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创新提高 突出特色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11-90248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7 16:52: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创新提高 突出特色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创新提高 突出特色

玉林实验中学

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接受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我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结合新形势,不断探索资助工作的新模式,以“阳光手拉手、温暖心连心”为宣言,围绕“国家资助政策,让每一个家庭贫困的学子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为工作理念,切实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创新提高、突出特色两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积极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理念,多管齐下努力加强加大学生诚信、感恩、自强教育,牢固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党和国家、社会的诚信、感恩之心。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资助工作展开新局面

1.领导重视,分工明确。玉林实验中学的入校学生来自玉林各县市的乡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有比例相当大。对于一个新成立短短几年的学校来说,资助工作责任相当大。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专门成立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制定资助工作职责,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齐全的办公设备,任定专门的办公人员,还成立玉林实验中学学生管理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亲自领导指挥全面工作;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并设定常务副组长,负责监督具体资助工作的落实情况;所有的中层领导和年级组长都是组员,负责协助落实资助材料的宣传、审查、认定、公示、上报工作。做到一把手亲自办,分管领导具体办,其他部门协助办,相关部门配合办的工作格局。2.提高认识,增强素质,及时适应资助工作,走向专业化制度化。随着国家对惠民工程的投入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更需趋向于专业化和制度化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及时适应这一趋势的要求,我们迅速对工作进行展开部署。一是专门对全校各班主任在学生资助工作上进行工作流程培训,并对资助工作常见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了政策方面和技术层面的指导和讲解。因为学生资助工作的最有效最基层的工作者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们掌握了家庭贫困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他们的工作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整个资助工作,所以对各班主任的培训和要求是相当重要的。二是对我们负责资助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理念、法律法规、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和完善。

3.规范管理,探索思路,加强资助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资助工作是一个繁琐,枯燥的工作,但也是一个需要“沉得下心”的细致工作。为使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辍学,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是关键。我校在具体的评审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认定方法,无论校级领导还是班主任都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受助学生的评审工作。流程由学校展开宣传----学生本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格----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班级评审小组评议-----班级公示----校内信息录入公示一周------上报市级审核,逐步进行。每个环节我们都想着如何要求严格把关,认真操作,确保信息准确,程序规范,评议公开等等。材料整理处理上,通过多方位学习和实践,我们对学生的材料及时按类别、时间、工作流程等进行分册装订、打包存放,确保材料能保存完整查阅方便快捷。

二、创新提高,突出特色,使得资助工作更具成效。

1.政策宣传更具广泛。为使得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确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一是我校组织人力资源针对学生开发一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在校学生特别是新入学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行为情况等方面进行采集,该系统发布在玉林实验中学网站,方便师生和家长了解学生基本信息。二是将《国家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发放到每一位新生手上,让其系统了解政策资助内容和我校特设的资助项目。三是通过广播、海报、宣传栏、教育局协同办公平台和每班指定的宣传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宣传,扩大影响确实做到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2.升华教育,突显特色。(1)结合各项资助金的发放,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诚信、感恩、自强”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先进事迹的巡展,班级主题教育,走访受助学生家庭情况等多项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讲诚信,懂感恩,会自强,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1108班甘武全同学和其父亲甘开源亲自手写一篇充满感激之情的《感谢信》到学校,非要亲自送到学校领导的手中,甘全武同学郑重承诺以后一定报答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教育之恩。(2)育人在于导行,导行在于塑心。做好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是我校坚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作风。1106班学生杨谋钧同学的父亲因车祸离去,原本困难的家庭落在下岗多年体弱多病的母亲身上。得知此事,校资助办迅速组织老师和同学对他进行关心和帮助,给他送去慰问金,解决生活问题,并积极多方位筹集资金解决他的其他问题,让他尽快恢复信心,投入学习。今年三月考试杨谋钧以586分获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3)继承勤工俭学的传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我校“每周一毛钱”互帮互助的勤工俭学活动自1977年(玉林市师范学校)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202_年度我校参加勤工俭学达96人次,发放资金4万多元,许多同学在此项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更能与老师们加强了联系和沟通,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总之,202_年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兄弟学校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老师配合帮助下,我们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经过艰苦努力,打开了我校一个好的工作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提高资助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使我校资助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3稿)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九原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综述

(202_年4月18日星期三)

九原区现有非公企业1744家,从业人员0.88万人,已建立党组织40个。其中,党委2个,独立党支部38个,共有在册党员426人,流动党员46人。29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

近年来,九原区努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深入开展“五个规范”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凝聚人心促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章规定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以“教育引导、延伸触角、服务拉动、典型示范”为工作思路,坚持在实践中抓规范、塑精品、创特色,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和谐发展的党建新思路,促进了非公企业党的建设。通过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梳理和完善,在运行程序、队伍素质、管理意识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的提高,并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推进了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主动实施、稳步推进,规范化建设有步骤

(一)加强建设、积极协调,实现组织活动有阵地。为

了保证党组织工作有阵地、党员活动有场地,积极协调和争取业主支持,为党组织建设办公场所、为党员提供活动阵地。在规范非公企业党组织阵地建设上,坚持成熟一家、建设一家,主要内容涉及办公场地、党员活动室、党务公开栏、宣传标语、宣传牌、制度牌、档案管理和活动经费等。做到阵地建设标准统一,上墙牌匾格式划一。

(二)提升素质、创新载体,实现党员队伍有活动。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结合我区非公企业党员实际情况,通过举办党课、开设业务理论大讲堂、开展技能竞赛、建言献策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为党员发放科学发展观知识读本、党员学习手册和笔记本,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四联四帮四评”、“党员先锋示范岗”、“创先争优明星岗”等活动,切实加强党员管理。组织企业开展“三争三创”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树典型、抓示范,看业绩、重奖励,兴企业、做表率等活动,发挥了党员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区委要求,非公企业党组织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将素质好、能力强、年纪轻的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优秀党务工作者。四是选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配好党务人才。建立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把长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能力强、热情高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吸收到人才库,并加大培训、选派和管理力度,积极做好做实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配备问题。配

合市委组织部下派科级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14名,集中培训后,现已进驻企业开展工作。五是深入开展“三个培养、两个提倡”活动。近三年,申请入党的业主10人、新入党的业主3人、但任党组织书记的业主4人、新入党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21人、任用到重要管理岗位的党员骨干23人、专职党务干部28人、“两新”党建经费总投入55万元。

二、领导支部、服务党员,规范化建设见成效

为达到“党建工作氛围更加浓厚,党组织活动方式得到改善、良好形象充分展示、推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目标,我们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努力实现非公企业有作为。通过规范化建设活动,我区涌现出一批党建示范点,如包头朝聚眼科医院集团、杜氏集团、大圣鹿业、万科现代农业、兴胜老年公寓、开元乳业等企业,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内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随着非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找准企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在开展活动和参与管理时,找准定位,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计”、“岗位练兵”、“节能减排”、“党员生产线”等与非公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党建主题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为企业实现节能降耗128万余元,技术革新成果570万余元,让业主和企业负责人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价值和作用,实现了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规范化建设有保障

为进一步抓好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区委成立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工委,建立健全了党工委各项工作制度,为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党工委积极开展工作,努力争取企业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采取区委补助一部分、“结对共建”单位支援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等多种途径,为规范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全区大党建工作整体部署,与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同规划、同安排、同部署;将非公企业党建纳入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目标实绩考核体系,与各领域党建工作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区、镇(街道、园区)两级责任体系,明确区委书记是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区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调动多方力量,发挥整体合力,逐步形成了多方聚力、联手推进非公企业规范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关于下拨党费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非公企业统一印制并下发了“五簿七册”,为规范化建设奠定了软件基础;出台了《非公企业党建考评细则》,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使用统一的尺度、标准和口径进行考核评价;积极实施了“抓管理、抓规范、促提升”的“二抓一促”活动,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目标、有制度、有措施,逐步规范;在非公企业中积极开展“三个培养、两个提倡”活动,围绕非公企业发展实际和业主需求,注重把握宣传方向和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业主积极分子的思想意识,开展活动以来有效调动了企业业主和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争先恐后要求入党的浓厚氛围。非公企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区委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抓好党建工作是本职,抓不好是不称职,不抓就是失职”责任意识,按照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那里;哪里有非公企业,哪里就要有党的工作的要求,把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力争出实招、见成效。开展“建章立制,规范党的工作基础”活动,健全和规范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和表册,保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建立了“一季一例会、半年一督查、年终一考核”的“三个一”动态监督机制,切实增强了一把手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针对非公企业点多面广、党务工作力量薄弱的实际,大力开展选派兼职党建指导员工作。确定15名科级后备干部兼职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指导员按照“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工作要求,将工作定位在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上,把推动非公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通过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团结教育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了职工比贡献、创效益的热情,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我区认真领会和贯彻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壮大党员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阵地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积极探索非公党建工作新模式。

四、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统计口径不统一,统计主体不明确等原因,非公企业底数不够清晰,影响了党组织关系的建立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在非公企业中作用不明显。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新形势,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在思想认识、领导力度、队伍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亟需改进和加强。

三是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个别行业和窗口单位还是存在轻视服务质量、漠视群众意愿的心理和现象,影响了全区整体的工作质量,需要在今后加强对他们的整顿和指导。

第三篇:突出高新区特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

突出高新区特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新升级国家高新区建设专题研究班上的交流材料 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_年3月28日

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营口高新区)于1992年筹建,1994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2_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高新区。自建区以来,始终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不断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近年来,营口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升促建”的工作思路,在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营口乃至辽宁沿海经济带新一轮的蓬勃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较大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做法及成效 营口高新区位于辽宁省营口市主城区西部、大辽河南岸,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政策优势突出,距营口鲅鱼圈港(202_年吞吐量达2.25亿吨)40公里。园区规划控制面积20.4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20家,员工2.98万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尤其是“十一五”期间,营口高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呈现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资源集聚明显、投资环境优异和机制运行顺畅的发展态势。202_年,全区实现营业总收入457.8亿元,同比增长41.7%,五年平均增长42%;工业总产值429.8亿元,同比增长40.1%,五年平均增长43.2%;工业增加值144.1亿元,同比增长41%,五年平均增长47.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6.4亿元,同比增长43.3%,五年平均增长37%;全口径财政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31%,五年平均增长52.2%;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0.45亿元,同比增长45.3%,五年平均增长52.7%。

(一)产业特色鲜明

营口高新区内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大特色产业集群颇具规模,202_年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8%。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拥有辽宁卓异科技有限公司、营口洪源玻纤科技有限公司、纳米克斯(营口)能源有限公司等新材料领域企业78户,以高性能泡沫碳化硅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以及表面工程技术为依托,进行关键装备和部件的研发生产;以金属镁制造技术为依托,进行镁合金轮毂等汽车零部件、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外壳等3C产品、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等的研发生产;重防腐涂层材料、能源动力材料、玄武岩超细纤维等在国内行业中技术领先的产品100余种。先进装备制造方面,辽宁德马重工有限公司、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营口冠华机床有限公司、辽宁船舶工业园有限公司、中集车辆(辽宁)有限公司、营口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等101户企业先后入驻营口高新区,重点研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元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拥有专用机床、高铁车体车架、汽车关键零部件、特种车辆、船舶、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综合利用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品200余种。

(二)投资环境优异

营口高新区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全面完成了域内供水、供电、供热、通讯、道路、场平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为企业入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亲商爱商”理念,不断完备税务、金融、法律、财务、公共事业等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为投资者提供安居乐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投资3亿元建设的海防堤工程,结束了营口“临海不见海”的历史,与国家湿地保护区、清朝西炮台遗址及大辽河入海口等共同构筑了八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区。

(三)创新能力突出

营口高新区始终坚持“大服务体系建设”原则,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设。我们结合辽宁渤海科技城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各种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已拥有公共服务平台13个,已建成3个,在建10个;拥有大连理工(营口)研发服务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工程中心在营口分支机构20余家。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5家,孵化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累计申请专利420余项,获取专利380余项。建立企业研发中心24个,拥有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银行、担保、贷款、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服务公司等机构10余家。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硅藻土产学研战略联盟,依托东北大学等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硅藻土新型高效功能材料九大关键技术攻关,进行硅藻健康生活功能新材料等五大类新型高效功能材料的生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最终成为新材料产业的引领技术,打造硅藻土特色产业基地。

(四)资源集聚明显

营口高新区已吸引来自国内及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入区建厂,并成为鞍钢、五矿、中冶、华能等一批央企和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区企业2.98万名员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8882人,占员工总数的63.2%。其中,学士5224人,占员工总数的17.5%;硕士406人,占员工总数的1.36%;博士312人,占员工总数的1.04%。

(五)机制运行顺畅

营口高新区始终坚持“科技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创新型园区”的发展方向,探索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和自主创新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实行政企分离和公司化运作。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主要做好政策扶助和行政服务工作,强化了高新区的“服务器”功能;同时开发了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以“政府控股、公司运营”的模式,大力推进域内的规划建设、产业投资、企业招商等工作。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了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目前,已出台了《辽宁渤海科技城鼓励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辽宁渤海科技城暨辽宁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吸引了众多科技研发和新兴产业项目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辽宁渤海科技城落户;在原有1家参股担保公司的基础上,新注册了控股担保公司;设立了创新发展基金,对进驻科技城的科研机构及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同时设立了“种子基金”,用于鼓励科技人员初期创业,促进孵化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的科研机构快速孵化。

(六)产业布局合理

从202_年开始,营口高新区就把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原有的产业进行了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和发展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特别是202_年初,辽宁省政府为快速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发挥高新区科技支撑和产业引领作用,决定依托营口高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队伍建设辽宁渤海科技城。辽宁渤海科技城的建设,拉开了营口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序幕,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园区向以自主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为特征的国家高新区转身。辽宁渤海科技城规划控制面积15.5平方公里,实施“1+2”布局,即一个科技研发总部基地与两个新兴产业集聚区。在科技城核心区(起步区3平方公里),围绕营口市六大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核心技术的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及科研企业,打造科技研发总部基地。在科技城南部重点引进硅藻土、碳化硅、氮化硅、镁质材料深加工、镁合金表面处理应用等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在科技城北部重点引进LED、建筑一体化太阳能、节能灯具和环保设备制造等新能源(节能环保)项目,打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力争经到202_年,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集群颇具规模,实现园区产值超千亿元。辽宁渤海科技城——一个以科研总部基地为依托、新兴产业化为支撑的特色基地正拔地而起,显著提升了营口地区乃至辽宁“楼宇经济”和“智慧工厂”的比重。

二、积极探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打算 “十二五”期间,营口高新区要牢牢抓住“十二五”大有可为的重大机遇,明确“国家高新区”定位,重点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总部基地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城起步区各项功能完善,努力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年均增长29%;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年均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14亿元,年均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年均增长20%。营口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现集聚科技研发总部基地项目20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突出,实现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产值超千亿,将高新区打造成为滨海、生态、宜居的科技新城,成为营口乃至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创新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打造科技研发总部基地

围绕营口市六大主导产业和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瞄准科研院所,瞄准“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服务于营口乃至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以国家级工程中心为主的包括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科研企业在内的科技研发总部基地。预计五年内引进科技研发和总部经济等项目300户,入孵科技型企业300户,总投资100亿元。

(二)培育发展两大新兴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运输装备轻量化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总投资230亿元,全力打造以硅藻土、碳化硅、氮化硅、镁质材料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预计“十二五”末实现产值600亿元。

二是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依托辽宁省能源研究所、营口博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研发机构,以九日高科(营口)太阳能有限公司和营口临潼维宁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总投资80亿元,从事LED、顶水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风光互补、风力发电、节能灯具等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生产,逐步打造国内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具和环保设备制造基地。预计“十二五”末实现产值200亿元。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不断推进原有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海外并购工作,全面提高产业整体规模。同时,加大对老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间整合,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预计“十二五”末实现产值300亿元。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科技新城

“十二五”期间,一要完成南部配套区用地5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94.1亿元,进一步提升和改造园区的生态环境及项目承载能力。其中,居住用地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6万平方米,投资66亿元;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道路面积113万平方米,投资7.2亿元;绿化面积73万平方米,投资2.5亿元;水域面积44万平方米,投资4400万元。二要计划围海面积填岛30~60平方公里,拓展园区的发展空间。目前正在组织前期论证,待上报省、市政府许可后开始实施。

(五)突出服务创新体系建设

要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金融服务为主体、人才服务为保障的“政产研金贸”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建立平台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202_年计划完成各类平台建设50个,其中重点推进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个。要充分利用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用足用好国家有关政策,202_年计划新增孵化器面积8.5万平方米,引进入孵企业50户。在金融服务上,要抓紧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全社会充分参与的多种主体协同的金融服务供给机制,注册更多的信托、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等。下一步要抓紧建立科技引导基金,加快科技成果催化转化进程;抓紧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对进入产业化阶段的研发项目和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六)发挥四个平台作用

要通过建设国家高新区,推动园区整体实力的提升。一要充分利用辽宁渤海科技城这一特色产业基地,加强与省内其他特色产业基地的交流与合作;二要利用辽宁省唯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促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项目向营口汇聚;三要发挥辽宁省华侨创业基地的平台作用,吸引广大华侨企业家到营口高新区投资发展;四要借助国际青年(营口)创新创业论坛,整合各界杰出青年的力量参与营口高新区建设,最终形成全社会了解关注营口、参与建设营口、共同发展营口的浓厚氛围。

(七)继续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

要不断健全科技城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从基本建设、招商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品牌推广、中介服务、管理咨询等七方面入手,确保公司化运作的平稳运行。管委会则专注于宏观规划、监督服务和依法行政,逐步实现政府归位、企业到位。同时要在创新机关用人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档案工资封存的办法,在保持稳定性、调动积极性、体现公平性、提高透明度和充分保障待遇的前提下,实行管委会全员聘任制,体现层层负责和高效管理,努力实现干部按劳取酬、按业绩评优和“能上能下”的管理体制,确保顺利完成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任务。

三、存在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营口高新区着力于打造科技研发总部基地,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已有来自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多家研发机构落户园区。为推动科技城尽快成规模、出形象,请科技部和火炬中心帮助协调各类科技资源向营口集聚,并对入驻辽宁渤海科技城的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第四篇:创新思路求生存,突出特色谋发展

创新思路求生存,特色教育谋发展

——XX中学艺体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XX中学始创建于1956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通中学,发展到今天成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陕西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XX人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错位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兴校之路,也实现了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

创新思路,错位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XX中学仅仅是一所普通中学,全校学生不足500人。在知识发展的时代,社会、家长都期盼孩子成龙成凤,却忽略了孩子的特长兴趣的培养,面对孩子的渴望,教育发展的需要,区政府、区教育局及学校新领导班子创新思路,错位发展,顶着巨大的压力,1994年开始成立高考美术辅导班,迈出了艺术特色教育的第一步。随着大批艺体特长生在高考中的成功,学校本科上线率逐年提高,艺体特长教育的影响逐步扩大,1998年,学校高中部设立了体、音、美特长班,并经市教育局批准在全市范围内招收高一特长生,艺体特色教育逐渐驶上快车道。

继承传统,求新、求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果说以体、音、美特色教育为突破口,错位发展,是XX中学走出一条特色办学道路的尝试,坚持“办好初中打基础,提升普高增后劲,特色教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则是近十余年学校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学校一方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提高艺体专业班教学水平,一方面坚持初、高中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全体学生艺、体素养的培育,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向特色化、标准化、高层次迈进。

育教研组XXX老师在202_年第三届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评选中获陕西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音乐组XXX老师教授的一节《生活中的音乐》高中音乐欣赏课,曾受到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调研组专家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学生艺体兴趣小组,成立了初中学生合唱团、书法辅导班,高中校园足球队、篮球队,初高中电脑绘画辅导班等,坚持定计划、定人员、定时间、定场地原则,派专人检查加以落实。坚持每年举办师生庆元旦文艺汇演、艺术节活动和田径运动会。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我们大胆探索,将田径运动会与艺术节活动结合,在校园内搭建四个学生才艺展示平台(体育竞赛、音乐舞蹈、字画创作、影视赏析),让所有学生尽可能获得充分的展示机会,极大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体验、竞争的热情,使艺体教育的普及性与专业性得以有机结合,体育艺术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共同拥有的大舞台,宝鸡教育电视台曾专题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学生艺术、体育素养的大面积提升,继承传统,精益求精,发挥优势,多角度渗透,多层次结合,使学生多元化素质进一步提高。202_年以来,我校多次组队参加区、市校园足球比赛、篮球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学生会每年还组织文艺特长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并为他们表演节目。学生电脑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电脑制作大赛中获奖,在省“春芽杯”艺术大赛中,我校学生获奖人数不断增加,在第八、九、十届大赛中,共有54名学生获奖,学校也连续三届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田径、摔跤、击剑等体育项目在省、市接连折桂,XX中学的声誉迅速提高,办学水平与层次也上了新的台阶。202_年学校被验收、命名为“陕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2_年,学校荣获“陕西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2_年,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2_年,学校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可以说,新世纪的前十年,是XX中学真正实现跨越发展的十年。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打造特色教育更亮品牌

第五篇:突出党性教育特色 创新党性教育方式

突出党性教育特色 创新党性教育方式

加强党性教育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建党近90年的历程表明,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考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党性教育水平,使党经受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党性面临的考验

当前,新环境、新任务、新问题向党员干部提出了增强党性的新要求。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和理想信念面临着新的考验。

第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考验。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了巨大、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着党员干部。在一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中产生了“信仰危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推崇民主社会主义,极力主张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人权、多党制,看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才能经受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考验。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入,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面临着新的考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弱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缺乏政治坚定性,不能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搞实用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等。有的奉行享乐主义,热衷于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甚至以权谋私,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这些突出的问题,虽然不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但也会对我们党的肌体产生消蚀作用。因此,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第三,长期执政的考验。长期的和平执政环境,使党面临着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考验。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应有的考验,有的政治上缺乏应有的清醒;有的忘记了党的宗旨,个人利益至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边;有的经受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堕落为犯罪分子。近年来,一些大案要案、窝案串案的暴露,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历史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内问题和社会环境,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加强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已成为全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特点

党性教育,就是按照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对党员所进行的启发、培养、改造和锻炼。新时期的党性教育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突出了目标的先进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标准和境界高于普通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自身的表率作用上,还体现在对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影响、帮助和引导上。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必须注重充分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使之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的先进分子。

二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体现了内容的系统性。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不只表现在某个问题、某个方面或某个局部,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它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道德修养等丰富内容。其二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各个方面又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既不可分割,又不可替代。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启发了他们的自觉性。党性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启发党员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树立修养的自觉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善于“慎独”和“自省”,谨慎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

四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注重了实践性。党性教育需要从书本中吸取理论和知识营养,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到社会实践中去磨炼。只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五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凸显了时代性。新的历史条件对党性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的时代特征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严守纪律保持廉洁作风,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六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具有长期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党员干部的党性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牢固不等于现在牢固,现在牢固不等于永远牢固。因此,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时的事,而是入党后一辈子的事。要向周恩来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要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

三、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

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性教育在党校教育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统领党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党校教育过程始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握党性教育的时代特征,充分认识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打造党性教育知名品牌。

一是挖掘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党性教育创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我们省委党校充分利用中国革命圣地这一宝贵资源,挖掘延安时期革命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积极探索现场教学新模式,把系统讲解、重点点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突出用活的延安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训干部,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受训干部通过延安这个特殊情景的体验感悟,最终使党性修养得到增强。

延安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实事求是。我们通过实事求是地解剖历史、解剖现实,打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让学员了解党在延安时期的辉煌功绩,另一方面客观辩证地分析我们今天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给学员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现场教学之前,我们专门了解学员的工作性质、人员构成,这样在分析解剖现实问题时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充分的说服力,从而使学员更好地领会延安精神的精髓,运用延安精神去破解发展中的矛盾,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坚持分类分级别培训,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性教育体系。主要是针对党员干部中的不同群体提出不同要求。对中高级干部,要求应更高、更严,强调研究性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对一般干部的要求,应该是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对思想理论部门的干部,其理性思维、理论功底、传播能力的要求应比别的部门的干部更高一些;对普通党员的要求,重点应该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整个理论武装工作中,不同的对象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方式的设计、学习教材的编写上,也应当有所不同。

我们从学员工作和思想实际出发,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坚定信仰为中心,以提升能力为目的,以互动学习为途径,紧紧围绕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运用案例式、研讨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好学员自学、讨论、学员论坛、社会调研和成果转化五个环节,创新培训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是借鉴现代培训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创新培训方法,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推行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完善以互联网技术和党政信息平台为主的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省的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确保开展干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组织化和网络化,全面提升理论武装工作的技术水平。学员工委安排专人搜集整理“百家讲坛”、“三秦大讲堂”的精彩专题,制作成mp3和mp4格式,提供给主体班次的学员,使学员随时都能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深受学员好评。

四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党性修养熔炉功能。加强忠诚教育、责任教育、道德教育和反腐教育,努力提高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方针,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变成马克思主义生动实践的过程,成为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过程。通过进一步开展现场模拟、体验式教学,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强化学员管理,加强课程考核、组织纪律考核、党性分析考核和小组支部鉴定,健全完善党校教育考核的评估体系和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加强革命纪念基地、反腐倡廉基地、拓展训练基地、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努力加强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师资建设和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创新提高 突出特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