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财政学》课程 复习指导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16-104858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4 23:23: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财政学》课程 复习指导

《财政学》课程 复习指导

(统设必修 本科)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题,20分)

2、多项选择题(5题,10分)

3、名词解释题(5题,20分)

5、简答题(4题,36分)6论述题(1题,14分)。

二、考试说明

1、第十四章 财政透明度和财政监督不作考核要求。

2、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三种题型重点复习导学上相应的题型。

3、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三、复习重点

第一章 市场、政府与财政

关键名词:市场失灵、公共产品、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重点掌握:

1、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2、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的内容。

3、财政三大职能的政策工具。

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

关键名词: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政府采购。

重点掌握:

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主要影响因素。

2、如何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3、政府采购的特点。

第三章购买性支出

关键名词:购买性支出、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资。

重点掌握:

1、财政投融资的特点。

2、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关键名词: 社会保障、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价格补贴。重点掌握:

1、社会保障支出的特征。

2、社会保障的基金筹集模式。

3、财政补贴对供求的影响。

第五章财政收入总论

关键名词: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规模。

重点掌握:

1、财政收入的分类。

2、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入规模。

第六章税收原理

关键名词:税收、纳税人、征税对象、税基、税目、税率、税负转嫁。

重点掌握:

1、税收的特征。

2、税收的原则。

3、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

4、起征点与免征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税负转嫁的实现条件。

第七章税收制度

关键名词:商品课税、所得课税、税收管辖权、税收饶让。

重点掌握:

1、增值税的类型。

2、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

3、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及免除方法。

第八章国债原理

关键名词:国债、挤出效应、货币效应、国债依存度、国债偿还率、国债负担率。

重点掌握:

1、国债的特征。

2、国债的功能和效应。

3、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

4、如何评价和控制国债规模。

第九章国债制度

关键名词: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外债债务率、外债偿债率、外债负债率。重点掌握:

1、国债的发行方式。

2、国债的偿还方式。

3、如何监测外债规模。

第十章政府性收费与基金

关键名词:非税收入、政府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重点掌握:

1、非税收入的含义、特点及分类。

2、我国政府性收费及其管理的分析。

3、我国政府性基金及其管理的分析。

第十一章政府性预算

关键名词:政府性预算、复式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重点掌握:

1、政府预算的原则。

2、政府预算的编制程序。

3、对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分析。

第十二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关键名词:横向财政失衡、纵向财政失衡、对称补助、一般补助、专项补助。重点掌握:

1、政府间税收划分的依据及方式。

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和基本模式。

3、对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分析。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关键名词:财政赤字、财政政策、自动稳定财政政策、相机决策财政政策。重点掌握:

1、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融资手段及其特点。

2、财政政策的类别。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

第十四章财政透明度和财政监督(本章不作考核要求)

大连电大张裕民老师

第二篇:财政学复习

财政学复习

1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 ,财政, 产品的竞争性;产品的排他性,贫困线,贫困率,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影子价格,消费者剩余,现值,贴现率,社会贴现率,税负转嫁,征税对象,纳税人,消费税的纳税人,营业税的纳税人,广义的和狭义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学视角下的政府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2简答题和论述题

政府的职责

财政的基本要素

财政的本质及主要内容

财政的双重属性

产品的不同类型

教育的性质(私人产品特征和兼具公共产品特征)

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财政支出及考察意义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财政预算及预算原则和预算程序

政府采购制度及政府采购原则和程序

各国财政支出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的主要原因

三大农村扶贫项目(扶贫贷款、发展资金、以工代赈)的资金投向。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

社会救助计划的途径

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

社会保险的私人产品特征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领域的原因

养老保险的含义及其筹资模式

养老金的筹集形式及具体内容

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及内容

失业保险的经济效应

政策分析的十大步骤

金融成本和收益

财政收入的类别

财政收入的形式

财政收入结构

经济发展的含义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税收的特征

税收原则

财政收入原则

效率原则

公平原则

税负转嫁的形式

世界税制结构的基本情况

税制要素

税率及形式

违章处理

增值税的纳税人及征税范围

企业所得税(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和构成资本运营及其主要特征

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

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

政府债务的特殊性

利息支付的税收负担

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框架

构建政府风险管理的基础制度

财政管理

财政管理的目标

财政管理原则

政府预算的定义

政府预算的原则

财政体制的内涵

政策组合相机抉择政策有效性的条件

积极财政政策的概念及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第三篇:财政学课程总结

财政学课程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的财政学课程就结束了,虽然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感觉到压力蛮大,但是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还是收获了不少的东西,对财政有了更为准确和深入的认识。财政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正如有的书上所说“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都同政府和财政息息相关”。

本学期的财政学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公共经济学所研究的方向和视角以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再次就是从比较具体的角度来分析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等相关内容。

学习的过程是获得知识、去除愚昧的过程,财政学也不例外。通过财政学的学习我知道了财政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收入差距,实现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达到公平和效率的双丰收。通过财政学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钱是从哪儿来到了哪里去,老师结合时事的讲法更让我们将身边的事情和书本上的道理结合起来,使得学习变得简单又有趣。

财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就是一个艺术家,国家财政运用得好,就可以为人民谋福利,促进国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但是,如果财政没有运用到它该用的地方,或者对财政的认识不正确则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仅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会下降还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停滞。例如我们在第十五章《税收和效率》中讲到的拉弗曲线的问题:一般而言,税收的提高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增加,但是,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税率的提高会因税收负担超额上升,损害税基,从而不仅不会增肌税收收入,反而会使税收收入减少。我们知道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来自各种税收收入,税收收入的减少直接带来的就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同时,人民的收入水平也会因为较高的税率而相对下降,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会下降。可见,学好财政学,让财政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有人说财政是由国家控制的就算是他有多少多少好的作用,我们普通人也不能对他产生什么影响,只要政府管理人员懂财政不就行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财政学?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开设财政学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运行制度,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政府所采取的一些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并且,我们还可以根据政府行为的大方向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经济生活。

在经过了是十几周的学习之后,我觉得还是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自己对财政学这门课还是缺乏一种较为整体性的、系统性的理解,认识仍然停留在比较零散的阶段,不能很好地将课本中不同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估计是我在学完以后一个最大的问题也是接下来复习的过程中主要需要主义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不能自己主动去联想到身边的现实性问题,这样也不太利于我以后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但是很庆幸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较为轻松的理解了现在学习的东西,而且细心的老师还将我们以前学过但是忘了的知识补充起来,让我受益匪浅。风趣幽默但又不失严谨的教学方式,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以及一个个身边的列子都让原以为枯燥无比的财政学在十几周以后悄然结束,让我们回味无穷。

第四篇:财政学 复习重点

1.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解释,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中国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该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垄断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③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手段:①立法和行政手段②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③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①政府决策失误②寻租行为③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④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 财政的职能:

⑴资源配置职能:

① 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②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③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④ 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⑤ 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

⑵收入分配职能:

① 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② 规范工资制度。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③ 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④ 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⑶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①根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平衡。

②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③通过财政投融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的安排,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④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的纯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⑤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

1①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②垄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国有国控模式

③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制改造模式

④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①3E原则:经济性、效益性、有效性②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③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④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于1994年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

公共选择理论贡献: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

财政监督的主体:各级财政部门

财政监督的方式:①日常监督检查②专项监督检查③个人检查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①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②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③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④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⑤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⑥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是一种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行政管理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是为了满足社会在生活从那的公共需要。

行政管理支出: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外交

按费用要素分:人员经费(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

公用经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和业务费)

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原因:⑴经济上的原因:人口密集化将产生外部拥挤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行政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⑵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膨胀⑶行政成本意识薄弱,经费使用效率低 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

⑴“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投资额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⑵我国“三农”投入的特殊性:①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 ②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

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付。

补贴的特征:

①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也包括政府干预私人机构的行为

②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的生产销售企业,除了出口补贴外,还有对国内各产业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部门的财政补贴

③补贴的方式可以通过行政、立法方式,既可以使货币资金的直接给付,也可以通过免税和优惠贷款等间接渠道,既可以使用现金、也可以是货物

④补贴的效果是利益的得失

⑤补贴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⑥补贴具有专项性

财政补贴的分类: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不可诉补贴

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①改变需求结构②改变供给结构③将外部效应内在化④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

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

⑴积极效应:①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②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④消除“排挤效应”⑤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⑵消极效应(存在的问题):①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②长期的补贴是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加剧不公平竞争③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④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建立新型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的支出效益:

①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财政补贴制度

②改革补贴的方式,重新规范补贴的重点和范围

③改革财政补贴的配套措施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因素:⑴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⑵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⑶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影响:1994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加速回升。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对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强制和无偿的分配。

税收概念所包含的内涵: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②征税主体——国家③客体——国民收入的一部分④依据——法律(政治权力)⑤目的——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的“三性”①税收的强制性②税收的无偿性③税收的固定性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收归宿:税收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④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⑤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我国的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①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②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 ③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 ④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⑤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 ⑥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透明度

税收的收入效应: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从而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商品的购买量和销售水平

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购买商品时的影响,政府对不同产品实行征税或者不征税、重征或者轻税的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在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

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①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②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③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②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③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 最适课税论的主要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2.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逆弹性命题

(2)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

3.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

取消农业税历史意义:202_年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庄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

①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②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

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

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涵:

①基本维持现有规模的赤字水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②积极增加财政收入,合理调整增长速度,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③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④推动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债:是中央政府凭借信用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产生的政治基础——国家的产生 国债产生的经济基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国债的基本特征:①债务信誉度高②债券种类多,发行方式灵活③债务关系规范④偿债资金来源稳定可靠

国债的发行方式:①直接发行方式②连续发行方式③承购包销方式④公募招标方式

国债的发行价格:①平价发行②溢价发行③折价发行

国债的利率:根据市场利率、银行利率、政府信用和社会资源余缺情况而定

国债的还本方式:①分期逐步偿还法②抽签轮次偿还法③到期一次偿还法④市场购销偿还法⑤以新替旧偿还法

国债还本资金的来源:①设立偿债基金②通过预算列支③举借新债 国债的付息方式:①到期一次支付法②按期分次支付法

国债的政策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节经济 国债负担率: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应债主体收入水平的比重 国债依存度: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

简述李嘉图定理:债务和税收等价。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发国债为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不会影响总需求。因为政府发行国债,居民家庭就会减少消费,把由于发债而不增税所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备支付未来与国债等价的税收,这样政府由发债而增加的支出与消费者减少的消费正好相等,总需求不变。扩张性财政是无效的。

评价:⑴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这与现实不相符⑵李嘉图定理假设人们总是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与现实不符 ⑶政府债务没有违约风险,债务的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市最低的 ⑷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着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⑸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总量税,与现实不符

国家预算: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国家预算原则:⑴公开性原则⑵可靠性(谨慎性)原则⑶完整性原则⑷性原则

财政政策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财政政策目标: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收入的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财政政策工具:①税收②国债③公共支出④政府投资

财政政策的类型:

⑴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①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⑵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③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联邦主义: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经济财政学中简述分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①增发国债②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③调整税收政策④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向农村倾斜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就 :①加大基本建设支出,推动经济增长②加快基础实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③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④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⑤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就业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补偿政策:是一种相机抉择,政府有意识地 从当时经济状况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政策。

第五篇:财政学复习要点

财政学复习要点

1、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国家为维持其自身的存在和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凭借政治等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活动。

2、理解财政的概念需要注意的事项:(1)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2)财政分配的依据——凭借国家政治权利;(3)增值税,我国主要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主。

24、增值税的计算方法:①一般纳税人的计税方法: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②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税方法: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征收率③进口货物计税方法: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税率(成计税价格=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财政分配的最终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的客体——国民收入。

3、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收入分配职能概念: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基本内容: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5、财政职能和政府职能的关系:1.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是从属关系。2.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相互依存。3.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有共同作用的基础,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实施政府干预。

6、财政支出按经济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7、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

8、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1)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供给范围(2)经济发展水平(3)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4)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9、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一般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定价法。

10、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 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形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11、政府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模式、分散采购模式和半集中半分散的采购模式。

12、国防支出范围:国防支出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和民兵建设费等方面。

13、财政投融资的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14、社会救济:是指公民在其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或因自然灾害,发生其他不幸事故生活困难时,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一种帮助制度。

15、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和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

16、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性功能⑴社会补偿功能⑵社会稳定功能⑶社会公平功能经济性功能⑴调节投融资功能⑵平衡需求功能⑶收入再分配功能⑷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

17、财政收入的分类:㈠按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公债收入、收费收入。

㈡按收入的性质分类: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㈢按收入层次分类: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18、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与政策、价格因素、财政政策因素

19、税收是政府以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规范,参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注意事项: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3.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20、商品课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21、商品课税的特点:1)课征普遍,且具有隐蔽性。2)计税依据是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3)普遍采用比例税率,计算简便。4)商品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5)商品课税较易转嫁。

22、商品课税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23、增值税的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

25、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26、财产税的主要税种: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和遗产税。

27、行为课税的主要税种: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车船使用税。

28、税收使用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29、国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债。第一,国债的债务人主体是一国的中央政府。第二,国债所筹集的是财政资金。第三,国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范畴。第四,国债的担保物,并不像私债那样是财产或收益,而是中央政府的信誉。

30、国债的特性: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31、国债的期限结构:①短期:1年以内②中期:1年以上10年以内③长期:10年或10年以上

32、国债限度的制约因素:①国债规模受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②国债规模还受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③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也会影响国债的负担能力和限度。

33、国债发行价格: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34、国债的偿还方式:①市场购销法②抽签偿还法③按次偿还法④一次偿还法⑤提前偿还法

35、影响外债规模的因素:①国内因素:⑴国内储蓄缺口的大小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程度⑵该国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②国外因素:⑴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和技术发展⑵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⑶资本输出国对外经济战略⑷其他国家吸收外资政策和利用外资的规模。

36、政府预算的原则:①完整性原则 ②统一性原则 ③可靠性原则 ④公开性原则 ⑤性原则

37、政府预算程序: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

38、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分工:①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②稳定增长的职能分工③资源配置的职能分工

39、事权和支出划分的原则:

1、对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该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

2、、由本地居民享用的地方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

3、对跨地区以及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中央政府应出面组织或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4、对于收入分配差异问题,应由较高级次的政府出面进行调节,从而为缩小收入差距和提高调剂效果创造有利的条件

5、坚持事权和支出划分的法制化原则。

40、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三种情况:①收入大于支出,有结余②支出大于收入,有赤字③收支相等。

41、亚当斯密税收原则:①公平原则②确定原则③简便原则④征收费用最小原则

42、私法权收入:包括国有财产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公债收入等。

43、202_年经济政策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44、比例税的缺点:①比例税不利于缓解社会分配不公。②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且具有累退性质,不能兼顾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财政学》课程 复习指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