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阅读)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19-1062110 10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5 12:30: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1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翻译

春天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的愁绪让这夜晚时光格外漫长。

暂时下几盘棋只是聊解愁绪,不能像隐士们那般超脱,轻微的酒醉也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

暮春的风雨日夜不停,而不堪风雨摧残的春花,也迅速凋零,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

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

注释

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

轻醉不成乡: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

河梁:桥。也借指送别之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尽时的惋惜和不忍作别情感。伤春伤别本是唐诗的主题之一,以之寄寓一种人生的思绪,如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或对生命惆怅的一种排遣。所以这种诗中大都笼着感伤情调,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起句告诉我们春天的日子很短。句中的景即为“影”,可解释为“日影”、“光影”。春天的日子短,也就是说春天很容易过去,美丽的春光很容易消逝,这自然而然很易引起人们一种惆怅的情怀。这一句写景,那么下一句便是抒情了。作者说“愁随别夜长”,抒发了一种伤春与离别愁绪。上句“景短”,下句“愁长”,一景一情,相与对照,正好笼括了全诗的主题。我认为全诗的诗眼正在这一联当中,即那个“愁”字,正是愁的情绪贯穿了全诗的字字句句。

颔联的两句都有典故。“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王中郎把自己隐居在围棋之中,而诗人却不能,他说暂时下几盘棋不能称之为“坐隐”,只是聊解愁绪罢了,而终究不能像隐士们那样超脱,“轻醉不成乡”是亦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但诗人也不能像王绩那样完全沉入醉乡之中,他说:轻微的酒醉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正表现了他难以完全摆脱的不宁心绪。

颈联是纯粹的写景,也正承首联而来,具体地展示了春残的狼藉景象。“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意即暮春的风雨曾通宵达旦,而春花不堪风雨的摧残,凋零也就更快,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因春短而生愁绪的诗人面对这狼藉残红,痛惜花飞花谢,以至于彻夜难眠,心情之凝重可想而知。这两句也可称为流水对,其景物的联缀在于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即下联的“莓苔有众芳”是因为上联的“风雨曾通夕”。

尾联用拟人手法,是写诗人送春归去的情景。“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意思是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末句也是用典,从苏武诗的“携手上河梁”一句变化而来。苏武在河梁送别友人,诗人在楼上送别春光,其地不同,而那种强烈的惜别之情却是一样真挚、深沉。所以,“愁”仍是诗人的主要情怀,“愁”字仍为全诗的主线。

我们可以来为此诗结构一幅意象画:在暮春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坐在小楼烛影中,桌上摆着围棋的残局,杯里还有剩酒,以醉遣愁的诗人想象着风雨中众芳零落的形状,在心中默默挥手与春作别。

全诗感情细腻,体物深刻,用典颇多,风格正可用纤巧两字概括,从中可看出诗人诗学温李的痕迹,只不过他的文字比较朴素显豁,而李商隐却要隐晦深沉得多。由于李的才力高于唐,所以唐诗远比不上李诗的韵味和文采。《蔡宽夫诗》批评唐彦谦诗“格力卑弱,仅与罗隐相先后”,甚为得当。

《石林诗话》云:“杨大年、刘子仪喜唱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清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不以杨、刘为过也。”杨大年、刘子仪皆为“西昆”诗人,诗重李商隐,也喜唐彦谦的“用事精巧,对偶清切”,而且黄庭坚也承认这一优点。这可以看出诗人在艺术形式上对近体诗的完善。这首五言律在对仗、用事及遣词造句上确实极为认真。诗中前三联皆为很工整的对句,可谓“对偶清切”;诗中还有“棋隐”、“醉乡”、“河梁”三处用典,而且不着痕迹,也可谓“用事精巧”了。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春残

[五代]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又到了春天将尽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独自一人站在落花前,细雨纷纷,燕子成双飞去。

看到这一幕幕只觉得魂魄都将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傍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注释

春残:春将尽。

翠帏(wéi):绿色的帷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独立:独自一人站立。

微雨:小雨。

寓目:观看,过目。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断:断绝。

“经年”句: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梦亦非,梦境也不同了。

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语气助词,无实义。

夕:傍晚。

萧飒(sà):萧条冷落;萧索。

暮:傍晚。

辉:光辉。

赏析:

该诗写女子春末怀人,反复抒写其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之情。诗中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成为千古名句。

“又是春残也”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一词,体现出不堪的情绪。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佳句。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了。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颔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之后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与颔联相比,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

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3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翻译

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来。

词人在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既然已经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在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可是,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

注释

残:将尽。

泪阑干:眼泪纵横滴落的样子。

玉笙:笙的美称。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在此指离鸾,孤鸾。古乐曲中有《孤鸾》曲,其曲哀怨,故说“鸾空怨”。

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

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

赏析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这一句流露出来的感伤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词人开篇写自己酒醉醒来,忽然发现春色已接近尾声了,海棠和梨花上面还残留着点点雨滴,好似眼泪一样。作者通过“一醉”引出醒来后所见,本来毫不相关的“酒醉”和“春残”被作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令人感觉他醉了很久,连节气的变化都已经忘记。作者在“春残”二字中间加了个“又”字,说明人对时光的荏苒毫无察觉。如晏几道词集自序中所写的那样:“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前一句写酒醒之后,满目尽是悲凉,仅仅剩下了春残的萧条。作者因自己酒醉而荒废了美好的春景感到自责。后一句以“海棠梨花”表春残,更有意境。古人将美人流泪喻为梨花带雨,作者运用此意,表达出内心的无限哀愁。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在玉笙的曲子中,孤单的鸾鸟徒然哀怨,房中的帷幕依旧,却看不见那归巢的燕雀。“鸾鸟”也叫孤鸾,是指失去配偶的鸾鸟,这里也是作者的自喻。“燕未还”是指离别的恋人还未归还,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深深的孤寂与凄情。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红颜。”这三句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人生的看破:明明知道离别容易相聚难,那就暂且放松思绪给自己以空间,莫要让那分别的苦痛纠缠自己的心绪。但紧接着通过结尾两句就能发现,作者自己也知道这是在自欺欺人,内心真正的感情是无法掩盖的。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句中“鸳鸯锦”是指夫妻共用的被子,这里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西楼”是指男女共同欢愉的居所。通过想象“鸳鸯锦”和“西楼”所代表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期待和思念:他依旧怀念当初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期待有人能陪自己度过漫漫长夜。

创作背景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作者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晏几道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于是词人便创作出了《小山词·鹧鸪天》,词作情调低徊,缠绵悱恻,沉郁悲凉。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4

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翻译

又到了春天快要结束之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人独自站在落花面前,小雨中燕子成双飞去。

观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注释

春残:春将尽。

翠帏:绿色的帷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独立:独自一人站立。

微雨:小雨。

寓目:观看,过目。

断:断绝。

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语气助词,无实义。

夕:傍晚。

萧飒:萧条冷落;萧索。

暮:傍晚。

辉:光辉。

鉴赏

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一词,体现出不堪的情绪。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佳句。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了。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颔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之后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与颔联相比,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

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或五代时。作者与当时逸士廖融等为诗友,经常共同作诗。该诗即作于某个暮春。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5

谢池春·残寒销尽

李之仪〔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过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孤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注释

谢池春:词牌名。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过一。花径:花丛间的小径。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仍:连续。著人:让人孤觉。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恁:这样,如此。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分付:交托。

鉴赏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著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有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6

春残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翻译

遥想当年,石镜山前,眼观落日;今日春尽之时,回首往事,不免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世道太平,壮士也就只能无功而老;归家的路依然漫长,乡国遥远,征人又怎能轻易返乡,想归家只有在梦中了。

暮春时节苜蓿盛长,把往日开阔的官道也遮得颇为严实;芜菁花在田陇中开放,显得麦苗也有点稀稀疏疏。

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

注释

石镜山:在成都城内,上有蜀王妃的墓,墓边竖一石镜,故名。

落晖: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依依:不忍离别的样子。

时平:本意为时代升平,此处是反语,有讥讽朝廷之意,因为当时没有战争是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结果,并非真的太平。

苜蓿:草名,又名金花菜,为马饲料的一种。

官道:大马路。

合:指草丛地里蔓延到路上分不开路和田地。

芜菁: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开黄花。

麦畦:麦田。

摧颓:因受挫折而颓唐。

打围:即围猎。此句是怀念自己在汉中时的那段豪迈放纵的生活。

赏析

该诗创作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春暮,时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是闲职。诗人面对春残日暮的景象,触景生情,遂发诸多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首句所写,是诗人对往日情事的回亿。遥送落晖,当日就不免年近迟暮、修名不立之慨;此刻回首往事,更添时光流逝、年华老去之感。句法圆融而劲健。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颔联承上“春残”、“回首”,抒写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作者从军南郑,本图从西北出兵,恢复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调回成都,从跃马横戈的壮士变为驴背行吟的诗人。此时忽忽又已四年,功业无成,年已垂暮,因此有“壮士无功老”的感慨。宋金之间自从公元1164年隆兴和议以来,不再有大的战事,所谓“时平”,正是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求得来的苟安局面,其中包含着对南宋当权者不思振作的不满。既然无功空老,则不必远客万里,思乡之情也就倍加殷切,故说“乡远征人有梦归”。“无功”与“有梦”相对,情味凄然。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颈联富开写景,紧初“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暮春时节,正是苜蓿长得最盛的时候,故有“苗侵官道合”的景象。芜菁一称蔓菁,开黄花,实能食。司空图《独望》诗有“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之句,该诗“芜菁花入麦畦稀”化用司空诗意。两句所描绘的这幅暮春图景,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尾联总收,归到“倦游”与“摧颓”。末句拈出昔日“飞鹰醉打围”的气概,似乎一扬;而冠以“谁记”,重重一抑。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此时的摧颓意绪罢了。

“春残”,在该诗里是触景增慨的契机;既是自然景象,又兼有人生的象征意味。通过对春残景物的描写,诗人把情、景、事,昔和今,自然与人事和谐地结合起来。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译文

春天快要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会怀念家乡。病中梳头,不快就像头发一样长。

房梁上的燕子每天都在呢语。柔风一吹,满屋都是蔷薇花的香气。

注释

春残:暮春。何事:为什么?

最:癸巳类稿作“发”。

在:历朝名媛诗词作“伴”。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的燕子不停地喃呢。

蔷薇句:蔷薇花经风一吹,满屋香气。细:轻柔。

赏析:

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人,纵使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匪特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似的。非但此也,就是个己的蓬松散乱的发髻,由于病中无力,梳整时也怪它太长了呢。象这样表现技术,岂是不懂女人心理的男子和学识不深的女人所能达到的。

这首诗在李清照雅致、雄浑、怨愤三大类,属于前者。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代]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注释

谢池春:词牌名。

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花径:花丛间的小径。

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

仍:连续。

着人:让人感觉。

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

恁:这样,如此。

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分付:交托。

赏析: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又着落,又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又声又色,又动又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着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又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又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又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第二篇: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9篇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1

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翻译

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来。

词人在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既然已经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在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可是,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

注释

残:将尽。

泪阑干:眼泪纵横滴落的样子。

玉笙:笙的美称。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在此指离鸾,孤鸾。古乐曲中有《孤鸾》曲,其曲哀怨,故说“鸾空怨”。

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

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

赏析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这一句流露出来的感伤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词人开篇写自己酒醉醒来,忽然发现春色已接近尾声了,海棠和梨花上面还残留着点点雨滴,好似眼泪一样。作者通过“一醉”引出醒来后所见,本来毫不相关的“酒醉”和“春残”被作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令人感觉他醉了很久,连节气的变化都已经忘记。作者在“春残”二字中间加了个“又”字,说明人对时光的荏苒毫无察觉。如晏几道词集自序中所写的那样:“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前一句写酒醒之后,满目尽是悲凉,仅仅剩下了春残的萧条。作者因自己酒醉而荒废了美好的春景感到自责。后一句以“海棠梨花”表春残,更有意境。古人将美人流泪喻为梨花带雨,作者运用此意,表达出内心的无限哀愁。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在玉笙的曲子中,孤单的鸾鸟徒然哀怨,房中的帷幕依旧,却看不见那归巢的燕雀。“鸾鸟”也叫孤鸾,是指失去配偶的鸾鸟,这里也是作者的自喻。“燕未还”是指离别的恋人还未归还,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深深的孤寂与凄情。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红颜。”这三句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人生的看破:明明知道离别容易相聚难,那就暂且放松思绪给自己以空间,莫要让那分别的苦痛纠缠自己的心绪。但紧接着通过结尾两句就能发现,作者自己也知道这是在自欺欺人,内心真正的感情是无法掩盖的。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句中“鸳鸯锦”是指夫妻共用的被子,这里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西楼”是指男女共同欢愉的居所。通过想象“鸳鸯锦”和“西楼”所代表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期待和思念:他依旧怀念当初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期待有人能陪自己度过漫漫长夜。

创作背景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作者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晏几道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于是词人便创作出了《小山词·鹧鸪天》,词作情调低徊,缠绵悱恻,沉郁悲凉。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春残

[五代]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又到了春天将尽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独自一人站在落花前,细雨纷纷,燕子成双飞去。

看到这一幕幕只觉得魂魄都将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傍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注释

春残:春将尽。

翠帏(wéi):绿色的帷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独立:独自一人站立。

微雨:小雨。

寓目:观看,过目。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断:断绝。

“经年”句: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梦亦非,梦境也不同了。

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语气助词,无实义。

夕:傍晚。

萧飒(sà):萧条冷落;萧索。

暮:傍晚。

辉:光辉。

赏析:

该诗写女子春末怀人,反复抒写其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之情。诗中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成为千古名句。

“又是春残也”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一词,体现出不堪的情绪。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佳句。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了。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颔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之后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与颔联相比,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

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3

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翻译

又到了春天快要结束之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人独自站在落花面前,小雨中燕子成双飞去。

观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注释

春残:春将尽。

翠帏:绿色的帷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独立:独自一人站立。

微雨:小雨。

寓目:观看,过目。

断:断绝。

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语气助词,无实义。

夕:傍晚。

萧飒:萧条冷落;萧索。

暮:傍晚。

辉:光辉。

鉴赏

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一词,体现出不堪的情绪。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佳句。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了。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颔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之后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与颔联相比,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

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或五代时。作者与当时逸士廖融等为诗友,经常共同作诗。该诗即作于某个暮春。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4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翻译

春天快要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会怀念家乡。病中梳头,不快就像头发一样长。

房梁上的燕子每天都在呢语。柔风一吹,满屋都是蔷薇花的香气。

注释

春残:暮春。

何事:为什么?

最:癸巳类稿作“发”。

在:历朝名媛诗词作“伴”。

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的燕子不停地喃呢。

细:轻柔。

赏析

此诗作年不详,从诗意看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写照。从题目《春残》、燕语、蔷薇等可以看出写作时间当在李清照南渡后的某年晚春时节。从苦思乡也可以看出当是李清照寄居于南方某地。那是一个晚春时节,寄居在外,当愁病中的李清照在思乡,落寂中写下这首诗。

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人,纵使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匪特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似的。非但此也,就是个己的蓬松散乱的发髻,由于病中无力,梳整时也怪它太长了呢。象这样表现技术,岂是不懂女人心理的男子和学识不深的女人所能达到的。

这首诗在李清照雅致、雄浑、怨愤三大类,属于前者。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春残

宋代: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译文: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春天快要过去了,为什么还是会怀念家乡。病中梳头,不快就像头发一样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房梁上的燕子每天都在呢语。柔风一吹,满屋都是蔷薇花的香气。

注释:

春残(cán)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春残:暮春。何事:为什么?最:癸巳类稿作“发”。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qiáng)薇风细一帘香。

在:历朝名媛诗词作“伴”。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的燕子不停地喃呢。细:轻柔。

赏析:

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人,纵使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匪特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似的。非但此也,就是个己的蓬松散乱的发髻,由于病中无力,梳整时也怪它太长了呢。象这样表现技术,岂是不懂女人心理的男子和学识不深的女人所能达到的。

这首诗在李清照雅致、雄浑、怨愤三大类,属于前者。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译文

遥想当年,石镜山前,眼观落日;今日春尽之时,回首往事,不免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世道太平,壮士也就只能无功而老;归家的路依然漫长,乡国遥远,征人又怎能轻易返乡,想归家只有在梦中了。

暮春时节苜蓿盛长,把往日开阔的官道也遮得颇为严实;芜菁花在田陇中开放,显得麦苗也有点稀稀疏疏。

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

注释

石镜山:在成都城内,上有蜀王妃的墓,墓边竖一石镜,故名。落晖: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依依:不忍离别的样子。

时平:本意为时代升平,此处是反语,有讥讽朝廷之意,因为当时没有战争是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结果,并非真的太平。

苜(mù)蓿(xu):草名,又名金花菜,为马饲料的一种。官道:大马路。合:指草丛地里蔓延到路上分不开路和田地。

芜(wú)菁(jīng):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开黄花。麦畦:麦田。

摧颓:因受挫折而颓唐。

打围:即围猎。此句是怀念自己在汉中时的那段豪迈放纵的生活。

赏析: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首句所写,是诗人对往日情事的回亿。遥送落晖,当日就不免年近迟暮、修名不立之慨;此刻回首往事,更添时光流逝、年华老去之感。句法圆融而劲健。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颔联承上“春残”、“回首”,抒写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作者从军南郑,本图从西北出兵,恢复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调回成都,从跃马横戈的'壮士变为驴背行吟的诗人。此时忽忽又已四年,功业无成,年已垂暮,因此有“壮士无功老”的感慨。宋金之间自从公元1164年隆兴和议以来,不再有大的战事,所谓“时平”,正是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求得来的苟安局面,其中包含着对南宋当权者不思振作的不满。既然无功空老,则不必远客万里,思乡之情也就倍加殷切,故说“乡远征人有梦归”。“无功”与“有梦”相对,情味凄然。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颈联富开写景,紧初“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暮春时节,正是苜蓿长得最盛的时候,故有“苗侵官道合”的景象。芜菁一称蔓菁,开黄花,实能食。司空图《独望》诗有“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之句,该诗“芜菁花入麦畦稀”化用司空诗意。两句所描绘的这幅暮春图景,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尾联总收,归到“倦游”与“摧颓”。末句拈出昔日“飞鹰醉打围”的气概,似乎一扬;而冠以“谁记”,重重一抑。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此时的摧颓意绪罢了。

“春残”,在该诗里是触景增慨的契机;既是自然景象,又兼有人生的象征意味。通过对春残景物的描写,诗人把情、景、事,昔和今,自然与人事和谐地结合起来。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7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翻译

春天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别的愁绪让这夜晚时光格外漫长。

暂时下几盘棋只是聊解愁绪,不能像隐士们那般超脱,轻微的酒醉也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

暮春的风雨日夜不停,而不堪风雨摧残的春花,也迅速凋零,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

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

注释

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

轻醉不成乡: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

河梁:桥。也借指送别之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尽时的惋惜和不忍作别情感。伤春伤别本是唐诗的主题之一,以之寄寓一种人生的思绪,如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或对生命惆怅的一种排遣。所以这种诗中大都笼着感伤情调,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起句告诉我们春天的日子很短。句中的景即为“影”,可解释为“日影”、“光影”。春天的日子短,也就是说春天很容易过去,美丽的春光很容易消逝,这自然而然很易引起人们一种惆怅的情怀。这一句写景,那么下一句便是抒情了。作者说“愁随别夜长”,抒发了一种伤春与离别愁绪。上句“景短”,下句“愁长”,一景一情,相与对照,正好笼括了全诗的主题。我认为全诗的诗眼正在这一联当中,即那个“愁”字,正是愁的情绪贯穿了全诗的字字句句。

颔联的两句都有典故。“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王中郎把自己隐居在围棋之中,而诗人却不能,他说暂时下几盘棋不能称之为“坐隐”,只是聊解愁绪罢了,而终究不能像隐士们那样超脱,“轻醉不成乡”是亦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但诗人也不能像王绩那样完全沉入醉乡之中,他说:轻微的酒醉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正表现了他难以完全摆脱的不宁心绪。

颈联是纯粹的写景,也正承首联而来,具体地展示了春残的狼藉景象。“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意即暮春的风雨曾通宵达旦,而春花不堪风雨的摧残,凋零也就更快,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因春短而生愁绪的诗人面对这狼藉残红,痛惜花飞花谢,以至于彻夜难眠,心情之凝重可想而知。这两句也可称为流水对,其景物的联缀在于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即下联的“莓苔有众芳”是因为上联的“风雨曾通夕”。

尾联用拟人手法,是写诗人送春归去的情景。“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意思是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末句也是用典,从苏武诗的“携手上河梁”一句变化而来。苏武在河梁送别友人,诗人在楼上送别春光,其地不同,而那种强烈的惜别之情却是一样真挚、深沉。所以,“愁”仍是诗人的主要情怀,“愁”字仍为全诗的主线。

我们可以来为此诗结构一幅意象画:在暮春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坐在小楼烛影中,桌上摆着围棋的残局,杯里还有剩酒,以醉遣愁的诗人想象着风雨中众芳零落的形状,在心中默默挥手与春作别。

全诗感情细腻,体物深刻,用典颇多,风格正可用纤巧两字概括,从中可看出诗人诗学温李的痕迹,只不过他的文字比较朴素显豁,而李商隐却要隐晦深沉得多。由于李的才力高于唐,所以唐诗远比不上李诗的韵味和文采。《蔡宽夫诗》批评唐彦谦诗“格力卑弱,仅与罗隐相先后”,甚为得当。

《石林诗话》云:“杨大年、刘子仪喜唱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清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不以杨、刘为过也。”杨大年、刘子仪皆为“西昆”诗人,诗重李商隐,也喜唐彦谦的“用事精巧,对偶清切”,而且黄庭坚也承认这一优点。这可以看出诗人在艺术形式上对近体诗的完善。这首五言律在对仗、用事及遣词造句上确实极为认真。诗中前三联皆为很工整的对句,可谓“对偶清切”;诗中还有“棋隐”、“醉乡”、“河梁”三处用典,而且不着痕迹,也可谓“用事精巧”了。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代]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注释

谢池春:词牌名。

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花径:花丛间的小径。

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

仍:连续。

着人:让人感觉。

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

恁:这样,如此。

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分付:交托。

赏析: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又着落,又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又声又色,又动又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着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又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又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又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9

谢池春·残寒销尽

李之仪〔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译文

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过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孤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注释

谢池春:词牌名。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过一。花径:花丛间的小径。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仍:连续。著人:让人孤觉。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恁:这样,如此。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分付:交托。

鉴赏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著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有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第三篇:残叶原文翻译及赏析

残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残叶原文翻译及赏析1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译文及注释

菡(hàn)萏(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sháo)光共憔悴,不堪看。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菡萏:荷花的别称。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shēng)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鸡塞:亦作鸡禄山。这里泛指边塞。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亦作鸡禄山。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

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残叶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译文: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2)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残叶原文翻译及赏析3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

译文及注释

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

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省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⑹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参考资料:

1、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57 .

2、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725-726 .

鉴赏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

显示全部

鉴赏

佚名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19-122 .

李璟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第四篇: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春怨

唐代: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译文:

那呆子骑着白色骏马,黄金羁马头,奔驰在辽东半岛。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过窗户偷窥,只见蜡烛燃尽,人还未入睡。落花乘春风飞入室内,也笑:怎么只有一个人!

赏析:

此诗大意是写一个妇人思念在那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夜很深了,也无法入睡。“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月亮西落,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烧尽的蜡烛,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表现出妇人因思念丈夫,内心的忧愁苦闷。全诗对仗工整有趣。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2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译文

暮春时节,独守空闺,每天都有几只残莺陪伴着叫个不停;卷起珠帘,目之所见草木繁茂,春色无边。

庭院里时时有东风吹入,千万条杨柳随风全都向西飘摆。

注释

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本诗截写了思妇在一个早晨里的所闻所见所思。写出了她在暮春时节对久戍西疆的丈夫的离惜别绪。言辞虽无怨字,“怨意”却无形中流露了出来。

一二句中“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三四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由于隐士生活单调,取材范围狭窄,女性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在故事化的虚构中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刘方平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3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翻译

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独自吟咏还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春寒招惹我的愁绪。

这份愁情有谁曾见到,让我眼泪滚滚,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一丝不留;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难以入眠。

注释

独行:一人行路;独自行走。

独坐:一个人坐着。

独唱:独自吟咏、吟唱。

独卧:泛指一人独眠。

伫立:久立。

伤神:伤心。

无奈:谓无可奈何。

轻寒:微寒。

残妆:亦作“ 残妆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约得其半。

相仍:依然;仍旧。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不成:不行,不可以。

赏析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伫立伤神”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的敏感。“轻寒”二字,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一词,宋人诗词中屡见,有撩拨、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怀蓬莱阁》诗:“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诗》诗:“无那春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著摸”即“着莫”,朱淑真词与杨万里诗用法完全相同。轻寒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爱情幸福的女词人深有体会。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著摸人”的吟咏,足见两位女词人在“轻寒”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下片进一步抒写女词人愁怨。“此情谁见”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写出了女词人以泪洗面的愁苦。结穴处的两句,描绘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尽”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

创作背景

朱淑真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朱淑真书写时心中充满矛盾,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对知音的渴望,对自我才华的肯定,对自我实现的期待。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

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

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注释

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从时间布局看,诗的第一句是写时间之晚,第三句是写季节之晚。从第一句纱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内独处之人;从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飘落之花。再从空间布局看,前两句是写屋内,后两句是写院中。写法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杳无一人写到远处的庭空门掩。一位少女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当然注定要以泪洗面了。更从色彩的点染看,这首诗一开头就使所写的景物笼罩在暮色之中,为诗篇涂上了一层暗淡的底色,并在这暗淡的底色上衬映以洁白耀目的满地梨花,从而烘托出了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人公的伤春情绪,诗篇的色调与情调是一致的。

为了增强画面效果,深化诗篇意境,诗人还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写法,使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画的那样一个凄凉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此外,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5

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译文

暮春时节,独守空闺,每天都有几只残莺陪伴着叫个不停;卷起珠帘,目之所见草木繁茂,春色无边。

庭院里时时有东风吹入,千万条杨柳随风全都向西飘摆。

注释

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赏析:

1、题原作“春愁”,据《全唐诗》改。

2、见:原作“有”,据《全唐诗》改。萋萋:茂盛貌。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两者皆有,总不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诗中须有人在”。这首诗句句写景,却句句“有人在”,人与自然获得了奇妙的对应。“人”之所见所闻,既是情的触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动心驰,与物之声色势态融为一体,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两者浑然无迹,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6

怨王孙·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古诗简介

《怨王孙·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主旨为思妇念远,通过描写春暮时节的景物以及女主人公对“远信”的痴想,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京城思妇独处深闺的形象。全词语言工巧,情感真挚,尤其是词的结尾以白描手法描摹月色,更见词人遣词之精工。

翻译/译文

在京城的暮春时节,在重重门庭、深深院落中,阶前绿草萋萋,黄昏的天空,看不见大雁的踪影。伫立楼上等候音讯,而音讯全无,心中幽恨绵绵不绝。

多情人当是多烦恼,想不思念心里却又难以割舍,倏忽间寒食节又到了。夜深人静,秋千空荡,巷陌寂寂,皎月初斜,洁白的梨花沉浸在银色的月光里。

注释

⑴怨王孙:词牌名,有多体。据《词谱》,此调以秦观同名单调词为正体。此词为变格,双调五十三字。

⑵帝里:犹帝乡、帝京,指皇帝住的地方,也就是京城。这里指东京汴梁。

⑶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⑷拚(pàn)舍:割舍,舍弃。

⑷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⑹梨花:此处为见梨花思远人之意。梨,谐音“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为李清照婚后作于汴京,或与《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于同时,是在暮春时节,赵明诚出游不归,李清照幽居独处所作。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春暮时节的景物和描绘主人公对“远信”的痴想,刻画了少妇独处深闺的形象。爱人不在身边,闺中寂寞无聊,又正是红花衰败,“草绿阶前”的暮春时候,闺中少妇更提不起兴趣外出赏春游玩,只是深院重门紧闭,独对空闺,任凭离别的思绪纠缠环绕于心头。思念丈夫之情难却,盼人不归,登楼眺望也是无济于事。更何况天色已昏黑,连能够为人传送书信的大雁也看不见。所以,即使是将自己一腔的相思情怀写成书信,也无由寄达。词人自知“多情”无法“拚舍”,只得默默忍受。这时,闺房外面的秋千无人问津,周围静悄悄的,惟见明月升起,将银辉洒向梨花,也洒向大地。词人在闺楼里枯坐了一天,从白天到昏暮到皎月升起。闺阁思妇对丈夫感情之浓厚,思念之愁苦,于此可见。

开篇“帝里春晚”点明时地。京城汴梁是热闹繁华的所在,暮春是莺啼花开的季节。“重门深院”,是李清照独处时的周遭环境氛围。“重门”显其府第之森严,“深院”微露幽深闺中之寂寞惆怅。在京城的暮春时节,本是热闹繁华,莺飞燕舞的大好时光,而女词人却是独自在“重门深院”里,无法与丈夫一同去亲近大自然,不禁叫人顿生愁怨。“草绿阶前,暮天雁断”两句意味十分深厚。庭前草绿,让人忆及“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暮天雁断,古时传说称雁能传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处是说雁书已断,音讯不知。“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李清照在西楼望见庭阶前春草绿了,天色渐晚,天边归雁已无踪影。雁且知归,人竟不返,勾起她无穷怨意。如今雁影都不见,音讯杳无,心中幽恨绵绵不绝。

过片“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三句把词人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很精当巧妙地表现出来。她自怨多情善感,登楼望远易生挂念,而多情则多烦恼。然而却又难以割舍,倏忽间发觉又一个寒食已近。这一句“又是寒食也”很是生动,虽然语言浅近,但是格调雅致。最后“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三句托出一个凄清皎洁、如梦如幻的境界。夜来寂静一片,秋千无人打,巷陌无人行,唯有清辉皎洁的月光,宛如一汪清水,浸润着梨花。这里运用谐音双关,“梨”借作“离”。那月光下的梨花不由触起了人的离情别绪。这离愁轻如云,薄如雾,如月光绵绵不绝,在心头萦回不去。这个结尾写得幽静、清奇、梦幻。帝里暮春,夜深人静。秋千架空荡荡地随风摇曳,街巷里已经不见人影。天上斜挂的明月皎洁轻寒。那树树梨花沐浴在月光下,如梦如幻。“梨花”有时也隐指眼泪,如“泪带梨花”。梨树在春末开花,其花色白而艳美,故古人常以梨花之飘落来形容女子楚楚动人的眼泪。“泪带梨花”的名句有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故此处“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也有离情难抑以致眼中噙泪之意。李清照笔下的这种离人凭楼望远、月浸梨花的景象和温庭筠《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中的“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的情境非常相似。词的最后以白描手法,将月色描摹得如此传神,可见作者动笔的灵巧,遣词的精工。

名家点评

明·杨慎:(评“多情自是多沾惹”句)至情。(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二)

明·沈际飞:贺词“多情多感”,犹少此“难拚舍”三字。又云:元人乐府率以“也”字叶成妙句,殆祖此。(《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明·李攀龙:(眉批)以“多情”接“恨绵绵”,何组织之工!(评语)此词可以“王孙不归兮,春草萋萋兮”参看。(《草堂诗余隽》卷二)

明·卓人月:元词多以“也”字叶成妙句,殆祖此。(《古今词统》卷七)

清·王士禛:“皎月”“梨花”本是平平,得一“浸”字,妙绝千古,与“月明如水浸宫殿”同工。(《花草蒙拾》)

清·吴灏:易安以词擅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最爱其“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极似唐人。(《历朝名媛诗词》卷十一)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7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古诗简介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是一首由宋代词人万俟咏创作的词,抒写了主人公思归的心情。

翻译/译文

春天到来,南楼上的雪化完了,春到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开放。

刚下过小雨一番寒意,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

不要频繁的依靠在阑干上,放眼望去也只能看到层层叠叠的烟水。

汴梁在哪里?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注释

①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②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赏析/鉴赏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

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三、四两句,写倚“南楼”之栏干,承上“灯期花信”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亦是断难分辨。

过片“莫把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

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

这首词清雅情深,当为词人的代表作。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8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宋代〕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译文

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独自吟咏还是互相唱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的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春寒招惹我的愁绪。这份愁情有谁曾见到,让我眼泪滚滚,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一丝不留;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难以入眠。

注释

独行:一人行路;独自行走。独坐:一个人坐着。独唱:独自吟咏、吟唱。独卧:泛指一人独眠。伫立:久立。伤神:伤心。无奈:谓无可奈何。轻寒:微寒。残妆:亦作“ 残妆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一半: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约得其半。相仍:相继;连续不断。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不成:不行,不可以。

赏析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处流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处欢,故处流中“多忧写怨恨之语卧。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卧,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流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卧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卧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伫立伤神卧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卧一句,写出了女流人对季节的敏感。“轻寒卧二字,正扣题目“春怨卧二字的“春卧字,全流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卧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卧一流,宋人处流中屡见,有撩拨、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怀蓬莱阁》处:“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卧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处》处:“无那春写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卧。“著摸卧即“着莫卧,朱淑真流与杨万里处用法完全相同。轻寒为什么撩惹春写,失去爱情幸福的女流人深有体会。处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卧(《声声慢》);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卧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著摸人卧的吟咏,足见两位女流人在“轻寒卧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下片进一步抒写女流人写怨。“此情谁见卧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卧,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卧写出了女流人以泪洗面的写苦。结穴处的两句,描绘自己因写而病,因病添写,写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这首流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卧字,写出了女流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卧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卧的落脚点不在“剔卧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卧字。“尽卧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卧(欧阳修《玉楼春》),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写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卧,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流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流所能及者。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9

长门怨·桂殿长愁不记春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赏析/鉴赏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相传司马相如曾为陈皇后作了一篇《长门赋》,凄婉动人。实际上,《长门赋》是后人假托司马相如之名而作的。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发抒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第一句就提出了“愁”字,而且还是“长愁”。女主人公这种铭刻内心的宫愁并不只是因为秋风萧瑟才引起的,而是时时刻刻萦绕心间,无法排遣的。在她的心目中,自从离开了黄金屋以后,其实在失宠以后,哪怕是在“金屋”之中独处的日月里,也就是只剩下“秋风霜箭”,简直是长年都生活在愁怨之中,所以不论何时望去,屋子里只有不尽的“秋尘”。从失宠以后,似乎就再也没有领略过一丝一毫春天的气息。

无论人世间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四季中的变幻又如何气象万千,对她来说,一切都是一潭死水,又“四壁秋尘”,春花也罢,夏雨也罢,秋叶也罢,冬雪也罢,在她眼中都是与自己个人的命运毫不相干的。一个人如果对春天失去了兴趣,实际上也就是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这座被汉武帝所遗忘了的“黄金屋”也就完全失去了生机,再没有任何温情与欢爱可言,再在这里呆下去,可能连精神都会崩溃的。只有离开这里,独自去长门宫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生活的不幸和失宠的苦果。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这两句,是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的意境,此时与前一首诗的意境有所不同,那首是说的“月光欲到长门殿”,也就是还没有照到,是将来未来,想照未照之际,则是把整个长门殿都完全笼罩在清冷的月光下面了,或许当一切都躲在夜色之中时,似乎也能把愁思一起掩盖似的,连愁思都在这明亮的月光下暴露得一览无余,无处藏匿了。

在月光照耀下的长门宫是那样的冷寂,无望,没有任何欢声笑语,甚至连一个活动的人影、一丝热闹的响动都没有,这种独闭深宫的滋味,如果不是长期身处其间,又是如何能体会出来,感受得到呢!“独照”两字更加重了忧思的份量,月光在天下是无所不照的,不管你是恃宠得意也罢,失宠落魄也罢,可是如果有了当初喜沐皇恩、共赏明月的那一幕幕光景,独受清光、无人理睬的痛楚就愈发显得触目惊心、伤痛难捱了。这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七言绝句是李白最擅长的诗歌体裁之一,从风格上看,既可以写得轻灵飘逸,如《早发白帝城》,也可以写得哀怨感人,如《春夜洛城闻笛》。从题材上看,无论是赠别、怀远、写景、言情,都是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可以说李白的七绝已经到了一种出神入化、无所不能的境界了。这首《长门怨》可以让我们领略李白七绝中一种不同以往的格调。

在李白的《长门怨》中,月亮作为最重要的、唯一两次出现的景物,是被拟人化了,正因为这有情的月亮不忍心给陈皇后带去伤痛,所以它才在第一首诗里显得犹豫不决,可是这毕竟是没有办法的事,月亮无论如何总是要升上中天的,其实它已经一拖再拖了,一直拖到“天回北斗挂西楼”了,才情不由己地照到了长门宫。比起这多情的月亮来,皇帝的寡恩,后宫的倾轧,就显得格外的残忍与冷酷了。

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句,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原文:

西宫春怨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译文:

西宫中的夜晚非常清静,只有盛开在宫中庭院内的花朵悄悄地散布着阵阵香气。住在宫中的美人本来想要卷起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出外赏花,却又因无心欣赏而作罢,只有怀着说不尽的怨恨而独守空闺。抱着琴瑟看月亮,许多树隐蔽着昭阳宫。

注释:

⑴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

⑵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参考资料: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年1月版,第582、1682页

鉴赏: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1

思边 / 春怨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翻译

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

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

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注释

去年:刚过去的一年。

南园:泛指园圃。

绿草:亦即春日之时。

今岁:今年。

白雪:即寒冬之日。

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妇家在秦地。秦,泛指陕西,唐人诗中往往特指长安。

玉关:即玉门关,汉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汉代大将霍去病破月氏,开玉门关,自此成为中国与西域分界的关隘。

音书:音讯,书信。二句言音讯不通,存亡难知。

创作比较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李白在长安待诏时期。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此诗于天宝二年(743)。

赏析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开头两句,是思妇对去年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追忆。这两句妙在不纯用叙述笔调,而采用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显得波峭有致。“南园”一句,因是化用晋代诗人张协“蝴蝶飞南园”(《杂诗十首》其八)的诗句,故“南园”可理解为某处的一所花园,未必实有所指。其时正当春天,南园里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对即将离别的夫妻,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双作对的蝴蝶,不禁触景生情,肝肠寸断。但这种哀伤情绪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来,诗人描绘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这正是王夫之在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时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姜斋诗话》卷上)的手法,从而把哀伤之情反衬得更为强烈。对这对夫妻家在何处、为何事离别、丈夫又去向何方等问题诗中均未作交代。这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线。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中间两句,用的也是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写思妇在丈夫离家一年之后对他的怀念。但诗中并未正面倾诉离愁别恨,而是分别描绘了“西山白雪”与“暗秦云”两幅惨淡的画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语,其实是借此点明丈夫离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仅点明了他们夫妻原来家居之地,同时也借思妇在家遥望云天之所见,来刻画她翘首期待之状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两句留下的三点悬念,至第四句方才释然大白。这种写法,较之一开头便和盘托出,更耐人寻味,此诗构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见。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末尾二句,写思妇与丈夫天各一方,难通音信。秦地距玉关达三千里之遥,欲传尺素,又无鱼雁。夫妻二人,一别经年,满腹相思,无由倾吐,这就使思妇更感痛苦万分。诗中,思妇的丈夫戍守之地为“西山”,并非“玉关”,思妇欲往“玉关”投寄“音书”,貌似南辕北辙,前后牴牾。其实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盖“玉关”自汉代以来,即为汉族统治者与西北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发生战争之地,也是闺怨诗中思妇经常梦魂萦系之地。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子夜吴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风吹不尽管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此类诗句,唐诗中不胜枚举。在这里,“玉关”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征战戍守之地,“玉关”自然也包括其中。诗人之所以用“玉关”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现“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换用“玉关”,以免重复。

征夫怀归、思妇闺怨,是中国古典词歌中一个传统的题材。自《诗经》以来,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类作品亦自不少。《思边》这首小诗,在李白闺情诗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之作,但在艺术上有如下两点颇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叙别离之悲,中二句诉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须待读者细加咀嚼而后出,可谓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第二,全篇虽用思妇口吻,但“去年何时君别妾”二句是从丈夫一方着笔,“今岁何时妾忆君”二句是从自己一方着笔,这种对仗的句式从两方落笔的写法,既具整饬匀称之美,又见回环往复之致,与缠绵缱绻的诗情妙合无垠。末尾二句,出语虽稍嫌直露,但可使题旨表达得更为强烈醒豁,收结更为斩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2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原文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翻译

春天来临,南楼上的积雪已经化尽。春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也依次绽放。刚下过小雨仍有寒意,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思绪飘远。

不要总是依靠在阑干上,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汴梁在哪里呢?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注释

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赏析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

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三、四两句,写倚“南楼”之栏干,承上“灯期花信”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亦是断难分辨。

过片“莫把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

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

这首词清雅情深,当为词人的代表作。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3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翻译

担子虽小却挑着无限风光,白白红红的花朵,每样花都很好。卖花人每日穿街过巷,巷东家、巷西家四处吆喝。

帘外一声声高叫,帘内丫鬟进去禀报。询问着女主人:买买花还是买桃花好?

注释

昭君怨:本调四十字,前后阕相同。第一、二、三句,正与﹝如梦令﹞句法相同;惟﹝如梦令﹞第三句不用韵,此则换用平韵。第四句三字,即协平韵,句法为仄平平,不可移易。

鸦鬟:丫环。

赏析

上片以“担子挑春虽小“起笔,花担虽小.怕挑起的却是整个春天。接下来笔锋一转.不写春天.而把目光投向担子里的花儿,那白白红红的花就是春天的象征。第二句“卖过巷东家,巷西家”以不免重复的方式写出了卖花人走街串巷的情形,通过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卖花人那熟悉而又悠长的叫卖声在曲折而深幽的老巷里回荡。

下片紧接着写这叫卖声穿帘入户’被帘里的丫环听到,问道小姐“买梅花?买桃花?”

在春雨过后的早提,俏丽的小丫环倚在窗边等待着这卖花的一声声吆喝。此刻地正迫不及待的回报着主人:卖花的已在门外了。她们等的岂只是那些花,俨然是春天的到来。最后以”买梅花?买桃花?"这样一个菏单的问句收尾.既让我们再次回咏起担花郎担子中的白白红红的花,又让我们不禁去猜想,主人家到底是想要悔花还是桃花呢?没等揭晓答案.整首词就戛然而止了,留下一丝回味。

整首词作并不长,却为我们描绘 了一个鲜活的情景剧:在一个春雨后的早晨,卖花郎挑着红红白白的一担花,就象挑起了按个春天一样.走街串巷。他悠长的叫卖声在深幽的空巷中起伏。然后镜头一转,一个俏丽活泼的丫环出现了,她迫不及待的问主人要梅花还是要桃花?还没等主人回答.幕布便拉上了。这其中有人物、有声音、有色彩、有对话,让人过目难忘。此外,全词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平实的生活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生活中最常见、最生动、最真实的一幕,因而显得明具一格。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4

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古诗简介

这首《春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内心产生的忧愁苦闷之情。

翻译/译文

那呆子骑着白色骏马,黄金羁马头,奔驰在辽东半岛。

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过窗户偷窥,只见蜡烛燃尽,人还未入睡。

落花乘春风飞入室内,也笑:怎么只有一个人!

赏析/鉴赏

此诗大意是写一个妇人思念在那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夜很深了,也无法入睡。“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月亮西落,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烧尽的蜡烛,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表现出妇人因思念丈夫,内心的忧愁苦闷。全诗对仗工整有趣。

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15

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古诗简介

《代春怨》是刘方平写的一首代言体的诗。截写了思妇在一个早晨里的所闻所见所思。写出了她在暮春时节对久戍西疆的丈夫的离惜别绪。言辞虽无怨字,“怨意”却无形中流露了出来。

翻译/译文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

扯起珠帘,扑面映入满眼芳草。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

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注释

①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②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③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指征人未归。

④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由于隐士生活单调,取材范围狭窄,女性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在故事化的虚构中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两者皆有,总不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诗中须有人在”。这首诗句句写景,却句句“有人在”,人与自然获得了奇妙的对应。“人”之所见所闻,既是情的触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动心驰,与物之声色势态融为一体,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两者浑然无迹,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第五篇:伤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伤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5篇)

伤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译文一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译文二

春天来到之时,预料今年春天赏春的乐事肯定会很多,没想到今年又和往年一样,辜负了今年春天的美景。

看到我是年年都不曾有眼去观赏那似锦的繁花。我不是在病中就是在愁中,那有心情去观花呢!

注释

又作: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

枉却:辜负。东风:春风。

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赏析: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体现了一代特色。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为“诚斋体”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这首诗便是“诚斋体”的典型作品。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伤春原文翻译及赏析2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

贺铸〔宋代〕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多少回伤春又到了春暮,杨柳树浓浓的清荫,妨碍着游丝度过。远处的小山边是桃叶埠,白花盛开的河边是她洗裙的地方。我整天轻声吟诵诗句,在帘影之下暗灯前,让胡琴声把我心声吐。几点雨声被风止住,月色朦胧薄云飘来飘去。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徐冠卿:作者友人,生平未详。春复暮:春天又将尽。游丝:空气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丝。又,香炉中袅袅飘浮之烟亦称游丝。天际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画淡眉的颜色像远在天边的小山。桃叶步:桃叶山,在今江苏六合。桃叶,晋代王献之的妾名,后来成为女子的代称。步,江边可以系舟停船之处,即“埠”。湔(jiān)裙:洗裙。湔,洗涤。竟日:整日,整天。胡琴:唐宋时期,凡来自西北各民族的弦乐器统称胡琴。风约住:指雨声被风拦住。约,拦、束。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暮春之景。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这两句写天边的小山触发了词人的情思,同想起与恋人间发生的故事。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上巳之日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时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于词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其情其景与下阌词人感伤春暮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高潮,最为动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平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伤春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翻译

译文

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注释

⑴伤春:名为感伤春天,实则是忧伤国事。

⑵庙堂:旧时皇帝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

⒀霜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处借指忧国之情。

⒁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

⒂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⒃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军队。

⒄犬羊:对金兵的鄙称。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宋史·向子湮传》载,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进犯湖南,向组织军民抵抗,终于击退敌军。此二句从杜甫《诸将》“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化出。

赏析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诗。

伤春原文翻译及赏析4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译文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

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注释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

枉却:辜负。东风:春风。

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赏析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创作背景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将宋诗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体现了一代特色。但以黄庭坚等人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作诗主张却忽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万里为“诚斋体”诗歌作为对江西派的一种修正,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而这首诗便是“诚斋体”的典型作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伤春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宋代: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译文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注释

髻(jì)子伤春慵(yōng)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shū)疏。

懒:《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玉鸭熏(xūn)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xī)还解辟寒无。

瑞脑:一种香料名。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遗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贵族女子伤春情态的小调。运用正面描写、反面衬托的手法,着意刻划出一颗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写人,“髻子伤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实却是极重要的一句心态描写:闺中女子被满怀春愁折磨得无情无绪,只随意地挽起发髻懒得精心着意去梳理。接下来两句是写景,前句“晚风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极工巧,它使得写景之中又点出了季节时间:习习晚风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经冬的寒梅已由盛开到飘零之时。春愁本就撩人,何况又见花落!后句“淡云来往月疏疏”写淡淡的浮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天边的月亮也显得朦胧遥远。以“疏疏”状月,除了给月儿加上月色朦胧、月光疏冷之外,仿佛那还是一弯残月,它与“淡云”、“晚风”、“落梅”前后相衬,构成了幽静中散发着凄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运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远、情景相因的写法,深刻生动。

下片通过富贵华侈生活的描写,含蓄地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前两句写室内陈设极尽华美“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镶嵌着美玉的鸭形熏炉中,还闲置着珍贵的龙脑香,懒得去点燃熏香;织有朱红的樱桃花色的、覆盖如斗形的小帐低垂,上面装饰着五色纷披的丝穗。这里主要写室内的静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鸭熏炉闲瑞脑”中的一个“闲”字,不就闪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无绪,连心爱的龙脑香味也懒得闻嗅了吗!结尾是一个问句“通犀还解避寒无”,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气的犀角,名“辟寒犀”,据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开元二年冬,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然有暖气袭人”,该句意思是说:试问这只金灿灿的辟寒犀角,现在还会不会再把温暖宜人的气味释放出来?句中“还解”的一个“还”字点出了这样的内容:往昔之时,这只犀角曾尽心尽意地为男女主人布温驱寒;而今伊人远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应感伤,你到底还知道抑或忘记了为孤独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词人假借向犀角的设问,进一步刻划词中人触物伤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转、摇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细纹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边渐渐扩展的涟漪。

该篇在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值得加以强调的当推:炼字维妙,不着雕痕;未画愁容,愁态毕现。

春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