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王儒林省长在振兴人参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0-102917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9 22:07: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王儒林省长在振兴人参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儒林省长在振兴人参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202_-06-02

今天召开这次振兴人参产业座谈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研究安排我省振兴人参产业任务,强化具体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取得更大成效。

人参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战略产业,同时又因其产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70%,也是民族产业。目前,我省人参产业处在不进则退、不兴则衰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人参产业,经济效益的潜力很大,而且还不能仅仅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人参产业振兴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对这些工作和成绩,应给予充分肯定。

现在可以说,我省人参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但下一步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关系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性问题需要下更大的力量进行破解。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推动人参产业发展尽快开创新局面。

第一,要推行规范化种植。人参产业振兴需要解决诸多问题,首先要从种植源头抓起,重要的是控制面积,不能盲目扩大。我省人参1988年以前由于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较贵。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人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逐步提高,导致供大于求,加之生产环节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的农药残留超标等,人参产业步入低谷,目前尚未从低谷中走出。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参地资源管理,控制总量,防止无序扩张。从今年开始,每年占用采伐林地面积控制在1000公顷左右,全省人参留存面积经过调整控制在4500万平方米左右。另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GAP指导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争取到202_年建成20个20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人参GAP生产基地,基地面积占总种植面积90%以上。同时,要大力发展林下参、非林地种参、老参地再利用等生态模式,确保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项工作由省农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牵头,省林业厅等部门和相关市(州)配合完成。

第二,要推进规模化精深加工。目前全省年加工鲜参500吨以上的企业仅18家,加工方式粗放,设备简陋原始,千家万户大锅煮、小锅煮、硫磺熏蒸等现象普遍,初加工产品比重占70%左右。小作坊式的人参加工是制约我省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突

出问题,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要抓紧制定人参加工行业准入标准和条件,对小加工企业限期改造,提高技术层次,3年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予以取缔。由省质监局牵头,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农委、人社厅、卫生厅等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搞好调查摸底,进行分类排队,采取相应措施。由省科技厅牵头,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配合,继续通过实施科技专项,组织搞好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等科技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开发更多科技含量高的人参加工产品。已进行转化的产品,要加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第三,要下力量抓好市场监管。振兴人参产业,解决好市场销售问题至关重要。我省人参市场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缺位,假冒伪劣现象严重。人参既属于农业产品范畴,又用于做药、保健品,具有药品、食品、工业品的属性。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由农委监管;按照《药品管理法》,中药产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由卫生部门监管;按照《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由质量监督部门监管,市场流通由工商部门监管。由于人参的特殊性,部分环节处于“五不管”状态。全省现有9户人参检测机构,对野山参、林下参存在重复检测问题,经常造成检测结果迥异,纠纷不断。对园参检测又存在空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坑害消费者的事件时有发生。必须下大力量,出重拳,下猛药,进一步规范人参市场。由省工商局牵头,开展人参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实行联合执法,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规范、有序、健康的流通格局。由省质监局牵头,整合、规范和指定公益性人参检验机构,建立检验机构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一经发现有违法行为,要进行停检整顿,取消质检资格。

第四,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是振兴人参产业的载体,要摆上突出位置,集中组织力量,加快推进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大项目办形成的《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重大项目谋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迄今为止我省对人参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方案》提出八大板块31类重大项目,对人参产业全链条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谋划,相应地落实了投资主体,部分项目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办法,要想方设法抓好落实。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要对项目进一步细化和论证,统筹考虑项目空间布局和相关资源配置,促进项目实施。对于人参保健品、人参日用化工产品、人参复方中药二次开发和大品种培育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的板块项目,要尽快开展前期工作,抓紧启动实施。环保、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加快环评、用地等

审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继续做好项目谋划,充实和完善重大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实施接续。

第五,要着力打造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培育知名品牌,有利于开发高、精、尖产品,对于带动人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育省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人参产业化发展模式,处理好企业、基地、农户等方面关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配套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参地资源要集中向龙头企业配置,推进人参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由省农委牵头,会同省工信厅、科技厅、金融办等部门,形成培育人参龙头企业实施方案,争取利用3-5年时间,打造5-8户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年产值百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同时,重点培育3-5户企业上市。

第六,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名牌不仅涉及一个企业发展,而且关系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壮大。我省人参品牌杂乱,市场竞争能力差。目前全省人参品牌100多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有新开河、皇封参、益盛、万河、中华参、高人6个。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力培育“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讲,培育品牌与发展龙头企业相辅相成,龙头企业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省农委要会同省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继续加大力度,集中力量,着力把“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要充分发挥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作用,组织实施攻关,争取尽快在人参安全性评价、良种选育、规范化栽培、精品化加工、提取物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文化对产品品牌的形成至关重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发挥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经济与文化、创意等紧密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挖掘、整理、创新、普及人参文化,加大人参科普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长白山人参的功效、科学服用方法、保健作用、历史文化等,使更多的人了解人参、认识人参,树立正确的人参消费理念。

第七,要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依据。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人参标准体系建设,先后主导修(制)订《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等28项人参、西洋参产业技术标准,其中1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15项吉

林省地方标准,促进了人参标准化生产,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标准不统一,而且针对性不强。比如人参作为药品,要执行卫生部门的《中国药典》;作为特产品,要执行质监和农业部门的有关标准。另外,目前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吉林省地方标准仅为人参产业标准的一少部分,体系不全,分类不细。还有一些标准比较模糊,如野山参、移山参标准以“五形(芦、艼、体、纹、须)”等感官鉴定为主,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鉴定结果差异较大。省农委、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要继续组织力量,下大功夫,推进人参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从药品、保健品到食品等清晰、明确、健全的人参标准体系。今年重点推进“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制订完善以及野山参、移山参标准修订,争取年内完成。同时,要完善人参产业法制规范,由省法制办、农委牵头,尽快研究制定人参管理办法。

第八,要积极推进人参“药食同源”。这是人参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从国际上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把人参作为食品应用,特别是韩国人参90%以上是通过食品形式消费的。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也允许人参制品按食品在市场销售,后来把人参规定为药品或保健食品原料,人参制品不能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从食品毒理学的角度看,人参经急性、慢性毒理试验表明,毒性很小。按食品急性六级分级法规定,属二级实际无毒范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预防保健为主的食疗已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解除人参不能进入食品的限制,争取进入药食同源目录,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人参产业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参药食同源,从202_年开始多次向国家汇报争取。去年12月,卫生部专家组专门就人工种植人参食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来吉林省进行调研,表示将积极支持。现在,卫生部已经初步同意在我省开展人参进入食品试点。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省卫生厅要根据卫生部的意见,抓紧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尽快上报卫生部批准。二是按照卫生部专家调研组要求,扎实做好人参进入食品长期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研究人参食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对幼年、成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机能状态人体进行人参食用的系统评价,为合理食用人参提供实验依据。同时,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支持,力争“药食同源”申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第九,要抓紧制定出台振兴人参产业实施意见。这次会后,推进组要在有关部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综合形成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的指导

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尽早报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力争5月底前出台。总的原则是要体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以人参种植规范化、人参质量标准化、人参加工精深化、人参产业集约化为重点,转变人参产业发展方式,实施高端合作、品牌优先、规模发展、重点集中等战略,利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真正实现吉林人参产业振兴。同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对主要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明确时间节点,细化政策措施。重点地区也要按照省里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又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第十,要强化组织推进工作。人参产业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组织推进。一要加强统筹协调。要继续发挥好人参推进组作用。由于人员变动,请王守臣副省长任推进组组长,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振兴人参产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及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相关领导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今年,省财政拿出3000万元,设立了人参等特色资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后还要逐年增加资金规模,支持人参科研、加工、流通等补贴,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相关部门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好,确保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如省农业产业化专项、结构调整资金(技改)、省校合作、食品专项等资金,也要向人参领域倾斜。省金融办、发展改革委要将设立的生物产业基金启动好,突出基金在人参产业方面的培育孵化作用。要强化基金募集路演,扩大基金规模,争取5月底前完成首期5亿元资金募集。三要抓好工作落实。实施意见和方案再好,抓不好落实,也不能解决人参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绝不能仅停留在研究制定规划层面,要从源头抓起,从根源破解,从主要矛盾入手,而不是小打小闹,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重要问题要立即动手、尽快解决,复杂、长期的问题,虽然需要稍长一段时间,但也要加快破解,力争2年内见成效。推进组要进一步落实任务,一项一项明确责任主体和配合部门,确定完成时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进吉林人参产业全面振兴目标加快实现,为全省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2_年4月29日)

第二篇:王儒林省长在振兴人参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202_-06-02

今天召开这次振兴人参产业座谈会,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研究安排我省振兴人参产业任务,强化具体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取得更大成效。

人参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战略产业,同时又因其产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70%,也是民族产业。目前,我省人参产业处在不进则退、不兴则衰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人参产业,经济效益的潜力很大,而且还不能仅仅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人参产业振兴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对这些工作和成绩,应给予充分肯定。

现在可以说,我省人参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但下一步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关系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性问题需要下更大的力量进行破解。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推动人参产业发展尽快开创新局面。

第一,要推行规范化种植。人参产业振兴需要解决诸多问题,首先要从种植源头抓起,重要的是控制面积,不能盲目扩大。我省人参1988年以前由于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较贵。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人参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逐步提高,导致供大于求,加之生产环节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的农药残留超标等,人参产业步入低谷,目前尚未从低谷中走出。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参地资源管理,控制总量,防止无序扩张。从今年开始,每年占用采伐林地面积控制在1000公顷左右,全省人参留存面积经过调整控制在4500万平方米左右。另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GAP指导下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争取到202_年建成20个20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人参GAP生产基地,基地面积占总种植面积90%以上。同时,要大力发展林下参、非林地种参、老参地再利用等生态模式,确保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项工作由省农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牵头,省林业厅等部门和相关市(州)配合完成。第二,要推进规模化精深加工。目前全省年加工鲜参500吨以上的企业仅18家,加工方式粗放,设备简陋原始,千家万户大锅煮、小锅煮、硫磺熏蒸等现象普遍,初加工产品比重占70%左右。小作坊式的人参加工是制约我省人参产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要抓紧制定人参加工行业准入标准和条件,对小加工企业限期改造,提高技术层次,3年后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予以取缔。由省质监局牵头,会同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农委、人社厅、卫生厅等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搞好调查摸底,进行分类排队,采取相应措施。由省科技厅牵头,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配合,继续通过实施科技专项,组织搞好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等科技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开发更多科技含量高的人参加工产品。已进行转化的产品,要加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第三,要下力量抓好市场监管。振兴人参产业,解决好市场销售问题至关重要。我省人参市场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缺位,假冒伪劣现象严重。人参既属于农业产品范畴,又用于做药、保健品,具有药品、食品、工业品的属性。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由农委监管;按照《药品管理法》,中药产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由卫生部门监管;按照《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由质量监督部门监管,市场流通由工商部门监管。由于人参的特殊性,部分环节处于“五不管”状态。全省现有9户人参检测机构,对野山参、林下参存在重复检测问题,经常造成检测结果迥异,纠纷不断。对园参检测又存在空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坑害消费者的事件时有发生。必须下大力量,出重拳,下猛药,进一步规范人参市场。由省工商局牵头,开展人参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实行联合执法,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规范、有序、健康的流通格局。由省质监局牵头,整合、规范和指定公益性人参检验机构,建立检验机构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一经发现有违法行为,要进行停检整顿,取消质检资格。

第四,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是振兴人参产业的载体,要摆上突出位置,集中组织力量,加快推进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大项目办形成的《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重大项目谋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迄今为止我省对人参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方案》提出八大板块31类重大项目,对人参产业全链条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谋划,相应地落实了投资主体,部分项目提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办法,要想方设法抓好落实。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要对项目进一步细化和论证,统筹考虑项目空间布局和相关资源配置,促进项目实施。对于人参保健品、人参日用化工产品、人参复方中药二次开发和大品种培育等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的板块项目,要尽快开展前期工作,抓紧启动实施。环保、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加快环评、用地等审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继续做好项目谋划,充实和完善重大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实施接续。

第五,要着力打造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培育知名品牌,有利于开发高、精、尖产品,对于带动人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育省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人参产业化发展模式,处理好企业、基地、农户等方面关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配套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参地资源要集中向龙头企业配置,推进人参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由省农委牵头,会同省工信厅、科技厅、金融办等部门,形成培育人参龙头企业实施方案,争取利用3-5年时间,打造5-8户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年产值百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同时,重点培育3-5户企业上市。

第六,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名牌不仅涉及一个企业发展,而且关系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壮大。我省人参品牌杂乱,市场竞争能力差。目前全省人参品牌100多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有新开河、皇封参、益盛、万河、中华参、高人6个。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力培育“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讲,培育品牌与发展龙头企业相辅相成,龙头企业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省农委要会同省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继续加大力度,集中力量,着力把“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要充分发挥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作用,组织实施攻关,争取尽快在人参安全性评价、良种选育、规范化栽培、精品化加工、提取物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文化对产品品牌的形成至关重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发挥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经济与文化、创意等紧密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挖掘、整理、创新、普及人参文化,加大人参科普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长白山人参的功效、科学服用方法、保健作用、历史文化等,使更多的人了解人参、认识人参,树立正确的人参消费理念。

第七,要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依据。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人参标准体系建设,先后主导修(制)订《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等28项人参、西洋参产业技术标准,其中1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15项吉林省地方标准,促进了人参标准化生产,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标准不统一,而且针对性不强。比如人参作为药品,要执行卫生部门的《中国药典》;作为特产品,要执行质监和农业部门的有关标准。另外,目前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吉林省地方标准仅为人参产业标准的一少部分,体系不全,分类不细。还有一些标准比较模糊,如野山参、移山参标准以“五形(芦、艼、体、纹、须)”等感官鉴定为主,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鉴定结果差异较大。省农委、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要继续组织力量,下大功夫,推进人参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从种植到加工、从药品、保健品到食品等清晰、明确、健全的人参标准体系。今年重点推进“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制订完善以及野山参、移山参标准修订,争取年内完成。同时,要完善人参产业法制规范,由省法制办、农委牵头,尽快研究制定人参管理办法。

第八,要积极推进人参“药食同源”。这是人参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从国际上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把人参作为食品应用,特别是韩国人参90%以上是通过食品形式消费的。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也允许人参制品按食品在市场销售,后来把人参规定为药品或保健食品原料,人参制品不能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从食品毒理学的角度看,人参经急性、慢性毒理试验表明,毒性很小。按食品急性六级分级法规定,属二级实际无毒范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预防保健为主的食疗已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解除人参不能进入食品的限制,争取进入药食同源目录,必将有力地促进我省人参产业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参药食同源,从202_年开始多次向国家汇报争取。去年12月,卫生部专家组专门就人工种植人参食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来吉林省进行调研,表示将积极支持。现在,卫生部已经初步同意在我省开展人参进入食品试点。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省卫生厅要根据卫生部的意见,抓紧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尽快上报卫生部批准。二是按照卫生部专家调研组要求,扎实做好人参进入食品长期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研究人参食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对幼年、成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机能状态人体进行人参食用的系统评价,为合理食用人参提供实验依据。同时,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支持,力争“药食同源”申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第九,要抓紧制定出台振兴人参产业实施意见。这次会后,推进组要在有关部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综合形成吉林省振兴人参产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尽早报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力争5月底前出台。总的原则是要体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以人参种植规范化、人参质量标准化、人参加工精深化、人参产业集约化为重点,转变人参产业发展方式,实施高端合作、品牌优先、规模发展、重点集中等战略,利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真正实现吉林人参产业振兴。同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对主要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明确时间节点,细化政策措施。重点地区也要按照省里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又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第十,要强化组织推进工作。人参产业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组织推进。一要加强统筹协调。要继续发挥好人参推进组作用。由于人员变动,请王守臣副省长任推进组组长,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振兴人参产业管理体制,创新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及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相关领导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今年,省财政拿出3000万元,设立了人参等特色资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后还要逐年增加资金规模,支持人参科研、加工、流通等补贴,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相关部门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好,确保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如省农业产业化专项、结构调整资金(技改)、省校合作、食品专项等资金,也要向人参领域倾斜。省金融办、发展改革委要将设立的生物产业基金启动好,突出基金在人参产业方面的培育孵化作用。要强化基金募集路演,扩大基金规模,争取5月底前完成首期5亿元资金募集。三要抓好工作落实。实施意见和方案再好,抓不好落实,也不能解决人参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绝不能仅停留在研究制定规划层面,要从源头抓起,从根源破解,从主要矛盾入手,而不是小打小闹,更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重要问题要立即动手、尽快解决,复杂、长期的问题,虽然需要稍长一段时间,但也要加快破解,力争2年内见成效。推进组要进一步落实任务,一项一项明确责任主体和配合部门,确定完成时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进吉林人参产业全面振兴目标加快实现,为全省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加快人参产业振兴——王儒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政府召开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作会议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加快人参产业振兴

王儒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政府在长春南湖宾馆召开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作会议,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各项措施,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快振兴人参产业。省长王儒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我省人参产业正处在不进则退、不兴则衰的紧要时期和发展转型、面临突破的关键节点。要按照省委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深入实施优质人参资源培育和高端产品开发工程,推进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抢抓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开创人参产业发展振兴新局面。

王儒林指出,人参是我省重要的特色资源产业,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民族产业。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人参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振兴人参产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人参产业层次提升已有了良好开端。

王儒林指出,实现人参产业振兴目标,无论是从长期历史实践还是从现实突出制约因素和未来发展看,科技对推动人参产业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整个人参产业的兴衰成败,要大力发展科技人参。一要把科技作为振兴人参产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人参自身的稀

有性、珍贵性,只有与现代先进科技、高端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人参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依靠科技振兴人参产业的问题,解决人参科学促进人类健康的问题,这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必须把发展科技人参作为切入点、作为基石、作为关键、作为突破口。既要通过科学检测、科学分析、科学数据,研究弄清人参本身的药理功效、成分构成、安全评价,又要创新传统医药理论,通过跨学科研究,以科学手段,把人体的健康需求与人参的有效成分对应结合起来;既要在生产、加工方面解决好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创新活力不强、研发水平不高等问题,进一步突出科技先导,强化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增值,又要在市场营销、社会宣传等方面,以科学的信服力消除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让人们了解人参、认识人参、消费人参,促进人参产业加快发展。要提高认识,按照孙政才书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科技,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人参产业发展新路子,进而带动中医药产业、食品产业、保健产业、化妆美容产业以至健康产业加快发展。二要探索建立新的人参科研体制和机制。要从我省实际出发,整合大学内设的人参研究机构、各专业科研机构,以市场为纽带、以利益为连接,进行有机协调、密切协作,打造省级人参研发中心,搭建人参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转化平台,提高人参科研创新能力,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要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内设机构、工作运行、科研开展、分配方式等都要市场化运作。要探索建立人参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吸收科研单位、高校、企业参加,形成利益共同体,加速科研、推广、应用一体化进程。广泛吸收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顶级专家学者,搭建有利于人参科研、开发、应用的有效平台,提高人参科技创新水平。三要集中力量开展人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突出重点,瞄准方向,面向市场,加快人参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进程。加强人参重点科研项目攻关。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重点加大以人参为基源的新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开发,已经转化的产品要加快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科技对人参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强我省人参科研与世界人参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吉林人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四要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创建安全标准的人参生产环境,从源头上把住人参质量关。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和提高全省人参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_年,全省人参生产要全部实现标准化。要科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突出我省山地资源优势,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通过完善提高伐林迹地栽参的科学生产模式,不断提高人参科学种植水平。积极发展林下种参,开展非林地栽参示范推广,逐步形成我省独具特色的人参种植模式。要科学配置参地资源,实行参地批复总量控制政策,防止盲目扩张。加强对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建立人参种植全程科技服务机制,加强人参种植业技能培训,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科学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人参品质,确保人参质量。五要培育知名品牌,打造吉林人参新形象。依靠科技推进人参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人参附加值。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实行人参加工行业准入制度。全力推进人参进入食品领域应用。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继续把实施品牌化战略作为最重要的突破口,注重增加科技含量,切实把“长白山人参”打造成市场知名度高和社会影响力大的国际名牌。以首批13户授权生产企业为基础,完善品牌利益分配机制和政策扶持机制,确立“长白山人参”品牌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品牌保护,扩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六要科学弘扬人参文化。要坚持科学精神,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人参科学普及,广泛宣传人参的特殊成分、功能效果、服用方法等,科学认识人参对人类健康的独特作用。深度挖掘“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整理创新历史上流传的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和弘扬正义的民间故事等人参传统文化,结合人参种植、生产、流通提炼创意文化,形成一批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人参文化产品。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影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和动漫、二人转等吉林特色文化载体,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人参、喜爱人参、食用人参的浓厚氛围。七要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以科学的检测和分析为依据,继续深入开展人参相关标准研究和建立工作,健全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规范化种植标准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建立起涵盖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各个领域的人参标准体系,逐步实现种植、加工、流通、检测鉴定各个环节相关标准的配套统一。进一步修订“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充分研究人参进入食品试点政策,抓紧制定人参进入食品的生产标准和食用安全标准,促进人参食品开发。加强检测鉴定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全程监测体系,实行产地检测、市场检测、定点检测、企业自控检测的有机统一,实行未经检测不交

易、不上市制度,保证入市人参产品质量。规范和整顿人参市场,建立不同品种不同档次人参的市场准入标准,实行人参产品可追溯管理制度和电子标识制度,严厉打击和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维护人参市场经营秩序。八要大力支持科技人参发展走出新路子。搞好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推进依法管理,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促进人参产业振兴发展。

副省长王守臣主持会议。省政府秘书长王云岫出席会议。会上,对首批13户“长白山人参”品牌加盟企业进行了授牌。抚松县、集安市和安图县政府的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吉林、白山、通化、延边4个市(州)和16个县(市、区)政府向省政府递交了202_年人参产业工作目标责任状。中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负责人,长白山管委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第四篇:王三运省长在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全年工作即将进行总结,明年的工作正在进行谋划,“后金融危机”怎么办?明年的形势怎么看?下一步工作怎么干?都是当前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所有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企业,离不开基层,离不开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离不开中小企业,因为我们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要研究中小企业就离不开中小企业碰到的难点和思考的问题,这对我们真实把握实情、研究工作将提供准确的依据。今天,各位企业的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提了很好的建议,都是有感而发,我们确实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我们研究明年的工作,包括下一步政府应当从哪些方面努力,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真诚的感谢大家。省直相关部门同志在企业同志、基层同志和市里发言的基础上,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都是积极的、主动的、有考虑的、有措施的。这对于省直部门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明年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会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到巢湖来过多次,但了解的情况也是肤浅的,都是跑马观花多,很难掌握全面情况。我总的感觉,巢湖这些年来的发展,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有力的,势头是良好的,前景是光明的,这要充分肯定。我看了今年巢湖的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从我们看的这些企业来讲,在促进经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减轻企业负担、搞好金融支持和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我们最近要召开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议,这实际上就和中小企业密切相关,因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所以这次调研实际上也是听听这方面意见,对下一步我们怎么对面上提要求,怎么再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都是很有收获。

对巢湖研究的不深,但对你们提两点希望,就是要深谋“三个位”,着力“三个抓”。

第一句话,深谋“三个位”:第一,要把优越的区位文章做足。巢湖的区位优越到什么程度,不言自明,不用我多说。巢湖就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非常优越。怎么把区位的文章做足?我要求的是深谋。

第二,要把特色的错位产业做大。巢湖现在已经拥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特色产业,还要研究发展一些更有特色的产业,而且要是错位的,跟周边和全省其他地方形成互补,把错位的产业做大,凸显巢湖的特色优势。如高沟的电线电缆,合肥就不搞电缆。没有这种错位发展,我们就处于一种无序的、恶意的竞争,最后倒霉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要把滨湖的品位城市做优。巢湖要名副其实,滨江城市你也算,滨湖城市你也算,水湖环抱,这篇文章该怎么去做?要把巢湖打造成比合肥更有吸引力和美誉度的滨江滨湖城市,道路要畅通,周围的景观和滨湖要适应,城市的规划起点要高,功能要完善,建筑从总体到群体到单体要体现滨湖品味、滨江品味、高合肥一等的品味,这才算品味。所有你们温泉的文章,你们很多自己的东西要把它做大,做到合肥找不到的东西,巢湖有;讲城市的美感,巢湖有;讲城市的功能,巢湖全;讲特殊品味,巢湖在某些方面要更强,从而形成特色高地,形成宜居、宜游、宜玩、宜商的高地。

第二句话,着力“三个抓”。第一抓创新,第二抓人才,第三抓项目。这些要紧紧盯住不放、贯彻始终,既是当前的,也是长远的。不抓自主创新就适应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竞争,没有人才谈不上创新,讲创新和人才都要落在项目上,要做到以项目引人才,靠人才抓创新。巢湖已经有很多引进、培养人才的机制,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放大。现在讲项目,不是低水平重复的项目,要讲质量、数量、体量,在追求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数量和体量,数量越多越好,体量越大越好,质量越高越好。

从省里角度来讲,我们也初步思考了一下,明年工作怎么做?怎么样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怎么把握工作重点?我想可能下一步要考虑“八个必须”。

第一,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证。没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切都是空谈,这个首要任务不能变。我们安徽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比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他们要调结构,转型升级,说要“耐得住什么,忍得住什么”,那是他们的实际,他们当然可以做到,他们发展速度已经那么快,体量那么大。但安徽忍不住,也不能忍,停滞忍耐不行、盲目跟风不行、模仿照搬不行,我们有自己的实际。一是我们的基数不大所决定的。到今年GDP才能上万亿,人家发达地区已经2万多亿、3万多亿了,我们跟人家差距太远了。我们不能停下来调结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证,这是我们基数不大所决定的。二是我们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我们的资源禀赋就是煤多,不能不要我们搞煤产业。我们不能一谈低炭经济,就不用煤了,就不发电了,那我们的煤怎么办?各地有各地的实际,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把我们该发展的速度停下来去调整,甚至去模仿人家,人家搞什么我们搞什么,说老实话,你没有那个水平,没有那么多人才,人家不到你那里去投资,我们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现在企稳回升的势头就是得益于我们盯住了首要任务不放。三是我们的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国家给安徽的定位是“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即能源原材料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你能不抓能源原材料吗?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基础设施建设能不抓吗?我们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是基础很差、欠帐很多。这几年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们才有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前景。若干年前我们欠帐很多,一讲到安徽,就是偏僻、贫穷、受灾,在外形象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才敢讲到南京一小时不到,到武汉两小时不到。这是我们的战略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四是我们的就业压力所决定的。你不快,你没有一定的速度,那么多人要吃饭、要就业,怎么办?大量的农民工都回来,新生的很多就业人口,怎么办?你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怎么行。从安徽实际出发,我们的平稳较快必须保证,正源于刚才所说的几条:基数不大所决定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就业压力所决定的。理由应当说比较充分,而且也是中央的基调,现在中央没有说不要平稳较快,所以我们不能动摇,必须要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结构调整必须深入推进。为什么讲要深入推进?因为我们不是现在说要调结构,而是一直在调,特别是从金融危机影响显现后就一直强调要调,是保中有调。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搞自主创新试验区,不就是在调结构吗?所以我们一直在调,也不能不调,不调就是死路一条。但我们要坚持进中快调,在推进当中调,在前进当中调,也就是在发展中调。

第三,发展方式必须迅速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含糊,不能是过去那样粗制烂造,高消耗、高排放的做法任何时候都不行,现在必须坚决有力地迅速改变过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发展质量。

第四,节能减排必须加大力度。如果不搞节能减排,一个是国家下达的硬性指标我们完不成,第二是可持续发展没有保证,第三会制约将来的发展,所以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必须完成。节能减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蹴而就的事,目前我们已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去做,但节能减排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该建的污水处理厂、有关减排措施等,我们还要继续做好。

第五,新兴产业必须有效培育。我们要做增长点文章、增长极文章,就需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育,要实实在在去做。我们现在这些产业,是历史形成的,是历史的积淀,有改革开放前积淀的、也有改革开放后积淀的,是多少年的积淀。新兴产业的打造,不是今天说搞一个新兴产业,明天就能成功。新兴产业的培育有一个规划、论证、投入、产出的过程,但前提是我们的理念必须是科学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打造新兴产业;必须立足于市场,立足于我们自身条件来选择能够做好的,既要雄心壮志,也要务求实效。

第六,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一个是改革的深入,一个是开放的扩大,都要坚定不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一种开放,融入长三角发展就是一种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就是开放。在改革方面,如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都是改革,都是围绕生产力发展来改革。这两篇大文章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这里面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工作。

第七,改善民生必须持续不断。因为我们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老百姓,不能说今年我们搞好十几项,明年搞好二十几项,然后后年不搞或少搞,那不行。我们抓经济、抓发展为什么?为了百姓,所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把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地让老百姓享受。这就决定我们改善民生这项工程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去做,要不遗余力去做,要扎实有效地去做。我们头脑必须要清楚,不断发展起来的资金怎么去用?就是要往老百姓头上去用。

第八,营造环境必须高度自觉。这里专门强调要高度自觉,而不是一般自觉。如果没有好的宜商、宜居、宜游、宜人环境,就不可能凝聚人才,甚至现有人才都可能流失;没有有效的政府职能转变,各项服务不到位,来一个死一个,来一个倒一个,净搞赔本的,外商来了都不赚钱,搞了一肚子气,打官司都是当地人赢,外地人打不赢,这种环境一定不行。要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法律环境、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做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按照这个思路来打造,我们就没有什么搞不好的。

第五篇:资料4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到山西工作后,把调查研究的第一站选在吕梁。实事求是地说,有的同志建议,吕梁情况复杂,第一站最好不去吕梁。我经过认真考虑,第一站还是要到吕梁来。我觉得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吕梁是革命老区;第二,吕梁是腐败问题重灾区;第三,吕梁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乡;第四,吕梁是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矛盾突出的地区。我们不回避矛盾和问题。

四天来,我先后到了五个县区,十六个调研点(包括走访7个村和社区),看了两家工业企业,四个农业产业基地,两个革命纪念馆和一个科研单位,直接接触了吕梁革命老区大量的干部群众。刚才,又听了高卫东同志的汇报。卫东同志从吕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点,今年以来突出抓的重点工作和党的建设情况等四个方面作了汇报。讲的都很清楚,使我对吕梁各方面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总的看,吕梁作为老区,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突出的甚至是历史性的成绩,包括刚才卫东同志说的近一个时期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我们都必须充分肯定。同时,也必须看到吕梁存在的问题,我看最突出的就是吕梁发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当前,吕梁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吕梁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委的各项部署上来,一定要全力优化政治生态、实现弊绝风清,重塑吕梁形象、促进富民强市,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根据这几天调研,我想讲六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吕梁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山西被立案审查的7名省级领导干部中3名曾在吕梁工作,其中两个任市委书记。原市长丁雪峰、原副市长张中生、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明珠等3名市级干部被立案审查;邢利斌、袁玉珠等10多名企业主被调查。吕梁的严重腐败问题对吕梁、对山西的形象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腐败,必须坚决把吕梁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对腐败现象 “零容忍”,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在中央纪委的领导下,积极配合中央纪委调查组查办有关案件,同时要加大自查案件的力度。要坚持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通过查办案件,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多发的势头,形成对腐败分子的强大震慑,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要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吕梁市委必须强化 “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市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反腐败斗争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抓出成效,一抓到底,班子其他成员都要认真履行 “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市纪委要加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认真履行监督责任,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业,攥紧查办案件和执纪监督“两只拳头”,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案件的查处工作。

对重大案件要“一案三查”,不仅要查违法违纪的腐败问题,还要查领导失职的责任。查办案件特别要严查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手的,严查群众反映强烈的,严查在重要岗位上有可能提拔的。在具体案件处理上,要坚持依法依纪,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聚焦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权力运行、国有企业监管、财政资金使用、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弥补制度漏洞,强化制度执行,坚决防止和杜绝权力寻租,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吕梁党员干部适应政治“新常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用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当前,吕梁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严峻考验,大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全市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开创弊绝风清、富民强市的新局面。

二、要把老区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千方百计帮助老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次我到吕梁第一站是兴县。我了解到,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成绩,这个也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我在随机走访调研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讲讲蔡家崖村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蔡家崖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水问题。我问了一下,这个村,231户700多口人,老百姓反映二十多年前,由于煤矿开采等原因,水受到严重污染,后来县里也帮助打井,但都没成功,直到现在村民吃的还是被严重污染的水。县领导当场说今年年底就能解决,但老百姓意见还是很大。第二件事,就是村民反映的住房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反映强烈。有一个村民,说他家6口人,一个女儿出嫁,现在5口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窑洞,我们跟着他到山坡上看了他家的窑洞,确实非常拥挤,而且儿子女儿都已经长大成年,还挤在一个炕上,实在是困难、为难。正在他家看,他家邻居也反映,她娘家院子里的仓房倒了,他们想重建,结果干部不让。我们也去看了,确实还是一堆乱石,杂草丛生。第三件事,就是新建公益事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三年前,因为修建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有一户村民家屋顶上的土被铲掉了,但是硬化防水没做好,屋顶一直漏水,他多次反映,村里也给修了一次,没有修好,还说就修一次,以后漏不漏就不管了。我也去看了,一家人正在修漏水的窑洞,意见很大,还反映了一些医疗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我当时就想,蔡家崖不是一般的村,曾是晋绥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地方。现在,这个村老百姓办事都这么难,老百姓生活还这么苦,意见这么大,我感到心里很难受。所以我说要搞一个“蔡家崖村调查”,实事求是地把革命老区这样一个著名村庄百姓生产生活情况调查清楚。我觉得这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会有很大帮助,调查组已经成立,他们也参加了今天上午的会议。吕梁是我们国家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前仆后继,筹粮筹款,参军支前。吕梁参军人数,红军东征时有3000人,抗战时期有5.4万人,解放战争时期有1.5万人,合计有7.2万人。八年抗战中,120师暨晋绥军区部队牺牲1.4万人,负伤3.2万人,有2万人民群众惨遭杀害。抗战时期晋绥边区支援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财政的50%-60%,1946-1948年支援中央财政的经费占到了73.7%。也就是说,吕梁人民为国家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蔡家崖村就是一个缩影。由于多种原因,吕梁包括蔡家崖村,依然比较贫困。吕梁是全国贫困区,我们在革命老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增强对老区人民群众的感情,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我们整天讲为人民服务,不能只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文件上,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我来吕梁之前就说,我们下去调研,不要都是事先安排,我们既要“明察”,也要“暗访”,要随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多听一些真话,多看到一些真实情况。这三件事情有代表性,大家都要反思。当干部,对群众疾苦不关心,就是不称职;不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就是严重失职,要追究责任。

今天讲到这个问题,我还想进一步强调,吕梁要进一步突出抓好扶贫工作。吕梁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去年贫困人口75万,占全省四分之一,13个县有10个是贫困县,其中6个国贫县,3个省贫县,1个插花贫困县。推进吕梁扶贫攻坚责任重大。我也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任务还是非常艰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扶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强化保障。我在调研中也看到,这几年吕梁依托“8+2”农业产业化增收工程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红枣、核桃、土豆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有些方面有创新有成果。比如,昨天在离石区看到吕梁泰化集团成立的泰瑞公司,在信义镇康家岭村等三个村联合发展设施养殖、林业建设、食品储存、保鲜等园区项目,昨天晚间我又看了一下他们的材料,已完成投资4300多万元,流转和规模经营土地2160亩。他们介绍,一年的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由两千多块钱,增加到五千多块钱,翻了一番还多,而且流转土地的农民也高兴,流转费高于自己种地的收入,增加了财产性收入,他不种地了,在公司打工,又增加了工资性收入,这些效果都很好。我们这些天看到的还有一些好的典型。

三、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精神,深入挖掘和借鉴历史优秀廉政文化。总书记讲,“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吕梁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晋绥边区的腹心地带,是与陕甘宁、晋察冀并列的三大根据地之一,也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120师的主战场。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人民献身革命、前仆后继的真实写照。我们吕梁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刘胡兰牺牲的时候只有15岁,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可以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吕梁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吕梁无数革命先烈和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浇注成的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个革命老区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意识;要始终坚持对党绝对忠诚、拒腐防变的党性观念;要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在想,现在我们吕梁发生严重腐败问题,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在一些干部的身上失去了老区的革命精神,伤了根、丢了魂、忘了本,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就可能出现更多腐败分子,就可能改变党的颜色,甚至亡党亡国。我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发展老区精神,这是我们吕梁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吕梁特有的正能量和主旋律。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摆上突出位置,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老区精神和优良传统推动反腐败斗争,努力实现革弊立新、激浊扬清。

历史廉政文化对反腐倡廉具有重要作用。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这次来吕梁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想研究如何在吕梁、在山西落实总书记的这个重要指示。我这次来专程去了吕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这里是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乡。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同知、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在他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可以说于成龙生前的荣耀几乎达到了顶峰,但他最令人敬仰的是一生清廉。他曾在广西罗城、四川合州等当时最艰苦的地方任职,也曾在直隶、两江等当时最繁华富庶的地方为官,但是不管在哪里,他穿的都是粗布袍褂,吃的是青菜稀粥。康熙在于成龙去世后写的碑文中,说他是“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为尤著”。他被誉为臣之标准、吏者之师,“天下廉吏第一”。我们吕梁是于成龙的故乡,于成龙在吕梁生活了40多年。我这次专程到他的家乡,到他第13代、第14代后人家中进行了看望。我也听当地介绍了很多于成龙的业绩,特别是清廉的业绩,深感震撼。同时,我也了解到,“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墓地两次被严重破坏,现在仍然一片荒芜,我深感痛心。我也在想,我们吕梁的传统文化是重德重廉,历史上出清官廉吏,而且出了“天下廉吏第一”,现在为什么却出了这么多问题?成了全国发生严重腐败问题出名的地方呢?大家要反思,这是个重大问题。忽视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一种痛苦的教训。今天在这里我还想提到的是,在吕梁,在民间,还真有人在千方百计收集、整理于成龙遗物,弘扬优秀廉政文化。几年前,有位民间人士,他把自己办企业赚到的钱投到这里,钱不够,甚至住房也卖了,目前,他的投入已经难以为继。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就在网上公开无偿转让他所开发的项目,可见他不是为了盈利。我们一个民间人士,有这样的见识,这一点就值得充分肯定。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吕梁各级领导同志,一定要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弘扬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的重要指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于成龙廉政文化,以古代廉吏于成龙为鉴,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推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去来堡村看了以后,省文物局、发改委和吕梁市委、市政府,方山县委、县政府的同志很积极、很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已经形成初步意见。国家文物局励小捷局长也表示积极支持。我们要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尽快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我们不能让“天下廉吏第一”的墓地总是处于被严重破坏和一片荒芜的状态中。我在来堡村的时候于成龙的后代也强烈要求进行修复。我认为,这件事我们不做,我们将愧对“天下廉吏第一”故里的荣称,愧对吏者之师于公的在天之灵!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优秀廉政文化教育警示的重要作用,吕梁要率先带头做好这项工作。我看,吕梁如果早几年重视这项工作,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领导干部被押进监狱,身陷囹圄!

四、要适应经济“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吕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十多年来,吕梁在全省可以说发展最快、增速第一。现在呢,吕梁的经济下滑在全省也是最快的,全市亏损企业不断增加,截至8月底,规模以上亏损企业27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48.9%,其中煤炭企业163户、焦炭企业24户,企业亏损总额达到61.4亿元,规模以上停产企业117户,其中煤炭相关企业92户,占停产企业的78.6%。吕梁煤炭资源富集,是优势。但是现在看来,随着煤炭市场低迷、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甚至连生存都面临着困难。关于适应经济“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我想讲四个方面的意见,大家共同研究。

第一,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首先就是要加快煤炭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吕梁现有的煤炭资源都是通过传统的协议方式取得的,不是通过“招、拍、挂”市场竞价方式配置的。这就在源头上留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成为发生严重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加快改革步伐,着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要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吕梁是煤炭大市,但却是电力小市。要把煤炭优势变为煤电优势,使吕梁实现两条腿走路。特别是国家近期批准山西参与建设的四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其中一条经过吕梁,这为吕梁下一步电力发展打开了外送的通道。要延伸煤焦化链条。目前吕梁25户焦化企业,户数应该说不少,但是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含量不高。要综合考虑市场、水资源消耗等因素,建设多联产、长链条、精加工的新型煤化工基地。要发展好煤电铝产业。吕梁铝土矿资源丰富,保有储量6.49亿吨,占全省储量的45.7%,是仅次于煤的第二大资源,而且品位、品质都比较好。要依托铝土矿资源优势,按照集约化、循环化、生态化的建设理念,延伸发展产业链条,把吕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要壮大煤层气产业。我来山西后注意到,我们山西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约有10.3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按照1立方米煤层气相当于1.23公斤标准煤来计算,去年我们山西全省抽采煤层气80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984万吨标准煤。如果到202_年全省形成400亿立方米的产量,那就可替代标准煤492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亿多吨。所以说,不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雾霾天气的治理,发展煤层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吕梁的资源非常丰富,煤层气资源总量是2万亿立方米,大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还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吕梁位于黄河沿岸,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吕梁丰富的风电资源。目前看来,资源的储量和现有的生产规模还不相称,发展的潜力还很大。我们要利用国家支持新能源的各项政策,发展风电和光伏项目,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第二,要突出抓好创新发展。吕梁,也包括全省,我们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昨天下午,我去了国防科技大学与吕梁合作的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调研,后来有同志告诉我在那里用了85分钟,结果还是有一些事情没有商量完。吕梁市委、市政府特别是高卫东同志,能争取研究院项目落地在吕梁是一个贡献。有好几个项目,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省里相关部门要与市里,包括国防科大共同努力推进,做好这些项目。一个是高性能云计算中心项目。昨天我看到高性能云计算项目全系统16个机组,软硬件部署已经基本完成。这个中心可以立足吕梁,服务山西,辐射全国。云计算可以提供的服务很多,包括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数据存储服务,在异地就可以为用户提供大容量、可共享的数据储存备份服务。云计算中心可以广泛应用于 “智慧城市”,将来吕梁要率先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下功夫。云计算涉及数字媒体、动漫设计、生物医药、新材料、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等许多领域,它可以为我们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再比如微纳卫星项目。将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成从研制生产到应用服务的产业链条。再比如无人机系统项目。无人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森林防火、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物资运输等领域都可以用无人机,也包括采矿监控、通信中继、地图测绘、交通管制、气象探测等等。我们吕梁有这样的条件,力争建成无人机系统研制的产业化基地。昨天看的还有一些深度研发的项目,比如煤炭安全无人矿与智能化技术深度研发项目。院长信心很足地讲到,如果科研单位和我们地方、企业携手加大力度,有希望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还有能源互联网项目。专家认为,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昨天看到的这个项目前景广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技术创新,要积极发展,形成生产能力。随我来的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他们都很认真,也在对接,就如何支持项目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意见,我看很好。我们全省下一步就是要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吕梁有好的条件,希望你们能够做得更好。

第三,要全力推进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几天我调研了一些产业,比如,吕梁的红枣产业,吕梁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之一,吕梁的红枣个大、核小、肉厚、皮薄、口感好,以这些优良的品质闻名于世。全市红枣正常的年产量可以达到3亿公斤,占全省的67%,占全国的13.4%,主产区就红枣这一项就人均增加收入1500多元。这两天我也看到,发展红枣产业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秋季下雨“枣裂”的问题,我们在巡检司村问一个枣农,他家有10亩枣林,目前枣还在树上已经裂了不少,枣裂损失在50%以上,白白地烂掉了。这个产业进一步发展,一定要把加工业和市场开发等服务业搞上去,这是一个发展枣业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性问题,希望吕梁市能够进一步解决好这些问题。在调研一、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看到一些煤炭等企业转型的好的典型。在中阳县下枣林乡下枣林村,看到的党支部书记高三元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来开办煤矿,在202_年创办中阳县厚通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年出栏30万头猪的项目,猪的养殖、饲料、加工,从设备到技术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其中很重要的是把猪的粪便全都能处理利用。粪便处理转化利用也是世界上的高新技术,各国都在探索研究,它采用的是丹麦的技术,把猪的粪便收集起来,利用它发酵的热量,为猪舍提供冬季所需要的温度,节约了烧煤、发电成本,保护了环境。而且猪的粪便发酵之后,变成了固体和液体肥料,专门开发核桃、蔬菜等用肥。这个项目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办法,能够带动农民致富。高三元还自己拿钱,无偿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的做法和觉悟都值得学习。

第四,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思想转型、思维方式的转变。吕梁,也包括全省,比产业转型更重要的是思想转型。全市上下既要统一思想又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转型,经济转型、产业转型、企业转型,都难以真正实现。要在思想转型上下功夫。针对吕梁的情况,要从行政配置资源的思维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思维转变;要从“人情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要从官本位思维向以人为本思维转变;要从“有煤快富”“一夜暴富”思维向勤劳致富、可持续发展思维转变,等等。

五、要积极稳妥处置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稳定。当前,要重视解决金融问题。关于防控金融风险问题,省政府特别是小鹏省长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吕梁就更加明显些。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摸清底数,解决好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困难企业的帮扶。来吕梁之前我特意提出要到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去看看,中阳钢铁董事长出了问题,对中阳钢铁这样的企业怎么看?中阳钢铁1万多企业职工,连家属总共4万多人口,占所在的中阳县全县人口的1/4还多,包括县城居民的供热等等,都是依托中阳钢铁。不能因为企业法人出了问题,就导致企业停产,职工下岗,甚至关闭、破产。吕梁市,特别是中阳县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这样的企业克服困难,继续发展。至于企业发生的腐败问题,该怎样查处就怎样查处,这两者并不矛盾。要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吕梁是产煤大市,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的,要问责,出了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我们这次来专门看了煤矿,我觉得确实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吕梁市县各级领导都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积极主动做好信访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要突出强调依法治市。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吕梁大局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

六、提振精神,勇于担当,重塑吕梁新形象。在这次调研考察当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优秀的基层干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业绩突出,深受群众的拥护,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吕梁的希望。我回去要和省委组织部说,请他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在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发现和选用优秀的领导干部。归根结底,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坚决刷新吏治。从吕梁来看,虽然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干部出了问题,但省委相信,吕梁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吕梁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吕梁广大党员干部要痛定思痛,振奋精神,严于律己,优化政治生态,重塑吕梁市委班子新形象,重塑吕梁政府新形象,重塑吕梁各级干部新形象,重塑吕梁企业家新形象,重塑吕梁改革发展稳定新形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吕梁工作,对吕梁寄予厚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山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的各项部署,为吕梁弊绝风清、富民强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儒林省长在振兴人参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