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3
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
于洪区东湖学校
于洪区东湖学校是于洪区人民政府于202_年9月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在原163中学与东湖小学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102人。教师队伍中省市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30余人,青年教师占80%以上,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团队。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为依托,以“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为目标,以“发展学校、幸福教师、快乐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校领导经过反复学习探讨将“美育”概念引入我校的管理文化,以“美育”为学校办学特色,以学校《美育引领,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研究》省级课题为引领,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提升质量,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实践,努力践行“和谐向善,砺行至美”的美好愿景。同时,深化以“知识树构建”和“三段式教学模式”为主线的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全体教师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信任。学校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特色教育丰富多彩,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一、美育办学特色的确立
21世纪需要素质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艺术教育给予充分肯定。科学研究也发现:艺术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右脑,促进少年儿童创新思维能力的提
高。
美育特色的创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学特色是创新的充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我校根据自身优势选准“美育”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因地、因校制宜,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着眼于学校的发展,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存做准备,并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因此,在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大家认为,我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教师队伍,他们在教学和教科研方面都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特别是我们有两位具有勤奋钻研、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美术教师胡连友和刘冬梅,胡连友老师十分热爱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曾获沈阳市优秀课一等奖、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刘冬梅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获金奖,同时参加市优秀课的评比活动获一等奖。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们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实践的美术之路,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认可。在美术教师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下,校美术创新社更是成绩斐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近几年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类奖项达200多人次,赢得了市区领导的高度
赞誉。同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优异成果:校容校貌极大改观,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轰轰烈烈,各科教学坚持渗透美育,先后开发了美术素描、砂纸画等多学科校本教材,为“美育”办学特色的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领导机构,为特色创建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建设,我们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的美育领导小组。形成行政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活动指导等网络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的管理与业务指导。
2.继续完善东湖学校美育评估标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质量、美育活动的过程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3.学校由校长直接领导负责美育特色创建工作,健全学校美育管理网络,各部门职能明确,管理到位。完善学校美育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美育政策的落实。制定了《东湖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东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美育”特色学校建设规划方案》。
4.学校保证美育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更新教学设施,确保美育活动专用设施、场地的落实,确保校本教材的开发。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实施。1.建立了《领导定期研究工作制度》。每月专项研究美育工作;期中进行一次督导小结;期末总结表彰。
2.建立评价激励制度,制定了《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
案》,将美育工作绩效纳入考核体系。
(三)加强宣传,统一认识,促进“美育”工作社会化。1.主动积极地向区教育局、市教育研究院、区师校汇报我校美育特色创建的思路、做法,争取得到领导们的关心支持与业务指导。
2.认真宣传动员,使全校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的、齐心协力,确保创建工作各阶段目标的顺利达成。
3.向家长、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以建构“学校教育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特色艺术教育结构体系。
(四)重视教学,提高实效,加速美育特色创建步伐。1.校本课程研发
配合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化美育手段的应用。学校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美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配合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积极探索现代化美育手段的应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我校特色编写校本教材《砂色意趣》《素描》《小学生古诗诵读赏析》《国学经典》《健美操》等校本教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挖掘美育功能,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设计制作学生画册和教师成果集,以拓宽特色教育的空间,提高教学品位。
⑴小学砂纸画
砂纸画以我们常见木工的各类型砂纸为载体,运用少儿绘画常用的油画棒、水粉等覆盖能力强的工具材料在砂纸上绘画。它结合了素描、色彩知识,形成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其特点是画面色彩丰富,效果独特,与油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绘画材料简单易得(利用废旧材料,有利于环保),教学融合了欣赏、素描、色彩、砂纸画技法等知识,从欣赏、临摹、写生向创作延伸,砂纸画以沉稳的底色、亮丽的色彩、粗犷的手法让孩子们兴奋、激动和痴迷。
202_年学校研发校本课程,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了可以用油画棒在砂纸上绘画,而且绘画效果极有特色。学校领导认为这种绘画形式既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且符合环保理念)决定结合本校实际尝试开发。
先是由美术教师初步尝试,通过绘画实践逐步摸索砂纸画绘画技巧,形成砂纸画基本理论。再发动部分教师、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绘画实践,探究砂纸画绘画特点,并大量积累砂纸画素材。然后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成立砂纸画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在市区专家的指导下,于202_年研发了砂纸画校本教材《砂色意趣》,作为校本课程在小学部全面推开。此课程一经铺开即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由一开始的陌生与新奇,到后来的兴趣大增,激情投入;由临摹借鉴到想象、写生、创作;由低年级的色彩大胆应用到中高年级的透视与形体初步感知,由平面到立体,绘画作品“百花齐放”。目前小学部二位美术教师已经成为砂纸画的“土专家”,小学部80%领导、教师能画、会画、画得好。我校砂小学纸画教学本着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原则,对不同年龄学生实施不同的能力训练: 低年段:卡通画、想象画(兴趣培养,色彩能力训练)中年段:临摹画、想象画(色彩、造型能力训练)
高年段:临摹画、写生画、创作画(素描、色彩、造型能力训练)近几年,我校小学砂纸画教学工作蓬勃开展,课内外艺术活动非常的活跃,学生不仅绘画能力得到提高,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学校着重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以及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东湖学校砂纸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家长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绘画的各种材料,并为课程开发献计献策。202_年学校举办了“东湖学校首届学生砂纸画大赛”,征集了上百件砂纸画优秀作品,小作者们以饱满的情感、用他们的稚嫩与真诚、把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与感悟,把对祖**亲的热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尽情地描绘在作品里。大赛后,学校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整理出版了《东湖学校首届学生砂纸画优秀作品选集》,将阶段成果做以总结。砂纸画的美浸润了每个孩子的心灵,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砂纸画校本课程也成为了东湖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⑵中学素描
几何形体是抽取物体的形状、大小,而略去物体的其他特征;对客观物体形状抽象和概括,它来源于物体却高于物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要对物体进行测量、绘图、计算形体面积或体积等,这就需要掌握一些几何知识。实施素描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特征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
要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又要根据几何知识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理解并建立抽象的几何概念,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学生们创造出:《球体变篮球》、《正方体变水立方》、《长方体变高楼大厦》、《几何形体组合设计城市雕塑》等作品,均在各项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进而形成《素描静物》校本教材。
2.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要求教师始终把特色艺术教育的主根深扎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注重实效”的原则。树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双基教学和悦心、激趣、健体及其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相结合,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活动指导与文化氛围熏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适当拓展、延伸,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培养高尚艺品与培养学生高尚人品相结合”。
3.课外美育活动
⑴大力发展各类兴趣活动,发动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形成开展经常性的小型多样的课余活动的模式,确保美育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⑵每年举办一至两项有特色的专题文化活动。聘请知名专家、艺术家作为我校的美育顾问并开展活动,与校内外同类学校建立联系,扩大交流。
⑶在校园开办艺术长廊,举办师生书画展,为师生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4.课题引领,促进 “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 教学科研化”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科研型学者型的转变。“科研教学化,能促进提不师生科研意识。近三年,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小学生古诗词积累与初步赏析能力的培养》,并于202_年成功结题。省级课题《美育引领,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已步入攻坚阶段。同时,引领教师开发校本课,促进专业发展。学校明确提出“以校本课开发促进观念的转变,以校本课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小学生古诗诵读赏析》《国学经典诵读》素描》《砂色意趣》《健美操》等。校本课程开发,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各种成长的机会,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配合学校主课题研究,筹建校刊编辑组,定期汇总学校各方面实践研究情况,筹办《东湖美苑》校刊,更好地总结课题推进情况和取得的经验。
5.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已逐步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体系,而是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个性方面的和谐发展,学习评价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像力、创造力和交
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发展的评价。为此,为促进美育工作扎实开展,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各科课程评价方案。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根据《东湖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来评价教师学生的学科教学学习情况,评价体系包括多个指标,并制定了评价细则。建立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的随机性、过程性评价模式,每个孩子或独立、或合作(与家长、与伙伴)设计了富有个性的成长记录袋,随时记录孩子们参与美育活动等方面表现情况,充分发掘孩子们在美育方面的潜能。评价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孩子自己、同伴以至于他们的家长都参与到了评价活动中,测评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与其说是测评,倒不如说是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们非常自豪与自信。
(五)创建美育特色的学校文化
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优美的育人环境,培养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校园环境整体美,师生和谐情操美”的“美育”办学特色。力求使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心理品格、审美修养、艺术情趣得到全面提升,成为既具有健康个性又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2.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以东湖学校十余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为磁场,以创新校园文化价值理念为引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物质的硬件文化和精神的软件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学校品牌,使学校科学和谐发展,达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境界,真正成为育人的最佳场所。
(1)制度文化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落实《东湖学校精细化管理考核方案》,健全学校文化建设制度管理体系。
(2)环境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环境,建设多功能体育馆、塑胶操场、水洗厕所等,为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拟从以下方面着手建设,创建一个处处洋溢着浓厚育人氛围的环境。
①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和美大厅、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创建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和美大厅,在教室及走廊悬挂学校、班级的宣传板,张贴激励性标语、古人诗词或学生的优秀美术、书法、绘画作品,定期出版教室宣传板报。
②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正厅文化、走廊文化、空间文化、楼梯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工之家等的文化设计,激发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向上的活力。
③活动区、校园景观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在教室张贴励志标语,使之起到暗示与激励作用;在师生活动区域增设道德模范教师、祁文博式美德少年宣传展板;校园景观区增设美术教师手绘的山水屏风;在和美打听两侧设由校训与校长寄语。
④建设好校园网站,定期发布重要信息。创建校广播站,及时报道校园新闻,播出“每天一歌”、名作欣赏、及古诗词鉴赏等。
⑤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力求信息更新及时。校办、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团委分片负责,定期更新。
⑥重视环境卫生的建设,使校园干净、整洁,教室窗明几净。
(3)精神文化建设:在以“发展学校、幸福教师、快乐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三个“培育”。
①倡导和谐共进理念,培育合作精神。强调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②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每一名教师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和学业负责;每一位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学校事务,为学校的前途和命运负责,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知难而进,为学校增光添彩。使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深入人心。
③鼓励张扬个性,培育创新精神。以相互尊重和宽容为前提,提倡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工作成效
1.构建了一套特色创建工作模式
⑴“一个明确的主题”,即“构建美育特色校本课程”。⑵“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们要求教师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抓特长生的提高,再以特长生的提高促普及。二是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因此,学校注意充分发挥校内设施、师资的作用,注重发挥校内艺术特长教师的引领。同时,也注重发挥校外社团的人才优势,如乡村少年宫,为学校培养艺术人才,整合民间文化资源,编撰校本课程。
⑶“三个原则”。一是遵循自主性原则。《砂纸画》《素描》等兴
趣小组,都是同学们根据各人的爱好自主选择的。二是遵循实践性原则。我们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让他们从艺术课程的学习中汲取养料,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用不同艺术形式歌颂生活、表达情感。三是遵循创新性原则。我们有意识让学生在艺术学习、活动中大胆表现,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2.面向全体实施教育,全面提高美育素质。
目前,学校花大力气致力于学生优秀社团的打造,将美术社、广播台、文学社、棋社等做强做大,推出“演讲与口才”协会、健美操队、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等社团,聘请优秀指导师授课,落实教学指导任务,(小学部全体学生均参加了砂纸画学习)学校艺术氛围浓厚。
202_年东湖学校获得于洪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小学部有多人次先后获得省科幻画、沈阳市中小学艺术展等各级各类比赛一、二等奖;中学部有多人次先后获得全国卡通家教杯青少年才艺大赛、省市中小学艺术展等各级各类比赛一、二、三等奖。先后考入省级重点高中美术特长生东北育才4人,沈阳四中12人,沈阳15中、11中等27人;学校出版了李伟华校长主编的《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学校生态文化文集》两本教育专著。
3.特色创建、全面教育双管齐下,教育教学质量喜人。我们坚持“全面+特长”的教育思想,真正将美育有机统一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我校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通过艺术节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实践证明,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不是孤立的,它
与各个方面的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所以,自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的三年里,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始终位居于区前列。(学校连续三年获于洪区中小学综合考评第一名)
四、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培训,实施系列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继续挖掘、整合本地物质、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砂纸画》《素描》等校本课程内容。
3.继续坚持美育办学特色,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和谐生态发展。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快乐体验,幸福成长。东湖人有挺立潮头书写风流的豪情,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韧劲,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将继续以“发展学校、幸福教师、快乐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为指导,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以学生的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创建美育特色学校为追求,同心同德,扎实工作,用心智和汗水,铸造新的辉煌。我们深信,创建美育特色学校是我们东湖学校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打造美育特色学校,树立学校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二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摘要: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关键词: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正
文:众所周知,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实践证明,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各种特色形式本身,而在于特色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即真正使学校特色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史表明:突出的学校特色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影响着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塑造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可以说,没有特色的学校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追求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十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和“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把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
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和丰富性上。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而特色校本课程则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体现了差异性教育的原则。作到了因材施教。同时,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此,学校组织编写了艺术特色系列校本教材——简笔画校本教材(一年级),拓展学生的线条把握和简单的造型能力,为其它美术活动打下基础;手撕画校本教材(二年级),这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构图能力,更突出了对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秫秸制作校本教材(三年级),结合辽北地域文化,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势,旨在锻炼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蛋皮画校本教材(四年级),艺术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历练学生的耐力,创造自然之美,贴近学生生活;种子画校本教材(五年级),锻炼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受能力和平面造型能力,感受拼图造型的乐趣;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六年级)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一个验收和强化,为学生未来的人生涂上优雅的底色。通过以上系列艺术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校走上了“课程引领,特色立校”的办学之路。真正让特色教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最终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教
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教研之风、学习之风的形成。教师具备了精良的文化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不断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修养。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和深入,教师的观念在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广大教师深深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也能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编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的关系、与学校发展前景的关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并不负责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这种能力;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和思考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全体编委成员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自然情景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大大增强;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改变了教师们传统的、孤立的开展教学的形式,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课程资源,每个年部之间的校本课程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就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情景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知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本体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条件知识,累计实践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与完善。所以,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思想,确立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校功能的重新定位。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必须顺应现存的社会价值规范和文化传统,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承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认为学校除了传承文化之外,同时肩负着改造现存的教育弊端,冲破不合时代的落后的文化传统的任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学校教育选择的权力。在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下,学校只是国家课程的执行单位,校长的任务只是上情下达,教师只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特色校本课程则具有研究性、学习性、发展性、开放性。支持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机会和空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要对外开放,形成一种交流的思想,在合作交流中进步,让从事教育事业的基层教师有机会参与决策,分担责任,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当下,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投资的概念已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逐步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扩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
总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遵循科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生活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兴趣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文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原则。从切实提高学生素养需要出发设置系统的特色校本课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挖掘各类课程要素,提出各类课程具体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感染性,最终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并形成自我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了自我发展;学校完善了办学理念,改革了学校管理,追求校园特色品牌的形成,学校通过深入进行特色课程校本开发研究,推动了特色学校的建设,最终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认真研究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并有效的利用校本课程,培养出更多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人才,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特色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特色腾飞的翅膀。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
“中国学校特色教育建设与发展研究'的子课题 《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提交论文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田柏伏
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九小学
第三篇: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发展
《陕西省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设计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计划。”我校是宝鸡市职业重点院校,随着对二期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体现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义界定。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综合国内外学者和课程文献所描述的各种案例,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院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教学师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的特色项目,如乒乓、商务、数控、舞蹈等,体现“校本课程”“校本化”的特点。学校通过自行研讨、设计以及与社会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丰富多样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丰富教学实践,凸显“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
2、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对自身科学课程观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的增强、行动研究能力的获得、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各类教材或讲义的编写,教学行为的实施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打造“智慧型”的教师。
3、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教育的实践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突出是不可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了学生基本方面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校本课程则要求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拓展空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始终围绕着一个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全面的发展。我们依托课改,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组成了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探究型课程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格局,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从而培养“智慧型学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机构。
在组织管理上,我校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责任人,提出课程设置与开发的要求,教导处负责将要求落到实处,负责具体的计划制定,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具体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2、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确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为目的,因此它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和反映学生的需要。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作了深入地分析之后,决定以知识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艺体类型的拓展型课程为重点,逐步向实践类型、综合类型的拓展型课程延伸,构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后,由单一走向多元,增加科技环保、嘉定文化、少先队自主性探究活动等探究学习活动内容,逐步增加探究型课程的比重。
3、组织力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在新的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为了让每个教师尽快适应和掌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这一个新课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由分管校长亲自主讲,并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培训材料,同时还聘请专家和学者来校讲课,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对一部分有条件的教师进行“送出去”培训,学成之后在校开展自培,使更多教师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技能。此外,还进行了探究型课程的培训研讨活动。通过对教师的专题培训,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激发了热情,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和提高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设计、组织、调控和评价等能力。
(二)实施过程
1、启动实施
在启动实施阶段,我们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
1)自主申报课程,教师人人参与。
起始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根据自己特长,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类型人人申报一门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列入学校考核之中。我们不要求教师拿出非常详尽完善的方案,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开发课程的意识与能力,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在人人动起来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2)列出“课程菜单”,学生自主选择。
在教师申报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将老师申报的拓展型或探究型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列成“课程菜单”,并在“课程超市”开张之前,再次在学生中间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喜欢程度和学校需要确定具体开设的课程。去年全校共开设了10 门校本课程,今年增加到15门,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从而使校本课程能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拥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3)开设“课程超市”,分层分步实施。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我校学生“走班”学习的时间。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我校的“走班”学习分为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校级层面的校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跨年级、跨班级,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形式最终确定学生名单,便于培养和选拔特长生。年级层面的校本课程实施采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走班流动的形式,既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促进了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几年来,校本课程的开课率达100%,学生参与率达100%。涉及的课程内容丰富,分成艺术、体健、综合、活动、学科应用五大类。其中艺术类校本课程有舞蹈与体操、器乐、合唱、日记画、彩墨童谣、儿童画、少儿书法、剪纸、中国结编织等;体健类的有体育游戏、乒乓、田径“三棋”、少儿武术等,综合类的有心灵的春天——心理游戏、绿色小卫士、中国传统节日等,活动类的有嘉定之旅、园艺种植、变废为宝巧制作等,学科应用类的有文明礼仪教育、演讲与口才、几何大探秘、童年的梦——童年故事创作、趣味日语等等,可以说精彩纷呈,师生全员参与。
2、总结提高
在多年的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后,我们发现一门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的课程,其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他的良好个性是否得到一定的发展,他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从去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展教材的整理、修改和编写,并努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团队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团队的力量,为此,课程开发方面,在广大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开设的基础上,我们围绕学校个性化特色项目,结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少儿乒乓、游泳、环境科技、艺术体操等校本课程,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实现校内外联动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打造特色,并以此带动其它学科。数学组的“数学小天才”,语文组的“古诗文阅读”等校本课程的合作开发都颇具规模,逐步实现由以个体为主的开发形式转向团队、个体多元开发的格局。
教材的编写方面,努力构建以团队合作为主,以个体为补充的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格局。在广大教师原有编写的校本教材基础上,通过分管牵头、骨干领衔,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集中智慧、力量和优势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一类是围绕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进行校本教材的团队合作编写,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分层次、分项目编写,形成教材开发的几大拳头产品,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教材。如以朱彩英老师为带头,由多名科技、劳技等学科老师合作编写的自编校本探究型教材《身边的绿色》等。另一类保留原有的适合个体开发,初见成效的校本教材,再进一步完善修改,形成个性特色。
2)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规范运作、科学评价。
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我们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具体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注重对教师的评价,视过程与结果并重,将目标取向与目标达成相对照。既关注教师平时实施开展的过程:如看课程目标和方案的制定、看上课过程记录、看平时抽查情况,又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如看学期总结、看教材编写、看获奖情况等教学成果。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有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又有学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
1、转变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意向,确立和开设一系列课程超市。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社会性发展。在课程选择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以此改进学习方式。
2、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制校本教材,开展“智慧杯”校本教材展示评比,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全校共编写了三十多门教材,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团队合作编写的,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以同伴互助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培养了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舞台,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师在课程的整合、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聪明才智,贡献着才学与能力,体现着生命的价值,创造着事业的成功。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要适应学校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览室、篮球房、电脑房等,尤其充分利用普通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独特平台,发挥辐射效应,使得乒乓、游泳的校本课程规模队伍日益壮大,形成特色课程,丰富 “智慧育人”的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开放空间,引入家庭、社区资源。由书记牵头,与嘉定博物馆、肯德基(欧尚店)、秋霞居委等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少先队“探究基地”,针对嘉定的“名胜古迹”、“食文化”、“社区文化”、“车城文化”形成探究网络。同时开发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合作,发挥群体的智慧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特色化,选择性的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拓展课程的内容范围。首先,我们向家长分发了课程开发意向表,根据填写的意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普通小学家校合作校本课程活动方案,举办了家校合作校本课程系列讲座,邀请家长做了《如何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作文教学》等讲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家校合作的讲座形式搭建起校内外课程资源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流动与分享,从中体现了二期课改和“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难点、热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反思、完善和提高。我们会不断地朝着“育智慧之生、成智慧之事、办智慧之校”的目标去努力。
第四篇:整体创建美育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2_年9月~202_年7月)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_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2_年,我国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校以《“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为行动指南,制订此《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2_年9月~202_年7月)》。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东方村尾学校于202_年9月创建,学校占地面积201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8平方米。学校以科学先进的设施打造专业化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所有班级均配置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拥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内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有多功能电教室、图书室、足球场、篮球场、塑胶场地、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史地室等。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6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现有教师115人,专任教师106人,中共党员26人,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教师数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
三年来,学校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逐年攀升。
(二)发展优势
过去三年中,学校办学经验有所积淀,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持续提升。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为切入口,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能为目标, 坚持开展公开课。从加强学科组建设入手,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评议反思活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教学规范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以抓学习、抓制度、抓管理、抓激励为基本策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三)发展困境
1.教师发展尚不均衡,教师培养的力度与速度有待提升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不均衡,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需要深度探索与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家校合作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学校周边属于城乡结合部,中小企业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单一,或者粗暴打骂,或者不闻不问,几乎谈不上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他们有的不仅对教育孩子存在着许多误区,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恶习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在学校有点事,例如同学们之间发生点摩擦,他们便会自己亲自向学校、向老师兴师动众,更有甚者竟然出手打别的学生。凡此种种,都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育上的交流沟通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
我校提出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以美养德”就是用美塑造完美的人格,用美陶冶优良的品德,用美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美发展健康的个性,用美滋养善良的心灵。“以美育人”,则是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美育素养,加强美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深化美育特色课程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整体构建美育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把我校办成为一所风气优良、质量过硬、美育特色凸现的知名学校。
风气优良——学校呈现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勤奋、好问的学风,自强不息的精神。
质量过硬——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德、能、勤、绩全面发展,学校各项成绩得到家长、社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特色凸现——学校彰显美的校园,美的课堂,美的活动,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艺术专长的东方村尾少年儿童。
品德优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具有一定的道德辨别、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全的人格。
素质全面——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少年儿童。
艺术专长——赋予学生以文明的、艺术的、审美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重点工作与主要举措
(一)构建“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美是道德的象征。” “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就是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浓厚的美的德育氛围,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逐步形成“以美养德”的美的德育工作特色。
1、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
当前德育中仍存在较为浓重的功利色彩,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情感和想象力,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的手段就是灌输、强制灌输。德育美学观就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提出来的,他是对功利主义德育的颠覆。
德育美学观以德育与美育“深层交叉,灵魂借鉴”为目标,将德育理论探讨置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对幸福人生的至境追求下,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德育美学观的实质用通俗的话解释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
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就是欣赏型德育模式。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①确定目标,自我养成
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近三年我校将重点抓“两带、五好、五不”行为习惯养成。
三带:把孝敬带给师长,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善良带给同学; 五好: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 五不:怪发不进校,杂物不乱扔,楼道无喧哗,出言无脏话,玩耍无损伤。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弯弯腰,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等活动。
②学做主人,实践体验
实行“班级自治”,“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③以自主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团队和阵地作用。搞好组织建设:召开好少代会、团代会、学生会竞选会,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等。搞好阵地建设:做好鼓号队的培训交接工作,做好团队室和广播室和各种宣传阵地的工作。搞好活动建设: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结合各种节庆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的团队活动。
加强理论建设: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团队工作的基本知识,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团队活动特色,为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溢彩。
(2)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①开设《艺术与欣赏》和《学科中的美》校本课程,每周有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
②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感受中华文明
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欣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中国书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ⅰ隔年组织一届学校美育活动节。
ⅱ每学期组织校级学生才艺大赛 ⅲ评选校园美育之星 ⅳ评选校园感动人物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美的食粮。
①从美的视觉出发,通过专题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②通过仪式(入学式、毕业式、14岁花季式)教育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
③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共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构建全方位德育课程体系(1)把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年级会、校会等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着重探讨实践它们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2)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融于德育课程之中。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年组的作用,铸造美的育人之师
(1)进一步加强学年组建设,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优秀学年组量化考核之中。(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之中。
(3)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美丽班主任”活动,宣传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德育工作目标
第一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增强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加强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启动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有特色的校园墙文化和班级温馨教室文化。
第二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初步形成,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比较自觉,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成果,欣赏型德育活动初步形成系列,制作班级温馨教室文化DVD。
第三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自觉指导性意识,一支自身美的专业化德育队伍成长起来,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步形成系列,欣赏型德育活动全天候占据学校德育阵地。
(二)加强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倾力建造美的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着力推进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建造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乐学、美学”的学习品质,大力弘扬教师 “乐教、美教”的教学品格,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着力推进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美育特色项目,扩大美育特色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使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逐步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校本课程。
(2)优化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拓展型课程与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团队、学生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合作竞争的多彩舞台。
(3)每年召开一次以“美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进行学校课程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开发过程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制订分年级、分学科美育校本课程方案。
2.深化教学研究,构建美的课堂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优化课堂为目标,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美育化的自觉和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美的交流和互动,构建美的课堂,成长美的教师和美的学生。
(2)在课堂教学美育观的指导下,大力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开展构建美的课堂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培育出美的课堂、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3)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使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
①要求各学科教案都有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美育的体现。
②要求各学科每学期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都要向学生介绍讲解本学科的美育因素,要写成教案。
③要求各学科教师每学期都写一篇关于打造美的课堂方面的论文。
(4)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增强教师个体的学科质量自我监控、团队互控意识和能力;形成制度化的学科抽测、评价分析、督促反馈、奖励制度。
(5)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工作目标
第一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
(1)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积累学科类、艺术类校本课程素材。(2)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尝试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
(3)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探讨。
第二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初步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
(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初步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
(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初步落实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各学科美的课堂的样板。
(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草案。第三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形成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校本教材。
(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学科美的课堂的拔尖教师。
(5)继续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形成方案。(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三)着眼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引领,探索“学习、研究与教学”有效整合的教育科研途径,实施“教研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初步形成有东方村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素质。
1.明确核心课题,坚持科研引领
(1)确定“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为学校核心研究课题。从课题项目的研究入手,确立学生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学校环境即课程的现代课程理念,形成课程开发过程的立项、实施、跟踪、评估和反馈机制。
(2)聘请专家指导,帮助学校科学地建立校本课程整体系统规划,进一步加强年级纵向与知识体系方面内在的衔接,并从整个课程教学层面融通各校本课程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3)积极探索学科研究推进的策略与路径,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英语节、体育生活节等项目研究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从校园环境、班风班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个侧面,着力营造课程开发的浓郁氛围,促进课程实践有效进行,大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2.强化科研管理,形成科研意识
(1)健全各项教科研制度。建立校级课题申报制度,开展年终教科研论文评奖活动;建立促进教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将教科研工作成绩纳入考核,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能力重要依据;建立学校科研经费专项保障制度,确保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建立科研交流制度,聘请教科研专家,指导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科研的质量与层次;每学年安排1-2次教科研报告会,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教师确立“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动机”的理念。
(2)本着“求真务实,研以致用”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制定、完善“东方村尾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条例”,形成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真正发挥出组织、研究、培养、评价和服务等功能。
3.实施教研修一体,打造教科研氛围
(1)树立教研修一体的意识,要求教师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课改,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工作者”。
7(2)明确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意义。“教”即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即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修”即基于发展的研修行动,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通过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实践,为课题深入阶段的教师指明发展途径,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以学科组、备课组建设为抓手,每学期各组织一次基于课题的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必须填写过程记录、相关案例及反思随笔,帮助教师开展广泛的应用性研究。与此同时,要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教师注入理性思考的活力,增强他们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充分运用集团网“课题研究”栏目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向“课题研究”栏目投稿,充分发挥专栏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5)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让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争论的问题或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促进专业提升。
教育科研工作目标
第一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在教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上制定、完善学校教育科研条例;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提升教师科研理念;启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第二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以新的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即课题中期汇报;继续开发“东方村尾学校校本课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系列。组织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第三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严格施行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推广好的经验,反馈研究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课题研究式推广和成果课程推广;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课题结题与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研究,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成果总集;组织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全体教工中提倡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鼓励教师主动发展、鞭策骨干教师特色发展;建设一支质量高、有特长、数量足、结构合理、具有个体学习能力的、适应美育特色办学要求的专职教师队伍。
1.以教师发展为着力点,要求教师做到思想上发展,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观念;学识上发展,努力做到知识渊博,投身课改;理念上发展,专业引领,开放多元;行动上发展,务实创新,善于积累。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2.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和学历进修,推进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奖励机制,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3鼓励和激励艺术教师持久、主动地保持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充分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技能与风格,并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学研讨示范课的积淀。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指导,关注发展。有计划地引进特长教师和把关教师,把教师引入与学科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集团优秀学科组评选标准规划各学科组建设。
5.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鼓励教师特长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自培特色教师。鼓励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集团优异教师的评选。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街道、集团、学校的各类公开教学、教学研讨、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创美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根据学科、教龄等特点设置奖励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第一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了解教师的发展需要与成长需要,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二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督促全校教师修改并进一步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三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组织教师做好个人专业成长的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继续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五)依法治校,形成内外兼修的学校管理文化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刚柔并济,形成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民主、科学和良性互动的管理文化。
1.规范管理,完善评价。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等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克服“短板效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加强班子建设,弘扬团结协作、务实勤奋的作风;树立亲师、爱师、为师的形象;强化安全意识、共生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强有力团队。
3.畅通管理网络,营造公平环境。强调管理中各级职、权的充分发挥,强化自下而上的互动反馈渠道畅通,确保政令畅通、有效监督,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安全的教师工作和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的认同感和安定感。
4.倡导刚性制度实施中的人性化,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尊重教师工作方式的个性化、风格化,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价值观。
5.充分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积极创设适合不同教师发展和不同发展层次教师需要的推优机制、培养渠道。不断深化“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的工作生活理念,畅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和平台,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酿造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管理工作目标
第一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路,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建立健全“行政部门问责制”,以“密切合作”与“奋发进取”为最高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大协作精神,实现部门、条线工作的和谐共振。
第二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学校管理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逐步建立和谐、高效的人本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支精神状态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学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师信得过的干部管理团队。
第三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党政工团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稳步、和谐发展,形成民主、愉悦、开心、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学校在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形成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美的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注重师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艺术化地体现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使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艺术殿堂。
1.精神文化建设。建设“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学校后勤作风;形成“务实、善导”的优良教风;培育“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优良校风,熔铸学校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保障、规范、评价等重要作用。改善学校制度的执行环境,使师生具有制度化的科学意识、规范意识,使依法治校和依章办事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3.行为文化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
4.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绿色、高雅、美丽、和谐”的原则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开展学校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宣传工作,重视学校品牌形象的推广和公共关系工作,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5.圣洁文化建设。以纯洁神圣的美德统领师德师风建设、诚实守信建设和遵纪守法建设,构筑东方村尾学校美好圣洁的灵魂殿堂。
6.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重大节庆日,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以及学生入学、毕业等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主旋律。努力组织好 “美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充分展示美育教育成果,激励师生特长发展。
7注重景观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整体布局、楼房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摆放等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 板报的内容形式,教室的布置,艺术作品的悬挂、校训校风等艺术字、草地、楼房墙面、路灯等景观布置,都要体现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第一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清晰思路,统一认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好习惯和“孝、善、礼”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第二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和文化传统教育。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艺术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第三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言谈举止文雅,校园书香气息浓郁,校园文化活动品位高雅。
五、保障机制
(一)实施策略
1.分析现状,寻找差距,围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深化特色教育,注重内涵发展,制定各部门分、阶段性计划,逐年落实学校发展规划。
2.根据特色学校发展规律,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3.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保障制定规划的集思广益,落实规划的有序推进,监督规划的有效运行。
(二)组织保障
1.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切实保障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由校长、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领导和级组长、科组长组成。
2.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进度,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的步骤。
3.建立以美育为主导的课程开发小组,做好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发展。
(三)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接受规划,并结合本部门与本人的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自觉主动地落实规划。
2.评估制度。建立评估小组,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客观、全面、真实地把握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水平。
3.通报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和下一步措施,使教职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4.整改制度。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规划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以保障规划实施与推进的有效性。
六、评价设计
规划的评价设计是以学校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学校自我发展和进步为评价准绳,对规划制定的办学目标、工作内容和主要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以日常化监控和阶段性评价保障规划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外部评价
接受区、街道级政府督导室、教育局、教研室等指令性的监督评价。2.内部评价
组织每年一次表彰先进活动,树立美丽形象,做好“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的评比活动。
总之,未来三年,东方村尾学校将致力于“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实施,在人力、物力和活动的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校时时、事事、处处、人人都以美育人,用美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美的教育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的能力;用美的环境熏陶学生,使校园成为学园、乐园、花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知名学校。
第五篇:以人为本 创建文明学校 促进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创建文明学校
促进和谐发展
——莆田学院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莆田学院是202_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合并基础上,吸收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教学资源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新校初创,百业待举。校党政领导统一认识,把创建文明学校、迎接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三件大事作为重中之重的牵头项目,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围绕中心,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学校、平安校园活动,营造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加快了三个校区的的实质性融合,校园面貌和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书育人诸项工作实现了从专科向本科的体制性转变。现将我校创建文明学校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确保“三个到位”
1、广泛动员,统一思想,确保认识到位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党委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部署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利用各种场合,多形式,多渠道,反复强调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性。三年来,学校先后召开5场全体教职员工和部分学生动员大会,每次会议都由院长主持,党委书记动员,把文明创建活动上升到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事关学校品牌形象、事关师生员工综合素质的高度,广泛发动,层层动员,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坚定了创建文明学校的决心和信心。
2、制定规划,加强领导,确保组织到位 创建文明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党政领导把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同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实现学校的健康、协调、和谐发展。202_年之初,校党委在讨论制定学校各项发展规划时,率先通过了《莆田学院创建文明学校三年(202_-202_)规划纲要》,对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接着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学校所有党政副职任副组长,各院系(部)党总支书记和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的校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思想道德建设、校容校貌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七个工作小组,分头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各院、系(部)以及机关单位也相应设立了本单位的文明创建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校、院系(部)还分别成立了文明督导组和督导队,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度,保证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
3、多管齐下,营造氛围,确保宣传到位
学校通过电台、校报、校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进行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宣传,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影响,努力为创建文明学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校广播电台开设了创建文明学校的专题节目,定期对文明学校创建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报道。校报和校内各种系办刊物开设了创建文明学校专栏,及时进行动态报道,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刊登和文明创建有关的文学作品。学校和各院系部的网站、宣传栏、黑板报都设有文明创建专栏,宣传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实质及文明用语、文明礼仪、文明规范等相关知识。校团委和学生会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的醒目位置张贴文明警示标语,时刻提醒师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校党委宣传部与地方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拍摄专题片、报送新闻信息等方式 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校文明办定期编印《文明建设工作简报》,规范创建要求,及时通报文明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通过这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造势,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使创建文明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1、狠抓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头脑
党委重视全校师生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和完善校、系两级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建立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中层以上干部学习为重点,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的理论学习新格局。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学生社团、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党校、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等思想建设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理论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历次全委会议精神与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着眼于先进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思考,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来,凝聚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潮流,建设有特色上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上来,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2、创新机制,丰富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员工共同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坚持用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宽教育内容、方法和 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的创新,把课堂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困惑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结合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台《莆田学院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试行)》,高度重视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等三支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建全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支持他们钻研业务、提高素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知心者和引路人。
3、德育为先,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党政领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意识,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学校实际,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在广大师生中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长才干”的风尚,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三)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努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开展文明创建,加快学校发展,实现办学目标,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校党委紧紧围绕学校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着眼于不断提高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的执政能力,把握新办高校的教育规律,科学领导、科学谋划,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推进改革发展创新;着眼于从严治党,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体现在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着眼于科学决策,按照“集体 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增强合力,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团结和谐、宽容宽松、理解支持、求同存异,珍惜来之不易的创业氛围,同心、同步、同向推进文明创建和各项工作。
2、扎实推进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校党委结合新办高校的实际,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出台了《莆田学院202_—202_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莆田学院关于发展党员的若干规定(试行)》和《莆田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测评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切实加强发展党员和基层党建工作。三年来,共发展新党员913名,其中学生新党员858名,完成19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 55个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领导配备。校党委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制定了《莆田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和《莆田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民主推荐、公开选拔了一批学校中层及基层的干部,共配备处级干部75名、科级干部111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管理干部队伍。
3、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结合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学校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具体指导的要求,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制定了《中共莆田学院委员会 莆田学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莆田学院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莆田学院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莆田学院网上招生录取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加强了 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认真开展审计工作,在项目招标和招生考试、选人用人等方面建立了监督机制,各类规章制度配套衔接,从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中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4、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提升文明创建的成效
从202_年7月开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注入了强劲的东风和新的活力。教育活动既做到“环节不乱、时间不减、人员不少、内容不缺”,又坚持创新和提高,紧密结合创建文明学校和迎接教学评估的工作,紧扣发展,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委根据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抓好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逐项建立巩固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创建的成效。
(四)推进教风、学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1、推进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不断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教风建设,提升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出台和实施了《莆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定》、《莆田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课、停课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督导,建立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体系。结合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莆田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在全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确立和形成“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和良好教风。
2、推进学风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推进了学风建设。学校组织力量对各教学 系部的学风进行专题调研,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出台了《莆田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莆田学院各系(部)学风评价体系》等文件,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入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开启发性、实践性强的选修课,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实践技能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台各种奖励措施,设立“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扩大评奖面,鼓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以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让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学校的学风建设中来,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我们把机关作风建设与党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标,加强对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理念,促进良好党风的形成,求真务实,带动机关作风建设。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校务公开、严格考勤考核督查制度、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使机关各处室形成 “勤学、敬业、守责、保密、团结、协调、文明、高效”的工作作风,树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纠正拖拉推诿、文山会海、效率低下的衙门作风,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讲发展、抓落实、比奉献的良好氛围。
(五)认真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1、重视第二课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认真开辟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校和各院系设立的学生社团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 才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检验自身所学知识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三年中,学生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等方面共获得省级、市级奖励300多人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2、弘扬主旋律,构建健康向上、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创造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构建具有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几年来,一批又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艺团体如中央民族乐团、长影集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团、福建交响乐团、重庆女子室内乐团等先后来校举办专场演出。每逢重大节庆日和新学期,学校都会举办全校及各院系的文艺晚会,带动、组织和指导师生开展各种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邀请1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学术和科技讲座、报告会,扩大了师生的科学文化视野。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和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十佳歌手赛、新校园之星主持人大赛、四届校田径运动会,校教职工篮球、汽排球、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全校性的体育、文艺活动。组建教授篮球队、乒乓球队、气排球队,不仅参加校内比赛,而且还走出校门,参加省级比赛,均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各院系和学生社团也主动组织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演讲、朗诵、全能素质比赛等参与程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性体育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六)改造硬件设施,整治校容校貌,优化育人环境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在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中,我们根据“软件建设全力以赴、硬件建设尽力而为”的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力争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投入1.03亿元资金重点建设了中区金荣教学楼、北区实验楼、学生公寓、北区广场,改建了中区停车场。202_年,学校投入80多万元对北区的食堂进行改造,对中区的东西道德楼、讲师楼进行重新装修和电路改造,并改造了南区供水管道线路。202_年和202_年又投入了700多万元用于学校供电设施的改造和教室、办公室、教师住房、学生宿舍的装修,修建了校园人行道,同时还重新制作并安装了公告栏、宣传栏、校园示意图等。目前,学校正在加紧修通中区与北区之间的通道,兴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基础教学设施,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2、加强绿化、美化,创建生态校园
学校以创建“生态校园”、“花园式校园”为目标,把绿化美化工程同校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先后邀请省设计院、福建省绿丰远以设计室、福建省榕树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拓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等单位对校园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校园内种树、栽花、植草,努力做到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三年来,共种植各种乔木1000多棵,灌木5000多棵,种植茉莉、月季、含笑等500多棵,种植马尼拉草坪4万多平方米。同时,在校园内多处地点设置了假山和喷泉,建造了“李时珍”、“南丁格尔”、“林兰英”等人物雕像和雕塑,投入大量资金对芳名湖的水质和环境进行整治。学校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亲自挂帅,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教职员工和学生广泛参与,加强卫生管理、进行卫生评比、组织卫生大扫除,认真做好卫生整治工作,努力创造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实现绿化和美化。
(七)认识到位、保障有力,切实抓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决策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确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协 同抓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校园治安网络,完善监控机制,切实抓紧抓好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特色
在开展创建文明学校的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目标,以提高全体师生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育人平台。
(一)利用侨乡优势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校办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的莆仙乡亲和社会各界对莆田学院及前期的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大莆田分校、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的建设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关怀,先后共捐赠人民币8000多万元用于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配置。海内外乡亲中有些人本身并不十分宽裕,他们的企事业发展也面临压力,甚至在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资助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乡亲们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义举,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师生的办学热情,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也因此于202_年11月被省侨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这既是办学的特色,也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我们继承和发扬学校历届领导集体在侨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上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继续把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捐资兴建的每座建筑都冠以捐资者及捐资单位的名字,让广大师生铭记在心、激励自己,学习乡亲们爱国、爱乡的事迹,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热心教育事业的远见卓识,以他们为榜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同时,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主 题活动,发挥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联办教育基地和校史展览,把“三爱”活动贯穿到学校的文明创建、教学管理中,营造了浓厚的爱国、爱乡和爱校氛围,为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探索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是抓手,是推动力,也是一项具有长效作用的育人举措和社会活动。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取得的成果保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使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融入到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不断推进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先进文化的积淀,也是我们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初衷。因此,学校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机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位、活动统一有序、物质保障及时、检查监督规范、评比奖惩得当,使文明创建活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文明创建的各个阶段,学校以文明单位考评为载体,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将文明创建活动同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广大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个人”及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的文明创建单项检查等一系列活动,使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文明创建与教学迎评促建相结合,实现文明创建活动与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
我校在申报省级“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时,就把迎接202_年的学士学位资格授予权评估和202_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两项重要任务一起研究,统筹安排。使三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学期在本校对各单位开展文明评估的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进行严格的评估。对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机关部门进行文明评估时,把能否为教学院系提供优质服务列入重要评估指标;在对各教学院系进行教学评估时,把各院系的教风学风建设、教学 场馆的卫生环境和师生的文明举止同时列入评估的重要内容。三年来的文明创建,使学校的文明评估和教学迎评有机地融为一体,两者互为参照、互相促进,实现了学校文明创建活动和教学迎评促建工作的良性互动,收到了“三不误、三促进”的预期效果。
(四)全校上下人人参与、携手共建,营造“共创文明、共建校园”的良好氛围
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全校上下广泛树立起 “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共识,掀起了一股“为学校发展当先锋、为社会服务作奉献”的共建文明新热潮。大面积的办公楼、实验室、教室、学生宿舍的清洗,卫生死角清扫、草坪整理、水沟清理、门窗玻璃擦洗等都是由广大师生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改变了原来师生中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向学校要任务,支援公共场所的清理任务。许多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外籍专家都参与了创建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每位教师、每位学生、每位干部、每位职工,人人都成为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主角。
三、主要成效
(一)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有较大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我校以迎接文明学校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坚持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并重的办学理念,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增强师资力量,提高科研水平,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理、工、文、管、医、教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本科专业发展到23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1.16万人,比202_年增长了近2倍,其中本科生6300人,开始实现教育部批文中关于“逐步过渡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要求。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已开办35个专业,成教学生40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573人,比202_年增加270人;高职称教师165人,比202_年增加65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达29%;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含在读)207人,比 202_年增加143人,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达36%。先后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整体上得到改善,素质逐步增强。同时,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国有固定资产总值从202_年的1.69亿元增加到202_年的3.23亿元(不含附属医院),比增9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202_年的2300万元增加到5900万元,比增170%。安居工程、和义楼扩建工程、学生宿舍扩建工程、金荣教学楼和北区学生公寓等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基本就绪,校园绿化面积达319000平方米,绿化率为41%,202_年被莆田市政府授予“国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二)校风建设初见成效,全校上下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推进了校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先导,以教风、学风、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学术自由、作风民主的制度建设为保障的校风建设,使良好的教风、学风初步形成。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满意度日益提高。广大教师潜心于教书育人,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能够结合实际将前沿的知识与分析方法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让学生学得扎实,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干劲,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努力掌握课程内容,课外还能积极钻研,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呈现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面貌。三年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获得省级、市级表彰和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奖11项。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项4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5项,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项。有4名教师分别荣获省优秀教师和校教学名师称号。学生在全国大学 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全省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获奖230 人次。202_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八级通过率达70.6%,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70.9%。202_年,103名本科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28人被录取;423名专科生参加“专升本”考试,145人被录取。
(三)广大师生的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文明习惯日渐养成 经过三年来的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明创建活动的认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创文明校、做文明人、讲文明话、行文明事”的意识,道德水准普遍提高,文明习惯逐渐养成,尊师爱生、扶危助困等行为蔚然成风。几年来,我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事迹不断涌现。比如,三年来我校师生共参加义务献血2500多人次,学校因此于202_年被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称号;部分师生自发成立了“爱心会”,以资助贫困学生,爱心基金累计60多万元;师生们向“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印度洋海啸灾区和残疾人事业等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临床医学系202_级学生黄文秀,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作为教研解剖的人体标本,成为莆田市捐献遗体的第一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不仅构成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学校和个人发展的一笔笔宝贵精神财富。
四、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校党委的重视、领导和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与重点高校、老大哥学校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学校初创,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文明创建活动的进展还不够平衡;办校时间短,校园 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办学经费紧张,投入不足,校园建设标准偏低,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以勤补拙,坚持“软件全力以赴,硬件尽力而为”,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最近,省委领导要求:要把我省的教育事业办成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后劲的脊梁。我们本科高校责无旁贷。“十一五”期间就是我校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办好全市第一所本科大学,任重道远。三年的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推动学校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以发展为主题,走内涵和外延发展并举的路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布局合理、科类配套、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新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增强教师和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以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为目标,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时代潮流,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建设有特色上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早日成为更高水平、更加和谐、更加优美的“莆田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