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漫谈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12期 王世发
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在不断成长,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有着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紧紧相连的特有的路径。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是人生的一条学习之路、追求之路和奋斗之路。回眸青年教师成长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奋斗轨迹。
一、志存高远,海阔天空任遨游
我们正处于一个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教育发展很快、社会地位比较高的时代,是改革开放、鼓励创新、奖掖拔尖的时代;是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的时代。搞学术研究,可以百家争鸣,搞教学改革不受一定模式的限制,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时代。面对这个时代,青年教师该怎样生存,怎样发展,怎样工作呢?
1、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人,要有自己的宏图大志。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有远大抱负的教师。我们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从事教师这门职业,这一生当什么样的教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凭我个人的经验,我把教师分为五种类型:①名师。即著名的教师。这类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一种大的事业来追求,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体系和教学风格。这类教师是教育和教学专家。②优师。即非常优秀的教师。这类教师爱岗敬业,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比起名师来教育思想谈不上形成体系。③匠师。即教书匠式的教师。这类教师懂教学的基本技法,按教学的常规办事,但他们无大建树和创造力。④庸师。即平庸的教师。这类教师的优点就是工作态度比较好,但教学缺乏智慧,缺乏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⑤劣师。即劣等的教师。这类教师一方面功底浅薄,业务能力差;另一方面,工作责任感也差,这类教师容易误人子女,给教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青年教师应该做什么样的教师呢?很显然,应该是创名师,做优师,当研究型教师,做学者型教师。教师要有小人物做大事业的气魄!
2、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一位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孩子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行动。‛这就要求教师的行为符合规范。
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四个要素,即:①无私奉献的师魂。②热爱学生的师德。③和谐教育的师观。④教书育人的师能。在教师素质中,责任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学生没有第二次青春。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有了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你就会敬业,就会用心地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3、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转变。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思想,与时俱进,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中央教科所教育学博士朱小曼女士关于教师素质她得出一个公式,即教师素质=教育能力(长)×教育素质(宽)×教育思想(高)。这就是说,教师的素质是立体的,而教育思想代表着教师素质的高度。就目前来讲,我们正处于教材改革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青年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教学,就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①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生学习。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自己的事业,是一辈子的事。②从单一的语文学科知识转向跨学科知识和综合性学习。③从内容性知识转向方法性知识。④从构建单一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转向构建语文课堂内外相结合的综合学习环境。⑤从传授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勤奋攻书,年华不负苦读人
步入语文教学的讲坛,就意味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辛的跋涉。你要作好充分准备,耕耘语文教学要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来描绘自己奋斗与拼搏的轨迹。刚步入教坛,你还年轻。作为语文教师,你首先要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读书。古语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语文教师读书是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
读书没有止境,但读书确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我想,语文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事业,读书也有三种境界。现在不妨来一点‚效颦‛,也用王国维先生的办法,借用几句现成的古诗来表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第一境也。读书,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夏天,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夜晚,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物我为一‛的读书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第三境也。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豁达、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上境界。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呢?我认为,语文教师读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读与语文课文直接有关的书。如著名作家的评传、节选课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赏析、名家名作的手稿、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等。第二层次,读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书。如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名家的书。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文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还有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赞科夫的论著《和教师的谈话》等。第三层次,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如哲学、美学、文学、思维科学、文艺理论、艺术等方面的书,这些书是高品位的书,细致地去读它,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语文教师读书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善于读整本的书。第二,读系统的书。第三,读‚杂‛书。语文教师要成为杂家。因此读书的范围要广一些。第四,读书要注意把握分寸。书是读不完的,要注意轻重缓急,注意读书的计划性。
青春年华须苦读,年华不负苦读人。只要你真正地勤奋读书,你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处处都会得到报偿。
三、善于积累,天机云锦为我用
宋代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正好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规律。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扎实的积累。如果你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就为你的教学增加了‚本钱‛。积累资料本身就是在做学问,能够坚持积累资料的人,就是在往专家的道路上走。
怎样积累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做法谈八种方法:
1.编目录索引。即根据教学需要,将有关刊物、书报中的资料,按文章篇名、作者、出处、页码,加以分类排列,编成册子,这是搜集、检寻教学资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积累方法的特点是费时少,效率高,容量大。
2.做资料卡片。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积累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便、灵活、适用。
3.搜集教学图片。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片教学,学生兴趣浓厚。教师如果平时注意收集有关教学图片,对教学有很大帮助。比如我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我就搜集了反映周总理光辉一生的各个时期的10多张图片,教学时向学生一一展示,增强了学生对总理崇敬和怀念的感情。
4.荟萃优秀教例。语文教师除购买比较系统的教案和教学设计书以外,还可以从各种报刊上收集一些散见的优秀教例。也可以从各种教研活动所展示的课中或竞赛的课中遴选出来加以整理,形成优秀教例。十多年来,我收集或整理的优秀教例有100多节。收集这些教例可以帮助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开拓教学思路,也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5.汇编名师经验。我从1987年开始就进行特级教师追踪,我主要追踪了四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于漪、宁鸿彬、魏书生,在各种报刊上我特别关注他们发表的文章,一当发现,就认真阅读,有的还复印下来认真地研究。我追踪他们十多年,最后分别形成了这四位特级教师教学经验的讲座稿。在教学视导中,我就给老师们进行这些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6.剪辑教学资料。即将各种报纸上有价值的信息和研究资料剪下来粘贴在专用的剪贴本上,有的刊物上价值较高的文章不便于剪辑,我就先复印下来,然后再作剪贴。剪贴多了,再分装成册。
7.集纳教学火花。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特有的闪光点,如果我们注意积累,就会构成自己闪光的经验。集纳教学火花,有时是教学中的一种设计思路,有时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机智,有时是教学中一个精彩的片断,有时是自己的一种教学主张。即使是自己思考的一些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教学格言,也可以收入教学火花集。8.整理书报杂志。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计划地买一些书,订一些报纸和杂志,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对自己订购的书报杂志每年进行一次整理,书籍平时注意了分类,报纸和杂志一年进行一次装订。迄今为止,像《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我就有1986年以来的全部杂志,我都将它们按刊物的名目非常系统地摆放在我的书柜里,为我所用,这是我家里的一道风景,也是我的一笔财富.上面讲的这8种积累方式都是操作型的,还有一种至关重要的积累方式不能忽视,这就是只动脑不动手的‚阅读记诵型‛积累。现在评价一位语文教师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就看他读了多少名著,背了多少名篇,这是影响人的一生的重要内容。背诵积累是语文教师的硬功夫
四、潜心治教,中流击水取真经
青年教师的成长,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总结、提高。我们要学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通过认真的实践,走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特点与规律的路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经验。
1、善教须从备课始。教学不仅要会教,还要善教。善教必须从备课开始。因为备课是教课的基础,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我对教师备课有三点认识。第一,备课是教学中‚根‛的工程。有一位生物科学家说:‚只要把植物的根研究好了,自然界的绿化就研究好了。‛教师从事的事业是根的事业,语文是根的学科,而备课则是根的工程。备课与教学的关系,就好比树根与树的关系。树大根深,根深叶茂。第二,备课就是教师的‚自学‛和‚自修‛。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自学的过程、自修的过程。这是教师提高自己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第三,备课就是在研究学问。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就要在备课中善于发现,善于研究,善于创造。把备课当作做学问,教学才可能得到升华。
怎样写教案呢?①不要把教案写成对教材进行分析的教案;②不要把教案写成对教材进行讲解的教案;③不要把教案写成问题组合的教案,整篇教案由问题串连而成;④不要把教案写成陈旧的备课模式的教案。要把教案写成体现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教学实施方案。
具体来说,现在备课写教案总的要求是打破传统,创新形象。现在的教案大多还是一副老面孔,要建立新的形象。老师们可以尝试下面一些做法,写好以下10种教案:①重点突破式教案。一个学期重点突破2—3篇课文,钻研深透,认真设计,写出详案。②课题试验式教案。体现教学的专题研究和教学模式的实验。③课件制作式教案。即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这是教学改革的方向。④扩充容量式教案。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扩展拓宽,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⑤自我评点式教案。每个教学环节说明其设计的意图和要达到的效果。⑥实践活动式教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⑦开放阅读式教案。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阅读。⑧一课多案式教案。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教学,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⑨探新作文式教案。探讨作文教学的新路子。⑩指导创作式教案。指导学生学习创作小小说、诗歌,改编戏剧等。这样备课就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起来了,教学的形式也就多样化了,备课就不再流于形式了。
2、苦练教学基本功。语文青年教师要练好以下10项基本功:①能写一手漂亮的字。②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③学会美读课文。④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⑤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⑥独立地钻研课文,对文章理解有独到的见解。⑦独立地设计教学。包括课型的设计、教学结构的设计、课中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教学板书的设计等等。⑧会写下水作文和教学研究文章。⑨示范背诵课后要求背诵默写的内容。⑩教学灵活充满机智。
3、于细微之处探神韵。教学中有许多细小的环节,哪怕是课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语或教学中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只要我们留心琢磨,就会体现出教学的神韵,闪出教学的火花。武汉六中女特级教师胡明道有一次执教公开课,她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位男学生作答,这位男学生答得非常精彩,学生的答案比老师事先准备的答案还要好。这时胡明道老师非常激动地从讲台上跑到这位男学生的跟前,一位女教师紧紧握住这位男学生的手。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下子把教学掀起了高潮。这就是胡明道老师的教学艺术。
有一位老师教《卖油翁》,先点两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圆圈,要求一次画完,不许改动,两个学生都把圆画瘪了,这时,老师在黑板正中也画了一个圆,老师一画就画得很圆,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你们一画就把圆画瘪了,我一画就画圆了呢?‛学生回答:‚您准备了的,熟悉一些!‛老师说:‚对,这就叫熟能生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熟能生巧的课文——《卖油翁》。这样导入新课,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批改作业也得讲究艺术。有一位老师批评一位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那位学生对老师的批评表示反感和讥讽,他在作业本里写了一首诗劝老师:‚师不知,人各有志;生岂是,懒懦之士?吾处世,当扫天下;何须为,小题劳神。我自有,人生准则;师不必,白操痴心。‛那位老师看了之后,为之一震,决定以柔克刚,对这位心雄天下,不作小题的‚英雄‛回以诗教。教师在学生的诗下面也写了一首诗:‚未成江涛涓涓水,一去狂飙淡淡风;自古成功足下始,细微如何不英雄。‛学生见老师在课堂只字不提这件事,只是在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回敬了一首诗,也为之一震。一周之后,学生找老师作了一次长谈,教师才见机谈了关于‚扫天下‛、‚人生准则‛和‚做作业‛的事。自此以后,那位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教师很注重教育的方式,没有刺伤学生,通过‚诗教‛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敬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是教育方法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细小的环节,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还有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点、教学过渡语的设计、教学的穿插艺术、课文的词句品析、课堂活动的引导、教师的示范朗读、教学板书的设计等等,这些教学中细节的处理,只要我们细心考虑,精心设计,都可以给教学注入神韵,展示教学的艺术魅力。
五、不辍笔耕,独上高楼写华章
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读书和积累,还要善于写作。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所谓本钱,一为善读,二为善写,二者实相关而不可剖也。‛叶老又说:‚惟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苟非然者,学生即或终臻善读善写,断非老师之功。‛这话十分恳切地道出了教师善读善写的重要作用。
1、教学中暴露出了语文教师写作的弱点。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曾登了一名中学生的文章,题目为《老师,您会作文吗?》用语非常尖刻,但确实是实情。上海《语文学习》1997年举办‚花季的耕耘‛征文竞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赛,采取同题作文的形式进行。竞赛结束后,《语文学习》编辑部邀请评委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钱梦龙老师在《语文老师的读和写》的发言中说:‚我有幸担任‘花季的耕耘’征文竞赛的评委,原以为老师的‘竞赛作文’,虽不一定佳作如林,至少要比学生的作文竞赛高出一到两个台阶。评选的结果却使人失望。200多名由各区县筛选出来的文章,除少数几篇得奖之作外,大多平平而已。评委们一致的看法是:‘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这就暴露出语文教师写作的弱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当文学教师期间,曾写过一千多篇小作文。这些小作文有的是描写自然现象的,有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的。他说,这些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见,老师的作文对学生会产生多么大的作用。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能这样,就再也不会发表《老师,您会作文吗?》这样的文章。
2、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写作。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很重要。首先,它是专业素质、学术功底、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展示和重要标志。第二,它是教师工作实践和经验的理论表现形式。第三,它是教师思想深刻,底蕴深厚,感情充沛的反映。第四,它是教师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一个教师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凝聚。因此,它既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教师自身的财富。
3、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笔耕。语文教师如何写作,我有一些感受和体会。我认为要做到‚四个舍得‛、‚三个字‛。‚四个舍得‛即要舍得花钱买书,舍得挤时间读书,舍得花功夫积累,舍得费心血写作。做到三个字:①勤。要勤阅读,勤思考,勤积累,勤动笔。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作文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多为之‛就是要勤动笔。实践出真知。写多了,经验也就有了。②苦。写文章是非常辛苦的事,平常工作就很忙,哪来时间写作?只有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我的好多文章都是‚五一节‛、国庆节和暑假期间写出来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写作最好的时候,我的文章大多是在夜晚11点到深夜2点写出来的。也就是说人家休息的时间就是你写作的时间。当别人娱乐和休息的时候,你仍然在奋斗,你就会成功。我相信两句话,写作本是辛苦事,梅花香自苦寒来。写文章要耐住寂寞,这样才能达到‚孤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③恒。写作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恒心搭起通天路,写作冲开智慧门。我们每一位青年语文老师都要拿起笔来,在咫尺讲台上耕耘人生,在辛苦写作中充实自我。青年教师面前都有两条路:一条通向辉煌,一条走向平庸,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语文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我们有一颗滚烫的敬业乐业之心,钟情于语文教学,踏踏实实,不懈追求,必然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脚印,用人格和智慧谱写的语文教学的乐章必然经久地在学生心中回荡。
年龄随着时光而老去,青年永远是青年。
第二篇:漫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漫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贡叶俊)
(一)(2010-07-22 17:20:42)转载教育 ▼
标签:
分类: 我的成长
既是漫谈,则有点像随笔的味道。虽一家之言,然自肺腑出。——题记。一、一声长叹:谁来渡我?
观世音是菩萨,不是佛,因为要成佛,必须要“觉我,觉你,觉他,觉醒圆满者,即可曰佛”,而观世音还未达到“觉我”之境。但是,观世音能够谨遵大乘教教义,以济世救人为宗旨,以“慈航”态度渡人成佛,且渡人不分类别,故曰“普渡”。我未成佛,却要普渡众生,试想,这是一种怎样至善至尚的境界啊?!
教师,不也是在渡人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自己的手里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不也是扮演着“摆渡人”的角色么?欲渡人者先渡己,作为青年教师,我不免长叹:谁来渡我?
按照新课程的观念,可以这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专家以及同伴的帮助毕竟是外力因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自己的“悟”。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谁来渡我?——只有自己。困惑也好,迷茫也罢,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经历,这些经历就好比是疾风骤雨,你要把自己渡到彼岸,就必须与之正面交锋。你没有对抗大风大浪的本领,却要渡人,只能是凭运气。而众所皆知的是:运气是靠不住的。这些本领的获得,还得靠自己。
所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很不妥当,因为他在渡人的同时也在渡自己,不尽是纯粹为他人做嫁衣。二、一种心态:大浪淘沙,时间濯人。
水滴石穿,众人皆以为至柔的水功力最高。我不以为然。我觉得真正厉害的是时间,是时间赋予了水这一份力量。于自己、于学生,都不能指望获得短期性的功利目的。所以为人师者,要保持一种宽宏的胸怀,包容的态度,一种始终思考的工作方式,要破除既有的思维定势。唯有求变求新,在时间的涤荡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方能魅力永存。
周国平说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孤独的。即使是你最爱的人,也不能保证两个人永远心心相印。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或许一时一地有情感共鸣,但是曲终人散后呢?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育人丰富的人性,即使是一个人在场,也能让孤独的灵魂有所依靠。让学生依赖你、崇仰你,这违背了人性,违背了教育的实质。而应该颠倒过来,把学生培育成自己仰视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应该把自己放低些,再放低些,在时间涤荡中让自己的人性更丰富、更完善。
三、一种修养:成全他人
曾仕强认为,成全是人间最好的一种美德,此言甚是。务实点说,通过你的付出,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考上了好学校,这是成全;务虚点讲,你给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点燃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抑或让他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给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他看到生活中美的一面……这些都是成全。依稀记得钱理群有这样的观点,大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给学生什么?不是别的,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即使他杀了人,走上刑场的那一刻,回想起以前的老师给了他美好的回忆,心底泛起一阵温暖,这就足够了。话虽浅,但令人动容。所以,成全可大可小,就看你拿什么尺度去衡量了。
四、一种选择:叙事研究
青年教师反思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写教学笔记,文乎文乎地说就是做叙事研究。在还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施教行为,大概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苏格拉底有个人生信条: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坦诚地说,认识自己比起认识他人要困难得多。尤其是不加以掩饰(或者说有选择性的)地认识一个完整的自己,那是难上加难。这个世界上,不乏很多活了大半辈子都不知自己是谁的人。作为一个与书为伴的人,我们如果没有洞察自身的感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可悲的人只能教出可怜的人;有缺陷的人教不出完整意义上的人。更让人绝望的是,可悲可怜的人在一起居然毫无察觉,有时甚至形成一种强大的思维定势,一起在不经意中扼杀掉一两个幡然醒悟的“另类”。
第二,深化对学生本质属性的再认识。我们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仔细算算,和他们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与自己的亲人相处的时间。可是扪心自问,我们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到底认识多少,恐怕结果不免让自己感到心虚。余文森、叶澜等教育界专家对学生本质属性的叙述也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不要忘了,我们也是从学生过来的,认识了自己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学生,这是前提。现在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可是在我看来,教师的情境设计有多少是真正符合学生需要的呢?此外,灌输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看你的灌输技巧。想想以前,我的历史老师讲述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整整45分钟都是他在讲,讲的是多么精彩,多么让人开窍!不可否认,对学生本质属性的误读,其遗毒是难以消除的。
第三,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事求是地说,有效教学并不等于好的教学。现实的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割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表现就是只重知识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价值关怀。江苏省教科院教研员、国家督学成尚荣认为:心智的变化、情感的丰富、学习愿望的增强、意志力得到锻炼,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作为一名文科教师,我认为这是始终颠扑不破的真理。进行叙事研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既可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也可以关注价值观的交流、沟通与引导。哦,对了,还有商榷,因为我们都不是孔圣人,达不到他老人家那样的人生高度。五、一种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站的高,就看得远;胸怀宽广,就能包容万物、海纳百川。作为一名教师,尽管学历不高,但就得有知识分子的一种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没有这样的情怀,枉度此生。
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正因历史太长了,国人遭受官本位思想的浸淫已呈病入膏肓之态。是不是只有官场中人才能如此信誓旦旦?当然不是。我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在如今这个价值观崩裂的时代大有作为。我不求学生接受我的思想,我只要你能对历史、对现实作一些思考,这就足够了。如果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那就更棒了。
我是一位普通的政治教师,但绝不妄自菲薄。我们的使命不仅在学生的当下,更在于其未来。如今的社会,一个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你能对别人起多大的影响。我们的受众是学生,我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去做,而是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策略,如果你的话对他是有启发性的,甚至改变了他原有的初衷,那么你就是成功的教师。六、一个启示:以智慧领略沧桑
做一名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社会民主、法制的进程,对于我们身处的这个位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但常被人遗忘的真理。
《现代快报》上曾有一篇关于喻旭初老师的报道,是关于金陵中学校园被市政工程侵占,喻老师上书市政府的事。很敬仰这么一位语文老师,有强烈公民意识,有社会担当的一名知识分子。与蝇营狗苟的人相比,喻旭初老师的形象是光辉的。
喻旭初老师特别反对一个词:老百姓,他倡导另外一个不算新的词:公民。这点,可以让我们政治老师汗颜。我们大多数政治老师只是把功夫花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对解题的研究上,很少有自己的深刻思想,这或许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但绝不是可以启迪学生灵魂的老师。总觉得今天的知识分子们少了点民国时期那些同行身上的味道,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心是极其单薄的,是严重发育不良的畸形儿。比如,从我们身上能探寻到生命的厚重感么?
人凭专业知识站在讲台上,只是最低级的教师。只有凭借深刻思想立足讲台,才能够达到至上境界,才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我想,也只有饱含深情地对待生活的人,才有这样的潜质。以智慧领略沧桑,这是教师的必修功课。七、一种信仰:生命的寄托
有位武汉的编辑朋友,是一位才女,诗文歌赋,信手拈来,才思之敏捷,让人叹服。古往今来,大凡才能出众的人,性情似乎都不怎么循规蹈矩,她也不例外。她是基督徒,信仰万能的上帝。母亲逝世,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妈在天上,没有哭泣、疼痛和哭号,因为神已经将一切都更新了。我默然。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无法体会到她的心情。
在当下,有信仰是件值得让人羡慕的事。因为信仰危机已是普遍现象。那么,这里有必要思考的是:限定在教师这一职业背景下,我们应有的信仰是什么?
5月18日《长江日报》有这么一则新闻:昨日凌晨3时许,武汉新洲一所初中学校组织30余名九年级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参加敬香祈福,因为下月就要中考了,学校希望九年级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一位副校长表示,每年都会组织毕业年级班主任敬香,这已经是常规工作。有的老师比较讲究,还提前3天吃斋。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激起了我的共鸣:教师不见得都是无神论者,但一定是人文之父和心灵之师,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灌输者。说的真好!看着“常规工作”这四个字,我彻底无语。
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信仰理解为“家”,正所谓此心安处是我家,真正的信仰应该是生命、心灵的寄托之所。可是,反观现实,在扭曲的价值观的“关照”下,教师的“异化”已非个例。
应该承认,教师的信仰不仅是个人的私事。因为我们信仰的品质决定了教育实践的品质,决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教育何为,这是教师信仰的立命根本。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功力有限,我一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慢慢探索和感悟。但是我知道,没有信仰,那只能是孤魂野鬼。八、一种功力:忍受孤独
我问过老朋友,也问过萍水相逢、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什么是孤独?答案是大相径庭。这不足为奇,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感受自然也就不一样。
但是我随之而来的一个追问,大家对其的回答却基本一致:你害怕孤独吗?——怕!
我认为,世上的孤独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两类: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绝对的孤独,因为我们的生命纯属偶然;其二,“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似乎在人世间寻找不到和我们一样的足迹,我们始终找不到同行人。反观现实,人之所以会做许多愚蠢的事情,往往都是忍受不了孤独的折磨所致。
八十高寿的时候,有人问叶嘉莹: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那八十呢?几年之后,她终于找到庄子的一句话作为答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是何种宽宏的心境?又是何种至上的人生境界?恐怕只有叶嘉莹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读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苦难的打击可以是一种催伤,但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锻炼。”不是说要看破红尘,但有时候我们确实要看破一些纷纷扰扰,获得更大的精神的自由,代价是不得不承受一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而且在苦痛中要支持着不能够倒下去。对此,我深信不疑。能够得到这样的启示,不仅对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积极意义,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成熟也是一种正面的推动力量。
第三篇: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的演讲稿
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的演讲稿
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就是这份激情,这份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小学时,我的心情是多少激动,多么自豪。然而,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常常日思夜想,认真阅读各种有关的参考资料,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有时已是夜深人静,劳累了一天后,躺在床上,但满脑子仍是问题、答案,灵感一来便忘记了疲劳,一骨碌爬起来写,直至满意为止。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因为我是一名教师。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生活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普遍而广泛的,不应该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调皮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甩,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师爱的细腻和多样,没有哪一种职业可以相比,特别在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多样化的师爱,润泽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温家宝说:“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是啊,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此我在工作中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
虽然我早已知道,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今生我无怨无悔。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为师者应该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勤勤恳恳,把我的爱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事业。回顾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的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领导,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xx号参赛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我是一名人民老师
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
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
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
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
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
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记得老师曾对我说过:“在登上讲台前,请先学会爱。”是啊!缺乏师爱的教学是单调的,缺乏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师爱是每一位学生希望得到的精神甘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我们的爱是细腻的,一遍遍的谆谆教导,一次次的细心照料,一声声殷切的关怀。
我们的爱是无声的,学生的身影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脑中,在我们的梦中。
我们的爱是无求的,全力的付出,无私的奉献,只为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当然,教师职业承载的不仅仅是爱,也是一种责任。
我们犹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起塑造学生灵魂的责任。我们犹如燃烧的蜡烛担负起照亮学生前途的责任。
俗话说的好:“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三钱粉笔,万钧重担。”这字里行间都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师责任感的重要性。爱与责任的交融,是师德之魂。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在我的心中,爱与奉献就是大爱谭千秋!谭千秋,一个让亿万中国人落泪的名字。地震来临之时,他张开双臂死死的护住4名学生,自己却被楼板砸得血肉模糊。谭千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心系的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生命攸关的那一刻,他用血肉脊梁承受住了千钧重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
也许在教师岗位上,我注定平凡一生,那么就让我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它没有水晶纯净,没有宝石艳丽,但是它闪耀着最独特的光辉,因为爱与责任,无私奉献赋予了它人世间最永恒的魅力!朋友们,让我们擎起“爱心”的火炬,吹响“责任”的号角,高举“奉献”的旗帜,在平凡的岗位上,甘愿做千千万万个芬芳桃李后的枯萎的落叶;甘愿做千千万万个国家栋梁后的到死丝方尽的春蚕;让我们能大声地说:我骄傲,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的演讲稿
从实习到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也快有一年了,有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回顾开学后的几个月,有较大的进步也还存在着不足。
总结起这几个月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综合课外知识以及实际问题;在教学方面只做好了教书但未能很好的涉及到育人方面,整体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理想。
鉴于以上问题,我经过认真的思考,给自己制定了以下一些目标,以求在下半学期做的更好。
个人专业化的提升非常重要,学校一直在强调这点,而我也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自身的提升,而且给学生带来非常多的好处。而在这个短期的目标中,主要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教书育人。而我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做到很好,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到德育教育的问题。因此,在往后的计划中,我会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有关德育渗透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多看相关的理论资料,学习在教学中做好育人的方法以及可渗透的内容,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课堂上的教书育人相结合。
2、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多听课:除了理论的学习外还需要多于其他老师交流,请教相关方法内容并请求老师对我自己的方法与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多听课,学习课堂上实际的方式方法并,认真总结加以运用。
3、课间课后的师生交流: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在课间或课后可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我不仅仅是她们的老师也是她们的朋友,让她们相信我,愿意与我真心对话,以此在一些事情或她们遇到的问题上渗透德育方面的内容。
其次是教学效果。在我们班,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因此一些同学对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并不能快速接受。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一些原因。而在教师本身,问题就往往是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在这个问题上,经过长时间的总结与反思,以后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让课堂充满阳光与激情:在课堂上,无论是老师或是学生,情绪很重要。教师有激情的声调与谈吐,会让学生也随之振奋起来,这也能让学生在这一整节课中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在整节课中都需要保持这一心态,并且在语音语调的运用中要做到抑扬顿挫。
2、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在课堂中,学生并不会一直都处于一个情绪高涨的状态,而是会有较大的起伏,这在于老师要如何去调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点甚至乎一个与课堂内容有些许相关的笑话,不断的调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的起伏。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材,选用适中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要适当的照顾,调整授课的方式,解题的方法尽可能让大部分的学生及时掌握课堂上的内容。在课余时间里,对一些学生也要多加鼓励。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更加努力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实践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教师。
第四篇:“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以不等式及其解集‛案例分析为例
道真自治县玉溪镇中心学校 胡军 道真自治县旧城中学 张帮洪 高亮亮 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教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健康成长,专家们众说纷纭,为了探索一条使青年教师有效成长之路,我们在实施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本文将以“引领”为出发点,用“不等式及其解集”课堂教学案例,就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各位同行不吝把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经验让大家分享。
课题: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目标
⑴了解不等式及解集的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⑵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⑶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及分析 一.创设情境
师:下列选项中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 2 3;B 3 3 6;C 67;
D 3 4 5。
生:选D。师:为什么?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 345。
师:利用教具与学生一起动手展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指出,组成一个三角形需三条边,这三条边的关系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图1中,有abc。
评析:教师用一个试题来引出不等式,由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一个不等关系,并用教具与学生一起动手展示,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现实中的不等关系。无非是想给学生说明是学习的需要才研究不等式关系的,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这一环节的处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引领:这里有两个疑问需要解决,一是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突出建摸思想,实际问题作为大背景。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数量关系中从相等关系(已认知)到不等关系(待认知),从感性上感知学习不等式是是学习方程的发展,后续学习中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二是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在八年级学习,知识点超前,这个情境的。
二.新课讲解
问题1:从2012年8月3日起高速公路假期免费让小汽车通行。现已知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23:20距离A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有地50千米,要在24:00之前驶过A地高速公路收费站,问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2小时 32502
① 生:⑴汽车要在24:00之前驶过A地,所需时间应不到小时,即
3x32⑵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使小时的路程要超
32过50千米,即x50
②
3师:分析提示,设车速是xkm/h。又23:20到24:00还有40min,即上面的式子①,②用什么方法表示的? 生:“”或“”号连接的。
师(板书):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师:要求全班学生齐读两遍不等式的的概念。生:齐读。
评析:以上环节教师试图通过一个问题的两种考虑来引出不等式的概念,是从问题着手回到课本中来,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处理问题情境时,没有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除相等关系外还有大量的不等关系,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模型),它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型。在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时,没有对不等式的概念的含义进一步的理解,而要求学生机械性的齐读两遍。
引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活动中概念的建立提出的要求是‚抽象数 2 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因此,概念的建立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摸仿,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结果。教材中不等式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是通过一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进一步依据不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此时蕴涵了建模思想),然后类比等式(或方程)的定义,引出不等式的定义。关于不等式的定义,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二是 ‚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定义中的核心词是用‚符号‛表示‚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主要有两种:一种运算符号(,-,,等),另一种是关系符号(,,,等)。而不等式的定义则是用符号‚‛、‚ ‛表示的是大小关系,和用符号‚‛表示的是不等关系。这些一个个单独的符号便组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不等式。在这个过程中蕴涵了符号化、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要大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在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传播方面不断探索。
2例1:式子30 x20 y6 3xx是不等式的是:
生:30 x20 y6。教师只是对学生答题结果的对错作出评价。
评析:此环节需要说明,在30,x20,y6不等式中,30不含字母(未知数),x20含有未知数x,本节课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
引领: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 问题2:不等式2x50中的速度x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 3生:(通过思考)x75 师:为什么?
生:因为当x75时,汽车刚好到达收费站,所以要想在24:00以前通过收费站,速度就得大于75千米每小时。
师(板书):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评析:方程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数学工具,不等式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在认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式接受新知识不等式,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提供一条合理的学习之路。但在解决问题2中,学生很快答出x75,课堂教学生成效果失真。
引领:首先要引导学生将不等式
22x50转化为方程x50,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3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很容易得到方程
2x50的解是x75,然后通过比较可得x应该3满足什么条件是x75,从而引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师:这样的值有多少个呢?能够举出具体的几个吗?
生:无数个,只要比75千米每小时大就可以咯;例如76;80;96...师(板书):使得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称为不等式的解集。师:与解方程类似,求出不等式解集的过程我们将它称为解不等式。
评析:在给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后,教师问‚这样的值有多少个呢?能够举出具体的几个吗?‛,学生答:‚无数个,只要比75千米每小时大就可以咯;例如76;80;96...‛,教师板书:‚使得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称为不等式的解集‛。好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一气哈成。
引领: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是不等式中两个基本概念,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二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的解集。‛也就是说不等式的解集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教材中在研究不等式的解集时,是在知道了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不等式
2x50不有其它解吗?如果有,3这些解应满足什么条件?‛这里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的发展。
问题3: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如果有是什么方法? 生:有,数轴。因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师 :回答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样在数轴上表示出这个x75呢? 师:首先我们知道数轴的三要素有哪些? 生: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师:板书画出图形: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x75呢? 生:没有回答。
师:x75在数轴上表的数是75右边的所有数,如图所示。
师强调:在数轴上表示x75时,大于75的数在75的的右边,即图形表示方向向右,不等号“”表示不包括75这一点,用空心的圈表示。
师:x75时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呢?
生:小75的数在75的的左边,即图形表示方向向左(如下图)
师总结:当取“”或“”时,中间的圈用空心的圈表示,而取等号时用实心圈表示。
评析:对问题3的解决处理上不当。首先是‚用什么方法‛上为什么学生很快想出是数轴而不其它呢?最后教师在总结时说出‚而取等号时用实心圈表示‛与本节内容无关,关于取等号的问题将在后面学习中出现,教学生成失真。
引领:首先给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后自己得出结果;其次教师在作‚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示范时,应注意让学生准确画图,将画图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来处理,打好基础,对画图过程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并适量的练习,使得学生对画图基础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发展基本能力;还要注意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续知识(其他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等)的学习提供方法。
三.练习巩固
1.不等式解集x1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生:因为大于1并且要包括等于的情况,所以选B。
评析: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对于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本课对B,D两种情况没有涉及,虽然学生能正确答出结果,但是此题超出本课知识范围,教师在理解教材上还需要加强。
引领:在没有深入研究教材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增加教学内容。2.用不等式表示:
⑴ a是正数;⑵ a是负数;⑶ a与5的和小于7;
⑷a与2的差大于1;⑸a的4倍大于8;⑹(6)a的一半小于3.(找两位同学上黑板来做,其他同学自己在下面完成)。答案:略。四.课堂总结(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 师:请同学们回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讨论后回答):知道了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意义;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引领:关于小结,教师应重点放在以下几点进行引导:
1.怎样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通过‚列出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与方程的相应部分类似,在不等式概念的建立、展开时注意引导学生类比方程、等式的学习方法来讨论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突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关注不等式的特点。
3.反思在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时,需要以不等式的知识为载体,将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P119页,习题9.1第1、2题。2.选做题:P120页,习题9.1第3题。课后反思
本课例是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而组织的一节课校际教研活动公开课,目的是通过一次典型的课例研究,使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就教学中存在问题、疑惑得到经验丰富的教师群体的引领,提高自已的教学技能。
综观上述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1.教学过程环节
本课教学环节分为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新新课,在新课学习过程中通过3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是巩固练习和小结。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以‚问题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一位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是难为可贵的。
教学设计是为教学过程作准备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些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如导入环节的情境,解决问题2等环节还需作出改进。
2.教材的处理环节
‚不等到式及其解集‛是人教版(2012年版)教材七年级第九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后来进一步表述事物关系量的新课题。教科书选用了一个具体行程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时间和路程两个不同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不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引出不等式的概念,然后学习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等知识。在给出不等式的概念时,教师用只重视了‚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这一定义而忽视了‚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这一定义,在讲解表示不等关系的符号时增加了‚‛和‚‛这两种符号。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十分重要。理解教材体现教者的本色,对教材内容按照教的视角进行重构。教师既要整体把握教材,又要从细微入手,还需要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每一道例题、每一个习题、每一个备注,只有反复推敲打磨,才能有效确定重难点。
本课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新课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⑴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前面章节(如方程)已有渗透,只不过本章的学习对象是不等式。教学时,需要以不等式的知识为载体,模型化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在此方面作了努力,但力度不够。如在解决问题1时,列出了不等式
502 和x32x50之后,没有进一步分析由相等到不等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现实3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除相等关系外还有大量的不等关系,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模型),它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型。
⑵符号意识:符号是一种代码,是将客观的实体进行的简述,以符呈现,使问题变得简明额要。本节课是将表示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符号化。把表示不等到关系的量用大于和小于符号来呈现。教师在教学中对符号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如对不等式的定义,在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时,没有对定义中的‚符号‛含义进一步的理解。定义中的符号指‚‛、‚ ‛表示的是大小关系,‚‛表示的是不等关系。这些一个个单独的符号便组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里由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这个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
⑶数形结合思想: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使数与形有机结合。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试图通过问题3来解决这一轴想的渗透,但是在解决问题3的过程中,没有实现教学的预期。
引领是‚发展‛基础上的一种顺势而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平台,点燃一支火把,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动力。学校层面的基层教研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研究能力固然重要,但不能寄期望于通过每周或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每位青年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教研的立足点应放在解决课堂教学中青年面归的困感,放在提高每个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上,以公开课或常态课为载体,通过典型课例分析的引领,使每次活动都能真正的解决一两个问题,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如果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够通过每次活动获得一点收获,那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此文已在《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7期发表
第五篇: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之路反思
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之路反思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现在虽然已经工作两年了,但对教学业务的驾驭能力和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依然有许多需要学习和不断进步的空间。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会向身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和名师寻求帮助和指导。我们的学校可谓是藏龙卧虎的地方,优秀的教师不胜枚举,在向他们请教和平时与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我也慢慢地体会出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成长也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和过程的。
一、内在条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自身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不同的人自身的条件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些条件都可能成为个人的优势。常见的内在条件如下:
1、好的外貌条件。比如说有的老师自身的外型可能很突出,如男教师长得高大帅气、女教师长得亲切漂亮,这种外貌上的优势一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对该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对这门课的开展就容易多了。
2、很强的幽默感和语言技能。高中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学习知识能力最强的时间段,面对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我们的学生自然就有了很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把学习只当成了一种任务去完成而无半点乐趣所在,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不会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把枯燥的课本知识用机智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并在讲授过程中不断穿插幽默的东西,不但便于学生理解,也会令学生印象深刻,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3、自身的优良品质。比如,首先,一个老师要有一个对待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一个总是面带微笑和激情饱满的老师就能带动学生。其次,一个老师要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教师好的习惯会影响学生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一个教师平常比较讲究卫生,学生就会效仿,慢慢形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再比如说要是老师平常的工作比较有逻辑和条理,也会对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二、个人努力。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一些必需的内在条件之外,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不断完善自己,一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增强自己的技能,因此要有以下几个必备的过程。
1、课前备课是基础。作为教师,课前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经过精心的备课和组织教学,我们才能对教材和教法有个详细的了解,也才能便于我们对课堂的把握。我们除了备教材和教法之外,也要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的反应有一个预设,然后相应的想出一些对策,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课堂的作用。
2、课堂是核心。有了精心的课前备课之后,对课堂就有了极大的信心,接下来就是上课了。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培养新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对课堂的整体安排和实施是最重要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要教授的内容十分了解,而且要用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尽可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辅导。上完课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有个培养和巩固,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都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练习。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精当,即“质”和“量”的有机结合,不但要强调“量”,更要强调“质”。而需要注意的是,作业布置后要严格地督促他们完成,并给予适当的辅导,而且要利用一点课堂时间订正。
4、课后的自我反思。不管一节课看起来有多么地成功,肯定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和反思,以求精益求精;同时,即使某节课的效果差强人意,我们也不应当灰心泄气,因为再怎么失败的课堂都有值得借鉴地方,我们更需要从失败的课堂中仔细分析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5、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辅导。我们知道,不管哪门学科的知识都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教师不能只是一贯地守着旧知识,教师也是要与时俱进。我们要想让我们的书本知识和时代接轨,让学生对我们所要教授的知识更感兴趣,我们要不断地“充电”。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各种途径,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和网上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观摩学习和参加各种培训、辅导的方式。
三、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介。教学媒体是实施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递信息、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物。在英语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学媒介如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考纲、教辅资料、黑板和粉笔、录音机和磁带之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如投影仪、多媒体等。
1、书籍类。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把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考纲熟读,这样才能对所要教授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了然于心,对重难点知识有所侧重,并对不重要的甚至超纲的知识做大胆的删减。另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辅导资料,这样我们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题目来训练他们的做题技能。
2、黑板和粉笔。粉笔板书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再现, 是凝固的教学语言, 对学生的学习、记忆, 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粉笔板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当然,黑板上并不是要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全部写出来,而是要把重点的知识框架写出来,并把重难点的题目在黑板上演练出来,因此板书的作用不容小觑。
3、录音机和磁带等。作为英语教学,录音机和磁带的作用不容忽视。英语作为一种外语,英语的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输入,“听”就是其中一种形式。因此,我们要经常给学生放一些听力材料,来不断训练他们的听力技能,并在听的过程中不忘指导他们的做题技巧。
4、现代多媒体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都配备的有多媒体教室,甚至有些条件好的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增加。而且将通信技术和声、光、电等技术相结合,能承载传递并形象展现更多的教学信息,因此,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改进传统教学手段,对于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综合所有因素,运用到教学中
有了好的内在条件,我们就具备和他人不同的优势,因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一些个人特色和个人魅力。其次,要想成功,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和自身学习等几方面下足功夫。最后,有了以上条件还不够,我们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只有充分了发挥教学媒介的作用,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教学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