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高中生物新课程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1-90082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6 10:48: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生物新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目前设置三个必修本、三个选修本,集中了老教材的所有内容,最大的特点是重新按新的视角来编排,以模块的形式来展现,更显系统性、条理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涉及的高中内容。从学科内容的量、学校安排的课时来看,有容量大,课时明显不足的窘况。所以以往的学习模式----来回折腾复习,显然不允许,最起码从时间角度是这样。从深层次来看,就算有时间来重复复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为在高二这样新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指望在高三来解决,实践证明是不行的,只能说比原有的掌握情况稍有好转,根本性的东西还是解决不了。套用生物学上的行话来说:学习上的分化是不可逆转的。从实践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一定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抄冷饭。借用男女交往中的恋情来分析,每个男女对初恋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就是人的第一印象的问题,犹如一张白纸上第一次涂上去的文字,如果觉得第一次写得不理想,尽管可以擦了重来,但不管如何,第一次印记依稀还在。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高二第一次没有用心去搞明白这块知识,指望高三来重新修补这块领域,实事求是地说,不可能。学习这个东西,我一直认为新授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要解决,如果此时不解决,那是终生都不会再明白这个事了。

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事要做。

第一:明确教学主要阵地-----课堂。现在有一种不良风气在盛行,可惜的是这个风气正在被校方所推崇。有很多教师课堂效率不高,在课外大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补。从表面来看,这部分教师很敬业,总有学生在他的办公桌前吃小灶,他(她)的身影也总能在教室中看到。从校方管理角度,确实可以肯定这部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本来可以在第一时间课堂解决的事,由于教师无能,硬放到课后来消耗师生大量休息时间,这是劳民伤财的事。这不值得校方肯定,反而是要抵制的事。但可惜,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不难发现这样的学校,办学办得很艰苦,结果也不理想。这样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这类老师在学校里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而那些课堂教学实力强,效果好,课外少化时间的教师,往往被学校视为教学态度不端正,评先进、优秀都靠边。这样一来,整个学校的教风就出问题了,教风不良,学风自然不好,高中终端成绩就不用多说了。而学校之间又是竞争激烈,相互比较,无奈之下,学校无奈提出周六、周日加班加点补课。结果,教师、学生都面黄肌瘦、苦不堪言,有的学生开始厌学、逃学。所以我很反感教师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课外去“敬业奉献的。”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过多地挤占他们的休息时间,要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主要责任,我认为:要着力培养自己在课堂第一时间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课堂才是主阵地,尽量不用课外时间。

第二:解决教师授课能力及风格

不用课外时间来补,唯一途经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说课能力。从生物学科角度来看:

第一要务:要解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风趣、幽默、思想先进、理念领先、贴近生活。能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也有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生活化。一个教师的教学成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能不能吸引学生的心。学生学习是一个艰苦、长期、相对枯燥的脑力劳动,教师就要想办法改变这样的学习困境,努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获取知识。

第二要务:改变传统不健康的工作模式。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写教案、批改作业上。这是目前学校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很重要的标尺,被校方广泛使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粗暴的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传统做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你一个一个不惜时间去批改,有必要吗?批改了,他就能懂了?我认为这是观念问题:我们应该把教学管理的端口往前移。写教案、改作业,这个事要做,但不应该提倡集中主要精力在这方面。要改变教师的以往那种形象:挑灯批作业。教学管理的端口应该放在教学工作的前端----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让学生接受。

学校教育教学始终要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科学合理地展开教学。

目前,新课程在浙江省大地已经全面展开,实施过程要面临许多未知的因素,要改变的东西很多,我觉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评价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左右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的教学行为。落后的评价模式不改,新课程的改革之路也不会走得太远、不会走得太顺利。

第二篇: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课任老师的交流,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课程,谈几点看法:

一、内容体系上的改变

根据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内容抛弃了以往追求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它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本质,重新组合内容,构建全新的体系。

二、行为动词的改变

生物课程中对以往表示不同认知层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标运用和使用等也已约定俗成的惯用术语,并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并蓄,以及通用过重新界定,来提高其可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变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

四、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

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评价方式上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表现在: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肥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

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大多数的教学评价并不是要学生一比高低,显示优劣,它只是为教学决策搜集信息依据的过程。成功的评价工作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评价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成功,而不是证明他的失败。传统的评价理念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而新的评价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因此,要通过评价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生物学的机会,提供可共享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的机会。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分析自己学习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优、缺点与需要。学生相互评价则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在新课陈培训后,深深感到在我的教学知识范围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遗缺。课标所述“评价”包含着许许多多方面,有课程、学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以及考试的评价等等诸门别类。这对我生物教学中如何来评价学生的帮助很深。往

往在教学中只是重视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期望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成绩作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久而久之便对教师对他作出的评价失去了在意的投入,也就将在生物学习过程加以淡忘,只是重视毕业、升学时档案中生物那一栏中的成绩了。

记得我小学时对学习没有兴趣,自然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但是在一次考试中,偶然的机会,我考得很好,老师给了我极高的评价,当时的我心潮澎湃,满心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就是那次考试将我的自信、灵感顿时统统载顷刻间激发出来,也就在那以后我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我也变得爱读书了。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由此看来,老师的评价是那样的举足轻重啊!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表现这三方面的评价,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那评价不单单是一个分数、一句简单平实的评语,而是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举动、行为、思想等细微观察后作出的综合性、全面性、鼓舞性较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会更清楚、深入的了解自己近期的一系列表现是否在某一水平线上。从而有效的激励学生那种积极向上、可以勇于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挑战和困难。

结合我在平时生物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仔细反思和体会后,感到好的评价对于教学工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再只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平时在练习中、学习中、与同学交流讨论中的表现,在来给他们作出合理全面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自然学习兴趣便又会回到学生的身边!在上课时,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比直接让学生记忆生物学知识来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上课进度,抹杀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忽略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为了讲究效率,很多探究活动没有让学生真正开展;我们为了一个统一标准,把学生的创造性的答案都认定为错误答案……

面对新课改,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将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仍旧很大,如何处理好高考的指挥棒和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将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满怀信心,明天的教育会更美好。

第三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总结

截止到本学期结束江西省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已经完成,作为完成首轮新课程的生物教师,我感触颇深。

首先从教材的系统安排看生物新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共六本书,三本必修三本选修,选修中主要学习选修一和选修三,也就是说高考规定的范围五本书。许多同行在上必修课程的时候会抱怨说新课程比较林乱,感觉有些知识点在一本书上蜻蜓点水式的提一点,然后又跳到另外一本书再讲解一些,总体感觉混乱,似乎没有老教材讲的透彻明了。其实这就是新课程的特色-----形散神不散。纵观整套书来说,其实新课程条理清晰,脉络明确,这是老教材所不具备的。必修一主要从生物的构成(元素到化合物到细胞结构到个体)及能量来龙去脉方面来讲解,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从物质到能量方面来了解生物个体。必修二在必修一已经讲解到个体的组成基础上继续讲解个体的繁殖,个体的繁殖之后形成的种群以及群落再到生态系统,而在讲解繁殖的过程中势必要了解遗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的结构层次中的问题。必修三同时在必修一二的基础上讲解生命的调节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又呼应了必修一和二,让学生更能清楚的理解生物。选修是在必修的基础上从各个技术专题去突破问题,让学生更能理生物技术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新课程真正做到了教材的形散神不散。

其次,新课程中一大特色——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每一章节前都有科学探究的引入,给学生思维带来了强有力的启发和引导,改变了原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经过一轮的学习明显能感觉现在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较过去学生更为主动更积极并且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新课程中的“故事篇”——科学史。

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史可以说是新课程中的知识点缀。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生物科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感受到学生在受到前辈的精神感染下的奋发和激进。教师更是将生命科学史融入生物教学过程中去激发学生更激发自己。

第四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思考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思考

虽然我们都接受了新课改的通识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也聆听过专家的指点和报告,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准备,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许多方面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无论从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学生评价、学习过程的控制、学习成效提高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探讨。

一、要想教好新课程,必须认真学习高中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在课标的指引下,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开展恰当的教学。如果对课标理解不深,教学过程就不能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教学方法必然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教学就会偏离课标的要求,课程教学也就失去了方向。

二、教师自身要适应和实现三个转变。

1.教学理念的转变:要由教师的主体性转变为学生的主体性,由教师教书转变为教学生学,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有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了解结论为主转变为以如何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2.教学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以讲述法为主,教师的传授水平对学生影响极大。其基本模式就是:提问—引入新课—讲授课程—复习归纳—布置作业—考练结合。学生的参与较少,大多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至于探究、验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等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极少采用,大多时间都是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是配角,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获得、知识的达成情况、调查研究等探究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从“唱主角”和“一言堂”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或者协调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仍然存在,但不应该 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运用教材、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充分体会和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和体验。

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强化能力培养。

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牢牢抓住提高质量这个中心,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课程—复习归纳—布置作业—考练结合”的模式转变为“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推理演绎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要加强生物学知识间的联系,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在第一章“走进细胞”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基因、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等角度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从基因的角度去审视生命,学生将从本质上理解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理解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以及遗传与进化的实质;从统一的角度审视生命,有利于建立生物学众多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四、要适时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教法创新。

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

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者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例如,关于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的实验,我让

3+学生首先思考过氧化氢的分解可以在哪些情况下完成,如加热、有无机催化剂(Fe)、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等条件,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正确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和原理等等。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步骤。再如,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如果将探究泛化,将它用于一切教学情境,那有悖于有效教学常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五、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任务重,教学任务很难按计划完成。

2.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太少,没有找到符合学生实际的较好模式,需要摸索和探讨。

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听懂,好像会,但不会做题,考试成绩不理想。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弄懂所学知识。如果只强调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形式,忽略考试能力的培养,将来无法应对高考,有效教学就谈不上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应对,找到平衡点。

(二)一些思考和对策

1.如何处理课标、教材中的活动和实施条件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和各种版本的新教材都有一个特色,设置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以学生探讨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出发点在于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

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日益凸显出各种问题,引起各种对新课标的质疑。比如,过分强调活动,但事实上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正如课程专家赵占良所说:“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应当追求活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1)对每一个活动,首先要考虑它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价值,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分别去考虑,价值不高的就不要做。要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精选,价值相对不高、可行性差的要删去。其次是不必过分追求探究性教学的完整性,学生懂得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能够应用就可以了。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能看懂的内容先自学,课堂上只是解惑和训练,指导学习方法,以保证完成教学所需的课时数;

(3)调节教学进度,难度大的知识和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的知识可以延时处理,容易掌握的知识在注重成效的同时尽量缩短时间;课标要求不高的就不再精讲、细讲。

(4)不要给学生增加过多的课外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讲透彻就行,这样就能较好的化解课时与内容之间的一些矛盾。

2.如何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应试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是必须面对高考的,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就成为一种现实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无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问题是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就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剩下了应试。就现实的高中教学而言,抛开应试而谈学生发展是不现实的,以追求学生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是教学的悲哀,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我们不能期待两者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指学生素养的提高,还应当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为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教。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高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的实践、检验、建设,教育改革才能得到完善。沿着“知识与过程并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思路,积极参与新课程教学改革。

第五篇: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教好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浅谈心得: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生物新课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