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21-84105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0 11:42: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

【摘要】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shallow talk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urse kan wen 【abstract】so-called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be pass an academics course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academics teaching organically knot put together, teach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academics course with learn to merge into an integral whole, be a kind of tool the technique, exaltation teach and the efficiency for learn, improvement teach and the effect for learn, change tradition of teaching mode.【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integration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

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1.多媒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柏拉图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多媒体计算机却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

2.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他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不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而且可以激发思维、指导思维、发展思维、训练思维、培养思维,使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教学 merry christmas!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1)利用主人公 peter和kate 正在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源于思,起于疑。”(2)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plane , doll , car , kite , ball , balloon , boat.接着妈妈拿出圣诞树,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3)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peter , kate 和妈妈装饰圣诞树,peter 和 kate 间相互对话。(4)动画飞入圣诞老人,同时响起 “merrychristmas”的歌曲,营造氛围,引出新授内容 “it’s santa!”和“merry christmas!”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了解了西方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情景中理解句子的实意,要比抽象的理解容易的多。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情景,把所学的教材活化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了较大的教学优势。它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的界限,使口语,文字与声像结合,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正是由于电教媒体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

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收稿日期:202_-04-25

第二篇: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

【摘要】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shallow talk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urse kan wen 【abstract】so-called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be pass an academics course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academics teaching organically knot put together, teach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academics course with learn to merge into an integral whole, be a kind of tool the technique, exaltation teach and the efficiency for learn, improvement teach and the effect for learn, change tradition of teaching mode.【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integration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1.多媒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柏拉图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多媒体计算机却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

2.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他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不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而且可以激发思维、指导思维、发展思维、训练思维、培养思维,使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教学 merry christmas!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1)利用主人公 peter和kate 正在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源于思,起于疑。”(2)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plane , doll , car , kite , ball , balloon , boat.接着妈妈拿出圣诞树,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3)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peter , kate 和妈妈装饰圣诞树,peter 和 kate 间相互对话。(4)动画飞入圣诞老人,同时响起 “merrychristmas”的歌曲,营造氛围,引出新授内容 “it’s santa!”和“merry christmas!”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了解了西方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情景中理解句子的实意,要比抽象的理解容易的多。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情景,把所学的教材活化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了较大的教学优势。它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的界限,使口语,文字与声像结合,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正是由于电教媒体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收稿日期:202_-04-25

第三篇: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_百度.

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 合

【摘要】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 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 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shallow talk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urse kan wen 【 abstract 】 so-called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be pass an academics course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academics teaching organically knot put together, teach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academics course with learn to merge into an integral whole, be a kind of tool the technique, exaltation teach and the efficiency for learn, improvement teach and the effect for learn, change tradition of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ique;integration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

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 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英语 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 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 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1.多媒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 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柏拉图也说过:“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 +粉笔”,课堂教学显得 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多媒体 计算机却能创设

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 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 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2.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把多种媒 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 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他们获得的信息量,比 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不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而且可以激发思维、指导思维、发展思维、训练思维、培养 思维,使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 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教学 merry christmas!一课时,我在课件中 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1利用主人公 peter和 kate 正在 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学源于思, 起于疑。”(2 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 plane , doll , car , kite , ball , balloon , boat.接着妈妈 拿出圣诞树,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3用卡通 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peter , kate 和妈妈装饰圣 诞树, peter 和 kate 间相互对话。(4 动画飞入圣诞老人, 同时响起 “merrychristmas”的歌曲,营造氛围,引出新 授内容 “it’s santa!”和“merry christmas!”通过课 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 感受了生活,了解了西方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情景中理解 句子的实意,要比抽象的理解容易的多。在教学中根据教学 要求设计情景,把所学的教材活化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 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了较大的教 学优势。它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的界 限,使口语,文字与声像结合,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正是由 于电教媒体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

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收稿日期:202_-04-25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虽然现在我校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已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照搬传统学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它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种领域,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媒体,多媒体电化教学的应用,Internet互联网等,无一不是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如潮水源源流入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广泛借鉴相关学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小学信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知识DIY 拓展视野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其它一些课外书籍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例如,键盘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从“要我练”变为“我要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利用大屏幕投影仪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进行键盘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金山打字软件中的“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一些闯关游戏,让他们按指法、键位、字母的相互关系去练习,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马上进入实际训练。它即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任务驱动 点燃智慧

任务是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合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上课时要预想学生的心理,早早的假设,使得任务完成的更加完美。

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介绍软件时,大部分是结合实际例子,配合软件窗口以及彩色插图,注重了步骤的阐述,每一步叙述的都很清楚。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同学家中有电脑,他们热衷于对计算机的兴趣,提前在家练习,再上课时,这部分同学对教材就比较熟悉。因此,教师上课时完全没有必要再照本宣科。上课前教师只要先布置好上机任务,点拨出要讲软件部分的知识重、难点,然后就可以让学生们放开手脚的去大胆操作,教师的工作只是来回巡视每一名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性的让学生参考教材解决、同学间互相讨论解决或借助于联机帮助;对于学生们的共性问题,教师可记录下来稍后解释。在这一步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布置的任务要由浅入深,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②指导学生时要言简意赅,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③做好巡视监督工作,杜绝个别学生玩游戏。④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我们可适当地增加题目难度。

三、自学质疑 生成智慧

我们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起步比较晚,并且与其它的学科不同之处在于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动手去试,不要怕,只有动手去做了,才会有机会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遇到不会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自己摸索,让学生能更快的吸收本节课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自己学习十几分钟后,教师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软件,并且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演示。借助同学之间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也不会害怕问老师,遇到不会的,可以直接向同学寻求帮助,并且也可以激励不会的学生,让他很快融入学习的氛围当中。

找学生演示时,教师应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同学操作解答。如果该同学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同学讨论后解答。讨论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式,它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信息交换频繁,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好品质。运用此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事先应做好充分准备,对演示重、难点适时地加以必要说明,以引起学生的足够认识。

②适当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维持好机房的上课秩序。

③尽量由学生自己完成操作,实在不行的话,可由教师演示给同学们看。

④演示完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结论。

四、合作释疑 共享智慧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的按照课本要求完成操作并且质量很高,而有的同学由于对计算机不熟悉甚至对于操作界面的菜单栏、工具栏、格式栏也很陌生。所以将学生分小组,一个小组一般由3至4人为宜,且小组内学生水平应有一定的差距,尽量做到各组之间的相对平衡,操作完毕后,操作完的同学可以帮助没操作的完同学,遇到问题及时帮助其解决。

五、实践创新 发展智慧

演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教师布置一些上机作业。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而且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练习要有针对性,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在完成练习期间,教师也应注意巡视,随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这一步中,教师应注意: ①上机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要适中。

②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做练习时不能不管不问。③注意做好“两极”学生的帮扶工作。④控制学生玩游戏。

综上分析,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我觉得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但觉得不管是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只要能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积极性,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小学电教,202_,(1-2)。

[2]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文件。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关键词

新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

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

第 1 页 息技术教育造成极大的危害,拉大我国小学生乃至一代劳动者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上的差距。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薄弱),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计算机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房里来,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所谓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信息技术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新课堂”构建的意义 1.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202_年10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中强调: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受目前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件相对缺乏、硬件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小学计算机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时日。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的“新课堂”。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使课改落到实处。2.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为操作计

算机而学计算机,对计算机能帮你干些什么?怎样帮助你学习?还只局限在理论上的认识。有人甚至因为计算机课枯燥、没意思而做小动作、玩游戏。

我们承认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样有其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

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因此,实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的协调与合作,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改革和尝试、实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有效途径,是发挥课程整体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①进一步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间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交流,从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造“旧课堂”的必然选择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 2 页 科学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教学,……

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走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路子。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不可能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出现转变。随着课程整合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他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通过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信息、资料和计划,相互间汲取力量和灵感,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再一方面,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其它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

三、“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但是,我们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什么的,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富有创意的欢乐场面,有的画出了人物画,有的画出了山水画,有一个学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间画得非常好,特别是那个色彩,和谐、协调,富有童趣。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又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又如小学低段语文的声母教学与英语教学,可以配合计算机键盘的认识和使用来教学;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结合教学等等……甚至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流程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取向。

2.“ 新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

所谓“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谓“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计算机教育课程本身,还应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其他学科教育;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

然而,现实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促使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没有感受到作为一门工具的计算机对他有什么帮助。因此,我们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这种特殊性。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会彻底颠覆我们习惯的“教学”和我们的教学习惯。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如将思品课请进来,与班队课整合,那将进一步加

第 3 页 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这样的一个互动、对话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我们习惯的“教学”了,而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创生,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

于是,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复杂、变得非线性、变得有一点无序。复杂来源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非线性的根源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偶然生成性,而学生正是在这种无序的认知和情感的涨落之间获得真实的发展。3.“ 新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交通站”

计算机网络对人们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Internet)这个信息库,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因特网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时间、空间的跨越,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通过讨论,增强了他们网络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 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操作车间”

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课堂上,学生具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能从学习操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小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试想,如果写文章时运用它;学英语时运用它;找资料时运用它……那它还会被忘掉吗?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使学生在 “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提升。

在“新课堂” 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对各种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学习。5.“ 新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览室”

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是我校一年一度科技节中的保留节目,开始办这个活动时,学生参与的不多,做出来的作品大部分也是比较粗糙。为此,我们想了不少的办法,届时,还举办临时培训班,但结果还是不理想。经分析认为:禁锢的思维训练和上机操作时间的不足是影响学生思维创造力和技能操作水平的主要原因。

学科整合后的“新课堂”教学,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找朋友”等游戏展示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还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任务重、课时紧的矛盾,使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成倍的增加。

新课堂,新气象。由于学生学到了有用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开发,课堂成了学生作品的“展览室”。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作品,推销自己。他们互学、互帮、互改,共同提高。

通过实践,学生们知道Word不仅是课堂教学上的专利,还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如六(1)

第 4 页 班刊出的一期期的小报,班刊从封面到文字及排版都是该班学生自己完成。班刊的“发行”,不止是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它无形中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体精神。6.“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多数教师依旧把知识传授作为第一要素,把教师的主要引导放在核心位置,把过多的练习当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接受状况缺乏更多的深入了解。面对这种状况,要使新课改真正走向成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剖析“新课堂”教学的真谛:

未来的“新课堂”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讲课室”,教师要尽可能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去设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要尽量多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然后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彼此之间的智慧。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除了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以外,努力促成学生新的思维的形成。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学科教学整合也是一场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和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磨擦。因此,面对老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要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之间的矛盾,防止因循守旧、默守陈规,穿新鞋走老路;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原有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学科教学整合还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懈追求。

四、参考资料

[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202_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2_ [4]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5]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6]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2_-09

第 5 页

信息技术论文整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