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初中数学课题研修总结报告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16-64956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2 02:57: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数学课题研修总结报告

初中数学课题研修总结报告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2)实施具体方案。(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小课题研修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2)实施具体方案。(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 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 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广济初级中学

田淑梅

第三篇: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

三堤口中学数学校本研修计划

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依托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符合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特制订2014学校本研修计划。“集体备课”是大家共同关注并不断探讨而又褒贬不一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的优点是: 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集体之智慧,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处是: 数学“集体备课”在部分学校名存实虚,教师为了 “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有关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大悲哀:部分教师可能对别人所给的教案不甚理解甚至连看都未看就走进教室,这对学生将是何等的不负责任,数学“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我校在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将作深入的探讨。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

我们的数学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数学为薄弱学科为主要出发点,我们数学组通过分析我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目前我校数学组教师少,而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方法普遍落后等问题,我们组决定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数学校本研修专题。数学“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二、备课组研修计划 1.初一年级

同课异构

(一)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同课题教案。每周选好某一课题,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课题。

(二)备课组成员共同讨论该课题每一份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基本共识。

(三)由组内一位教师先开课,再采用全体教研组教师听课,评课,集体进行反思探讨,总结经验,修改教案后再由该备课组另一教师同课题开课;再反思探讨,总结经验,重新修改教案后再次开课

(四)全组教师评课交流,探讨比较所形成的最优教学组合

2.初二年级

由于班上人数较多,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初二年级研修专题为:如何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合格率。尝试案例分析,自主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组内教员集体分析该案例,拟可行性建议并进行教学效果比较

三 教研组研修形式

1. 教研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反思,使教研组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三堤口中学的数学校本研修,形成三堤口中学特色

2. 备课组每周活动,探讨研究各教研存在的实际问题 3. 教研组隔周活动,汇报共同研究

4. 每位中青年教师开一堂数学研究课,带教学中的问题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四、保障措施:

1、只有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间的相互研讨才能有保障,否则必将流于形式。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要在教师的 8 小时工作时间内,切不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所有数学教师在下午第二至第三节课这一段时间内将集中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每逢双周三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

2、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内部管理考核方案,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堤口中学数学教研组

2014.10.10

第四篇: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报告1

研修报告

报告人:许云龙

研修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修对象:初中25、26两个教学班 研修时间: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 学校:易县高陌初级中学

研修人员:许云龙、郭拥军、姚术民、马季红

一、本次校本研修的目的: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进的师生关系。

2、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引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多彩多姿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4、促进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最大化的接受知识。

5、学会在反思中进步,将自己已有的成功或失败经验作为基础,挖掘其结果背后的理论背景,并将其深化,反思,改善,从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早日迈进名师行列。

二、通过本次校本研修,自己学到了什么?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要务。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3、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让学生以个人、同桌、小组、集体等形式,开展解难释疑、探究尝试活动。

4、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上课提问方式和回应方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的、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迁移性,尝试解决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通过本次校本研修,具体研修成果是什么?

1、形成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总结:(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2)如何创设数学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形成校级交流材料:《数学课堂如何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教学方法交流)

3、形成教科研成果(论文):《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四、实现的愿望: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的激发,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

2、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学生不在一味的接受教师的满堂灌输,而是积极地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大胆的交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

3、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了发展。

4、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让学生多学习讨论,多发言,对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课下多和学生交流,特别是解决学困生在知识上的困惑,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促进数学教学手段多样化。为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省时、有效,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活动,教具、学具、电教手段、课件等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手段,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6、数学教学科研素养显著提高。在研修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意识深入心中

五、需要继续学习改善的地方:

1、课堂开放后,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教师的引领性要有机结合。

2.继续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校本研修能力。

六、所思

在参与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期望?如果没有,今后会在哪些方面注意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七、在参与校本研修的过程当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1、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积累,又要通过不断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

2、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3、加强校本研修既是教师个人教学素养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的渴望和期盼。

2014年9月12日

第五篇: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总结报告2

研修报告

易县高陌初级中学

许云龙

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学则生疑,疑则学进。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然而,目前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既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师或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教育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造成这种学生问题意识较薄弱的现象并不是偶然。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但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再加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使教学流于形式,放而不开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次是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少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的教案剧。导致我们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学生是“不敢有问题”。总之,当前教育虽在不断改革,老师的观念也稍有改变,但大部分教学过程仍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课堂上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课题组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必须突破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程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课题组认为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是训练一种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并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在国内,江苏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该理论提出了较新的教学方法,但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的自己去摸索,这样容易失控,而且别人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课题组认为,我们可以把问题意识的培养理解为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及内容设计。

1、问题意识的概念范畴: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施教者以“问题-探究-问题”为模式,以“疑问”为中枢开展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养成“敢问”、“善问”、“爱问”的好习惯。

2、课题研究的意义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②激烈竞争意识,提高兴趣 ③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创新学习。④有效改变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环境。⑤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研究的目标:①全面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研究水平。②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使学生养成爱问、敢问、善问的好习惯。③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开发创新的潜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④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形成乐于创新的品质。

4、课题研究的内容:(1)问题意识的研究。①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②教学中渗透质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⑵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研究。⑶建构知识互动提问的研究 ⑷激发问题产生的研究 ①引入开放题教学② 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研究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在创新学习课堂中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学校、教师的重要位置,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性的原则

问题意识从培养的方法和技巧上都力求科学合理。

(三)交流反馈原则

要使实验取得成功,富有实效,最根本的方法是畅通实验的信息渠道,实验中的要求应及时贯彻,实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应及时解决。

五、研究方法和阶段研究要求及措施

1、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先由课题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准备。再在课堂中具体实施,并由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探讨,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②经验总结法:该方法要求我们根据研究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③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情况进行比较。④调查法:用该方法来弥补经验总结法的不足。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2、阶段研究要求:坚持课题研究与提高参加实验人员的素质相结合,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研究情况的报告,及时纠正研究措施,不断增强教育实效性;加强调查研究,加大能力训练的力度,力求在学习能力和习惯养成上有一定突破。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文章,积累心得,进行调查论证。

2、制订并上报课题研究方案。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成立课题小组。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1)、着力构建七年级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研究如何激发学生质疑。(2)、着力构建八年级问题式课堂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问自教、合作探究的能力。﹙3﹚、重点研究如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1)、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撰写实验报告。(2)、开观摩课,邀请专家鉴定,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

六、课题实施内容的研究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对实验班实施的教学策略是:

(一)问题意识的研究: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提问题,或者不敢提问题,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学习观念陈旧。要鼓励学生勇于批判,有批判才能开拓,才能有问题,才能有创新。其次还要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懒得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思想情绪,锻炼敢问“问题”的勇气。再次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论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最后还要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不要取笑提问的同学。我们通过调查反馈表明由于课前鼓动学生提问的工作比较到位,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提些问题,不懂的问题还展开讨论,有的下课后还继续与老师一起讨论问题,学风相当不错。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是渗透质疑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班着重从以下几种情况实施“合作学习”:(1)学习内容较难,大多数学生仅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2)学习活动量较大,全部由学生个体来完成需要化大量时间,那么组织学生分工合作;(3)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后,为了共享学习成果,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当小组合作学习中遇见了新问题,则先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记录下来让其他小组解决,如果再解决不了的,就与老师共同探讨,以培养学生相互解疑能力。由于课题组对实验班的“合作学习”实施比较到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提升。

(三)建构知识互动提问的研究。知识必须形成网络在学生头脑中建构,才会形成力量。建构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智力活动。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形成了一套“探疑-质疑-释疑-留疑”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疑阶段,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新奇想法,哪怕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只要有创新成分就要给予鼓励和奖励。在质疑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变化训练,如一题多解、改变条件、改变结论、变换角度等方法来寻求问题的变异。在释疑阶段,师生以创新性为标准,各持己见,共同评价学生的思维结论,对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树立尊重差异,追求新颖性的观念,通过发散性的答案引导学生以创新为标准去评价别人与自己的思维成果。留疑阶段是知识的应用阶段,给学生以极大的余地和广阔的探究空间。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

(四)激发问题产生的研究。

1、引入开放题教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课题组教师设计“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到哪些信息”这类难度较大且开放性的问题,使之成为全班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带着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集体研讨、集体解决。这样,不论是基础好,或是基础落后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获取成功的机会。并且常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编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2、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①学生相互评价。课题组开展了“我为同桌出道题”的活动的评价尝试。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动脑筋出题,合作解决问题,相互进行评价。学生不仅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而且增加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通过各种方法的实施,实验班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增强。②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具体办法是:分别对待、分层表扬、分层评价。对学困生以鼓励为主,能提出简单的问题给予鼓励,并引导延伸;对优等生要求高一些,多鼓励他们去挖深知识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研究成果

1、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习惯、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都有一定的提高。

2、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新型教学思想,较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的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了质量。

4、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5、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毕业班升学率居全县前列,其它非毕业班的优生率、及格率及平均分大幅度提高。

八、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展望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在课堂教学操作中仍存在着不足:

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灵活运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变通,产生一些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的变式。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战胜、超越、完善自我。教改使教师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得善解人意,学会解读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活动的协调运作也更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机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还不是很完善,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2014年9月12日

初中数学课题研修总结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