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乡
(镇)政府作为最低层次的基层政府,直接面向社会基层,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传输给上级政府,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捷径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乡镇工作存在六大问题
一是权责不对等的问题。
当前多数乡(镇)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芝麻大的官儿,巴掌大的权力,无限大的责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上级部门的行政命令、工作任务、考核指标最终都要层层下压落到乡(镇)头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招商等多项任务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之外,诸如计生、维稳、规划、土地、安全、信访等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制”和“第一责任书”更是让乡镇干部甚感难为,“属地管理”下的权责不对等成为影响乡(镇)工作的一大难题。二是工作任务杂的问题。
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从法律上已变成指导关系,而上级政府与镇政府是领导被领导关系,工作任务安排到镇政府后,镇政府既无下推的环节,更无向上交的可能,工作不上去,轻则挨板子、重则摘帽子、随时都可能刮胡子。镇政府虽是“五脏俱全",设定了许多和上级部门联系的对应机构,但一个机构多功能,一个干部多职务,干部往往存在哪项工作紧,就拉那根绳,需要多少干部,就抽调多少干部,真是无事不干,无所不能。三是舆论压力大的问题。
一方面,群众对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看在眼里,恨在心里,骂在嘴里,无可奈何之下,就把怨恨发泄在近在眼前的乡(镇)干部身上,把各种矛盾集中对准乡(镇)干部,乡(镇)干部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替罪羊”、“出气筒”。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思想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生产经营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部分乡(镇)干部特别是新考录的公务员及大学生村官一时未能找准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定位,及时实现不了角色转变,致使服务走样,服务错位、服务变味、服务不实,办了一些群众不高兴、不满意的事,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使一些地方的农民对乡镇干部心存隔阂,感情疏远,行为抵触。再次,一些媒体记者不实宣传,无视乡(镇)干部的主流和工作上的困难,片面强调工作失误或不足,把乡(镇)干部工作中出现的一点小失误,做成大文章,丑化了乡镇干部形象,经常使镇村干部工作陷入被动。四是政府财力有限的问题。
乡(镇)一级财政大都是入不敷出,每年上级财政拨付的办公经费仅有十几万元,维持机关正常运转尚且困难,更别谈产业结构调整了。然而当前无论是推进实施的城镇化建设、民生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还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离开了资金都将是“虚谈”,甚至“空谈”,摆在乡镇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想办法“化缘”,想办法筹措资金。五是干部队伍参差不齐的问题。
当前乡(镇)一线踏踏实实工作且能独当一面的干部较少。70后干部有工作经验、有群众基础,但就是不愿多干工作,只要工资有保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80后的干部有干劲、有想法,但受家庭、同学和社会其它事情的影响,工作态度不端正,总想赶快提拔一下,不肯受苦受累;90后的干部热情有余,但耐心不足,享乐思想严重,缺乏担当意识和吃苦精神,工作经验不足、能力不强。同时,村干部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就拿桥沟镇来说,一些城中村因为实行上班制、工资制还能留用一些年轻人,如:南寨砭、尹家沟、白坪等村。但大多拐沟村“三委会”干部平均年龄超过45岁,文化程度基本处于初中水平,而本村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几乎没有一人愿意留在村上的,如:朱家洼、张家河、小王庄等村连个会使用电脑的村干部都找不出来。
六是村组发展失衡的问题。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距城近的村组因城市化进程加快,村组土地的征迁和出让,征迁赔偿使部分村民迅速致富,“三产”返还使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多,村组贫困落后面貌被彻底改变了,但作为距城市较远的拐沟村,自然条件差,村内可耕地少,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维持生活,村内只留守一些老弱病残,村民致富、村组发展缓慢。就拿桥沟镇来说,“三产”专业村最高人均收入已达2万元以上,但多数拐沟村最高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三产村集体收益逐年增加,拐沟村集体积累大多为“零”,完全靠镇政府拨付和帮扶运转,两级分化严重。二、急需解决的“三大难题”
一是村民观念转变的难题。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延安城市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居住条件的迅速改变,大批农民开始向市民转变,新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开始影响农民,农村生活中的种种落后观念,与现代城市要求格格不入,有时还形成了一定的对立。有的失地村民虽然分的一定数额征地补偿款,但却不知道该干什么(因为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整天坐吃山空;有的村民做个小生意、小买卖、打个短工,始终处于社会底层。技能的缺乏、观念的陈旧、素质的偏低成为失地村民迈向市民第一道门槛。二是基础设施落后的难题。虽然每年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道路、水路、环卫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步的改善,特别是近年来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今年美丽乡村的建设,部分村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变,但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且大多居住在山体上、沟道间,村民房前屋后乱搭乱建、乱挤乱占现象严重,道路狭窄、排污(水)不畅,加之,居住村(居)民的城市理念和市民意识不强,致使现实的村容村貌与城市标准相差甚远,直接影响圣地延安的形象和现代城市的建设。
三是发展三产粗放的难题。
全镇大部分三产村收入完全靠租赁经营,租赁收益看似稳定实则无奈,村集体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今年承包商赚了,村民收益就好收回,明年承包商赔了,要钱可能就要打官司,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就好比把自己会下蛋的“金鸡”租给别人养,别人有“金蛋“,你才能有“金碗”,这种粗放的经营模式无法追求村办三产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