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5篇]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9-855637 10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1 00:07: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

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翻译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

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须:胡须。

淮南:路名。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译文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生查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诉别:元本词题作“送苏伯固”,可从改。苏伯固:即苏坚,字伯固,泉州人,居丹阳。博学能诗,对人有风义。为钱塘丞,督开西湖,与苏轼唱和甚多。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zī)须:胡须。

淮(huái)南:路名。宋太宗至道年间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第二篇: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4篇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

一说朱淑真作。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评解】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集评】

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

1、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2、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3、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见:看见。

6、泪湿:一作“泪满”。

7、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上阌描绘“去年元夜时”女主人公与情郎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起首两句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女主人公追忆与情郎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女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恋人抛诸脑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女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3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此词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却又渐入愁乡。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见《尊前集》。始见韦应物词。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多抒发怨抑之情。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全词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

“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物色”二句辞意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中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旧,却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这里是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这两句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而有余味。

名家点评

唐圭璋:刘克主《陈敬叟集序》云:“敬叟诗才气清拔,力量宏放,为人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草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余每叹其所长,非复一事。为颣城黄子厚之甥,故其诗酷似之云。”(《宋词三百首笺注》)

俞陛云:后村序《陈敬叟集》云:“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行草篆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推许甚至。此词云戏赠者,殆以敬叟之旷达,而情入中年,易萦旧感,人归良夜,渐入愁乡,其襟怀亦不异常人,故戏赠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三篇: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翻译及赏析1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纳兰性德〔清代〕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彩云飞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怅有人知道多少。看不见合欢花,只能独自依在相思树旁。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内心的情感也说不清楚。心甘情愿地到深夜,去数尽那绵长的相思雨。

注释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仄韵,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始见韦应物词。生查子,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彩云飞:彩云飞逝。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后泛指天上。合欢花:别名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落叶乔木,树皮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白天对开,夜间合拢。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氏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与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呜。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判得:心甘情愿地。厌厌(yān yān):绵长、安静的样子。

赏析

上片首句一出,迷惘之情油然而生。“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彩云随风飘散,恍然若梦,天空这么大,会飞到哪里去呢?可无论飞到哪里,我也再见不到这朵云彩了。此处运用了托比之法,也意味着词人与恋人分别,再会无期,万般想念,万分猜测此刻都已成空,只剩下无穷尽的孤单和独自一人的凄凉。人常常为才刚见到,却又转瞬即逝的事物所伤感,云彩如此,爱情如此,生命亦如此。“合欢花”与“相思树”作为对仗的一组意象,前者作为生气的象征,古人以此花赠人,谓可消忧解怨。后者却为死后的纪念,是恋人死后从坟墓中长出的合抱树。同是爱情的见证,但词人却不见了“合欢花”,只能空依“相思树。”更加表明了纳兰在填此词时悲伤与绝望的心境。

下片显然是描写了词人为情所困、辗转难眠的过程。“总是别时情”,在词人心中,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曰,无法忘却。时间过得愈久,痛的感觉就愈发浓烈,越不愿想起,就越常常浮现在心头。“那得分明语”,更是说明了词人那种怅惘惋惜的心情,伊人不在,只能相会梦中,而耶些纷繁复杂的往事,又有谁人能说清呢?不过即便能够得“分明语”。却也于事无补,伊人终归是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说再多的话又有什么用呢。曾经快乐的时光,在别离之后就成为了许多带刺的回忆,常常让词人忧愁得不能自已,当时愈是幸福,现在就愈发地痛苦。

然而因不能“分明语”那些“别时情”而苦恼的词人,却又写下了“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这样的句子。“判”通“拼”,“判得”就是拼得,也是心甘情愿的意思,一个满腹离愁的人,却会心甘情愿地去听一夜的雨声,这样的人,怕是已经出离了“愁”这个字之外。

王同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愁”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写这种词的多半是不更事的少年,受到少许委屈,便以为受到世间莫大的愁苦,终日悲悲戚戚,郁郁寡欢第二种则是“欲说还休”,至此重境界的人,大都亲历过大喜大悲。可是一旦有人问起,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而第i种便是“超然”的境界,人人此境,则虽悲极不能生乐,却也能生出一份坦然,一份对生命的原谅和认可,尔后方能超然于生命。

纳兰这一句.便已经符合了这第三种“超然”的境界,而这一种境界,必然是所愁之事长存于心,而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折磨,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而这种“超然”,却也必然是一种极大的悲哀。纳兰此处所用的倒提之笔,令人心头为之一痛。

通篇而看,在结构上也隐隐有着起承转合之意,《生查子》这个词牌毕竟是出于五律之中,然而纳兰这首并不明显。最后一句算是点睛之笔。从彩云飞逝而到空倚合欢树,又写到了夜阑难眠,独自昕雨。在结尾的时候纳兰并未用一些凄婉异常的文字来抒写自己的痛,而是要去“数尽厌厌雨”来消磨这样的寂寞的夜晚,可他究竟数的是雨,还是要去数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呢?想来该是后者多一些,词人最喜欢在结尾处带入自己伤痛的情怀,所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尽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悲伤,但人的悲伤是无法用言语来掩饰住的。

纳兰这首词,写尽了一份自己长久不变的思念,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他自己的'一颗难以释怀的心。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翻译及赏析2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古诗简介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写长夜怀思的苦情。上片说彩云飞逝,不知飘落高天何处,这显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说所爱之人踪影全无,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树的悲凉情境了。下片则说别时之情景长存,而使他彻夜不眠,辗转反侧,并甘愿忍受着这凄清孤独之苦。词重在心理刻画,婉转深细,是一首悼亡之作。

翻译/译文

那天,和你分别,彩云飞处,轻轻挥手。

千言万语,在心中……那得分明语?

人生,最浓最痛,当是爱到血肉相连,却不得不分开。

有时,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有时,是不能爱,不可以爱。

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万千心事,谁与共?只随浮云掠过。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悄无人处,宿雨厌厌,空庭乍歇。

注释

①合欢花:与下句的相思树对举,均有双关意。相思树,见《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注②。

②判得:甘心情愿地。判,同“拚”、“拌”。

③厌厌:绵长之意。南唐冯延已《长相思》:“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赏析/鉴赏

卢氏的去世,彻底打碎了纳兰的生活,这个多情种,把卢氏病逝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长期处于无法自拔的自责中,陷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痛苦。也正是因此,他的词风大转,写下了无数叫人肝肠寸断、万古伤怀的悼亡之词。

这一首《生查子》,写于卢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间的差别: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彩云飞逝,一如一去不返的美好光阴,已经不知道飞往天空何处,就像天人相隔的爱人,让人徒然惆怅。两个人的甜蜜,终于变成一个人的悼念。

合欢花,又叫绒花树,开一树浅红色的花,白天对开,晚上闭合,衬着翠绿的枝叶看过去,如梦似幻,清香袭人。合欢,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据说,它原本的名字恰恰相反,叫做苦情树,也不开花。有一个秀才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赴京赶考,妻子粉扇指着苦情树说,夫君一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乱花渐欲迷人眼,切莫忘了归家路!

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子等了一生,青丝变白发,也没等来丈夫身影。弥留之际,她拖着病体来到苦情树下,用生命发誓:如果他变心,从此以往,让苦情树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落,叶不老;一生不通信,世世夜合欢!

第二年,苦情树果然开出了粉色的扇形绒花,而叶子,也随着绒花的开谢来晨展暮合。

相思树的背后,则是另一番风景。《搜神记》里说,战国时候宋康王的舍人韩凭,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何氏,奈何康王觊觎美色夺之,还把韩凭囚禁了起来。这对被拆散的夫妻,相继自戕而死,留下遗言,希望能够葬在一起。可是盛怒的康王自然不肯成全,特意命人将两人各自下葬,两坟相望。不久之后,二冢之端各生一株树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叹,于是取名为相思树。

合欢花也好,相思树也罢,纳兰是在这些故事里,为自己的心碎寻找慰藉。合欢,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爱情的回忆,直到临死之前,他仍在念念不忘那段琴瑟和鸣的美好生活。

他住的庭院里,的确植有合欢树,只是卢氏死后,合欢,就只开在心里和梦里了。只有相思树还在眼里,他无限的追忆和怀念,似乎做了养料,让枝叶疯长。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失去她时候的情景,历历在目,言犹在耳,只是伊人不再。纳兰的一生,都在无休止地惦念着卢氏,她在他的心里安营扎寨,占地为王,从来不曾离开。

能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占据了纳兰一生的思念,若她在天之灵得知,也许也会感激他多情,亦怪他多情。

他活在记忆里,用“花月不曾闲”的美好时光来狠狠地虐待自己,眼前的寂寞更寂寞,忧伤无以缓解。“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相思的人,甘愿在空荡荡的夜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孤独凄冷的苦,尝了一夜又一夜。

点燃一盏灯,回忆情分的温存,再轻关上门掩去夜色深沉,陷入相思时,心有感怀时,他执笔研墨,再写一首《生查子》,且把这些抒情,散得漫天都是。闭上眼睛去回想,曾经的春暖花开里,龙凤团,鸳鸯饼,二人对弈的欢好时光。

还记得那时他眷恋着她,并为着她,莞尔笑,皓然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他的心思都从来没变。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

第四篇: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赏析及翻译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赏析及翻译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赏析及翻译1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清代 纳兰性德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译文

彩云飞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怅有人知道多少。看不见合欢花,只能独自依在相思树旁。

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内心的情感也说不清楚。心甘情愿地到深夜,去数尽那绵长的相思雨。

注释

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仄韵,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始见韦应物词。生查子,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彩云飞:彩云飞逝。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后泛指天上。

合欢花:别名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落叶乔木,树皮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白天对开,夜间合拢。

相思树: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氏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与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呜。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后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判得:心甘情愿地。

厌厌(yān yān):绵长、安静的样子。

创作背景

卢氏的去世,彻底打碎了纳兰的生活,这个多情种,把卢氏病逝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也正是因此,他的词风大转,写下了无数叫人肝肠寸断、万古伤怀的悼亡之词。这一首《生查子》,写于卢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间的差别。

赏析

上片首句一出,迷惘之情油然而生。“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彩云随风飘散,恍然若梦,天空这么大,会飞到哪里去呢?可无论飞到哪里,我也再见不到这朵云彩了。此处运用了托比之法,也意味着词人与恋人分别,再会无期,万般想念,万分猜测此刻都已成空,只剩下无穷尽的孤单和独自一人的凄凉。人常常为才刚见到,却又转瞬即逝的事物所伤感,云彩如此,爱情如此,生命亦如此。“合欢花”与“相思树”作为对仗的一组意象,前者作为生气的象征,古人以此花赠人,谓可消忧解怨。后者却为死后的纪念,是恋人死后从坟墓中长出的合抱树。同是爱情的见证,但词人却不见了“合欢花”,只能空依“相思树。”更加表明了纳兰在填此词时悲伤与绝望的心境。

下片显然是描写了词人为情所困、辗转难眠的过程。“总是别时情”,在词人心中,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曰,无法忘却。时间过得愈久,痛的感觉就愈发浓烈,越不愿想起,就越常常浮现在心头。“那得分明语”,更是说明了词人那种怅惘惋惜的心情,伊人不在,只能相会梦中,而耶些纷繁复杂的往事,又有谁人能说清呢?不过即便能够得“分明语”。却也于事无补,伊人终归是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说再多的话又有什么用呢。曾经快乐的时光,在别离之后就成为了许多带刺的回忆,常常让词人忧愁得不能自已,当时愈是幸福,现在就愈发地痛苦。

然而因不能“分明语”那些“别时情”而苦恼的词人,却又写下了“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这样的句子。“判”通“拼”,“判得”就是拼得,也是心甘情愿的意思,一个满腹离愁的人,却会心甘情愿地去听一夜的雨声,这样的人,怕是已经出离了“愁”这个字之外。

王同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愁”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写这种词的多半是不更事的少年,受到少许委屈,便以为受到世间莫大的愁苦,终日悲悲戚戚,郁郁寡欢第二种则是“欲说还休”,至此重境界的人,大都亲历过大喜大悲。可是一旦有人问起,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而第i种便是“超然”的境界,人人此境,则虽悲极不能生乐,却也能生出一份坦然,一份对生命的原谅和认可,尔后方能超然于生命。

纳兰这一句.便已经符合了这第三种“超然”的境界,而这一种境界,必然是所愁之事长存于心,而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折磨,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而这种“超然”,却也必然是一种极大的悲哀。纳兰此处所用的倒提之笔,令人心头为之一痛。

通篇而看,在结构上也隐隐有着起承转合之意,《生查子》这个词牌毕竟是出于五律之中,然而纳兰这首并不明显。最后一句算是点睛之笔。从彩云飞逝而到空倚合欢树,又写到了夜阑难眠,独自昕雨。在结尾的时候纳兰并未用一些凄婉异常的文字来抒写自己的痛,而是要去“数尽厌厌雨”来消磨这样的寂寞的夜晚,可他究竟数的是雨,还是要去数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呢?想来该是后者多一些,词人最喜欢在结尾处带入自己伤痛的情怀,所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尽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悲伤,但人的悲伤是无法用言语来掩饰住的。

纳兰这首词,写尽了一份自己长久不变的思念,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他自己的一颗难以释怀的心。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赏析及翻译2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古诗简介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写长夜怀思的苦情。上片说彩云飞逝,不知飘落高天何处,这显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说所爱之人踪影全无,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树的悲凉情境了。下片则说别时之情景长存,而使他彻夜不眠,辗转反侧,并甘愿忍受着这凄清孤独之苦。词重在心理刻画,婉转深细,是一首悼亡之作。

翻译/译文

那天,和你分别,彩云飞处,轻轻挥手。

千言万语,在心中……那得分明语?

人生,最浓最痛,当是爱到血肉相连,却不得不分开。

有时,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有时,是不能爱,不可以爱。

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万千心事,谁与共?只随浮云掠过。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悄无人处,宿雨厌厌,空庭乍歇。

注释

①合欢花:与下句的相思树对举,均有双关意。相思树,见《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注②。

②判得:甘心情愿地。判,同“拚”、“拌”。

③厌厌:绵长之意。南唐冯延已《长相思》:“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赏析/鉴赏

卢氏的去世,彻底打碎了纳兰的生活,这个多情种,把卢氏病逝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长期处于无法自拔的自责中,陷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痛苦。也正是因此,他的词风大转,写下了无数叫人肝肠寸断、万古伤怀的悼亡之词。

这一首《生查子》,写于卢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间的差别: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彩云飞逝,一如一去不返的美好光阴,已经不知道飞往天空何处,就像天人相隔的爱人,让人徒然惆怅。两个人的甜蜜,终于变成一个人的悼念。

合欢花,又叫绒花树,开一树浅红色的花,白天对开,晚上闭合,衬着翠绿的.枝叶看过去,如梦似幻,清香袭人。合欢,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据说,它原本的名字恰恰相反,叫做苦情树,也不开花。有一个秀才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赴京赶考,妻子粉扇指着苦情树说,夫君一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乱花渐欲迷人眼,切莫忘了归家路!

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子等了一生,青丝变白发,也没等来丈夫身影。弥留之际,她拖着病体来到苦情树下,用生命发誓:如果他变心,从此以往,让苦情树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落,叶不老;一生不通信,世世夜合欢!

第二年,苦情树果然开出了粉色的扇形绒花,而叶子,也随着绒花的开谢来晨展暮合。

相思树的背后,则是另一番风景。《搜神记》里说,战国时候宋康王的舍人韩凭,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何氏,奈何康王觊觎美色夺之,还把韩凭囚禁了起来。这对被拆散的夫妻,相继自戕而死,留下遗言,希望能够葬在一起。可是盛怒的康王自然不肯成全,特意命人将两人各自下葬,两坟相望。不久之后,二冢之端各生一株树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叹,于是取名为相思树。

合欢花也好,相思树也罢,纳兰是在这些故事里,为自己的心碎寻找慰藉。合欢,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爱情的回忆,直到临死之前,他仍在念念不忘那段琴瑟和鸣的美好生活。

他住的庭院里,的确植有合欢树,只是卢氏死后,合欢,就只开在心里和梦里了。只有相思树还在眼里,他无限的追忆和怀念,似乎做了养料,让枝叶疯长。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失去她时候的情景,历历在目,言犹在耳,只是伊人不再。纳兰的一生,都在无休止地惦念着卢氏,她在他的心里安营扎寨,占地为王,从来不曾离开。

能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占据了纳兰一生的思念,若她在天之灵得知,也许也会感激他多情,亦怪他多情。

他活在记忆里,用“花月不曾闲”的美好时光来狠狠地虐待自己,眼前的寂寞更寂寞,忧伤无以缓解。“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相思的人,甘愿在空荡荡的夜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孤独凄冷的苦,尝了一夜又一夜。

点燃一盏灯,回忆情分的温存,再轻关上门掩去夜色深沉,陷入相思时,心有感怀时,他执笔研墨,再写一首《生查子》,且把这些抒情,散得漫天都是。闭上眼睛去回想,曾经的春暖花开里,龙凤团,鸳鸯饼,二人对弈的欢好时光。

还记得那时他眷恋着她,并为着她,莞尔笑,皓然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他的心思都从来没变。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

第五篇: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清朝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查子·诉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