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总结 > 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2020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总结范文[本站推荐]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41-660052 党员个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8-27 18:08: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0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总结范文[本站推荐]

2020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总结范文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我们要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下面带来2020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总结范文。

2020脱贫攻坚心得总结1

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剩下的脱贫工作可以说是贫中贫、困中困,还有些贫困户极易在贫困和脱贫之间反复。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亮剑”精神。

要有“亮剑出鞘更待何时”的大勇,以化作“一心一意拔穷根”的坚定决心。“大勇收全胜。”在历次战斗中,攻占最难的阵地时,都要有冲锋的劲头,这就需要大勇。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比“只要敢冲锋就能胜”的战斗都难。因为脱贫工作既要能拔穷根,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是最难的。此时,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还要能出细活,更需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党员干部要能冲得出、豁得出,“亮剑出鞘”。冲得出、豁得出不是冲动,也不是急躁。“亮剑出鞘”更不是比划两下就行的。要把“亮剑出鞘”的大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心全意、久久为功“拔穷根”的坚决,不破楼兰终不还。

要有“一剑能当百万师”的大智,以练就“纾难解困”的独门绝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善用智慧。要把握好“天时”。全国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各项政策的集中效应凸显,各项互动合力效应不断辐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时”,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要用好“地利”。立足地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生态有机融合,在修复生态保护中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形成与生态和谐发展。关键要形成“人和”。扶贫先扶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进一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内在动力,形成内外合力挖掉穷根。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群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脱贫举措,在精准施策中“纾难解困”。

要有“直为去贫困”的大爱,以励志为民“润如酥”的点滴深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民的大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具体体现。大爱在心中,更在行中。要把对民的大爱转化到为民的点滴小事之中。群众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是凝聚民心民意的过程,体现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要与群众同甘共苦、同进共退,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引领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让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在攻坚关键时刻群众坚实的依靠。患难见真情,患难更能凝聚真情,更能筑牢干群关系信任的“基石”。要“春风化雨”,在脱贫攻坚克难中如“小雨”般为民“润如酥”,用心用情为贫困群众送来“贵如油”的致富“及时雨”,实现让贫困群众在不知不觉的坚定追随中实现脱贫致富。

“亮剑”精神是一种不畏难、不怕难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要用好“亮剑”精神,力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如期赢得脱贫攻坚的胜利。

2020脱贫攻坚心得总结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整族脱贫是扶贫攻坚战的一大胜利,是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件大事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大家庭的多民族国家,全部脱贫,必然是“一户不落、一个不少”。脱贫攻坚工作是总书记牵挂最多的、投注精力最多的事情,从独龙族到毛南族,更多的少数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这次总书记同样欣然回信勉励,足见56个民族是一家的真挚感情。这必将激励各民族同胞一以贯之“继续奋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携手开创美好新生活。

一以贯之“继续奋斗”,要坚持党的领导,让民族脱贫事业、民族发展始终在党的引领下阔步前行,让56个民族是一家更加心贴心、心连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愈发成熟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果,毛南族脱贫就是很好的例证。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约70%。2019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临近收官,这场战斗走到今天,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党建在基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性贫困基本克服,各民族聚居地区应用尽用各项保障政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将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或推进产业扶贫、或推进就业扶贫、或推进异地搬迁扶贫,让更多民族同胞享受到国家和社会进步成果,摆脱“穷”字困扰,走上致富新路。

一以贯之“继续奋斗”,要坚持树牢为民意识,让民族的发展植根中国大地,让脱贫事业更加有质量,让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更加信心百倍。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为了人民,我们实现脱贫攻坚也要依靠人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我们脱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防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一刀切,不能关起门来苦思冥想,靠拍脑袋做部署抓脱贫,要紧密结合民族地区自然禀赋,尊重民族地区人民传统习俗,将各地扶贫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办法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在植根当地实际的基础上,或推出“摇钱草”,或推出“摇钱果”,或推出“摇钱牛”,而决不能想当然地制定政策、发号施令。另一方面,过了贫困线不是万事大吉,不可以“松一松歇一歇”,除了用好“四不”政策,防止“返贫”风险外,还要积极转向乡村振兴的大道,要以更高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决不松懈、决不小富即安,要努力实现更大的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要突出民族文化传承,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在发展的同时,切实做好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让全国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梦想,有希望。

一以贯之“继续奋斗”,要不断完善和推进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让各民族之花竞相绽放,一起携手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民族地区工作,多是和边疆守护、民族关系、宗教关系联系在一起,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持好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据宪法和各项法规,在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促进物品流通和民族互助,大力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携手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民族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一律平等,各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个民族的人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坚持好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在共同熔铸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基因中,升华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偕行共进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民,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书写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携手迈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恢弘篇章。

2020脱贫攻坚心得总结3

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系统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我国扶贫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我国扶贫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认真学习《摘编》,便于我们更好的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航向标。

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党执政之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全体人民,只有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党的十八以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通过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以百姓为牵挂,厚植源于人民之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事关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才能不断强化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民生领域的一件大事,以我的家乡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它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17.2万,其中,少数民族占80%以上。_年底,全县有贫困村5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680户29415人,贫困发生率为18.7%。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精准施策,加强动态管理,充分发挥龙胜生态优势,引导贫困户发展中草药材、富硒生态水果、高山蔬菜、油茶和特色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以“两茶一果加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格局,全县97.9%贫困农户均有一项以上产业。并全力打造“世界梯田原乡、多民族生态博物馆、中国红玉之乡、康寿养生圣地”四大旅游品牌,创新旅游扶贫模式。_年、_年实现2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_年脱贫19个贫困村,三年共减贫28931人,_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1.85%,使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密切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将党的根系深植到人民的沃土中。

以时代为契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一直期盼的生活。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中国共产党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定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0脱贫攻坚心得总结4

2020全国两会正式开启。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重点工作,其中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要求,要“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合之道”,才能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让全国人民增强定力、提振士气。今年还剩7个多月,200多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探索党建引领与脱贫政策、基础设施与脱贫成果、致富本领与脱贫红利“合之道”,关键在治理之“根”、改革之“源”、民生之“本”,一丝一毫不能放松、一分一秒不能停顿、一户一人不能掉队。

探索党建引领与脱贫政策之“合”,筑牢乡村治理之“根”。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下,聚全国之力、汇各方之智,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各项体制机制,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近日,毛南族把“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实现整族脱贫,4000多个特色产业覆盖达100%。在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情况下,抓党建促脱贫、抓重点补短板,统筹兼顾“已摘帽、边缘化、未摘帽”人员实时监测,推动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平稳转型,提高产业扶贫力度和带贫能力,有力推进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治理能力。同时强化党建引领常态化“督战”,压实责任稳固“大格局”,做好就业与产业扶贫力度融合、资源与资金帮扶力度整合“大文章”,层层推进、落地有声。

探索基础设施与脱贫成果之“合”,激发深化改革之“源”。农业结构调整优化需要持续性、长效化改革,深化区域合作定点扶贫在取得决定性成就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产业基础薄弱、项目同质化同构化、就业不稳定等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多措并举巩固成果至关重要。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牢固树立城乡普惠性发展理念,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村级公路、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设施设备提档升级。要“定岗、定责、定标、定人”实施“最后一公里”专项治理,建立长短结合和标本兼治体制机制,稳住农业生产经济“基本盘”,驰而不息抓好贫困地区“双基”建设,集中资源、强化保障,为“底盘稳、成果牢”目标任务积累经验。

探索致富本领与脱贫红利之“合”,夯实农民主体之“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精准划分扶贫群体应保尽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强化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是关键,决不能“一兜了之”“一分了之”。对于欠发达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地区,要在释放脱贫红利的基础上探索“富带弱、大帮小”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体量“大而不强”、品种“多而不优”共性个性问题,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过渡期内强化基础农作、特色农基产业链循环带动,提升减贫带贫能力,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持续作战、持续“造血”,创造社会综合效益,携手共赴“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篇: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个人心得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个人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会得出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

如今,实现近1 亿人的脱贫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也未曾有之。不过英雄的中国人民终会创造奇迹,广大贫困群众即将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整体脱贫,他们的非凡成就将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脱贫路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已脱贫的群众近200 万人有返贫风险,需要及时巩固脱贫成效,全国有 52 个县还未实现脱贫,其中的贫困群众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 47%,加之受疫情影响,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难度。

作为贫困群众“知心人”与“领路人”的帮扶干部,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扶上马,送一程,协助他们扫清黎明前的黑暗,让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贫困群众能够书写好中国脱贫致富的好故事,心无旁骛答好最后的“脱贫考卷”。如此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久不衰”的数据支撑。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现在,广大帮扶干部无需隐藏实力,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出发点,尽锐出战,展现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观念,发挥脱贫“多面手”的能力,拿出永不言弃的干劲,并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力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协助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识别锻炼干部的最佳试炼场,帮扶干部要沉下去,用实践检验自身能力。要亲自尝一尝贫困群众餐桌上的饭菜,检验群众是否愁吃;瞧一瞧贫困群众的衣柜,检验群众是否有衣穿;看一看贫困群众的房屋,检验群众住房是否跑风漏雨;陪一陪贫困群众到医院看病,检验群众是否看病难„„如此检验,就能查出各项脱贫风险,使得帮扶措施更精准、帮扶成效更突出、帮扶信心更充实。

并且要将“话筒”交给贫困群众,让他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直截了当把脱贫中还存在的困难以及自身脱贫所总结的经验方法讲出来。这样既能摸清脱贫中所存在的“隐形顽疾”,找到“接地气”的脱贫方法,从而以点带面,惠及其他贫困群众。又能拉近干部同贫困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脱贫满意度,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达到扶智与扶志,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解决脱贫各项短板问题。

当贫困群众不再烦恼“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帮扶干部的协助工作就落到了实处。这极大锻炼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磨炼了干部的脑力、脚力、眼力、笔力。脱贫摘帽

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为后续衔接乡村振兴发展筑牢了干部基础,让英雄的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将脱贫致富的壮举写入历史,让振兴梦根植于农村大地,实现幸福的开花结果。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个人心得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任务,扶贫工作首当其冲。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是强化业务本事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供给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供给最合理的扶持。

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应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个人心得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承诺如金,战鼓催人”,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距收官只剩不到 8 个月的时间。面对“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的复杂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出来、顶上去,切实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保持战略定力,发扬连续作战、奋勇拼搏的韧劲和毅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zhen”力量。

查找问题、补齐短板,为脱贫攻坚注入“诊”力量。虽然全国脱贫攻坚形势持续向好,但也需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还有 500 多万贫困人口,部分贫困村和贫困县仍未摘帽,且大多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其帮扶难度可想而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渡的险滩、最难攻的碉堡”,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松一口气”的工作信念,瞄准各地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大力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诊断,列出问题清单,并逐项施策予以整改。各级党委和政府需压实责任,分级实施挂牌督战,较真碰硬督、拼尽全力战,对标脱贫标准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确保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切实把短板补齐,把基础打牢。

坚定信念、鼓舞民心,为脱贫攻坚注入“振”力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脱贫攻坚亦是如此。如期实现目标任务本就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为脱贫攻坚带来了

诸多新的挑战。在战疫和脱贫双线作战的考验下,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松劲懈怠苗头,有的想要“松口气、歇歇脚”,对巩固帮扶成果、谋划长远发展敷衍应付;有的心浮气躁,发钱发物“一发了之”、低保兜底“一兜了之”、产业入股“一股了之”„„值此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需杜绝“等靠拖要”心态,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以振奋士气、鼓舞民心,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和思想意识的同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如此方能在担当作为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确保脱贫成效稳中有进,让群众的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

沉下身子、脚踏实地,为脱贫攻坚注入“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抓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事业干出成效的重要保证”。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如不落到实处,下再大功夫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国各地贫困情况迥异,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特殊的实际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稳住步子,深入贫困户家中,在深谈细聊中扎实搞好调查摸底,找准找实致贫主要原因,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方式方法。“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神龙见首不见尾,而是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干、团结群众干,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脱贫攻坚战定会大获全胜,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脱贫攻坚心得

脱贫攻坚心得 3 篇

【篇一】

“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字字千钧、振聋发聩。

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虽然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由 2012 年的9899 万人降至 2019 年 551 万人,可谓是取得重大成果,但剩余贫困人口如何脱贫,如何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则需要扶贫干部在后续工作中在“小”字上做文章,在“信”字上强斗志,在“服”字上见实效,以更大的决心、更精细的工作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子更稳、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在“小”字上做文章,精准绣花见真心。“精准扶贫就好比绣花,要针针入孔、丝丝入扣,不跳一针、不漏一线。宁可多帮一把、决不漏掉一人。”精准绣花需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困难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从小处着手,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一方面深入贫困村详细调查急需建设的生

产、生活等公共设施情况,制定贫困村脱贫解困规划,整合项目资金、资源等,逐年逐步建设,不断完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为贫困村脱贫打好底子。另一方面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对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的贫困户因户施策,一户一计,建立台账,落实帮扶措施,确立增收产业、技能培训、助学助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发展计划,统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在“信”字上强斗志,迎难而上战到底。当前剩余的贫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随着疫情的影响,所产生的返贫、回贫问题,更是为全面小康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要想啃掉最难啃的硬骨头,圆满完成收官年任务,就必须在“滚石上山”的实践中强化斗争意识,在“逆水行舟”的逆境中尽显担当。始终保持思想在状态、精神在状态、工作在状态,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松懈,一时也不能停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既把未脱贫户扶上马,又帮已脱贫户送一程,坚决把脱贫攻坚进行到底,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稳定脱贫。

在“服”字上见实效,良策落实引活水。要想脱贫攻坚长久,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是传统一家一户散

种散养的小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经营能力、怕风险,因此,要想将贫困户与产业相“粘”,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大扶持,全力支持企业生产,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落实贷款、降息、减税、减免水电费等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以促进“企业扶贫”精准落实。另一方面,全力加快企业在乡村惠农惠民重点项目在规划选址、环评、能评、立项等方面的进度,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力促企业能早立项、早落地、早建设。

再攀一程,就能领略高耸山巅壮丽雄浑的风光;再跑几米,就能窥见初升朝阳喷薄而出的光芒。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容不得丝毫懈怠,越是要坚定信心、稳扎稳打,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确保收官之日,曙光已成朝阳照耀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上。

【篇二】

近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问题,加强作风能力建设,着力抓紧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十项目标任务”。车长时间开,行驶里程较远,就会出现油量不足的现象,这时候加满油,方能行

稳致远。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弱、散、穷”突出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做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续航”的准备,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防止返贫致贫。

聚焦治“弱”,严管厚爱“战贫队”。对于驻村队员而言,落实好“严管厚爱”政策,就是激发他们担当作为的“油”与“粮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驻村队员脱贫“主攻手”作用,建立驻村队员“一月两巡查一通报”机制,对驻村队员“驻村”“助村”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以刚性约束保障驻村帮扶实效。全面落实“遍访+慰问”制度,督促派出部门每季度至少走访慰问驻村队员及其家属 1 次,努力解决驻村队员及家属实际困难。强化驻村工作经费保障,落实补贴待遇、体检、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突出能力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座谈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给驻村队员、村屯干部等精准培训“充足电”,不断提升抓党建促脱贫能力。

聚焦治“散”,整顿提升“软弱村”。当前,我国对未摘帽的 52 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 1113 个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较真碰硬“督”,督促各地紧盯剩余任务,集中力量加快攻坚,解决“有令不行、作风不严”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开展“村村到”活动,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后进村),聚焦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内容开展专题调研、找“病灶”,建立“病历本”。实行“一村一策”制订整顿方案,由 1 名县处级党员领导挂点整顿、1 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整顿、1名第一书记驻村整顿和 1 个县以上机关单位联村整顿,基层党组织精准摘除“病灶”。同时,坚持对标对表,紧盯“三个对照”,持续开展巩固提升和问题销号整改行动,补齐短板、拉升长板、守住底板,确保脱贫攻坚不留一丝瑕疵。

聚焦治“穷”,强村富民“薪动力”。“穷病”难治?其实能治。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县情村情民情实际,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推行“能人带动、企业带动、产业带动、自主经营、加盟合作、异地合作、园区发展”等七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近日,广西扶绥“一户一薪”列入国家人社部优秀案例,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一户一薪”就业工程为切入点,“五个一批”(园区工厂就业一批、服务业就业一批、劳务队就业一批、兜底池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统筹推进县域贫困户家庭实现稳定就业,每人月收入达 3000 元至 5000 元不等。同时积极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以自主创业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强激活村富民“薪动力”。

【篇三】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95 后”扶贫干部当切实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小康全力冲刺。

深入调研,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

脱贫攻坚说到底是一场事关百姓幸福的“战斗”。“95后”扶贫干部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切实把握与群众交流的“巧劲儿”,熟悉当地民风民俗,掌握“乡村土话”,树立“坐在同一张凳子上”的群众观,把自己当作困难群众的亲人,逐渐消除他们心中的戒备,深入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充分了解群众实际困难,摸清他们的迫切需求,做到心中有谱;他们认真分析致贫原因,把准“治贫”脉搏,在充分掌握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勤学善问,练好脱贫攻坚“必杀技”。

脱贫攻坚不是简单的填表签字按手印,“95 后”扶贫干部们坚持学习不松劲,不断提升能力本领。向书本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相关方针政策,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扶贫工作;向先进学,瞄准各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学发展模式,学脱贫技能,取长补短,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帮扶措施。向实践学,走村入户向老干部请教工作方法,向乡贤能人学习致富经验,充分结

合当地经济社会环境,为困难群众谋划更多“接地气”的脱贫思路和举措。

敢作敢为,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

越是关键时期,越需要“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95后”扶贫干部们以勇于担当的魄力扑下身子勤奋做事,主动钻研村集体经济疑难杂症,积极整合扶贫资源,运用电商、网络公益等手段推广高效农业,助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做好扶贫政策宣传,帮助困难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协助落实扶贫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积极联系乡镇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95 后”扶贫干部们不断坚定信心,夯实本领,砥砺奋进,以饱满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充分发挥青年干部在基层一线的“尖刀”作用,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努力谱写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青春答卷。

第四篇: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最新2020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突遇疫情,形势严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承诺如金,战鼓催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距收官只剩不到8个月的时间。面对“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的复杂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出来、顶上去,切实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保持战略定力,发扬连续作战、奋勇拼搏的韧劲和毅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zhen”力量。

查找问题、补齐短板,为脱贫攻坚注入“诊”力量。虽然全国脱贫攻坚形势持续向好,但也需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部分贫困村和贫困县仍未摘帽,且大多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其帮扶难度可想而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渡的险滩、最难攻的碉堡”,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松一口气”的工作信念,瞄准各地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大力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诊断,列出问题清单,并逐项施策予以整改。各级党委和政府需压实责任,分级实施挂牌督战,较真碰硬督、拼尽全力战,对标脱贫标准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确保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切实把短板补齐,把基础打牢。

坚定信念、鼓舞民心,为脱贫攻坚注入“振”力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脱贫攻坚亦是如此。如期实现目标任务本就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为脱贫攻坚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在战疫和脱贫双线作战的考验下,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松劲懈怠苗头,有的想要“松口气、歇歇脚”,对巩固帮扶成果、谋划长远发展敷衍应付;有的心浮气躁,发钱发物“一发了之”、低保兜底“一兜了之”、产业入股“一股了之”……值此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需杜绝“等靠拖要”心态,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以振奋士气、鼓舞民心,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和思想意识的同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如此方能在担当作为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确保脱贫成效稳中有进,让群众的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

沉下身子、脚踏实地,为脱贫攻坚注入“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抓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事业干出成效的重要保证”。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如不落到实处,下再大功夫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国各地贫困情况迥异,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特殊的实际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子、稳住步子,深入贫困户家中,在深谈细聊中扎实搞好调查摸底,找准找实致贫主要原因,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方式方法。“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神龙见首不见尾,而是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干、团结群众干,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脱贫攻坚战定会大获全胜,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

想要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上级部门首先不能把基层当成“围城”,通过设置服务年限、控制调出比例等手段终究“留身不留心”,要在政策保障、安全保障、待遇保障、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加温”,切实缓解基层一线干部普遍面临的“晋升难”“调动难”“收入低”“士气低”“嘴角低”的局面。

物质保障上“加加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大的后勤保障是取胜的关键的环节之一。脱贫攻坚就是一场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大战,现在已然进入最后的决战时刻,要为一线攻坚的队伍提供最好的后勤服务,确保无后顾之忧。落实各项保障待遇、保障保险、保障补贴、休假保障,尽量不要一个人长时间连续加班熬夜,保障基本的休息休整,保证有充足的精气神在田间地头和扶贫车间指导解决难题、在贫苦户中走访解决问题、在扶贫产业上出力解决困难。同时加大对一线干部家属的走访慰问,送上组织的关心关爱。

严管厚爱上“加加温”。在保障物质生活的前提下,还要关注一线干部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在技能提升上下真功夫,加强扶贫干部培训,提高扶贫干部安全意识,及时疏导工作压力,对身体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及时调整。在关心关爱上下硬功夫,工作上支持基层干部、心理上关心基层干部,增加基层干部扎根基层的归属感,增加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提拔重用上下苦功夫,拓宽晋升渠道,让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干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完善并细化基层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实实在在落到实处,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减负降压上“加加温”。针对基层普遍反映的材料多、会议多、报表多以至于疲于应付等问题,各级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加大基层调研走访力度,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系统思考和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办文、办会、办事流程,出台精文减会具体措施,做到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没有实际任务的会议一律不开,对不涉及党委书记把关的报表一律不要求党委书记签字,对必须到基层实地指导的工作一律不得在办公室指挥调度,把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同时禁止上级各部门“随意加码”,时常为一线干部“松松板”,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工作。

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必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鞭策,也是对全体人民的鼓舞,必将更有力地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时间更加紧迫。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决策部署上来,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优势和作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一起打、有效整合扶贫队伍和硬核措施一起上、广泛动员贫困群众和基层干部一起干。

各级组织部门要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扶贫攻坚中积极履职尽责、有效发挥作用,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引导党员干部人才在战“疫”一线奋勇争先,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干劲,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4

2019年10月3日,在共产党员网写了一篇《优选“中国机长”式党员干部》,有幸被编辑推荐并加上了小火苗,使得刚从事组织工作的我,对继续从事干部选拔工作充满了信心。近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切实把事业最需要的干部、最合适的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笔者在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后认为,组工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选出人民的好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后备力量。

“压”好担方能“百折不挠”,把干部潜力“激出来”。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不言难、知难而上不畏难,得到了组织和人民的认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党的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让党的干部队伍更具有先进性、纯洁性,激活了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组工干部对那些在脱贫攻坚中有激情、有潜力、有能力的党员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把这些党员干部放在重要岗位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要提升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能力,激发出干部的政治力、决断力、动员力,切实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牢,培养出一批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实干家。

“墩”好苗方能“破茧成蝶”,把干部能力“炼出来”。在脱贫攻坚战中能不能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切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次综合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坚定与否,体现在关键时刻、重大考验、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少党员干部立即响应、紧急行动、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严格按照党中央要求和党的纪律规矩办事,在脱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厚植土壤,苗儿的成长才会墩得实,组工干部要善于“墩”苗儿,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党员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党员干部。要善于把有潜力的党员干部安排到急难险重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改革发展主战场,让党员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新老难题中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把苗墩厚、压实,把干部能力“炼出来”,真正炼出攻坚克难的“逆行者”。

“暖”好心方能“干劲冲天”,把干部士气“提起来”。组织上的关心关爱,是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党的干部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资源,只有把关心关爱党员干部的措施落地落实,才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年,组工干部要采取更贴心、更用心、更暖心的举措,要从后勤服务、生活关心、工作支持、心理关怀、精神鼓励上关心关爱党员干部,解决党员干部的实际困难。要坚持正面激励,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热情,为敢担当、勇创新的党员干部减压力、兜底子。与党员干部多交流、多沟通,力争做到为党员干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渴、心理上解压“,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减压服务,减轻心理压力,凝聚起干群同心、人人参与、齐心协力的强大合力,把党员干部的士气“提起来”,打一场有质量、有温度的脱贫攻坚战。

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迎来更大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更大,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在脱贫攻坚上再发力、再创新、再聚焦,集中攻克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做到既战“疫”又战“贫”,“两块骨头”一起啃,全面吹响“清零号角”,迎接胜利的“曙光”。

用“心中的情”浇筑意志“再发力”,以“固不可彻”的信念接续奋斗、久久为功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是民心所向,也是共产党人奋进的动力。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把“两个维护”贯彻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目前,脱贫攻坚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决不能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脱贫攻坚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坚决摒弃缓一缓、歇一歇、等一等的思想,防止松懈、防止滑坡、防止反弹,一切工作都要按照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力度、更足的劲头来严格推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重任,拧紧思想“阀门”,念好责任“紧箍咒”,在精准扶贫上持续发力,以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胸中的墨”挖掘智慧“再创新”,以“聚室而谋”的勇气开拓进取、精准施策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党员干部要对各项扶贫政策“了如指掌”,形成系统清晰的工作“现状图”“明白账”“路线图”,通过查问题、补短板、抓提升,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党员领导干部要突出问题导向,分析疫情影响,坚持既定思路,咬紧总攻目标,紧盯贫困地区,瞄准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响鼓重锤、尽锐出战,全力冲刺“清零”。要坚持一切工作任务围绕脱贫、一切工作措施指向脱贫、一切工作目标为了脱贫,以攻城拔寨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牢牢牵住“牛鼻子”、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现量身打造、私人订制,确保真正扶到根上、帮到点上,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用“脚下的泥”丈量民意“再聚焦”,以“叩石垦壤”的干劲奉献实干、服务群众

扶贫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群众满不满意、群众称不称心是最重要的,只有嘴勤手勤腿勤,脚底板下才能出成绩。党员干部要植根基层、扎实工作、甘于奉献,要经常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情沟通、消除隔阂、增进感情,真正与困难群众融在一起、绑在一起。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里,积极开展亲民、便民、爱民扶贫工作,通过察民情、知民事、集民智,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同时,要时刻把脱贫攻坚大任抗在肩上、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决不能阳奉阴违、明顶暗抗,更不能遇到困难和问题就“撂挑子”“甩担子”“混日子”,要学透新政策、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提升扶贫工作能力,用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的举措,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确保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和谐脱贫。

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最新5篇2020

第五篇: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一天能采鲜叶3斤左右,卖到我们村集体公司,**元1斤!”3月27日,岚皋县大道河镇东坪村贫困群众邱文凤在自家茶园里,一边忙活着采茶,一边满脸笑容地介绍。

让邱文凤高兴的,不光是眼前长势旺盛的“陕茶一号”茶园和手中、篾篓里翠生生的茶叶能卖出好价钱,更重要的是,他比以前多出“两层收入”。

2019年,东坪村组建了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控股,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龚正昇担任董事长,并选聘年轻、肯钻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党员张磊担任总经理。“两年前,我和亲戚在上海开了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经常给客户运送一些由我们家乡发去的货物,尤其是茶叶、马铃薯制品,订单特别多。”张磊说,“通过对一些比较熟的客户进行询问了解后发现,他们特别喜欢吃我们这儿的特色食品,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利润空间可观。于是,我就想回家创业,带大伙儿一起增收致富。”张磊的想法和当地的发展意愿不谋而合。

“我们想的就是如何利用好县上的山、水、林资源优势,依托茶叶、马铃薯、魔芋等传统产业,发展发达地区需要,而我们又拿手的稳扎稳打的产业,让老资源焕发新生机。”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说。

岚皋山大人稀,全县有***万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出务工、移民搬迁、退耕还林步伐加快,相当一部分耕地撂荒,很多经济作物比如茶叶很少有人种植,成为“沉睡资产”。县上通过调研对接市场,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意愿、地理资源状况,认为做产业不能图新鲜、盲目引进,而是要依托传统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2018年3月,由龚正昇、张磊等4名党员和1名群众入股***万元,以生产干马铃薯、马铃薯片、马铃薯酱、干野菜为主的大道河镇东坪村农产品加工厂开始运营。两年时间,加工厂生产出的40吨干货被川、渝、沪等地客商抢购一空,实现纯利润***万元。群众以前卖不掉、吃不完的马铃薯被加工厂收购一空,加之全国各地下订金、下订单的客户众多,一度让加工厂都不敢接单了。

“变沉睡资产为致富活水,这既是市场需要也是群众发展需要。”龚正昇说。2019年9月,由县政府补助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万元资金正式投入工厂,整合组建了岚皋县绿升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茶叶加工厂一座,让全村6个组***户***人都有了股份。卖茶叶、卖马铃薯有钱,到公司上班有钱,马铃薯、茶叶种植面积翻了一番,村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

“现在我们村里没有一块闲置土地。”邱文凤指着已摘满的一篓茶叶说,“这一篓茶,以前就卖**元。现在能多卖8到**元,多就多在了分红和奖励上。”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乐素河镇党建引领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党建新闻稿

今年以来,汉中市略阳县乐素河镇在抓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同时,下足绣花功夫,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引领作用,打造宜居环境。

组织引领,强力推动。成立乐素河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党政班子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级网格包抓体系。明确各村党支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整治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广泛宣传,迅速行动。该镇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并广泛宣传此项惠民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结合“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深入群众家中进行广泛动员,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以及室内卫生存在的问题,由村“四支力量”、帮扶干部协助、督促并限定时间清理,同时建立任务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每周通报进度。

党员带头,群众联动。通过党员带头引、上级资金帮、十比十看评、爱心超市奖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党员带头从自身周边环境提升做起,不仅做好自家环境,更积极投身到公共区域、农户家中开展整治,带动、引领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持续的引导和发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千阳县:创新机制,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新闻稿

“我们宝丰村2019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了**.*万元,按照比例,可以发放村干部贡献补贴***万元。通过发放村干部贡献补贴,充分激发了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我们村干部更有信心把宝丰建设的更好!”千阳县张家塬镇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刚说。

2020年3月25日,千阳县村干部补贴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贡献补贴发放大会在张家塬镇宝丰村召开。会上为全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个村发放村干部贡献补贴**.*万元。

创新培育模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千阳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村干部队伍,育强后备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能力素质全面化、结构搭配科学化、教育管理精细化”要求,实行“定期培训强素质、定人帮带提能力、定岗锻炼增经验、定向使用激活力”的“四定培养模式”,把年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的坚强堡垒。截至目前,全县储备后备干部***人,其中,村主要后备干部***人,村副职后备干部***人。

探索激励机制,调动干事创业激情

近年来,千阳县为了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村干部引领发展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难题,探索建立了村干部补贴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机制,从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中提取村干部贡献补贴,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的提取**%,10-***万元的提取**%,***万元以上的提取**%(不超过***万元)。经过一年探索实践,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的村9个,10-***万元的村7个,***万元以上的村2个,村干部年收入可增加2**元至15**元,树立了“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不拿”的良好导向,有力的引领村干部鼓足干劲、奋力赶超,助力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整合各方资源,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千阳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按照“整合扶贫资金、实行集体控股、搭载项目推进、带动群众增收”的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总结出自主创业、服务增收、村企合作、村社合作和固定资产收益五种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有后劲、群众增收有保障、村级经济有活力的创新发展之路,全县***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年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村1个、***万元至***万元的村1个、***万元至***万元的村7个、5万元至***万元的村9个。宝丰村荣获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强”称号,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农村带来了显著变化。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吴起:围绕产业做文章

特色种植结硕果

在香菇种植园区,村民们忙碌着采摘烘干香菇;在樱桃温室大棚,村民们正在疏花授粉……春天的吴起大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近年来,吴起县统筹规划全县产业发展,不断引进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香菇、樱桃、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全面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摸索出一条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香菇撑起“致富伞”

4月8日,在吴仓堡镇韩沟门村顺昌香菇产业园区,星星点点的香菇爬满了菌棒,长势喜人。“园区就在我们家门口,务工很方便。从春节到现在,我已经挣了8000多块钱了。”因病致贫的韩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李庆花激动地说,这一个个小香菇,为全村百姓撑开了“致富伞”。

2019年10月,吴仓堡镇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这座集菌棒加工、香菇种植、香菇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香菇产业园区。“目前已出售鲜香菇8000斤、干菇6000斤,除部分鲜菇产品销往本地外,干菇产品通过订单销往河南、浙江和福建等地,纯收入达***万元。”该园区负责人冯玉宇说。

包村干部马长生告诉记者,园区引导全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由公司向农户、合作社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预计每年户均分红5**元。

香菇生产周期短、投资见效快,而且废弃的苹果树枝、树干等均可加工成制作香菇菌棒的木屑。铁边城镇新寨村村民李星2019年8月注册成立了吴起新寨农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自产菌棒8万棒,首茬可产香菇3万余斤,收入***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合作社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让困难群众稳定增收,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樱桃铺就小康路

挖土、定苗、浇水……在吴仓堡镇党畔村樱桃种植园,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种植樱桃树苗。

这个樱桃种植园是由陕西省总工会和延安市直机关工委帮扶,党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的项目。樱桃园流转村上闲置土地100亩,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之外,在果园务工每天还可以收入**元。”党畔村党支部书记高起东说,樱桃树预计2021年年初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年收益可达***万元以上。“从盛果期开始,收益**%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用于一般农户分红,**%用于村集体经济建设发展。”高起东告诉记者。

在吴起县,种植樱桃更早的还有白豹镇、长城镇。

在长城镇榆树坪村金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村民王志祥正忙着给樱桃花授粉。“园区共栽植樱桃树苗306株,五一前后可上市,预计收入在**.*万元以上,到了盛果期后亩产可达1500斤至2000斤,亩产值8万元至***万元,收益可观。”榆树坪村第一书记李生文说。

温室水果增收快

“目前,我家火龙果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油桃、大杏很快也可以上市了。”在周湾镇周湾村,村民王振斌高兴地说。20**年,王振斌流转60亩土地,开始种植大棚火龙果、大杏、毛桃、油桃等反季节水果,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完全打开了市场。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他还成了村民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在王振斌的带动下,建档立卡贫困户高粉连、王志成也发展起了油桃种植产业,每户年收入2万多元。

在白豹镇王湾村蔬菜大棚基地,甜瓜即将上市,无花果、葡萄竞相挂果,村民抢抓时令疏花疏果、掐尖缠蔓。“去年仅大杏一项就收入了六七万元,今年无花果、大杏挂果很好,收入应该也不错。”王湾村种植大户冯向阳乐得合不拢嘴。白豹镇镇长冯炳荣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共有蔬菜大棚62座,近几年陆续引进了大杏、樱桃、无花果、葡萄等新品种,“钱”景广阔。

近年来,吴起县通过对区域化、规模化瓜菜种植基地改造升级,探索突破关键技术,引进发展香菇、樱桃、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并形成了温室菜、拱棚菜、大田菜“三菜并举”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设施特色种植产业200余亩,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成果经验交流材料

把更多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们要全面夯实基础工作、统筹推进面上工作、精准发力点上工作、严格规范室内工作,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决战决胜姿态打赢脱贫攻坚战。”岐山县委书记苏少敏性格温和,说起工作来却毫不含糊,铿锵有力的一番话,展现了他带领群众脱贫的信心与决心。

岐山县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让群众脱贫增收?苏少敏说:“我们要做大一碗面经济,突出发展优质小麦、蔬菜水果、生猪养殖、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把更多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推进产业扶贫、扩大就业扶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高标准推进两房建设。”

优势产业成为“摇钱树”

4月10日下午,细雨绵绵,在雍川镇马江村宣旗营苗木花卉基地,57岁的贫困群众袁宗怀正在拾掇苗木。“在这儿打工收入咋样?”苏少敏上前问道。“按种的苗子算钱,我一天能挣**元到**元呢。我老婆也在这里打工,家里两个人挣钱,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袁宗怀乐呵呵地说。

“宣旗营苗木花卉基地占地3500亩,主要繁育樱桃种苗,栽植苗木花卉及中药材,现有绿化苗木存量***万株、花卉存量1***万株。2019年苗木花卉收入1***万元,群众务工收入达200余万元。宣旗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流转300亩土地,引导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并把***户贫困户全部纳入股份经济合作社。”宣旗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袁占绪站在田垄上向苏少敏介绍。

“今年我们还将引导全村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让群众同时享有园区分红收入、每年每亩**元的保底土地流转收入和入园务工收入,实现年人均增收3**元以上。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园里的花全部开了,美得很,到时候再请苏书记来赏花看景!”袁占绪说。

为了充分发展农业,岐山县组织各镇、各部门负责人赴陇县、千阳县实地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围绕县委确定的“一碗面”发展目标,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推广“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向***个贫困村拨付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万元,建成设施瓜菜基地6000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中药材基地2000亩,新栽苹果、猕猴桃3500亩,新发展花椒、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2300亩,养殖中蜂1000箱,带动2***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扶贫搬迁照亮新生活

惠民新村目前安置了移民搬迁户***户***人,其中扶贫搬迁***户***人、避灾搬迁5户9人。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最大户型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群众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2**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标准,实现了搬迁群众**%集中安置。

惠民新村木子口袋加工厂里,贫困群众邢彩侠正在用缝纫机做帆布袋。这家小小的村镇工厂现有员工***人,包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邢彩侠就是其中之一。“我腿脚不方便,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一个月能挣1200多元,孩子也上了大学,家里情况越来越好了。”邢彩侠边操作着缝纫机边说。

苏少敏说:“不仅要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还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岐山县积极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脱贫“社区+”模式,成立安置点凤仪西路新型社区,建立社区工厂和农业园区,提高搬迁群众融入度、就业率。在安置点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约***万千瓦,产生经济效益约9万元;在小区对面流转土地200亩,建设移民搬迁农业产业园,主要种植葡萄等,安置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扶贫扶志增强脱贫主心骨

“为了进一步增强贫困户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动力,营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舆论氛围,要抓好扶贫扶志这一关键点。”苏少敏说。

岐山县京当镇小强村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坚持将服务群众作为扶贫扶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群众发展产业、就业创业需求,积极联系县农业技术部门、县就业局等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群众生产生活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会,把普通劳动力提升为技能劳动力;通过“爱心超市”奖励鼓励,设立“红黑榜”正反教育,激励群众向先进看齐,树立正确荣辱观,自力更生脱贫。该村先后有***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1***户2***人脱贫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围绕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十大提升行动,5月底前全面完成三排查三清零和***个扶贫项目,确保脱贫质量。聚焦一碗面发展目标,抓好***万亩小麦、蔬菜、水果,***万头生猪养殖等产业空间布局,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加强基础管理和动态监测,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针对性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确保不新增、不返贫。”谈起接下来的计划和目标,苏少敏信心满满。

2020党员干部关于脱贫攻坚心得总结范文[本站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