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分享会心得 非暴力沟通
读书分享会心得
XXX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在12月14号,一场读书会解决了我入职以来的很多问题。第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第二,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应该是怎样?
我一直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很不看好,因为我总觉得这是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经过专家老师和同事们的讨论,原来,问题还在自己这里,如果我可以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如果和我一起上课他们就很开心,那么何需奖励呢?当然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做辅助还是更好的。
第三,如何有效沟通?
同情式的沟通这次通过实景练习,以XX班级的真实情况为例子,我们进行了讨论,结果让我们豁然开朗,其实良好的沟通更是建立在能够换位思考,了解学生与家长的心理。
第四,沟通四要素
所谓大道至简。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模式并不复杂深奥,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依次运用好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明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方在干什么并客观加以陈述(比如,本周三次数学作业你两次没交也没有说明理由);
感受——表达“难过”“开心”“气愤”“害怕”等基于观察的感受(比如,我不满意);
需要——告知那样的感受是出于内心何种需要(比如,因为我需要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请求——明确告知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请补交前两次的作业以后要按时完成)。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要素”的察觉,运用时则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借助这“四要素”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这一沟通模式学会倾听,用心体会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予以帮助。
第二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六(5)侯添诚妈妈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也称作“爱的语言”(NVC)。“学会一百个道理不如学会一个方法”,“非暴力沟通”即是一种沟通方法,它旨在帮助人们建立一定品质的联系。
很有幸,我的朋友郭丹梅女士作为非暴力沟通方法在国内的率先学习者之一,接受了我的邀请,利用两个周日的时间,为我和另外十几位家长以读书会的形式讲授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受益匪浅!
“非暴力沟通”突破了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生活中,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等常常带给我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但是那并不是我们的本意,甚至我们内心明明是爱着对方,语言暴力却使我们变得冷漠、隔阂、敌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告诉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关注自己和他人当下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借助这四个要素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指责或要求他人。
参与读书会的家长们一开始很不习惯使用这四个要素表达,感觉这样说话令自己都很诧异,更担心对方无法理解。在做练习时,吕妈妈运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向吕爸爸表达了希望他能分担做早饭的工作,吕爸爸当场承诺至少一周做两次早饭!并且坦言以往并没有关注妈妈需要分担这份工作的需求,而且以往妈妈用暴力的方式要求自己多数情况也是不会配合的。郭老师提示大家,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往攻防式的对话,现在开始用察觉接纳式的方式沟通,也许不能运用自如,但是有意识地选择语言,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即可。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全身心倾听
遭遇他人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会上,我和安妈妈分别扮演妈妈和女儿开始对话,当我们再次转换角色对话时,安妈妈突然一句:“我明白了!我明白我女儿和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了!”安妈妈情绪有些起伏,但还是很欣慰自己读懂了女儿。我们这些家长面临的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旧有的习惯性的倾听和谈话方式可能阻挡和孩子的联结,我们需要能够化解冲突、促进合作的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提倡通过倾听孩子们的感受、需要和愿望来理解他们,家长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的主要信息是: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找到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策略和方案。倾听并不意味着同意或者不同意,倾听通常只是对话的开始,如果家长能够倾听,将有机会分享孩子们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以及需要。
读书会的最后时间,郭老师引导大家表达感激。生活在商品社会中,我们也许不太习惯单纯地付出与接受。然而,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注意倾听别人所表达的感激: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及这激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当家长们表达感激的时刻,读书会弥漫着浓浓的爱意,真诚的语言,动情的拥抱,感动的泪水???……
当晚,我在微信群里表达了如下文字:
下午课程结束,我走出房间,落日余晖下,满院子的笑脸和幸福!真的,那个情景很美好,那个时刻我的心里被照亮,我会铭记那一刻我的所见所感。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和大家共同学习非暴力沟通,并且深深地被我们分享的爱所感动!谢谢大家!
以书为缘,因缘际会。最后,分享几位参加读书会的妈妈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体会:
天一妈妈:
我今天反省自己以前对孩子的做法,我很想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饭后我很平和的问孩子能否谈一谈,并声明我不会带任何情绪评论她说的话。
我:宝贝我们能谈谈吗?用nvc方式。
孩子:可以啊,你想谈什么?
我:我很想知道妈妈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你感觉是什么样就如实说,妈妈保证不会生气。
孩子:妈妈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妈妈,爱我关心我照顾我。
我:全是优点,妈妈应该也有缺点吧。
孩子:缺点就是大嗓门对我说话,妈妈你应该向天天妈妈学习那么温柔说话。
我:妈妈会改变,有时你让妈妈拥抱你,妈妈拒绝你,你是不是很伤心?
孩子:还行吧,有时不拥抱也没关系了。妈妈我很喜欢你这样对我说话。妈妈这就是你今天课上学习的吗?nvc是什么?
我:是一种沟通方式,就是通过倾听用心感受,让大家心意相通。妈妈以后会尽量改变,但无法立马都改正。
孩子:当然无法一下都改过来,你可以慢慢改,我可以提醒你。
我:好的。我会努力。
我一直认为孩子还小很幼稚,她不明白我对她的要求,今天我觉的现在孩子可以理解我的一些做法,以前只是我被情绪所左右然后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沟通无法进行以吵架告终。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平和的心态以及它对我的重要性,以前我一牵扯孩子的事情就很焦虑,这种情绪又传导给孩子,我只要求孩子不要焦虑却没认识到自身问题。真诚的感谢NVC让我从迷惘中看到希望。
赵妈妈:
周日我去参加NVC读书会的活动,快结束时,老公发来的信息:
老公:你们几点回来呀?(语气不耐烦)
我:还没结束。
老公:快5点了,晚上吃什么呀?(依然很不耐烦)
我:需要我们打包还是回家煮面?
老公:你们几点回来呀?(语气重点在几点上)
我:快结束了。
老公:我看看冰箱里有什么菜吧(平和了)。
我和女儿到家后,直接享用到老公做的晚饭,而且气氛很好,和女儿一起称赞他菜做的好吃。如果放在以前,在老公的一再催促中,我会没好气的回他:催什么呀,还没完事呢,爱吃什么吃什么!也许结果并不变,但是我俩肯定会带着互相指责的情绪,不会有今天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我认为我的关注点在老公的需求上,所以尽管他的语气很不好,很不耐烦,我也一点都没有生气,很顺畅的完成了关于晚饭的沟通。
邓妈妈:
刚才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在后排座上睡了一觉,中途还帮我接了几个家人的电话。
到家后我发现她对家人说话的语气有
些不敬,我就问她:“好端端的笑脸怎么变成哭脸了?是生气了吗?发生了什么事?”她沉默了片刻,回答我:“本来想睡一觉的,结果被电话吵得,根本没睡着。
我肚子里有好多炸弹”,我问:“我能帮你做什么吗?帮你把气撒掉。要不然你大吼一声?(现学现用哈)”,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我:妈妈,你今天怎么对我这么好呢?我觉得好恐怖啊[偷笑]。
我问她我以前是怎么对她的,她说:“你会怒气冲冲地问我,你要我做什么才能解决你的问题!”
后来孩子主动笑着跟我说:“妈妈,我感觉好多了,不生气了。”
第三篇:非暴力沟通-强烈推荐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NVC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NVC还认为,我们所有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人的行为是满足一种或多种需要的策略。
NVC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言之,NVC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1]
简史
1.NVC由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于1963年提出。
2.最早是在1960年代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项目提供纠纷调解和人际交流技巧培训。
3.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NVC引入前南斯拉夫的学校中,到1998年,有超过1500名来自40个城镇的老师接受了为期6天的培训。
4.接着,欧盟资助NVC培训师将NVC介绍到4所以色列学校、4所巴勒斯坦学校以及北爱尔兰的学校。
5.此后,以色列政府将NVC推广到以色列的学校中;同时,欧盟资助的NVC项目也推广到其他国家。[2]
6.202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NVC列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Best Practices on Non-Violent Conflict Resolution in & out of school-Some examples)。
[3]
7.除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外,NVC还被广泛运用到世界各地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中的冲突预防和解决,其中包括世界上饱受战争创伤的地区,如卢旺达、布隆迪、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东、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北爱尔兰等。
背景和渊源
马歇尔早年的经历引发他对探求和平解决冲突方法的兴趣。他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到: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这样的思考始于童年。大约是1943年的夏季,我家搬到了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到达后的第二个星期,公园中一起暴力事件引发了种族冲突,接下来几天有40多人遇害。我家处于冲突的中心地带,整整三天,我们都紧闭家门,不敢出去。
“冲突结束后,学校复课了。我发现,和肤色一样,名字也可能招来危险。老师点名时,有两个男孩瞪着我,嘘声说:‘你是Kike吗?’我从未听过这个词,不知道它是某些人对犹太人的蔑称。放学后,他们在路上拦住我,把我摔在地上,拳打脚踢。
“从此,上述两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是什么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关爱生命?”[4]
他先是学习临床心理学,但并未从中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他说:“我更感兴趣的是学习什么是符合人性的生活以及什么能使人脱离他们的暴力倾向。”(I was mo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how we were meant to live and what moves people away from their violent tendencies.)于是,毕业后,他继续寻求答案。他向那些他所欣佩的人学习,“我和他们谈话,看着他们,向他们学习他们所学到的。我关注是什么帮助他们仍能保有我所认为的人性:致力于服务彼此的生命需要(Contributing to one another’s well-being)。同时,他从比较宗教学的学习和一些学术研究(例如卡尔·罗杰斯的研究)中得到很大的帮助。[5]
最后,基于上述的学习,他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About how we humans were meant to relate to one another),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 [6]NVC理念
NVC实践基于以下关键假设。许多传统也有这些假设。NVC为如何将这些假设付诸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1.所有人都有共同的需要。
2.我们的世界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
3.所有的行为都是满足需要的尝试。
4.情感反映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5.所有人都拥有爱的能力。
6.人类乐于给予。
7.人类通过互助的关系来满足许多需要。
8.选择是内在的(Choice is internal)。
9.自我联系是通向平静的最直接途径。
当我们的生活基于这些假设,自我联系以及和他人的联系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并变得容易。[2]
NVC技巧
这些技巧服务的目的是使人友爱互助。它们的使用是基于以下的意识:
1)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Interdependence);2)与人协作(Power with)而不强迫(Power over)。
它们包括:
1.区分观察和评论,能够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物;
2.区分感受(Feeling)和想法,能够识别和表达内在的身体感觉和情感状态,而不包含评判、指责等;
3.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Compassionate giving),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NVC技巧强调我们对自身的感受、行为以及对他人作出反应时的选择负责,以及如何致力于建立协作性的人际关系。
NVC认为,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通过强调深入的倾听——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NVC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4][1]
NVC的运用
表面上,NVC的运用有赖于语言的交流。但更为核心的是,它是通过一些原则和方式来促进与自己及他人的联系,例如优先考虑联系
(Prioritizing connection),关心所有人的需要,体会我们所不喜欢行为背后的需要,通过协作而非强迫等。换言之,结合这些原则和方式有助于使NVC技巧有效地服务于它的目的——促进人与人的友爱互助。同时,NVC的具体表达方式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4]以下是一个NVC实践者叙述他的一段经历,在这段经历中,他试图兼顾双方的需要:
“每次周六去黄庄中发电子市场看摊,中午我都到一家小饭馆吃一碗‘素刀削面’。菜单上本来是没有这样一个饭菜种类的,5元一碗刀削面的标准‘配置’是有肉的,我第一次进这家饭馆时,问有没有素刀削面,老板娘说有,也是5元,端上来一看,很清静的一碗面上放着两片油菜叶,再加一点盐和香油,我很喜欢,只是觉得菜放得太少了。
“后来我一直在这家小店吃,老板娘一见我来,不等我说,就冲着厨房吆喝,一碗素刀削面,每次碗里都有菜叶,或一片,或两片,我每次也照例心里暗暗埋怨一下,就是菜少了点。
“最近我多次想到人们在表达自己需要时的困难性,有时表达需要是令人很恐惧害怕的事,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普通要求,在想表达需要时也有很多担心。在中午吃饭的路上,我忽然想到,既然我不满意吃的面里菜少,为什么不向老板娘说,请她多加一些呢?我担心老板娘会因为这个新增的请求闹心么?担心被拒绝么?加多一些菜会增加一些成本,我体会老板娘内心一定会看重不要损失利润,我看重多一些蔬菜对我身体平衡的重要性,如果我为多加的蔬菜额外多负担一块钱,这样双方的需要就都会得到满足了。
“在进了小店后,老板娘照例吆喝,‘一碗素刀削面’,她的山西口音很动听。我赶紧说:‘能不能加一块钱的菜?’老板娘没有表现出任何诧异,马上向厨房喊道:‘一碗素刀削面加一块钱的菜。’然后对我笑着说:‘要是夏天就不用加了,现在是冬天„„’我答道:‘是啊,现在菜比肉还贵,我知道的。’面上来了,菜很多,我吃得很舒服,临出店门时,老板娘像往常一样笑着说:‘慢走,再来。’但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联系似乎又加深了。”
第四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起初看到这书名,我觉得这是鸡汤文,打算快速过一遍,没想到我读第一遍花了六个小时才读完这本书,而且打算过一段时间再读第二遍。这真的是实操性很强的一本书。
从这本书我学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无论发生什么事,哪怕自己处于暴跳如雷的状况,也要努力让自己静下心观察到底是什么状况,了解并明白自己的感受,再揪出自己的需求,最后做出请求时多用感受语言,少用评价,不指责他人,不怨天尤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这样说:我(感到)……因为…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内心才会慢慢地平和,指责别人就等于替别人的父母教育,还给自己添堵。只有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从这本书学到如何倾听别人的诉说,当别人遭遇不幸,自己不急于安慰或分析问题,反而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去引导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倾听别人的诉说,适当的.给予点头以来表示自己还在听着,用同理心来体会别人当时的感受,适当重复对方说过的问题。要知道没有评论的倾听是很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和别人发生矛盾千万不要采用冷暴力的手段。我想到了斯通纳和伊迪丝,如果一方尽情地表达感受,另一方静心地倾听,他们的婚烟就不会如此这样。
最后采用一位书友的评论:
一个在用心,一个在用术,心会让我们彼此亲近,术则让我们界限分明。
【《非暴力沟通》精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1.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
2.《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范文
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长篇」
4.《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5.《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范文
6.《非暴力沟通》读后感800字
7.《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
8.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的读后感范文
9.《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范文
第五篇:《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
——结束对自己的恐怖主义
之前有一段时间,任性使气、桀骜不驯、任意妄为、精神恍惚,生活一团糟。不停地寻求答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以及如何解决。但是一直无解。然后我就放弃了。行吧,看你要带我走到哪儿呢!走到哪是哪吧,没有问题呀,如果这就是我的命运轨迹,我接受、跟从、臣服。借着罗秋兰老师的那句话告慰自己:“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用来体验的,而不是用来寻求答案的。可是偏偏很多人把这两句倒过来活”。我想我就趁着这个机会正过来活吧,哈哈。就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我看到了《非暴力沟通》,也看到了“结束对自己的恐怖主义”。其实这是一本书和另外一篇文章,不过被我联系起来了。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太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愤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助人。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非暴力沟通》还只看到一小半,便发现答案突然就自己出来了。自己前段时间的混乱,是从第一阶段走到了第二阶段。无论如何,有了一份答案之后,能够用一个理念或什么来解释自己,内心更多了一份平静,那份从未知到已知的掌握感,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才能从容平和。恩,知道了是这样就好。不着急,慢慢来,按自己自然的节奏一步步来,总会走到第三阶段的。
那份心中对于未知、对于不断流动的恐惧、焦虑、不安、担忧,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恐怖主义!
“有多少时候,你的决定和行动是基于爱、平安和喜悦?又有多少时候,你的选择是出于担心、焦虑还有恐惧?”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是出于真心的喜爱、创造的灵感、喜悦的分享,还是因为如果自己不做这么多的事情,就无法逃避自己的低自我价值感、貌合神离的家庭关系、莫名的情绪困扰,或是害怕没有人需要自己、再也得不到机会、没有足够的钱因而也就没有安全感?”
我决定——(其实上个星期就开始在做了)让自己地行动出于真心的喜爱、平和安宁、还有喜悦。上个星期当总教练时在课程中做到了。只是在生活中要时时记得去做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不留神一秒钟的时间,我就很容易回到原来的状态和模式了,尤其是在有事情发生时。可是也正是在有事情,其实才更要明白自己,更要让自己地行动出于真心的喜爱、平和安宁、喜悦。
我会一直这样成长。
感谢在我行为和平时的我很不一样的时期,在我混乱疑惑的时期,陪伴在身边的所有人。感谢我自己的愿意学习和提升。感谢我的人生轨迹给我的这样成长的机会。
202_-9郭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