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22-57095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1 03:37: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浅析对新时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考

——读《邓小平理论》有感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在整本著作中,最让我映象深刻的就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包括了以下三个重要内涵:

一、辨证与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辨证统一体,二者相促进相互依存。从本质上讲,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作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这一辨证关系要求我们的认识必须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才能站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立场上准确的把握客观实际,联系实际工作指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克服实践的盲目性,不断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的二者相结合的局面。

二、意识与存在辨证唯物注意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要改造我们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觉悟和素质,是我们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的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解放思想要着力于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去空谈。

三、革命胆略与科学态度。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的讲话,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是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和动员令,它表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始终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面伟大思想旗帜,不畏艰难,不怕曲折,不断丰富解放思想的实践内容,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而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也有一个演变和发展。我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种勇于创造的精神,是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而创新的理论掌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做大量基础细致的工作,需要增强寓事于理、以事明理的说服力,是应该与以往的工作经验相结合,与当前社会发展环境相结合,不断直面和解决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单指邓小平理论,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它是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并逐步加深发展的,可以说,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发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在力图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做出过许多努力,提出过许多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其实是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的时代特征提出来的理论观点。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对理论提出的背景做个深入的了解。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内背景是,在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人指挥下,中央刚刚粉碎“四人帮”阴谋,“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废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世界大背景是正处于风云变换的大时代,苏联交恶、美帝打压。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一场思想上的大变革。邓小平理论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

什么是真理?“两个凡是”又是什么?查阅资料可知,“两个凡是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和政治遗产继承者华国锋为了稳定形势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提出的主政方针。指凡是毛泽东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必须坚决执行。”在邓小平理论提出之前,这就是对真理的回答。将所有评判事物的变准交付于一个人的见解,这本身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关于对于对唯物史观、辩证法的解释的。所有的主义,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都不是某一个人天才发现提出的思想,而是一群人经过对实践的认知和通过认知再应用于实践之后得出的对于世界观方法论的适合的见解。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论,只有适合的理论。这是我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粗鄙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某个方面就在于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指正。上个世纪70年至90年代,就是这样风云变幻的一个时代,经济政

治方面,各种理论纷纷杂杂,究竟什么才是适合当时中国实际国情实际需要的理论?邓小平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当时的中国,什么是最需要的?让人民群众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最需要的。在大家都吃不上饭饿着肚子的时候,所有的远大理想所有的口号都是空谈,人在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最大的需求。

再回到题目讨论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将这个词分为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词倒着讲,因为第一是我重点讲的。理论是说了它的本质,社会主义是说了它的性质。而中国特色,则是它的精髓所在。何谓中国特色?中国有号称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化从未断层。在当前的中国,谈论任何政治性理论性的问题都离不开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之前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就是中国的有些通俗道理或是警世恒言里边,包括国外的一些,道理很正确,但所教导的意义却是完全相反。比如既要人们持之以恒又说要随机应变、识时务为俊杰,再比如说既有“男人膝下有黄金”又有“大丈夫能屈能伸”。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你尽管可以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精髓很多。但是,本土生的道家文化却不能忽略。看看太极八卦的图形,黑白共存,可以分的清楚也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交融。仔细考虑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这个世界,即不完全是黑也不完全是白,黑白共存,又不能说哪个正确哪个错误。我从中得到一个什么道理呢,归纳起来只有一个字,就是“变”。有人说过,变化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变,看来此人也是深得道家文化的精要啊。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看似完全相反却又一直流传的格言警句的原因。

这个变字,可以有很多方面或者说几个方面加和对它解释。适合,变化,随机应变等等。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里的精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可以说是用马克思的话给了最精确最简练的概括。什么叫实事求是?以我的见解就是对待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方法。什么叫与时俱进?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决定。这从根本上正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精要。所以,在社会主义理论之前冠上“中国特色”四个字,实在是再恰当不过。这就是读书之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邓小平的名字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和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终于奇迹般地走出了历史的沼泽地。社会主义由此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再造辉煌,中华民族则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这样历史地结合在一起了,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所担负的崇高使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臶。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在党章中规定这一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指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阶段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全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基本任务。‛可见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我们只有立足于现代意境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才能不断地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现在就如何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现代意境下的再思索,谈三点粗浅看法。

一、要从现代思维的角度完整准确地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

‚实事求是‛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早已作过精辟的阐述:‚‘实 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可是在现实中,有些人对其理解和把握仍停留于简单化、庸俗化的旧式思维模式。

旧式思维的表现之一是简单化,它把‚实事‛与‚实例‛相等同,或把它看成若干个实例的简单总和。某些人随意抓取个别事实材料,论证某一观点的实用主义做法,时至今日仍非鲜见。事实上,‚实事‛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在把握‚实事‛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罗列几个例子,而要对‚实事‛这一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列宁曾尖锐地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办法了,……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随便挑出来的,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简单化的表现之二,某些人以为掌握了‚事实‛就求得了‚是‛。实际上,‚实事‛不等于‚是‛,但又包含着‚是‛,它是现象与本质、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统一;‚是‛隐藏于‚实事‛之中,它只有通过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求是‛须先‚求实‛,然后还须对‚实事‛的各个侧面、层次、因素进行比较、区分,探求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旧式思维的另一种表现是对‚实事求是‛作庸俗化的理解。即将实事求是贬低为忽视乃至无视理论作用的所谓‚务实‛,而把‚务虚‛斥之为‚空洞说教‛。按这种观点,如果说理论还有一点什么用处的 话,那也只是行动的注脚,是论证任何一种一时得势的主观意志的工具。这样做的结果,理论就不再是行动的指南,它成了可无可有,不足臵信的东西,行为的盲目化、短期化也就在所难免。事实上,‚求是‛是不容易的,它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要历经艰难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人勤奋地加以探求,所以著名的浙江大学把自己的校训定为‚求是‛。若凭经验而不用读书、研究就可以‚求是‛,那‚求是‛岂不是成了反科学的东西?

庸俗化还表现为:把实事求是仅仅理解为就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某项具体工作的实际,或者把它仅仅理解为说话要有根据。诚然,这些是属于实事求是的某一层次、某一方面,但仅仅局限于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的,付诸于实践要产生误导。比如想问题,办事情,若只是着眼于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事‛,忘记了大局、全局的‚实事‛,就势必因受信息量不足等限制而不能求得‚是‛,就必然缺乏全局观念,搞起地方保护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对实事求是的意义,我们要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可见,实事求是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我们对‚解放思想‛这个概念也很熟悉了,但熟悉不等于具有了 现代意义上的理解。如,现在还有的同志在报告或文章中说:‚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这种说法在五六十年代本也无可厚非,但在邓小平同志已经给解放思想作了明确界定,邓小平理论已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今天,再说‚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则是不妥的,至少表明这部分同志还不了解‚解放思想‛的真正含义。邓小平同志说得很明确:‚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这些论述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常识告诉我们,对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对本质上完全是一致的两个侧面,是不能表述为‚既要……又要……‛的,否则会引起思想混乱。

有人说:‚‘解放思想’不是单义的。例如,五八年超越现实的狂热曾被称之为解放思想,这就是说,解放思想既有真正的解放思想,也有错误的解放思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以要强调‘既要……又要’。‛让我们顺着这一辩解的逻辑展开之,那就是:‚既要(真正的)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错误的)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但这两句话都是错误的。前者是同义反复,因为想必论者也会承认(真正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相一致的。后者更为 荒谬,错误的解放思想不是‚既要‛的问题,而是需要旗臶鲜明地加以反对的。再退一步讲,假设‚解放思想‛果真如他们所理解的,错误的解放思想也是它的题中之义,那么,它岂能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并列,岂能用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限制词。

许许多多概念的确都不是单义的,对同一概念有时有着截然相反的解释。如‚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四人帮‛一伙宣称的‚马克思主义‛。难道我们会因此而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包含假马克思主义?对一个概念取何义有个视角问题、立场问题。像解放思想这样极其重要的概念,对它的诠释,必须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上。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敢想‛都叫做解放思想,脱离实际的‚敢想‛应称为主观臆想或胡思乱想。我们也不能把一切反传统的言论都叫做解放思想,传统有好坏之分,打破不好的和过时的传统叫解放思想,而反一切传统则是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也不能把解放思想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偏差都算在解放思想的账上,相反,这些偏差正是对解放思想的误解、曲解和干扰。

还有人说,解放思想也要适度,不要过头。对这种‚解放思想过头论‛也有必要作点剖析。解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实践在发展,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寻就不会止步。毛泽东同志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没有终点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而这种统一、符合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都是相对的,即既统一又不统一,符合中又有不符合的因素、成份。一劳永逸的绝对统一、绝对符合是永远不会有的。认识的深化、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新认识的形成,常常会遇到安于现状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脱离实际的种种主观偏见的抑制或干扰。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解放思想,不断地排除阻力,克服干扰,使认识跟上变化了的实际,使认识一步步地向绝对真理逼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随时会发生和出现人们想不到甚至还不敢想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矛盾,特别是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二、为胜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需要而提高主体素质

党的思想路线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被坚持,与主体的素质,即每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素质密切相关。良好的主体素质是保证党的思想路线贯彻执行的关键。提高主体素质须从多方面努力,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习,加强党性锻炼。

解放思想不是随心所欲,胡来蛮干,实事求是也不是凭经验亦步亦趋,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觉的、理智的行为。因此学习很重要,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尤为重要。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锐利武器。之所以说它是锐利武器,是因为其一,这一理论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鲜明特征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这四个字,把实事求是和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有他很深刻的考虑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原因,背离实事求是,导致思想脱离实际,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是‚左‛的思想禁锢和长期的思想僵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开拓和创新。因此,要确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首先就必须解放思想,激励和推动人们破除旧观念,从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想禁锢中,从传统的、被扭曲了的社会主义观念中解放出来。邓小平同志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否则,思想不解放,凝固僵化,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不仅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而且还用它们来概括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新概括,丰富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其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方针,胜利地完成了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摒弃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纠正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乃至扭曲的认识;确立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经 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归根结底也是由于有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全部内容的中心线索。如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等方面,都渗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江泽民同志说:‚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

除了学习理论,还要学习其他知识,特别是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领导干部如果胸无点墨,知识面过窄,那要么不会讲新话、出思路,要么乱发言、瞎指挥,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学习科技、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性思维所要求的。

思想路线问题不仅仅是认识和方法问题,同时还是个立场和态度问题,即对待人民群众、对待国家民族的根本态度问题。在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有些事情我们明知该如何说、如何做才符合实事求是,但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就是定不下决心,开不了口,下不去手;有的虽然做起来了,但遇到一些议论和阻力,就顶不住,就动摇,甚至退下来,缺乏胆识、勇气和韧劲。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有彻底唯物主义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敢于为天下先,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揭露矛盾,敢于抵制来自任何的不良倾向;需要有远大理想,高尚境界;需要有面向实际、面向群众的满腔热忱,甘当小学生的谦恭态度;需要有探求规律不可缺少的刻苦精神和韧劲,为追求真理而无所顾忌的公正无私,等等。这一切品质与精神,只能来源于对人民、对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责任心。只有全心全意履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私心杂念,才能时时处处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就应当遵照邓小平同志所说,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研究解决问题、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说实话,为人民鼓与呼;办实事,为人民谋利益。

三、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确立现代性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我们强调党的每位成员在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时,要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不要也不应该考虑个人得失。但必须指出,这仅是就党员、领导干部个体角度而言的。若从组织角度来讲,一味地提这种要求,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的。要求人们在说真话、办实事时非得立下‚五不怕‛的决心,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人家是在执行执政党的思想路线,干嘛要他们受打击、挫伤,遭离婚、坐牢、杀头。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五不怕‛者绝非占多数。而一旦政治生活不正常,‚五不怕‛者就真要倒大霉了。例如,1957年的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动等等,便是明证。所以在现代意境 下,增强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光指望个体的觉悟、素质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关于制度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过去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是决定因素‛。事实上,只有经由民主程序确立的制度才是决定因素,这是由它的社会认同性所决定的。它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有利于维护党内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民主不易受到干扰和破坏。这样的制度具有全局性、刚性,因为它一经制定并通过就是客观的东西,是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它对全局都起作用,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它还具有根本性,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和保证;同时还是国法的保障。邓小平同志说:‚国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规党法健全并得到遵守和执行,就能确保以法治国。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争取取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树立信心,明确责任,确立科技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我们不会忘记,是他以巨人之手推开了历史的闸门,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一份最可宝贵的财富。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的这个理论,是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光明大道的理论,是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的理论,是使社会主义焕发勃勃生机的理论。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终于奇迹般地走出了历史的沼泽地。社会主义由此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再造辉煌,中华民族则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这样历史地结合在一起了,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所担负的崇高使命。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概述

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已逐步成为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刚刚从十年“文革”中走出来的中国究竟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课题,就会把思想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1978年底,邓小平大声疾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在邓小平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响亮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3】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春天,针对人们对姓“资”姓“社”问题的思想困惑,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幅幅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生动记录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之路的伟人风采;一段段振聋发聩的话语,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极大的解放和提高;一项项重大的决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不断向前推进。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正是在实践的呼唤、时代的要求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党章。长期以来,邓小平理论始终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始终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紧相连,始终与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紧紧相连。

二、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要性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以及对毛泽东公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为基础而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全国人民正努力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思想的精髓,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指导个人工作事业的前进和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正能量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体会

学习了邓小平理论,给我带来了很多体会和感触,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对当前我国的具体实情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成功的理想信念。

(一)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会。

邓小平理论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思想基础和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充分强调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要走符合自己实情的路,要开辟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有了这一条,大到我们国家就能站在历史的哲学的高度,审视建国以来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程,深刻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重新认识中国的国情和要走的道路。有了这一条,小到我们个人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要我们实事求是,敢于自我否定,就能在不断的在自我否定中取得新进步,事业就能迈上新台阶。

(二)关于以实情为依据的体会。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必须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有机统一起来,既不能只讲社会主义而不讲初级阶段,也不能只讲初级阶段而不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警惕右、特别要防止“左”的强

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基本国情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起点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不是以资本主义发达阶段为起点的社会主义。这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最重要的科学认识,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如果急于求成,忽略基本国情,就容易犯“左”的错误。同样,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身知识、技能等能力,清醒认识工作环境、清醒认识工作的进度,以实际为依据,不冒进、不浮夸、不懈怠,一步一步扎实稳步推进,才能取得佳绩,避免大失误发生。

(三)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体会。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 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即以发展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样,我们个人必须清醒认识自身知识、技能等能力,不断学习补充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技能,进一步解放自己,超越自己,在工作和事业中努力追求上进。

(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体会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封闭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强国之路的理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党的基本路线“两个基本 点”中的一个。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唯一正确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飞跃发展,归根到底是 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正是因为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地 实施改革开放,才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空前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样,我们在工作和事业中,只要充分考虑了实情,就要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技能、新举措,只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方式方法,就要大胆尝试。

(五)关于一国两制的体会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始终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不要搞狭隘民族主义和强权政治。要避免以意识形态划线、以我为标准、四面树敌的“左”的错误。这是在和平发展时代维护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的必然要求,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重大历史贡献。开拓了外交工作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同时,邓小平理论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的创造性构想,实现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一国两制的思想,是大包容,大包含的思想,具有大气魄、大气量的思想,同样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包容的思想,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要常怀包容之心。

(六)关于政治保证的体会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建国50年来光辉实践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国际共产主义命运遭到严重挫折,但中国站稳了,巍然屹立,坚如磐石;发展了,势如春潮,举世瞩目。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12亿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胜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胜利。同样,我们要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坚定原则不动摇,不走邪路、不走歪路,不走错路,就能在工作和事业中稳步前进,扎实前进。

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之后,我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基础和灵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理论指导,也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理论指导,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刻领会到邓小平理论对个人的指导作用,只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形成洞察事物本质的魄力,更要有创新的精神,就能创造新业绩、取得新进步,实现新跨越。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范文一:

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时代发展了,世界的大趋势是和平和发展,不发展是要落后挨打的,而发展就是要靠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而这些都要靠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已经证明是懒人经济.并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垮台,证明苏联模式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又不能丢掉政权,只能说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中国特色家长制的需要.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不知道他意识到没有,发展生产力的动力不是来自大多数人们的自觉,而是来自金钱的刺激,而人们为什么要靠金钱刺激才有动力呢?因为为了生存和繁殖.这是根本原因,在那个不靠金钱刺激就能达到上述两个目标的年代,人们变的很懒惰,这是有历史经验的.这一点说明,物质世界是多么残酷,光靠精神理想是无法战胜物质世界的.这进一步证明物质决定意识.说到剥削和两级分化,在这个私欲社会里,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何做到这一点,因为无私很可能就没有生存和繁殖权.邓小平理论一开始就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见,任何人都要面对现实,现实是多么残酷,乌托邦的理想在现实中行不通.他还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好像西方社会不是实用主义盛行一样,西方社会还不是一样实用主义盛行.不知道邓小平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会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教条化,把苏联模式神圣化,因为我们的封建传统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家长制的需要.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级分化.”实际是让一部分人快速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另一部分人沦为被剥削者,反而使两级分化严重.至于他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经济基础相同是否意味者社会性质也大体相同呢.就是说,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范文二:

现今,在国力贫乏、政局动荡之后,中国迎来了新的曙光。带来这曙光的便是当代伟人邓小平。领导我们前进的中心思想便是共产主义伟大思想基础——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邓小平理论。

国家,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邓小平以一个伟人的眼光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针对政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针更是指导中国今后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以下便是我对这两项重要方针的理解

“政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其意义有两点:

祖国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二十三日针对和平解决香港问题而开创性的政策。这对后来澳门的问题解决以及未来台湾问题的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保证。祖国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保证,没有统一的国家,便没有和平的生活内部保证,国家的大部分财力会耗费于内战之中,这对饱经内战痛苦的中华人民来说深有感触。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