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凯里市炉山工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
关于赴凯里市炉山工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
3月2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杨明晋率市政府陈洪林副市长以及市委办、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工业园区办、市投资促进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赴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工业园区实地考察了贵州其亚铝业氢氧化铝项目。3月9日,根据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杨明晋的指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景华、市政协主席胡体华、市委副书记李瑞等市领导再次率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园区办等部门以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赴凯里市炉山工业园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两次考察中,考察组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了炉山工业园规划建设情况,认真学习了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大家都感到非常震撼、受益匪浅,都认为凯里炉山工业园区的经验和做法对当前及今后推动我市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炉山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凯里市炉山工业园区属于炉碧经济开发区的一部分。炉碧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180平方公里,与我市工业园区同时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开发区,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建设的“千亿元开发区”之一。开发区包括“一园两区”,“一园”即万潮产业园,“两区”即炉山工业园区和碧波工业园区。炉山工业园区于202_年起步建设,是凯里市委、市政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城市“退二进三”战略,培育经济后续增长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核心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位于凯里市西北的炉山镇境内,该镇是凯里市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已探明矿藏有煤、铁、铝矾土、重晶石等,其中,煤探明储量989万吨,铁探明储量7500万吨,铝矾土探明储量3700万吨,重晶石探明储量600万吨。炉山工业园区分为重化工业区、轻工产业区、仓储物流区、生活服务区、行政管理区,重化工业区主要布局能源、冶金、化工、建材、铝工业和制造业;轻工产业区主要布局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目前园区已落户企业50户,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500亿元,其中,建成投产7户,在建29户,正在做前期工作的企业有14户,项目到位资金49.1亿元。按照园区规划目标,202_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年上缴税收45亿元,直接解决就业2.5万人,园区人口达10万人;到202_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二、炉山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主要领导重视,管理机构健全。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和副州长、凯里市长洪金洲分别兼任炉碧工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对工业园区建设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园区管委会下设“两办六局”,“两办”即:党政办、征地拆迁办;“六局”即:计划发展与统计局、规划与建设局、财政与财务管理局、招商引资与投资促进局、人力资源局、城管执法局。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同时,凯里市委、市政府积极强化招商引资责任机制,树立招商引资“一把手”意识和“亲商、敬商、爱商、扶商、富商”的理念,做到“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二)突破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迅速。针对土地供应紧张“瓶颈”,工业园区充分利用未开发坡地,削峰填谷,向山要地,集中建设生产厂房等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积极探索破解工业用地难题。采取财政投入、银行融资、市场运作、向上争取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打捆投入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达33亿元。园区内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猛,被外界誉为“炉山速度”。园区内3号路、5号路、7号路中段和东段、8号路东段、4号路、6号路已建成通车。已建成一座日供水1.5万吨的自来水厂,可满足目前入住企业生活用水的需要,日供水6万吨的第二供水厂已开工建设。建有一座110KV变电站,目前已启动220KV变电站项目。日供气24万方的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已开工建设。开通了程控电话、电信光纤,移动通讯率和闭路电视覆盖率达100%。
(三)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市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以上的工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工业经济发展。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定点帮扶工业企业,推行政府与企业对话协调会议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引进的项目,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等原则,提供优质服务和规费减免。另外,在园区建设拆迁征地过程中,让利于民,出台了“四个一”政策,即:一套住房、一个门面、一家低保、一个就业,解决了700多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也使园区建设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三、几点启示
在考察学习过程中,炉山工业园区开阔的场地、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一个个正在紧张施工的项目、一条条畅通平整的高标准园区道路、一栋栋统一规划建设的拆迁安臵房,以及凯里市、工业园区干部的信心、干劲、精神状态,使我们感到震动很大、差距很大,从中也得到了很多启示:
(一)必须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增比进位。凯里市炉山工业园区不仅起步比我们晚,而且我们交通、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条件都优于凯里市,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步子慢了、落后了。如果我们还不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只能在全省发展大潮中被淘汰。实践证明,我市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去干、去落实。我们将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始终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始终突出增比进位,不观望、不争论、不折腾,干字当头、快字为先,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区城市化、西区工业化、全市生态化”战略,全力打好“十路一区三园”主战场,争做全省新一轮发展的急先锋、排头兵。以清镇的条件,凯里能做到的,省内其他区(市、县)能做到的,我们更应该做到。
(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胆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地去干。202_年凯里市决定实施炉山工业园区建设时,基本上没有手续,但他们决定了就干、看准了就抓,只干不说、不宣传、不汇报,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其间也遇到过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甚至上级督查问责的风险,但凯里市从四大班子到各级各部门思想和行动都高度统一,顶住了压力。202_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加一推”等重大决策部署后,已经未雨绸缪、先行一步的凯里市很快借助东风,乘势而上,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园区建设中他们始终敢闯敢试、敢作敢为,有很多创新,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项目手续办理上,他们采取先开工、再办理,边动工、边办理的办法,抢抓项目建设工期;采取审计前移、环评提前介入等方式,节省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和走程序的时间;组建了城投公司、交投公司、国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为重点项目融资35亿元;在园区征地中遇到林地时,他们采取群众申报采伐的方式,避开了林地征用手续的办理,等等,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相比之下,我市的工业园区起步比炉山工业园区还早,但却落在了他们后面,其中固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我们解放思想不够,创新意识不浓,胆子不够大,步子迈不开,怕这怕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实施,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但这个机遇不仅是我们的,也是其他区(市、县)的,能否抢抓机遇、抢占发展先机,首先取决于我们解放思想的程度,敢闯敢干的魄力。特别是国发2号文件已经提出鼓励贵安新区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我们更要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总阀门,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实干、大开放、大发展。
(三)必须强力推进园区建设,毫不动摇地推动园区聚集发展。炉山工业园区现场观摩后之所以令人震撼,主要在于一是入驻项目多,动工项目多,项目都是集中建设、聚集发展;二是平场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气魄大、速度快,他们削峰填谷、落差造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极具胆魄,如园区至碧波17公里双向6车道城市干道,不但政府投资以“愚公移山”精神打通隧道节约30分钟车程,而且仅用四个月全线贯通,堪称神速。相比之下,我市工业园区项目数量、项目投资等都不逊于炉山工业园区,但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城镇布局、环保等方面的限制,显得比较分散,特别是大项目不集中,视觉上的冲击力、震撼力显得逊色;园区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迟迟动不了工、动了工的迟迟推不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园区聚集发展的力度,尽快把铝精深加工园区、煤精细化工园区、红枫工业园区以及物流园区土地平整出来,推动企业往园区聚集发展,形成集群优势;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尽快实现园区“五通一平”。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安商、扶商、富商工作抓紧抓实抓到底。炉山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抓得很有成效,而且坚持做到招商、安商全方位终身服务。比如,我们十分关注的贵州其亚铝业铝工业项目,投资方为四川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认识凯里市经贸局一名四川籍副局长,就向这名副局长询问在贵州投资铝工业项目的事宜,凯里市委、市政府得知后立即跟上,全力引进,最终促成了项目在炉山工业园区落户。目前项目一期12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近期即将建成投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在建设,预计于年内投产。该公司还将实施40万吨电解铝、20万吨铝加工、2×35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成为贵州东南部铝工业基地。园区领导对招商引资高度重视,做到“四个凡有、四个亲自”,即凡有重大活动亲自参加、凡有重要客商亲自接洽、凡有重点项目亲自推动、凡有重要问题亲自研究。在园区土地出让上,他们坚持让利于商,均价12万元一亩的土地,实际只按5万元左右一亩出让给投资者,差额部分采取适当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招商。我们必须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生命线、牛鼻子、突破口不动摇,认真落实“三个意识”、“五项制度”、领导牵总牵头、工作队服务等机制,加大重点产业招商、专门工作队招商、以商引商等的工作力度,找准比较优势,对国内铝及铝加工、煤及煤化工、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深挖线索,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坚持招商、安商、扶商、富商一抓到底、终身服务,确保投资者进得来、落得下、推得动、能发展。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炉山工业园区也提出了要实施电力直供项目,除了贵州其亚自备电厂,还打算实施清江电厂4×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我们将高度重视,全力促使中铝、广铝和园区自备电厂早日开工建设,抢在其他区(市、县)的前面,成为贵州第一家动工建设直供电项目的区(市、县)。
(五)必须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在炉山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的33亿元投资中,来自市级财政的投资就达到22亿元。这部分投资,主要来自于经营城市的收入。据了解,近年来凯里市城市开发建设进展迅速,“十一五”时期,城市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0余万增加到30余万。他们先通过路网建设,推动土地增值,拉动房地产开发,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再投资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这个“长线”做起来、做大做强。相比之下,近年来我市城市开发速度不快、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明显落后于省内很多区(市、县),包括一些过去城市建设不如我们的区(市、县)。同时,由于城市经营这条短线做不好,不仅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制约了财政对园区、对工业乃至对民生的投入,影响了我市的增比进位。为此,我们将抢抓实施百花生态新城、贵安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区城市化”,切实加大路网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理念新的房开企业进行开发,把经营城市这条短线做起来,投入工业这条长线,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形成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
(六)必须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炉山工业园区维护稳定、群众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他们始终坚持让利于民,尽可能地为老百姓设想、维护群众的利益。比如,对园区被征地农户,实行 1户1就业政策,协调园区内企业就近安臵,或纳入园区公益性岗位。建立了失地50%以上农民生活补助制度,每人每季度补助90—216元。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户,一律进入低保,达不到政策要求的,由市财政参照低保标准,拿出资金给这部分群众进入低保。在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中,他们挨家挨户做工作,炉山镇镇长曾亲自带队3天走访180多户。由于他们工作做得耐心细致,为群众考虑得也很周到,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十分支持,没有出现一例非正常上访,炉山镇五里桥村162户农户主动要求提前拆迁。我们将认真学习炉山工业园区的做法,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职责、作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来抓,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多做思想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
赴四川省、重庆市工业园区考察学习报告
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是中西部园区的典型代表,这些年,以多重经济模式提振园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了学习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服务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探讨合作,积极推动我省各园区实现新的突破,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安排
月
日至
日赴四川省和重庆市璧山工业园区、曙光都市工业园区、宜家厨
业有限公司、曙光恒升珠宝加工厂、成阿工业园、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工业园、乐山希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进行考察交流。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并亲眼目睹了山城地区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切身感悟到了他们的成功之举、真谛经验和实干精神。整个考察活动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璧山工业园概况
腾笼换鸟焕发园区新活力
过去,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皮革皮鞋,曾是璧山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如今,“老三样”全部换成了“新三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这一变化过程,也是璧山工业向生态要效益的过程。
这样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202_
年前,对污染企业实行
“零容忍”,璧山主动放弃
亿元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
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实现了璧山产业的升级。
目前,璧山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而璧山工业园区也被评为“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重庆市园林式工业园区”。随着
平方公里生态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璧山工业园区,不仅是承载梦想的“舞台”,集聚产业的“洼地”,也昭示着璧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正畅。
走进璧山工业园区,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却处处鸟语花香;这里,不见连片厂房,却真正“寸土寸金”;这里,既承载着现代工业的脉动,也辉映着现代都市的激情。
如果从空中俯瞰,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或纵或横,铺展于
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上。而“路修到哪里,树就
种到哪里”,在已建成的48
公里道路旁,镶嵌着
万平方
米绿化,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
“我们招商引资的条件,可能是有点苛刻。”璧山工
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璧山本身是资源匮乏型城市,在环境、资源上的承载能力有限,璧山工业园区多年来的招商要求就是环
保、绿色、低碳、低能耗、高产出,对污染企业一律拒绝。
按照璧山招商引资的要求,投入上,每平方公里投资不低于
亿元;产出上,每平方公里要在80
亿元至
120
亿元
之间,未来这个目标将提高到
150
亿元;税收上,每亩不低
于
万元,今年的目标是
万元。目前璧山大力发展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相对之前的三大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要少,投入产出也更高。对之前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如皮革皮鞋,园区则不再提供新用地,不能扩大规模,这也促使其通过提档升级取得发展。
筑巢引凤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虽然进驻的条件苛刻,却吸引着更多企业落户璧山,大家看重的,就是璧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台湾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就是近年入驻璧山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统一在大陆有
个工厂,其中在璧山工厂配备的设备是最先进的。该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食品企业选址时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他们当初选择到璧山,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璧山良好的环境所吸引。
除了统一外,重庆本地的知名食品企业将纷纷搬迁至璧山工业园区内。据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市面上销售的鱼、兔佐料,有
80都是在璧山生产的。
除了对落户产业的筛选外,璧山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也注重绿色和低碳,比如在生态环境上,做到“厂在林中,林在厂中”,同时,完善工业园区的生活配套,在厂区
分钟的步行半径内,建公租房、社区公园等。这样的布局,使得市民和产业工人步行就可以上下班,家门口就有公园。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正是有了环境的改善,璧山工业的发展才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
1348.9
亿元,同比增长
44.6。
二、曙光都市工业园概况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自
202_
年
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
命名成立以来,经过
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都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为中小企业打造现代工业产业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集建设与服务同步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入驻企业的发展,让中小企业能进来、能发展、能壮大,成为重庆都市工业楼宇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和标杆,为中国中小企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曙光模式。
坚持土地利用集约化——202_
年以来,曙光已成功开发
建设了A
区北岸国际、B
区港岸国际、C
区海岸国际,E
区两江国际四个园区,D
区海港企业国际城,F
区曙光•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园和
G
区曙光•江南新型产业园已在建设中。七个园区全部开发建设完成后,将集约利用土地
700
余亩,建成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打造产业企业集聚化——曙光
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引进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的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小企业
500
余户,将实现年工业产值
上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员
万人左右,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
近
亿元。
后勤保障服务专业化——曙光都市工业园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努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需的资
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问题。重庆曙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平台以八大服务中心作为支撑,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
务。十大服务中心也成为曙光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和品牌
价值的“软实力”。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安保、消防、保洁、水、电、气等各种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服务工作。
金融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园区金融超市,有效解决入园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发展受限等问题,为企业自身孵化壮大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服务。
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协助政府
相关部门,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登记、年检等工商行政事务手续,为入驻企业提供简便、快捷、有效的政务服务。
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园区员工食堂、员工电子阅览
室、员工文化娱乐中心、园区超市、园区药房、员工理发店
等设施,解决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让企业专注生产加快发展速度。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联合当地政府社区,依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开展专场招聘、专业培训等活动,解决入驻企业招
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企
业加快发展储备人才。
“三确保”联合服务中心:建立园区“三确保”联合工
作队,专人负责、任务明确、工作落实,确保园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保达标。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园区办讲座,围绕企业发展的主题和难题答疑解惑,帮助中小企业家更新观念,拓展思维空间,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由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和鼎圣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当好法律顾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日常基础法律问题和帮助企业学法、懂法、用法。合法经营、合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物流运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商贸物流配送货物服
务,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物流速度,加快
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客户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
曙光都市工业园作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以及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工业园和重庆市中
小企业发展最佳园区,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将继续坚持“三
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理念、坚守“三化”(土
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群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方
针,发挥“三手”(政府助手、企业帮手、经济发展推手)
作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致力于建设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园,为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三、成阿工业园概况
成阿工业区位于金堂县淮口镇。淮口镇位于成都市区以东
公里,县城以南
公里的县域中部,辐射面积
平
方公里,总人口
8.2
万人,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成阿工业区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相关精神,由成都市
与阿坝州合作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灾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由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亲批,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已被列入四川省培育重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名单。园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集两地之智、举两地之力谋合作、促发展,奋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灾后产业重建示范园区。到
202_
年园区基本建成,将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亿元,在“十
二五”末,园区将建设成为
500
亿产业园区,成为成渝经济区新的增长级。
目前,园区已引进杭州士兰西部半导体生产基地、德尔集团四川营销总部及环保材料生产基地、广州兴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等
余个项目,总投资
131
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
个。共引入节能环保项目
个,占引入
总数的75。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路网建设全
面提速。园区内成阿大道、广东路、江西路
条主干道已建
成,通车里程达
15.3
公里;在建道路里程
公里;拟建道
路
条,总长度
公里,近期将启动建设。园区供气供电、给水排水等配套工程正抓紧建设,确保在今年
月底全面形成承载能力。
四、乐山国家高新区概况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大
渡河南岸,前身为成立于
1992
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6
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乐山高新区,202_
年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乐山高新区联动峨眉硅材料产业园、市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通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一区三园”的共同发展模式,代管市中区车子、安谷两个乡镇。
区内形成“3+1”(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_
年,“一区三园”入驻企业
453
家,其中,规上企业
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02.7
亿元,工业增加值
150.7
亿元。
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特色立区”,已形成“3+1”(光伏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四川省“51025”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多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及光伏产业园。乐山高新区现发展成为区位优势明、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四川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乐山高新区是乐山“两航、五铁、十高
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距成都和双流机场
小
时、乐山大佛
分钟、峨眉山
分钟车程。园区对岸大件码头可直通长江沿岸各港口,在建中的新乐山港年吞吐量可达
5000
万吨,100
万标箱。乐山、沙湾、峨眉
个火车站均
在25
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通过成绵乐城际列车,乐山到成都仅需要
分钟。
基础设施完善: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迎宾大道、乐高大道、建业大道、茶山路、临江北路等为主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交通路网,区内建成道路总长
20.64
公里;区内日供水能力达
万吨;三座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日供电能力
万千瓦;
日供气能力
万立方;无线网络已全面覆盖;区内有污水
处理厂一座,现日处理量为
万吨(一期),完全建成后将
达到
万吨/日的处理量。
发展环境优良: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依托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项目备案、工商登记、土地出让、规划建设、房产登记,向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发展一流软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
政策保障坚实:乐山高新区工业用地基准价按
16.8
万/
亩供给,园区企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
15的征收;区内新建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投资强度达到
280
万元/亩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免收城市建设费、水土保持防治费等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为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搭建招商引资中介平台,对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单位、机构和个人实施一定奖励;同时针对入驻园区的重大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
办的方式予以特殊优惠。同时园区成立了规模为
5000
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乐山高新区将围绕“特色科技园区、临港生态新城”总
体定位和千亿园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力争尽快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
6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占全市
80以上;建设成为乐山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区和产城一体化生态城市新区,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
展示范区,西部国家高新区改革创新试验区。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两地的迅猛崛起,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
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建立机制,打造生态宜居园区。
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四川省和重庆市各园区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璧山工业园宁愿丢掉
个亿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
耗企业,很多地区只看眼前的利益,但璧山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园林式的宜居园区,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俗话说:“筑金窝引凤凰,筑茅草窝引鹌鹑”,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
工业园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具有地方特色,还要切合实际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我们广(韶)创新示范园是像曙光都市园区那样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打造现代创新示范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民营园区道路;还是像成阿工业园那样走合作模式,广
(韶)创新示范园可以与广州开发区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和孵化器发展战略思考,“互联网+
现在农业”、“健康产业”、“高端服务业”是园区产业选择的方向,将互联网在农产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互联网结合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做大做强。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
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市场运作,做好我们的园区开发工作,明确提出把市场开拓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技术竞争、实力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强调引进的高新企业和原发机构必须在市场营销的顶层设计、策划上要有比别人更新的方法和能力,形成上下贯通的机制;要有勤于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做到勤于思考,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的多元性要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会,自身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要具备运作新市场条件下各类项目的思路、方法、能力,在此基础上清晰处理好机会与战略的关系,把握机会不断培育、孵化出高效益的产品,形成更好的战略布局。要像成阿工业园那样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川、重庆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
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
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如璧山工业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十几年来先后投入
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
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
200
多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璧青一级公路和璧南河纵贯全境,渝遂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已建成的璧山--大学城隧道将园区与大学城连为一体,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集中供热供气,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标准。20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教育、医疗,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与四川、重庆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四川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产业发展奇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四川、重庆考察告诉我们前几年璧山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璧山从一个县城升格为国家高新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和干大事创大业上。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先进地区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第二、认清趋势,敢于挑战,实现经济的增长点。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
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清远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龙门、佛冈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连平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
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新丰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提升水平,破守成规,助力跨越式发展。
必须走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四川、重庆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工业园和开发区,工业园和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重庆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四川、重庆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县里要重点抓好刚确认的广(韶)创新示范园的开发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之前两个工业园都不算是成功的园区,都需要转型。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
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高新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璧山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
济快速发展。
第四、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提升园区质量。
政策和环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今年国函[202_]161
号我县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我们的园区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引进节能、环保、生态、高科技、高产出的企业和项目,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新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四川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省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
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县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
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县域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
第五、区位定准,目标定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实现全县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胆识。以现在的基础,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区位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识。二是要有一种精神。
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担当。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四是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
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全县经济的跨跃发展。
第三篇:赴大冶、西塞山工业园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赴大冶、西塞山工业园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3月29日,我们长乐山工业园区筹建指挥部办公室全体成员赴大冶、西塞山等地工业园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本次考察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开阔视野、得到启迪、受到震动。各开发区在开发中善于在更高起点上抓突破,善于在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在拉动发展都有大手笔,区域资源利用上都有大突破。现就此次考察学习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大冶、西塞山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一是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大冶市与西塞山区分别根据自己区域性的特点,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特别是大冶工业园区,科学合理地布局了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以“政府主导、市场动作”的运作模式,将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机电制造、饮品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四大产业板块的空间格局。
二是建立了规范的管理体制。大冶、西塞山工业园区通过“亲商亲民”的理念,增强了一站式服务功能,初步实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三是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如今单纯的工业园区已不合时
1宜,大冶、西塞山工业园区在城市建设、生活配套上都给予了充分的考虑,辖区居民还建楼都进行了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绿化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在还建小区内配套了学校、酒店、文化广场等设施,基本实现了小区现代化。
二、几点建议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感受到了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速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长乐山工业园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在规划设计、招商融资、管理体制、基础建设上还需多向兄弟城区学习。
(一)我们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就是要学习大冶工业园区“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工业园区起步晚,就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
(二)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建设思路和办法。
一是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工业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二是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开发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
(三)要加大投融资及招商引资力度。
投融资方面,要加快推进,确保发展后劲。政府不要大包大揽。政府出台政策,服务企业,把好规划,其他依靠企业和市场来运作。目前,我们要有危机感,这样才能认清自己,找准目标。在保增长中我们要学习人家先进经验,出实招,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创造好的平台也很重要。我们现在为企业发展搭建的公共平台与其他区相比还不够,这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些平台,建立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平台。
招商单靠走出去和招商公司,是不够的。打造良好环境,用环境引商这是考察中学到的经验。只要环境好,项目就来了,接下来的投资将不断。一是转变领导方式,集中精力抓招商。各级领导干部应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体动员、全民动手,把招商引资工作推向全民化轨道。二是加大奖励政策。除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由政府给予奖励外,还应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评价党员、考核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三是研究市场,始终抢抓招商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四是讲究方法,科学招商。园区要紧跟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学会和利用现代
网络、中介机构进行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组团招商。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保障。园区在继续加大硬环境建设力度,以高档次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使我们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开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真正把工业园区构建成“服务高地”、“政策洼地”,为入驻企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为辖区居民创造一流的生活环境。
(五)现阶段维稳要跟上。
目前我们园区正处于开发阶段,如果现在留下一些怨气,势必对将来园区大建设造成不小的阻碍。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布置,完善失地农民安置办法,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保证园区的和谐建设。
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没有变,干部群众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期望没有变。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我们必须倍加珍视现在不可多得、稍纵即逝的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更高更强更快地建设好园区。
第四篇:贵州省凯里市炉山小学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贵州省凯里市炉山小学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202_年6月15日,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一行五人经过12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开始为期一周的“根在基层,情系民生”——黔东南凯里市调研工作,本次工作我们以炉山镇炉山小学为工作区中心,完成了对炉山小学及紫荆、角冲、新堡、平初、洛棉等乡村教学点的调研工作。
一、炉山小学及周边教学点状况
炉山小学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坐落在贵州省省级森林公园——石仙山森林公园脚下,学校占地面积15000㎡,校舍建筑面积2100㎡。在校学生1193人,开设18个教学班,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
在教学方面,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办学宗旨。以“勤奋、拼搏、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风为灵魂,走“合格+特长”全面发展的办学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连年被评为市级“两基”、“普实”工作先进单位,并多次获得贵州省普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教学质量二等奖”市教育局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等多次表彰。在调查问卷填写及家访过程中,提到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时,同学、家长表示非常认可。在调研周边地区教学点是,各乡村小学教师对于炉山小学的教学质量也给予高度评价。
在落实国家、贵州省、市级相关政策方针方面,炉山小学教职工根据自身及地区特点,有效保证各项政策部署顺利实施,将教育公平的红利带给了孩子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2_〕54号),《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学校为每个孩子提供营养早餐和营养午餐,解决了孩子们的伙食营养问题也为家长分担了生活压力。其中,午餐保证两菜一汤,荤素搭配,肉类每天不少于150斤,采购渠道及价格公开透明,食堂工作人员服装统一、卫生整洁。采访过程中,家长们对于国家的营养餐制度和学校的落实情况表示非常满意。按照中央文明办、省、市精神文明办的精神、文件要求,学校成立炉山镇乡村学校少年宫,以“建设优美环境育一代新人,展炉小风采创黔东南名校”为目标,为镇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活动场所和教育资源,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广泛满足了在校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少年宫设舞蹈班、书法班、音乐班等不同课程。场地每天下午15:30-17:30开放两小时,周二、周四上课,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每天都会主动练习,对各项文化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凯里市是黔东南16个县市中唯一一个非贫困县,202_年更是申请了贵州省经济强县。近年来,随着支撑该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煤炭、重晶石、铝矾土等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凯里开始了从资源型向工业型改造的步伐。靠着近年来政府丰厚的征地补贴,当地村民积聚了可观的财富,一部分人选择赋闲在家,另一部分人自己架起炉灶,当上了老板。炉山工业园区目前招收的5000余名工人,大部分属于外来务工人员。而工业园区投产辐射到周边的经济效益,在外地一些精明的商人看来,也蕴藏了巨大的商机。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经济调整和产业转型,使190.36平方公里的炉山小镇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目前不足30000人的炉山镇,有1/3属于流动人口。“外来者”的大量涌入,使炉山县基础教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作为县里唯一一所公立小学,09年开始,炉山学校每学期新增学生60-70人。目前学校学生人数已达1190人,18个班,1年级一个班都有60至70人。由此,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来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场地及硬件方面
1.场地小。学校人数最多的班有74人,教室仅48 m2,坐在过道里听课时和孩子们胳膊打胳膊,下课后往外走时在过道里和孩子们侧着身子也错不过去;12 m2的数学教研室有四位教师同时办公,桌子上放不下教材和孩子们的作业都得放在桌子下面。
2.就餐场地不足。由于炉山小学采用的是走读制,原先孩子们中午都回家吃饭,然而,学校食堂仅有60m2,最多容纳120名学生。每天中午,学生必须从食堂将饭领回教室用餐。
3.饮水问题,学校缺乏饮水设施,整个炉山小学只用学生食堂门口放置2个20L的开水桶。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基本引用碳酸饮料,当问及几名同学在校期间是否引用白水,均回答基本从来不喝,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发育。
4.教室办公场所简陋,数量不足。教师备课教室是年代久远的瓦片房,4个人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中,大部分教室在前些年更被定为危房。
5.活动场地不足。4块篮球场拼成学校的整体活动场地,做课间操非常拥挤。学生们课间大部分留在教室及过道,户外活动场地及器材十分匮乏。
6.学校占地面积小。炉山小学实际占地面积13000m2,其中部分地段起伏不适宜进行建筑施工或场地改造。在现有条件下,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面积不大。
(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教师人数少,专业素质较低。目前炉山小学共50名教师,其中在编教师45名,省文联志愿者3人只能服务1年,教学交流2人为在校大学生,只能服务1年。其中,仅有1名为应届本科学历,4人专升本学历,其他为大专、专科毕业。有些英语教师属于边学边教。
2.教学任务重。学校无专职行政人员,上至校长、副校长每周需要上10堂课;无行政职务教师每周有18-20个课时的教学任务。通过与语文教研室教师的跟踪调查,每天批改作业需要2.5-3个小时。少年宫建设过程中后,无响应文化课教师,只能由在校教师无偿兼任,增加了教师的课业负担。
3.培训制度不合理。年轻教师培训基本定在学期中,每学期培训时间一个月,严重影响本班级教学质量,同时会给其他老师造成代课负担。很多年轻教师反映培训课程理论内容太多,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很多新老师经过培训课堂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三)炉山中心校所辖教学点情况
1.留守儿童。炉山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煤炭、重晶石、铝矾土等资源的逐步枯竭,村落居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村庄留守儿童数量有所增加,以角冲村为例,教学点100多名学生均为留守儿童。
2.外来务工家庭。随着炉山工业园区的建立,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较低的文化水平和忙碌的工作任务使他们基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及正常生活。小宇的父母得知我们来家访,特意请假在家,两人在工业园区的塑料厂上班,每天回家都得9点多,下学后,3年纪的小姑娘去幼儿园接上弟弟,回家自己走饭,访谈中两位父母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种条件,还能给孩子什么?”
3.乡村家庭教育不足。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除紫荆地区,各教学点均为走读制学校,放学后,家长无法提供教育辅导,课后学习仅凭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4.校园存在安全隐患。贵州省属于高原山地地貌,一路走来,房屋基本都是依山而建,调研的5个农村教学点全部没有围墙,学生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洛棉小学的杨校长说每天他都担心孩子们半夜去厕所时从坡上掉下去,还发生过社会青年滋扰高年级女生的事件。
5.医疗条件不足。各教学点缺乏专职医护人员。紫金小学是寄宿制学校,调研过程中一个4年级的孩子高烧39度躺在床上,最近的一个医疗点离学校2里地,只有一个乡村医生,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和药品,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学校里的老师用刮痧、草药等土办法给孩子进行治疗。
三、意见与建议
1.政府发挥行政督导功能,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一方面,贵州省经济强县的光环使凯里基础教育完全依靠市财政投入,成为黔东南州唯一一个无法享受到国家对于中西部边远地区的教育专项补贴县,仅靠600元/人的生均经费无法完成学校对教室、食堂及活动场地的再建设。202_年,炉山第二小学投入建设,目前处于半停工状态,需要当地政府督促相关部门加以推进。
2.着力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一方面增加教师编制,针对课程特点适当调整教师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教师保障制度,解决乡村教师对于生活及职业发展的合理诉求,免除后顾之忧。调整教师结构,给学校更多自主招聘权,根据实地情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各学科相对均衡发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知识内容和结构不断变化,在基础教育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有关教育部门应当开展广泛调研,了解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及需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培训上岗、业务指导及阶段性考核。
3.推进农村教学点寄宿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教学点寄宿制度,改善留守儿童、务工家庭子女的路程问题。招收生活管理员、医务人员,保障住校生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修建围墙,保障在校生人身安全。
为期一周的调研工作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教学环境的艰苦、基层教育人的困惑与不易、孩子们的开朗与纯真激励着每一位234团的团员。扎根基层,情系民生。有时,思考的深度是无法预先设计好的。基层一线才是最适宜青年干部生长的土壤,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才能在本职工作中明确方向,将教育公平的红利带给每一个学校和家庭。
第五篇:赴林州市滑县长垣县工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报告
赴林州市滑县长垣县工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报告
我区园区工业项目迅速发展,但已明显感到园区的规划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以及入驻企业用地难、进地慢等问题制约着我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新上重点项目的进度及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受区委王载飞书记和李南沉区长的委托,7月4日和7日,在区领导许中甫、王建国、欧阳瑞芹和赵玉巧等同志的带领下,由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30余人组成的考察团先后赴林州市、滑县、长垣县工业园区考察学习,主要学习三地在园区建设及管委会管理工作中的好办法、好措施、好经验,以推动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
一、三地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1、林州市工业园区规划面积是8平方公里,分为洹北和洹南两个区,202_年开始建设,202_年被确定为全省两个保留的县级工业园区之一并报国务院备案。洹北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以炼铁、炼钢为主,重点是以园区内现有的凤宝实业公司、合鑫钢铁公司等工业企业为依托,逐步实现钢、铁、材一体化;洹南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平方公里,重点是发展以生铁为原料的铸造、机械加工等资源型企业的接续产业,目前已有11家企业入驻。园区管理模式为:市里成立了园区领导小组,镇里成立了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与镇政府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镇党委书记为管委会主任。税收实行市镇5:5分成,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由于园区规格低,仅靠镇里投资,所
以园区建设这么长时间没什么发展。下一步已请示靳书记,准备把管委会升格为副县级。
2、滑县新区202_年8月挂牌成立,总规划面积15.07平方公里,区内规划道路24条。新区先后投资1.5亿元征用土地4800多亩,储备土地2300亩,目前,已落户新区的企业有35家。园区规划有农产品加工工业园、高新科技工业园、制造工业园和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及住宅区、商贸服务区、现代物流区等。其管理模式为:管委会主任由县工会主席兼任,涉及乡镇的党委书记和有关职能局委的局长兼任管委会副主任,并从每个职能部门抽调1名工作人员在管委会办公,人员实行专兼职结合;新区企业的税收全部归三个乡镇所有,其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滑县由于是副县级兼任管委会主任,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一个新区框架已初具规模,发展速度惊人。
3、长垣县起重工业园区现为“河南省起重机械工业园”,202_年开始建设,202_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省级特色产业开发区,是河南省首批4家民营科技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5平方公里,分为制造、物流、居住、服务四个功能区。三年来,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5亿元,依法征用土地8328亩,修建道路48.4公里,建成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铺设管线107.1公里,基本上实现了6.5平方公里范围内“九通一平”和亮化绿化。园区主导产品为起重机,已建成起重机和配件生产企业1096家,年产起重机38000台、配件304000台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起
重机生产基地之一。园区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园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将是新乡市委下文任命的正县级、副县级干部班子。园区建设至今,管委会主任由县人大副主任(正县级)担任,管委会副主任由园区所涉及的两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兼职)和所在乡镇的副书记(专职)担任,并从相关局委抽调副科级干部(专职)到管委会工作,组建了土地工作部、招商工作部、农村工作部等11个部门,人员工资由原单位发放,园区税收全部归两个乡镇所有,园区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该园区是我省目前档次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管理办法最值得学习的园区,所以全国各地都去考察学习。
二、三地园区规划建设的基本经验
1、注重规划,以规划为先导,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县市在园区建设初始,就先进行整体规划,规划一旦确定,决不能轻易改动。同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长垣县、滑县的园区现已呈现出新城区的面貌,分不出哪儿是农村,哪儿是城市,园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
2、充分发掘土地价值,在土地上做大文章。长垣县和滑县在园区建设方面充分发掘土地的价值,以土地换取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政府未投资一分钱就把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如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管委会自己筹资修路、征地、拆迁,然后出让土地,换取资金后管委会自己当业主修建道路及绿化、亮化,然后把道路的冠名权进行拍卖,用以换取对道路的亮化、绿化及养护管理等,并把道路的长期管理权交给中标单位。长垣县3年来用这种经营模式共换取投资4.5亿元用于园区道路建设,共建成道路12条,50余公里。
3、强抓特色,以特色来营造招商引资的氛围。长垣县坚持以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园区为目标,紧紧抓住产业集聚这一现代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以起重机为主导,充分发挥本县起重机械制造的优势。目前,园区已建成起重机和配件生产企业1096家,年产起重机38000台、配件304000台,年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5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起重机生产基地之一,长垣县起重机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被省政府命名为“省起重机械工业园”。
4、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在参观学习的三个地方的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都是先征地,然后利用土地差价来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5、园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长垣县、滑县园区内现在的农村是一片城市的海洋,根本看不到一点农村的迹象。在农村进行拆迁前,先把农村新社区建设好,这样,拆迁时就没有阻力。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园区规划建设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相结合。园区规划是合理开发建设园区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园
区的开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
2、园区建设要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目前,我区的后皇甫工业园区要结合我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重发展和钢铁行业有关的相关制造业和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业,突出我区作为钢铁基地的产业优势。
3、要建立级别较高的园区管委会和灵活高效的园区管理机制。在所考察的三个县市中,除长垣县园区管委会是正县级外,林州市和滑县园区管委会都是副县级领导挂帅的的管委会,并且都正在争取副县级的管委会编制。
4、结合我区实际,一是要抓紧成立园区管委会班子,统筹考虑园区的总体规划、村庄搬迁及道路、水、电、汽、土地、税收等配套措施和政策;二是要尽快选定1-2个民营工业园区典型城市进行调研,然后确定我区两个工业园区的运作模式,以使我区的工业园区更具特色,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