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烛新·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
玉烛新·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玉烛新·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玉烛新·白海棠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译文
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
⑴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⑵胭脂:亦作“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⑶缟(gǎo)衣:白绢衣裳。
⑷憨憨:痴呆貌,质朴貌。
⑸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⑹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⑺盈盈:仪态美好貌。
⑻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⑼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赏析:
作者:佚名
词作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该年太清四十二岁。
此词为咏白海棠,实则借咏海棠,抒写对美好情志的追求。可以这样说,素洁高雅的白海棠,就是词人自己。词中说,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按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它睡着了,变成一种“乌衣”打扮,但却“微香暗侵襟袖”,仍然觉得有一股幽香透出。上片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下片延续这一手法。“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赏花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玉烛新·白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译文
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
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胭脂:亦作“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缟(gǎo)衣:白绢衣裳。
憨憨:痴呆貌,质朴貌。
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盈盈:仪态美好貌。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赏析:
顾太清的词清新隽秀,这首《玉烛新·白海棠》,亦是非常轻灵生动。
词中上阙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当见到白海棠时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把白海棠比喻成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她不施粉黛,依然有逼人的容光,令人移不开目光。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它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白海棠静静睡去,变成一种“乌衣”打扮。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主人尚未睡去,但却“微香暗侵襟袖”,白海棠微弱的香气飘了进来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词中下阙延续了人与花交融的手法,写的是词人与花的对话。“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谁能占几分春光?唯有词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素净清雅。“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这首词的特色就在于它将以前女性词中,特别浓郁的伤春怨秋、压抑哀伤之情放在一边,把以往女性词人面对惨淡人生、压抑现实时无法摆脱的情绪和感受,化为美人飞仙式的自赏和自许。词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白海棠的命运连在一起,委婉幽深曲地道出自己自信清高的情怀。
第二篇: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古诗简介
此诗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
翻译/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赏析/鉴赏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芯。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首诗用新“绿”写出了海棠叶子的鲜嫩,用数点“红”表达远处赏花的观感。海棠的小小花蕾含苞欲放,深藏在重重嫩绿的叶子里,只露一点“红”观看着外部世界,表现出不轻荡、不卖弄,欲露还羞,爱惜花芯的情态。我们的现代公仆就应该具备这样的情操。要像小小花蕾那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凝聚自己的实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奉献。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一句中,“闹”字讽刺了桃李的哗众取宠,反衬出海棠的谦逊;“芳心”既指海棠花的心,又指儿辈的心。这一句表面写海棠,实际上是教育儿女要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猖狂。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2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1、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xx年:124
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咏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译文: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注释:
斜阳寒草带重(chóng)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寒草:秋草。带:连接。重门:重重院门,指深宅大院。苔翠:青翠的苔色。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倩影:美好的身姿。月有痕:月有影。
莫谓缟(gǎo)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缟: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同化为飞鸟,可以上天。
赏析:
这首诗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颔联写海棠之白;颈联写海棠之柔;尾联写海棠与诗人融为一体。贾探春以白海棠自喻,既描绘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写出自己的超凡脱俗的风范,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充斥着萧瑟之感。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交待了季节、场景。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萧瑟、感伤的基调。“寒草”点明季节是在秋天。
“苔翠盈铺”形容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同时,这一联也暗示出贾府这个大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的命运。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写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颜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纯洁。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来形容仍嫌不足,难以比拟其高洁;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恋陶醉。这其实是探春的自我写照。生长在日趋没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挠,极想有一番作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用比喻,透过环境,写出花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丽影,写出了海棠之柔。海棠虽然生机勃勃,但是终究娇柔无力,它那下垂的细小花蕊仿佛正在叹息。那美丽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阴影。这一联暗含着探春的伤感。探春身为女儿之身,无力扭转家族的命运,只能在暗中担忧。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中,是说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会飞升远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与忧患的'诗人(贾探春)融为一体。“缟仙”是将海棠形容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却不愿离去,而是留下来倍伴在黄昏中吟咏的诗人。探春后来远嫁异乡,虽然生活还算不错,但却难以割断对故乡亲人的牵挂,心中满怀悲苦。这是后话,探春不可能预先知晓。而曹雪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创作《红楼梦》,不断在诗词中暗示人物后来的命运,则具有设置悬念和引导读者的功能。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4原文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赏析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5摸鱼儿·海棠
宋代: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译文: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自从春天到来,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mò)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shū)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fèn)。才情减尽。怅(chàng)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甚:为什么。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蓦然:突然地。万姝:万花。娇因:花欲开状。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不成:难道。分:缘分。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cén)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yān)脂(zhī)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lìn)。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佳人:指海棠花。胭脂成粉:比喻花凋零。不成:难道。
赏析:
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词的上片开篇即写海棠的命运多舛。“甚春来、冷烟凄雨”一句,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继云“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霜点鬓。”词人转写自己,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奈。“才情减尽”既是作者自谦,也是英雄暮年的感慨。实际上,词人并未因年老而放弃咏海棠,反而极力为海棠叙写其命运的不平,暗寓着作者从未因多次遭贬谪而放弃抗金报国的理想。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玉局”、“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此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词的下片,词人又回归对海棠花的描写。“岑寂谁问”,四字耐人回味。“东风”二句写在东风吹拂中,海棠花瓣舒展,由初时之深红,渐渐转为粉红,“无聊赖”,责怪春风,可谓无理而有情。“君细认”三句由赏花引出人生感慨,更强化了惜春爱花之情。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异时恨”,作者恨的不仅是时光的无情,更是朝廷的无能和自己的壮志难酬。
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词人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用清隽秀美的笔调将心中所感表达出来,达到物我交融的意境,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6玉烛新·白海棠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译文
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
⑴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⑵胭脂:亦作“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⑶缟(gǎo)衣:白绢衣裳。
⑷憨憨:痴呆貌,质朴貌。
⑸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⑹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⑺盈盈:仪态美好貌。
⑻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⑼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赏析:
作者:佚名
词作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该年太清四十二岁。
此词为咏白海棠,实则借咏海棠,抒写对美好情志的追求。可以这样说,素洁高雅的白海棠,就是词人自己。词中说,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按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它睡着了,变成一种“乌衣”打扮,但却“微香暗侵襟袖”,仍然觉得有一股幽香透出。上片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下片延续这一手法。“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赏花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7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8原文: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煳的双眼仔细观看。
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
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
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
蕃(fán)草木:使草木繁茂。
苦:甚。
嫣(yān)然:形容笑容美好。
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荐:献,进。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
晕(yùn):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日暖”句:《明皇杂录》载,唐玄宗曾把醉中的杨贵妃比做“海棠睡未足”,这里诗人反用其意,把海棠比做春睡足的美人。
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二句:先生,诗人自指。无一事,诗人贬在黄州,被责令“不得签书公事”,故云。这是诗意转折之处,以下皆借海棠寄寓人生感慨。
“不问”二句:暗用《南史·袁粲传》,粲家居逍遥,得意出游,悠然而返。时“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又《晋书·王徽之传》:“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徽之)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
绝艳:指海棠。衰朽,诗人自谓。
陋邦:这里指黄州。“无乃”句:这句意谓莫非好事者从四川移栽。四川盛产海棠。
“衔子”句:说或是鸿鹄之类把海棠种子衔来此地。
“天涯”句:说自己与海棠都是流落天涯者,命运相同,令人感伤不已。“俱”字双绾花与人。
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
那忍触:犹言那忍见。
触:接触,遇。
赏析: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接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接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诗歌首句就点出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海棠的高贵和流落草莽间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变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绝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诗意,将海棠花比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显出海棠花的绝代风华。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人首先以简练的话语总括其自然富贵的风姿,以下四句则细笔描摹海棠的美丽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种情态: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红晕泛上脸颊。卷起绿纱的衣袖,映现出红润的肌肤。林深雾暗,很迟才能透进阳光;而当日色温暖,清风和畅的时候,春睡十分酣畅。在雨中,海棠垂着泪滴,显得凄怆可怜;而当月下无人之时,则越发地清雅婉淑。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
诗歌的第二部分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但是却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议论,而是先活画出诗人的乐天与幽默: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而后写诗人初见海棠的诧异与惊喜:忽然看到绝代的艳色出现在我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无言接息,擦拭着有病的眼睛凝视着她。僻陋的黄州怎么会有这么高贵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的。但是诗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长的幼苗,怎么能够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鸿鹄衔来了种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长为这么一株明艳照人的鲜花。
诗人面对着来自故乡西蜀的海棠,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一阵酸楚涌上心来,于是便痛饮一樽美酒,歌吟出这首诗篇。最后两句是尾声: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还会独自到来,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不过诗人虽然暗用心机进行比附,却并不显得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而其写物抒情,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9摸鱼儿·海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古诗简介
《摸鱼儿·海棠》是南宋词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翻译/译文
自人春后,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甚:为什么。
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
蓦(mò)然:突然地。
万姝(shū):万花。
娇因:花欲开状。
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不成:难道。
分(fèn):缘分。
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
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
佳人:指海棠花。
胭(yān)脂(zhī)成粉:比喻花凋零。
不成:难道。
创作背景
嘉定年间(1208-1224),词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赋了一首《落梅》诗,因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句,被人指控为“讪谤当国”,一再被黜,坐废十年,此即“落梅”诗案。这首《海棠》词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词中,词人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并用潘岳、苏轼、范成大三位历史人物作比,表达了自己对因诗被贬的不满,也流露出珍惜光阴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借写海棠花而暗指自身经历的词,借物言志是此词的好处。
老天爷仿佛是有意和爱花的词人作对,入春以来,低温阴雨,连绵不断,已经过了花期的海棠还迟迟未开。好不容易天放晴了,蓓蕾初吐,偏又暴暖三日,娇嫩的花儿搭拉下脑袋,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词人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他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份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呵!
更使词人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呢?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词人感概万端: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哩!综观全词,真正扣合海棠特征的笔墨实际上仅有“胭脂成粉”一句:海棠含苞待放之时为深红色,等到花瓣舒展开来,便渐渐褪淡而至于粉红了。然而这正是此词的长处。正因为词人咏物而不粘滞于斯物,所以才能够腾出笔来,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那一腔炽热的爱花、惜花之情。具体地说,起首“甚春来、冷烟凄雨”一问,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 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也。继云“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 ”,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对于行将凋零之花的伤感,则不啻是向韶华转逝的空闺少妇一掬同情之泪了:分三阶段写来、都是爱花惜花于海棠已花之时也。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
作为南宋后期的爱国志士,刘克庄一向耿介刚直。这一点颇不为当政者所容,屡被罢官。仕途冷暖,于风雨如晦之时,感受更深。因此词人眼中的海棠也就不纯然是海棠而融入了作者的精魂,“似花还似非花”,作者与海棠在情感深处得到了沟通。既属咏花,故作者自比潘令,便有“ 一客不烦二主”之妙。“玉局”谓苏轼,“石湖 ”则是范成大的自号。这两位本朝的文豪都酷爱海棠并为她题写过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苏氏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范氏之“低花妨帽小携筇,深浅胭脂一万重。不用高烧银烛照,暖云烘日正春浓 ”(《闻石湖海棠盛开亟携家过之三绝》其三)等等。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
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 玉局 ”、“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本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家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刘后村作《摸鱼儿》以咏海棠,后阕云:“君试论,花共酒、古来二字天犹吝。年光更迅。谩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取异恨。”旧见瞿山阳《摸鱼儿》尾云:一怕绿叶成阴,红花结子,留作异时恨。”殆全用后村句格。或者宗吉诵刘词久熟,不觉用为己语耶。不然,则连盗数言熟婆亦白知懈。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0赏海棠花妖诗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注释
隤:通“颓”。
底:何。
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注释
(1)隤:通“颓”。
(2)底:何。
(3)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4)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赏析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喜兆,命人备酒赏花。贾宝玉等人“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喜欢”,就做了诗。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这里,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原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后来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其实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还可以,连贾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这与小说前面的描写是不符合的。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者,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种转变也很惊人。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1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2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译文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像在回忆宣华苑,以及蜀国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
注释
月上海棠: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七十字者,见《梅苑》无名氏词,又名《玉关遥》;九十一字者,见姜夔《白石词》,又名《月上海棠慢》。
蜀王旧苑:名合江园,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处。是五代蜀王赏梅消闲的别苑。据宋人记载,园中芳华楼前后种梅极多。
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语本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公点酥作梅花。”
剪水:轻轻拂拭水面。
宣华:指成都宣华苑,为五代蜀王的宫苑。
江皋(gāo):江岸边。
陇头:陇山之头。代指陕西、甘肃一带。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宫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3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翻译
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鲜艳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老去的人爱怜着娇嫩的花蕊,对着海棠花什么都说不出口。
从军书急报传来的万里之外,传来了蒙古人大肆扫荡侵犯的消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然那样,没有停息啊。
注释
疏雨:细雨。
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片刻。柳永《鹤冲天》:青春都一饷。饷,古代指军粮,饭食。
胭脂:用于化妆或者作画的红色颜料,此处指鲜艳的花朵惜:怜爱。
羽书:古代的紧急军事文书插有羽毛,故称羽书。
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开始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
濯锦古江:即锦江。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飞景:宝剑名。这里代表战火。
鉴赏
这首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历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克尽职守,并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词人以跳跃式思维写此事,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锦江头(以代蜀)的海棠,还是那般艳丽!这里又用“濯锦”二字,海棠花就显得更美了,真是锦上添花。“江头”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华夏古来繁华之地,岂容狐兔闯来!
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4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古诗简介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借景抒情,融情入境。第一首以浪漫的构思,奇特的设想,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第二首写诗人漫步于水榭亭边的幽径,柳条、花影、幽径、鸟鸣,淡晴之景迷蒙幽寂,烘托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诗歌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表现婉曲,韵味幽深,别具风采。
翻译
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
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
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正是初晴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
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
这里竹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需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漫步就很好。
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经过一番雨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窝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
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
注释
⑴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⑵无那:无奈。
⑶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⑷末两句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创作背景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春天,当时作者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之职。一说这组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离家南行赴广州任职,三月抵达广州官舍。此时诗人虽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当年,他对国家分裂,北方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感到悲愤。他对宋孝宗重用奸党,打击忠臣,不图恢复,甚为忧虑。他因直言谏诤,屡遭排斥,官职频迁,心情颇为忧郁,对于仕宦有些厌倦,因而产生归隐之念。他在《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诗中说:“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故上任后,常有叹老嗟衰、思乡怀旧之感。这组诗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
第一首诗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花似锦的海棠。当然,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念。也就是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如果以为诗中写梦,都是真的做梦,那就被诗人瞒过了。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
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万物皆春”明点“春”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古时叫“青春”,后来,人在青年时期也叫“青春”。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是这里却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这不仅不协调,而且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句,“一年过社”暗点“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第三联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后一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作者在这里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
第二首诗首联拈出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四周的景色。在这一首中,作者已由静观转入游赏,以下数句,都是游览所得,故其描写,更富有变化。“行”前加一“独”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无聊之情。中间两联,俱写眼前之景致,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丽,但诗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此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结句言自己辜负了两个春天。诗中所写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却有枉抛光阴之叹,可见眼前景色,徒增烦恼。诗人重笔叠写,也只是为了衬托此时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
第一首以海棠起,第二首以海棠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明白自然,若信口而出,其实用字精准,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无迹,体现出深厚的诗学功底,从中也可看出杨万里对江西诗派并非全然抛却,而是有所继承。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春天,当时作者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之职。一说这组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离家南行赴广州任职,三月抵达广州官舍。此时诗人虽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当年,他对国家分裂,北方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感到悲愤。他对宋孝宗重用奸党,打击忠臣,不图恢复,甚为忧虑。他因直言谏诤,屡遭排斥,官职频迁,心情颇为忧郁,对于仕宦有些厌倦,因而产生归隐之念。他在《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诗中说:“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故上任后,常有叹老嗟衰、思乡怀旧之感。这组诗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5海棠 宋朝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译文
袅袅的东风足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移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害怕夜深人静移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海棠》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足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移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 “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第三篇: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赏海棠花妖诗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注释
隤:通“颓”。
底:何。
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注释
(1)隤:通“颓”。
(2)底:何。
(3)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4)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赏析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喜兆,命人备酒赏花。贾宝玉等人“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喜欢”,就做了诗。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这里,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原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后来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其实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还可以,连贾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这与小说前面的描写是不符合的。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者,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种转变也很惊人。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2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翻译
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鲜艳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老去的人爱怜着娇嫩的花蕊,对着海棠花什么都说不出口。
从军书急报传来的万里之外,传来了蒙古人大肆扫荡侵犯的消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然那样,没有停息啊。
注释
疏雨:细雨。
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片刻。柳永《鹤冲天》:青春都一饷。饷,古代指军粮,饭食。
胭脂:用于化妆或者作画的红色颜料,此处指鲜艳的花朵惜:怜爱。
羽书:古代的紧急军事文书插有羽毛,故称羽书。
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开始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
濯锦古江:即锦江。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飞景:宝剑名。这里代表战火。
鉴赏
这首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历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克尽职守,并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词人以跳跃式思维写此事,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锦江头(以代蜀)的海棠,还是那般艳丽!这里又用“濯锦”二字,海棠花就显得更美了,真是锦上添花。“江头”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华夏古来繁华之地,岂容狐兔闯来!
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3玉烛新·白海棠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译文
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
⑴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⑵胭脂:亦作“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⑶缟(gǎo)衣:白绢衣裳。
⑷憨憨:痴呆貌,质朴貌。
⑸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⑹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⑺盈盈:仪态美好貌。
⑻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⑼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赏析:
作者:佚名
词作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该年太清四十二岁。
此词为咏白海棠,实则借咏海棠,抒写对美好情志的追求。可以这样说,素洁高雅的白海棠,就是词人自己。词中说,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按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它睡着了,变成一种“乌衣”打扮,但却“微香暗侵襟袖”,仍然觉得有一股幽香透出。上片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下片延续这一手法。“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赏花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4原文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赏析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5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译文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像在回忆宣华苑,以及蜀国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
注释
月上海棠: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七十字者,见《梅苑》无名氏词,又名《玉关遥》;九十一字者,见姜夔《白石词》,又名《月上海棠慢》。
蜀王旧苑:名合江园,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处。是五代蜀王赏梅消闲的别苑。据宋人记载,园中芳华楼前后种梅极多。
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语本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公点酥作梅花。”
剪水:轻轻拂拭水面。
宣华:指成都宣华苑,为五代蜀王的宫苑。
江皋(gāo):江岸边。
陇头:陇山之头。代指陕西、甘肃一带。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宫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6海棠 宋朝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译文
袅袅的东风足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移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害怕夜深人静移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海棠》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足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移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 “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7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注释
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8原文: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宣华,故蜀苑名。
注释:
①点酥:喻美目。
②宣华:蜀王旧苑。
③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翻译:
成都城南有一座蜀王的旧苑,尤其多梅,均为两百年古木。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似在回忆宣化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因而,这座别苑又的名字叫做宣化。
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宫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9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0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1、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xx年:124
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1原文: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译文: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被翠叶笼罩着的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是那么均匀;颜色就好像被涂抹上浓浓的胭脂,光泽娇嫩。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我怀着满腔的情意,再三要留住花梢的露水;只怕它滴下花蕾的红艳,可惜了这片明媚的阳春。
注释: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yān)脂(zhi)浓抹蜡痕新。
笼:笼罩。豆颗:形容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胭脂:指红色。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
殷(yīn)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殷勤:情意深切。花梢:花蕾的尖端。生红:深红,指花瓣。
赏析: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写“未开海棠”的形态色泽。“豆颗”,豆子,此处借指花蕾。海棠花未开时,花瓣对合如豆状。像豆颗一样饱满的、小小的花蕾匀称地点缀在护惜着它们的翠叶之中。“轻笼”的“轻”,状写翠叶的欲笼未笼的情态,贯注了诗人对未开海棠的轻怜蜜爱。
“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常用来形容花的颜色。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落”。此处以“胭脂浓抹”来形容海棠花蕾的红艳。恰如浓施胭脂的美人那样娇艳可爱,光采夺目。“蜡痕”,指海棠的花蒂,其状如蜡。梅尧臣《海棠》诗有“胭脂色欲滴,紫蜡蒂何长。”这里以“蜡痕新”来突出海棠花蒂的光泽,就像上过了蜡那样光泽闪烁。“轻笼”“浓抹”相对照,一写情,一描色,使未开海棠不仅有了人的感情,而且有了浓妆艳抹的美人的容颜。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转而抒情。诗人殷勤地嘱咐新生的海棠一定要把花梢上的露珠留住。倘若把那美丽的红色滴下来,就真要为春天而感到可惜了。
“生红”,指花朵鲜活的红色。王安石《咏秘诗》“一撮生红慰不平”,元好问也常用“生红”来指代花,如“一树生红锦不如”,“生红点点弄娇妍”等。此处,以“生红”来呼应“胭脂”。诗人害怕晶莹欲滴的露水溶解了花上的胭脂,表现了诗人爱美的心情,同时把海棠花苞那红艳欲滴的景象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元好问还有一首《清平乐·杏花》说:“生红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和这首诗的用词相类,意旨相似。“殷勤”“可惜”,抒情色彩浓烈,充分表达了诗人珍爱美好事物,惟恐芳菲易尽,“惜春只恐春归去”的深挚情感。
这首诗用笔细腻独到,写景设色富有情韵;抒发了作者惜春的情怀,不仅包含着对含苞欲放的海棠花蕾的怜爱,更隐含着对岁月倏忽、青春易逝的人生感叹。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2原文: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煳的双眼仔细观看。
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
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
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
蕃(fán)草木:使草木繁茂。
苦:甚。
嫣(yān)然:形容笑容美好。
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荐:献,进。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
晕(yùn):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日暖”句:《明皇杂录》载,唐玄宗曾把醉中的杨贵妃比做“海棠睡未足”,这里诗人反用其意,把海棠比做春睡足的美人。
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二句:先生,诗人自指。无一事,诗人贬在黄州,被责令“不得签书公事”,故云。这是诗意转折之处,以下皆借海棠寄寓人生感慨。
“不问”二句:暗用《南史·袁粲传》,粲家居逍遥,得意出游,悠然而返。时“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又《晋书·王徽之传》:“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徽之)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
绝艳:指海棠。衰朽,诗人自谓。
陋邦:这里指黄州。“无乃”句:这句意谓莫非好事者从四川移栽。四川盛产海棠。
“衔子”句:说或是鸿鹄之类把海棠种子衔来此地。
“天涯”句:说自己与海棠都是流落天涯者,命运相同,令人感伤不已。“俱”字双绾花与人。
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
那忍触:犹言那忍见。
触:接触,遇。
赏析: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接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接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诗歌首句就点出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海棠的高贵和流落草莽间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变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绝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诗意,将海棠花比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显出海棠花的绝代风华。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人首先以简练的话语总括其自然富贵的风姿,以下四句则细笔描摹海棠的美丽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种情态: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红晕泛上脸颊。卷起绿纱的衣袖,映现出红润的肌肤。林深雾暗,很迟才能透进阳光;而当日色温暖,清风和畅的时候,春睡十分酣畅。在雨中,海棠垂着泪滴,显得凄怆可怜;而当月下无人之时,则越发地清雅婉淑。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
诗歌的第二部分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但是却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议论,而是先活画出诗人的乐天与幽默: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而后写诗人初见海棠的诧异与惊喜:忽然看到绝代的艳色出现在我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无言接息,擦拭着有病的眼睛凝视着她。僻陋的黄州怎么会有这么高贵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的。但是诗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长的幼苗,怎么能够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鸿鹄衔来了种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长为这么一株明艳照人的鲜花。
诗人面对着来自故乡西蜀的海棠,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一阵酸楚涌上心来,于是便痛饮一樽美酒,歌吟出这首诗篇。最后两句是尾声: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还会独自到来,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不过诗人虽然暗用心机进行比附,却并不显得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而其写物抒情,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3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4摸鱼儿·海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古诗简介
《摸鱼儿·海棠》是南宋词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翻译/译文
自人春后,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甚:为什么。
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
蓦(mò)然:突然地。
万姝(shū):万花。
娇因:花欲开状。
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不成:难道。
分(fèn):缘分。
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
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
佳人:指海棠花。
胭(yān)脂(zhī)成粉:比喻花凋零。
不成:难道。
创作背景
嘉定年间(1208-1224),词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赋了一首《落梅》诗,因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句,被人指控为“讪谤当国”,一再被黜,坐废十年,此即“落梅”诗案。这首《海棠》词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词中,词人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并用潘岳、苏轼、范成大三位历史人物作比,表达了自己对因诗被贬的不满,也流露出珍惜光阴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借写海棠花而暗指自身经历的词,借物言志是此词的好处。
老天爷仿佛是有意和爱花的词人作对,入春以来,低温阴雨,连绵不断,已经过了花期的海棠还迟迟未开。好不容易天放晴了,蓓蕾初吐,偏又暴暖三日,娇嫩的花儿搭拉下脑袋,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词人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他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份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呵!
更使词人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呢?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词人感概万端: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哩!综观全词,真正扣合海棠特征的笔墨实际上仅有“胭脂成粉”一句:海棠含苞待放之时为深红色,等到花瓣舒展开来,便渐渐褪淡而至于粉红了。然而这正是此词的长处。正因为词人咏物而不粘滞于斯物,所以才能够腾出笔来,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那一腔炽热的爱花、惜花之情。具体地说,起首“甚春来、冷烟凄雨”一问,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 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也。继云“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 ”,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对于行将凋零之花的伤感,则不啻是向韶华转逝的空闺少妇一掬同情之泪了:分三阶段写来、都是爱花惜花于海棠已花之时也。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
作为南宋后期的爱国志士,刘克庄一向耿介刚直。这一点颇不为当政者所容,屡被罢官。仕途冷暖,于风雨如晦之时,感受更深。因此词人眼中的海棠也就不纯然是海棠而融入了作者的精魂,“似花还似非花”,作者与海棠在情感深处得到了沟通。既属咏花,故作者自比潘令,便有“ 一客不烦二主”之妙。“玉局”谓苏轼,“石湖 ”则是范成大的自号。这两位本朝的文豪都酷爱海棠并为她题写过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苏氏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范氏之“低花妨帽小携筇,深浅胭脂一万重。不用高烧银烛照,暖云烘日正春浓 ”(《闻石湖海棠盛开亟携家过之三绝》其三)等等。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
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 玉局 ”、“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本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家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刘后村作《摸鱼儿》以咏海棠,后阕云:“君试论,花共酒、古来二字天犹吝。年光更迅。谩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取异恨。”旧见瞿山阳《摸鱼儿》尾云:一怕绿叶成阴,红花结子,留作异时恨。”殆全用后村句格。或者宗吉诵刘词久熟,不觉用为己语耶。不然,则连盗数言熟婆亦白知懈。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5摸鱼儿·海棠
宋代: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译文: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自从春天到来,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mò)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shū)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fèn)。才情减尽。怅(chàng)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甚:为什么。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蓦然:突然地。万姝:万花。娇因:花欲开状。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不成:难道。分:缘分。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cén)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yān)脂(zhī)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lìn)。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佳人:指海棠花。胭脂成粉:比喻花凋零。不成:难道。
赏析:
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词的上片开篇即写海棠的命运多舛。“甚春来、冷烟凄雨”一句,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继云“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霜点鬓。”词人转写自己,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奈。“才情减尽”既是作者自谦,也是英雄暮年的感慨。实际上,词人并未因年老而放弃咏海棠,反而极力为海棠叙写其命运的不平,暗寓着作者从未因多次遭贬谪而放弃抗金报国的理想。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玉局”、“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此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词的下片,词人又回归对海棠花的描写。“岑寂谁问”,四字耐人回味。“东风”二句写在东风吹拂中,海棠花瓣舒展,由初时之深红,渐渐转为粉红,“无聊赖”,责怪春风,可谓无理而有情。“君细认”三句由赏花引出人生感慨,更强化了惜春爱花之情。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异时恨”,作者恨的不仅是时光的无情,更是朝廷的无能和自己的壮志难酬。
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词人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用清隽秀美的笔调将心中所感表达出来,达到物我交融的意境,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第四篇: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古诗简介
此诗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
翻译/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赏析/鉴赏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芯。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首诗用新“绿”写出了海棠叶子的鲜嫩,用数点“红”表达远处赏花的观感。海棠的小小花蕾含苞欲放,深藏在重重嫩绿的叶子里,只露一点“红”观看着外部世界,表现出不轻荡、不卖弄,欲露还羞,爱惜花芯的情态。我们的现代公仆就应该具备这样的情操。要像小小花蕾那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凝聚自己的实力,增长自己的才干,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奉献。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一句中,“闹”字讽刺了桃李的哗众取宠,反衬出海棠的谦逊;“芳心”既指海棠花的心,又指儿辈的心。这一句表面写海棠,实际上是教育儿女要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猖狂。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2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1、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xx年:124
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3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4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珍重:珍视,看重。
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即胭脂红色。
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
秋阶:秋天的台阶。
影:指海棠花姿。
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
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
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
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
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注释
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5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翻译
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鲜艳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老去的人爱怜着娇嫩的花蕊,对着海棠花什么都说不出口。
从军书急报传来的万里之外,传来了蒙古人大肆扫荡侵犯的消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然那样,没有停息啊。
注释
疏雨:细雨。
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片刻。柳永《鹤冲天》:青春都一饷。饷,古代指军粮,饭食。
胭脂:用于化妆或者作画的红色颜料,此处指鲜艳的花朵惜:怜爱。
羽书:古代的紧急军事文书插有羽毛,故称羽书。
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开始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
濯锦古江:即锦江。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飞景:宝剑名。这里代表战火。
鉴赏
这首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历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克尽职守,并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词人以跳跃式思维写此事,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锦江头(以代蜀)的海棠,还是那般艳丽!这里又用“濯锦”二字,海棠花就显得更美了,真是锦上添花。“江头”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华夏古来繁华之地,岂容狐兔闯来!
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6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7玉烛新·白海棠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译文
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
⑴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⑵胭脂:亦作“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⑶缟(gǎo)衣:白绢衣裳。
⑷憨憨:痴呆貌,质朴貌。
⑸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⑹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⑺盈盈:仪态美好貌。
⑻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⑼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赏析:
作者:佚名
词作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该年太清四十二岁。
此词为咏白海棠,实则借咏海棠,抒写对美好情志的追求。可以这样说,素洁高雅的白海棠,就是词人自己。词中说,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按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它睡着了,变成一种“乌衣”打扮,但却“微香暗侵襟袖”,仍然觉得有一股幽香透出。上片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下片延续这一手法。“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赏花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8原文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赏析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9原文: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宣华,故蜀苑名。
注释:
①点酥:喻美目。
②宣华:蜀王旧苑。
③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翻译:
成都城南有一座蜀王的旧苑,尤其多梅,均为两百年古木。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似在回忆宣化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因而,这座别苑又的名字叫做宣化。
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宫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0海棠 宋朝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译文
袅袅的东风足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移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害怕夜深人静移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海棠》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足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移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 “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1摸鱼儿·海棠
宋代: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译文: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自从春天到来,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mò)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shū)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fèn)。才情减尽。怅(chàng)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甚:为什么。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蓦然:突然地。万姝:万花。娇因:花欲开状。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不成:难道。分:缘分。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cén)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yān)脂(zhī)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lìn)。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佳人:指海棠花。胭脂成粉:比喻花凋零。不成:难道。
赏析:
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词的上片开篇即写海棠的命运多舛。“甚春来、冷烟凄雨”一句,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继云“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霜点鬓。”词人转写自己,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奈。“才情减尽”既是作者自谦,也是英雄暮年的感慨。实际上,词人并未因年老而放弃咏海棠,反而极力为海棠叙写其命运的不平,暗寓着作者从未因多次遭贬谪而放弃抗金报国的理想。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玉局”、“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此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词的下片,词人又回归对海棠花的描写。“岑寂谁问”,四字耐人回味。“东风”二句写在东风吹拂中,海棠花瓣舒展,由初时之深红,渐渐转为粉红,“无聊赖”,责怪春风,可谓无理而有情。“君细认”三句由赏花引出人生感慨,更强化了惜春爱花之情。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异时恨”,作者恨的不仅是时光的无情,更是朝廷的无能和自己的壮志难酬。
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词人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用清隽秀美的笔调将心中所感表达出来,达到物我交融的意境,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2原文:
咏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译文: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注释:
斜阳寒草带重(chóng)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寒草:秋草。带:连接。重门:重重院门,指深宅大院。苔翠:青翠的苔色。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倩影:美好的身姿。月有痕:月有影。
莫谓缟(gǎo)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缟: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同化为飞鸟,可以上天。
赏析:
这首诗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颔联写海棠之白;颈联写海棠之柔;尾联写海棠与诗人融为一体。贾探春以白海棠自喻,既描绘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写出自己的超凡脱俗的风范,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充斥着萧瑟之感。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交待了季节、场景。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萧瑟、感伤的基调。“寒草”点明季节是在秋天。
“苔翠盈铺”形容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同时,这一联也暗示出贾府这个大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的命运。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写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颜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纯洁。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来形容仍嫌不足,难以比拟其高洁;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恋陶醉。这其实是探春的自我写照。生长在日趋没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挠,极想有一番作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用比喻,透过环境,写出花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丽影,写出了海棠之柔。海棠虽然生机勃勃,但是终究娇柔无力,它那下垂的细小花蕊仿佛正在叹息。那美丽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阴影。这一联暗含着探春的伤感。探春身为女儿之身,无力扭转家族的命运,只能在暗中担忧。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中,是说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会飞升远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与忧患的诗人(贾探春)融为一体。“缟仙”是将海棠形容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却不愿离去,而是留下来倍伴在黄昏中吟咏的诗人。探春后来远嫁异乡,虽然生活还算不错,但却难以割断对故乡亲人的牵挂,心中满怀悲苦。这是后话,探春不可能预先知晓。而曹雪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创作《红楼梦》,不断在诗词中暗示人物后来的命运,则具有设置悬念和引导读者的功能。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3原文: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译文: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被翠叶笼罩着的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是那么均匀;颜色就好像被涂抹上浓浓的胭脂,光泽娇嫩。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我怀着满腔的情意,再三要留住花梢的露水;只怕它滴下花蕾的红艳,可惜了这片明媚的阳春。
注释: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yān)脂(zhi)浓抹蜡痕新。
笼:笼罩。豆颗:形容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胭脂:指红色。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
殷(yīn)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殷勤:情意深切。花梢:花蕾的尖端。生红:深红,指花瓣。
赏析: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写“未开海棠”的形态色泽。“豆颗”,豆子,此处借指花蕾。海棠花未开时,花瓣对合如豆状。像豆颗一样饱满的、小小的花蕾匀称地点缀在护惜着它们的翠叶之中。“轻笼”的“轻”,状写翠叶的欲笼未笼的情态,贯注了诗人对未开海棠的轻怜蜜爱。
“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常用来形容花的颜色。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落”。此处以“胭脂浓抹”来形容海棠花蕾的红艳。恰如浓施胭脂的美人那样娇艳可爱,光采夺目。“蜡痕”,指海棠的花蒂,其状如蜡。梅尧臣《海棠》诗有“胭脂色欲滴,紫蜡蒂何长。”这里以“蜡痕新”来突出海棠花蒂的光泽,就像上过了蜡那样光泽闪烁。“轻笼”“浓抹”相对照,一写情,一描色,使未开海棠不仅有了人的感情,而且有了浓妆艳抹的美人的容颜。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转而抒情。诗人殷勤地嘱咐新生的海棠一定要把花梢上的露珠留住。倘若把那美丽的红色滴下来,就真要为春天而感到可惜了。
“生红”,指花朵鲜活的红色。王安石《咏秘诗》“一撮生红慰不平”,元好问也常用“生红”来指代花,如“一树生红锦不如”,“生红点点弄娇妍”等。此处,以“生红”来呼应“胭脂”。诗人害怕晶莹欲滴的露水溶解了花上的胭脂,表现了诗人爱美的心情,同时把海棠花苞那红艳欲滴的景象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元好问还有一首《清平乐·杏花》说:“生红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和这首诗的用词相类,意旨相似。“殷勤”“可惜”,抒情色彩浓烈,充分表达了诗人珍爱美好事物,惟恐芳菲易尽,“惜春只恐春归去”的深挚情感。
这首诗用笔细腻独到,写景设色富有情韵;抒发了作者惜春的情怀,不仅包含着对含苞欲放的海棠花蕾的怜爱,更隐含着对岁月倏忽、青春易逝的人生感叹。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4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译文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像在回忆宣华苑,以及蜀国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
注释
月上海棠: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七十字者,见《梅苑》无名氏词,又名《玉关遥》;九十一字者,见姜夔《白石词》,又名《月上海棠慢》。
蜀王旧苑:名合江园,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处。是五代蜀王赏梅消闲的别苑。据宋人记载,园中芳华楼前后种梅极多。
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语本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公点酥作梅花。”
剪水:轻轻拂拭水面。
宣华:指成都宣华苑,为五代蜀王的宫苑。
江皋(gāo):江岸边。
陇头:陇山之头。代指陕西、甘肃一带。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宫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5摸鱼儿·海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古诗简介
《摸鱼儿·海棠》是南宋词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翻译/译文
自人春后,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甚:为什么。
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
蓦(mò)然:突然地。
万姝(shū):万花。
娇因:花欲开状。
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不成:难道。
分(fèn):缘分。
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
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
佳人:指海棠花。
胭(yān)脂(zhī)成粉:比喻花凋零。
不成:难道。
创作背景
嘉定年间(1208-1224),词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赋了一首《落梅》诗,因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句,被人指控为“讪谤当国”,一再被黜,坐废十年,此即“落梅”诗案。这首《海棠》词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词中,词人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并用潘岳、苏轼、范成大三位历史人物作比,表达了自己对因诗被贬的不满,也流露出珍惜光阴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借写海棠花而暗指自身经历的词,借物言志是此词的好处。
老天爷仿佛是有意和爱花的词人作对,入春以来,低温阴雨,连绵不断,已经过了花期的海棠还迟迟未开。好不容易天放晴了,蓓蕾初吐,偏又暴暖三日,娇嫩的花儿搭拉下脑袋,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词人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他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份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呵!
更使词人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呢?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词人感概万端: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哩!综观全词,真正扣合海棠特征的笔墨实际上仅有“胭脂成粉”一句:海棠含苞待放之时为深红色,等到花瓣舒展开来,便渐渐褪淡而至于粉红了。然而这正是此词的长处。正因为词人咏物而不粘滞于斯物,所以才能够腾出笔来,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那一腔炽热的爱花、惜花之情。具体地说,起首“甚春来、冷烟凄雨”一问,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 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也。继云“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 ”,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对于行将凋零之花的伤感,则不啻是向韶华转逝的空闺少妇一掬同情之泪了:分三阶段写来、都是爱花惜花于海棠已花之时也。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
作为南宋后期的爱国志士,刘克庄一向耿介刚直。这一点颇不为当政者所容,屡被罢官。仕途冷暖,于风雨如晦之时,感受更深。因此词人眼中的海棠也就不纯然是海棠而融入了作者的精魂,“似花还似非花”,作者与海棠在情感深处得到了沟通。既属咏花,故作者自比潘令,便有“ 一客不烦二主”之妙。“玉局”谓苏轼,“石湖 ”则是范成大的自号。这两位本朝的文豪都酷爱海棠并为她题写过脍炙人口的诗篇,如苏氏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范氏之“低花妨帽小携筇,深浅胭脂一万重。不用高烧银烛照,暖云烘日正春浓 ”(《闻石湖海棠盛开亟携家过之三绝》其三)等等。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
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 玉局 ”、“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本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名家点评
明代文学家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刘后村作《摸鱼儿》以咏海棠,后阕云:“君试论,花共酒、古来二字天犹吝。年光更迅。谩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取异恨。”旧见瞿山阳《摸鱼儿》尾云:一怕绿叶成阴,红花结子,留作异时恨。”殆全用后村句格。或者宗吉诵刘词久熟,不觉用为己语耶。不然,则连盗数言熟婆亦白知懈。
第五篇: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15篇)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译文: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被翠叶笼罩着的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是那么均匀;颜色就好像被涂抹上浓浓的胭脂,光泽娇嫩。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我怀着满腔的情意,再三要留住花梢的露水;只怕它滴下花蕾的红艳,可惜了这片明媚的阳春。
注释: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yān)脂(zhi)浓抹蜡痕新。
笼:笼罩。豆颗:形容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胭脂:指红色。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
殷(yīn)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殷勤:情意深切。花梢:花蕾的尖端。生红:深红,指花瓣。
赏析: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写“未开海棠”的形态色泽。“豆颗”,豆子,此处借指花蕾。海棠花未开时,花瓣对合如豆状。像豆颗一样饱满的、小小的花蕾匀称地点缀在护惜着它们的翠叶之中。“轻笼”的“轻”,状写翠叶的欲笼未笼的情态,贯注了诗人对未开海棠的轻怜蜜爱。
“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常用来形容花的颜色。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落”。此处以“胭脂浓抹”来形容海棠花蕾的红艳。恰如浓施胭脂的美人那样娇艳可爱,光采夺目。“蜡痕”,指海棠的花蒂,其状如蜡。梅尧臣《海棠》诗有“胭脂色欲滴,紫蜡蒂何长。”这里以“蜡痕新”来突出海棠花蒂的光泽,就像上过了蜡那样光泽闪烁。“轻笼”“浓抹”相对照,一写情,一描色,使未开海棠不仅有了人的感情,而且有了浓妆艳抹的美人的容颜。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转而抒情。诗人殷勤地嘱咐新生的海棠一定要把花梢上的露珠留住。倘若把那美丽的红色滴下来,就真要为春天而感到可惜了。
“生红”,指花朵鲜活的红色。王安石《咏秘诗》“一撮生红慰不平”,元好问也常用“生红”来指代花,如“一树生红锦不如”,“生红点点弄娇妍”等。此处,以“生红”来呼应“胭脂”。诗人害怕晶莹欲滴的露水溶解了花上的胭脂,表现了诗人爱美的心情,同时把海棠花苞那红艳欲滴的景象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元好问还有一首《清平乐·杏花》说:“生红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和这首诗的用词相类,意旨相似。“殷勤”“可惜”,抒情色彩浓烈,充分表达了诗人珍爱美好事物,惟恐芳菲易尽,“惜春只恐春归去”的深挚情感。
这首诗用笔细腻独到,写景设色富有情韵;抒发了作者惜春的情怀,不仅包含着对含苞欲放的海棠花蕾的怜爱,更隐含着对岁月倏忽、青春易逝的人生感叹。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山林多瘴气,草木繁茂,只有海棠这种名贵的花很是少见。
那株竹篱间的海棠宛如女子美好的笑容,桃花李花虽满山遍野,与之相比便粗俗得很了。
我知道上天是有深意的,特地将这株海棠洒落在山谷。
海棠是天然的富贵资质,本不需要华丽的房屋或是贵重的盘子来陪衬它。
美丽的海棠好似美女酒后双颊微红,卷起衣袖红纱映现出肌自如雪。
山林浓密雾气重,遮住了阳光,海棠就好似在和风暖日中睡醒的美女。
一旦风雨来袭,海棠便似含泪佳人,神情凄婉。月下无人之时,它则更显清秀美好。
我饭后无事可做,拍着肚子散步,自在逍遥。
不去寺庙也不拜访乡邻,只是拄着拐杖来看挺拔的竹林。
突然与娇媚的海棠相对,更映照出我的衰老,无奈只能叹息一声,擦擦模煳的双眼仔细观看。
这偏僻的地方是从哪里得到这株海棠的?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
海棠不易从远处移栽,这一定是鸿鹄把种子衔来的。
海棠啊,我和你都远离家乡西蜀,流落异乡,为此应该共饮一杯,吟唱这感叹沦落天涯的诗篇。
明天酒醒后我还会独自前来,只怕到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
注释
定惠院:在黄冈县东南。海棠:在定惠院东小山上。
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
蕃(fán)草木:使草木繁茂。
苦:甚。
嫣(yān)然:形容笑容美好。
佳人: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意。
荐:献,进。华屋:华丽的居室,富贵者所居。
晕(yùn):指酒后两颊的微红色。
“日暖”句:《明皇杂录》载,唐玄宗曾把醉中的杨贵妃比做“海棠睡未足”,这里诗人反用其意,把海棠比做春睡足的美人。
清淑:清秀美好。
“先生”二句:先生,诗人自指。无一事,诗人贬在黄州,被责令“不得签书公事”,故云。这是诗意转折之处,以下皆借海棠寄寓人生感慨。
“不问”二句:暗用《南史·袁粲传》,粲家居逍遥,得意出游,悠然而返。时“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又《晋书·王徽之传》:“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徽之)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
绝艳:指海棠。衰朽,诗人自谓。
陋邦:这里指黄州。“无乃”句:这句意谓莫非好事者从四川移栽。四川盛产海棠。
“衔子”句:说或是鸿鹄之类把海棠种子衔来此地。
“天涯”句:说自己与海棠都是流落天涯者,命运相同,令人感伤不已。“俱”字双绾花与人。
雪落纷纷:形容海棠凋零,纷纷飘落。
那忍触:犹言那忍见。
触:接触,遇。
赏析:
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接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接自身的遭遇。全诗因物寄慨,形象鲜明,辞格超迈,不蹈袭前人,是东坡生平得意之作。
诗歌首句就点出瘴气蒸郁的恶劣环境、海棠的高贵和流落草莽间的孤寂,而“嫣然一笑竹篱间”则又深入一层,写出海棠不以境遇荣辱动其心的品格:纵然被放逐到荒郊野外,却仍然自信地微笑着,相形之下,遍山的桃李似乎都变得粗俗不堪。下句暗引杜甫“绝代有人,幽居在空谷”诗意,将海棠花比为空谷中的佳人,更突显出海棠花的绝代风华。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诗人首先以简练的话语总括其自然富贵的风姿,以下四句则细笔描摹海棠的美丽和在早晨、日暖、雨中和月下的各种情态:她如醉酒的佳人,朱唇沾酒,红晕泛上脸颊。卷起绿纱的衣袖,映现出红润的肌肤。林深雾暗,很迟才能透进阳光;而当日色温暖,清风和畅的时候,春睡十分酣畅。在雨中,海棠垂着泪滴,显得凄怆可怜;而当月下无人之时,则越发地清雅婉淑。诗人发他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拟人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对海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既精细又不板滞。
诗歌的第二部分转而写诗人的感慨,但是却又不直接加以直白的议论,而是先活画出诗人的乐天与幽默:东坡先生饱食之后,闲得无事,便摩挲着肚皮漫步,不论是民居还是僧舍,只要看到修长的绿竹,就拄着拐杖敲门要细加欣赏。而后写诗人初见海棠的诧异与惊喜:忽然看到绝代的艳色出现在我这衰朽之身面前,不禁无言接息,擦拭着有病的眼睛凝视着她。僻陋的黄州怎么会有这么高贵的海棠花呢。莫非是好事者从西蜀移来的。但是诗人很快又作出了否定:一寸多长的幼苗,怎么能够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移植呢。肯定是鸿鹄衔来了种子落到此地才得以成长为这么一株明艳照人的鲜花。
诗人面对着来自故乡西蜀的海棠,不禁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一阵酸楚涌上心来,于是便痛饮一樽美酒,歌吟出这首诗篇。最后两句是尾声:明朝酒醒之后,作者他还会独自到来,只怕那时海棠的花瓣已如雪片纷纷飞落,不忍触摸了。这句虽是悬想之词,却是至情之语。
全诗的最大特色是以物喻人,而且每一描写都贴切自然。如海棠自西蜀来黄州的揣测实是诗人自身际遇的暗喻,而海棠在黄州“苦幽独”的精神苦闷同样是诗人自指,不过诗人虽然暗用心机进行比附,却并不显得生硬单调。虽是写“苦”,却常杂以愉快而幽默的笑语,苦中有乐,苦乐交织,使诗歌显出一种独特的格调。而其写物抒情,也正如纪昀所评“风姿高秀,兴像微深”,实在是苏轼诗中的精品。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咏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译文: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注释:
斜阳寒草带重(chóng)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寒草:秋草。带:连接。重门:重重院门,指深宅大院。苔翠:青翠的苔色。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倩影:美好的身姿。月有痕:月有影。
莫谓缟(gǎo)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缟: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同化为飞鸟,可以上天。
赏析:
这首诗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颔联写海棠之白;颈联写海棠之柔;尾联写海棠与诗人融为一体。贾探春以白海棠自喻,既描绘了白海棠的仙姿,又抒写出自己的超凡脱俗的风范,同时也表达出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充斥着萧瑟之感。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交待了季节、场景。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萧瑟、感伤的基调。“寒草”点明季节是在秋天。
“苔翠盈铺”形容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同时,这一联也暗示出贾府这个大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的命运。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写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颜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纯洁。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来形容仍嫌不足,难以比拟其高洁;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恋陶醉。这其实是探春的自我写照。生长在日趋没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挠,极想有一番作为。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用比喻,透过环境,写出花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丽影,写出了海棠之柔。海棠虽然生机勃勃,但是终究娇柔无力,它那下垂的细小花蕊仿佛正在叹息。那美丽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阴影。这一联暗含着探春的伤感。探春身为女儿之身,无力扭转家族的命运,只能在暗中担忧。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中,是说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会飞升远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与忧患的诗人(贾探春)融为一体。“缟仙”是将海棠形容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却不愿离去,而是留下来倍伴在黄昏中吟咏的诗人。探春后来远嫁异乡,虽然生活还算不错,但却难以割断对故乡亲人的牵挂,心中满怀悲苦。这是后话,探春不可能预先知晓。而曹雪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创作《红楼梦》,不断在诗词中暗示人物后来的命运,则具有设置悬念和引导读者的功能。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4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古诗简介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借景抒情,融情入境。第一首以浪漫的构思,奇特的设想,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第二首写诗人漫步于水榭亭边的幽径,柳条、花影、幽径、鸟鸣,淡晴之景迷蒙幽寂,烘托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诗歌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表现婉曲,韵味幽深,别具风采。
翻译
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暖,正是家乡海棠开花的时候;我在梦中回到江西吉州吉水老家,看到了海棠一朵一朵都开了,这繁花就像美丽的锦绣堆起来似的。
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
春天像青又像白、不浓又不淡的天色,正是初晴景象;就在这春空里,柳絮将飞又落下。
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做的酒杯中来吧。
这里竹边有台榭,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不需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漫步就很好。
春天初暖,柳叶吐芽,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
经过一番雨冲刷的园林,道路更洁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窝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
这里的风景固然美丽,可惜少了丰满美丽的海棠花;那故乡的海棠花已经辜负了两个寒食没见到了。
注释
⑴社:社日。古时祭灶神(土地神)之日,有春、秋二社,春社是向社神祈请丰年之祭,秋社是收获后报谢社神之祭。
⑵无那:无奈。
⑶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⑷末两句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
创作背景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春天,当时作者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之职。一说这组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离家南行赴广州任职,三月抵达广州官舍。此时诗人虽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当年,他对国家分裂,北方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感到悲愤。他对宋孝宗重用奸党,打击忠臣,不图恢复,甚为忧虑。他因直言谏诤,屡遭排斥,官职频迁,心情颇为忧郁,对于仕宦有些厌倦,因而产生归隐之念。他在《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诗中说:“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故上任后,常有叹老嗟衰、思乡怀旧之感。这组诗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
第一首诗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花似锦的海棠。当然,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念。也就是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如果以为诗中写梦,都是真的做梦,那就被诗人瞒过了。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
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万物皆春”明点“春”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古时叫“青春”,后来,人在青年时期也叫“青春”。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是这里却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这不仅不协调,而且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句,“一年过社”暗点“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第三联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后一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作者在这里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
第二首诗首联拈出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四周的景色。在这一首中,作者已由静观转入游赏,以下数句,都是游览所得,故其描写,更富有变化。“行”前加一“独”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时孤寂、无聊之情。中间两联,俱写眼前之景致,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丽,但诗人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此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海棠,对景生情,顿生感慨。结句言自己辜负了两个春天。诗中所写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却有枉抛光阴之叹,可见眼前景色,徒增烦恼。诗人重笔叠写,也只是为了衬托此时愁对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
第一首以海棠起,第二首以海棠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明白自然,若信口而出,其实用字精准,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无迹,体现出深厚的诗学功底,从中也可看出杨万里对江西诗派并非全然抛却,而是有所继承。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春天,当时作者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之职。一说这组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离家南行赴广州任职,三月抵达广州官舍。此时诗人虽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当年,他对国家分裂,北方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感到悲愤。他对宋孝宗重用奸党,打击忠臣,不图恢复,甚为忧虑。他因直言谏诤,屡遭排斥,官职频迁,心情颇为忧郁,对于仕宦有些厌倦,因而产生归隐之念。他在《四月十三日度鄱阳湖》诗中说:“游倦当自归,非为猿鹤怨。”故上任后,常有叹老嗟衰、思乡怀旧之感。这组诗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写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5金缕曲·咏白海棠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注释
飐:吹动。
系念:挂念。
好春光有限无馀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暂:停下脚步。
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冰簟:竹席。
澹:同“淡”。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盈盈:满。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赏析
上片开首,作者采用用对比的手法说:“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描写那白海棠的可爱,说它素洁的淡妆,是不以浓妆艳抹为美的。此处特点是词人用了拟人化的口吻,同时这里也映射、批评了世俗的审美。随即词人又赞美白海棠“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说它不欲白日中在东风拨动下搔首弄姿,招惹狂蜂浪蝶。在朦胧明月下,尤其展示了它的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它“偏触动、词人系念”。词中对白海棠的赞美,表现了词人与世俗的审美倾向的不同。词人又感叹如观赏到白海棠的开放一样,“好春光”是不多的。而“昨日微阴今日雨”,是词人希望天公能够为自己多留一些明媚的时光,哪怕是仅如片刻的“一时暂”,这是词人对春的留恋。
下片,词境又进一步扩展,而以“冰绡雾縠”句为过渡。这里词人用丝绸织品的美丽,来比喻白海棠开放时的美丽春光,衬托白海棠。问“谁烘染”,实际是用疑问来赞叹花被烘染得更美。这春光如一副画一般。下面就是这画面的描述:“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水边的柳条,依依映照,一片光彩美丽。还有“墙角绿阴栏外影”,这影子照射在芸窗上,照射到床席上。中间,还有被什么隔开的一片“清阴暗澹”,等等。这里词人解答了自己过片所提出的“谁烘染”的疑问。词人对于“烘染”着白海棠的一片春花,作了尽情的渲染。当然,这些都是词人审美欣赏的表现。作为同时也擅长绘画的词人,在整首作品中,也表现着词中有画的特点。最后,词人又未免感伤地说:“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白海棠开在晚春,这时,树木已盈盈茂盛,花魂却难以挽留了,而不能怪是封姨鼓风,吹折了它。对于词主人公来说,也触景生情,故发出了“春欲暮,易生感”的喟叹。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6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译文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像在回忆宣华苑,以及蜀国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
注释
月上海棠: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七十字者,见《梅苑》无名氏词,又名《玉关遥》;九十一字者,见姜夔《白石词》,又名《月上海棠慢》。
蜀王旧苑:名合江园,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处。是五代蜀王赏梅消闲的别苑。据宋人记载,园中芳华楼前后种梅极多。
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语本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公点酥作梅花。”
剪水:轻轻拂拭水面。
宣华:指成都宣华苑,为五代蜀王的宫苑。
江皋(gāo):江岸边。
陇头:陇山之头。代指陕西、甘肃一带。
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宫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7原文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注释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蔽日:遮蔽日光。
赏析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8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翻译
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鲜艳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老去的人爱怜着娇嫩的花蕊,对着海棠花什么都说不出口。
从军书急报传来的万里之外,传来了蒙古人大肆扫荡侵犯的消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然那样,没有停息啊。
注释
疏雨:细雨。
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片刻。柳永《鹤冲天》:青春都一饷。饷,古代指军粮,饭食。
胭脂:用于化妆或者作画的红色颜料,此处指鲜艳的花朵惜:怜爱。
羽书:古代的紧急军事文书插有羽毛,故称羽书。
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开始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
濯锦古江:即锦江。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飞景:宝剑名。这里代表战火。
鉴赏
这首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历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克尽职守,并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词人以跳跃式思维写此事,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锦江头(以代蜀)的海棠,还是那般艳丽!这里又用“濯锦”二字,海棠花就显得更美了,真是锦上添花。“江头”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华夏古来繁华之地,岂容狐兔闯来!
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9赏海棠花妖诗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注释
隤:通“颓”。
底:何。
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注释
(1)隤:通“颓”。
(2)底:何。
(3)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于小说前面薛宝钗给林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4)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赏析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为续补文字,非曹雪芹所作。《赏海棠花妖诗》出自第九十四回,共有三首。这首《赏海棠花妖诗·海棠何事忽摧隤》就是其中之一,为贾宝玉所作。小说中,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枯萎了几棵,忽然冬日开花,贾赦、贾政说是花妖作怪,贾母说是喜兆,命人备酒赏花。贾宝玉等人“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喜欢”,就做了诗。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这里,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原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后来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其实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还可以,连贾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这与小说前面的描写是不符合的。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者,在这里却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种转变也很惊人。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0原文: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宣华,故蜀苑名。
注释:
①点酥:喻美目。
②宣华:蜀王旧苑。
③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翻译:
成都城南有一座蜀王的旧苑,尤其多梅,均为两百年古木。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似在回忆宣化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因而,这座别苑又的`名字叫做宣化。
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宫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1玉烛新·白海棠
朝代:清代
作者:顾太清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译文
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
⑴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
⑵胭脂:亦作“胭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⑶缟(gǎo)衣:白绢衣裳。
⑷憨憨:痴呆貌,质朴貌。
⑸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⑹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⑺盈盈:仪态美好貌。
⑻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⑼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赏析:
作者:佚名
词作于庚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该年太清四十二岁。
此词为咏白海棠,实则借咏海棠,抒写对美好情志的追求。可以这样说,素洁高雅的白海棠,就是词人自己。词中说,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按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它睡着了,变成一种“乌衣”打扮,但却“微香暗侵襟袖”,仍然觉得有一股幽香透出。上片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下片延续这一手法。“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赏花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2摸鱼儿·海棠
宋代: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译文: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自从春天到来,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mò)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shū)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fèn)。才情减尽。怅(chàng)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甚:为什么。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蓦然:突然地。万姝:万花。娇因:花欲开状。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不成:难道。分:缘分。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咏海棠之作多篇。飞仙:会飞的仙人,此处比喻仙逝。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cén)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yān)脂(zhī)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lìn)。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石湖:指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亦有咏海棠之作传世。佳人:指海棠花。胭脂成粉:比喻花凋零。不成:难道。
赏析:
词人在词中对花抒怀,借花言志,运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词的上片开篇即写海棠的命运多舛。“甚春来、冷烟凄雨”一句,就有对于那“做冷欺花”的造物主无限嗔怪之意。次句“朝朝迟了芳信”,下“朝朝”二字,更活画花期既误,词人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之焦虑。以上二句,是词人爱花惜花于海棠未花之前。继云“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对于初开之花的疼惜,一如对于扶床弱步之小囡。继云“倾成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对于盛开之花的爱怜,俨然像是在为待字未嫁的相邻娇娃而叹息。“霜点鬓。”词人转写自己,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奈。“才情减尽”既是作者自谦,也是英雄暮年的感慨。实际上,词人并未因年老而放弃咏海棠,反而极力为海棠叙写其命运的不平,暗寓着作者从未因多次遭贬谪而放弃抗金报国的理想。咏海棠而写出苏、范二公,较前泛用潘岳事,更为贴切。一阕之中,虽三见古人,但各派各的用场,“潘令”是自况,“玉局”、“石湖”是反衬,用事命笔,错落有致,自然渊雅。这亦是此篇的成功之处。“飞仙”、“绝笔”云云,是词人怅恨二公仙逝,不能再传海棠之神韵。但是词人对海棠的拳拳眷恋之情,绝不亚于东坡、石湖,因此尽管自己才情不及二公,仍然不肯搁笔,而愿竭尽全力为海棠传神韵。
词的下片,词人又回归对海棠花的描写。“岑寂谁问”,四字耐人回味。“东风”二句写在东风吹拂中,海棠花瓣舒展,由初时之深红,渐渐转为粉红,“无聊赖”,责怪春风,可谓无理而有情。“君细认”三句由赏花引出人生感慨,更强化了惜春爱花之情。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悬想未来,情深一往,是仍将爱花惜花于海棠无花之后也。“异时恨”,作者恨的不仅是时光的无情,更是朝廷的无能和自己的壮志难酬。
全篇循序渐进,脉络井井,写尽了作者对海棠花的钟爱深惜。词人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用清隽秀美的笔调将心中所感表达出来,达到物我交融的意境,立意深远,感情真挚。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3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作者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作者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4海棠 宋朝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译文
袅袅的东风足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移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害怕夜深人静移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海棠》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足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移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海棠》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 “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
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作者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作者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海棠》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5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1.赋:吟咏。
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5.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6.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7.且教:还是让。
8.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1、李修生.元曲大辞典:凤凰出版社,20xx年:124
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