100%。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招生考试就做过只考一篇作文的事,几年前北京一所重点学校内招实验班,他们的初一新生是从将近8000个考生中选的,敢报考这学校的孩子本身就有很足以自信功底,从这么自信的8000孩子中才考出的400人,实验班又从这400人中抽80人,考什么?都不好考,数学、英语、语文知识这些东西已经被这些孩子玩得滚瓜烂熟了,就只考一篇作文。现在,重庆、福建等地也张扬高考只考一篇作文。

三、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这话大家都信,但觉得不好操作,要么写不出来,要么记流水账,要么雷同。其实很简单,定一个小范围,比如“晚餐时的对话”、“上学路上听到的”等,保证既有内容可写,又不容易雷同。

四、作文(日记)就是用笔说话

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比如有的人打起电话来能滔滔不绝,就是写不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把自己吓怕了。这些孩子一见到作文题,一铺开稿纸,就开始吓唬自己了:不得了,我要写作文了!作文可是我一直头疼的!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立意……有这么重的负担,当然难写。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不妨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什么作文,我是要对朋友说话。

我要告诉他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事),这事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怎么样。

我要告诉他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或者遇上了一个好老师(写人),这朋友(或老师)长得如何,有些什么与别人不同的,有哪些兴趣爱好,性格如何。

我要告诉他我到什么地方旅游回来了(写景),那地方在哪儿,那里都有些什么景致,有些什么好玩的。

我要告诉他我买了一样新东西,告诉他我学会干什么了,告诉他我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但是很不幸,这位朋友听力很差,我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了。其实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通了就不那么难了。把写文章当作说话,是从内容来说的,文字还不完全一样。文章是“写话”,但写的不是原来的口语,而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的、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不见了,凭手势、眼神和暗示的意思也要明确表达出来,道理则是一样的。不吓唬自己,“我手写我口”,写起来就轻松了。

五、作文没写的,就先学会观察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我们曾经让不下10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写过《冬天真冷》(或《夏天真热》)这个题,要求写现实的。只有少数人能在一课时内写出400字以上,多数人写三五行后就写不下去了,经过提示后,多的能写上千字,少的也能写六七百字。在此,我们以《冬天真冷》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冷”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冷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看地面,看植物,看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结果各写成一段,就有九段了,每段写上三至五行,不是什么难事。以植物为例,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往往一句“树叶都落光了”就写不下去了,这既不真实,又没法往下写。如果把头伸到窗外看看就会发现:大部分树的叶子掉光了,有的树叶枯黄了,但仍然留在树枝上;松树、柏树和万年青等没掉多少叶子,远看还是绿油油的,但近看就会发现它们的叶尖泛黄了……这不仅解决了“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冷”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冷死了!”“耳朵冻掉了!”“我都成大冰棍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下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自己往手上呵呵气,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别致的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冷,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

六、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会分析

能把观察的结果具体记下来,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内容,才能“活”起来。分析是观察的延展和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观察,反过来又促进观察。

分析训练既要有随意性又要有系统性。

说“随意”其实是“有意”,“随”是说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对象。

从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展开话题,我们能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当他们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一旦学生会分析,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乎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

许多孩子不爱看广告,其实许多广告是所特有意思的。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只有动作和商标的特写;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XXX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有意思的是,这两则广告是连着放的,中间只有三五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口渴了,老师给学生水喝,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孩子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其实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就是三种结论,“好”和“坏”原来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

我给几乎所有教过的学生讲过我亲历的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我们办公室就在路边,那车一二十分钟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有的人甚至还骂起来,我很平静,要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我把同事们喊出来看,大家乐不可支。我用这事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如果平静些,就会发现好多新鲜有趣的事;如果自己烦躁,就经常失去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

我们倡导“随意”观察分析,目的是让大家留意周边的一切,请相信: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会有许多乐趣,更有许多收获。

起步阶段的系统分析训练重点是比较、联想和联系。我们还是以《冬天真冷》为例进行说明。

学会比较。用冬天和其它季节比较,可以把“冷”写得更生动。如夏天,小狗总喜欢趴在阴凉的地方,吐着舌头,喘着粗气;冬天呢,它们穿上了主人给它们专门编织的毛衣和鞋,喜欢往人身上挨,喜欢靠到暖气片附近睡觉……这一比,内容就生动多了。

学会联想。这么冷的天,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是否辛苦?有一个同学说,她妈妈不上班,每天只在家里煮三顿饭,不辛苦。我让她回家后把手伸到自来水管下面,把水打开淋上半分钟。她说:“那不得冷死啊?”我问她:“那妈妈知道冷吗?”她承认刚才说错了,其实做饭也辛苦。既然明白了,那应该怎么做呢?没受过训练的同学就容易说一些“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父母”一类的“正确的空话”,要现实一些,比如不挑食,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对父母工作成绩的肯定。如果他们好不容易做好几样菜,你却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那不就等于你辛辛苦苦写出一篇作文,老师看也不看就判个“不及格”,你会怎么想?道理是一样的。

还可以联系到自己的未来。天这么冷,绝大多数成年人还得去上班,但上班的条件可不完全一样,有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没有空调但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但是在室内工作的,还有必须在室外甚至爬到高处工作的。你将来想在什么地方工作呢?——别误会,我们没有看不起哪种职业的意思,而是说,凭着自己的聪明和科技的进步,如果你能发明出一台遥控的无人驾驶的清洁车,你坐在办公室里就把马路给弄干净了,那你这清洁工也够风光的。会进行分析,作文就有思想了,“活”了。

七、要想写得更好,就要加强表达练习

语言的运用很重要。同样是这么些字,同样是这些对象,有的人写得神采飞扬,有的却写得让人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运用问题。自信阶段,表达训练的目标是写得正确、完整、联贯。

首先要考虑写正确。这既说内容反映方面,也说字词的使用方面,所反映的情形要真实。比如说冬天“所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所有的人都穿着棉衣”、“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是因为用了太绝对的词,所以显得内容不真实;写冬天的北京,偏要扯上“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入冬以前,大雁在北京的马路上、天空中随处可见似的,这也是中范文的毒太深,显得不真实。

其次是考虑写完整。这包括句、段、篇的完整:句子成份要齐全;每一段说哪个方面,要说完整;整篇说什么,要说清楚明白。

再就是考虑联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联贯才成文章。句子之间的联贯指的是前后联系要紧密,不要东拉西扯;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要有过渡和交代的句子。

带孩子做“表达训练操”。不要借助字典词典,每天尝试解释一两种事物并记下来。比如什么是“饭”,要解释到不会让人误会、禁得起“逼问”为止。如“饭是人吃的、用粮食加工成熟的主食”,这就不会与其它东西混淆了。

达到正确、完整、联贯后再考虑写得生动、形象,就是如何说得更好,更让人喜欢听、记得住。这方面,我们建议在自信阶段先向周边的人学,记一些精彩的口语,如“这自行车除了铃儿外什么都响了”之类,以后既向群众口语学,也向名家名篇学。另有几点要求:

1、初期不要忙去看、学范文,特别是同龄人写的范文。范文不是不好,而是在自信心都还不足的前提下学范文容易进入误区:首先你不知道那范文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的,模仿的结果轻者会不伦不类,重者会成笑料。比如“春节刚过,趁着没开学,天一晴,我们就下河捉鱼了”,如果是北方,简直不合情理,但南方就很自然。——咱们中国大得很呢!何况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乃得其下,要学也应该是逐步从经典作品中学语言、学文法。其次,您只消想想,如果一个孩子要学画画,老师一来就给他展示一幅名画,说它哪好哪好,然后就叫孩子学着画,行吗?如果用名曲的录音来教音乐,如果用美国总统的演讲来教孩子英语……学科虽不同,道理是一样的。

2、务实。从一开始训练就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抒真情,写真文,说真话,做真人。有这么一个典型事例:小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写)春天,一个会用“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等一些词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另一个则说春天来了,爷爷把鸟笼挂到屋外的窗栏上了,奶奶把花盆摆到外面阳台上了,妈妈把他的小自行车从床下拖出来擦干净了……后者被老师斥为“大白话”,我们却非常欣赏这种真实。我们信真求真,并不是说不能展开联想和进行想象,而是要求想象也要“真实”。兔子请客摆出蛋糕香肠,老虎请朋友吃水果,这些表现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是不真实。有一名自称很能写想象作文的同学在扩写《螳螂捕蝉》时写那男孩子刚上完课外辅导班回来,见到小鸟就掏出弹弓想射,没想到他爸爸提着一根棍子来找他了;他爸爸正想揍他,后面开来一辆坦克,就冲他们开炮了。前面写得挺不错,本来可以评90分以上,就因为后面严重失真,就连及格都成问题了,因为前面他所说的背景是在现在的中国。

3、求多。初学作文,写得越多越好,因为有写的才有改的,如果刚刚凑够要求的字数,那就很难改好了。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口袋里的钱只够买一支普通的口红,旁边的人告诉你怎么做发型、用什么面膜、怎样怎样……你办得到吗?但有足够的钱就不一样了,不怎么刻意也能打扮出好形象。

4、在孩子还没能一口气写出几百字之前别不要太较真。不要忙着指责孩子字写错了,或者哪个句子不通,指责孩子不会用词不会修辞。作文有点像盖房子,得先有料,再搭好架,最后才是装修。哪有楼没封顶就忙着装修的?

5、注意养成几种良好习惯。

一是直接用钢笔、圆珠笔、炭素笔写作,从少用直到不用涂改工具,培养下笔的责任感,不要养成随意、有依赖的习惯。

二是写作过程中不要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或问人,这会打断思路,可以先空着或用铅笔注上拼音,到检查的时候再问、再查(字典)。

三是不论片断练习还是成文训练,至少在一段文字内不要停下来,要一气呵成,思路才连贯自然。

四是边观察分析边积累。平时所做的观察分析训练要积累下来,用一个本儿随时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非常有用。有一位同学专门记她的老师表扬同学的话,后来写“特别会表扬人的老师”就精彩得让人读了还想读。积累观察分析材料不需要成文,只要分分类就行了。可以分明类别,如“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我的新发现”、“XXX的动作”等,这就可以避免混乱。

家长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发问[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