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人民网时评文章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23-56349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7 03:49: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民网时评文章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

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精神成熟的关键阶段,最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引,需要大学帮他们扣好价值观的“扣子”。

这两天,有一则小消息颇有趣味: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宿舍楼的洗衣房门口有燕子筑窝并繁育小燕子。因担心学校暑期封楼后小燕子会饿死,有同学将该信息发到网上求助。学校在得知后当天便决定,封楼期间在洗衣房打开一扇窗户,以便燕妈妈出入。

小小的一条新闻,促使人们思考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大学。甘肃定西考生魏祥,以自己的“自强不息”赢得大学的“厚德载物”,日前已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每月食堂消费低于200元,学校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中科大偷偷资助“不舍得吃饭”的学生,让“隐蔽的关爱”传递大学的温馨。这些,都可谓大学树人精神的当代体现。

无论关爱身残志坚的学生,还是巧妙帮助贫困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之大、情怀之真。正如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所说,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的领导人才。让学生习得“立足未来的专业知识”,当然是大学的重要责任,但除此之外,更应该塑造学生“昂然向上的精神气质”,让学生具有理性和道德,以及养成“清明淡定的人生态度”等等。可以说,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滋养出的学生就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大学能捍卫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涵养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曾引述这句古语,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番话意味深长,在当前喧嚣的时代语境中,尤其值得深思。重温大学之道,不忘树人之本。当人们为一些大学生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忧心忡忡时,也许更该追问,他们何至于此?如果大学失去定力,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之中,培养出的学生自然“每多随波逐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如果大学做不到“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又怎能奢望学生个个正其道、修其理?

毋庸讳言,社会上的一些“流行病”已不可避免地蔓延到菁菁校园。某校辞退患癌女教师,将大学之道等同于“生意人的经营法则”;少数高校学者被指“堕落为经济动物或者科学的骗子”,还有老师振振有词“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难免受到不良风气熏染,影响健康人格的发育。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说过,大学的一大使命是“对社会秩序与民族文化所能建树之风气”。诚然,大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斯文所系。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精神成熟的关键阶段,最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引,大学有义务帮他们扣好价值观的“扣子”。大学灵魂不失重,学生心灵才不会荒芜;大学精神饱满,学生才不会颓废。

连日来,各大院校毕业致辞竞相“盛开”,或说远见,或谈理想,或论世道,其间,对学生有祝福、有劝诫,也有期许。与其说这是院校领导或知名校友的内心独白,毋宁说是带有指向意义的价值宣示。“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当大学坚守着这样的价值坐标,就不会陷入迷失;当大学毕业生带着这句话踏入社会,青春的火焰一定更加炽热。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走好国企改制“最后一公里”

公司制改革不是追求形式的翻牌,而是要实打实地转换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充分融合,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国企公司制改革终于走到“最后一公里”。近日,《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公布,要求今年年底前尚未改制的69户央企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回溯历史,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国企亟待完善体制机制、适应市场经济挑战。1994年公司法实施,一批企业率先启动公司制改革试点,变国家对企业的无限责任为有限责任,探索形成与市场经济合拍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20多年来,国企公司制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全国超过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最后需要攻克的堡垒,集中于两头:一部分是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央企集团,目前101家中央企业中,有69家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一部分是经营困难、历史包袱沉重的央企二、三级企业。

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不避难点、不留空白,一切奔着问题去,让公司制改革再没有拖下去的理由。公司制改革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通过改制,实现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赋予企业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公司制改革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其他改革项目推进的前提。落实董事会职权、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部分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试点„„一项项备受关注的改革新举措,如果离开公司制改制,都难以推行。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明确201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这样的时间表,意味着20多年的公司制改革到了收官阶段。央企集团为什么留到了最后?改制成本高是重要原因。国企改制分三类,一是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二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三是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不让国有资产有一丝一毫的流失,是改制的底线。这就要求企业改制首先要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核实资产,客观公正评定资产价值。越是大企业集团,资产规模越庞大,改制成本越高、耗时越长,一定程度上让央企改制放慢了步伐。因此,走好“最后一公里”不能只定目标,还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保驾护航,有财政、税务、工商、国土、人社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翻牌容易,真改不易。公司制改革不是追求形式上由“某某厂”变成“某某有限责任公司”或“某某股份有限公司”,而是要实打实地转换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充分融合。考察业已完成转制的国有企业,有的企业尽管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一整套体系,但实际运行还是老样子:权责不清、约束不足、缺乏制衡等问题依旧突出,“花瓶董事会”“董事不懂事”的现象并不少见,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尚未建立。公司制改革,最终目的是通过体制机制的转换,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如果只变形式、不变内容,无异于走过场、换汤不换药,缺乏实质意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主动作为、迎难而上,靠改革强身健体,国有企业才能破浪前行,做市场的弄潮儿。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以治理提速回应创新加速

对待创新,难的不是举双手赞同也不是一票否决,而是如何提供恰如其分的包容度

共享单车的异军突起,可能让社会治理有点措手不及。它随停随走、高效循环,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难题与惊喜一同到来,远超市场需求的投放以及乱停乱放,导致道路资源紧张;城市道路规划,与骑行人次的爆发不匹配;沉淀的押金数目越来越庞大,也可能会引发商业风险。

共享单车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它的发展也不能建立在牺牲城市公共道路资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共享单车提出的命题,对公共治理的精准度是一个挑战。近日,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较好地把握了行业发展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既提出“实施鼓励发展政策”,又坚持问题导向,从规范停放、推行实名制、加强资金安全和信用管理等诸多方面,一一回应了共享单车发展中的真问题,为其后续发展确立了更清晰的行车道。

对待创新,难的不是举双手赞同也不是一票否决,而是如何提供恰如其分的包容度。这份指导意见,给出“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的建议,并非泛泛而谈,也不是把难题踢给下面。现实中,有的城市共享单车方兴未艾,有的城市可能已经处于饱和的临界点,发展的水位不同,治理的思路也自当不一样。

实现对新事物的精准治理,首先要从源头上厘清相关法律权利和责任。共享单车虽然很短时间内就遍布国内街头,登陆海外市场,为人们所熟悉并接受,但一些基本的治理权限和法律责任问题,仍存在空白。比如,能不能不经所在城市同意就进入?当地政府有没有权限控制总量?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平台公司应该负什么责任?这份指导意见以文件的形式,进一步界定政府、企业与个人在管理、服务与使用过程中的权责关系,是规范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互联网时代,许多技术应用是集成式的,往往用起来容易规范起来难。共享单车就是如此,充值、扫码、蹬车,几个动作就牵涉到资金安全、信息安全、道路安全,人民银行、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都在链条之上,“自行车就归道路交通部门管”的传统治理思路已经不适用。坚持“多方共治”,正是精准治理的题中之义。

其实,不少城市共享单车已经海量,靠部门统筹协调还不够,还需要充分动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线下治理的“线上化”。当停车需要与信用记录挂钩,当意外伤害需要理赔,实名制注册和使用就必不可少;为了保证共享单车的有序发展,大数据、电子围栏等技术也势在必行。在很大程度上,从网络约车到共享单车,技术的出现在倒逼着治理的跟进。而让技术改进和治理改善相得益彰,也是更高层面的共治。

在“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应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也成为了公共治理的磨刀石。尤其是在共享经济、互联网支付这样的领域,我国已经成了领头羊,在治理方面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不过,学骑车的经验告诉我们,看10本说明书,不如真正骑一次车。没有参考书可翻,就边发展边治理,这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以精准治理取代“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粗放管理,用治理的提速去回应创新的加速度,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出社会创新与规范发展之间的最优解。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改革是新旧动能平稳接力的关键

中国经济正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步入新动能加速扩张的关键期。依靠改革红利,中国经济必将谱写出稳中向好的新篇章

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攀上近两年新高,工业运行步入2015年来的最佳状态,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创下历史纪录„„中国经济半年报,令人眼前一亮。

令人振奋的,不仅是这一串阶段性“新高”,更是百姓获得感的持续增强。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4个月低于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饭碗更多,荷包更鼓,物价又稳,这样的民生底色映射出抢眼的幸福指数。

细思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风云诡谲的外部经济环境和未富先老的国内人口问题,既要化解盘根错节的老难题,又要应对风险累积的新挑战,中国交出如此成绩单的难度,可想而知。那么,赢得如此佳绩靠什么?不走老路,依靠新动能。

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的新天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成功首飞,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问世,“复兴号”首创不同技术规范动车组的“互联互通”,“蛟龙”号实现“大海捞针”„„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新动能还处于不断优化增长的新空间。有专家测算,新动能对我国经济的支撑力已达30%,以分享经济、平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激活了消费,支撑了新增就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成为牵引中国经济未来的火车头。

新动能不会凭空而来,阶段性“新高”也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其背后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释放红利。

应当看到,新旧动能转换是场拉锯战,需要久久为功的改革韧劲。新动能在孕育壮大中总会遭遇成长的烦恼,旧动能在转型升级中也要卸下沉重的包袱,让新旧动能平稳交接棒,离不开“三去一降一补”的深入推进,也有赖于“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回首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几年,正是最大限度地优化营商环境,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才引来了、留下了、又催生出更多金凤凰,使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新旧动能转换也是场攻坚战,呼唤与时俱进的改革智慧。新动能是新事物,创新必然伴随着对既有规则秩序和利益格局的改变。监管部门既要克服积习难改的惰性,也要避免甩手掌柜的任性,不仅需要破除利益藩篱的勇气,更得具备让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再飞一会儿且飞得更好”的包容与智慧。

实际上,无论哪一轮增长奇迹都有赖于改革红利。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能成功跻身世界前列的真正秘密就是改革,是我们大规模、系统性地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才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激活了潜在增长率。今天,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使成本曲线再次进入下降通道,使经济结构进入再平衡,经济发展重获新动能。

中国经济正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步入新动能加速扩张的关键期,不发展、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风险。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依靠改革红利,中国经济必将谱写出稳中向好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无人超市会开启消费新时代吗

新的消费需求与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产生混响。越来越具备科技感的生活注定加速到来

未来,书写中国商业史的人或许会记下这么一笔:2017年7月,继亚马逊之后,国内企业也开始试水无人超市,在上海街头开起一家“缤果盒子”无人零售店,阿里巴巴也推出“无人超市”。进门、挑选商品、通过支付门一气呵成,收银员不见了,消费者几乎能在“无感”状态下完成购物。零售业的业态,正在悄然改变。有观察家直言,继共享单车之后,无人超市或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无人超市的兴起,背后蕴含着新消费时代的商业判断:又一次零售革命可能正加速到来。从百货商店到连锁商店再到大型超市,尽管零售的本质始终是围绕效率、成本与体验的“买买买”,但基于消费变革与技术变革,“零售基础设施”一直在变。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信息、商品与资金的流动效率一直在升级,消费者的习惯和品位也在不断变化。就国内而言,从顺丰“嘿客”到沃尔玛和京东合作,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努力一直在进行。而日本大型超市衰落,便利店挺进乡村,中国一些精品超市遇冷等现象,也未尝不是零售业变革的脚注。

技术对商业的推动作用可能是决定性的。无人超市之所以可能,主要是摸到了技术监管的“钥匙”,这离不开人脸识别、手脉识别、4G网络、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在场,让购物者如入无人之境,却又处处走不出“电子围栏”。比如在亚马逊无人超市,当你拿起架上的货品,APP上购物车里就会相应增加此物,一旦放回,购物车立马自动减去。这种科技感,既能让交易“不闻不问”,又构成了商品价值以外的体验价值。应该说,“无人”并非新概念,街头自动贩卖机即是,但无人超市的最大卖点是全新的购物场景,而购物场景的多元化,恰恰被行业人士预言为新消费时代的趋势。

也有人冷静指出,眼下的无人超市或许还只是一个试验场,需要谨慎乐观。一方面,这门生意要铺开,离不开成本收益分析。是不是比人工结算更有效率?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大规模复制会不会损害体验?这需要试点研判。另一方面,技术也可能还欠成熟。比如,在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大规模投入商用的情况下,要保证顾客低头购物挑选等“非配合”状态下精准识别,难度不小。同时,一旦商品品类增加、用户摩肩接踵,数据量也会大大增加,这对运算能力是不小的考验。

毋庸置疑的是,新的消费需求与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产生混响。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曾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写过,前智能付账系统时代,711员工会在小本子上记录顾客的购物习惯;知名快消品牌H&M也以暗中观察顾客店内流连习惯著称。而在无人超市时代,消费者在货架面前的每一次拿起放下、甚至犹豫时长都将被精准记录,沉淀为消费大数据。这种凝结了技术的新零售,比传统零售业拥有成本和效率优势,也带来比传统电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1852年诞生的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玻玛榭(意为薄利多销)依然矗立在巴黎街头,而今天的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于薄利多销,更加追求个性化体验式消费。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勃兴,技术变革彻底改变了日常生活的面貌。无论无人车还是无人超市,越来越具备科技感的生活注定加速到来。科技与商业的化合物,正以更小的分子状侵入生活,催生一轮又一轮的“生活大爆炸”。而与历史迥异的是,这一次商业变革的最大试验场,可能就在中国。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知识改变中国

——写在恢复高考40周年

在现实与历史交汇中,我们从高考的轴度,读懂一个民族依靠教育开辟未来的信念,见证一个国家深化改革增进人民获得感的决心

又是一年高考时。将时针倒拨40年,1977年的中国,中断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570万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考场,推开希望之门。恢复高考连同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和知识大放光彩的春天。

对于恢复高考深远意义的探究,40年来始终未曾停止。人们纪念这一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中国回归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轨而庆幸,为人才向上流动的渠道得以疏通而欣慰,为重新确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而长舒一口气。更重要的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在经历曲折之后,再次按下了快进键。

改革是一场接续不断的深刻革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于2014年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如今迎来落地的关键时刻。着眼科学选才、培养人才,守护教育公平的底线;改变“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素质教育润泽学生全面成长;聚焦考生和家长的感受,提升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在现实与历史交汇中,我们从高考的轴度,读懂一个民族依靠教育开辟未来的信念,见证一个国家深化改革增进人民获得感的决心。

在过去40年里,我国有1.2亿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我们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7年提高到11.9年,人均GDP则从186美元增长到8866美元。如果把镜头拉得更近些,我们还会发现,40年前有考生在试卷中把四大发明答成“长矛、大刀、火箭、原子弹”;而到今天,当北京大学的保安们都旁听课程、考上大学,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目共睹。高考的完善、教育的改革,同经济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关联,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否定。

我们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更多的不是为了回忆昨天,而是为了面向明天。40年前,邓小平同志果断拍板,就在当年而不是等到下一年再恢复高考,因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如今,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审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决策的起点和重点虽然不同,但认识与思路一脉相承。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正如总书记所言,当此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固到完善、变革,几乎从未停止调整的脚步。从报考资格的调整到报考年龄的放宽,从自主招生开始试点到异地高考渐次推开,正是得益于改革,高考作为较为公平的量能取才渠道,托举起无数渴望改变的梦想。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改革„„今天中国所经历的,是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涉及链条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考试制度改革。踢好改革的“临门一脚”,我们才能呵护好万千家庭的切身利益,稳立起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人才倚柱。

应该承认,在某种程度上,高考被寄予了过高过重的期待。我们很难说,高考的一次改革,就能够彻底革除所谓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毕竟它本身也是一场考试。我们也很难说,高考方式进行了某种变革,教育观念就会马上变得更加现代,教育质量就会随之立竿见影地提高,人力资源就会迅速得到合理配置。前者与后者,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人才甄别、选拔和培养的问题上,我们的探索刚刚开始,它注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今天的中国,正处身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交织之中。高考的完善、教育的改革,其分量不言而喻。将分量重的东西托举起来是不容易的,而一旦真的托举起来,这个社会就可能向前迈出大大的一步。

今天起,940万学子在考场上挥洒才智,绘就自己的梦想答卷。不论是个人的奋斗,还是社会的进步,一次考试不是全部。“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只要肯学习、能吃苦,各行各业都能成才,人生出彩之路总会越走越宽。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结构性改革,中国开出治本良方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得益于结构性改革把准了方向、找对了路子

令世人瞩目的中国结构性改革,再次赢得点赞。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交的《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这份获得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首肯的报告,让世界看到了走出经济低迷的希望之光。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证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仅无法将世界经济带出泥沼,也让传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当前,结构性问题是导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结构性改革进展总体迟缓,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

然而,病急不能乱投医,对症下药才是化解难题的治本之道。面对经济新常态下遇到的新问题,中国没有采取大规模的强刺激政策,而是从解决当前经济主要矛盾入手,下大气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OECD的报告认为,虽然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相比有所放缓,但仍保持高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得益于结构性改革把准了方向、找对了路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独门秘笈”,正为世界经济振兴提供治本良方,日益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中国方案的成功,来自增长方式转变。从大飞机翱翔蓝天、可燃冰稳定开采到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保持国际领先,中国经济正处于由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转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了大量重复、低效的过剩产能,为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搭起成长的阶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动能逐步扛起大梁。2016年,以不变价购买力平价水平衡量,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比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增长约1倍,反映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在变强。

中国方案的成功,来自经济结构调整。新常态下,与经济增速换挡相伴的是结构性调整和动力转换。7%以下的经济增速,相应的却是连续4年年均1300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不断提质。2016年中国第三产业增速7.8%,占GDP比重达51.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首破5万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进口国和第三大服务出口国。放眼全球,中国成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利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一幅共同发展繁荣的时代画卷日渐清晰。

中国方案的成功,更来自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也是推进发展的根本途径。简政放权,大幅减少行政干预,提高整体经济效率,让市场主体放开手脚;减税降费,每年为市场主体节省超万亿元,助企业轻装上阵、大显身手;负面清单,打破行业准入壁垒,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自贸区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冲锋号。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的改革路线图顺利向前铺展,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基本出台,中国的“改革”正激发出更强大的发展动能。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场攻坚战,更繁重的任务还在后头。面对赞誉,我们更应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因困难而不为、不因风险而躲避、不因阵痛而不前,矢志不移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奔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前方。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

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

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在刚刚过去的“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走进传统文化、走进艺术现场。

在很多网友眼里,故宫是个神奇的存在,常引来感叹:“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故宫!”它既是“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表情包,也是纪录片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当然,它还是那个历经600年风雨的明清两朝紫禁城、年客流量1600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56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

社交媒体的经营,绝不仅仅是“公关”。通过互联网,故宫不仅赢回了面子,更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环顾四周,一些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陈列呆板,讲解套路化,缺乏互动,于是恶性循环,愈显门前冷落鞍马稀。加上服务意识欠缺、管理水平不足,使得那些博物馆脱离了跟公众生活的联系。这样的难受劲,故宫也不是完全没有体会过。

一旦接通互联网,绑定了活生生的粉丝,就再难“目中无人”了。也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12年的48%一跃为2016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机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人们发现,故宫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个“正确打开方式”不只是与公众简单互动,而是让传统文化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变“黏稠”。在更多层次的共享中,传统文化的形态实现了丰富和再造,故宫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院子,它在云端,在数字博物馆里,在创意用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更加接近共有共享的理想。

其实,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那一件件质感优异、造型优美的文物,是先人“用生命造物”的果实,其造型之美、功用之妙,都是大自然跟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不断摩擦、互相选择的结果。通过使用、欣赏和传承,今人分享着古人对美的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人塑造了器物,器物也在塑造着人。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也许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那些古代典籍、历史文物,不只与古人有关,更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有关。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年轻人追捧,到“石渠宝笈特展”成为舆论热点,都说明传统文化在与现代人共生共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故宫的成功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心灵的、文化的,它说明只要融入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传统文化就能再发新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理应与人共同进化。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曾几何时,我们欣喜于社会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也困惑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匮乏与滞后。如今,故宫以其生动的故事打通了任督二脉:只有跟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美育是一种刚需

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根据教育部日前与13个省(区、市)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当地政府将会同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第二篇:热门话题时评文章

热门话题时评文章范文三篇

虐童案,我们该反思什么?

近日,河南濮阳车子营村的小男孩洪波与猪同住的组图引起网友关注。据悉,该男孩家境贫寒,父亲靠养猪、蹬三轮养家;母亲疑有精神障碍,非打即骂,导致孩子 身上满是伤疤;孩子一年四季都蜷睡在院子角落里,至今不会说话。地民政部门正商讨救助办法。(新京报网 7月7日)

近日,有关河南濮阳清丰县车子营村的小男孩洪波的组图引起网友关注。在图片中,7岁的小洪波和猪一起待在泔水车上,身上与车厢内满是污泥。近些年,虐童事 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的强烈关注,虐童方式让人们触目惊心,确实让人愤怒和不解。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的人性竟扭曲到这种地步?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真 的就这样难吗?

笔者认为,虐童事件的背后,主要还是师德教育缺失的结果,现在很多大学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 和社会公德教育,导致一些大学毕业生光有知识与技术,而缺乏道德良知。因此,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那些刚走上新岗位的年轻教师,要进行从教前的职业道 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对那些心理确实不健康的,立即取消教师从业资格,这样就能从源头上杜绝一些虐童事件的发生。同时,针对个别教师工 作中的情绪化问题,还要进行重点督导与训练,培养他们的耐心与情商。细观虐童事件的背后,不难看出主要还是家长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即“人性”的缺失换句 话说,这样的父母根本就没有尽到父母应有的责任与义务。据调查了解,小洪波母亲可能存在精神障碍。

为了照顾家里,父亲刘振学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里养猪和蹬三轮挣钱,往往回到家里已是半夜。这样的一个特殊家庭,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连孩子最基本正常 生活都满足不了,更别提教育引导、健康成长了。虐童事件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这种家庭领域的虐童行为,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的规定,同 时也缺少一个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机构。目前对虐童事件的处理,只能依靠民政等部门出面协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国家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笔 者呼吁,对儿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折磨,让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快乐成长。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

官员后宫失火,究竟烧坏了谁? 因移情于水疗会所的按摩女“小四”,引发同一水疗会所的按摩女“小三”吃醋,并在网络上公开举报,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之后,深圳海关稽查处副处长黄洲洲应声落马。2014年10月20日,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对黄洲洲立案侦查。(7月7日)

时隔一年,黄洲洲终于被提起公诉了。这一年黄洲洲以涉嫌受贿罪被立案调查,却有无数的“黄洲洲们”逍遥法外,过着“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日子。“后宫失火”几乎成为反腐中坚力量,但是“后宫失火”,何止烧到了黄洲洲呢?黄洲洲作为深圳海关稽查处处长,可谓是个风光的人物,每天穿得周吴郑王的与各 类人打交道玩着权力游戏。私下里有男人点头哈腰,也有女人投怀送抱。估计黄洲洲这会儿都被提起公诉了,也还没缓过来,平时在权力圈里尔虞我诈都是小事一 桩,怎么就栽在“小三”、“小四”们的争风吃醋上了?后宫失的这把火,是当真烧坏了黄洲洲。

中国共产党员就是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黄洲洲们作为党的干部,黄洲洲们以身试法,明知故犯,违背社会公德;作为一名官员,黄 洲洲们以权谋私,对群众利益视而不见,违背职业道德;作为一名普通男子,家有娇妻,却在外与“小三”、“小四”厮混,违背家庭美德,让共产党员形象沾染上 淫秽与铜钱臭,拉低了党员公信度。黄洲洲们不仅都是党员,还都在重要部门行驶着至关重要的权力。著名理论政治家阿克顿曾经说过: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 力,绝对会产生腐败。

黄洲洲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权力虽然收归牢笼,但是牢笼太大,权力空间不小,让在位者依然能够自由发挥、挥斥方遒。当务之急还得逐渐削弱一把手权力、完 善党内民主制度,让权力在监督中归集体所有。无论是黄洲洲们还是情妇们,都应该从这类后宫失火的事情中吸取教训。党员干部家庭琐事都解决不了,何能撑起地 方群众的一片天。要牢记“不劳而获的钱是陷阱、是牢笼”,官员们还需加强思想和道德修养,保持高尚情操,不为金钱和女色所动,站稳自己的脚跟,做到稳得住 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要牢牢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否则后宫反腐也将成为自己的最终归路。

“僵尸食品”再添新成员,百姓很闹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甜品、糕点、餐饮中吃到各色水果。这些水果丁或水果块或为辅料、或为点缀,为原本单一的食物增色添味。至于这些看似色泽诱人的水 果丁(块)新不新鲜,安不安全?很少有消费者会去较真。最近,宁波一家企业领到了140万元的行政处罚罚单,这也是江北区在食品流通环节领域开出的最大罚 单。今年3月,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在江北一家冷库中,查出了该公司贮藏的32.86吨超过保质期2年多的木瓜块和木瓜丁。冷库中的这批木瓜制品居然是五六年 前产的。这批“高龄”木瓜,是今年3月16日,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在位于江北区倪家堰一家冷库中查到的。(来源:浙江在线)

“僵尸鸡爪”**未平,又来了个“僵尸木瓜”,细数近年来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领域变迁史,不禁然人感慨万千。从最初的怕农药、怕激素,到后来的怕转基因、怕回收,现在连初上饭桌的鸡爪子、小木瓜也要担忧一番了,不禁让人想问问:这餐桌上,到底还有多少东西是安全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壮大发展,食品安全却越来 越难以监管。超过保质期的冷冻类食品到底如何监管,似乎成为了一大难题。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除了老生常谈的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还有什么是可 以做却还没有做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食品流通管理却沿用旧方法,这是导致市场监管失灵的原因之一,然而要预防冷冻类食品进了冷库就出不来,也并不是没有 办法。

首先,政府机构可以对冷库进行排查,当然,这也是目前全国各地食品安全惩治的重点方向,将临近保质期的、已过期的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仍可继续冷藏食用的 进行登记管理,并定期检查流通方向和保存状况。其次,还可以建立冷冻类食品追踪管理信息系统,将储备类食物与一般食物分类管理,针对冷库大量储藏的冷冻类 食品应当建立特殊的存储外包装信息标签,信息入库,以方便执法部门对该类食品的出入库、存储、流通等进行监管。然后,还要加强对商户的监管力度,执法监管 部门应当勤执法、勤监督,对于在明确知情的情况下仍然使用、贩卖超过保质期的冷冻类食品的商户,进行严厉查处。最后,需要广大的群众积极参与,光靠政府监 管,是不能完全杜绝问题食品走上餐桌的,广大群众必须要坚持原则,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及时曝光,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维护他人权益,也是保证自身安全。

第三篇:经典时评文章展示(推荐)

经典时评文章展示

“旅游不买东西”到底是谁骗谁?

24日中午,来自重庆的16个游客在去云南旅游时,因为一名游客没有进店消费,当地导游便冷言嘲讽,指责游客旅游不买东西,就是出来骗人,引发双方争吵。大巴车驾驶员甚至冲了上来,用手去掀游客的帽子。(8月26日 《重庆晨报》)

出去旅游就是游山逛水看风景,图的就是愉悦的享受,但近年来频频出现到导游引游客导强制消费,频爆雷语,引起游客愤慨,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此次旅游纠纷再度引起公众谴责,出来旅游不买东西,到底是谁骗谁?这显而易见的事儿看来还得好好说道说道。

旅游说白了就是游客的一项花钱买享受的消费活动,相当于超市买东西,看准的东西按价格付账,交易完成。这旅游也是游客自选旅游去向,然后按照旅行社出示的 价格付账,这很清楚的,没啥纠纷的。以上述事件为例,据此次参团旅游的刘女士介绍,云南五日游每人1750元,刘女士如数交付,在国旅报名时,工作人员承 还诺过不会做强制性消费。但为啥在旅游过程中却偏偏出现那么多的隐藏的“附加值”呢?为啥导游一再任性的把游客往购物点带呢?不为游客安全负责,不统计参 团游客人数,反而统计游客购物的数量,游客不买东西导游还冷嘲热讽,甚至还上演动武真人秀,口出雷语“旅游不买东西,就是完全出来骗人的嘛!”不是提前说 好的不强制购物吗?这到底是谁骗了谁呢?大家不言而喻。

细数近年来类似如此任性的霸道导游欺诈消费者,强制购物已屡见不鲜,比如:“我有父母、孩子,如果大家不消费,对得起你们的良心吗?”、“你不买就没饭吃 了。”、“41个人都是行李吗?要不愿消费,拿着行李箱爱去哪去哪。”等等霸道导游,霸道飙语,让公众惊诧,惊诧这种事件屡曝不绝!惊诧这导游背后利益驱使的诱 惑力之大!更惊诧如此事件让消费者被一伤再伤,一骗再骗!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九条明确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第四十一条规定,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诱 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法律条文已明确规定,导游强制游客购物是法不所容,游客拒绝强制交易是合法维护自身权益,“旅游不购物就是出来骗 人”这句话在法律面前是不是太过苍白,不击自碎。

消费者才是上帝,骗游客终将玩火自焚。醒醒吧,执迷不悟的导游们,闷着良心骗游客购物得到的那些回扣,远不如为自己树立以诚服务的口碑价值大。其次旅行社 也应该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聘用经验丰富、专业性强、训练有素的优秀导游,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是旅行 社能持续健康发展之本。此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其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对旅行社通过安排购物等诱骗旅游者获取回扣的侵权行为,要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 正,依法处置。

当然杜绝旅游乱象的措施很多,但也许这样,至少可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走出旅游乱象发生的第一步,还游客们一次愉快的旅行。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

实名举报被刑拘背后猫腻为何?

自2014年10月起,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卫固镇傅山村的多位村民先后向不同部门投递了20多封举报信,实名举报傅山村党委书记、傅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山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彭荣均涉嫌侵吞百亿集体资产及违规占地修建别墅。至今,这些举报均未得到正面答复,举报信有的“正在被研究”,有的被转交其他部门,其中一封信甚至落到了被举报人彭荣均的手中。(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村名实名举报村书记之后,怪事连篇,被举报的村民有的丢失了工作,有的被派出所扣留,还有人因为举报遭到刑事调查„„最让百姓不明白的是,相关的举报信居 然能够从相关部门直接到被举报人的手中,这一事件所上演的种种怪象,不得不让外界群众在其脑海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位村支书有何背景呢?能够在这一事 件中这样多的部门为其平安保驾护航,真正是时代最牛逼的村官了吧?

而盘点被举报人彭荣均的权力与关系网,不难发现其中确实盘根错节:比如彭荣均是个村官,但其还是公司负责人,公司本是集体企业,却牵连到股权转让给个人问 题;比如举报者刚刚走上举报之路,就丢工作,甚至被刑事调查,可见被举报人彭荣均与上级相关部门以及官员之间的某种“裙带关系”以及替在利益勾连等。

需要明确的是,在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认定被举报人有问题,当然也不能一口否认其问题。但即便是被举报人丝毫问题也没有,相关 举报者的个人信息、举报信、举报行为等,都应该是在保密范围之内的。至少,相关接受举报的政府管理或执法部门,不能将举报人的相关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一方面,这是组织纪律与法律程序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替举报人保密等,也是保证举报人免受打击报复等的。但到了山东淄博高新区,村民的举报信最终却落入 了被举报人之手,不得不说,这是让人遗憾与害怕的。而且如此官官相护,普通村民以后谁还敢举报?

村民举报村书记文章不好做,但是面对腐败问题,村民有责任做,也必须做,这毕竟也侵害到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在这一事件中,相关媒体对于村民的举报行为也曾 做过调查,提示当地政府部门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当地政府部门却不能重视呢?难道当地政府部门在心里永远是这样的想法明星企业由明 星领导带领,肯定不会出现腐败行为。但事实上呢,人心欲望是很难猜测的,如果出现,这欲望之坑是用金钱很难填满的。因此村民的实名举报当地政府部门岂能不 重视,反而反其道而为之,对举报的村民进行弹压。

面对村民的举报,山东省淄博市应该对这一连串所出现的事件进行好好地调查了,尤其是举报村书记的信怎么会到村书记手中,在这一问题中,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是 不是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呢?出现这样的事件,到底是谁在作恶姑息养奸,出卖政府的行为赚取自身利益呢?只有面对问题不避嫌,也许在这一事件中,才可能做出大文章来,给百姓一个交待。

村民实名举报村书记存在着腐败,却上演了本不应该出现的事件,村民的举报信,到底是如何落入被举报人彭荣均手中的?村民当初的举报是哪个部门受理的,谁负 责的?举报信又是哪个部门、谁,通过什么手段和途径,交给了被举报人的?希望此事件通过媒体相关报道后山东淄博能够做到重视,能够好好地查一查,让本地政 府在时代反腐工作中也能够紧跟时代,让百姓点赞。

第四篇:时评文章:换届

时评文章:换届

换届不正风岂能“任由它吹”?

“严禁拉帮结派、严禁拉票贿选、严禁买官卖官、严禁跑官要官、严禁造假骗官、严禁说情打招呼、严禁违规用人、严禁跑风漏气、严禁干扰换届”,在地方领导班 子迎来集中换届之际,中组部近日召开全国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要求突出抓好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风气监督工作。“九严禁”,既是定心丸,也是预防针。(人民网 3月25日)

时下,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中组部近日就严抓换届纪律、狠管换届风气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九严禁”换届纪律。集中换届期间,正是换 届不正之风易发期、高发期,如何肃纪正风、做好监督,确保选好人、任贤才,便成了地方换届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今,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选举程序虽日趋透明,制度日渐完善,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却仍有少数官员挖空了心思想“进步”,在换届选举之际大动歪脑 筋,搞起了迎来送往的不正之风:今天去“问候”了这位处长,明天又备了“薄礼”送给那位主任,上午和某位厅官喝茶“论政”,晚上就酿好“迷魂汤”酩酊一 番。我们不禁会问:想“加官进爵”就得如此这般?那么换届的意义又何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换出来的是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好官清官,选出 来的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扎根奉献的能官德官。对于破坏换届选举风气的官员,不能任之为之,组织部门应坚持破立结合,换届不正之风才能标本兼治。

换届不正之风的大肆横行,表明了换届选举积弊至深。升官发财的理念根深于部分官员脑海,说情帮衬走后门也是条“捷径”,就连花钱买官也成了“官圈”里心知 肚明的“妙招”。其实,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现实管理当中,都不乏对换届选举的规范和约束,始终不见成效的原因就在于“破”和“立”没有真正执行到 位。

所谓“破”和“立”,就是破除换届选举制度、程序上的弊端,不断探索研究新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加以刚性运行。对换届选举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格 问责,不仅处理当事人,还要对主管领导进行问责处理,唯有如此,才能在换届选举中形成较为有力的震慑,让官员不在心存侥幸,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 境。天下之事,无破不立。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建立全新的换届选举体制机制,就要破除旧的利益阻碍,摒弃老的思想束缚,健全选人用人管人制度,完善换届选举监 督制度。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来,就要承认当前制度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换届中拉帮结派、团团伙伙、任人唯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才能建 立起行之有效的新制度、新机制,领导干部才能知底线、懂敬畏,换届选举的不正之风才能平息。

给换届穿上“纪律”的新衣

“先送你一只皮鞋,等我选上后,再把另一只送给你”“给跳广场舞的大妈每人置办一身新衣服,让大家都投我一票”。目前,全国各地进入“两委”换届选举时 期,针对五花八门、改头换面、更新换代的基层贿选,昆明市委组织部日前下发通知,明确了基层选举中不可触碰的“9种情形”,以加大对贿选的查处打击力度,严肃选风选纪。(凤凰网)

2016年是全国各市县乡集中换届之年,也是决战全面小康、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选举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活动,是民主政治实施 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为党和国家推选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推动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但随着反腐的深入,从去年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的曝光,到中央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的多地拉票贿选的问题,换届选举似乎也成了腐败的重灾区。有的地方选举不是人才的竞争,不是为群众做了多少实事儿,而变相的成了 你的背景有多深厚,你的财力有多雄厚,有的候选人在选举前争相“帮扶”,或拿钱、或送物,有的甚至直接给工作人员送现金,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只为了 让对方在选票上“帮帮忙”。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

试问,如此荒唐选举挑选出来的为官者,如何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一群只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架“天线”、搞“勾兑”的人,拉帮结派、跑官买官,这样的歪风邪气不仅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损害群众的利益,还会动摇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

那么,如何让换届选举不变味,党的基本旋律不跑调,改变部分领导干部为官做事的思想不端正、动机不纯粹的情况?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严明纪律,纪律好,如坚 壁。给党员干部打一针“九严禁”预防针,同时对涉及贿选的人和事采取“零容忍”态度,露头就打,绝不姑息,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利。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以铁的纪律为换届保驾护航,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干部是凭实力选出来的,而不是用财物“拉”出来的。不让真正做事的人被埋没,不让投机取巧者得势得利,保证换届选举的风清气正,归根结底要靠纪律来维持。为获选而给广场舞大妈买新衣,倒不如穿上“纪律”的新衣来约束自己。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首先要划清红线

昆明日前出台《关于严肃村(社区)“两委”换届纪律 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中,明确了9种贿选行为。此外,该通知还明确界定贿选的实施主体、实施对象、时间等,以及对贿选行为的处理方式,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人民网 3月28日)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无论选举或被选举,都应该公开、公平、公正。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关系着普通群众切身利益,保证换届的风清气正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基层选举过程中,村官拉票贿选行为数见不鲜,贿选行为也是五花八门。他们往往把贿选行为改头换面一番,以期逃过制裁。而且村(社区)之中,选举者与 被选举者均是熟人,导致检举困难,歪风邪气进一步增长。要严肃选风选纪,一是划清基层选举红线,二是创新检举途径,三是加大查处打击力度。

《通知》明确了向选举人赠送现金、提供吃请等9种行为属于贿选行为,为贿选行为套上枷锁。划清选举红线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规范选举行为,让选举者和被选 举者知道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把一切摆上台面,防止选举者、被选举者误触“雷区”。同时也让群众知道,什么是贿选行为,什么行为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举 报,发挥群众监督职能。

常有人调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此观之,《通知》明确的9种贿选行为仍显不足。仍然会有人铤而走险地钻空子,想方设法规避红线,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划清基层选举红线只是第一步。

创新检举途径,是治理贿选等歪风邪气的重要一步。要创新检举途径,还需从群众入手。充分调动群众检举的积极性,并结合“红线”仔细比对,切实保障自身合法 权益。创新检举途径,是在保障检举途径畅通的前提下,采用推广手机app或在选举期间组建临时信息采集小组等方式扩宽检举的途径。多方面地收集、归纳整理 信息,全方位地了解被选举人状态。若有贿选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加大查处打击力度是保障基层选举的最后一步。要用法律武器维护基层选举的公平、公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断巩固“反腐”成果。如果看见“苍蝇”不打,那么越来越多的“苍蝇”将会袭来。纵容贿选行为,只会使“苍蝇”更疯狂,而逐渐架空“反腐”斗争中颁布的各项规定,让“反腐倡廉”沦为空谈。

第五篇:优秀时评文章推荐

优秀时评文章推荐

铁轨上拍照:不是“拉风”是“抽风”

8月30日, 5名马上升入高一的男生,因为从来没有看到过火车,于是相约来到铁路上看火车,并在铁轨上摆出各种POSE和火车合影,全然不顾疾驰而至的火车,所幸列车司机及时发现,紧急迫停6分钟,防止了惨剧的发生。(红网 8月30日)

当我们说一个人很拉风时,很多时候是出于对他/她的穿着很时尚、前卫、性感,或者是外表、行为举止表现的酷酷的。五名高一的学生,认为在铁轨上拍照是一种 很拉风、很拽的行为,可以在朋友之间炫耀,获得同龄人的称赞、羡慕、佩服的眼光,而殊不知这样那生命开玩笑的“拉风”举动,其实是不经大脑思考后的“抽 风”行为。铁轨上运行的是重达几十吨,高速疾驰的列车,如果列车司机没有及时发现铁轨上这五名学生,后果会是什么?至少给他们的不会再是称赞、羡慕、佩服 的眼光了,最后有可能给他们只有至亲好友悲痛的眼泪和对他们无知行为的叹气。不过让人庆幸的是,列车司机及时发现并紧急迫停列车,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其实,这样的“抽风”行为还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去年11月份,就有几名大学生为了拍照炫耀、耍帅跑到铁轨上拍照逼停火车。今年4月份,一群大学生就 把野炊的地点选在铁轨上。6月份,小情侣,把谈情说爱的地方选在了铁轨之间,还真是不一般的浪漫。而近,因为民间的传统风俗,每到农历七月半不少老百姓都 有烧纸祭拜死去先祖的习惯,然而这一烧就把火烧到了铁轨上。这样行为要是只发生在平头老白身上,或许还情有可原,可做出这种不经思考“抽风”举动的却还有 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从屡上铁路这样的行为上,其实可以看到两种因素的存在。

第一,就是作为火车道路管理者的铁路部门,为何能有人登上铁路逼停火车,而且再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还是屡禁不止,铁路的安全管理是否存在需要补漏的地方。

第二,也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人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且不说烧火烧上铁轨的平头老百姓和暂且可认为是年少无知的高中生,但就上面 那几名野炊的大学生来说,想必都是受过教育的他们,却能做出这样荒唐滑稽的事,我们该做有所反思。从读书到走向社会,前面我们必须要接受至少九年的义务教 育,难道在学生时代当事人从未接受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最基本的思想行为教育?想必绝不可能,但明知不可谓却要为之,这恰恰就反映出了,当下很多 人在脑子都知道怎么去辨别对和错的行为,但在付之行动时却让身体主宰了大脑,这并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我们自己“言行不一”的结果。

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告诫后人,要时刻反省自身的行为。然而,对于现在为了生活,为了车子、房子、票子而忙碌的人们来说“吾日三省吾身”或许难以 做到,但忙碌并不可作为不“自省思考”的借口,要不,像上面五名高中生自一样自以为“拉风”却是“抽风”的行为还将频频成为媒体的盘中餐。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

“官员自杀”是谁之过?

近日,记者从合肥市有关方面获悉,合肥市政协副主席满铭安于7月28日晨被发现在合肥一小区内自缢身亡。经警方现场勘验、调查,死者满某某,男60岁。警方初步调查死者系自缢身亡。(人民网8月25日)

“官员自杀”总是一个吸引大众眼球的话题,只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官”,他们的死因总是众说纷纭,在各种猜测中“官员自杀”就自动形成了一部不用导演的“戏剧”,好坏都有,但是这样的“糊涂账”却让更多的人想要越理越清。

生命是无比珍贵的,因为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唯一一次。而总结“官员自杀”原因无非有三种:第一,精神抑郁得不到释放。第二,违法乱纪东窗事发为逃避罪责。第三,所谓的爱恨情仇。这些往往都是“官员自杀”的主因。

近年来“抑郁死”似乎成了官场的流行病,因此官员一爆出自杀,许多人就开始浮想联翩了,而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官员是不是因为没有守住“清白”而畏罪自杀或 者是“替罪羔羊”的猜测也随之而来,更有的把话题八卦到了官员的“私生活”上,不管是那一种猜测掀起了舆论的狂潮,而权威部门来还事实一个真相才能遏制住 这种猜测的蔓延。

不管官员是哪一种“自杀死亡”,所带来的舆论反应都是消极的多,如果病了就不能讳疾忌医,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有死的勇气何不好好活着,而那些违法乱纪的 官员也别想着一死了之,你总得给培养你的党,信赖你的群众,关心你的家人一个交代,改过自新不才是最好的方式么?而那些爱恨情仇除了利益和私生活问题也只 能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别却了“德”别沾了“贪”别玷污了“权”还有什么非死不可的理由呢?

不管“官员自杀”背后的问题是那一个,相关部门都应该给公众一个清楚明白的交代,而官员也别以为“死亡”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也别想着以“死”为退路,这哪里是退路这根本就是自掘坟墓,忠诚于党和人民才能获得轻松自在。

人民网时评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