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美育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4-89062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00:48: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美育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使之完全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感觉到音乐之美、音乐之妙、音乐之醉。从而使学生欣赏音乐、陶醉音乐、爱上音乐。

【关键词】美育教育 音乐教学 应用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而在初中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美育色彩,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使之完全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觉到音乐之美。从而使学生欣赏音乐、陶醉音乐、爱上音乐。

1.情感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2.意境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之美在于无法触摸,只有凭着想象来把握,培养音乐这想象力,想象力的发展又增加了对于音乐的理解。较差的学生能根据歌词想象歌曲所传达出的故事或是意思,好一点的学生便可以跟着旋律捕捉曲里的意境,再好一点的学生便能感知歌曲不可言传的意蕴、氛围。音乐便像是一股来自天外的自由之风,吹拂着学生心灵,放飞了所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音符,那么音乐的意境便是窜起所有的音符,谱写成一曲有关想象的美妙歌曲。

3.旋律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之美多是通过旋律的形式展现,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受生活之美。如,在欣赏《神奇的九寨》[2]时,让学生遐想在飞泉流布,流水高山,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自然之声,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心随着这大自然的音乐节奏一齐跳动,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使学生进一步地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音美的能力。又如,在学唱《沂蒙山小调》[3]时,先用录音机播放著名歌唱家于华老师演唱的《沂蒙山小调》,甜美、悠扬、抒情的音乐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沂蒙山老区――那山的秀丽、那水的甜美、那人的勤劳……我让同学们闭着眼睛仔细地听,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抒发对沂蒙文化的自然美、传统美的热爱。在《沂蒙山小调》的音乐声中,有的学生写成了一首诗、有的学生画了一张画、还有的编成一段优美的舞蹈……

4.创造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的创造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从狭义的方面可以是:学生对流行歌曲歌词的改编,用以表现自己现实生活;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歌曲,虽然谈不上专业,但也是学生创造的一种表现。广义的方面便要包括:学生面对学习上的难题所采用的创新思维,和对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创造性的发现。

创造音乐的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充实学生的审美底蕴,浸润心灵、抒发感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音乐课堂唱响出最美的旋律。

总之,在初中音乐的美育教育中,应采用各式各样的手段进行教育,将音乐作品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体验,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则属于音乐的阐述者和描述者,并不是音乐的解释者,音乐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其具备着一定的特殊功能。[4]教师只有不断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够对学生的性格、能力、信心和创造等方面进行培养,因而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促进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庄曜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音乐下教材[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3] 庄曜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音乐上教材[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4] 赵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摭谈[J].新课程学习.202_,10:170.

第二篇: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浅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被动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总书记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明了艺术教育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说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双翼,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教化和审美,还在于形象思维的开发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与科学的抽象思维相结合,构成完整而健全的思维能力,才能以一个个新的创造使人类文明不断地向新的高峰推进。而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求从小学始便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劳作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国家与全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因为:

一、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一切教育中,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是对思维的解放。“应试教育”恰恰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很大的束缚。钱学森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和领会美”,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质的核心。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教师诱导。

第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现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太多,使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第三,艺术教育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以美辅德。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当强调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说教,必须像春风那样“随风潜入夜”,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你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这方面,是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二、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等,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应该认识到,专业艺术教育是一种选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具有较高造诣和较高条件的学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进行培养,而非国民素质 2 教育。因此在教育目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等方面都和艺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而艺术教育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而课堂中的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环节。我们要重视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以及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逐步形成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各阶段内容相互衔接而又符合各自规律、特点和要求的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三、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的不断改善,也为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国民对目前社会生活的最普遍需求,而精神生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必然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更为强烈、更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

四、艺术教育对提高在校学生全面素质,包括活动能力、心理素质、性格情操等方面,有很重要的熏陶作用。

首先是艺术重在情感教育,有利于形象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人多,见的世面多,与各种人、各方面打交道多,自然眼界宽广、思路开阔、办事灵活。艺术教育就会使学生开朗、自信、大方。艺术课程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即艺术学习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在艺术教学过程中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

“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世界上不能没有音乐。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是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 3 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音乐以声音作用于人的感情,是最具情感的艺术。所以,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指导思想,深化艺术教育的教学改革,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

第三篇: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玉山江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为,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

一、呆板凝滞的,尤其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更不能惟一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之所以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其原因是:首先,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至把美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天才教育,或者仅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其次,是对美育的宗旨缺乏认识,不够自觉。诚然,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停留于技能的传授和特长的培养上,忘记了美育的宗旨,就达不到美育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培育和心灵建设的目的。再次,对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乏正确的了解,因而在实践中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实施美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第二,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前面说过,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例如,《红楼梦》中既有艺术的美,也杂有糟粕。对于这一类美的对象的欣赏,就需要有较高的辨别力和较多的知识了。所以,欣赏《红楼梦》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比较适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学生的特点,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前面说过,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例如,《红楼梦》中既有艺术的美,也杂有糟粕。对于这一类美的对象的欣赏,就需要有较高的辨别力和较多的知识了。所以,欣赏《红楼梦》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比较适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学生的特点,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音乐、美术课,还可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娱活动。把美育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样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还应该把美育融入智育和体育之中。虽然美育与智育相互区别,但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的。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特别是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是美育的实施,想象力的发挥,都必须凭借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把握与发展,也都需要想象力的帮助。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把美育融入智育的具体途径。至于美育和体育的结合,如健美操、远足郊游等,都是例子。还有,学校的环境、校风建设等,也是实施美育的具体途径。总之,中小学实施美育的天地相当广阔。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会有很多好办法。

第四篇:浅谈“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很多教师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李东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是美的,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等。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展示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产生激情,激情产生快乐,兴趣是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现就数学教学如何利用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不喜欢数学,不重视数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数学,不知道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学习缺乏动力没热情。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在讲比和比例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爱看警匪片吧”“公安人员在破案时,为什么总要找到罪犯的脚印呢?知道罪犯的脚印为什么就能计算出罪犯的身高和体重呢?”通过一系列问题之后,由于数学急于想知道教师的谜底,就大大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我转身板书—开始了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又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时,为了激情兴趣我从问谁到过公园,谁见过音乐喷泉人手。见到过的学生夸喷泉如何如何美丽,学生的情绪也高涨起来。我抓住时机,设出问题情境。有一公园建一个圆形喷泉,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圆柱形柱子,顶端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沿相同形状抛物线路径落下,给出了抛物线解析式。问题

1、柱子高度多少?问题

2、喷出的水流距离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抛物线最高点)多少?问题

3、水池半径至少多少米,水才不会落到池外?(抛物线与X轴交点)学生带着对美的追求很快融入课堂教学。在讲统计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测量全班学生身高和体重指数。体育达标刚好有这一项,学生们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利用这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了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得出身高、体重的众数、中位数以及达标的人数,优秀率,列出频率分布表,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又能学以致用,同学们看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之外我常常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网上查看有关数学应用,数学发展的历史,使他们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增强对数学的了解,产生对数学美的一种向外,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和现代数学的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三、展示数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因为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对学习总缺乏信心。没有信心,兴趣和热情必然难以持久。对此,根据教材内容我会有选择性向学生介绍一些现象生动的数学典故、奇闻异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奥秘的故事。在讲分式的概念时,我引用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的话:“一个人就好像一个百分数,他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式的值越小。”告诫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丢掉“面子”不耻下问,解除疑难。在讲圆的定义时,我以“有人以我为中心,以自私为半径;有的人以社会为中心,以奉献为半径。”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即教书又育人。通过华罗庚杂货店里写论文,自学成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明珠而努力的数学家陈景润;解开圆周率奥秘的祖冲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争做合格接班人。

四、巧设趣题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潜力

新奇趣味的东西往往能吸引学生。我经常和学生们做数学游戏或历史上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有四个数3,-5,7,-13,写出一个运算式子使其和等于24.七桥问题:18世纪的哥尼斯堡,横贯哥尼斯堡的普雷格尔和上有两个小岛,从和的两岸分别有三座桥和它们相连;另外又有一座小桥将两个小岛相连。岛上的居民总是试图在散步时一次走遍七座桥,而每桥只走一次,但是一次也未能成功。这写问题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学习数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给出了著名的丢番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着丢番都的骨灰,下面数可以告诉你他活了多少岁。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十二分之一,颊上长出了细细的胡须。再过五年,他感到很幸福,有了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在悲痛中活了四年,结束了尘世生涯。“请问:丢番都活了多久?几岁结婚?几岁有孩子?”

当学生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学生上课安心听讲、学习,甚至走路、吃饭都对它念念不忘,在这个领域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对该领域有激情,学生就可以为它废寝忘食,甚至可以在睡觉时因为想到一个解题思路而一跃而起。这时学生不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了,而是为“享受’而学习了。毫无疑问,学生就会在这样的享受中进步和提高。

真正的兴趣应该是发至内心的。因为只有听从你的内心才能找到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潜力,才能是自己乐在其中。如果说热枕和激情像一把火焰,那么兴趣就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让我们用数学王国中自身的美去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火种,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快乐。

第五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司荣秋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都在那音乐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艺术类科目,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通过几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一年级教材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和《幸福拍手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强弱;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启发创新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唱游学习活动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 “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谱写出中华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天鹅》中,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而钢琴玲珑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丽,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其次,另一曲选听教材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联翩,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美。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焕发出异彩。我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美育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