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5篇范例]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30-91532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2-18 16:17: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最新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最新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诺如病毒传染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开学前

(一)制度要求。

1.各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风险级别和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作出中小学开学决定。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家庭责任,安排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低风险地区学校开学前应当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加强健康管理。

2.学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多校址办学的中小学校,每校址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

3.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和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

4.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学校在开学前应当与属地社区、公安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各项方案和预案进行培训,并开展防控应急演练。

5.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

(二)保障要求。

1.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2.校园内清洁消毒。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提前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3.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为入校时出现可疑症状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4.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开学后

(一)入校时管理。

1.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进校通道,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2.登记排查入校。提前掌握教职员工(包括教师,以及食堂、保洁、保安和宿管等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开学前14天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

(二)入校后管控。

1.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对住宿及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增加晚检,检查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重点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有无发热、干咳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及时对患传染病学生复课的病愈证明进行查验。

2.学校应当每日开展对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通报和督促整改。

3.合理安排人员活动。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4.科学佩戴口罩。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5.中小学校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6.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在醒目位置张贴海报、标语提示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加强对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制定专门的卫生管理台账,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餐余垃圾的清理、分类和投放。加强对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7.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宿舍出入管理,实行凭证出入和体温排查。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的清洁通风换气。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门把手、床具、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保持宿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8.寄宿制学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当定期合理安排学生出入校,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并告知家长,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9.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技能信息推送给师生和家长,提高师生、家长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10.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做好亲子沟通。建立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

11.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心理支持疏导。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心理咨询、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等方式给予适当心理援助。对未能及时开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更要做好心理疏导。

12.加强学生近视防控。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教师授课应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

13.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14.注意教职员工防护。教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和定期洗涤、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15.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开学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三)重点环节管控。

1.校园封闭管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家长,按规定流程进行处置。

2.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内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重要聚集场所和洗手间、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加强物体的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每日消毒记录,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3.加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空调,应当加强空调系统供风安全管理,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每日做好对饮水设备、洗手设施、餐车和餐具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日产日清。

应急处置

(一)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二)教职员工或学生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学生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当及时告知医务室,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未设置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

(三)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四)学校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了哪些内容?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更新版)》),对一些疫情防控措施,根据常态化防控要求作了相关调整。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技术方案(更新版)》取消了原技术方案中关于“学生宿舍床位重新分配,减少人员并拉开距离”“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并保持间隔1.5米”“每名学生(课桌)前后左右间距保持1米”等硬性隔离条件,更好地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全面复学复课。《技术方案(更新版)》增加了“把好校门关,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查验健康码,保证入校人员身体健康”“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学生和教职员工返校时须向学校出示近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等内容,明确了信息化条件下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

对于目前已经开始的高校学生返校,《技术方案(更新版)》要求,高校师生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戴好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入境后严格遵守当地规定。

学生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1

1.寒假期间

(1)有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2)各地学生均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3)建议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

(4)寒假结束时,学生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应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及时就医,待痊愈后再返校。

2.返校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4)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5)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6)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7)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学生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2

选择在家不要出门

学生想要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话,那么最好选择在家不要出门,因为学生的免疫力相对来说要比成人低一些,尤其是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学生,他们都是比较容易被感染的。

待学校通知报道的时候才能去回学校

很多地区的教育局都发布了开学延期的公告,所以,学生们不要提前返校,那样是很容易被感染的,一定要待学校通知报道的时候才能回学校,这样可以避免被感染。

需要出门的话,需要佩戴口罩

如果确实需要出门的话,那么学生们需要佩戴口罩,口罩可以很好的防止唾液飞到我们的嘴和鼻子处,口罩最好选择使用N95或者医用外科口罩。

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

学生需要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因为这样可以让身体上的细菌不至于大量的滋生,从而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因为免疫力下降是容易导致被感染的。

吃是食物需要煮熟,不吃野味

吃的食物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需要是煮熟的,千万不要去吃生的食物,一日三餐需要保证,吃生的食物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那样容易导致被感染。还需要不吃野味。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学生还需要加强锻炼,家中可以锻炼的方式还是比较多的,可以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转呼啦圈等,这都是很不错的锻炼方式,从而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免疫力下降

还需要确保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的话,容易导致自身的免疫力下降,那样是很容易导致被感染的,学生们这点一定要做好才行。

总结:

1、选择在家不要出门。

2、待学校通知报道的时候才能去回学校。

3、如需要出门的话,需要佩戴口罩。

4、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

5、吃是食物需要煮熟,不吃野味。

6、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7、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免疫力下降。

学生秋冬季返校防疫攻略

返校高峰将至,防疫应该注意啥

8月24日起,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将分类分批返校报到,大学校园又将逐渐热闹起来。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秋季开学的返校规模较大,将有60万大学生陆续来京。“每一位返校的京外学生都要做核酸检测。”李奕表示,“这项要求是从目前全国的整体防疫形势和学校整体防疫角度考虑的。”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秋季返校还应该注意什么?高校要做哪些准备?学生们又该怎么办?

遇学生发热启动应急预案

提前申请返校安全码,穿过体温检测关卡,就连随身的手机和行李都要集中消毒……近日,青岛大学大三学生闫世秋时隔7个月再次回到校园,走进了宿舍。

“如果有同学发热,怎么办?”返校前,脑海中设想的场景,却真实上演。闫世秋告诉记者,返校后没几天,隔壁宿舍有同学出现发热现象。青岛大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这名同学最后被诊断为普通感冒,大家“虚惊一场”。青岛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解涛介绍:“开学以来,全校一共出现13起常规感冒引起的发热情况。我们都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逐一排除疫情的可能性。”

在校园内,应对疫情还有哪些建议?在学生返校前的巡查过程中,宿舍管理人员多次发现学生被褥出现发霉现象。“由于霉菌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返校学生可以带一些贴身的床上用品。”解涛还建议,“返校后应立即打扫卫生、晾晒被褥,严格控制并记录在校生活轨迹,减少相互接触。”

非必要不出校,并非一刀切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其中取消“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并保持间隔1.5米”等硬性隔离条件。要求高校把好校门关,查看健康码,设置快递收发点。此外,在校园内的学生和授课老师,可不戴口罩。

记者梳理发现,对于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各地学校均要求继续强化校园半封闭管理,师生非必要不出校,校外人员非预约不进校。原则上不举办大规模聚集性的学生会议和校园活动,鼓励开展线上会议或交流活动。

北京市教委提倡学生“非必要不出校”,这些要求并非“一刀切”,科研、就医、父母探访等均可申请出校。走读生和高校教职员工每日需要进出校园,各校将建立健康台账,确保进出校轨迹可寻。

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

疫情期间,实验室里大型科研仪器关停,学生在重启调试设备上也遇到了麻烦。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李仁(化名)回到实验室后发现,真空脱脂烧结炉由于长期停运、无人维护,导致重启失败。

在与学校后勤集团沟通后,请工作人员为仪器供应了循环冷却水;寻求导师支援,进行设备参数调整;积极与学校疫情防控部门沟通,保障仪器运行所需特殊气体顺利进校。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切实帮助学生恢复开展科研工作。”最近,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臧佳要协助师生“回归正常教学和科研”。

“随着返校学生增多,实验室等场所将成为人员集中的地方。”臧佳说,严格控制实验室、教室的人员数量,保证人员不集中;协调后勤人员,定时进行实验室消毒;同时,延长实验仪器、教学设施运行时间,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充足保障。

教室、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地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学校合理设置人员密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采取错峰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等。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对学生而言,重返校园意味着压力也随之而来。

收到开学通知时,河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吴田还在上网课。“重返校园面授,学习压力陡增,不适应怎么办?”何况在开学后,部分学校还要进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

“秋季返校复课,心理中心的老师们将对出现焦虑等情况的同学进行确认和疏导。”青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米振宏介绍。

从学生返校第一天起,青岛大学4个咨询点、1个治疗点、28名咨询师展开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米振宏发现,学业压力是秋季返校复课的主要心理问题。

“秋季返校复课,不少学生在学习上会感到困难,难以胜任,出现紧张、担忧、焦虑、烦躁、厌倦等情绪,是正常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宋广文建议,从学校的角度讲,课程安排上要有灵活性,特别是对待大学新生,他们进入到全新的环境,还需要适应,学校可以设置缓冲期,帮助其适应新环境;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必要时求助专家进行诊断;学生们也应该自我调适,以增强心理弹性。

第二篇: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

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

一、开学前

(一)制度要求。

(二)保障要求。

二、开学后

(一)入校时管理。

(二)入校后管控。

(三)重点环节管控。

三、应急处置

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

一、开学前

(一)制度要求。

1.各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风险级别和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作出中小学开学决定。

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家庭责任,安排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低风险地区学校开学前应当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加强健康管理。

2.学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多校址办学的中小学校,每校址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

3.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和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

4.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学校在开学前应当与属地社区、公安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各项方案和预案进行培训,并开展防控应急演练。

5.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

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

(二)保障要求。

1.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2.校园内清洁消毒。

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提前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3.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为入校时出现可疑症状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4.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二、开学后

(一)入校时管理。

1.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进校通道,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2.登记排查入校。

提前掌握教职员工(包括教师,以及食堂、保洁、保安和宿管等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开学前14天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

(二)入校后管控。

1.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对住宿及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增加晚检,检查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重点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有无发热、干咳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及时对患传染病学生复课的病愈证明进行查验。

2.学校应当每日开展对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通报和督促整改。

3.合理安排人员活动。

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4.科学佩戴口罩。

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5.中小学校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

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6.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在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在醒目位置张贴海报、标语提示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加强对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制定专门的卫生管理台账,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餐余垃圾的清理、分类和投放。加强对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7.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宿舍出入管理,实行凭证出入和体温排查。

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的清洁通风换气。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门把手、床具、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保持宿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8.寄宿制学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当定期合理安排学生出入校,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

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并告知家长,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9.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

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技能信息推送给师生和家长,提高师生、家长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10.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做好亲子沟通。

建立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

11.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心理支持疏导。

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心理咨询、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等方式给予适当心理援助。对未能及时开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更要做好心理疏导。

12.加强学生近视防控。

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教师授课应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

13.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14.注意教职员工防护。

教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和定期洗涤、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15.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开学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三)重点环节管控。

1.校园封闭管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

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家长,按规定流程进行处置。

2.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校园内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重要聚集场所和洗手间、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加强物体的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每日消毒记录,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3.加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空调,应当加强空调系统供风安全管理,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每日做好对饮水设备、洗手设施、餐车和餐具等物品的清洁消毒。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日产日清。

三、应急处置

(一)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二)教职员工或学生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学生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当及时告知医务室,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

未设置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

(三)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

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四)学校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

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第三篇: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最新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对今年秋冬季学期的疫情防控提出要求。今天小编整理了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学校(最新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最新版)

开学前

(一)制度要求。

1.各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风险级别和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作出中小学开学决定。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家庭责任,安排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低风险地区学校开学前应当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加强健康管理。

2.学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多校址办学的中小学校,每校址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

3.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和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

4.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学校在开学前应当与属地社区、公安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各项方案和预案进行培训,并开展防控应急演练。

5.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

(二)保障要求。

1.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2.校园内清洁消毒。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提前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3.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为入校时出现可疑症状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4.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开学后

(一)入校时管理。

1.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进校通道,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2.登记排查入校。提前掌握教职员工(包括教师,以及食堂、保洁、保安和宿管等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开学前14天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

(二)入校后管控。

1.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对住宿及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增加晚检,检查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重点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有无发热、干咳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及时对患传染病学生复课的病愈证明进行查验。

2.学校应当每日开展对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通报和督促整改。

3.合理安排人员活动。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4.科学佩戴口罩。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5.中小学校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6.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在醒目位置张贴海报、标语提示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加强对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制定专门的卫生管理台账,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餐余垃圾的清理、分类和投放。加强对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7.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宿舍出入管理,实行凭证出入和体温排查。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的清洁通风换气。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门把手、床具、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保持宿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8.寄宿制学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当定期合理安排学生出入校,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并告知家长,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9.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技能信息推送给师生和家长,提高师生、家长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10.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做好亲子沟通。建立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

11.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心理支持疏导。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心理咨询、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等方式给予适当心理援助。对未能及时开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更要做好心理疏导。

12.加强学生近视防控。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教师授课应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

13.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14.注意教职员工防护。教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和定期洗涤、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15.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开学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三)重点环节管控。

1.校园封闭管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家长,按规定流程进行处置。

2.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内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重要聚集场所和洗手间、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加强物体的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每日消毒记录,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3.加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空调,应当加强空调系统供风安全管理,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每日做好对饮水设备、洗手设施、餐车和餐具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日产日清。

应急处置

(一)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二)教职员工或学生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学生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当及时告知医务室,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未设置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

(三)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四)学校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了哪些内容?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更新版)》),对一些疫情防控措施,根据常态化防控要求作了相关调整。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技术方案(更新版)》取消了原技术方案中关于“学生宿舍床位重新分配,减少人员并拉开距离”“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并保持间隔1.5米”“每名学生(课桌)前后左右间距保持1米”等硬性隔离条件,更好地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全面复学复课。《技术方案(更新版)》增加了“把好校门关,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查验健康码,保证入校人员身体健康”“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学生和教职员工返校时须向学校出示近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等内容,明确了信息化条件下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

对于目前已经开始的高校学生返校,《技术方案(更新版)》要求,高校师生返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戴好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入境后严格遵守当地规定。

学生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1

1.寒假期间

(1)有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2)各地学生均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3)建议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

(4)寒假结束时,学生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应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及时就医,待痊愈后再返校。

2.返校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4)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5)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6)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7)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学生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2

选择在家不要出门

学生想要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话,那么最好选择在家不要出门,因为学生的免疫力相对来说要比成人低一些,尤其是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学生,他们都是比较容易被感染的。

待学校通知报道的时候才能去回学校

很多地区的教育局都发布了开学延期的公告,所以,学生们不要提前返校,那样是很容易被感染的,一定要待学校通知报道的时候才能回学校,这样可以避免被感染。

需要出门的话,需要佩戴口罩

如果确实需要出门的话,那么学生们需要佩戴口罩,口罩可以很好的防止唾液飞到我们的嘴和鼻子处,口罩最好选择使用N95或者医用外科口罩。

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

学生需要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因为这样可以让身体上的细菌不至于大量的滋生,从而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因为免疫力下降是容易导致被感染的。

吃是食物需要煮熟,不吃野味

吃的食物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需要是煮熟的,千万不要去吃生的食物,一日三餐需要保证,吃生的食物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那样容易导致被感染。还需要不吃野味。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学生还需要加强锻炼,家中可以锻炼的方式还是比较多的,可以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跳绳、转呼啦圈等,这都是很不错的锻炼方式,从而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免疫力下降

还需要确保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的话,容易导致自身的免疫力下降,那样是很容易导致被感染的,学生们这点一定要做好才行。

总结:

1、选择在家不要出门。

2、待学校通知报道的时候才能去回学校。

3、如需要出门的话,需要佩戴口罩。

4、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

5、吃是食物需要煮熟,不吃野味。

6、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7、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免疫力下降。

学生秋冬季返校防疫攻略

返校高峰将至,防疫应该注意啥

8月24日起,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将分类分批返校报到,大学校园又将逐渐热闹起来。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秋季开学的返校规模较大,将有60万大学生陆续来京。“每一位返校的京外学生都要做核酸检测。”李奕表示,“这项要求是从目前全国的整体防疫形势和学校整体防疫角度考虑的。”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秋季返校还应该注意什么?高校要做哪些准备?学生们又该怎么办?

遇学生发热启动应急预案

提前申请返校安全码,穿过体温检测关卡,就连随身的手机和行李都要集中消毒……近日,青岛大学大三学生闫世秋时隔7个月再次回到校园,走进了宿舍。

“如果有同学发热,怎么办?”返校前,脑海中设想的场景,却真实上演。闫世秋告诉记者,返校后没几天,隔壁宿舍有同学出现发热现象。青岛大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这名同学最后被诊断为普通感冒,大家“虚惊一场”。青岛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解涛介绍:“开学以来,全校一共出现13起常规感冒引起的发热情况。我们都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逐一排除疫情的可能性。”

在校园内,应对疫情还有哪些建议?在学生返校前的巡查过程中,宿舍管理人员多次发现学生被褥出现发霉现象。“由于霉菌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返校学生可以带一些贴身的床上用品。”解涛还建议,“返校后应立即打扫卫生、晾晒被褥,严格控制并记录在校生活轨迹,减少相互接触。”

非必要不出校,并非一刀切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其中取消“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并保持间隔1.5米”等硬性隔离条件。要求高校把好校门关,查看健康码,设置快递收发点。此外,在校园内的学生和授课老师,可不戴口罩。

记者梳理发现,对于开学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各地学校均要求继续强化校园半封闭管理,师生非必要不出校,校外人员非预约不进校。原则上不举办大规模聚集性的学生会议和校园活动,鼓励开展线上会议或交流活动。

北京市教委提倡学生“非必要不出校”,这些要求并非“一刀切”,科研、就医、父母探访等均可申请出校。走读生和高校教职员工每日需要进出校园,各校将建立健康台账,确保进出校轨迹可寻。

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

疫情期间,实验室里大型科研仪器关停,学生在重启调试设备上也遇到了麻烦。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李仁(化名)回到实验室后发现,真空脱脂烧结炉由于长期停运、无人维护,导致重启失败。

在与学校后勤集团沟通后,请工作人员为仪器供应了循环冷却水;寻求导师支援,进行设备参数调整;积极与学校疫情防控部门沟通,保障仪器运行所需特殊气体顺利进校。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切实帮助学生恢复开展科研工作。”最近,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臧佳要协助师生“回归正常教学和科研”。

“随着返校学生增多,实验室等场所将成为人员集中的地方。”臧佳说,严格控制实验室、教室的人员数量,保证人员不集中;协调后勤人员,定时进行实验室消毒;同时,延长实验仪器、教学设施运行时间,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充足保障。

教室、食堂、图书馆、实验室等地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学校合理设置人员密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采取错峰就餐,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等。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对学生而言,重返校园意味着压力也随之而来。

收到开学通知时,河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吴田还在上网课。“重返校园面授,学习压力陡增,不适应怎么办?”何况在开学后,部分学校还要进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

“秋季返校复课,心理中心的老师们将对出现焦虑等情况的同学进行确认和疏导。”青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米振宏介绍。

从学生返校第一天起,青岛大学4个咨询点、1个治疗点、28名咨询师展开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米振宏发现,学业压力是秋季返校复课的主要心理问题。

“秋季返校复课,不少学生在学习上会感到困难,难以胜任,出现紧张、担忧、焦虑、烦躁、厌倦等情绪,是正常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宋广文建议,从学校的角度讲,课程安排上要有灵活性,特别是对待大学新生,他们进入到全新的环境,还需要适应,学校可以设置缓冲期,帮助其适应新环境;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必要时求助专家进行诊断;学生们也应该自我调适,以增强心理弹性。


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最新版)

第四篇: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

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

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

一、开学前

二、开学后

三、应急处置

学生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1.寒假期间

2.返校途中

中小学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三、组织管理

四、突发事件预防

五、突发事件检测和报告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

一、开学前

(一)制度要求。

1.各地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风险级别和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作出中小学开学决定。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家庭责任,安排好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低风险地区学校开学前应当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加强健康管理。

2.学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各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多校址办学的中小学校,每校址必须指定明确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络人。

3.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和学生来源特点,制定具体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制度和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等。

4.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教育部门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配合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服务,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学校在开学前应当与属地社区、公安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对各项方案和预案进行培训,并开展防控应急演练。

5.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

(二)保障要求。

1.根据学校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2.校园内清洁消毒。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提前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3.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为入校时出现可疑症状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4.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二、开学后

(一)入校时管理。

1.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进校通道,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2.登记排查入校。提前掌握教职员工(包括教师,以及食堂、保洁、保安和宿管等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开学前14天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

(二)入校后管控。

1.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对住宿及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增加晚检,检查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重点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有无发热、干咳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及时对患传染病学生复课的病愈证明进行查验。

2.学校应当每日开展对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通报和督促整改。

3.合理安排人员活动。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4.科学佩戴口罩。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

5.中小学校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6.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在醒目位置张贴海报、标语提示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加强对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制定专门的卫生管理台账,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餐余垃圾的清理、分类和投放。加强对食材采购、存储、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7.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宿舍出入管理,实行凭证出入和体温排查。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宿舍的清洁通风换气。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门把手、床具、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保持宿舍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洁,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8.寄宿制学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当定期合理安排学生出入校,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并告知家长,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9.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技能信息推送给师生和家长,提高师生、家长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10.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做好亲子沟通。建立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

11.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心理支持疏导。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心理咨询、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等方式给予适当心理援助。对未能及时开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更要做好心理疏导。

12.加强学生近视防控。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教师授课应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

13.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14.注意教职员工防护。教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和定期洗涤、消毒。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15.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开学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三)重点环节管控。

1.校园封闭管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家长,按规定流程进行处置。

2.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内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重要聚集场所和洗手间、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加强物体的表面清洁消毒,并做好每日消毒记录,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3.加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空调,应当加强空调系统供风安全管理,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每日做好对饮水设备、洗手设施、餐车和餐具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日产日清。

三、应急处置

(一)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二)教职员工或学生每日入校前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学生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应当及时告知医务室,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

未设置医务室的学校,应当就近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

(三)教职员工或学生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学校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处置或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等工作。

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四)学校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

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学生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1.寒假期间

(1)有疫情高发地区(如武汉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2)各地学生均应尽量居家,减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3)建议学生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并根据社区或学校要求向社区或学校指定负责人报告。

(4)寒假结束时,学生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应报告学校或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及时就医,待痊愈后再返校。

2.返校途中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3)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4)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5)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

(6)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7)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中小学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新冠肺炎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长:XXX(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领导工作)

副组长:XXX(协助校长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XXX(负责疫情处置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XXX(负责疫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员:

XXX(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具体工作,如立即隔离、立即送医等)

XXX(具体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安全保卫工作)

XXX(具体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后勤保障工作,如车辆等)

XXX(具体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新闻发布、媒体应对及信息书面报告工作)

XXXX(具体负责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信息报送及医学报告工作)

XXXX(体负责疫情期间教师的交流)

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晨检、午检,准确描述并上报发病学生信息)

(二)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午检制度,由年级组和班主任负责,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四)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检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由校长室对师生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

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

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中午代伙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音乐室、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由专人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1.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

第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市教育局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网络教学,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2.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XXX

学校

202_

****年**月**日

第五篇:202_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202_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响应上级部门疫情防控的精神,建立和完善疫情应急机制,提高我院应急能力,依照“早、快、严”的原则,特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细化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原则,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目标要求,为可能出现的秋冬季疫情做好应对准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疫情防控工作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室:

专项应对工作小组:

后勤总务安全管理小组(食堂、宿舍、安全):

行政人事管理小组:

感染防疫管理小组:

三、职责由院长总指挥、业务院长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及科室实行分级负责制。

1、病区、门诊消毒防护由护理部承担。责任人:

2、病人会诊、转诊由医务科组织实施。责任人:

3、卫生器材及后勤保障由采购科承担。责任人:

四、预案启动程序:发现疫情病例时由院长亲自启动本预案。

五、具体措施:

1、凡发现疫情要立即执行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立即报告院感科主任,1小时内立即上报区卫健局医政或区疾控中心。

2、对所有进入门诊的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是否有咳嗽、咽痛或胸闷、腹泻等症状,发现可疑患者,登记患者信息,指引患者及陪同人员正确佩戴口罩,使用专用车辆将患者安全转诊至就近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

3、预检分诊台,门诊,普通病区:采取一级防护,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4、遇有疑似或确诊的疫情病人要快速启动隔离防护措施,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者75%酒精)。

5、医务人员的工作由各部门全权负责(医务科负责抢救转诊病人、护理部负责静脉输液及消毒防护、总务科负责后勤及卫生材料保障、保卫科负责安全保卫及污物处理)

6、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应将疑似人病入置于独立的隔离病房内观察,并严格消毒地面、物品表面、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及医务人员均要戴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帽子、手套,酌情佩戴护目镜或面屏及鞋套并要随时做好手卫生。

7、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

次/天,中高风险区域至少2

次/天;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8、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可搬离的医疗设备,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

9、本院疫情防控专用电话:XXXXXXXXXXX,24小时有专人看管,保证通讯畅通。

六、宣传教育:认真开展预防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全院职工及广大群众加强个人卫生。

****年**月**日

物质储备情况

物质名称

数量

备注

抗菌洗手液

复合醇手消毒液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75%酒精

含氯消毒片

一次性使用医用隔离衣

护目镜

一次性医用帽子

N95防护口罩

消毒湿巾

最新202_中小学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5篇范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