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3B Unit3 教学反思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6-67448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4 09:35: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3B Unit3 教学反思

1、本课B部分主要是教授家庭成员的称谓,3B Unit3 教学反思。在单词的操练中,我采用了游戏Who’s missing?请八位学生分别戴上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aunt, uncle,Mike和YangLing的头饰站到讲台前,进行小组比赛。然后请一名学生躲起来,其他各组代表猜猜谁不见了。用这样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这些称谓的理解和运用。

2、本课主要教授A部分的内容,为了给学生创设好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讲。我在上课前让学生带好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由自己的全家福引出新授的句型,再让学生模仿操练。

3、本课C部分共有四幅图,画面设计灵活,教学反思《3B Unit3 教学反思》。在让学生操练句型,我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用多种句型进行操练。可以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先让每个小组讨论每一幅图片,然后让学生出来说,看哪组答案又多又好。

4、本课的Funhouse有个让学生制作影集的环节。我认为我们不可以省略这个环节,而应该好好的上好这个部分。教师在辅导学生制作影集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讲所学英语知识运用语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边贴照片边用英语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第二篇: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反思

万年学校 范志勇

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反思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包天仁语)俄罗斯通常在初中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相当于我国的小学5年级),每周3节课,第一学年即要求掌握约1300个英语词汇,学生到高中毕业时要掌握1万以上词汇,基本可以读懂英文原著。而我国现在对高中毕业生的要求是掌握XX词汇(包括词组),新研制的’课程标准’要求掌握4000个左右的词汇。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解决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而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反思

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

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校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 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反思

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反思

五、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第三篇:教学反思

1、《四季的雨》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学的还学得比较轻松,课堂气氛活跃。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到了四季雨的不同特点,感受到了大自然伟大而神秘的力量。学生还学会了通过抓段落中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的方法。不足之处: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衔接还不够紧密,对于学生的表扬,语言过于单一。

2、《马齿苋》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自学了生字,课前再次钻研教材,看着备课本上的教案,发现有很多提问比较浅、散,赶紧做了些调整。进入新课学习,我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些孩子们的愿望是什么?”(想进城玩)“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从来没有坐过车)“默读课文,说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请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倒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了解,小作者和小伙伴们有愿望,并实现了愿望。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出了“他们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呢?”这样一个教学重点。我让学生直接找出分别写小作者他们“采、洗、卖”马齿苋的句子,同时,随机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小心翼翼、恋恋不舍”等几个重点词,然后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朗读,在读中,使学生明白了“他们是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这样,教学思路非常清晰,通过教学反馈,教学效果较好。

3、《我战胜了自己》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的感受最深的是依托课本把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在本节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如教学中,我在学生熟悉课文后让学生先提问题,学生再自己通过读课文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读读感悟,并且在书上进行勾画和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学生阅读很是认真。学生自己欣赏的句子体会,学生根据阅读要求展开学习与讨论,解决了很多问题:如“他得了第二名,为什么说是战胜了自己”等。

4、《绿色的歌》教学反思

《绿色的歌》是一篇优美散文。本文通过作者对小蝈蝈的歌声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主题思想。学生对散文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要弱于记叙文,尤其表现在把握散文中含蓄的情感。因此,理解课文中隐藏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是难点所在。

本文语言非常优美,很适合朗读式的教学方法,以读带讲,应在读中体会情感。所以,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安排了分段合作读、自由读、齐读、配乐读、默读、重点句重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字里行间隐藏着的作者的感情,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文句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并借此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

本课经过实际验证,我能基本上达到设计意图。我个人感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指导朗读的评价不具体,没有评价出朗读节奏、语调、重音等。

2、具体引导时的小问题,有些细碎,没能临场安排好精炼的过渡语。

3、课文情感挖掘较深,课堂学生对于“为什么叫绿色的歌”这个问题不理解,临时加入了小组谈论,希冀能有突破,结果耗时过多,课文总结和拓展阅读没能准点完成。

5、《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根据课后要求,我也背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背诵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6、《假如我是一颗种子》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材和教师的思路为出发点的,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本质的陈旧认识,这种认识,体现为“知识本位”,即教学是传授前人留下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体,是贮藏知识的容器。现代教学要摒弃陈旧的模式,要重视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地进行教学,才可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才可能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科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亲密接触文本,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的读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意蕴,受到启示,获得创作的灵感。

1、读通

范读,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你认为印象最深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读懂

个性化自由选择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互相评议,分组汇报,说明理由,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分组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商议解决。

引读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读中领会“种”的积极成长;“叶”的奉献;“果”的理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7、《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内容选取于解放战争时期,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了十八旅战士到达汝河时遇到的自身的困难、人为的困难和自然因素的困难。从而明确刘邓大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刘邓首长下达了进攻、迅速、勇猛的作战方针才显得由为英明。也正是在刘邓首长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下,强渡汝河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展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风采。课上,采取读读、想想、画画的办法指导学生理解感悟。通过对中心句的品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努力将学生带入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抢渡汝河的战斗中,体会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课上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和想像训练。力求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品赏佳句,体会“跃进”精神1.朗读全文,讨论:刘邓大军能够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计划,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可以集中概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找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句,并紧扣这一句,分析它三次出现的不同背景,理解它的含义:第一处是刘伯承首长的叮嘱,是首长对战士们的勉励;第二处是说明这句话已深入到了战士们的心田,变成了大家的决心和行动;第三处是说明刘邓大军个个都是“勇者”,同时刘邓大军的胜利又再次证明了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第四篇: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和评价设计》一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而没有把学生有效主动的学习状态和师生互动的情况等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层次性。在设计评价标准中没有关注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致使自己在教学中迷失了目标方向,感到困惑,从而影响了《标准》的实施。同时,我也过多受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影响,追求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细化、可测,只关注师生课堂的问答和气氛的评价,但实际学生的回答是机械的、被动的,师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不能将课堂教学引入正确轨道。

第五篇:教学反思

早上好!非常高兴无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学习。依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借这个机会和各位领导、老师交流一下我校“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大家都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更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我们每一位老师抓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质量检测、教育科研、班级管理等教学常规环节却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无力保证。

一、备课

有句话说:“教”得成功,必“备”字先行。

但我们也有部分老师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备教法,不备学法;更谈不上写教学后的心得和反思了。乃至有些老师的教案全部是从网上下载,纯粹是为了草率检查,缺乏针对性,从而也失去了有效性。为此,我们学校就备课这项事情提出了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力求做到 “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

(一)备教材

备教材的实质是对课程目标与教材编写意图的领会与贯彻。为此,就要求我们老师全面通读整套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超前一周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师参考书、教本里面的注意事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等。弄清教材的体系、本册、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特级教师斯霞曾说: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我们的老师备课时不仅仅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而是博览群书,多方面吸纳备课信息的话,那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入神入化的境界。为了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和采取多元化选拔形式,推动高考制度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有22所高等院校实行了自主招生,今年还增加到了80所大学,我们广西大学今年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北大、清华、武汉大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人数比例已达到了10%。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要过报名资料审核、二参加自主招生学校的综合素质考核,三要获得分数“优惠”、参加高考这三关,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而综合素质的考核主要体现在自主招生院校的面试中,比如清华大学的面试题目有“杭州到上海,光速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你家里连续几天没人,怎样才能让花盆里的花不被干死?”、“父亲和母亲哪一个对你影响比较大?”复旦大学的“洗衣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如果百分之九十的台湾人选择了独立,结果会怎么样?”上海交大的“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如果你是老板,有200名员工,在金融危机下,你会怎样裁员?近期论文发表期刊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被打断,你如何看待?„„这些面试问题宛若都不难,但却着实考住了一批“书呆子”学生。这些问题就不是仅仅凭借在学习课本的知识就能够答得出来的,而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更多、更广的知识,学生在常日对多方面的知识广泛吸取、积累、内化才行。看看因为它每天都在美食街的广场上和游客要吃的一对一个教学心得。

(二)备学生 有些老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对教材备得很熟,教案写得很详,课也讲得很细,可学生就是学不会。这是怎么回事呢?也许就是因为你没有了解学生,没有做到“目中有人”。所以在备课时,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了解学生具备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本节内容是在哪一年级、哪一册、哪一个旧知识基础上引出来的,教新课时要用到哪些知识来铺垫,学生会产生那些困难和障碍,我们要准备那些教具、设计什么样的问题,组织那些探究活动,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启迪学生思考,例题怎样处理等等都要我们进行充分的考虑。

(三)备教法

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们必须选择适合本学科、本内容、本班实际的教法进行教学。比如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实验法。中年级多用谈话法,引导发现法。高年级多用探究法,讲解法,自学法。

(四)备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摸仿与回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卡片、板书、多媒体等等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五)倡导集体备课。

我们坚信1+1形成的合力就会产生大于2的效果。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一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了两种思想。”套用这句话,我们在教学上也可以说:你有一种教法,我有一种教法,互相交换我们都得到了两种教法。为此,我校强调了年级里面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既发挥了个人的创新精神,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

(六)写好教后反思

叶澜大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抄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优秀的教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为此,我校从2005年以来,就一直要求教师每节课后,要依据课堂教学情况写好教后反思。但老实说这也一直是我们难以突破的瓶口,因为我们很多老师说不懂得写些什么。那教学反思该写些什么呢?其实就是上完课后思考:我这节课教学有效吗?学生得到进步了吗?学生学会了吗?这节课成功在哪?失败在那?有哪些灵敏的教学机智,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作好纪录,使今后的教学能从“成功”中擢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败”中找到更理想的教学策略。

(二)要构建高效的、以生为本的课堂

1、什么是高效的、以生为本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这两年我们的课堂教学话题谈得最多的便是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以生为本的课堂。比如去年玉林教科所就和玉州区联合研究了这个课题。那现在请我们老师在心中描绘一下,你心目中“高效的课堂、以生为本的课堂”是怎样的呢?前段时间我们全国优秀民办学校,也就是翔宇教育集团的校长卢志文在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段话: “高效课堂”就是 “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课堂。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恐怕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恐怕相互搀扶着一起走。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背桶人”,学生是“敞口杯”;而高效课堂中,师生都是“挖井人”。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依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传统课堂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师对生,一对多”;高效课堂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多对多”。

“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无意中的过失,善待每一位学生犯的小错误。曾经有一则外国幽默是这样的:【校长告诫新来的老师说:如果一位学生学业优秀,你要善待它,他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如果一位学生学业良好,你也要善待它,他可能会返校当老师,成为你的同事;如果一位学生学业一般,你也要善待它,他可能会赚大钱,给学校捐一笔巨款;如果一位学生学业很差,而且调皮捣蛋,你更要善待它,他将来很可能竞选总统,成为国人敬仰的领袖。】但多年来所形成的“黑猫白猫论”至使学校,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升学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和能力、品质的全面发展。但在2004年,美国的哈佛大学把中国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竟提前录取了复旦附中400多名学生中成绩排名在100名的学生汤玫捷,这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哈佛看中她的是什么呢?据说看中的是汤玫捷那开朗的性格、能言善辩的机智、球场上的活跃分子,演讲台上的明星,被美国人称为“学生领袖型的人才。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了第三名,在舞台上,有位记者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邝小姐,听说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邝美云却回答:“你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呢?他们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学生毕业后又干了什么呢?他们很多已当了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从这些事足以看出分数和能力并不能划上等号。也足可以反映出现在国际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

曾有个学者不是说过一句话吗?你教的学生考得0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让这个学生一辈子讨厌学习。有个学生曾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名为《木木的日记》,点击率非常的高,日记里写: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最讨厌上课。我们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太紧,每节课都是老师从头至尾地讲,我们只是呆呆地听,一个老师接着一个老师对我们轮番轰炸,炸得我们头晕脑胀,妈妈整日逼我吃那些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讨厌!还有前几年,在北京一个中学的班会课上,老师让同学讨论“什么是幸福”。本想启迪大家感受今天的幸福,可一个男同学语出惊人的说:如果现在从天上掉下一颗炸弹,把咱学校炸了那就幸福了。全班同学赞同得还鼓起了掌。就在老师的脸色由白转青时,另一个男同学又加了一句:“对,要不,化学教学心得体会。地震也行。”从这些例子足以看出学生对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压抑,对学校是多么的厌恶。这种状态使我们教育事情者不得不做些深刻的反思,反思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把‘要我学,变我要学’,反思怎样才能使学生把“厌学”变为“乐学”呢?卢志文校长在他的一篇博文里说:一个好教师应能够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着会与组织,变“孤独学”,变成“合作学”。

我曾看过一个小故事:【马不想喝水,那如何让这匹马喝水呢?第一种方法就是强迫,将马头强按到水里,但这方法谁也不会选用。第二种是许诺,对马说:“喝吧,喝完了给草你吃,但马不经过训练,它不懂。第三种是给马吃草,在草中放盐,马吃了盐,就会口渴,口渴了,自然就想喝水,这时你不让它喝还不行呢!】从这个故事可看出,只要方法选对了,效果就明显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依据不同的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二年级做好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规范书写养成的指导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再有教学要以课本知识为主,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不稳定因素比较大,两极分化最严重,因而既要进一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要做好防差补差事情不让学生掉队,谨防学困生队伍的扩大。五六年级的教学要注意广泛收集信息,研究教学策略,在抓基础落实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明白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增加开放题的练习,拓宽学生知识面。

3、课堂上要用充满关怀、呵护、鼓励的语言点燃学生自信、好学的火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图远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台湾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责怪他人。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胆怯。在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容忍。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知道感激 老师,你能给孩子些什么?

都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何不让我们用甘泉般的语言去浇灌我们的学生呢?

4、上课不能随意拖堂。

我曾在一位老师的教学日记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想设计„„》。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最想设计一种机器,下课铃声一响,让黑板上的字自动消失,机器手友好地把老师请出教室,若老师不出,机器手就把他推出去,还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课间休息„我想听到这里,相信每位老师都会暗暗反思:我是否也经常拖堂了呢?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的布置

说到作业的布置,我又想到曾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两母子的对话,妈妈说:儿子,你真幸福,妈妈小时候用的都是纸袋子,可没有这么漂亮的书包。儿子说:妈妈,你才幸福,用纸袋子就不用装这么多作业了。为此,我校在作业布置这一环节的要求就是:每一次作业的布置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数量要适当,高年级的可多些,低年级的则要少些。至于家庭作业我们提议尝试分层布置,比如尖子生可多布置些深难度的题目,学困生就布置些基础性的题目。有人就把这比作抱西瓜,力气小的学生抱一个,力气大的学生可抱两个,如果硬要每个学生都抱两个,到头来会打得粉碎,一个抱不着。对于作业的布置,现在国度级示范重点中学也就是山东省潍坊中学就提出了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三布置就是:

1、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

2、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

3、布置拓展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三不布置就是:

1、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

2、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

3、不布置超出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2、作业的批改

作业的批改要及时,出现错误超6人以上的题目,老师在批改时,一定要作好纪录,进行原因明白,然后及时的有针对性评讲,并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防止学生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作业批改后,尽量写上有针对性的、鼓励性的批语,因为我们都知道“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成功,“诉苦”会招致学生学习的失败。

(四)抓好检测与讲评

测试过关落实是夯实基础和提高能力的主要环节,检测既可以查学生某一部分知识学得如何,水平怎么样,通过答卷上就能得到体现,同时也是考查我们老师在某个知识点教得如何,存在什么共同性的问题,异样也会反映在学生的答卷上。而学生卷面上集中存在的问题也正是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那我们就要再花一定的时间,一定量的类型题来加强训练学生。考查后要及时进行明白、评讲,援手学生及时订正、修改。并对学生的缺漏部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五)认真辅导

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它应渗透于课内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辅导的对象不光是学困生,还应包括有较大潜力的尖子生。尖子生本身就聪明、勤奋、成绩优秀。为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尖子生的有利资源,因势利导,从解题的思路、方法入手,从知识宽度的拓展,知识深度的挖掘,使尖子生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还有每个班都有学困生,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费力细致的事情,多给他们补差补缺,开展一帮一活动。真正做到抓两头,促中间。辅导学困生和培养尖子生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早抓、实抓。所以,我校在开学的第一周就要求老师依据上期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好学困生、尖子生的辅导对象,定好辅导计划、辅导内容,然后进行实施。

(六)认真教研

有人说: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浅显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老师,其科研是空洞的。为此,我校鼓励教师主动参加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逐步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老师。主动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纪录,及时纪录听课体会,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常日注重收集信息、积累资料,每学期写好一份有质量的学科论文。写好一定质量的教后感,案例明白,教学随笔。使学校的教育科研事情更上了一个台阶。

领导老师们,以上我讲的只是我们学校的一些浅显的做法及我本人的一些体会,相信各个学校、各位老师还有很多好方法,我愿以此抛砖引玉,虚心的向各位请教,欢迎我们无机会多交流,共进步。最后,祝老师们在新的学期里,事情愉快,生活幸福!

3B Unit3 教学反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