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心施教
因心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世界的沟通,在人的沟通,而人的沟通在心灵的沟通”。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的迷茫、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
…班主任因心施教,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和工作效益。
一、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
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整天和班里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忙忙碌碌中有快乐、有烦恼,更有一些不解的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学习、班级人际互动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我们的孩子变了吗?还是我们的教育者缺乏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呢,做个懂孩子心理的班主任真的很困难吗?带着问题我在不断的反思,不断探索。目前,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道出了学生们共同的心声。他们渴望理解,渴望老师做他们心灵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非常敬业的班主任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极强,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班上有两位成绩不错的学生“恋爱”,常常将纸条传来传去。有一天被班主任抓住,不仅一顿训斥,还向全班诵读了“情书”的内容。二人觉得大丢面子,十分难堪。女生率先离校外出,男生接踵追逐而去,二人漂流到外地,最终放弃了学业,过上了打工生活。两位很有前途的中学生,就这样葬送了前程。如果那位班主任老师懂得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还有个例子,日前看过中央10套的一期《走近科学》节目,其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叫冯文忠的人,曾经品学兼优,争强好胜,初中毕业时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高中,高中时他参加奥数比赛,指望靠得奖保送进名牌大学,他玩命地学数学,但奥数比赛失败,高考也落榜(因为偏科),于是他疯了,变成一个狂人,最后被关进笼子。
由此联想到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指导问题。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冯的父母及早发现他性格中的这种过分好强、近于偏执的行为并加以纠正,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毕竟是老实巴交、大字不识的农民,那么他的老师呢,他的班主任呢?为什么没有及早给他疏导,从而挽救一个天才的覆灭?可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多么需要通晓心理学知识!
二、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班主任应该以心和学生相交,从而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要想走进学生的心里,就得了解这时期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中学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但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如:
第一,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第二,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有时非常激动,热情,有时又会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
第三,需要友谊,但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
第四,由于性机能的发育,产生对异性好感,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发育,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第五,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三、班主任应该了解心理教育的途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把别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别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由此看来,一生的幸福来源于心理健康。班主任要把自己的学生看成天使,对他们真诚、关注、倾听、信任、希望,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一个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工作中,变“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为“其实我懂得你的心”。我们可以通过多
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
第一,谈话法。比如:①针对自卑心理的学生采用鼓励式,这类学生由于先天性等多种原因,在学习活动中较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这部分学生要帮助他挖掘自身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奋起直追。多用“你有很多长处”、“你能行、只要你再努把力,你一定能够成功”。使
他们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克服自卑。②针对易犯错学生的彷徨心理,采用安抚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难免有出轨的行为,一旦犯了错误,往往又表现出彷徨心理和自责心理,此时,教师采用安抚式,语气要和蔼,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所犯错误原因,引起反思,同时放下包袱,增强信心。③针对优等生的愉悦心理采用提醒式;④针对傲慢学生的自傲心理采用警示式;⑤针对中等学生的无为心理采用触动式:⑥针对冷漠孤僻学生的旁观心理采用渐进式可通过以上方式的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达到教育最佳效果。
第二,开展主题班会。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的特点,可开展 励志类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第三,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团结,互相,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断地形成。
第四,更为推崇的是利用谈心本进行书面交流,它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谈心本比个别谈心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有些学生当面不好意思对你说,在谈心本上就能够放开来说,向老师提意见,反应班级情况,替老师出谋划。
班级有个女生,成绩优异,能力强,热心班级工作,但工作方法不妥,往往得罪同学,由此很苦恼。在谈心本中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有不想于了的思想,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在谈心本上给予了及时的交流,并对其进行了个别的交流,授予其如何工作的方法,她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以后的工作就顺手多了,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谈心本是学生心声的流露、是对爱的呼唤,是师生心灵碰击的火花,当学生看到老师批阅的亲切话语、鼓励上进的忠言,赠送的警句时,总能兴致勃勃地阅读着、思考着。谈心本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我认为这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班主任掌握心理教育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
第一,平等。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第二,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第三,保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而言之,班主任懂得学生各自行为的特点和心理差异,然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即因心施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工作中搞强硬的一刀切,过分强调统一教育,这样不仅会磨平学生的个性棱角,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老师不懂他们的心,从而逐渐关闭心门,远离老师。“世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一旦产生这种距离感,那么她(他)的工作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第二篇:因“才”施教
因“才”施教
当我们体育老师拿着教案第一次走到讲台上时,别提有多紧张了,好比是“书呆了拿撅头,不知往哪刨”。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内堂课也上的有板有眼的。也获得了不少经验,我觉得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我们的学生本身是一群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能为每一次的太阳升起而欣喜;为每一次的日落而悸动,每一阵风吹过都能让他们的心灵荡起阵阵涟漪;每一声蝉叫鸟鸣都能激起他们翩跹的思绪,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容易刺激他们的感官,触动他们的心绪。你讲篮球,他们能想到姚明,你讲排球,他们能想到郎平-----。但内堂课你想把他们的这种思维调动起来,真是太难了,而且学生对体育内堂课有一定的成见,怎样使学生对健康课产生兴趣,是我们新时期的体育老师最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体育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体育研究方法展示体育的魅力
其次、因“才”施教,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基础,提出不同的正面的学习期待,并尽量被学生所洞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上进心。“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
再者、教法灵活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体验,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敏捷、浮想联翩,提高记忆效果。
“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走不进门怎么修炼呢?让学生喜欢你,以你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进你的课。
给学生一个分数,不如给学生一个舞台。自己唱无人喝彩的独角戏,不如退居一边当导演。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参与必不可少,老师的每一次微笑都会催生学生智慧的火花,老师的每一个眼神都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点石成金的经典。
老师更是一名观众,不停地为学生的精彩评说而喝彩,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动容,为学生的美词佳句而欢欣。
这就是体育健康课的魅力。
第三篇:《因才施教,共同发展》论文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尝试与探索
本人长期从事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数学分层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依据和目标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智力、态度、动机、意志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教学重点放在中上等学生身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缩小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从而使学优生提高拔尖,中等生正常发挥,学困生得到转化,努力赶上,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学生分类情况
本人从2004年秋季开学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开始,直到2006年跟班到三年级,班级除个别学生因转学、休学的学生除外,班级学生大致保持40人左右,生源比较稳定,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一个多月后,我对班级学生有了充分了解,并根据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面的差异划分三个层次:即学优生大致有15人,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智力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性好。中等生大致有20人,其特点是智力水平一般,自控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困生大致有5人,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三年当中,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变化,做相应的调整,有的中等生调到学优生中,也有的中等生调到学困生中,总之,这是一种动态调整,在这三年当中,我大致调整了五六次。这种分类是我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交流的内部活动,并不向学生公布,避免伤害学生和家长的自尊心。另外,我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时,有针对性的把学优生和学困生排在一起,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制定
在我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分层的种类包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三类,每一类教学目标都体现分层教学的目的。每类教学目标大致都制定三项,具体制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三项目标的要求是:
1、达到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
2、达到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3、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我在教学每一节数学课时,事先把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巩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拔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目的针对三种不同层面的学生,满足三种层次学生要求,对学困生要转化使之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对中等生要优化,使之对知识理解深刻,对技能运用熟练,对学优生要强化,使之除完成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外,还注重发展爱好和特长。
四、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贯穿于全部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分层提问
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分类别的,适度而恰当地提问,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提问的学生教师心中有数,能够让他思考后得出答案。对教师认为比较难的问题,如果认为某一层次的学生回答不上来,最好不要提问他。总之,通过课堂提问,多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发言,通过正确回答,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对数学的爱好与兴趣。
2、分层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练习一般分为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三部分。其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应的照顾到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基础练习题的设计是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一般让学困生上黑板演算或回答,因为难度不大,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对中等生,我则让他们多做一些发展性练习的题目,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优生,则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检查他们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分层辅导
辅导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方面的活动。辅导不仅仅针对学困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碰到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样,学优生也会遇到迷惑的问题。我在辅导学生时,各存侧重,对学困生则重点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等生则加强他们的练习,提高正确率;对学优生则开拓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4、分层检测
当前,老师平时对学生进行检测的试卷是学校统一订购的,它的不足之处是出卷人只是根据课本的内容而没有结合具体的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盲目性。我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每次检测坚持自己出卷。其指导思想是分层检测。分层检测不是在同一次考试中使用三种不同的试卷,而是在一张试卷中包含三种不同水平的试题。试卷满分为120分,其理想分值是中等生为100分,学困生为80分,学优生为120分。80分左右的题目来源于学生做过的原题,包括课本上的,作业本上的和基础训练册上的题目。20分左右的题目是在学生做过的原题基础上,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或着把几题并成一题的发展题。最后20分左右的题目是创新题,并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每次检测后学困生大体得分在80分左右,巩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激励他们向考了100分的中等生赶进。而中等生则羡慕考了100多分的学优生,那些做对了附加题的学优生则产生一种自豪感。
五、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1—3年级数学的连续教学中,我认真收集学生平时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分类、整理、统计。包括学生的作业本、基础训练册、考试卷、手工制作等。每次学生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后,我都认真做试卷分析,从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针对三类层次学生的表现,调整策略,力争做到让三类学生均衡发展。经过三年对分层教学的摸索实施,我自己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数学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明显。目前这班学生在全校同年级中表现突出,学生热爱学习,活泼团结。特别是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在历次考试中都取得优异成绩,优秀率逐年提高,及格率100%。这都与我在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分不开的。我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当大力提倡、推进分层教育,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百亮 单位:固镇县宋店小学 电话:***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规范和因班施教
班主任工作规范和“因班施教”
王宝祥
一、班主任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基本规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班主任教师必须遵循的主导性的规范,也可以说所有的老师必循遵循的规范,贯穿在全部的教师生涯和班主任工作当中。我在前一讲里讲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实际上就是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的问题。所以关于职业道德规范,我就不在这儿多讲了,重点主要介绍第二个方面即工作的基本规范。这个工作规范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导,从班主任工作实际出发,在班级各项工作中遵循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你要当班主任,你要做很多的工作,那么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那么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把班主任要做的工作给大家讲一讲。
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我给大家列出了班主任的10项主要工作:
第一是研究了解学生,掌握班情。你必须得对你班的学生进行研究,进行了解,对全班的情况心中有数,这个班级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好去有针对性地做工作。第二项工作是要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带一个班有很多的常规的管理任务,比如说一日常规,比如说课堂常规,比如说班会,比如说写评语,比如说家访等等,有很多的常规任务要做。
第三项工作是科学地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这也是一个重点的内容,在教育部的文件里列为一个重要的专题,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或者说思想道德建设。对班主任来说,就是班级德育,这当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
第四项工作是创建和谐班集体。建设班集体是班主任一个重要的基本功,把班集体建设好了,这个班就带好了,不会建设班集体,这个班就带不好。而建设班集体这项任务的完成,就需要好多的基础知识,对许多基本规律要了解。
第五项工作是要精心开展教育活动。我们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怎么搞活动?怎么样做效果好?这就需要我们下工夫探讨开展活动的规律,这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六项工作是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在教育部的文件里面,特别讲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的问题,而且是列在比较前面的专题。当然健康教育不光是心理健康,还有身体健康,所以,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也是我们一项重要任务。
第七项工作是抓好学风建设,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班主任老师都关心学生的学习,如果学风不好,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会好;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那么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想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里边说到的一句话,他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不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学生学会,与教学生会学,这是两种境界。作为班主任,就有这样的一个任务,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八项工作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个电影叫《一个不能少》,我们班主任做班级工作,也是这样,不管这个学生如何,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学生的发展,那么是一个不能少,不管学的比较好的,各方面的比较好的,还是学困生,是问题学生,我们都要关注他们的发展,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对那些学困生,对那些个我们所说的后进生,应该给于更多地关注。
第九项工作是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现在班主任如何依法执教,如何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我们的工作,是必须重视的课题。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第十项工作是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这十项任务是我们班主任都要做的,我概括的也可能不全,你可以补充,也可以合并。你要完成好这样的任务,做每件事都有一些规范问题,你怎么研究学生,有规范问题,怎么做常规管理,有个规范问题,怎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规范问题,我现在讲做好这十项工作,综合起来,有一些个共性的基本规范问题。
三、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人格表率
这个规范是什么呢?在我们的工作当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没有尊重,就不能了解学生。你不尊重他,你想了解他,他会把你拒之门外的,没有尊重,不能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教育,所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的规范,就是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没有尊重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人格的表现。”乌申斯基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要想培养学生优良人格,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教师的人格,教育者的人格,当然也包括家长的人格,还有跟学生直接接触的成年人的人格。教师是最重要的。像徐特立所讲的,我们教育就是培养一定的人格。我们必须在人格方面做学生的表率,我们必须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去从事我们的班主任工作。
在河南省一个农村有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由于特殊原因,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他跟父亲相依为命。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带着这个孩子,家庭当然就很困难。父亲的性格又很弱,这个孩子在学校里读书,就受到一些人的歧视,因为他很小妈妈被别人骗走了。大家歧视这个孩子,孩子渐渐跟别人隔膜,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形成了一种胆小,萎缩的一种性格,不愿意跟别人说话,打不起精神来,很自卑。后来,他父亲觉得如果这么下去的话,将来发展肯定成问题。于是,就把他转到城镇去读书,想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上的偏差,人格上的偏差。新的班主任接触这个孩子以后,很快地了解了他的身世,他的经历,就从不同的角度去亲近他,想给他机会,让他逐渐地改变原来的那种性格状态。恰好,有一段时间,他们班的宣传委员生病了,住院了,缺一个宣传委员。班主任老师想,给他一个锻炼机会,改变原来他那种自卑,不愿意与人交往,不相信自己的状态。班主任跟他讲这件事情,孩子不敢接受。老师做了很多工作,勉强接受了。班主任想让他做一个就职演说,这个孩子费了很大劲儿写了一个东西,写的还不太好,那么讲的时候,也没有讲好,可是老师带头鼓掌激励他。下来以后,老师说,你做的总的来讲是不错的。这个孩子受到激励以后,他觉得我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于是就努力地为同学服务。因为他要做工作,就必然要跟大家打交道,开始交往,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他开始组织活动,本来他有自己的潜能,只是在原来那种境遇下,被压抑了。这个孩子发展越来越好,长大成人以后,做了河南省一个县的副县长。
这件事使我们看到了,老师做工作的时候,尊重学生的人格,让他在人格完善过程当中,去改变他原来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二、要从班级实际出发,开展工作
班主任带班,肯定一个班级跟另一个班级情况不一样,当你接手一个新班以后,你要很好地研究这个班的实际情况。
一,我们要了解、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你要研究30几个孩子,40几个孩子,每个人有什么特点,研究了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后,你才能够研究班级学生的群体特点。我这个班级都有些什么样的学生,会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群体特点。这样,你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和研究家庭教育状况和家长群体的特点。今天教育孩子,孩子的很多特点跟他的家庭是有关系的。家长的教育思想,家庭的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长的文化水平,家长的工作性质等等,都有一些特点。你了解以后,就可以综合出这个班学生的家庭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点,跟另外一个班级就不一样。你教育个别学生,教育全班学生就都有了针对性。
三,我们要了解研究班级的环境,校园的环境,社区的环境特点与教育资源的情况。人都是生活在环境当中的,一个孩子,他有三个生活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就是他生活的小社会。这三个环境,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而这三个环境里边,都有教育资源,那么这些教育资源有哪些优势,有哪些不足,有没有不利的因素?脑子里要清楚,因为你要对这个班进行教育引导的话,些个不清楚,你的工作就很难有针对性,该利用的资源,你可能没有用上。四,我们还要了解研究班级任课教师的特点。一个班级有好几位老师,这些任课教师教不同的科目,每个老师有自身的特点,他们都要跟孩子接触,作为班主任,应该了解任课教师他们的特点。这样,你在引导班级学生 向各位 老师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措施。
从班级实际出发,去开展工作,需要调查,调查、研究清楚了,你的脑子里就有抓班级工作的比较正确的思路。
第三、遵循教育规律
了解了情况,你要按规律去办事。先给大家讲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有一位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他接了一个由4个初一班里边的学习差的学生组成的一个班。其实这是不宜提倡的一种做法。这个班学生问题多,学生上课不听讲,乱乱哄哄,下课时追跑打闹,甚至骂人。一位老师主动接了这个班带的很好,老师的教育能力很强,自身的人格修养非常好。他有若干措施,我只讲一件事。他怎么从实际出发去教育学生呢?这个学校在城乡结合部,学生就很散漫了,他跟学生干部研究,搞一次活动,到美术馆去看展览。在美术馆的旁边就有一条步行街。他跟学生说,我们看完展览就到步行街去,学生高兴极了。到那天去的时候,买了票进了美术馆,最快的15分钟就出来了,慢一点的20多分钟也就出来了。然后围着老师说,咱们去步行街吧。老师就带他们去了。其实,这位老师早就预料到,这班学生由于他们的生长环境,由于他们自身的条件,肯定会出现这个情况。这位老师没有批评学生,然后回学校以后,他请美术教师在美术课上,给大家讲一幅画,这幅画就是同学们那天看到的一幅名画的复制品——„最后的晚餐‟。学生们都听愣了,时代背景,政治斗争,宗教斗争,这幅画的构图,怎么审美。40多分钟,给孩子们吸引住了。下课以后,学生就找老师,说这美术馆我们还得去。为什么呢?我们那天没好好看。今天一听才知道,这里边有这么多好的内容。老师说,你们怎么想的呀?学生说,那天我们也看了最后的晚餐,三秒钟就过去了,我们的理解就是最后吃一顿晚饭,别的啥也没想。老师说,要去也可以,你们得自己提点要求。学生说,我们再去的话,回来开个班会,分小组每人讲一幅画,然后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讲。结果这次去,一个半小时都没有出来,都找讲解员追问,在那儿做记录,或找说明书。回来以后,班会开的特别好,从来没开过这么好的班会,因为每个人都要讲,大家都要发言。最后班长做总结,表扬大家,孩子们都充满信心。班主任老师讲了几句话:我真没想到,咱们去两次美术馆,同学们的种精神追求,生活品位,审美素质,都提高了一大块。我有一个证明,什么证明呢?我们这一节课,我没发现一个同学带脏字,说骂人的话,连一句话咱们平常说的最多的“他*的”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他*的”用在讲这么美的东西太差劲了,你怎么能说这幅画真“他*的”好。这就叫素质提高呀。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有家长打电话了,问 张 老师您怎么教育学生的,回家来都说我们家长没品位。张老师说,他们去看美术展览了。其实那些家长忙于生计,或者摆个摊做买卖,或者出去打工,每天挣点钱,然后喝二两酒,打麻将,侃大山,确实,这些家长的素质需要提高。通过这个事我想,我们平常总希望家长配合我们教育学生,其实好多时候,还可以通过学生去教育家长。后来又有一个画展,是韩美林的画展,学生又要求去参观。老师说你们自己再提要求,学生说回来我们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1000字,果然,回来以后,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这位班主任写了一篇文章《三进美术馆的启示》,参加一个论文评选,当然获得了好评。大家思考一下,那样一个班级,如果就采取简单淡化的加强管理的方法(批评,写检查,停课,请家长,甚至处分贴布告等等),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吗?这位老师研究了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教育规律采取措施。他自己有比较好的审美素养,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可以寻找到一种很好的突破口,很好的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
讲到遵循教育规律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想法,请大家看一看。
一,学生年龄段特点与成长规律。你教小学的,你教初中的,你教高中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如果不了解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你是没法对他们进行有效教育的。有一句话,叫“最近发展区”,孩子在7岁的时候最近发展区是什么,3、4年级的时候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初中的时候,最近发展区是什么,他都有成长规律,我们要学习、探索这些规律,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的规律。一个孩子的成才、成功,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开发,协同发展。有的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开发智力要从非智力因素入手”,这句话我觉得不够科学,为什么呢?我们不能把开发智力当成唯一目的,非智力因素更为重要。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真正成才的路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开发,协同发展。
三,教学相长。老师教育学生,给学生讲课,反过来学生也会教育老师,促进老师的发展。我们现在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话嘛,“教师要跟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必须不断发展,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生的成长。特别是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师生互相促进,我们要更好地向教育对象学习。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要结合起来,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往我们常常说什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想还应该加上自我教育。因为你所有的外部教育都要通过孩子自我教育发生影响,如果没有自我教育那肯定是不行的。
五,班集体建设,教育活动,学习指导,问题学生教育等规律。我们前面讲了十项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完成每项任务它都有它自身的规律。
我举例子说,班集体建设,你抓什么,在以往的研究中,就已经告诉我们,要抓班集体建设,要抓五个要素:一,要抓目标,要有奋斗目标;二要抓班级的组织系统,你总得有班委会呀,有小组啊,等等组织;三,要抓班风和舆论;四,要抓班级的人际关系,包括很多方面,师生的,生生的,与家长的等等;五,要抓活动。这是班集体建设的五要素,这就有规律性,你懂得这五要素,工作就不一样。
当然,班集体建设还有其他发展规律,比如教育活动,教育活动效果要好,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参与的深度问题。参与的广度,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大家都是主人,关注每个学生嘛;参与的深度,看学生是不是在活动当中真的动脑、动口、动手,真正发挥积极性了。学习指导,问题学生教育等等都有规律可循。
一个基本的规律是“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有一句名言,“只有能引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所有教育者的教育都是提供一种外因,这种外因的目的是学生的内因起变化,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的规律。
第四、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班主任工作必须有计划,不能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在,我们班主任工作是不是有计划呢?根据我对老师的了解,有计划,但是 许多 老师的计划不是那么务实。学校领导要求你有计划,老师总得写出几条,至于到期末总结的时候,我该怎么总结,那时候再说,没有真正的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可操作性的计划,到期末根据计划,去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等等,没有这么细致的考虑。如果真的要把一个班带好的话,计划性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要有计划,学期计划,和月计划,我这一年怎么带,要有计划,其实有的班主任带班可能要带三年,他会有一个三年的计划,然后每年都有一个具体的计划。计划是分阶段、分层次的,不是写一个学期的计划就完了。我这一年准备怎么办,定目标,搞什么活动,怎么搞活动,等等。一个学期有计划,一个月也有计划,学期的计划要落实到每个月嘛。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有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就是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要符合学校的要求。学校总有智育的和德育的计划,我们要符合要求。还有一点,就是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我们前面讲了,你了解班级的实际的目的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有计划地实施教育。
制定计划应该征求学生代表,任课教师,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取得共识,获得支持。计划不要变成班主任一个人的计划,应该是大家的计划,所以计划的制定应该跟学生一起来讨论,即使你有个初步的方案,你也要跟学生讨论,要获得共识,而且要让任课教师,让我们的家长们认可。任何一项工作计划,不得到执行计划相关人的认可的话,这个计划的落实就会很困难。要让大家充分的发表意见。
每项具体工作有具体的操作性措施。计划不要光写我想干什么,一定要有怎么干?比如我抓学风建设,抓学风是个很笼统的,从哪几个方面抓学风建设,我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开展活动也是一样,我这个学期要搞五个活动或四个活动,还有一些小的活动,每个活动达到什么目的,活动怎么选题,怎么准备,等等,你都要具体化。不然计划变成一纸空文了。
执行计划要体现主体性。谁是主体,我同意一种理论叫多主体理论,教育是多主体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是主体。我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多主体都应该行动起来,当然最主要的应该是学生主体,放在第一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最后一点,要定期进行班级的发展评价,班级发展评价,多主体评价,不要只是老师你自己评价,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怎么看呢?
这叫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是基本规范里很重要的,你在尊重学生,了解实际,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计划要有针对性。
第五、依法执教
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师德规范里边,这是第一条,叫依法执教。有不同的概念,有的是依法治教,治理的治,对班主任来说,应该是依法执教,我们是执教者,我们是执行者,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按法律法规办事。
首先要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跟我们班主任相关的法律很多的。比如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法》,还有一些个属于法规性的,比如说“小学班主任暂行规定”,“中学班主任暂行规定”。在我主编《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的时候,我请教了全国著名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法官,她在帮助我审读稿子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她说教育界的同志们,对一个法规没有引起重视,什么法规呢?就是国际性的《儿童权利公约》,她说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涉及到儿童的法规,是世界性的,国际性的。那么我们国家曾经参与多项工作,在1990年的时候,由我们国务院的总理签署了这个权利公约。在这个权利公约里面呢,就提到了,儿童的四方面的权利,这个儿童的概念大家注意,国际上是从0岁一直到18岁,到高中毕业差不多,他们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这个国际性的法规,我们应该学习,我们不要忘了。
另一方面,就是安全教育,现在学校里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里出了安全事故,家长就会跟学校打官司,所以我们对安全这方面有关法规要很好地学习,很多人编写的班主任学习的书籍里边,都有一章关于安全教育的问题,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学。
我们要结合班级工作自觉地贯彻法律法规。经常要想到,这班级工作当中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比如有的家长他不让孩子去上学,我们从《义务教育法》里就可以找到根据,他可能是违法的。有一些孩子,年龄很小,就去打工,被一些个用工单位录用,这本身也是违法的。《青少年的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等,跟我们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结合班级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我们在教育反思当中,要有意识地反思贯彻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不断地改进工作。同时,在贯彻法律法规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也懂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国家,法治的社会里边,从小应该有法律意识。
第五篇:孔子的因才施教教学法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法
孔子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这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爱心比我强”。又问;“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贡的口才比我强”。又问“子路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路的勇武比我强”。又问“子张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子张的庄重比我强”。子夏问道:“那么,这四位为什么要拜你为师呢?”孔子说:“你先坐下,我来告诉你。颜回只知道一味爱人,却不知道有的人是不值得爱的。子贡一味逞他的口才,却不知道有时是应该沉默的。子路一味好勇斗狠,却不知道有时是应该忍让认输的。子张只知道一味严肃庄重,却不知道有时也应该随和一点的。把他们四人的长处加在一起,也不能代替我,这就是他们毫不怀疑拜我为师的原因”。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已经认识到一件事情应当做,是不是马上就要采取行动呢?”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可以不跟他们商量就采取行动呢?”不久冉有也向孔子提出这个问题,孔子说:“既然认识到了某件事是应当做的,当然马上就要去做”。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什么回答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孔子告诉他,这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性格不同。子路一贯好强,所以要抑制他一下;而冉有一向胆小怕事,所以要鼓励他让他大胆的闯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