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感受艺术之美——听《六口茶》有感
编辑:心上花开 识别码:10-890396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8 22:31: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感受艺术之美——听《六口茶》有感

感受艺术之美

——听《六口茶》有感

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

尤丹华

从教音乐多年,音乐给我带来快乐,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我觉得无比幸福!一直认为,音乐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是艺术之美。聆听姜莺老师的《六口茶》再次让我感受到音乐之美、艺术之美!现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视觉的盛宴。

《六口茶》是一首土家族的民歌,明快的旋律、生活化的歌词,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极致。

开课之初,老师播放了一段“土家风情”的视频,有歌、有舞,浓郁的地方风情,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这无疑是一场是视觉的盛宴。

二、听觉的大餐。

当《六口茶》的旋律响起,学生们个个竖起耳朵仔细的聆听。活泼的曲风,口语化的歌词,让学生觉得很好玩,很有兴趣。听觉的大餐开始拉开序幕。

学唱歌曲时,老师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如:师生接龙、男女生接龙、小组接龙等。避免了学习歌曲时候的单调和乏味。

三、师生风采的展示。

音乐课,不同于其它课,它可以成为展示师生风采的一个舞台。教师的歌、教师的舞,都可以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风采。在师生合作创编这一环节,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弹琴、“小乐手”拿着乐器伴奏、教师带领学生边歌边舞….将师生的音乐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听课,促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多更好的认识。同时,我也在认真地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音乐课“魅力无限”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真挚的情感永远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

2、要提升专业技能。老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

3、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重点、难点的把握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自然流畅。

4、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音乐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5、钢琴、演唱等基本功要苦练,绝不能丢。

6、课堂小结一定要真正起到强化、巩固本课重难点的作用,不 能走形式。

7、课堂导入一定要真正起到导入的作用,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 情绪和求知欲。

8、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展示、范唱等一定要“扬长避短”,否则展示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9、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贴近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一定要干净利落,不要过于随便,也不要啰嗦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

10、不要用过多的说教、生硬地逼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来走“学生参与”的形式化,要加强引导学生体验,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

11、很有必要纠正学生的唱法,提高其唱功。

12、教唱每一部分前,都要学生找出将要教唱部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唱。

13、教学中,在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循序渐进,力求课堂表达思路清晰、完整。

总之,我觉得这次听课,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艺术盛宴”,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艺术之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让艺术之花开的更灿烂!

第二篇:感受艺术之美

感受艺术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美、欣赏美、传播美,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置身这如诗如画的环境里,到处都在传播着美。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一首曼妙的乐曲,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处优美的风景,可能会让自己的心情刹那间好转,让自己忧郁的心得到抚慰,这就是美的巨大魅力.其实,一个人对美的欣赏能力不仅是为了体现所谓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一个善于发现美,懂得欣赏美的人能在美中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想象,从而使美成为一种滋养心灵的甘露,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容易享受快乐和幸福的人.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让我们为日出而激动,去体验春风秋雨,花朵绽放,欣赏清晨草叶上的露珠.让我们倾听和体验吧,因为美是滋养心灵的最甜美的甘露!

体验音乐之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美妙动听的音乐来源于情感,又潜移默化地影响情感,让我们进入瑰丽多彩的虚化与现实的意境之中。向上追溯百年或千年,直至最原始的音乐诞生之初,我相信音乐是为了倾诉而不是表现,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技巧的夸张,是自我的沉醉而不是别人的掌声。因为爱与感动,因为生命的圆满与缺憾,因为思想的灵动与创造。所以音乐不单在乐谱上,更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可以不会乐器,可以不懂乐谱,可以五音不全,但这不妨碍对音乐的喜爱,不妨碍纵情歌唱。当需要倾诉的时候,需要聆听的时候,就全身心浸润在音乐中,那时心中的音律与音乐已合二为一,即使音乐之声嘎然而止,一切都归于沉寂时,心灵的音乐才真正开始。我看到灿烂的阳光,绿色的森林,连绵的群山,潺潺流动的溪水,穿梭林间的百鸟……。情感的波澜如海浪奔涌,我静静 地倾听自己内心的乐歌,在那里,在内心深处,有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心灵舞台,不需要掌声,不需要听众,在静寂与孤独中,自由快意的歌唱。

其实世界万物都有音乐——当你用心听,而不仅仅是用耳朵。它存在于季节的变换中,脉博的跳动中,大海波动中,山峦的起伏中,欢欣与悲欢的循环中。哪怕是骇人的暴雨来临之时,电闪雷鸣之际,狂风怒吼之中,也不要惊怕,那里面也有最恢宏、壮美的音乐。闭上眼,把双手放在胸前,默然静听,雷声象大鼓,一首音乐没有了鼓该会多么沉闷;闪电如灯光,炫目刺眼的灯光;风声如琴、如笛,随着狂风的节奏、力量变化不断的变换,多美的自然天籁之音,多动听的暴风雨的交响!人生的旅程中,当生命遭遇暴风雨时,也别害怕,别抗拒,让心镇静下来,静静的体味生命音乐的韵律之美。痛苦就是那乐曲中最深沉、最铿锵的音符,生命的音乐因此有了力度、深度,旋律便有了起伏。当生命走出低谷,回头展望,生命就是一篇波澜壮阔、曲折婉转的乐章。

音乐之美

音乐是一种感想,也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生活的韵味,音乐是美的艺术。当古人懂得将物体发出的声音编织成有序的篇章时,音乐也就产生了。从曾经单一的拟声到如今纷繁的乐曲,音乐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其独有的韵味与美丽,令人们如痴如醉。

音乐是美的,是人们传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表达心境的一种途径。不同的人演奏出的音乐之美是不同的。开朗者奏乐有其轻快活泼之美;豁达者奏乐有其深远清爽之美;悲伤者奏乐有其阴郁低沉之美;忧郁者奏乐有其深沉缓慢之美。正是因为音乐可以传达人们的心境,奏出不同的美感,俞伯牙何尝不是为了知音者而鼓琴,才演绎出了那高山流水之美。

我喜欢听音乐,因为每当你静心去倾听每一首音乐时便会有不同的感觉油然而生,使你仿佛进入了音符舞动的世界,乐音环绕,远离了世俗的喧嚣,远离了社会上的明争暗斗,远离了你所背负的一切沉重的责任的包袱。有的音乐似水,品之无味却有良多益处;有的音乐似咖啡,味苦却闻香,尽显潇洒与随意;有的音乐似酒,愈陈愈烈,狂放而落寞;有的音乐似茶,有清香却也宁静。

我喜欢听班得瑞轻柔的旋律。每当轻柔的曲子响起,音乐便舒缓着人们急躁的心灵,好的音乐是人们心灵的洗涤剂,可以荡涤掉内心的丑恶,只留下真、善、美。若说音乐是无用的,孔子又怎会一心向往礼乐之邦,而今又怎会出现“乐以教和”这一说法呢?音乐之美,美在其饱含真切的思想,饱含着最原始的自然情感,承载着人们心灵纯洁的一面,也承载着生命平淡的一面。

聆听音乐吧!不管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忧愁伤感,还是“以我无弦琴,喻其非弹意”的旷达飘逸;不管是“但识琴中味,何劳弦上音”的落寞孤寂,还是“曲中人不见,江上树峰青”的清幽静雅。去感受一下春的明媚,夏的清爽,秋的飘零,冬的纷飞。去感受月的朦胧,星的灿烂,心的眷恋,情的忠贞。去感受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精彩,青春的美妙。

第三篇:茶之美 423 教案

茶之美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与表现。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专题学习网页,网络教室。学具准备: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是中国的国饮。茶具,是茶道中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主要指的就是盛茶、泡茶。喝茶所用的器具,古往今来这个概念基本一致。

二、唐朝之前是没有茶壶的,喝茶是随心所欲的。所用茶具也没有那么讲究。唐代的时候只有茶盏,茶罗和茶盒。在喝茶的时候会加入盐和蜂蜜进行调味儿和滋补。唐代称茶壶为“注子”其意思就是从壶嘴里向外倾水,后人把泡茶叫点注。在宋朝之后多用陶瓷茶具为主,好茶,好壶如红花绿叶相映成趣。到明清时期茶壶得到更高的发展。

三、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和玉石茶具等几大类。在造型上多以执壶,提梁壶为主。现在老师想问你们心目中最贵的茶壶你认为是什么做的呢?生:….可能你们认为真金白银的壶最贵,其实最贵的紫砂壶,那一套黄金茶壶的市场价是两万元人民币而最贵的紫砂壶去拍卖,价格是九千八百元人民币。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一万八千步的苹果手机,六百六十斤的黄金。同学们理解了么,那为什么紫砂壶有如此之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呢?第一,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藏茶不变色,盛茶不易馊。二是传热慢,不烫手。三是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牋》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极富艺术个性。

四、紫砂壶可分五大类:方壶、花果型、筋纹型、光身壶、陶艺装饰壶。以下为简单的介绍:

1、方壶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造型。壶体壮重稳健,方圆结合,刚柔相间,体现人体美学;

2、花果壶是以瓜、果、树、竹等自然界的物种来作题材,特点在于充分表现出自然美和反朴归真;

3、筋纹菱花壶俗称“筋瓤壶”,是以壶顶中心向外围射有规则线条之壶,竖直线条叫筋,横线称纹;

4、光壶是以圆为主,它的造型是在圆型的基础上加以演变,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

5、陶艺壶是一种是圆非圆,是方非方,是花非花,是筋非筋的一种较抽象形体的壶,可采用油画,国画之图案和色彩来装饰,有传统又非传统的陶瓷艺术

五、说到紫砂壶,就一定要提到这位紫砂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先生。他的作品被各国的各大文物馆竞相收藏。九千万的价值就出自于他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这套《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工手精湛老练,壶盖、壶把及流的枝干制作得也是颇得气势,不难想象当年顾老为此套作品倾注的精力与心血。器身均饰以松鼠葡萄及蜿蜒藤枝,寓意祥瑞多福又不乏浩然之气。松鼠葡萄纹饰细腻入微,生意盎然,布局章法得当,一起呵成又不乏自然之趣;造型与贴塑均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实为当年精工细制、苦心经营的成果。不难想象当年顾老为此套作品倾注的精力与心血。身筒更为浑圆雄壮,把及流的枝干塑造亦是力与美的融合,形神兼具。整套茶具包括一壶、一缸、四杯、四托,共计十头,形制恢宏,体量巨大,壶身形制巨大,容积更是达到1400cc,选泥一色,气魄雄浑,造型饱满浑厚,构思新颖,工艺独到,集多种技法于一身,充满着浓郁的自然意境。这是顾景舟作品,不为多见的花货作品,十头成套更是珍稀难得。

五、茶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茶艺之美就像朋友饮茶,如知己的味道;亲人饮茶,如团圆的味道!

一器一世界,一茶一人生

第四篇:浅谈如何让学生感受抽象艺术之美

浅谈如何让学生感受抽象艺术之美

在我们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学习中,很多学生能对写实艺术进行欣赏与分析,而对产生于近代西方的抽象艺术,学生们通常都会对其感到陌生和茫然。抽象艺术,很多人其实也是雾里看花,阿尔森·波里布尼认为:“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它仍然像喜马拉雅山一样太高、太远、无从探测、不可理解。”一部分人也经常会将“抽象”这一词和资本主义的腐朽、颓废和堕落联系起来,在我们传统的概念中,认为画得像的画才是好画,所以学生在欣赏毕加索、康定斯基、米罗等艺术家的作品时,经常会说“啊,画的是什么呀?”“画得一点都不像、感觉像乱画的。”所以每当给学生介绍抽象艺术时,学生接受起来也很牵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讲过,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最后的发明和创造靠的是灵感和顿悟。灵感和顿悟正也是我们完成抽象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和我们的抽象艺术紧密相关。内森•卡伯特•黑尔的《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一书的第一句话也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家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了解艺术的抽象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现代抽象艺术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对国内艺术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们美术教育的内容也由传统艺术为主的方向逐步向抽象艺术扩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抽象艺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并通过通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抽象艺术之美。

抽象艺术欣赏者为什么会发生“欣赏障碍”的心理现象呢?要让学生感受抽象艺术之美,首先,我们就不得不究其原因。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更多的是接触具象艺术作品,对抽象艺术作品接触较少,即使接触到了在传统的思维下也通常贬低它们的价值。因此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受家长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为画得像的就是好画,被具象绘画限定了他们的美术思维,在之后的基础绘画了解中又被美术基础知识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心灵不在像儿时那样自由,想象力也大受影响,因此在后来的抽象艺术学习中,接受起来难免牵强。面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撞,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应更新美术教育观念。

其次,应让学生了解抽象艺术表现的是什么,让学生有个缓冲的阶段。抽象画的概念有多种解释,但缺少一个明确定义,抽象画表达的不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理念或道理,而表达只是一种视觉形式,它们是非理性和非逻辑的,因此学生要从理性的角度去研究它,若非要分析像与不像、像什么就不太现实。抽象作品在其创作中注重即兴和偶然性,是无主题、无形象和无故事人物的、纯粹形式的创作,这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应让他们学会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欣赏美术作品,应该让他们明白有些美术作品不一定让你喜欢,但不能否定它的艺术价值。

再次,中国绘画的意境追求和中国书法的形式与西方的抽象绘画理论本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注重意境,神似重于形似。中国书法是中国抽象艺术最典型的象征,有人认为抽象画鼻祖康定斯基的理论只是将几千年的中国抽象艺术换了一种时髦的说法。那么我们在为学生介绍抽象艺术时可以结合中国绘画与书法来讲,如草书的线条就具有抽象艺术中夸张的线条美的因素,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清楚明白。同时在课堂中注入尹少淳教授所倡导的“费氏欣赏程序”虽然这一方法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但我个人认为其对于高中美术的抽象艺术教学也同样适合,就是让学生带着四个问题进行欣赏: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件作品吗?任何一件作品,首先给人产生的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难以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列举出一些描述的词汇,如愉快、崇高、庄重、强烈、幽默、轻柔、朦胧、悲怆、沉重等等,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还应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美术这门学科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从而引发学生对抽象艺术的情感。

虽然自己从事美术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年,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觉得抽象艺术欣赏这块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如果不会欣赏就逃避是不符合发展趋势的,应让学生学会欣赏抽象艺术。因此,作为新手在此表达自己的拙见,希望有更多的同行来一起探讨,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的美术鉴赏思维也会越来越广。

参考书目:

《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及其教育》

《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

《抽象绘画》

《外国美术史》

第五篇:感受书香之美

走进图书馆

感受书香之美

继肯德基、王记水饺、古城公园系列实践活动,长兴县培智学校的学生又一次走进社会,进行社区融合实践活动。5月17日上午,培智学校副校长带队,带领中高段的学生乘坐公交车去图书馆进行实践活动。同学们穿着整齐的班服,精神抖擞的出发了,从安静等待公交车、有序排队、主动给老人让坐等行为,都展示了学生的良好风貌。

九点一刻,同学们到达图书馆,大家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左看看右瞅瞅,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成人借阅区、电子阅读区、少儿借阅区、绘本阅读区等各个区域,并详细了解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引导同学们学习用身份证借书、还书的技能,并且为同学们讲了绘本故事《七只鼹鼠包粽子》,让大家感受到书香之美,真正体验了一次文化洗礼。

这是本校学生首次走进图书馆,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为了让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参与本次实践活动,老师们提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拍摄路人乘车视频、指导看公交车站牌、学习如何投币和刷卡……本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图书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图书馆的功能,学会运用社会公共资源,也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拓展了特殊学生休闲娱乐的途径,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推波助澜。(审核:黄春强)

感受艺术之美——听《六口茶》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