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3-96438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17 09:12: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2.离子通道 是一类跨膜糖蛋白,在受到一定刺激时,能有选择性地让某种离子(如Na+、Ca2+、K+、Cl-等)通过膜,而顺其电化学梯度进行被动转运,从而产生和传导电信号,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

3.抗生素 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就恩那个对各种病原菌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4.局部麻醉药 简称局麻药,是指当局部使用时能够可逆性阻断周围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脑传递的药物。

5.质子泵抑制剂 即H+/K+-ATP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与K+的交换,阻止胃酸的形成。6.前列腺素 是一类含20个碳原子,具有五元脂环,带有两个侧链的一元脂肪酸。

7.化学治疗药 凡是对侵袭性的病原体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机体(宿主)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治疗药,简称化疗药。包括抗微生物感染化学治疗药、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糖尿病化学治疗药。

8.软药 设计出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傲物的蓄积毒性,这类药物被称为软药。

9.前药 将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或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称为前体药物,简称前药。10.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药物活性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11.合理药物设计 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生物大分子(受体或酶)的三维空间结构来模拟与其向嵌合互补的天然配体或第五的结构片段来设计活性化合物分子的方法。

12.金鸡钠反应 服用抗疟药奎宁与奎宁丁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听力和视力减弱,甚至发生暂时性耳聋的现象。

13.致死合成 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14.维生素 是维持人类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不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来源,而是主要作用于机体的能量转移和代谢调节。

15.生物电子等排体 是具有相似的分子形状和体积、相似的电荷分布,并由此表现出相似的物理性质(疏水性),对同一靶标产生相似或拮抗的生物活性分子或基团。

16.抗代谢药物 是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须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17.先导化合物 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18.me-too 药物 是指对已有药物的化学结构稍作改变,而得到与已有药物的结构非常相似的一类药物。19.生物烷化剂 抗肿瘤药物的一类。这类药物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等)中富电子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进行亲电反应,形成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20.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是指能在乳腺或子宫阻断雌激素作用的作用,又能座位雌激素样分子保持骨密度,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即呈现阻止特异性地活化雌激素受体和抑制雌激素受体双重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1.举例说明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之间的区别。

通用名(INN)通常是由国家或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的,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不受任何限制,不能取得专利和行政保护。化学名是由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等国际机构整理出来的系统化学名,以化学结构为基本点,对确定特定的化学物质具有独特的优点,一个化学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名。商品名是由新药开发者在申报时选定的,并在国家商标或专利局注册,受行政和法律保护的名称。通用名和化学名主要针对原料药,也是上市药品的主要成分;商品名是指必准上市后的药品名称,常用于医生的处方中。

举例:通用名:扑热息痛

化学名:对乙酰氨基酚

商品名:白加黑

通用名:西咪替丁

化学名:甲氰咪呱

商品名:泰胃美

通用名:阿司匹林

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

商品名:肠溶片 2.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与长效、短效之间的关系。长时间作用型:巴比妥、苯巴比妥

中时间作用型:异戊巴比妥、环己烯巴比妥 短时间作用型:司可巴比妥、戊巴比妥 超短时间作用型:海索巴比妥、硫喷妥

5位取代直链或芳烃不易被氧化代谢慢:长效 5位取代支链烃或不饱和烃易被氧化代谢快:短效

5位取代基不同 在体内代谢速率不同 从而导致作用时间长短不同。3.吗啡类镇痛药结构与成瘾性之间的关系。

3位酚羟基被醚化、酯化,活性及成瘾性均降低,为吗啡活性必要基团。6位羟基被烷基化、酯化、氧化成酮或去除,活性及成瘾性均增加。7、8位双键被加氢还原,活性及成瘾性均增加。4.肾上腺素类似物与α、β受体结合能力的顺序。α受体:去甲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 > 异丙肾上腺素 β受体:异丙肾上腺素 > 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素 5.青霉素类药物耐酸、耐酶的结构特征。

6位的酰胺侧链的α碳上引入有电负性的取代基或者是含有苯氧乙酸的侧链,阻止侧链羰基电子向β-内酰胺的转移,增加了耐酸性。

6位的酰胺侧链引入位阻较大的基团,阻止药物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而产生作用,增加了耐酶性。6.青霉素作用机制及耐药性机制。

作用机制:青霉素和粘肽的末端结构类似,取代粘肽的D-Ala-D-Ala,竞争性地和酶活性中心以共价键结合,构成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一直粘肽转肽酶进行转肽反应,阻碍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死亡。耐药性机制: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内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使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分解;细菌产生的钝化酶(磷酸转移酶、核苷转移酶、乙酰转移酶)使氨基苷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7.异烟肼、氯霉素等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注意的毒副作用。

在使用异烟肼治疗中,乙酰肼的存在始终与肝毒性相伴,乙酰肼被认为是微粒体P450的底物。它可导致可引起肝坏死的乙酰肝蛋白形成。抗结核药物毒副作用相对其他药物来说比较严重,而且本身又要长期服用;其毒副作用包括肝毒性等,尤其要注意链霉素会对第八对耳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可能造成耳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监测听力。

8.磺胺类药物与磺胺增效剂之间的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须的对氨基苯甲酸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PABA的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的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

磺胺增效剂的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的过程受阻,影响辅酶F的形成,从而影响微生物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与磺胺类药物联用,是细菌代谢受到双重阻断,从而使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同时,使细菌的耐药性减少。

9.从氢化可的松到地塞米松的结构转化。

氢化可的松C-21位羟基被酯化,得到醋酸可的松 醋酸可的松C-9位引入卤素,得到氟氢可的松 氟氢可的松C-1位引入双键,得到氢化泼尼松 氢化泼尼松在16α位引入甲基,得到地塞米松。10.先导化合物的来源。

1.天然来源。动物植物微生物。2.通过分子生物学途径。3.通过随机机遇。4.从代谢产物。

5.从临床药物的副作用或者老药新用途中。6.从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11.为何老年人补钙光使用维生素D3不行。

在儿童及成年人中,肝及肾中的羟化酶的活性足以转化维生素D3为骨化三醇,然而老年人肾功能衰竭,肾中的1α-羟化酶活性几乎丧失。12.盐酸氯丙嗪顺反异构与其活性的关系。在氯丙嗪的优势构象顺式构象中,侧链倾斜于有氯取代的苯环方向,这种优势构象可与多巴胺的优势构象部分重叠,有利于药物与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氯丙嗪环上2位的氯原子引起分子的不对称性,优势构象中侧链倾斜于含氯原子的苯环是该类药物分子抗精神病作用的重要结构特征。

第二篇:药物化学简答题

一、药物的分类

中药或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药物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基于生物学科研究揭示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已知活性物质的结构特征,设计新的活性化合物分子;

2.研究化学药物的制备原理、合成路线极其稳定性;

3.研究化学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规律及代谢产物;

4.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药理活性)之间关系(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活性化合物代谢之间关系(构代关系)、化学结构与活性化合物毒性之间关系(构毒关系);

5.寻找,发现新药,设计合成新药。

三、描述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主要过程

一个新药从发现到上市主要经过两个阶段,即新药发现阶段和开发阶段。

1、药物研究阶段

新药发现通常分为四个阶段――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靶分子的优化、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1)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是新药研究的起始工作,影响靶分子确定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用于治疗的疾病类型,临床要求,筛选方法和模型的建立。

(2)靶分子的优化是指在确定了所研究的靶分子后,对该靶分子的结构及其与配基的结合部位、结合强度以及所产生的功能等进行的研究。

(3)先导化合物发现:①从天然产物得到先导化物②以现有药物作用作为先导化合物③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④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⑤利用计算机进行靶向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

(4)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是在确定先导化合物后所展开的进一步研究,对于先导化合物,不仅要求其具有亲和性,一定的活性和选择性,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化学稳定性以及对代谢的稳定性。①生物电子等排替换②前药设计③软药设计。

2、药物开发阶段

(1)前期开发:药物制备工艺和剂型工艺研究、临床前的药理、药效学研究、亚急性毒性研究、长期毒性研究、特殊毒理学研究、“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研究、有选择的I期临床研究、早期的II期临床研究、IND申请。(2)后期开发:长期稳定性研究、最终剂型的确立、后期的II期临床研究、III期临床研究、新药报批资料整理、新药申报和评价、新药上市后的再评价。

四、药物质量的含义

药品质量是指能满足规定要求和需要的特征总和。主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即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药物的纯度(含量和杂质)。

五、何谓药代动力学时相和药效学时相? 药代动力相: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

药效相:药物与作用靶点相互作用,通过刺激和放大,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变化,导致宏观上可以观察到的活性或毒性。(药理学或毒理学研究内容。)

六、代谢?药物代谢的特点

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即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药物代谢反应类型药物代谢常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常是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阶段是结合反应。

七、何为受体?受体的特征是什么?解释激动作用与拮抗作用 受体是一类存在于胞膜或胞内的,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细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特征: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高度的亲和力、配体与受体结合的饱和性、有效性。

激动作用是能激活受体,对相应的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拮抗作用能阻断受体活性,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八、生物靶点的类型有哪些?

包括基因位点、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九、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是通过可逆性化学键结合,其结合类型有范德华键、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式。

十、理化性质如何影响药物的药效?

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解离度。

1.溶解度和分配系数: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是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溶于脂,反之则越易溶于水。易溶于脂的物质在机体内呈现亲脂性或疏水性,而易溶于水的现象称为亲水性。

2.解离度:药物的解离常数(pKa)可以决定药物在胃和肠道中的吸收情况,同时还可以计算出药物在胃液和肠液中离子型和分子型的比率。对酸性药物,环境pH越小(酸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浓度就越大;对碱性药物,环境pH越大(碱性越强),则未解离药物浓度就越大。

3.药物结构中不同的官能团的改变可使整个分子的理化性质、电荷密度等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或影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转运,最终影响药物的药效,有时会产生毒副作用。

十一、为何某些药物的lgP值随着pH改变而变化,而另一些不变?

随ph改变的是离子型药物,ph改变影响了药物;离子-分子状态,导致了lgP改变。

十二、脂水分配比的含义是什么?

为化合物在脂相和水相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通常是以化合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分子,在水相中的浓度为分母。脂水分配系数以P表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浓度Co,在水相的浓度Cw.P=Co/Cw

十三、何为药物的解离度?

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离子型,脂不溶)或非解离的形式(分子型,脂溶)同时存在于体液中。药物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量和原有数量之比。用希腊字母α来表示。

十四、水杨酸pKa=3.0, 请计算其在血液(pH=7), 胃液(pH=2)和肠(pH=6)中的分子型和离子型所占的百分比。pKa=pH-lgc离子/c分子

十五、研究药物的代谢有何意义?

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毒性、给药剂量、给药方式、药物作用的时间、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对代谢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现有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大意义,在新药研发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十六、为什么在人体许多组织中含有高浓度的谷胱甘肽(5-10mmol/L)因为谷胱甘肽是有解毒性质的,可以在人体内代谢那些有毒的中间体。

十七、何谓药效团和基本结构?

药效团指的就是符合某一受体对配体分子识别所提出的主要三维空间性质要求的分子结构要素。

药效团是基于药效特征元素为基础建立的模型。药效特征元素主要分为七种,包括:氢键供体、氢键受体、正负电荷中心、芳环中心、疏水基团、亲水基团以及几何构象体积冲撞。

十八、如何看待药物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受体和酶都是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分子从组成上来讲是由各种氨基酸经肽键结合而成,在整个蛋白质的链上存在各种极性基团造成电子云密度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区域的电子云密度较高,形成负电荷或部分负电荷;有些区域电子云密度比较低,即带有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如果药物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分布正好和受体或酶的特定位点相适应时,由于电荷产生的静电引力,有利于药物分子与受体或酶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药物-受体或药物-酶的复合物。

十九、何谓手性药物? 有光学手性异构体的药物。

二十、如何看待手性异构体之间的药效差别?

1.一个药效好,一个有毒性2.两种药理药效无差别3.一个药效好,一个药效一般4.两个药理药效不一样。举例:沙利度胺和反应停,两种光学异构体,一种使反应停,一种致畸,一种会被水解,渗入胎盘,一种不会被水解。

R(-)-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较S(+)-肾上腺素强45倍。因为,肾上腺素一类药物有三部分和受体形成三点结合:(1)氨基(2)苯环及二个酚羟基(3)侧链的醇羟基;(+)—肾上腺素只有两个基团能与受体结合,因而生理作用很弱。

二十一、何谓生物电子等排体?经典的电子等排体(1-4价)是如何替换的? 生物电子等排体:具有相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基团、片段或分子产生大致相似的或相关的或相反的生物活性。分子或基团的外电子层相似,或电子密度有相似分布,而且分子的形状或大小相似时,都可认为是生物电子等排体,或称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外层的价电子层要一样,某个物理或化学的特性有相似,可以分为疏水性和亲水性。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列起的任何一个元素的原子和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结合成分子或原子团后,其化学性质与其相邻的较高元素相似,互为电子等排体。包括,一价原子和基团(如-F,-OH,-NH2,-CH3,-Cl,-SH,-PH2,-Br,-I)、二价原子与基团(如-CH2-与-O-、-S-、-NH-)、三价原子与基团(如=N-与=CH-)、四价原子与基团(如=C=与=Si=)。二

十二、何谓前药设计、软药和硬药设计?

前药是将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将原药与一种载体经化学键连接,形成暂时的化学结合物或覆盖物,从而改变或修饰了原药的理化性质,随后在体内降解成原药而发挥其药效作用。软药是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设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设计成可以快速代谢的药物,以可预测和可控制的代谢途径生成无毒、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硬药是指具有发挥药物作用所必需的结构特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不发生代谢或转化,可避免产生某些毒性代谢产物。设计一类在体内不能代谢或极少代谢的药物,避免生成有毒性的代谢产物,使其基本以原药的形式排出。二

十三、前药设计的目的和手段?

前药目的主要在于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稳定性,减小毒副作用,促使药物长效化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改善药物的溶解性。

二十四、何谓拼合原理?理解贝诺酯、舒他西林、β-内酰胺酶的设计理念。拼合原理主要是指将两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进入体内分解成两个有效成分,以期减小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求得二者作用的联合效应。贝诺酯水解后为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共价偶联,协同效应好(毒副作用,药剂量可能下降),共同达到作用位点。

舒他西林是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烷砜(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亚甲基联接双酯前体药物。该化合物作为双前体药物,在吸收时发生水解,向体循环释放出等克分子量的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烷砜而起联合的抗菌作用。二

十五、何为抗代谢原理?

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之竞争性地与特定的酶相互作用,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从而干扰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或以伪代谢物的成分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生长。

二十六、举例说明软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1.氯琥珀胆碱:早期曾用十烃季铵作肌肉松弛药,由于在体内难以代谢,作用维持时间太长,使手术后病人需长时间才能恢复肌肉功能。根据构效关系研究,两个N之间大约10个原子为好,将烷基用相同原子数的酯基替代得到氯琥珀胆碱,易被胆碱酯酶水解,成为易掌握的短作用时间的肌肉松弛药。临床静注用于气管内插管,静滴用于手术肌松。

2.醋酸氢化可的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用药时,在3位酮基上引入3-螺四氢噻唑甲酸丁酯,是无活性的前药型软药。大部分药物集中结合在局部的炎症皮肤里,持续缓慢释放出活性成分,使活性与毒性得到分离。

二十七、试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及天然活性成分的主要种类。

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中发现先导化合物、通过分子生物学途径发现先导化合物、通过随机机遇发现先导化合物、从代谢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从临床药物的副作用或者老药新用途中发现、从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发现先导化合物、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寻找先导化合物、通过其他方法得到先导化合物。天然活性成分:矿物、植物、微生物、动物、海洋生物

二十八、试述定量构效关系的原理及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描述符和的种类

原理:定量构效关系是指选择一定的数学模式,应用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构参数和拓扑参数表示分子的结构特征,对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活性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找出结构与活性间的量变规律,或得到构效关系的数学方程,并根据信息进一步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优化。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是将分子整体的结构性质作为参数,对分子生理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化学结构与生理活性相关性模型的一种药物设计方法,常见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有hansch方法、free-wilson方法、分子连接性方法等。活性、结构、疏水、电性、立体、几何、拓扑、理化性质、纯粹的结构参数。二

十九、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研究用于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新药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并将候选药物开发成上市新药的,由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各分支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学科。三

十、阿糖腺苷水溶性小(0.5mg/mL), 不能制成注射剂。如何优化?

增加水溶性的前药-成磷酸酯钠盐,阿糖腺苷通过5-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水溶性小(0.5mg/mL), 不能制成注射剂。其磷酸酯单钠盐的水溶解度、化学稳定性以及在体内的酶促释药速率都较理想,在pH6.8,室温下半衰期长达10年。OOHR=PONa磷酸酯单钠盐。

十一、氯霉素味极苦如何克服?

氯霉素味极苦,分子中3-位羟基与棕榈酸成酯后,苦味消失为无味氯霉素。所用酸有一定的选择性,对脂肪酸酯而言,改善苦味的程度与脂肪酸碳链增长呈正相关。如氯洁霉素口服味苦,其短链的已酸酯和乙酸酯仍有苦味,而长链棕榈酸酯几乎无苦味。其原理是药物溶解于唾液即与味觉受体作用产生苦味,而成酯后,特别是脂溶性大的酯,药物的水溶性大大降低,在唾液中达不到与味觉受体作用的浓度,而成为无味物。

第三篇: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生物烷化剂:是指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者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进行亲电反应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的一类药物。国际非专有药名(INN):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抗代谢药物(antimetabolic agents):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B-内酰胺酶抑制剂:是针对细菌对B-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发现的一类药物。B—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些B-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活,这是细菌对B-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B-内酰胺酶抑制剂对B-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又具有抗菌活性,通常和不耐药的B-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是一类抗菌增效剂。例:克拉维酸钾。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 inhibitors):又称抗胆碱酯酶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其催化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受到抑制,导致Ach在突出间隙积聚,从而延长并增强Ach的作用。因不与胆碱能受体直接相互作用,属于间接拟胆碱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以及抗老年痴呆例:溴新斯的明。

抗代谢学说:所谓代谢拮抗就是根据相关联物质可能具有相反作用的理论,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之与基本代谢物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或干扰基本代谢物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或使肿瘤细胞死亡。非去极化性肌松药:(竞争性肌松药)和乙酰胆碱竞争,与N2受体结合,因无内在活性,不能激活受体,但是又阻断了Ach与N2受体的结合及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如:苯磺阿曲库铵。

去极化型肌松药:与N2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使终板膜及邻近肌细胞膜长时间去极化,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骨骼松弛,如氯琥珀胆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adrenergic agonists):直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而产生

型作用/或

型作用的药物。软药(soft drugs):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是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除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例:苯磺阿曲库铵。钙通道阻滞剂:是在细胞膜生物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Ga+经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Ga+浓度的药物,例:硝苯地平。

B-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竞争B受体从而拮抗其B型拟肾上腺素作用。例:盐酸普萘洛尔。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ATII效应降低血压的一类高血压治疗药比如:氯沙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浆中无活性的十肽血管紧张素I(AngI),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酶降解,得八肽的血管紧张素II(AngII),AngII除具有强烈的收缩外周小动脉作用外,还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的作用,引发进一步重吸收钠离子和水,增加了血容量,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导致血压的上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抑制ACE活性,使AngI不能转化为AngI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一类有效地抗高血压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多数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即H+/K+—ATP酶,该酶存在于胃壁细胞表面,含有一个大的a

亚基和一个较小的b亚基,该酶可通过K+/H+的交换生成胃酸的分泌,用于溃疡病的治疗。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s):具有相似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基团或分子会产生大致相似或相关的或相反的生物活性。分子或基团的外电子层相似,或电子密度有相似分布,而且分子的形状或大小相似时,都可以认为是生物电子等排体。

抗生素: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结构特异性药物:其生物活性与药物结构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在相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可找出共同的化学结果部分,称为药效团(pharmaeophore).前体药物(prodrug):将一个药物分子经结构修饰后,使其在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进入体内后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原药物分子发挥作用,这种结构修饰后的药物称作前体药物,简称药物。

组合化学(非合理药物设计)(combinatorial chemistry):利用基本的合成模块组合构成大量的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不进行混合物的分离,通过高通量筛选,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再确定活性结构的一种新药研究方法。

合理药物设计: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生物大分子(受体或酶)的三维空间结构来模拟与其相嵌合互补得天然配体或底物的结构片段来设计活性化合物分子的方法。

“me-too”药物: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结构与同类的已有的专利药物相似。高通量筛选:是一种快速的筛选方法,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自动化操作系统,高灵敏度检测系统,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体外筛选模型,样品库,数据处理系统。受体药物效应的产生,其共同特点是配体及其药物分子和其作用位点结合,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体成分。被定义为受体。药物受体可以是机体任何功能性大分子,大多数药物的药理效应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机体相应成分的功能,从而诱发生物化学和生理学上的变化,产生药物效应。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临床上主要用于降低发热和镇痛的一些药物,其中除苯胺类外,大都也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故也属于非甾类抗炎药

镇痛药一类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选择性地抑制痛觉,同时不影响其他感觉的药物。结构特异性药物:药物小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的有效结合,进而引起受体生物大分子构象的改变,从而触发机体微环境与药效有关生物化学反应的药物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类型的关系较少,主要受药物理化性质影响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药,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独特结构且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合理药物设计:格局对病理生理的了解,基于疾病的发病机制,针对药物作用靶点结构设计出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好的特异性药物。

第四篇:天然药物化学(202_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答:因为新采集的大黄中蒽酚、蒽酮含量高,对消化道黏膜刺激性强。因此必须贮存2年以上才可药用。

12*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 答:原理为用碱性强度由弱至强的不同水溶液,分别从有机溶剂中提取酸性由强到弱的游离蒽醌衍生物,但对于结构相似,酸性相差不大的蒽醌类化合物则很难分离,需借助色谱等其他分类方法。

13*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级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种? 答: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鱼藤酮类、紫檀素类、二氢黄酮醇类、花色素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等。

14*试述黄酮类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异黄酮类水溶液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答:黄酮类平面性强的分子,因分子与分子间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性分子,故分子与分子间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溶解性稍大。

15*聚酰胺柱色谱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洗脱是有什么规律? 答:吸附强弱的规律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可大致排列成下列顺序: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16*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类萜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答:①根据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数分类;②半萜、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死萜、多萜。

17*挥发油可由哪些化合物组成?其中哪些成分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

答:挥发油可由 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部分含S,N的化合物组成。主要成分:单萜、倍半萜。

18*青蒿素属于哪类化合物?具有何生物活性?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制备了哪些主要衍生物? 答:青蒿素属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疟的生物活性。常见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珀酸单酯等。19*挥发油如何保存?为什么?

答:挥发油对光、空气和热均较敏感,挥发油与空气、光线长期接触会逐渐氧化变质使其相对密度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气,并逐渐聚合成树脂样物质,不能再随水蒸气蒸馏,故宜贮存于密闭棕色瓶中,装满并在低温处保存。

20*简述如何利用皂苷的泡沫反应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答: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0.1mol/L的盐酸5ml和0.1mol/L氢氧化钠5ml,再各加中药水提液3滴,振摇1分钟,如果两管泡沫高度相同则提取液中含三萜皂苷;如果碱管泡沫比酸管泡沫高数倍,保持时间长,则提取液中含甾体皂苷。

21*皂苷溶血作用的原因及表示方法?含有皂苷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1皂苷溶血作用的原因:皂苷能与红细胞膜上胆固醇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破坏了红细胞的正常渗透,使细胞内渗透压增高而使细胞破裂,导致溶血。2 表示方法:各种皂苷溶血作用强弱不同,可用 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来源红细胞、等渗、恒温等)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溶液浓度】表示。3药物临床需注意:不宜供静脉注射。

22*哪些试验常用于检查药材中的皂苷的存在?

答:①泡沫试验:持久性泡沫,加热不消失;②溶血试验:大多数阳性;③甾体母核的显色试验:醋酐-浓硫酸试验等。

23*Ⅰ型、Ⅱ型、Ⅲ型强心苷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 Ⅰ型:苷元C3-O-(2,6-二去氧糖)x-(a-羟基塘)y Ⅱ型:苷元C3-O-(6-二去氧糖)x-(a-羟基塘)y Ⅲ型:苷元C3-O-(a-羟基塘)y 24*强心苷按苷元结构特点分为几种类型?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

答:甲/乙型强心苷。鉴别:两者可利用甲型C17位连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在碱性醇溶液中双键转位能形成活性次甲基,从而能与某些事件缩合显色,而六元不饱和内酯环的乙型,因不能产生活性次甲基,因而无此反应鉴别。Eg: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反应(Kedde反应),若产生红色或深红色,显示可能含有甲型。

25*简述强心苷的一般溶解规律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答: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醇、丙酮等极性溶剂,略溶;强心苷分子中糖数目越多,糖链越长,羟基相应增多。

26*强心苷的酸水解类型有几种?简述其特点及其应用。

答:温和酸水解和强烈酸水解特点:①温和酸水解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②强烈酸水解Ⅱ型和Ⅲ型强心苷,由于糖的α-羟基阻碍了苷键原子的质子化,使水解较为困难,用温和酸水解无法使其水解,必须增高酸的浓度,延长作用时间或同时加压。27*哪几类试剂可以用于检测强心苷的存在?

答:检测甾体母核的试剂、检测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世界级、检测2-去氧糖的试剂。28*简述提取强心苷原生苷的注意事项。

答:①提取原生苷首先要注意抑制酶的活性,防止酶解②原料需新鲜,采集后要低温快速干燥,保存期间要注意防潮③可用乙醇提取以破坏酶的活性。29*生物碱按结构可分几种类型?写出基本母核并各举一例。答:有机胺类生物碱(麻黄碱)、吡啶类(槟榔碱)、莨菪烷类(莨菪碱)、异喹啉类(罂粟碱)、吲哚类(长春碱)、其他类(乌头碱)30*从中药中提取生物碱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第五篇: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Rf值:样品中某成分在纸层析或薄层层析特定溶剂系统中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前沿的距离之比。

酸价:在化学中,酸价(或称中和值、酸值、酸度)表示中和1克化学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

碘价:碘价就是在油脂上加成的卤素的质量(以碘计)又作碘值,即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克计)。

皂化价:皂化1克的油脂所需要之碱(即做皂常用的为氢氧化钠)的克数 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反相层析: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层析技术。分子在此系统中的移动速度依其极性排列,极性大者移动快。

有效成分:一般具有一定生理活性,能用一定的分子式或结构式表述,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无效成分: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

单体:单体(monomer;momer)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透析:穿过膜的选择性扩散过程。可用于分离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溶质,低于膜所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可扩散穿过膜,高于膜截留阈值分子量的物质则被保留在半透膜的另一侧。

梯度洗脱:梯度性地改变洗脱液的组分(成分、离子强度等)或pH,以期将层析柱上不同的组分洗脱出来的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1952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指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现在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挥发油:挥发油又称精油,英文为 essential oils,是一类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交叉共轭体系:共轭体系中,两个共轭系统分别与另一π键体系共轭,但这两个共轭系统互不共轭,称为交叉共轭体系。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