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阶段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策略
曹东智
【关键词】提问、召唤、动员、互动、聚合力量、学习的机会、热情、实质、效率、猜测、合作探究、策略,开放性问题、发展自我、思维、拓展、探究和讨论价值。
【提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中操作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了学习效率。假设型问题,既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合作探究。利用学生旧知迁移到新知上的错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发散型问题小组合作的设计,和生活实际联系煅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以探求问题的各种答案。即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的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引导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是集体活动中引起互动的一种聚合力量。它提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发展,可以使学生得以表现,流露情感、锻炼表达。一个问题可以为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发表意见创造机会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如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下几种好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中操作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了学习效率。例:《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小组合作分食品,出示课件:12根棒棒糖,6小袋蛋黄派,9个橘子,如果将这些食品分结3位客人,怎样分,同学们想不想当小主人,也来分分食品,请各小组分别选一种食品分一分,可以按照课件出示的问题来合作,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的分法,请今天的记录员把小组合作结果记下来,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①你们组选什么?②你们拿多少个分给几个人?每人几个?③怎样列算式?④你们是怎么想的?这样创设情景小组合作操作学习是在探索中学习的。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力保障,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记得牢,用得活,同时这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也充分挖掘了学生不同个体的资源。有利于小组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假设型问题,既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合作探究。例如: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生:(自信)有。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说圆心直径半径,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学生答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想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研究有所帮助。
三、利用学生旧知迁移到新知上的错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例:师:电脑出示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我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底边的一条也是5厘米,算式7×5=35厘米。生:我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高是4厘米,算式7×4=28厘米。师:同学们,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到底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是正确的呢?老师十分善于把握住学生心里的脉搏,由于长期与少年儿童共同学习,对于孩子遇到一个数学问题会怎么想,怎么做,也能估计得到因此,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前,设计出这样一个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的小组合作问题进行合作。
四、发散型问题小组合作的设计,和生活实际联系煅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以探求问题的各种答案。例:夏季过去了,饮料还不是那么走俏,各家商店纷纷去招促销。大家看,这是他们所做的打折广告。鲜果饮料:大瓶(1000毫升)10元 小瓶(200毫升)2元,甲店买一大瓶,送一小瓶,乙店:一律九折,丙店:累计消费30元,八折优惠。老师要求同学分四次去购买:第一次买一大瓶和小瓶,第二次买一小瓶,第三次买三大瓶饮料,第四次班级开联欢会,给35位同学每人准备200毫升的饮料。请同学们设计购买方案,想一想用怎样的策略去买最合算,现在分四人小组设计购买方案。这一类型小组合作问题设计,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不同的运用思维的方式不同,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学生分四次购买饮料,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能够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学好数学是必需的。数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与实践相联系,才能体现重要、真实、与精彩。
五、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拓展的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引导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教师设计一道习题“同学们,请你们想办法求出一个不规则土豆的体积”。小组合作这个问题,方法一用学过的方法用一个正方体容器盛上一些水,画一道记号再完全浸泡土豆,求出水上升的高,再用园底面积×水升高的高度就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这是老师教过,好像这个问题比较浅,其实学生又说出方法二,可以用一些像皮泥把土豆包起来,再捏成长方体,然后把土豆掏出来,捏成一个小长方体用大长方体的体积一小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方法三,先切一个1立方厘米大小的土豆块,称出它的重量,假设为A克,称出整个土豆的质量,假设为B克,然后用B÷A就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教师看来不起眼小组合作的设计,没有想到会开出那么美丽的结论,学生真是一个个小精灵,老师的小组学习合作好问题设计,是学生思维起飞的点火器。
小组合作内容的设计有多种方式。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精彩的小组合作内容的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如何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围绕问题的解决来进行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交往,在交流中获得认知的发展和情感的提升。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⑴问题要有价值,使学生感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要尽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经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要让学生觉得“问题值得”讨论,并愿意讨论。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不要提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⑵问题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每种答案的背后有不同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时,才能为学生的辩论提供可能。在辩论中,学生要想让自己的意见被别人接受,就会不断地搜集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还要找出别人的“缺陷”,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便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还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⑶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期”理论,我国教师形象地将之比喻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最近发展区内,换言之是要介于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和在别人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问题太简单,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层,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限;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合作学习也解决不了,不仅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所谓适中难度的问题应该是单个学生不能解决或很难解决而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解决的问题。
⑷问题要有层次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的差异,成长环境与生活经验的不同,即使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层次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提出符合个性发展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历经解决问题的过程。
⑸问题要有探索性
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问题的解决,更在于组员之间共同探索、挖掘出问题的深刻内涵,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探索性、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组员在相互启发、共同思考中培养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思考能力。
第二篇:第三阶段总结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五字”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第三阶段总结 课题类别: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JKGHB---478 课题主持人:李小艳
课题主持人单位:邓州市城区六小
202_年3月,我校承担了《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至今已完成了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结题阶段)工作。可以说,当前我校课题研究已进入“深水区”。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经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课题实施方案的各阶段任务,并对研究资料和理论成果进行汇总、整理。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组开展的主要工作
1、课题组继续推广尝试“五字”与“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质疑、讨论、探究的互动课堂。
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民的原则,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了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了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了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一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构建了富有活动的课堂。
2、注重理念学习与培训,以先进理论引领新课程改革
从有效课堂抓起,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课题组进一步帮助广大老师转变了思路,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逐步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研究成果。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认真准备了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4、及时总结,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最好途径。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理论水平,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本学期,课题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从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每位成员都有很大的收获。
5、进行了“《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调查分析
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摸底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以把握我校课堂教学有效程度以及改进优化的必要性分析有突破口的寻找与确定。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我校的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学生在课堂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着成功,分享着幸福,快乐高效学习。学生们不断尝试并体验着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这也是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学生的崭新面貌。
2、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受到同学的欢迎,教学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课堂氛围变活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了。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思考的多了;家长脸上笑容多了,抱怨的话少了;学生获奖的次数多了,学习的负担少了。在这“几多几少”间,折射出了校领导高瞻远瞩的课改思路是正确的;体现了各位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是卓有成效的。
(二)稳定了教师队伍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学科教学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在稳定课题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我们培训专业教师,培训内容有:专家讲座(主题—解读新课程标准),交流年会获奖论文等,课题组的老师均有很大收获,赛课和论文频频在省市获奖。
与此同时,我们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学会自我实践、自我反思,力争从三方面作尝试与突破。
1.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轻预设重生成,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一位有理性思维的人,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2.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引导执教者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融入评课者的剖析,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内化为个人的经验,带着这些经验执教者进行第二次实践,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课例。
3.通过活动后的“教育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对教学中、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成为一名善于理性思考的人。
三、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问题
1、缺乏专家引领,当前需要技术层面的指导。基层学校请到专家亲临指导的机会相对很少,希望专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把脉、诊断,解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资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
3、缺乏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我们更多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搞课题研究,缺乏走出去的机会,从管理人员到研究教师更多是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成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
第三篇:第三阶段总结
课题《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习惯培养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202_.9-----202_.10)
执笔:姜红艳
本阶段主要是总结归纳阶段,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学生读图慢或者不会读图或者害怕读图的原因,根据原因的分析,根据前人经验,根据听评他人教学、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提高的方法,同时对一年来自己参与本次课题研究的体会,感悟,收获进行交流,最后完成结题报告。
一、通过对调查表的研究整理,学生识图水平较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掌握不够。
2、学生对地图类型掌握不清,不知道某个地图代表什么地区。
3、对重要的地形图,气候图的特点掌握不够。
4、课堂教学中老师对部分地图分析不够到位。
二、通过总结前人经验,阅读教育理论,听评不同的老师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提高总结如下:
1、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用。
2、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加强对地图阅读能力的强化辅导,加强地图基本要素的讲解,加强对学生图例的记忆。
3、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图像进行点播,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共同进步
4、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区域轮廓图,地形图,地形刨面图多使用身边的地图,从身边熟悉的地图读起,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帮助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为学习、生活服务。
三、研究成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大部分学生的的读图,识图能力大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绩大大提高,同时,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
四、经验推广: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接近尾声,我们组内通过召开教研组会议,通过老师们的讨论交流,将研究成果和形成的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各个班级中进行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满意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不足: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发现有个别女生在识图、用图的具体活动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个体差异,今后在这方面还应该加强研究探讨。
第四篇:第三阶段总结
《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三阶段小结
我校科研课题——《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从202_年2月开始,202_年6月止,现已结束。一学期以来,全体研究人员扎实工作,认真研究,从课题建设到研究成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经过202_.2---202_.6阶段的研究工作,我校数学课题《新课标下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形成研究论文多篇。我校第三阶的研究工作,是在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其研究目标是:
(1)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实施应用.(2)力争通过研究达到对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系统的认识和做法。
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题研究方面工作
经过第一、二、三阶段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不仅写出多篇研究论文,而且对课题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随着认识与研究的深入,对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就逐渐暴露出来了。因此,我们在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对课题的再修改、再学习,使之更完善,更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加强研究教师的理论学习
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与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准确地找到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改。为此,我们利用大量的时间,组织研究教师学习了有关分层教学的理论与文章。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对课题进行了认真的推敲梳理,找出前两阶段研究的不足,针对性地调整研究力量,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研究教师对课题学习
为了使研究教师对第三阶段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我们及时组织教师对修改后的数学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教师对课题组中各自的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安排等进行了学习后,对课题的各项工作与任务有了充分与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明了于心,这样,就避免了研究教师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迷失方向,提高了第三阶段的研究效率。1
二、研究力量方面工作
(一)为保证研究力量,我校课题组研究的科研成员由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把关并参与,成员以中学一级和二级教师为主,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经历了由少到多不断壮大的过程。从开始建立课题时的二、三人,发展到第三阶段结束时的近十人,科研人员由少到多,科研力量由弱到强,这样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科研带动教研,教研带动教学更有保证。
(二)边研究边培养科研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一直十分重视锻炼、培养研究教师。为了增进科研人员间信息的交流,了解科研的进程,我们安排研究教师间定期交流,每次交流都有具体的讨论内容。讨论由研究教师轮流主持。这样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科研队伍。同志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走出了迷惘和困惑,在交流中提炼探索收获了成果,在交流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科研教师的热情高涨,科研队伍在逐步壮大,为课题研究取得成功提供了保障。
三、研究制度方面的工作
为保证我校的课题能有序、有效地稳步前进。我们制定了以下保证措施。
(1)科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学校进行的集体备课,让大家进行科研的时间更多,对所研内容思考更切实际更深入。
(2)通过课题组教师“展示成果”上示范课的形式,组织非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他们在受到启发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外,让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大胆说、评,将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迅速传递给其他教师,在全校创设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帮助教师提炼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的研究。
(3)重视相关资料搜集
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是课题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建立课题初至现在,一直重视对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是资料实行专人专柜管理。张道齐同志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人员,实验中使用和产生的资料,都由该同志收集管理,并及时填写有关表册,上报课题管理部门。二是逐步完善资料管理的微机化。为使课题资料便于教师查找、阅读和打印,我们一开始就要求课题资料微机化,有些不便于使用微机管理的才采用档案袋专柜存放,保证了实验资料的完整性,可信性。
四、研究形式方面的工作
为保证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确定了以下的研究形式:
(一)自主探索,定期交流
“自主研究,定期交流”,即课题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根据各自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地在所教班展开研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情况交流。这种活动形式,既有利于教师在探索研究中灵活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又有助于研究教师之间及时互通和研究信息的反馈。
(二)展示成果,集体研究
为了解决自主式研究中,研究力量的相对薄弱问题,我们设计了在教师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所有课题组成员在听、评研究教师公开课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展现出的新思想、新方法,帮助研究教师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挖掘,对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进行肯定和完善。这种研究形式,使个体研究与集体智慧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出了许多好方法和经验。
(三)阶段总结,成果交流
我校课题的阶段总结是一个阶段一次。阶段总结的好处:一是提炼并展示、推广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使之能及时指导所有教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二是便于调整科研工作的进度。成果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上成果展示课。二是开展经验文章论文的交流。并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修改、丰富教研方案。
五、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实施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已基本克服了原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等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课堂教学的优化表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依托上。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这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教师不仅重视了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发展,更重视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不仅重视中等生的发展,也重视学困生和优生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发展,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在教材的创新上,突破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体现了创新教材,使教材适应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是关键,使教材适应教师的教学特色是关键,使教材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是关键;教法设计上,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依托,以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为依托,分层评价为依托。课堂教学的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从少到多、形式从单一呆板到多向互动、生动,从被动发展到较主动和谐地发展。
(二)理论初步形成了“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模式。
经过第三阶段的实验,参研教师对自己的科研实践认真进行总结提炼,我们理论形成了“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的实施分层教学方案。
(三)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1、参研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本阶段的实验,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参研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理论素养、研究水平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2、科研带动教研,全员参与,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研促进了广大教师教研热情、教研水平的提高。其他教师通过看、听、评等方式,在科研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探索。不少教师从“安于原状”到“有所触动”到“尝试改进”再到“初尝成果”。不只是年轻教师,部分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理论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六、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我校目前的科研工作,已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到有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研究思路也从混沌走向清晰,终极成果已经形成,课题组教师看到了研究成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打破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信心倍增。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对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感到得心应手,使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也越来越浓厚。三年来的科研工作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但是我们不会停步不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结合已有的“中学数学分层教学”先进模式,及研究中的有效措施,积极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争取多培养出能适应现代教学的“科研型”的教师,彻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被动式的“粗放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依托”的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得以顺利实施推广。
第五篇:第三阶段总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
子课题
“光盘资源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总结
荔波县玉屏一小教师:姚志细
从202_年至今,我校承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子课题“光盘资源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案例研究”以来,从课题立项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校各教研组以“光盘资源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案例研究”为我研究的小课题立足于课堂,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了研究工作能在下一工作阶段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情况作简要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教育教学理论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我们积极查找和学习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印象深刻的段落进行摘录。使我们的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的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要进行教学研究,就一定要掌握新一轮课改理念,吃透精神,掌握实质,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用内化后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校之所以能顺利展开,并在教学实践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便是得益于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不断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所掌握的理论,循环往复,从中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课题的落实,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常规教学为载体,注重课题的落实,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把握学情,结合课题,深入教材是每节课前的必修课。
再次,重视展示课活动,并将之作为对自己课题研究的水平的检验标尺,进一步深化教学水平。为配合课题研究,我校还开展了大型的参研教师的展示课活动。这个活动为参研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而后的评课、撰写案例,则更促使了我校实施策略研究以来,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呈现出的变化做一个全面的反思,让我们进一步把握教研动态,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明确了工作目标:(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组织开展课题研讨、交流和实践,定期总结。(3)课题研究成果收集。评选出优秀的师生作品。在每个月安排活动中顺利地进行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反思,走向成熟。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了资料的积累,这为我校教研工作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也发现和发掘了自己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撰写典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不够全面,不能表述自己的意图,写作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实践中应重点努力与改进的地方。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会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把课题研究深入,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