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总结 > 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精选)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46-657260 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8-26 06:23: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精选)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制度设计。先后出台《关于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进行“1+1+X”递进式挂职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科员(股)级干部管理的通知》等制度文件,明确县直机关拟提任的35岁以下年轻干部,必须具备1年以上的乡镇工作经历,通过制度引领,让更多年轻干部走向基层,墩苗历练。深入推进年轻干部“432培养计划”,先后选派了245名年轻干部到社会稳定、招商引资、重点工程、企业经营“四个一线”、省、市业务部门和常熟市对口部门“三级单位”、乡镇、村居“两个地方”进行学习锻炼。畅通县乡“双向”挂职通道,从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选派了48名新录用人员到纪检监察、宣传文化等县直对口部门跟班学习。

二是注重关心培养。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把挂职干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举办1期挂职干部专题培训班,定期组织挂职干部参加“高端论坛”和“泗洪讲坛”,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系统培训和跟踪培养,切实提升挂职干部的综合素养,增强其适岗能力。同时,建立挂职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定期举办挂职干部座谈会,经常到挂职干部接收乡镇实地调研,与挂职干部沟通交流,了解掌握挂职干部在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营造对挂职干部政治上信任、事业上放心、工作上支持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干。

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坚持“边培养、边使用”和“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为每名挂职干部分别建立实绩档案,推行记实管理,实行跟踪培养,采取实绩申报、谈心谈话、侧面了解等方式,认真做好考核评价。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条件成熟的优先推荐提拔使用,对不胜任或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干部及时予以淘汰,加强动态培养,防止一选不管、一挂了事。2014年以来,根据挂职干部的综合表现,对6名干部予以提拔使用,对8名干部实行继续挂职,7名干部调整回原单位工作,3名干部调整至其它县直单位。通过有退有进,及时吸收优秀分子,补充新生力量,促进干部的正向合理流动,提升了挂职干部整体素质。

二、存在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了解,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下不去”的问题。一方面,有些选派单位出于部门利益考虑,不愿意把真正具有发展潜力、需要挂职锻炼的干部向组织推荐,导致个别挂职干部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个别派出单位虽然把挂职干部下派了,但还让其承担单位业务,导致挂职干部“两头跑”,不能真正沉下心开展工作。

二是“没事干”的问题。一般挂职干部的期限为1年,还没全面熟悉了解情况,理出工作思路和措施,参与的一些重点工作也刚刚进入关键环节,挂职就结束,导致部分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进行分工时,一般都是协助某一领导成员联系某一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切身参与一些重点、核心工作。

三是“两不管”的问题。一方面,派出单位对挂职干部管理不到位,一些派出单位认为派出期间挂职干部已脱离原单位工作,不再对挂职干部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挂职单位对挂职干部的管理跟不上,一些挂职单位认为挂职干部是从上级部门下派来的,在管理上有畏难情绪,不敢管。

四是“走过场”的问题。个别挂职干部认为挂职工作只是在基层走走过场,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完全进入角色;有的存在“镀金”念头,工作不踏实;少数挂职干部担心自己挂职结束回原单位后,丢失原分管工作或不能及时重新进行安排岗位,挂职期间宁愿多回原单位待待,也不愿意长期待在基层。

三、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制度设计,解决“下不去”的问题。建议以文件制度形式,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的提拔使用,原则上须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下,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先使用;对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到基层挂职锻炼;对在乡镇挂职的干部,在挂职期间及挂职结束后,可根据工作需要或本人意愿,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后调入乡镇工作,更紧密地把挂职锻炼与选拔使用结合起来,为挂职干部更快地成长进步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以制度引领更多的年轻干部走下去。

二是明确职责分工,解决“没事干”的问题。根据县、乡镇、村挂职干部类型的不同,适当延长挂职时间,建议原则上不低于2年,明确各自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有事干、能干事。在县、乡镇挂任领导干部,要参与县、乡镇的具体工作,独立分工,让他们真正有职、有责、有权;在村挂职的干部,重点是帮助挂职村建强班子,找准发展路子,传授经营理念,带动党员干部增强发展欲望,加快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参与乡镇的其他工作。

三是强化考核管理,解决“两不管”、“走过场”的问题。强化挂职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派出党委总体负责、组织部门统一管理、接收单位直接管理考核、派出单位协助管理的联动管理办法,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挂职干部进行综合考察,全面准确地评价。在挂职干部的年度考核上,应注重基层意见,县区委组织部开展干部年度考核时,要将挂职干部一并纳入考核,上级部门对挂职干部进行年度考核时,注重听取挂职地组织部门考核意见。(蔡同殿)

第二篇: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思考

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周瑞玲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年轻干部在企业、双创、信访等重点岗位挂职锻炼的力度,实行了市县干部“上挂下派”双向交流,对于干部的全方位培养和重点难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有的下派干部对于自身角色定位的顾虑,锻炼单位对于人员隶属关系的固化思维,客观上存在着一方不能大胆地干,另一方不敢大胆地用的问题。

我曾经荣幸地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汉滨区张滩镇挂职担任党委副书记(主要包抓“双创”工作)一年,如何在实践锻炼中获取历练?如何在阶段性工作中扎根基层?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四子”定位,主动融入

1、当好学子。从市直到乡镇,从机关到一线,面对大跨度的角色转变,我坚持放松心态,放低姿态,甘当学子,做到“三多三不三忌,”即多听、多看、多思考;情况不清不发言,调研不准不决策,措施不实不安排;忌信口开河,忌狂妄自大,忌生搬硬套。日常工作中加强和其他领导班子沟通,同一般干部广交朋友,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注意向实践学习,向周围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摆正位子。上级派来的挂职干部在基层一些人的心目中认为是来镀金的,接收单位往往不敢管、不敢用。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摆正位子,当主人不做客,留真身不镀金,主动介入,积极参与,以谦和平实的心态同干部群众相处,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赢得认同和支持。初

到镇上的一周,我认真学习“双创”文件,积极参加镇上各项工作,写了两篇反映镇上工作的通讯报道,经主要领导审核后在《安康日报》上发表,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张滩实际,起草了“双创”工作建议书,我的主动和热情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使我很快融入新的环境,投入新的工作。

3、出好点子。作为镇党委副书记,在工作中,必须注意加强调查研究,出好点子,做好参谋,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这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基层政府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先后提出建立环卫有偿处理机制、招商引资建设农贸市场、联合营运商统一门头牌匾等建议,得到采纳和实施,建立了环卫收费制度,新建了农贸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双创”的瓶颈问题。

4、做出样子。始终把自己作为镇干部的一份子,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正常上下班和请销假制度。工作上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办事员;既出点子,又拿方案;既搞策划,又组织实施。坚持与干部群众同吃、同劳动,不搞特殊化,不摆架子,不提份外要求,树立起了挂职干部“帮忙不添乱,用权不越位”的良好形象。

二、突出“四抓”,倾心服务

作为一名农业干部,服务“三农”是我的优势和切入点。因此,在平时工作中,我确立了抓双创、抓产业大户、抓农民培训、抓农业项目的“四抓”工作思路。

1、抓“双创”,认真履行职责。张滩镇虽然处于城乡结合部,但集镇规划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脏、乱、差现象突

出,双创工作任务艰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基础建设为支撑,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卫生创建为载体,以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证,双创工作成效显著,在汉滨区2008年双创工作考核评比中,张滩镇获得二等奖,并荣获先进单位称号。

2、抓大户,带动产业发展。在抓好双创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业务专长,主动指导和支持蔬菜、畜牧产业发展。经常深入村组大户,实地了解和调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畜牧大户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的实际情况,多次邀请畜牧专家到余湾、兰沟等村开展培训,现场指导,先后帮助余湾村10余户养猪大户改造圈舍,推荐引进了投资500万元的兆进牧业公司落户余湾,促进了张滩镇畜牧产业迅猛发展。

3、抓培训,提高群众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大型会议,多次组织专门培训会,我先后就“三农”问题、“双创”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畜牧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影响、情商与人生等内容宣讲12场次,从机关到学校到村组,从干部到学生到农民,我都有幸亲历亲讲,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干事热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为提高培训效果,还专门邀请市委党校张宁副校长、市农业局龚道云局长为镇村两级干部授课。同时,注重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在报纸、网站发表宣传稿件10余篇。

4、抓项目,增强发展活力。在原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先后从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协调争取资金50余万元,缓解了环卫用车、产业发展、农村饮水等方面的资金困难。

三、四点收获,受益匪浅

1、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通过向基层工作的同志学习并负责任地积极实践,知识从单一向多元化积累,从理论向操作运用转化,视野从机关向基层延伸,从干部向群众扩展,知识水平有效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增强。

2、发挥了潜能,增长了才干。基层工作是面对面解决矛盾的地方,没有推脱和转身的余地,既要深思熟虑,多谋善断,又要身体力行、亲历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在分析问题中增强了推进工作的决策能力,在解决复杂矛盾中增强了协调能力,在教育引导群众中增强了完成目标任务的组织能力。

3、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信。“双创”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场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陋习的较量,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通过宣传发动,行政推动,抓点示范,攻坚克难,使自己经受了磨练和考验,让我变得更坚强、更自信了。

4、掌握了方法,赢得了信任。俗话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在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我深切体会到,只要心系群众,真心为民,认真做事,就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自己的姿态对群众有多低,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有多高。

第三篇:干部管理工作创新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新任务给干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必须在干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干部管理体系。

一、必须创新干部管理理念。一是实现由强调服从意识向鼓励张扬个性和强调服从并重的转变。过去,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过多看重服从,提倡少说多做、服从为先,使部分干部形成了“

沉默是金”的观念,虽然也发现了一批实干家,但客观上也对干部造成了一些压抑,使部分干部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激情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迸发,无形中埋没了一部分人才,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隐性损失。要在强调讲政治、讲大局、讲服从的同时,更多地倡导干部注意展示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施展才华,激活人的深层活力和创造力,使干部的聪明才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最大的珍惜、最有效的开发。二是实现由注重褒扬成功向宽容失败和激励成功并重的转变。过去,对待干部普遍存在着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认识误区,注重赞美成功者,却冷落了失败者,违背了人才的成长规律。只要我们对人类历史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人类的进步,科学地发展,不单是成功者所创造,也凝聚着无数失败者的付出和贡献。从社会发展来看,前人在探索中的失败为后人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后人的成功大多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社会在无数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共同推动下,才实现了文明进步。从人生来看,人的一生网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很多成功正是通过无数次失败的积累才得以实现,从而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可以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要不仅给成功者以肯定和褒扬,还应给失败者以宽容和关爱,这是对干部管理的一种理性回归,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是对失败者的一种激励,是对成功者的一种提醒。三是实现由一味强调严格管理向呵护关怀管理和从严管理并重的转变。过去一个时期,组织部门或许是为了树立一种权威、一种威严,对干部的管理严厉有余,呵护关怀不够,以致在组织部门与干部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门。要在强调对干部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倡导对干部更多地实行人性化管理,多一点人文关怀,从而进一步打开与干部之间的那扇门,实现零距离接触,营造一个使干部倍感亲切、倍觉温暖的人文环境。

二、必须创新干部管理机制。一是坚持用制度管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在制度建设上,要体现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精神,使建立的制度更科学、更民主、更符合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同时,不仅要制定出好的制度,更要解决好过去重立规、轻落实的问题,切实提高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严格做到尊重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使制度成为组织工作的准绳。二是坚持按程序办事,提高程序的到位率。目前,有关干部管理的制度已经很完善,但为什么在干部的选拔上仍然会出现选人失察的问题呢?关键是程序执行不到位,不按程序办事,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实。如在干部的推荐上,本应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但有些地方却由领导钦定,逆向运作,到下面征求意见只是走走过场,造成所了解情况严重失真,违反了推荐干部的程序。又如对干部的考察本应公开进行,有些地方考察还是公开进行,但考察的结果却不向社会公告,使社会监督成为一句空话,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要坚持程序原则,强化对程序运行的监督,确保程序执行到位,为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避免选人失察构筑一道严密的防线。三是坚持按原则办事,强化原则的严肃性。强调给干部更多的人文关怀,但不是无原则的关怀,必须是在坚持原则前提下的关怀。对干部要做到宽严适度。宽,就是给每名干部提供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舞台,不耽误人、不埋没人。严,就是用同样的尺度衡量人,用同样的标准选拔人。严是宽的保证,没有严,就失去了公平。因此,必须铁面无私,严格按原则办事,给每名干部提供平等的机会。宽是严的结果,只有做到了对每名干部的严,才能真正体现对个人的尊重,就是对所有干部的宽。

三、必须创新干部管理方式。一是在干部管理的思路上实现由非理性走向理性。近年来,尽管组织部门在改进工作、创新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但制约干部成长成才的陈旧观念仍然存在,如干部选拔的学历论、资历论、梯级论等,人才的优化组合、有序流动依然存在障碍。要用理性的思维和眼光思考干部工作。面对经济竞争全球化、人才竞争国际化的新变化、新挑战,必须打破传统的干部管理模式,大胆探索干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构建一个唯才是举、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干部管理机制,使更多的人才聚集在党的周围,尽情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在干部管理的运作上实现由神秘走向透明。过去,组织部门一直把干部管理工作看成一项非常严肃、高度保密的工作,使干部管理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要及时把组织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向社会公开,把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程序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向社会公开,把组织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公认度,促进干部管理工作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三是在干部选拔的方式上实现由封闭走向开放。长期以来,组织工作一直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外界知之甚少。但越是保密的事情,越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特别是在干部的提拔重用上,组织部门越是不公开,社会谣传就越多,以致个别地方出现了不少的“社会组织部长”,搞得社会上谣传四起,严重损害了组织部门的形象。要让组织工作走向阳光、走向开放、走向社会,为干部的选拔提供一个更开放的舞台,为社会评价人才、民意举荐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四篇: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实践与思考

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实践与思考

干部考察材料是反映领导班子和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专用文书,是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表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依据。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练好“画功”,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一、“一流之善能识一流之才”——提高考察者自身素质是前提

写好干部考察材料,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更是干部考察工作者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干部考察工作者应该:

首先,政治品质过硬,用人观念“正”。干部考察工作者的用人观念和价值取向,会自觉地融入到干部考察材料中去。干部考察工作者应坚持“三要”:一要全面地看人。对干部的德才情况作全面了解,正确地看待干部的优缺点,坚持看本质,看主流。二要历史地看人。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干部的思想、认识,都不可避免地打上所处时代的烙印,要对干部的成长经历、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全面的了解。三要发展地看人。干部的思想觉悟、能力水平,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应善于预见干部的发展方向,发现各种“潜人才”。对历史上表现一般甚至犯过错误的干部,也要注重考察他们的现实表现和发展变化,不能固守成见。

其次,综合知识广博,业务素质“棒”。广博的综合知识包括“三个掌握”: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打牢理论功底,才 1

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在考察中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掌握经济、文化、法律、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要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三要掌握和精通干部考察工作业务。要熟悉干部队伍的方针等具体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懂得干部工作专业知识。

第三,智能结构俱佳,办事能力“强”。要想准确抓住干部的特点,必须具备良好的智能结构。一是敏锐的观察能力。即在考察过程中,善于及时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问题和细节。二是良好的沟通能力。考察工作需要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沟通协调各种关系,获取各方面的材料。三是严谨的思维能力。在考察识别干部时,要善于从调查了解的大量材料中,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本质上识别干部。四是较强的表达能力。包括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干部考察中,考核工作者要能用最精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写出较高质量的考核材料。

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是基础

所谓“厚积而薄发”,收集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是写好考察材料的基础。必须做到“三要”:

首先,范围要“广”。要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使考察的面铺得更宽广一些。既要听取班子主要负责人的意见,也要听取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既要征求被考察对象上级的意见,也要征求其同级和下级的意见;既要听正面意见,也要听反面意见;既在现单位了解,又要在其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了解;既要看本人的述职报告,也要看干部测评数据、审计报告以及其他结论性材料;既要掌握考察记录中典型、确凿的事例,也要分析难以定论的访谈记录;既靠阶段性考察了解,也要靠平时考核掌握情况。

其次,方法要“巧”。一是“会看”。就是善于发现,要从感受到信息中,准确地发掘事物的本质,发现干部思想认识的变化以及性格、感情、兴趣等心理变化,因主客观因素带来的微妙变化。二是“会问”。就是在有限的干部测评和座谈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可以从简单明了的事情问起,由浅入深、由窄到宽、由易到难,使谈话内容呈现层次性和阶段性,以便于准确把握干部素质,判定干部潜能。要注意对初步掌握的问题与材料进行重点核实,如在民主测评中,集中反映被考察者某一方面特别好或特别差,在谈话中就可以重点座谈核实这方面的情况。询问也可以就某些问题,征求对方意见,商讨解决办法。要善于通过多种角度的谈话,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地得到有价值的材料。

再次,内容要“深”。一是内容渗透深而又全。凡是考察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要是倾向性、苗头性和重要的,就要反映在材料中,不可遗漏,对一时拿不准、搞不清而内容又很重要的,客观地向上级汇报,但不要当成确凿的事实写入考察材料中。二是内容表述深而又准。不因一时一事贸然下结论,坚决反对以个人的亲疏好恶来评判干部的庸俗、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作风。要准确把握干部实绩,成绩要找全、找实,不随意扩大或缩小,不把他人的成绩、集体的成绩写在某个人的功劳簿上。干部缺点要找准,不轻易使用“急躁”、“骄傲”等词语,不使用“学习不深入”、“调研不够”等无关痛痒的话,不使用客观原因造成的缺点,或把未经证实“据说”的情况写进考察材料中。

三、“淘尽黄沙始见金”——合理运用素材是关键

在干部考察中得到的大量第一手材料是繁芜庞杂的,是对干部表现的感性认识,要运用这些素材写出高质量的干部考察材料,必须对它们辨真伪、分主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使之上升为反映干部本质的理性认识。

一要分类归纳。如数学中合并同类项一样,在对大量材料进行统计时,把属于同类问题的材料归为一类,或者在材料上打上标记,或者把同类材料临时装订在一起。根据考察材料结构的要求,按其关系分出顺序。比如思想作风方面的,组织能力方面的,团结同志方面的,理论水平方面的,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主要缺点方面的,等等。

二要科学对比。将干部往年的考察材料进行对比,看一看在哪一方面有提高,在哪一方面有改变,这样就便于全面、准确、历史地评价干部。经过这样分类、排队、对比,被考察者的大致状况已经“烂熟于心”,为下一步一气呵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要个性提炼。注意突出“两个特点”,即干部个性特点和岗位特点。前者要着重反映干部个人气质上的独特之处,工作上的独创之处,能力上过人之处,或者相反的方面,使考察对象其人、其貌、其德、其才跃然纸上;后者要结合不同岗位职责,客观地反映干部表现,清晰展现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状况,提高识人用人的准确性。要遵循“三项原则”:即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典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把考察放在系统中加以认识,着重从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分析考察对象,判断干部表现。“可比性原则”把干部放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比较,既进行横向比较,又进行纵向比较,考察

出干部更多的可区别性,提高干部任用时的可选择性。“典型性原则”从干部丰富而复杂思想行为中,抽取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东西,筛选出最具有干部特征的典型事例,并加以概括提炼,锤炼出具有说服力中心句。

四要语言锤炼。要锤炼语言“四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简练性、生动性。一是语言的准确性。即遣词造句要准确。要实事求是地描述出干部的真实情况,避免造成事实与描述之间的差距,要注意对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推敲。二是语言的鲜明性。即阐述观点要鲜明。要运用恰当的字句阐述一个鲜明的观点,提炼出鲜明的主题思想,不可罗列一大堆数据和事例,只画“龙”不点睛,要做到意在笔先,主题集中。三是语言的简练性。即行文叙述要简练。考察材料作为应用性很强的文体,要压缩篇幅,节约用字,删去废话,选用最典型、最有力、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叙述,使之便于阅读处理。四是语言的生动性。即语言描述不仅质朴、准确、简练,而且生动、鲜明、形象。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立体感和形象化。如一份考察材料这样叙述:“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推进改革……;

二、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任职后调整了中层干部,又调查了本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来,考察组长作了如下变动:“

一、政治上成熟,改革有实际行动……;

二、工作很有魄力,也很有办法……。”只此一改,一个干部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巧妙地运用平仄格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用“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意识健康,业务工作熟悉,领导经验丰富”概括干部特点,有张有驰,抑扬顿挫,就能给人以美感和节奏感,远比“工作积极、联系群众、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等类模式化句子富

有生机。文不厌改。定稿时立足全篇,精心推敲,逐字斟酌,及时调整,可以把文字改得更洗炼,语言改得更流畅。

写考察材料不难,写好考察材料却不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端正态度,严谨细致,用心去思考、去琢磨,多学、多练、多积累,就会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写出高质量的考察材料。

第五篇:挂职锻炼干部工作鉴定表

挂职锻炼干部鉴定表

姓名:王连胜挂职前职务:新疆乌苏市财政局社保股股长挂任职务:河南长葛市财政局局长助理

中共乌苏市委组织部

2013年9月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