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唐诗鉴赏[5篇范文]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9-930579 10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1 12:46: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唐诗鉴赏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唐诗鉴赏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诗鉴赏: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八月,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在京城被人刺杀,上疏极请追捕凶手,查清这一事件,陈词激切,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诗人被贬通州,正卧病在床,听到这一消息,心情非常难过,立刻抱病写下了这首诗远寄江州。

起句即事写景:“残灯无焰影幢幢”,夜深了,灯残油尽,只剩下昏暗的灯影在摇曳。接着二、三两句叙事、抒情。“此夕闻君谪九江”,在这样凄凉暗淡的深夜,忽然听到好友被谪九江的消息,不禁“垂死病中惊坐起”,“惊坐起”三字,把消息的`惊人和闻者的震惊以及当时难受的心情,都强烈地表达了出来。末句以景结情,“暗风吹雨入寒窗”。夜已很深,诗人惊坐床上,只听见风雨扑窗的声音。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

后来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清沈德潜说此诗“过作苦语而失者”(《说诗眸语》),这样说恐怕是欠妥的。作者与白居易相交至密,友情极深。二人同受权贵打击,被迫离京,左迁外郡,心境都很凄凉,发而为诗,语言悲苦,自是真挚感情的流露,这是很自然的。这一类诗,在二人诗集中还有很多。

《唐才子传》说:“微之(元稹)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由此可见,两人的感情深厚,而彼此酬答的诗作亦充满挚情。

第二篇:《遣悲怀》元稹唐诗鉴赏

《遣悲怀》元稹唐诗鉴赏

遣悲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元稹诗鉴赏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遣悲怀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的开头两句先概写韦丛的高贵身份和婚后的贫困生活。“谢公最小偏怜女”,“谢公”,本指东晋宰相谢安,这里借指韦夏卿。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为左仆射(yè夜),即宰相。偏怜女,谢安最喜欢他的侄女谢道韫,这里用谢道韫代指韦丛。

这句说明韦丛出身高贵,是一个宰相之家的最得宠爱的最小的娇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一个有志节的贫士,这里诗人用来自比。

诗人与韦丛结婚的时候,初入仕途,官职是秘书省校书郎,是一个小官,俸钱很少,生活贫困。这句是诗人叹惜妻子命运不好,嫁给自己这样一个寒士为妻,过着贫困的生活,百事都不遂心。

下面四句,具体描述婚后的困顿生活。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这两句是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可怜她搜寻自己的衣物,卖掉自己的金钗,来为丈夫添衣买酒。一个“顾”字,真切地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一个“泥”

字,生动地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的依恋和纠缠,二字极富情味。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对青年夫妻在贫困生活中的亲密无间的`真情。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两句意思是说,妻子生前,日子过得很苦,她也曾拿野菜当饭,靠古槐落叶添薪,但她对这样的苦日子,不仅毫无怨言,反而苦中有乐,从中体味出甜来。这对韦丛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尤为可贵。我们从她守苦安贫的背后,可以看出他们夫妻相亲相近的亲密生活和真挚深厚的感情。

以上六句,是写妻子生前的情景。诗人用如话家常的浅显朴素的语言把妻子在贫困生活中的音容笑貌生动地描述了出来,非常真切动人,使人从中看到了一位贤淑的女性。

诗人在《祭亡妻韦氏文》中说:“(夫人)逮归于我,始知贫贱。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置生涯于获落,夫人以我为适道。

捐昼夜于朋宴,夫人以我为狎贤。”这段叙述,可以作为以上六句的注脚。诗的结尾两句,转回到现实,写诗人今日的富贵和报答亡妻之情。

“今日俸钱过十万”,韦丛死后不久,作者仕途得意,提升很快,高官厚禄,既富且贵,与妻子生前的“野蔬充膳”,“落叶添薪”的贫困生活,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诗人抚今追昔,由今日的富贵,更加痛念昔日同心共命的贤德妻子,叹怜她在度过一段贫苦的日子后,就离开了人间,未能共享今日的富贵,心中万分凄凉。用什么来告慰亡妻之灵呢?“与君营奠复营斋”,用设斋祭奠来表示自己的悼念和报答吧!

语朴情真,淡淡怆然。在“遣悲怀”的第三首中,作者更有这样两句: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就比“营奠复营斋”更进了一步。

这首悼亡诗,语言浅显、质朴,不夸张,不矫饰,如话家常般地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古人悼亡诗中的杰作。清人孙洙说:“古诗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此评极是。

第三篇:《梁州梦》元稹的唐诗鉴赏

《梁州梦》元稹的唐诗鉴赏

梁州梦

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诗鉴赏

本诗为《使东川》二十二首之一。时在元和四年(809),元稹监察御史任上。诗前注云:“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

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唐代诗人广交游,重友谊,例多酬唱赠答之作。但若论彼此私交甚深,历时之久,唱和之多,则无出元白右者。“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元稹)双方以诗代柬,形影相随,泪笑歌哭,情同身感。此番元稹使东川。仍不绝诗柬往还,白居易有和作十二首。

当元稹在兴元府作《梁州梦》当天,白居易在长安也写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李十一即李杓直,他们相携同游曲江、慈恩寺,触景生情,念及元稹;而元稹亦竟梦魂相随,千里神交。诗与本事“合若符契”,这简直可写入唐人传奇了。《聊斋》之“三梦记”一类故事,就受到这一本事的启迪。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时萦绕心头情事,由于压抑往往变得更为强烈,便借梦境或幻觉来表现,这就是所谓潜意识。《牡丹亭》的.“惊梦”,杜甫的《梦李白》,都是此种潜意识作用,文学上屡有反映。本诗为元稹感梦而作。第一、二句“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写入梦。元稹与白居易中进士后又同于贞元十九年(303)制举“拔萃”登科。按唐朝惯例,进士录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赐宴,然落登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留念。曲江、慈恩寺向为长安名胜,平时更少了骚人宴饮,墨客流连。元稹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游寺。本诗先把往昔经历的画面剪辑成梦。慈恩寺为高宗李治纪念生母长孙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院院”不仅加强“景深”,也深化了偕游情趣。此是虚景,虚中有实。三、四句“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写出梦。伴随亭吏的吆喝,画面从慈恩寺梦中情景,转为梁州驿亭醒时惊觉。此是实境,实中有虚,前后相映成趣。“排去马”为本诗艺术构思关键,上承“院院游”盎然游兴,下承惊醒时索寞意绪,先让时间交迭产生错觉,又把空间拉开扩大距离。此种“大跨度”“大写意”结构方法,具有跌宕对比的强烈艺术效果。

本诗平平叙事,无惊人之笔,委婉情致全蕴蓄记叙中,体现唐诗“本色”特点。王昌龄《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首两句也是平谈叙事,不见感情起伏。第三句“更吹羌笛关山月”,为战士独坐所闻,叙事是顺接,感情则急转。

至第四句“无奈金闺万里愁”,那突至猝发的跌宕变化,迷漫而不可排遣的两地思念,迅速笼罩住整个抒情画面,城堞、秋风、黄昏、羌笛顿时有了活跃的生命与跳动的旋律,前人所谓“气象”“兴趣”大抵指其浑成、真挚而言。元稹“忽惊身在古梁州”,也同样表现了浑融真醇情性与蕴藉无尽风流。

第四篇:《离思五首(其二)》元稹唐诗鉴赏

《离思五首(其二)》元稹唐诗鉴赏

离思五首(其二)

元稹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诗鉴赏

“ 潘岳悼亡犹费词”,元稹也向以悼亡诗著名。

他与夫人韦丛七载伉俪,情深意长。元和四年(809),韦丛二十七岁撒手去世,元稹才三十岁。也许元稹幼时孤苦,进士及第后,结褵长安望族韦氏,难免有知遇之感;且韦丛夫人才貌出众,生性贤淑,毫无贵族娇小姐派头。“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遣悲怀》),对元稹体贴入微,集中地表现了懿德妻范。元才子虽然少有“诡薄”之行,后有续弦之事,为某些论者不齿。但就诗论诗,无论是以浑朴写实见长的《遣悲怀》三章,或是以秾丽想象取胜的《离思》五首,都异常哀怨动人,甚至可以说已超越了性爱的狭义范畴,而获得更普遍的人性的崇高与深挚品格。

崇高与深挚因其不同凡俗,往往寄托想象与幻想。

白居易《长恨歌》写杨玉环死后成仙:“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李义山《碧城》写曾与相即相离的女冠,也竭力渲染恍惚迷离意境:“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成鸾。”爱之愈深,思之愈切,主体与客体相感,往往使对象物美化乃至神化,或创造某种超时空环境,一则表示挚爱之弥深,二则寄托倾慕之遥思。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入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然一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本诗三、四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也是一件小道具,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箓,“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调,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常,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刻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终了。

惟有深情者才能与言诗,才能表现此种海枯石烂,天长地久的真挚。无论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理性的彻悟(元稹《离思》之四),或者“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第五篇:唐诗大鉴赏

《唐诗大鉴赏》读后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中国设个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巍巍大唐气象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幻化出人世间奇伟,浑厚,浩瀚的艺术杰作。唐诗,是中国文学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唐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或含蓄蕴藉,或痛快淋漓;或飘逸豪放,或悲壮沉郁;或清奇高妙,或疏野恬淡;千变万化,难以一一列举。

唐诗题材广泛,如国家命运,官场黑暗,仕途险恶,伦理亲情,男女相思,婚丧嫁娶,悲欢离合,田园风光,壮丽山河,人间不平,黎明疾苦等。

从公元618年唐朝开国到公元172唐玄宗登基,这是唐诗孕育诞生的阶段。以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人为代表,一反六朝浮华风靡之风,初显清新刚健之风,从此拓宽了唐诗境界,丰富了唐诗内涵。唐诗“风骨声律兼备”的诗风逐渐形成。其中王勃,杨炯,卢照邻与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还记得《送杜稍负之任蜀州》,他在首联中以“三秦”对“五津”,是工整的地名对。为了不使对仗呆滞,诗的颔联反而不用对仗了。不过,这种别具一格的处理方式,却别有一番风味:首联严峻,气魄雄大,颔联以散句承之,情感真挚,如同一段昂扬的旋律奏完,忽然换成了轻柔的小夜曲,错落有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离别本来就是人生苦事,这是第一层;两人都是离家做官,这次送别正是所谓的“客中送客”。离情与相思交融,愁上加愁,凸显凄凉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全诗的高潮。此地一别,一秦一蜀,重逢恐怕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了。但是离别之际,刚刚翻开人生新的一页的两位青年所感受到的并不是悲伤,而是对未来的期待以及一种高昂的意气,一种不同世俗的志趣。

杨炯的《从军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他描写了一位文人在国家存亡之际毅然投笔从戎的事迹。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此诗情节跌宕起伏,仅仅将敌人入侵,围困敌酋,与敌决战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镜头剪辑在一起,便完美的将书生毅然弃文从武的过程展现出来,同时又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节奏明快,具有社会上升的士人勇往直前的气势。

从唐玄宗登基到公元762年唐代宗登基,这是唐诗发展的鼎盛时期。李白豪情万丈纵横古今,洋洋不入俗,飘飘如登仙,万世不朽;杜甫言称君父,行念苍生,格律细密,炼字严谨,千古流传。除李杜外,还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派,他们以写田园山水著称;还有写边塞生活的边塞派,期中以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为代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行叹坐愁,无法排解心中的愁闷,就想喝酒忘却烦恼,就像曹操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然,喝酒是“与人乐乐”的事情。喝酒的时候,是男人心思最细腻的时候。不喝酒的李白,也许写的诗与他人无异‘喝了酒,娃娃那个网就会写出像“将进酒”这样杜甫都无法言语的荡气回肠的篇章。如此说来,倒是酒神造就了“诗仙”。

杜甫,字子美,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举进士不第,安禄山陷长安,杜甫至凤翔任左拾遗,后弃官入蜀,严武举荐他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逝世,杜甫出蜀入湘,逝于湘江途中。杜甫的诗反映社会**和人民疾苦,语言精炼,称为“史诗”。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他的“三吏三别”流传于世,千古不绝。

在“三吏三别”中,杜甫很明显的显示出一种矛盾,而这种矛盾便是时代的局限。一方面,战乱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诗人非常怜悯他们,强征中男入伍让他感到悲愤;另一方面,作为朝廷小官,他明白平叛需要补充兵员,他又希望这些新兵能够振作起来对抗叛军,那样战争才能早日结束,国家和人民才能早日重振。所以,他既揭露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的肯定平叛战争的一种矛盾心理。

从唐代宗登基到公元826年唐文宗登基,这是唐诗发展的低潮阶段,但也出现了不少值得称道的诗人,如元杰,韦应物,刘长卿等。中唐后期,同时又崛起了两大诗派: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韩孟诗派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诗风骑警险怪,注重语言技巧的独创性。元白诗派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诗风通俗易懂,普遍关注社会现实。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流利婉转,情辞并茂,老妪可解。

在韩愈所处的时代,盛行王孟,元白之风,并不十分注重李杜的成就。韩愈奇绝雄厚的诗风在《调张籍》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中通过丰富的形象,写出李杜作诗成文的成就和诗人自己获得的成果。

从唐文宗登基到唐朝灭亡,是唐诗的衰落的阶段。晚唐前期,以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等人为代表。其中杜牧,李商隐二人被称为“小李杜”,堪称晚唐诗坛两颗夺目的明星。

《泊秦淮》是杜牧的名篇之一。晚唐时期内乱外患十分严重,民不聊生,但统治阶级却更加荒淫无道。诗人杜牧有感于时事,做了大量诗文来反映现实的苦痛。这首七绝,先用精炼的语言勾勒了一副有韵致的画面,然后就事抒情,生发感慨。而所所发感慨又含蓄曲折,意味深长。诗人寒夜听乐的侧面反映出伤时忧国的重大主题,可见他高超的素材运用才能。全篇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富有弦外之音。

总之,大唐诗文魅力无限,气象万千,唐诗意境华美,其乐融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唐诗鉴赏[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