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名校之旅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0-111656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5 15:11: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名校之旅

名校之旅

——浙江中小学名校观摩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9月22日——9月26日有幸参加了黄骅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浙江中小学名校观摩活动,颇有收获。本次活动我们听取了李红旗教授的开幕讲座,并在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浙大附中、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和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现按行程顺序将本次活动进行一下汇报。

一、活动开幕仪式 时间:9月23日上午 主持人:许德生

讲座专家:李红旗(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成长规律研究与实践探索》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学术总监、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中小(幼)家长培训模块首席专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引领向孔子像三鞠躬。

(二)全体齐读“晨起自勉文”(附1)

(三)李红旗教授讲座:《例谈教育的本质》 1.关于教育的几点体会:

(1)孩子的质量,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好孩子又衍生好家庭。

(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生:教育越早其作用越大,教育是万能的;教育越晚作用越小,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讲究童子功。

(3)家教育之道贵以德。

(4)家教之方——父母以身作则(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我们的智慧:《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弟子规》当好好学习,努力践行。

(6)去功利,用本心,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上大学不是目标,让孩子做人,学习开窍才是目的;溺爱的孩子非匪即庸,父母应威而慈;教育不该为现在(分数)而牺牲孩子的未来(人生)。

2.育的本质:养子使作善也。

现代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特征为:以科技为基础,以得益为驱动,以消费为目的,以广告媒体为导向,多元价值观并存,所以当前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家庭教育严重不足(2)重于知识传授,轻于道德教育;偏于训练技能,失于启发觉悟(3)多元价值观并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流失。

在这个诱惑很多,外在规范不够的年代,更考验一个人的德性,操守和判断力,如果没有或不足,就容易随波逐流,忘乎所以,如果你真能折腾,真会忽悠,也会有小斩获,但在成大事,门都没有。

善的标准:儒家是五常八德——君子;道家是初真十戒——真人;佛家是三扳五戒——佛。教育的原点是孝道。

3.孩子的培养:德行是根,定力是干,才学是枝叶。

(1)德行的培养:以孝道为核心,以五伦八德为内容,以家长的身教为途径。(2)定力的培养:以心定为表现内容,定力根植于德行教育中,能过持续的跑步、写日记、学乐器、练太极、书法、朗诵、生活秩序化等方法加以强化。

12岁之前是定力培养的关键,培养定力需父母的带动和陪伴。

(3)才学的引导:幼儿期孕育真善美的情趣和技能;小学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期引领孩子学会学习教材;高中期引领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教材;大学期引导孩子学会终身学习。

4.教的本质:上所施,下所效也。

5.结语:教育的本质就是长善救失,上施下效。

二、杭州明珠教育集团学校参观学习时间:9月23日下午 活动内容:

(一)听校领导报告

1.学校概况:该学校是杭州市下城区独立设置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202_年由国有民办学校体制调整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于202_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积极探索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子女需求的教育策略,保证他们享受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而努力。

2.办学特色:学校发展至今,始终坚持以“全纳教育”理论为引领,以“尊重、服务、育人”为办学宗旨,同时我们提出以“为寻梦引路,为做人奠基”的育人宗旨,关注学生精神成长,以“爱”与“感恩”为教育主线,以“努力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为德育忠诚,让学校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致力于使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帮助他们融入城市。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明确了学校的定位与办学目标:践行教育均衡,打造“优质 特色”的现代化学校。将学校精神以逐渐完善为“有教无类,敢为人先,容短促长,以长融短”,学生的发展目标制定为“从生命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生命”,让我们的学生——新杭州人不仅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且真正能够融入到城市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而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

(二)观摩课:金庸小说中的历史(视频)本节课为校本课程,从金庸小说所对应的情节是提炼出对应的社会背景、年代,让学生用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排序,寓教于乐,学生兴趣十足。主要课堂组织形式为:小组合作探究。

三、浙大附中参观学习时间:9月24日 活动内容:

(一)参观校园

浙大附中是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源于丰子恺、潘天寿等贤达创办的明远中学,1959年隶属浙江大学,后易名浙江省杭州第十五中学,1992年恢复现名。学校坐落于一级风景区,东倚保俶山,南临西子湖,西对浙大玉泉校区,北接黄龙体育中心,地理位置相当优越;附中校园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草木葱茏,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精致幽雅。

(二)听校长申屠永庆作报告(视频)1.教师个人发展

教师、学校要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从两个源出发:一个是学生的源,一个是学校办学文化的源;教师要雅致和谐,淡泊名利;任何学校都能出名师;教师发展要人格与学术并重;教育是实践性的,不是理论性的教师要主动研究教学。

2.对浙江省新高考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文理不分科,保障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助于学校确立文理并重、互相融合的学生培养目标;考试次数增加,避免“一考定终身”,有效缓解学生因高考心理压力过大而发挥失常的现象;录取不分批次,增加双向选择机会,有助于高校招生的公平竞争,也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学校走班制将成为趋势,这对学校的师资数量和结构来说,都将是一种挑战,既考验学生的走班能力,也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课题;生涯规划指导需提前,新高考意味着高校将根据自身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前2年确定本校选考科目,并制定学生学考成绩要求、综合素质评价项目要求,以此倒逼高中培养学生机制。申屠永庆校长表示新高考方案对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1)要学会选择,家长应该和学生一起,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尽快搞清楚希望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而不能像以往一样,高考考完后再考虑这个问题;(2)要学会学习,夯实基础是关键,学生要尽早安排好这三年的学习计划,什么时候去考哪些学科,必须心中有数;(3)要学会负责,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要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志向与祖国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及早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走班制的必然推行,有可能带来集体主义教育的缺失,对应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社团组织。

(三)观摩课:高中化学和政治

四、宁波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时间:9月25日上午 活动内容:

(一)参观学校

学校前身是宁波万里学校,后转为国有,是一所融公办、民办;小学、中学;走读、寄宿;国内、国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学校整治大气,98年建校到现在设施仍不显落后。

(二)校长林良富报告

对学校“三环六学”模式进行了概要式阐述(全文见附2),该教学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自由观摩课堂(见视频)

五、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参观学习时间:9月25日下午 活动内容:

(一)参观校园

学校选址建校时,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学校设计布局更为合理,符合学校特点,做到“放学不堵车,雨天不打伞”。学生放学分批次出校,以班为单位,领队学生举班牌,见到客人主动问候,礼仪教育相当到位

(二)观摩课:一个数除以小数

(三)校长罗树庚作报告:建幸福校园,圆教育之梦

罗校长从热门的“梦”字入手,用大量事实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学生不幸福,中国的教育是错位的教育。

他用“让错位的教育回归本们”、“对学生实施幸福干预”、“让课堂成为幸福的旅程”、“让活动成为幸福的载体”、“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幸福的保障”、“把教室打造成温馨的避风港”等观点向与会教师展示了一个“幸福校园”的建构。让教师领会到幸福校园要有本真的教育;要有阳光的师生;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幸福校园不仅要有会读书的学生,更要有会生活的学生;幸福校园需要个性化的师生;幸福校园应落脚于一个个幸福的班级细胞组织。

附1:

晨起自勉文

旭日东升,霞光盈空,又是美丽的一天; 祈愿崭新的开始,我有新的体悟与收获。愿我能充满信心,快乐的学习;

无论顺逆,我都要好好珍惜这一天。虽然我没有,聪颖的智慧,愿我能坚定信心,不惧困难,用奋斗不懈的精神来突破我的拙劣。虽然我没有好的能力,愿我能锲而不舍,不畏艰辛,自我勉励,相信一定可以迎来进步的喜悦。虽然我的反应不敏,愿我能专注的学习,不着急,不攀比,不气馁,勤能补拙,一定可以超越自己。虽然我有满身的缺点,愿我有一颗好学向善的心,勇于改过,努力学习,让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好人。虽然我非常的平庸,愿我能绽放亲切的笑容,少言、多做、多看、多行好事、不见人过,愿我的人生越走越丰盛。

如果今天遇到了挫折,愿我能做一位坚强的勇士,挥别一切懦弱,坚定生命的力量,开阔胸怀,越挫越勇。

如果我今天不如意,愿我能燃起生命的坚强,感受人生有风雨的洗礼,才能带给我们成长茁壮。人生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无比的喜乐与希望,日日都是好日。愿我能掌握人生的方向,不空过时日,让今天成为遗憾。我是一个喜悦幸福的人,因为我深知,有那么多人在关怀,流着血汗,不计辛劳,我才能有今天的福分; 因为有那么多人的期待与帮助,我才能成长,走到今日。感恩:一切为我们无私奉献的人;

感恩:天地万物,为我们创造美丽的家园。愿我们都能珍惜,美好的今天,永不辜负,我们最珍贵的生命。

附2:

“三环六学”自主课堂

一、“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这个流程分了三个“环”。第一个是“先学环节”,这个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一种可以是“书中学”;也可进行学案导学,就是引导从书中学,通过学案指导学生把书看懂;也有翻转课堂把视频植入,用视频来取代学案导学,让学生先学,但都是一个观点――让学生先学。第二个环节是“后教环节”,后教不一定是老师教会学生。可以是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请小先生来讲,再是教师教,这叫后教环节。第三个环节是练习环节。

这样三个环节之下,主要有六个“学”。第一是引学,就是引出学习,我从艺术节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第二是试学,就是让学生尝试着学。第三是组学,组间学习。组间学习有很多小技巧。在组间学习里,为了尽量避免组间干扰,我们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指挥下轻轻地、有序地进行交流。第四是展学,学生在白板前展示。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室里四周都是白板,每一个学生一块,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室四周展示。第五是研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学习,这个过程更多体现出老师的示范指导性。第六是固学。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有这样一个模式,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抓手,可能会有利于解决一线课堂教学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环六学”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先学环节的目的就是独立尝试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因为很多学生走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生活的经验,带着已有知识的经验走进课堂的。作为教师,怎样充分挖掘、用好这种经验很重要。所以通过先学,有这样一个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充分展示出来,非常有必要。

第二个环节――后教环节,目的就是把“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做一次转化,让学生有进步,跳一跳摘到果子。在不同的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学生的任务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我理解的教师的任务、学生的任务,跟传统意义上教师在课堂里的任务和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可能也会不一样。比如,学生的任务是主动展示个人的见解以及小组的讨论;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并作出积极的回应;积极互动,包括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和全班互动。教师的任务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去巡视并收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项任务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有时候老师是要受到挑战的。今天的同学学习程度丰富多样,暴露的思维过程充分、多元,非常有价值。有时候我们到外面去上课,也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比如林老师要来上课,教师便对学生进行教育,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课,不要回答错误,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会非常一致,非常标准,反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潜意识、相异构想。

第三个是练习环节,它是知识的巩固、知识的活用。“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模式的形成过程。起初,我跟老师们交流,我们要体现课堂教学新理念,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怎么办呢?怎么把我们新课标中的几句话“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在课堂中?怎么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一开始我们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办法,但我们有一些基本的认同和约定。第一个约定: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

第二个约定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所以,我们的课用那么多白板就是想把学生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哪怕是错误的,也是一种资源。第三个约定就是怎么来构建完整的、有结构的、丰富多样的学的结构。我们翻开教师们的教案,可以发现教的结构很明显、很完整,但很少有学的流程,学的活动很零散。我们的“三环六学”教学模式更多地是想引导教师去思考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教师应该如何来组织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一边上课,一边探索。什么情况下自主?什么情况下合作?什么时候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于是,我们有这样一个表述: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后,没有疑问了,我们认为这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如果有疑问,这个时候老师也不要马上出手,而是开始学生小组合作。很多时候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就能解决。如果还没有解决的,教师这时候就要出手,通过点拨、提升让学生弄明白,促进学生的学习。我觉得这是不是正好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自主后合作,先让为学生主体,然后教师进行指导”这样一种关系。

二、“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到底这样的教学模式提出来是不是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到底有没有一些理论依据呢?我个人以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更多应该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如同一个钟摆,东西方之间在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的中国教育一定是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摆动的,西方可能是另一个方向的摆动。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教育研讨会,有一位特级教师讲,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后课改时代。我说后课改时代对中国教育来说还远远没有到来。只要到我们国际部去看看,你就会发现人家国外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差别大着呢。形成大差别的原因有很多,譬如说班级人数,人家一个班只有16个人、20个人,我们一个班50个人、40个人,我们小组合作起来难度就大多了。要求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的时候,班级人数、课堂空间、教师水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撑。但是不管怎样,当下中国的教育一定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这样的一种钟摆趋势是不能搞错的,否则就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我们要叩问两个关键的概念,就是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习?加涅对教学有这样的定义,教学是一组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事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是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事件,但它还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学习是什么?学习是学生自己对知识建构的过程,它的基本要素是经历,是同伴互相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改进意识的反映,学习的成功在于懂得应用。所以,我在课堂中发下一张学习纸,让学生独立地展开思考,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我想,不管结果对与错,在学生身上一定发生了学习。反过来,如果像我现在这样做报告,可能有些老师身上发生了学习活动,在认真倾听,专心思考。有些老师眯着眼睛可能还在想昨晚的美梦,在这样的老师身上,学习活动就没有发生。所以,学习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经历,是一种改进意识的反应。我今天课堂上的调控也在努力体现这一点,学生最初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就是学生原始的思维状态,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原来最初的一一列举到逐步有结构化的思考?一一列举好不好?好。但如果数量增加的时候,解决问题就比较麻烦。所以要尽量让学生进行有结构的思考、分步的思考,这就是学生思维层级的提升,这是我要思考的,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审视课堂的时候,要经常问一问,我们的课堂有没有真正把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底是丰裕的还是贫乏的?可能老师教得很精彩,可是你细细去想,精彩的背后学生的学习活动真的充分地展开了吗?

再来看看江山野先生――一位中央教科所教学论老专家的观点。他说我们的教学有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呢?他把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的学习能力分了五个阶段: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相对独立学习阶段、基本独立学习阶段、完全独立学习阶段。那么,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阶段?显然少了点。同样,我们拿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来说,我们小学教师很少让学生阅读数学书,理由是小学生看不懂数学书,不会阅读数学书。我们把数学书当什么用呢?老师课上好了,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某页,把某题做到作业本上,数学书充当了习题册的作用。到了初中,我问初中的数学教师:“是不是适当地让学生看看数学书?”初中数学教师回答:“林校长,不行的,学生看了数学书之后上课还有什么味道?”小学生看不懂,初中生不能看,那么,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怎么提高?江山野先生还认为学生不论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潜能实际上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常常落后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就由基本依靠教师阶段进入到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我们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也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潜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年级学生就有极强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做起小先生来像模像样。

在课改中,我给老师们发了一本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希尔伯曼写的《积极学习》。他在书中提出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书中提到,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我们或许会质疑这项研究的数据的准确性,但它至少提醒了我们,师讲生听肯定不是唯一的或者最理想的教学模式。正因为如此,学校要求教师们敢于打破常规,在探究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的问题上大胆尝试,让单一的师生互动里融合更多的生生互动、同伴互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教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让人想起陶行知先生说的小先生制。为什么要开展小先生教学,从陶行知先生这里可以找到源头,也可以从希尔伯曼那里去找找依据。学生通过相互交流,通过小先生讲学,是不是对学习真有促进作用呢?其实,要理解这个道理也不难。比如说我今天报告前就约定好,报告结束前10分钟,我会抽一个签或者抽三个签,要求我们收到签的老师做大会总结。我估计这样一个环节的改变,会使听课教师的思维状态更有效。如果我再说请上来的三个老师谁讲得最好,我们就请郭华老师给奖励Ipad一个,这样的学习效果还会更好,因为你运用了激励的手段。这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它对学习效果到底存在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这里不是纯粹的要奖励一个Ipad,对于教师来说,奖励学生的手段是非常多的,比如评选光荣升旗手、奖励小红星一颗等等。

三、“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

当然,“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追求。首先要说明的是,提出“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为了纯粹发明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与原则,构建一种完整、有序的“学的结构”,成为实现自主课堂的“拐杖”和“推手”,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可以成为实现自主课堂的“拐杖”和“推手”呢?我们是怎么来理解“自主课堂”的?我们认为:自主课堂就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创建的一种让学生自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课堂。其重要特征是:所有学习活动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教法的选择、班级的集体交互作用等,所有的构成要素都为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加以整合,所有的构成要素都服从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当然,对于“自主课堂”,我们还可以从“自”的角度,从“主”的角度去构建,“自”和“主”是可以拆开来理解的,在“自主课堂”中,“自”就是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学习的途径是自立的,学习过程是自控的。“主”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的是有主见的学生。

对于这样一种“自主课堂”,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呢?我们很多教师一讲到课堂教学改革,就问我,这个模式能不能提高分数?我说,这样一种模式只要运用得当,肯定会提高教学效果,当然会提高分数,但模式的推进不是指向于提高分数,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倡导构建自主课堂,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尝试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和分享能力。这里面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也就是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还是别人教会的,这两者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关于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呢?这两个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太清楚了,我们的“双基”已经变成了“四基”,我们的“两能”已经变成了“四能”,这都要求教师关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21世纪要求人人都有较强的自主能力。”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不能让学生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教育更多的要让学生能够自主,有自己的思考。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对人的影响。或许有的人已经感觉到了,试想如果我们把口袋里的手机上交,生活两天,我们可能会很不自在,若有所失,更有甚者魂不守舍。我们原来出差最常做的事情是打扑克、聊天,现在则是每个人拿出手机上网,人际交流大大地减少,那么网络对人是否会产生影响?一定有影响。现在教师要上公开课,第一反应是什么?就是上网搜索俞正强这节课上过了没有,林良富这节课上过了没有,哦,他们是这样上的!可是他有没有自己思考一下,我可以保证今天我所上的这节课在网上一个教例也没有。

话说回来,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让学生保持一个自主的人格很重要,我们一直有一句话:“教育使人自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主发展的人格。一个人只有自主发展,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构建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人格,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四、“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三环六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一个流程,而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五个操作因子组成的,比如,如何来创设问题情境?怎么培养“小先生”?怎么进行小组合作?怎么进行白板展示?白板展示了以后怎么来处理生成性资源?如果不是尝试中学,而是采取学案导学,那么又如何来编写学案?这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要素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模式的操作因子或者说是自主课堂的实施要素。

在运用模式的时候,需要把握住几句话:第一句是“以学为基础,以教为导向”。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在这节课的磨课之初,我们做了学生的前测,通过前测分析,我发现原来学生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思维是有一个层级的,每一级是不一样的,最低的停留在三年级的简单搭配上。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到达哪里?今天课堂中没有出现。我在其他地方测试过,一个班级的学生有7到10个人会用排列、组合的公式,用高等数学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访谈一下这位学生,学生说,老师,我在培优班里学过。奥数班已经把排列、组合的公式这一知识教给学生了,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公式,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课堂里的学生其实对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解决的策略差异是非常大的。第二句话是“以学习任务为基本组成单元”。今天的课堂其实就是用一个一个的任务来推进的。还有两句话就是“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目的”,“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效标”。我觉得这四句话值得思考琢磨。

构建“以学位中心”的课堂,实施“三环六学”模式,前提是要把握学情。我们在学情调查中一定要清楚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学生不会的。你千万不要认为学生一窍不通,要知道肯定有许多知识学生不学就已经会了。其次,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什么是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我选取了一个马秋斯金的图示,他说,问题情境是相对于一个认知主体来说的,首先这个问题情境是新的,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包含有新的知识。其次,对一个认知主体来说他有这个需要,并且解决具有可能性,一点解决不了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

再者,如何来处理生成性资源?很多一线教师最怕的就是资源丰富了以后怎么来调控。一般教师往往希望发言是一对一的,如果学生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马上打住,“小朋友,请坐,你等下再说”,教师生怕这个生成性资源干扰他的课堂节奏。我倒觉得不要怕,我这里也有一个简单公式:展示――归类――质疑――优化。也就是先要把资源全部展示出来,展示以后再进行归类,最后还要优化,因为数学就是要使人不断聪明起来,不断采用更好的方法、策略来解决问题。再如,如何培养“小先生”。有一句话说,“对于我教给别人的东西,我会掌握”。这句话一定对吗?很难说。不过你教过别人了,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这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我做了一个课件,在第一次讲的时候,只是把做的东西讲给你听,当讲了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讲的东西已经内化了,而且讲的时候会调动更多的东西,就好比今天这个报告如果让我讲一天也没有问题,因为内容我都已经内化了,而且可以有实践的案例支撑,所以讲一定是一件好事情。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诀窍,就是多上课,多反思,多讲解,你的专业成长一定会很快的。“你不愿讲,我动员你讲;你不会讲,我辅导你讲;你要讲了,我就让你讲个够。”这是我们对小先生的基本态度。

最后,我原创了几句话,作为我今天报告的结束。“学情篇”:“不学已会,勿用功。一学就会,少用功;学了不会,白用功。学了才会,要用功;学了会学,多用功。”还有一个“教学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研学促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独后合。引学自学,组学展学,研学固学;三环六学,先定后变,由变则通。”

第二篇:江苏名校之旅考察学习报告

识得春风拂面暖 催开百花满园香

——江苏小学特色典型名校考察报告

202_年3月13日到16日,我们一行11人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前往江苏参加为期5天的“中国名校之旅——江苏省小学特色典型名校考察学习”活动。“全国基础教育看江苏”,的确,江南风景美,江苏教育更美!既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环境氛围、又融合了前沿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活力。紧张的行程里,每到一所学校,通过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听取学校领导管理情况介绍、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学等形式进行考察,都使我们对这些学校的环境设施、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文化构建、课程改革等有了一定了解,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启迪了思路。

一、特色名校的突出特色和经验

1、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创建于1934年,1982年起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为教育目标,实践愉快教育思想,倡导“活跃在校园,快乐每一天”,培养自主创新的小主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主人教育之路”。如今一校三址,学生202_余人.学校面积不大,甚至看起来有点小巧玲珑,设施条件也算不上十分优良,但学校以小主人教育为核心,进行了“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构建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教育模式”和“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三轮实验,在实验中,学校在课程设臵、教学方式、教材开发建设、教学评价与考试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

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徽、校歌、校训、校园节日),精湛的课堂教学(活力课堂),成为学生趋之若鹜的名校。

2、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奚亚英校长提出了“平民教育优质化,优质教育平民化”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理念,其前身是一所只有百余人的农村中心小学,如今是一所辖八个校区、学生近万人、教师300余人的湖塘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他们主张“1+Ⅹ”的发展方式,八校合一、各具特色。他们着力构建以“向善向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道德讲堂、心智吧、书画长廊、课程超市、向善广场……无一不让人触摸到湖塘桥小学师生向善向上的道德风尚,无一不让人呼吸到校园浓郁的书香气息。

3、无锡市五爱小学是一所具有革命历史传统的名校,她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岁月,前身是彭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和华东干部子弟小学,1953年由中共华东局领导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为内容而命名,长期以来,学校继承发扬“五爱”光荣传统,把“五爱’作为立校之基,治校之本。近年来,在沈校长带领下形成了“五爱立校,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德为先,德的原点就是爱,学校规定每周三晨会为“五爱”教育日。同时开展向英雄致敬等活动,与历史牵手,寻找生命之源;开展的合唱节、童话节、卡拉OK大赛等与社会接轨,亲近生活之源。树立爱的楷模,演绎爱的故事。

4、苏州市苏苑实验小学高本大校长不带讲稿,侃侃而谈,以《举

着小旗和大家一起走》为题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报告,具体清晰地阐述了“文化办学、专业治校、人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用四个事例展示了把思想贯穿落实于学校管理实践的成效。四个事例一是彰显滴水穿石之功——每周寄语(根据校情,每周校长赠教师一句寄语,学校赠学生、家长一句寄语,必须原创,十几年从未间断)。二是助增课堂精彩——沙盘推演(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新的思考在一块进行质疑、讨论、演绎和分享,把问题作为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训教师,把新课程改革推向纵深)。三是知能比翼齐飞——小记者站与学生议事会(学校以学生为本,事事处处把学生放在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倡导学生自律自治,主动发展,不断使自我教育走向完善。)四是民主无处不在——临时工也可以大会交流、国旗下讲话(处处渗透教育,人人参与教育)。通过这些,一个骨骼健壮、血肉丰满、独具魅力的人文名校屹立在苏州大地。

二、主要体会和感悟

1、办学思想及其发展完善是学校发展强大的灵魂

四所名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办学思想,这些思想和理念或来自于学校建校的历史传统,或源于校长自身的求学经历、性格秉赋和教育情怀,或生发于对某种突出普遍社会现象、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思考,无论如何而来,都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承载了教育的梦想,凝聚成校园文化,在坚持中历经风雨,在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在前行的路上丰富、完善、深化,把师生紧紧地团结在核心理念下,从而实现了学校的跨越、持续和稳定发展,成为小学校办大教育的典范名校。

2、校园文化是催动学校发展的持久动力

校园文化不仅包括学校的建筑布局、环境创设等外在的物质文化,而且包括师生的思想、行为的精神文化。四所名校,都为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创设了优雅浓郁的环境和氛围,不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制度建设,都闪烁着人本管理的思想火花。校园文化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整个校园环境的布臵,都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学校制度的建设,小到教室及走廊的每一个角落的布臵,每次活动的组织,都要精心安排。他们为师生创建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园林式校园环境,也为师生创建了“家”一样的环境和氛围,把校园真正建成了孩子们的学园、花园、乐园。让老师们有归宿感和幸福感。“步步有景,处处育人”,使师生在环境和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熏陶。最令人动心的是他们都特别注重自身“故事”的发掘和积累,随手撷来,都是引人入胜的“故事”,琅小的“老槐树故事”、湖小的“十大善人故事”、五爱小学的“师爱交通岗故事”、苏苑小学的“采访校长故事”等等,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文化书页,这里能读出教育智慧、师生感情和文明素养,正是一个个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动你我他”,凝成了师生内心无比坚韧的爱和力量,成为学校厚积薄发的发展之源。

3、课改是带学校驶入“快车道”的引擎

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因此,这些名校,无一例外都把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第一要

务,千方百计激发教师学习和进行教研的积极性,把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练兵场”,使教师放飞教育梦想,历练教育才干,收获教育成功。印象最深的是琅琊路小学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1+1的阅读月活动(一本必读书,由学校推荐,像苏雷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一本选读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周”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遍阅国内对此问题研究论文,明确研究进行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确立课题,反复与同伴教师进行研讨、分析和改进,最后上报学校,推荐发表。每一项教研成果学校都要从精神、物质方面给教师做足了鼓励性的“文章”,分享成功与喜悦。还有湖塘桥中心小学的“名师工作室”、“课程超市”,五爱小学的校本教材《生活》1-12册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学生、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联结下,成为全面、个性发展的共同体,从普通走向优质,从平凡走向卓越。

4、集团化办学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有力抓手

集团化办学是基于扩充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破解区域“上好学”难的突出问题,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一思想而进行了一种办学模式的创新举措。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其运作形式主要为: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

共享。各名校集团以名校校长为领衔校长,由专家顾问、各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共同体的整体规划,并形成相应的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名校和各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各校之间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像南京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202_年11月16日成立,下辖琅瑘路小学、芳草园小学、双汇路小学、天正小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采取“统一+分散”的模式运作。“统一”即在学校管理上执行相对统一的标准;“分散”即各学校法人、财务、师资独立,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下辖八个校区,师生一万人,“1﹢x”模式。“1”指的是主校区办学思想;“X”指的是各校办学特色。这种办学模式逐步使教育发展由单兵做战变为集团做战,由个体优质变为区域整体优质。

5、对外交流宣传是实现提炼升华的有效途径

自我封闭,使人固步自封;敞开交流,有利发展提高。四校的对外交流,已不同程度的走出了教育,跨出了国门,天地广阔,作为巨大,在交流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琅琊路小学在国内与六所小学结成“快乐教育”主题联盟,每学期开展密切的研讨交流活动,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外知名小学建立交流体验合作项目,定期互派学生体验交流,把教育放到文化交流碰撞的层面上丰富内涵。湖塘桥小学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响亮提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未来“地球村村民”,同时开设“百家讲坛”,源源不断地把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李吉林、窦桂梅等著名教育家和特级教师请进来讲课,让教师尽享“零距离”的学习培训之福。五爱小学的“合唱团”走进了香港,走上了维也纳音乐演奏厅。

三、今后设想与努力方向

大凡学习,可贵之处在于看别人的,想自己的,学以致用,在先进经验和自身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对接点,善加利用,灵活施行,促进自身工作。以此来看,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发展环境、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经济条件等显然与这些江苏特色名校没有可比性,有很多东西也无法“照猫画虎”或是“移植”,但是诸如思想、理念、管理等“软件”还是可以结合实际“拿来”,大有可为。

1、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须坚持

目前,我县实施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摸索前进的路上有迷茫、有困惑、也有问题。考察学习的过程也是且行且思的过程。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校比健康、比快乐、比进步。那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学习分数比较的做法必须改变,发展学校特色与提高教育质量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质量不高的学校谈不上特色,真有特色的学校,质量一定不低。学校特色是什么,就是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就是要有利于学生成长,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适应学生实际,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学校创建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创出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

2、加强学习,让校长和教师带着“充电器”上路

参观学习中,各个校长、专家对教育理论的多次引述和精辟的论述常常赢得阵阵的掌声。在总结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时言简意赅,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理论可以为实践指明方向,寻找到可靠的依据。这正是我们所缺的,我们的学校缺乏特色,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缺乏个性和深刻,教师工作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作为,从很大程度上看,是缺少理论的学习、文化的涵养和思想的积淀。学校是文明的园地,文化的摇篮,校长和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学习的滋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亲近书籍。结合县局的“两学一读一创建”活动,各校都应把阅读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广泛深入地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全体教师掀起读书热潮,让书香溢满校园,读出教育智慧,读出对教育的热爱情感,读出教育创新。

3、小处入手,坚持铸就学校特色品牌

苏州苏苑小学高本大校长就只校长寄语一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原创,雷打不动,积言四万有余,也终成学校一大特色。五爱小学通过一系列创意新颖、设计精细的活动(“五爱”教育大论坛、校园文化研讨会、红旗下的誓言、老校友校史报告、陶艺拍卖献爱心、童言文学社活动、合唱节、烛火晚会、童话节、美好家园邮票发行、新年音乐会等),把看似空洞和抽象的“五爱”教育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形成学校的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更切近实际地审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着眼于学生“成人”,从德、智、体、美、劳任何一个方面都可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对学校特色创建要整体规划、理念推动、制度支撑、活动创设、积淀文化。特色特色创建不必好高骛

远,也不须花拳绣腿。只要立足长远,认定了干,干则求成,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4、强化课改,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提高教育效益

特色名校都把深化课改,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减负增效”作为重中之重,倾力而为。我们应借鉴其“名师工作室”、“教学研究周”、“教学效率月”、“沙盘推演”等做法,有效推进课改,壮大骨干教师群体。同时还应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开发研读出众多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在合格的人才的基础上向优秀人才迈进,实现教育的个体与共性的和谐发展。我们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遗产、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农村学校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乡土资源,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培植自身的文化内涵,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开发我们的校本课程。一个学校的校本课程越丰富,在这个学校培育出的学生就越多元,越立体,越优秀。

5、加强对外交流宣传,尝试联合办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科学规划和建设新学校。湖塘桥小学202_年建成,投资1.5亿,是从课程、文化、建筑三线需要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的,因此学校各色功能校舍、文化品味浑然一体,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范例。

第三篇:名校之旅心得体会 安东卫街道一中

幸福,在教育的春风中荡漾

——名校之旅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第一中学

春风送暖,杨柳吐翠。3月23日,我们岚山区各乡镇的教师在教育局梁局长的带领下一行43人有幸前往即墨28中、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潍坊一中、杜郎口中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参观学习,有幸近距离触摸了走在教改最前沿的改革家、教育家们的灵魂,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们的办学精髓和育人理念,一切“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文情怀成就了幸福学生,也无形中打造出了高校课堂。细心聆听,深入回味,醍醐灌顶,一路走来,我且行且思且成长。

即墨28中将雷锋精神活化到教学中形成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确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互助学习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使学生“和而共谐,助而互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奠基”使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互助中发展,在和谐的课堂组织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而使其认知、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特别是教学时教师要做到 “五个还给”:①将时间权还给学生:教师最多讲15分钟,点拨、总结、提升,学生互助学习30分钟,学生占据了整个课堂。②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应出现学生两两成对在一起热火朝天边讲边练的场面,有时还会有串位讨教的现象。将4个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概念;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例题。③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说出来的才是学生的,老师说的要通过学生说出来。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不是师教生,而是生教生,一帮一的师友互助,30多分钟时间还给师友,给学生提供表达真实思维过程的机会,使学生的话语权在这里真正得到尊重。课堂上老师要做到“四心”:真心让学生去表达;耐心听学生来回答;细心观察学生交流;精心指导学生互助。老师要甘于退居后线:教师的“无为”逼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懒惰”逼出了学生的“勤奋”;教师的“哑巴”促进了学生的“效率”。④将探究权还给学生:老师要选准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老师不要害怕时间不够用。⑤将教学权送给学生,一个“送”字,老师要心甘情愿: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傅”们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整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以学生教学生为主。

“和谐互助”创造了至高的课堂学习境界,体现出一种感性和理性的课堂价值追求,“师友”在互帮互助中,找到了成就感、归属感,更更体验到了成长的幸福与快乐。最大的人文是激发每个学生强大的情感内驱力,而“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引爆了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经过学生内化,形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并最终激发学生向上的决心和意志。他们大力弘扬的这种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使孩子乐于付出,愿意奉献,并享受着帮助他人所带来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广文中学。它着着实实地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真正去打造属于孩子的幸福,切切实实地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真正把工作做细、做精,落到实处。开展关于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你听说过吗?你在校园里幸福吗?如果把幸福指数分成十个等级,你的幸福指数有多大?你幸福的根源在哪里?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写出带来幸福感的10个重要理由,从最重要的开始。

广文中学对学生在广文中学的幸福感调查,排在前十位的是:丰富的文体活动活跃了课余生活;各种活动让学生自主举办,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师资力量强,教师素质高;同学间团结友爱,互助和谐;校园整体面貌好,卫生整洁;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自主互助课堂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整体素质高,相互学习的机会多;学校教学设施比较齐备;学校知名度高。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一所学校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来做主人,想想现在我们提倡的道德课堂,不正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吗?只有我们的思想改变了,学生才能会快快乐乐地在学校里生活。广文中学真对学生的调查开启了“提高学生校园生命质量”的行动。他们把能够明显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纳入了课程管理,构建了九大“活动课程”体系,包括: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节日”课程,社会课程,阳光60分课程,离校课程。每个活动均实行“主题引领、模块推进”,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模块内容、实施方式、活动时间、评价办法等。开学初他们组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主题的入校课程,学生离校时组织“根系广文,胸怀天下”的离校课程,设为主题班会,主题校会,校园送别三大模块。特别是离校课程,让毕业生充分感受到自己与母校之间的珍贵情谊,在珍惜收藏的同时,时刻激励自己奋发向前。离校课程使毕业不仅仅是一种别离哀愁,更成为责任、感恩、放眼未来等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成为毕业学子们青春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活动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载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幸福的不竭源泉,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历程。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把进校的每一个学生在思想上与学校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使学生感觉我是这个学校的一份子,播下了学生爱校的种子,这颗种子慢慢发芽、长叶、开花、茁壮成长。

广文注重调查,不但关注事情的本身,在解决问题之前通常要做相关的调查,追寻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追根述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主张主观臆断,不凭经验办事情,广文中学紧紧抓住“课堂数据”进行各种问题的透视,广文中学用“数据”说话,进行行动研究的探索,一切从学生出发,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终身,放眼于每一位学生的未来,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起学生喜欢、高效愉悦的理想课堂。广文人以高屋建瓴的思想、通观全局的意识以及求新求真的创造力将每个课程的实施都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饱满的情感体验,需要多么细腻柔软、包容豁达的心灵和多么超强的执行力、进取心啊!正是基于人文情怀这方肥沃的土壤,成就了广文大气、自信、阳光、幸福的学生,打造了一座理想的学校。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吧!他们的幸福感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呢?教师普遍感到工作辛苦、精神疲惫、报酬偏低,也就是缺少幸福感。八成教师感觉压力大,十个教师中有三个在倦怠工作,疲于应命,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再来看看学生的情况吧!中考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压力山大,家长望子成龙,逼迫孩子没日没夜的学,各种各样的培优班、特长班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想千方设百计,充分挤压学生的休息时间,搞题海战役„„忽略学生的个性,不顾孩子们的感受,唯分数论。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对读书感到迷茫,把读书当做完成老师和父母交给的任务。她们快乐吗?幸福吗?

当前形势下怎样提高我们师生的幸福感,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呢?纵观以上两所学校,其根本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未来,为学生创造了幸福成长的乐园。伴着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时机,让我们也来一场”头脑风暴”吧!彻底地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构筑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即一切以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归宿,讲究育人的艺术,实施幸福德育,成就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全面提升师生幸福品质,彻底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共筑教育幸福乐园,让幸福在新课改的教育春风下荡漾!

第四篇:“中国德育与班主任大会”和“名校之旅”学习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中国德育与班主任大会”和“名校之旅”学习

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松原市前郭县额如乡中学 沈焕文

首先,感谢市、县教育局领导为我们搭建如此好的此次域外学习提高机会和平台,在市教育学院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作为松原市第四批校级后备干部学习考察团一员,有幸于7月21日至7月31日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举办的“中国德育与班主任大会”和“名校之旅”学习观摩活动,在这短短的八天学习考察活动中,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憾,让我的灵魂受到洗礼,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将几天来学习观摩真实体会与感受向领导们汇报如下:

7月21-24日,在北京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德育与班主任大会”。此次大会邀请了中国教育界的名家名师,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各位专家及名师均做了意义深远的报告。这次大会也是专门探讨中小学德育建设和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建设和班主任工作健康和谐发展的一次盛会。在大会中,我亲身体验了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特有的大会仪式;聆听了来自于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中国第一位宏志妈妈高金英老师所作的主题报告:《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所作的主题报告:《教师道德的境界》、全国著名班主任、改革优秀教师申淑敏所作的主题报告:《做幸福的班主任》;全国十杰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绿色语文”提出者赵谦翔老师所作的主题报告:《敬业、创业、乐业——我的成长之路》、全国十佳班主任王立华老师所作的主题报告:《班主任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班主任研究会副会长丁榕所作的主题报告:《班主任的幸福人生》等。近四天的会程,安排得满满的,十几位专家为我们诠释了中小学德育创新的方法与途径,阐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先进观念、成熟经验和良好方法,对未来学校的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专家们所介绍的每一个成功经验和亲身经历的案例,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高金英老师在报告中讲到,最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在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能给自己的老师留一个永远温馨美好的位置。作为老师在心目中能给学生留有一个温馨美好的位置。作为老师,只有真正的喜欢学生,对学生有感情。学生才会对老师赋予同样的感情。爱是处理师生关系最好的方法。同时列举一些应注意的班主任工作细节问题,班主任只有处理好平时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才有助于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从主题班会的开展,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到志向的树立,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和指导。高老师的报告三个多小时,近千人的报告厅基本无人员走动,雷鸣般的掌声响了一次又一次,引起了广大与会同仁们的共鸣。

听了杨启亮教授的讲座,使我深深懂得如何去爱我们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对学生负责,要有博大的情怀,要承认差异,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遮蔽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要给学生发展的机会,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对道德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幸福的道德是自我实现的道德,不应是奉献的道德、牺牲的道德;幸福的道德是心存感激的道德,学生对教师心存感激,教师也应对学生心存感激,因为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的今天;幸福的道德是成功者的道德,教师的付出,获得的是享受成功的体验,因为教师教的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教师成就了学生,学生也成就了教师。

赵谦翔老师除了谈自己的教学生涯,还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这些都让我感觉到赵谦翔老师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教育者。赵老师讲述了他的成长道路,赵老师的高尚师德、高超本领令我折服。从“应试教育的急先锋”变为了“语文教改的过河卒”,一路追寻“绿色语文”,享受“诗意人生”的感人故事。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我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的洗礼,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学习赵老师的那些优点:

1、坚守自我,完善自我。

2、不甘寂寞,耐住寂寞。

3、坚守教学个性。

4、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

听了丁榕老师的讲座,我从一位年近古稀的长者身上的活力,看到了她从事班主任的幸福感,听了丁老师的讲座,确实令我敬佩。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不是人,是“神”,她就是一位“神”,因为她将所有的爱和一切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对学生倾注了一腔热血,她能够将60年代开始教过学生的所有资料保存至今,包括照片、作文手稿、写给老师的纸条等,并且能够整理出版和自己的学生分享,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她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她把所有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们。爱有付出就有回报,她教过的学生也都把她当成了亲生母亲。丁老师的报告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在王立华等四位全国优秀班主任的报告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途径是多种多样。班主任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几位班主任就如何把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落实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如何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指导,使在座的每一位班主任感觉收获颇丰。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作为学校管理者中的一员,我今后要下大力度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铺平道路,使我们学校的每一位班主任都能用真心、动真情、做好班主任工作。

大会论坛互动环节,由著名德育工作专家、《德育报》社长兼总编辑张国宏主持,就一线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同与会者进行互动交流。内容贴近教师工作实际,通过交流,解决了教师在日常工作的困惑,很受大家欢迎。

7月28日,随《名校之旅》学习考察团一行,早早的来到了这所坐落在碧波浩淼的青岛胶州湾畔,生均占地不足3平方米,被专家戏称为“袖珍式学校”的青岛胶州向阳小学。在山东教育界享有课改看杜郎,创新学向阳的美誉。

首先校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等大概情况,重点从养成教育、艺术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给我们做了介绍。然后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综合活动室,展示学校的文化建设。感觉学校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处处体现出育人的浓厚氛围。

向阳小学在“袖珍”上做足文章。无论学校的围墙,还是教室的墙壁,乃至学校的树木,都被该校得以运用到了文化宣传上,可谓别具匠心。

“空中”生物园了是向阳小学最吸引眼球的一个亮点,它是学校在二楼平台上经过加固、防渗和强化处理,开辟出的一个300多平方米的空中植物园。种植各种花卉、蔬菜,周围张贴着各种农林果知识图片,让学生既动手实践,又了解农业。走到这里,只有一条小小的过道,植物分层盆植,分多个区域,有“花卉育苗区”、“无土栽培区”“土壤栽培区”“菌种培植区”等。

课改成果展室”为老师们的教学探索、课改成果提供了舞台。在一进大门,东面的教学楼上,有同学们灿烂的笑脸。向阳人都知道,营造氛围、优化环境是育人的重要条件。墙上地球村、七色光电视台、大中国展室、阁楼托管处、小脚印室、在楼道各处都有展牌,还有航模池、小画家沙龙、向阳百科、等多处景观。当我们看到这些,不能不让人惊叹校长的心细与智慧。

7月29日,怀着一颗对其“个性化教学”特色课堂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我步入了烟台第十四中学。首先我们观看了学校展板,了解了近年来学校在教学改革、学生德育、学校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绩。接着在学校教师的引领下,参观了心理咨询室和芝罘区配置最高的沙盘室,以及学校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听取了学校领导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在本次学习考察活动中,烟台十四中的“个性化学习”特色课堂给与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感受到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解放了学生,使全体学生充满自信、满腔热情地去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不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灵性得伸展,个性得以张扬,潜力得以释放,能力得以锻炼,素质得到了提高。

此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到了差距,拓宽了思路,明确了目标,知道了一个好校长是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清楚地意识到了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把此次学习所获、所悟、所感,应用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革与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_年8月20日

第五篇:名校学习心得

北京参观学习所感

万兴中心小学

陈 秋

202_年4月5日

北京参观学习所感

感谢各位领导给我参加本次赴京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参观几所名校,更有幸听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及所获得的丰硕的办学成果,也让我这只井底之蛙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此行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一、什么是特色学校?

“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

清华附小的特色是什么?走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无处不让人产生“如在文化中”的感觉真正体会到了“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每一间教室都干净、整齐,独具文化特色。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展示板,展示板中有的张贴着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有的张贴着手抄报,有的还张贴着学生优秀作业展品。各个板块错落有致,精彩纷呈,即使在墙壁的角落也张贴着成志榜样班级荣誉榜。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随处随地都能充分地利用起来,营造了一种极好的教育氛围。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教学楼下面的角落里都设有开放书架,真是别致的休闲学习区啊!使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不由得被这厚重的学习氛围所感染。我想,在这样一所环境优雅、学习氛围浓厚的名校里,学生们的素质一定很高吧!这里的学生是多么幸福。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学校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语文识字课,上课的老师年纪轻轻,却是活力四射,激情满怀,课堂上学生的灵活应变,通过识字教具拼组不同的字极富有趣味性。我想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走进教学楼我心中的的疑惑得以解答。走上楼梯,楼梯扶手上的绿色植物一盆盆摆放错落有致转角墙壁上张贴着学生作品、教师的个人简介,走廊地板上整齐排列着一些著有拼音的字、生活常用报警电话,整个设计是那么自然和谐,能让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最让我喜欢的是屋顶的设计,屋顶上挂满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学生制作的风筝、雨伞,这是一个自然富有童趣的学校。这还是一个兴趣活动开展最多的学校,有舞蹈、戏剧、皮影、烹饪、英语等等只要学生喜欢都能学,我想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该有多强。

二、如何打造学校特色?

通过学习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立足本地实际,适合才是最好。

2、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组织健全,制度保障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4、学校领导者的决策。

三、反思

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针对我校的现状我进行深刻的反思。

1、我们有什么?我们的特色是什么?

和北京名校相比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有宽敞美丽的校园,有茂盛的植物。但缺乏特色。

2、我们缺少什么?

参观了北京几所名校不禁有所感叹,他们的校园文化做的是那么好,如果放在我校会怎样呢?想象一下,墙角的图书凌乱不堪,撕毁严重。走廊文化会被破坏、撕毁、刻画等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我们缺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素质是决定一个学校好坏的基础。我们只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

3、今后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不能起决策作用,但我能尽我最大的努力将我自己的班级做好,借鉴本次北京之行所得,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打造一个属于我的特色班级。

名校之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