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论文
剪纸艺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
和平小学 谢青平
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吸取民族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所以剪纸教学在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让少年儿童了解和学习, 这对剪纸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现代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就成了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剪纸引进课堂的原因
1、因为中国剪纸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作为下一代,我们有义务要继承它,发扬它。
2、它的材料简单,经济实惠,方便购买,适合乡村学校条件。便于顺利的开展和普及。
3、它已被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有了目标与支持,能更好的全面的推广。
二、课堂开展剪纸教学的有利因素
1、小学生喜欢剪纸。这一点不论是从老师对学生喜欢剪纸调查,还是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足以说明了。剪纸虽说是一门古老艺术,但今天仍被很多人喜欢。
2、有学习剪纸的时间。现行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内容学生难以准备学具;有的因为环境不适合无法展开;有的因条件所限难以学习。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会被压缩删减,这样就有了可用来进行剪纸的学习时间。
3、纸类学具,学生易于准备。学习剪纸以纸为学具,避免了无法准备学具的不足和无奈。这就为学好美术,学好剪纸打下了物质基础。
4、小学剪纸从浅显入手,对教师要求不高,即便不很熟悉,而只是临时学习一下,也可以从事剪纸教学。当然,如果本来就是剪纸高手那就更好了。
三、剪纸艺术走进美术课堂的用途
1、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提高手脑协作能力,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物体形象。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画画可以边画边想,而剪纸必须事先想好。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2、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对于生活在“卡通”时代的儿童,让他们接受剪纸这一民族艺术,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
3、剪纸艺术和绘画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剪纸需要一些美术基础,剪纸同时也能很好的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剪纸是一个综合课程,能手脑同时并用。对小学生的身心是个很好的锻炼。
4、民族的就是艺术的,艺术的就是民族的。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权利和义务传承这一古老艺术,并有责任把它发扬和创新,从小学习剪纸,无形之中加重了爱国情怀。
四、怎样开展剪纸教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当然,和欣赏任何好的艺术品一样,优秀的剪纸作品也往往让人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技法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它不应是学习的唯
一目标,应是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本领。同时,在剪纸教学中,除了要练好基本功,激发学生剪纸学习的兴趣,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掌握传统,剪出新花样。
五、剪纸的普及与推广
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总之,儿童剪纸艺术是一项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适合小学开展艺术课改工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提高艺术品味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开发小学剪纸课程,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二篇: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
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
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
江苏省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许燕
【摘要】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剪纸艺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合理有效地开展剪纸教学,让学生在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中获得美感,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又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也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关键词】剪纸艺术;剪纸教学;兴趣;审美;创新
剪纸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绽放着瑰丽光芒。扬州剪纸是我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影
响深远。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展剪纸教学,让学生走近剪纸艺术,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独立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也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剪纸教学,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尝试:
一、播种“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剪纸艺术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剪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于学习剪纸的境界。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剪纸教学过程中,观察、赏析是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着心理活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在网络中搜集各式各类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在观察赏析的同时感悟剪纸不同于绘画的神奇魅力。
农家小院中的蔬菜瓜果,晴天丽日下的花鸟虫蝶,平凡生活中的温馨细节等,无处不洋溢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活的美好。大红色的喜庆气氛和多色叠彩的绚丽晕染着学生们天真纯朴的心灵,令学生禁不住啧啧赞叹,甚至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尝试,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师为他们开启通向剪纸艺术殿堂的大门。
成功地播种了“兴趣”这颗种子,还要适时加以培育,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何让一张纸在剪刀下魔术般幻变为一幅独特的画,可以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探寻。如出示两幅简易的《蝶恋花》,分别为阳剪和阴剪,学生在观察交流中会发现剪纸的技法分为两种,一种看起来“线线相连”,即为阳剪,一种仿佛“线线相短”,即为阴剪。教师适当地点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探究中收获喜悦,在喜悦中递增信心。
剪纸教学还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小学生童
趣盎然,适宜教学简单常用、趣味性强、装饰味浓的作品。如教师示范剪一只可爱的小兔,请学生开动脑筋,给她找个好朋友,学生纷纷出主意,有的说再剪一只放在一起,有的特别热心说多剪几只让她们开心做游戏。教师将手中的纸对折,剪出同样大小的兔子,打开便是一对。再将同样一张纸折多次,便剪出了一串,学生在惊喜中会认真观察和思考:一对小兔是怎么剪的,折纸有什么学问?此时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折一折、剪一剪,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对称式的剪纸方法,同时自由式和花边式的图案也是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教师只需在教学中适时地启发和指导,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剪纸技法。
二、收放自如,建立“有序”的课堂秩序
课堂教学的和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良好的
情绪会使一个人的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与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难免会出现矛盾。如教学中,教师一旦出示新的作品,请学生思考其剪纸技法时,学生立刻会积极参与讨论,这时可能会出现各抒己见,争执不休的情况,在实践创作中,还有可能会出现自由结对讨论合作的情形。剪纸艺术需要创新,需要张扬个性,这就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有序”与“无序”要做到适当地调控,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让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作品完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有利。
三、指导观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剪纸教学中不可缺
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在交流讨论中说出作品中的剪纸符号和结构元素,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学习对比四瓣形折叠法和五瓣形折叠法剪纸《桃》,让学生观察思考采用不同的折法剪纸的效果有何不同;同样是剪纸《小羊》,在身体部位分别采用花瓣形和月牙形的剪纸符号,让学生说一说美的感受又有什么差别;出示阳剪《蝶》,引导学生观察线与线之间是如何灵活连接的;出示阴剪《雀》,指导观察羽毛部分怎样用水滴形,柳叶形,锯齿形等剪纸符号有机组合的。在观察和对比中增强学生对剪纸结构和符号的视觉敏感,以达到创作时实现剪纸内容的丰富与精致。
四、浇灌“新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剪纸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剪纸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1.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积极尝试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欣慰。如教学剪纸《百花争艳》,教师描述春天的美景,用童话般的故事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问学生愿化作花园中的什么花,有学生说琼花、迎春花、桃花,有的说愿化作蝴蝶、小鸟,花园里才热闹。教师用投影的方式出示各种鲜花嫩草和蝶蜂飞鸟,学生参考图片资料任意运用剪纸符号剪制,都想用最精美的作品为花园添彩。最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组合粘贴,汇聚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百花图》,学生所获得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2.归类技法,同中求异。在剪纸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发现剪纸的规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学生需要欣赏和临摹很多传统剪纸作品,如有表现花卉的《和和美美》、《金秋菊香》等,有表现鸟禽 的《喜鹊鸣春》、《雄鸡高唱》,以及十二生肖,红双喜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将同一系列剪法的事物归类集中,探寻相同的折叠规律,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规律和技法后,可以自主设计创作同题材的剪纸,如在传统荷花剪法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想象自由地表现荷花的花、叶、茎、藕的构图布局和连接要点,并对他们的创意及时给予肯定,通过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创作的实践活动能激发他们感受美、创作美的情趣。
3.融入童趣,剪出新意。剪纸的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剪纸内容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可以用剪纸形式表现。小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多彩,对任何美的事物都能表现出他们的喜爱。教师将他们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事物进行归类,如水果类、卡通人物类、服装类、玩具类等都可以用剪纸形
式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水果十分感兴趣,教师让学生大胆地剪出各自喜爱的水果,单个的水果易于表现,学生很快就能剪出形象逼真的桃、梨、苹果、香蕉等,教师此时因势利导,请学生在一张大纸上将水果组合拼装成盘,学生在创作时势必要考虑水果的摆放和阴剪、阳剪技法的穿插。同时,卡通人物也是学生钟爱的剪纸内容,可以将服装的创作融合到卡通人物的表现中,如给白雪公主设计几款漂亮的连衣裙,学生会将花卉图案灵活运用于服饰创作中,学生对于类似的尝试实践兴致盎然。此外,抽象符号也是学生喜爱尝试的形式,将十字形、锯齿形、螺纹形等剪纸符号随意组合穿插,用多瓣折叠的方式能剪出很多极具现代感的作品。
总之,剪纸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用灵活的双手剪出美好愿景的同时也促进了身心的和谐发展,使他们在美的境界中逐渐成长为具有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编辑:杨迪)
第三篇:剪纸艺术进课堂论文
谈剪纸艺术进课堂的重要性
冯屯联合校 崔德龙
谈剪纸艺术进课堂的重要性
摘要:剪纸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对民族艺术传承堪忧的状况,剪纸艺术与教育教学结合就显的尤为重要。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教育功能、剪教结合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是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将这一民族瑰宝引入教学中,学生通过创作、剪刻,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写字、作文水平,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与剪纸艺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分不开的。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育是实现民间艺术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剪纸艺术根植于民间的生活土壤,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造型特点、本土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鲜明,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同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比较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和特定的表现语言。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年事渐高,且日益减少,“剪纸艺术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使它得以存活。剪纸艺术进课堂,可以有效使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同时也是保护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更能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既能使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的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剪纸艺术特性决定其教育功能。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剪纸作品是学生根据观察、理解、想像组合而创作的,有过创作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将剪纸运用于教学中,学生会更乐学、好学,会学得更好。
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小学生不能只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具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能力。只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才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剪纸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周围事物进行实地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确定创作素材,勾勒剪纸画稿,这是智力技能的训练;然后再依据画稿动手剪刻。
在剪刻的过程中,刀法或细腻流畅,或粗犷豪放,这是操作技能训练。可见,剪刻创作构思形成的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构思则是剪刻的调节机制,两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培养审美能力。一幅剪纸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必然融注自己某种美好的情感。为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作者要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观看美丽的校园、丰收的田野,去寻觅生活中的人和事,经过无数次的情感交流,学生便具备了创作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确定了造型“以意与神”的基本条件,产生了联想造型“以意与神”的基本条件,产生了联想的诱发体,形成了对当前或过去的记忆表象进行组合、改造,重新铸成新的意象的主观意象。总之,作者在情感的推动下,依靠想像力的作用,并循着特定的逻辑,将它们改造成新的审美意象,这无疑是审美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体现。
4、注重个性培养。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性格、气质等许多方面的个性差异,而每幅剪纸作品都有着作者的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真所谓“画如其人”。一幅剪纸作品将会毫不掩饰地暴露作者的内心世界,充分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感情。在剪纸教学中,能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正确引导,学生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三、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教育增添了生命力和色彩。
1、剪纸与德育相结合
德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居首要地位。针对剪纸艺术具有贯穿性、渗透性和蕴含性的特点,教育过程中,可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多项德育要求,充分运用剪纸形象地体现它的教育内容。如“我爱祖国”、“文明要求一二三”等,学生创作、绘画、剪刻的过程,就是头脑中高尚与低劣、正确与错误的思想斗争的过程,作品完成之时也就是学生良好思想意识形成之时。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以剪纸为主线,发展学生的特长,渗透民族教育,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在剪纸活动中,成立小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访问调查中,礼仪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剪纸,引申到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探究的兴趣,领略我国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使学生增强了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师生还可以将一幅幅剪纸作品布置在剪纸角和橱窗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2、剪纸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剪纸作品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再现,且富有情趣。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剪纸的积极作用。一是以剪激趣,寓学于乐。运用剪纸变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学生则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感知物体的表象;三是以剪促学,学以致用。对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办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增加剪纸活动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的剪纸作品作为直观教具,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背诵语文精彩片段,容易把学生带入意境,引入某种特定的语境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创作一幅剪纸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学生的剪纸作品童趣盎然,是练笔的好材料。在作文教学中,可依据小学生的思维规律,围绕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清新活泼的剪纸艺术与作文教学巧妙结合,以艺术的感染力诱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合理丰富的想像,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剪与写的兴趣。大体可以分为三步:明确图意——巧妙构思,合理想像——斟词酌句,反复修改——写法迁移。
3、剪纸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健康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剪纸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立足普及,师生人人一把剪刀,一本剪纸册,每周定时开展活动,班班有提高组,学校有特长班;其次注重辅导,定期举办竞赛活动,评优、发奖、定称号,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达到剪纸艺术在教学作用的最大化,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实施剪——教相结合,就一定会使这一传统艺术在教育园地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剪纸---介绍与欣赏》张道一
2.《丛琳窗花集》 丛琳
3.《剪纸艺术漫谈》
陈志农
剪纸在实用工艺美术方面的价值
第四篇:走进剪纸艺术班会
走进剪纸艺术
——四(7)班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剪纸的历史和由来。
2、知道剪纸的不同种类,特性以及剪纸的两大流派。
3、能剪出
一、两种窗花或者水果和动植物。
4、激发队员的民族自豪感。活动准备:
1、编排班队会程序,编写主持人串词;多媒体课件制作。
2、收集剪纸的有关内容。
3、彩纸若干张,剪纸作品若干张,小礼物。活动过程:
甲: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队会的主题是《走进剪纸艺术》,由我和顾浠瑞来为大家主持。在今天的班队活动中,大家可一定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哦,因为我们会穿插许多的小问题来考考大家。
乙:而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整个活动中,如果答对了可是有小礼品赠送的哦。甲: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剪纸。(放图片)
乙:大家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的剪纸一定觉得很漂亮吧,那么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诞生了,请问剪纸上面的内容都有哪些种类啊?也就是剪纸都有什么题材?回答出四个以上有奖品。(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神话、传说)
甲: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剪纸的题材非常广泛有动物、植物、人物、景物、神话、传说等等都是剪纸表现的内容。剪纸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有关剪纸的历史。
乙:刚才
为我们介绍了有关剪纸的历史,让我们对剪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甲:现在我要出几个小问题来考考大家,看大家刚才有没有认真听。
1、请问剪纸都有哪些技法?回答三个以上有奖品(雕、镂、剔、刻、剪)
2、请问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在哪里发现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
乙:第三个问题是:我国剪纸艺术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甲:看来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啊!民间剪纸作为民族的艺术,延续到今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也正是那些生活在民间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202_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乙:好,我们听了这么多,也看了这么多,一定也想学学剪纸了吧,那让我们先看看大屏幕,大家也跟着一起动动手,学一学,看谁剪出的窗花最漂亮。
(演示幻灯 页——
页)
甲;大屏幕看完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学会啊?现在,我们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来,大家比赛一下,看谁剪的又快又好。最后我们会请郑老师评出优胜者。
每组上来一位同学
乙:激烈的剪纸比赛结束了,还有小礼品没有送完,下面我就出最后一个小问题来考考大家,看谁能得到这个奖品,请问:剪纸艺术是什么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202_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束语:
甲: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青藤,古老而常青,他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乙:希望我们通过这个短短的班会时间,对我们的剪纸艺术有所了解,更希望大家喜欢上他,并发扬他。
合:今天的班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代的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由于我国疆界广阔,众多的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性,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剪纸风格,最主要的还形成了“南北格局”。南方派,代表为广东佛山剪纸和福建剪纸,北方派,代表为山西、陕西剪纸和山东剪纸。南方剪纸构图精美,刀法细腻,形象重逼真。北方剪纸内容布置奇巧,刀味厚重、粗犷豪放、朴实憨厚,形象重装饰。
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它能够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乡村巧手以及他们的祖祖辈辈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第五篇:传承剪纸艺术 丰富美术课堂
传承剪纸艺术 丰富美术课堂
摘要: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是土生土长的,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表达民间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意愿。我在乡镇学校教书,受一些条件的限制,艺术课程因此很难如火如荼的展开。但这几年教育系统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同步发展,特别是今年教育局在我市要申报一些特色学校。我学校的申报项目就是----剪纸。学校领导支持我进行剪纸实验教学,探索改革发展的路子。我于是便选定四年级其中的两个班尝试剪纸教学,并将剪纸纳入了学校美术校本教材内容。
【关键词】小学 美术 剪纸 课堂 引进 传承 创新,推广
一剪纸艺术的概述
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普及的程度也较之其他的民间艺术更加广泛,更加实用。剪纸,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纸创作的艺术,它的材料是各种质量的纸张,即无论什么样的纸都可以用作剪纸的材料。但是在中国民间,大部分的剪纸用料为单色纸(一般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染色剪纸和供妇女们刺绣用的花样用纸为白纸。剪纸的创作工具十分简单,只要有一把剪刀或刻刀就可以进入创作状态。中国的剪纸还是一种农民的艺术,它的制作群体又是以中国广大农村的妇女为主,在具有剪纸传统的村落社会,剪纸花样被作为女红的一个重要内容得到保存和传承。“女红”是指民间妇女的刺绣活动。大凡女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家中的奶奶、母亲或姐姐就会向她传授剪纸的技艺。这一特点使中国的民间剪纸带有浓厚的女性特色和乡土气息。
民间剪纸的作品中大都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命的渴望。其中求生、趋利、避害的愿望始终贯穿在民间剪纸的审美理想当中。通过各种恰当的审美形式表达,使劳动人民的愿望得到一种满足,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这种审美特点具体表现为构图饱满、对称;造型完整、意象;色彩鲜艳、爽朗;气氛热烈、生动;工艺自然、灵透。学习中国民间剪纸的审美特点,最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引发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热爱。
人教版小学美术中安排了许多剪纸内容,有剪雪花、剪小动物、剪各式各样的窗花作品等。教师应重视民间剪纸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的概念、范围及基本特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重视民间剪纸,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以便于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综合素养。
二,剪纸引进课堂的原因
(一)因为我本身比较喜欢中国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作为下一代,我们有义务要继承它,发扬它。
(二)它的材料简单,经济实惠,方便购买,适合乡村学校条件。便于顺利的开展和普及。
(三)它已被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有了目标与支持,能更好的全面的推广。
三、课堂开展剪纸教学的有利因素 1,小学生喜欢剪纸。这点不论从老师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剪纸?”时,那齐刷刷高高举起的像一片小树林似的小手臂,还是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足以说明了。剪纸虽说是一门古老艺术,但今天仍被很多人喜欢。
2,有学习剪纸的时间。现行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内容学生难以准备学具;有的因为环境不适合无法展开;有的因条件所限难以学习。这些内容在教学中会被压缩删减,这样就有了可用来进行剪纸的学习时间。
3,学生拥有并熟悉剪刀。小学生特别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经常上手工制作课,大都有一把小剪刀。学生们经常在美术课上进行剪贴,掌握了一些要领与技巧(虽然专业的剪纸剪刀与小学生手中的剪刀有些区别)。另外,即使少数学生没有,买一把不过一两元钱,况且可以长期使用。学生准备学习工具问题不大。基本上都能配备齐全。
4,纸类学具,学生易于准备。。学习剪纸以纸为学具,避免了无法准备学具的不足和无奈。这就为学好美术,学好剪纸打下了物质基础。小学剪纸从浅显入手,对教师要求不高,即便不很熟悉,而只是临时学习一下,也可以从事剪纸教学。当然,如果本来就是剪纸高手那就更好了。
四剪纸艺术走进美术课堂的用途
(一)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提高手脑协作能力,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剪纸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物体形象。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观察的顺序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画画可以边画边想,而剪纸必须事先想好。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让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对于生活在“卡通”时代的儿童,让他们接受剪纸这一民族艺术,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学生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剪纸作品有很强的情感接受性,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是具有这些品质,它们造型呈现夸张变形、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
(三)剪纸艺术和绘画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剪纸需要一些美术基础,剪纸同时也能很好的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剪纸是一个综合课程,能手脑同时并用。对小学生的身心是个很好的锻炼。
(四)民族的就是艺术的,艺术的就是民族的。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权利和义务传承这一古老艺术,并有责任把它发扬和创新,从小学习剪纸,无形之中加重了爱国情怀。
五,怎样开展剪纸教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挂钱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联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
剪纸在表现技法上,可以分为阳剪和阴剪两大类,阳剪讲究“线线相连”,阳剪强调“线线相断”同时应做到“五要素”:圆、类、方、缺、线,要达到圆如秋月,饱满圆润;尖如麦芒,尖而挺拔;方如青砖,齐整有力;缺如锯齿,排列有序;线如胡须,均匀精细。
当然,和欣赏任何好的艺术品一样,优秀的剪纸作品也往往让人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技法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它不应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应是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本领。同时,在剪纸教学中,除了要练好基本功,激发学生剪纸学习的兴趣,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掌握传统,剪出新花样。
1、“随形附物”式的涂鸦剪。
这样的剪纸教学不过多地强调技法和严谨的造型,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感兴趣程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剪纸是一种乐趣,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体会到创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打好剪纸学习的基础。
如“随意形”的教学: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如剪纸用剩的大边料等,根据形状的特点联想事物,再运用剪纸的基本纹样刻画出事物的特征,从而创作出具有观赏性的剪纸作品。再如“同形异纹”的教学:提供给学生具有多样性的事物的轮廓纸,如蝴蝶、鱼等一些变化多端的物体的轮廓大样,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纹样给物体打扮,形成别有风味的“同形异纹”的系列剪纸作品。
2、“观花走马”式的临剪。
“临剪”指把原样放在旁边,看着样子剪。有了上面涂鸦剪学习产生的兴趣后,学生就会希望自己也能剪出漂亮的作品,由于学生剪纸能力的限制和对剪纸艺术掌控的不足,还不能凭想法创作,这就需要提供优秀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临剪”,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素材与技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临剪有临变的因素,就是学生在临摹的时候不要求做到百分百的相似度,对大的结构可以适当用笔或指甲抠一下定位,同时,可以在原作的基础进行纹饰的变化或增减,也可以是外形或动作上的变化,只要抓住原作的寓意与意味。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临剪中学到优秀作品的精髓,添加自己的想法,又不会因能力的局限而有所束缚,仍然保持学生在剪纸上的兴趣。
3、“移花接木”式的组合剪。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剪纸基础后,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剪纸作品进行分解、组合、变形,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这样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对剪纸纹样和题材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剪纸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创作或主题创作打好基础。
4、“胸有成竹”式的自由剪。
这里包括对剪纸作品的默剪,也包括没有原样的创作剪,特点是对剪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剪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变化或更改原来的想法,能剪出具有欣赏价值和一定想法与新意的作品。这样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组合,将折、剪、刻等技法相结合,用剪纸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传承民间艺术精髓的意识,唤起他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
5、“得心应手”式的创意剪。
创意剪的关键在于有了“主题”的限制,不再只是自由的、随意的,而是根据要求,运用能表达主题的纹样和造型进行创作。这就需要学生对剪纸的纹样、造型、寓意等有一定量的掌握,并能较灵活在运用到实践当中。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查阅资料,也可以先画好设计图再剪,重点是抓住主题,发挥创意,剪出特色。
这种“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分层教学法,分散了学习的难度,让剪纸成了一种乐趣,既利于保持学生对剪纸学习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文化的热爱,继而形成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六,剪纸的传承与创新
剪纸的材料虽然简单,但也有利有弊。例如:手工纸的色彩稳定,不易退色,只是纸质稍厚,不利于多层剪制;同时宣纸柔韧、绵薄可着色,但易粘连在刀头被损坏,造成刀口不平整。如果第一层和最后一层使用手工纸,把宣纸夹在手工纸中间,再剪制,那么就可解决两种纸张存在的缺陷,发挥各自的优势,制作出完美的作品。如遇喜事,也可将纸面光滑,多层剪时易滑开的闪光纸夹于手工纸内,进行创作,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传统纸张,做到扬长避短,更要积极推陈出新,选择具有特色的材料,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和新的欣赏价值。
1、水墨剪纸。顾名思义是“剪纸”加“水墨”的表现手法,它不同于染色剪纸。首先,在方法上,“染色剪纸”是先剪再染,色彩的染制根据形象的需要决定,起到丰富剪纸作品色彩的作用。“水墨剪纸”是先染后剪,染时自由发挥,可随性而染,也可根据某一事物的感觉而染,亦可采用中国写意的绘画形式而染,注意色彩的纯粹与搭配即可,接着,根据色彩的倾向或表现的内容创作。其次,在呈现效果上,“染色剪纸”中色彩的运用加强了形象的表现力,具有浓郁的装饰意味。“水墨剪纸”中的色彩与形象既相互衬托又各自为主,由于是先有色彩再思考形象,因此色彩给形象营造了一种抽象、朦胧的韵味,一种似是而非、近似天成的趣味,同时,在镂空造型的形象上,色彩的虚实变化自成一格,犹如中国水墨画般的写意效果,别有一番滋味,使作品不仅有剪纸的质朴与寓意,而且有水墨画的灵动与韵味,使其别具一格。同时,水墨剪纸比染色剪纸在技法上有着更多的自主性发挥,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2、树叶剪纸。民谣“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具有别样剪纸的画面,也提供了新的剪纸材料——树叶。“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将生命与树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哪怕是泛黄的树叶,也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同时,生命崇拜是剪纸永恒的主题,对祖先的崇拜和繁衍生息的观念,在剪纸中比比皆是。如果用具有生命寓意的树叶来表现对生命崇拜的剪纸内容,那么生命的文化寓意将得到最大的展现。教学中,首先要考虑树叶易折易碎的特点和形状的局限性,采用简洁大气的造型,形成类似于原始彩陶纹样或岩画的艺术效果。其次根据树叶中水份的影响,在新鲜时剪制,因为此时的树叶有一定的韧性,再把完成品夹入书册中压平保存。当然,也可以根据树叶色彩的变化,创作别有风味的作品。
3、泡沫纸剪纸。“泡沫纸”这种材质严格来讲不是纸,而是一种具有一定厚度、易剪刻保存,不易扯坏的具有较大可塑性的特殊软材料。它不仅适合学生单独创作,也适合学生群体创作,而且创作的作品不仅有剪纸的韵味,更具有浮雕的效果。它与众不同之处在刀法的运用上,“切”与“划”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切”是指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上下一致。“划”是指握刀时使刀与纸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刻出的图形产生上下渐变的效果,形成立体的造型效果,同时剪纸的正面与反面会呈现相似却不相同的作品效果。当然,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确与果断,特别是在刀与刀之间连接的地方,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除上面介绍的材料,还有吹塑纸剪纸、的确良布染色剪纸等,这些材料的使用,既保留了剪纸本身的美感,又因材料的特殊性使作品产生与众不同的韵味,获得新的欣赏价值。学生在材料的选择运用中,不仅提高了剪纸的技法,激发了剪纸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实践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性与价值,将创新的思维从实践的运用提升到思想的认同,有了技法的承载,思维的创造力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七,剪纸的普及与推广
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作为我校的一个校本课程,剪纸艺术正处于实施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已经略有成效,在全校师生中要全体,全面的普及与推广,希望更多的孩子传承并创新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让我们的中华瑰宝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