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文化期中综合1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7-1138705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4 12:20: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文化期中综合1

即墨二中高二政治期中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_年5月11日下午,重庆大学举行万人红歌会,上万名师生同唱红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红歌会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说明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思想道德修养决定科学文化修养

④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湖南金鹰集团将湖南的地方花鼓戏剧《打铜锣》、《补锅》等优秀剧改编为动画片,在中小学试播,深受学生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B.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动力D.要处理好和未来文化的关系,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3.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周杰伦的歌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街灯下的橱窗,有一种落寞的温暖;吐气在玻璃上,画着你的模样B.巷口甩尾甩开了过去的熟悉,照后镜的你比脑海清晰

C.我虽然是个牛仔,在酒吧只点牛奶;为什么不喝啤酒,因为啤酒伤身体D.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4.中国农民歌会在“大包干”发源地滁州“三度唱响”,逐渐成为亿万农民的文化盛宴,农歌会唱

农民、唱农村、农民唱、大家唱成为装点这个时代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由此可见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C.农歌会已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农民是文化创作的主力军

5.“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纽带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透过民族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_“中欧青年交流年”活动拉开帷幕,中国和欧盟正式启动中欧青年领域的对话与交流。中国宋哲大使在开幕式上强调,“中欧青年交流年”标志着中欧民间交流翻开新的一页,中欧双方应当共同致力于未来的繁荣发展。下列关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观点中正确的是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的文学有着千年传统,从未间断的汉语言文字,为中国文学延续着这一千年传奇。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书写方式和表达习惯,不断涌动的现实生活又给文学提供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对待传统文化A.要全盘吸收,不断发展B.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要移风易俗,剔除抛弃

D.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8.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漂亮转身”启示我们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D.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当今青年人的喜好

9.一首《忐忑》的神曲被龚琳娜演绎的活灵活现蹿红网络,龚琳娜获得全国大赛后怀着艺术创新的梦想,独自下乡采集民歌、赴欧洲学习世界民族音乐,变革中国传统的歌唱方法,保持朴实率真的艺术情感。她的成功表明

①艺术创新必须引进国外艺术元素②艺术创新就是要否定一切③艺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④艺术创新要植根于社会实践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据此回答10~11题。10.上述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针灸属于文化中的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 ④语言和文字

A.①③B.②④C.①④

D.②③ 202_年暑假,某校师生100余人参加了复旦大学励志夏令营活动,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园,阅读材料回答12—14题。

12.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13.这一主要作用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这次夏令营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看看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听听大师的励志演讲,耳闻目染,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对他们的未来,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材料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短暂强烈的影响 ④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16.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为此,我们应该

A.兴起反西方文化的热潮B.坚持“文化搭台与经济唱戏”相结合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D.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17.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呈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面貌,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谐共生的主张等等始终贯穿其中,它们都是现代社会可以利用的精神资源。传统文化之所以要呈现“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面貌,是因为

A.只有因时而变才能提高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才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8.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其中,对“文缘相承”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两岸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同根

B.福建文化与台湾文化相互传承、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C.台湾文化继承了福建文化的优点

D.台湾文化与福建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9.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明网日前做了“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A.普及书法,古为今用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20.今天,影视、报刊、图书出版、音像、教育、体育等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充斥了人们的整个生活。新的经济形式如网络经济、假日经济、会议经济,无一不以文化为其基本内涵。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①文化现象多种多样②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③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④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总能给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22.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入乡随俗”。这表明了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优秀文化兼容落后文化C.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

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23、一辆价值600万元的法拉利跑车,在南京中华门的城墙上玩起了漂移。夹杂着刺耳刹车声后,一道道黑色的车轮印烙在了这座拥有600年历史的明城墙上。这一举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因为()

A.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C.文化遗产要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 D.文化市场需要规范

24、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下列有着相同文化内涵的选项是()

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海纳百川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5、微博拜年成为一种低碳生活新风尚。有微友写道:30年前登门拜年;20年前电话拜年;10年前用上邮件,后来短信成了我们的首选;作为我用微博拜年的元年,用第一次来铭记比什么都有意义。由此可见()

A.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微博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丰富的传媒 C.微博奏响了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D.微博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

26、人们口中的“Hold住、亲、最美”成为最流行的词汇,在202_年的标签上清楚地刻印下其独有的文化代码。这说明()

①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②社会生活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民族精神 ③文化的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7、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A.思想运动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文化传承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8、有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保持较为长期和稳定的发展,关键就在于中华文明与中国人的和平主义特性。从中你获得的启迪有()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中华文明是推动中国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14分)

材料:在我国,烟花爆竹燃放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进而进入20世纪以来,处于安全和环境的考虑,许多大城市都作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但每到春节时期,居民们还是会举家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出门观赏烟花爆竹,禁放令遭到了挑战。于是许多城市又开始了限放制度,即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1)请你从文化的角度说明禁放令会什么会遭到挑战?(6分)(2)请你说说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是财富还是包袱?(8分)30.材料一:中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青铜时代)(2)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黄金时代)(3)嫦娥一号——深空探测(探月时代)

(4)天宫一号——空间站:202_年9月29日电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美国媒体对此表示关注,纷纷予以大篇幅报道,认为“天宫一号”的升空推进中国航天事业,是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

材料二: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先后孕育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 “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依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哪些重要因素发挥了作用?(12分)(2)“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共同精神内涵是什么?(4分)

(3)我们如何做才能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12分)

28.(1)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到重大节日、婚殇嫁娶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衬托气氛。(3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不能再短期内消除.(3 分)

(2)不能笼统的说烟花爆竹是财富还是包袱,要辩证的看待,关键是要看人们怎么看待.(2 分)春节期间人们燃放烟花爆竹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豁达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但这一传统习俗引发的灾难不能忘却,应提醒人们科学的对待这一习俗(3 分).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中用”,要让人们高高兴兴的过大年,就必须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作出规范,做到科学、文明和安全.这样才能是节日的氛围更加浓烈,是包袱变财富.(3 分)

昌乐一中1.B2.A3.D4.A5.C6.B7.B8.C9.D兖州市第一学1.C2.D 15.A20.C A CA

28.(1)答: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3分)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3分)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建国以来,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等文化思想的引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分)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的发展、教育方式的变革,为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3分)

(2)答: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共同精神内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容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4分)

(3)答:要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体要求是: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分)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2分)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2分)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2分)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2分)

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青年人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分)

第二篇:青年文化期中作业

当代社会前沿与青年文化期中作业

姓名:汪启全 学号:07073364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存在的时间、空间及网络文化创造的主体应该讲,自从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最初的网络文化还有较多的地球上其他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计算机文化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化应该讲还没有出现。网络做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传播网络外的其他文化,网络出现以前的文化,网络没有创造任何文化。你可以发现网络上传播的小说用的文字,语言,修辞语法都不是网络创造的,网络电影不过是网络外的电影的数字化方式的再现和传播。换言之,没有网络这些小说电影也会出现或者已存在,网络解决的是网络外文化传播的技术问题。网络文化的生长。建造网络其实是建立了一个物质的星球,网络社会的出现是在网民通过资源的使用传播建立的各种网上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不同于网外关系,网络社会是一个不同于网外社会的社会,这个社会受到网外社会的影响,同时有很多网外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网络社会出现前后网外社会的特征。网民发现他们自己要在网上发明一系列方式去表达网民的情感及网络社会的网民生存中悟出的哲理,这些方式是在网络出现之后出现的,完全不同于已往网内外的文化表达方式,此时网络文化才以一种单一的文化存在。出现新的网络文化的条件: ⑴网民新的网络文化思维方式,新的网络美学观念 ⑵网络文化的创造方式 ⑶网络外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素材创造的新资源 ⑷新的网络社会出现 ⑸网络技术的进步

网络文化的学术。网络文化出现后就会有网民去研究网络文化的学术问题,学术的方式及研究方法可能和现代人的不同。用比较文化学的方法,我们可推想可能有网络文字学,网络语言学,网络语法修辞学,网络人类文化社会学,网络文化学,网络印象主义画派研究,网络乐器学,网络曲式学,网络超现实主义音乐研究……

网络文化的区域化,多样化及国际化。管理网络文化的法律,知识产权保护法-包括不同国籍的法律和国际法及律师制度。

谈谈我对美国快餐文化的认识。美国快餐是美国人追求效率、讲求省时省力的产物,它以快捷方便的特点被广大美国人民欢迎,也被全世界人民欢迎,它体现了美国人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美国人自主创业的精神,也体现了美国人认真严肃的工作品质和品牌意识。美国快餐文化不仅仅是美国饮食文化的一大代表,更是美国民族精神的代表。

随着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也在融会贯通,其中,这些快餐将美国的快餐文化带到了每一个国家。这几家快餐店如此受欢迎,除了快餐食品方便快捷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它们有舒适洁净的就餐环境、温馨周到的服务、始终一如的食物品质。在肯德基进军中国市场初期,中国没有该品种的土豆,所有的炸薯条都从国外进口的土豆制成;快餐店员工都穿着统一的服装,热情欢迎每位光临的顾客,及时清理桌面、地面、厕所卫生,让顾客有舒适健康的用餐环境……一家店做到如此并不稀奇,但这么多家连锁店能做到如此,堪称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美国人严谨求真的工作态度、始终如一的品牌意识带给我们的福利。

现在社会上慢慢兴起了绿色食品之风,快餐被指责为高热量的垃圾食品,但很欣慰的是各家快餐店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的食品结构,推出一系列健康的快餐,我们有理由相信,健康快餐会以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继续发展下去。

第三篇:文化期中考试题一

文化期中考试题一 姓名

一、单选题

1、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作为窗口,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展示着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变迁和人生百味。此部记录片的创作方法能够体现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③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能够增加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事物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将其分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将牛和草地分在一起。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4、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古代就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从文化视角来看,上述观点可以理解为()A.文化的力量就其实质来说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

B.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战胜对手的硬国力 C.文化是有形的,但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是无形的 D.和平竞争是战胜对手最高效、最有力的手段

2).美国一著名专家曾评论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论调,应坚决予以反击 B.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

C.上述观点否认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D.上述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之间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化、白热化

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6、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D.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7、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文化工作者带来的不仅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10、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式,或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告诉我们()A.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B.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D.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11、《论语》认为祭日的意义是:敬畏死者、追念先贤,在定期举行的祭礼和追思中,使社会风俗和道德渐渐笃厚起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主题: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因此,从“12·13"庄严的公祭仪式中,我们理当看到的是()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人

③公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④公祭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12、新年伊始,中央民族乐团带着展现敦煌之美的《印象·国乐》走进台湾,通过借用舞美、灯光、影像等诸多现代技术手段复原的中国千年古乐,让台湾同胞感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族音乐盛宴”。《印象·国乐》成功走进台湾得益于()①复原并继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②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用科学技术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回答下题。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202_年以来,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级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12月13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是()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202_年7月21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中心发布的“202_年春夏季中国报纸流行语”榜单上,“马航失联”位列综合榜榜首。“夫人外交”“单独二孩”“微信红包”“主席套餐”等热词也分别人选国际时政类、国内时政类等其他7类流行语各自榜单。这些流行语反映了国内外这个春夏季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记录了时代进程。材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D.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

17、多年来,春晚逐渐成为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春晚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与年龄和学历呈正相关 ③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8、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对此,我们应该()①认同各民族文化

②正视各国文化差异

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取长补短,消化吸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9、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力。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官府和民间重视教育、广设学校有关。这说明()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02_年12月18日,肯尼亚首届孔子学院联席会议举行。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为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主要表明()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在中华文化的自身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辨析题

21、前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先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寓巧于拙、宽博端庄的著名“舒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辨析: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离不开文化作者的聪明才智。

三、材料分析题

22、当前,我国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87.53%)、报纸(59.12%)、互联网(26.6%);公众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的意愿在增加,以科技类场馆的参观为例:202_年参观过的公众比例为27.0%,比202_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结合材料,请分别从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角度,就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建议。

23、最近几年传统文化开始预热,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商场学校,到处可见传统文化标语,某校高三一班学生就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请你参与。【国学进学校】

据悉,许多学校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添乱,违背《义务教育法》,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文化遗址需拯救】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2)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24、为庆祝党的90 华诞,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地干部群众通过大合唱、诗朗诵、独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国广电总局下文要求各电视台在5 月中旬至7 月(建党宣传展播期)停播原定的谍战剧、穿越剧和涉案剧以及苦情剧,改播《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从军记》、《党的女儿》、《新乌龙山剿匪记》等红色电视剧。对此,引来网友一片议论,其中有网友认为,弘扬主旋律,这是引导舆论环境的需要,有网友认为,谍战剧、穿越剧泛滥,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需要管理;有网友认为,这会抹杀文化的多样性。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各地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的意义。(2)请结合网友的观点,就广电总局的发文提出你的看法。

25、【积聚能量放飞梦想】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家常便饭。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依据材料,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④与题干无关。外国人通过关注韩国歌手进而购买韩国产品,这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关注韩国歌手从而逐渐喜欢韩国,这启示我们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③正确,应选B。

2.答案: B

解析: 《舌尖上的中国》以中华美食作为窗口展示着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变迁和人生百味,这说明一定的精神产品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③说法正确;《舌尖上的中国》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

3.答案: D

解析: D本题考査文化对人的影响。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对三样东西的分类不同,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所接触的文化不同,因此选D;A、B、C说法不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 1.B;2.B

解析: 1.文化的力量就其实质来说是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无形的。故AC项错误。D项不是文化角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B项。

2.本题中观点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了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所以对我们的启示应是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本题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5.答案: B

解析: 教育的基本功能没有发生改变,A说法错误;将“京西太平鼓”纳入学校教育是在发挥教育的功能,B正确;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C说法错误;题目主旨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为文化交流融合,不符合题意。

【点拨】不能认为教育只是继承文化,教育在创新、发展文化上也有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教育形式的变化,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答案: D

解析: 题中材料“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说明了“千城一面”不符合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中的表述与实际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多样性,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C项不符合题意主旨,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7.答案: D

解析: 略

8.答案: B

解析: 深入基层,走近群众进行采访,改变了文风,深受喜爱,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①③正确;该题强调的是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不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题意;④是文化的传承,与题意无关。该题选B。

9.答案: D

解析: 考点定位:文化塑造人生、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浅阅读”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深阅读”注重理性思考,具有叩问心灵的力量,表明“深阅读”更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D符合题意,故选D。A错,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B与题意不符。C错,“浅阅读”在文化上同样可能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0.答案: A

11.答案: C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④说法错误;①②是对“12•13”庄严的公祭仪式的正确解读。

12.答案: D

解析: 通过借用舞美、灯光、影像等诸多现代技术手段复原的中国千年古乐,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艺的创新,不是原样照搬,①“复原”表述错误;③与题意不符;《印象·国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坚持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所以会取得成功,②④说法正确。该题选D。考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3.答案: B

解析: 各国的城市雕塑各具特色,不能体现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故不选②。经济、政治决定城市文化的发展,故不选④。城市雕塑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它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故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干要求,应选B。

14.答案: C

解析: 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古琴音乐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故入选。①③选项观点错误,古琴音乐并不是因为其古老性,成就其世界性,古琴音乐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故排除。文化的力量

全面理解文化的实质: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实质决定了文化的重要作用。②可以转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影响巨大: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但不能认为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④双重影响:文化的作用会因不同文化的性质表现为正负两方面,并不总是积极的。⑤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从微观上看,文化素养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养也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5.答案: B

解析: 以立法形式确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烈士纪念日、中国国家宪法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可以使人们勿忘历史,增强法律观念,增强民族凝聚力,①适合题意;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但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营造,②不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通过纪念活动可以使人们受到良好的影响,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

16.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这些流行语是对202_年春夏季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的反映,源于社会实践,记录了时代进程,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正确切题。A、B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

17.答案: D

解析: 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和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应该坚持的方针,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③与题意无关。

18.答案: B

解析: 对于给老年人让座,中国和日本有着不同的看法,表明各国文化存在着差异,对此我们应该持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19.答案: B

解析: ①④的观点有片面性,②③都正确分析了教育的作用。

20.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以孔子学院在肯尼亚的发展为例,考查教育对文化传播的贡献。“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为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说明A符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非手段,B表述错误;材料未体现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也没有涉及教育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关系,C、D与题意不符。

二、辨析题

21.答案: 1)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认为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是错误的。(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认为文化创新需要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是正确的,体现了人们在文化创作时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材料分析题

22.答案: ①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通过教育传播科学文化;文化传媒企业承担起科普的责任。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场馆设施建设,扶持公益科普事业,发展科普产业。

23.答案: 1)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扬。②要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诵经”活动应该在合理选择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打造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④创新与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创新发展现代文化。(2)①文化具有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24.答案: 1)①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②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③有利于奏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广电总局发文该播红剧,奏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作用。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可喜的变化,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暂缓播放谍战剧、穿越剧,体现了国家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③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不同民族、地区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推动文化发展,必须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5.答案:

①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引进外国优秀文化;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说明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引进外国优秀文化;其次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先进的文化激励人们;最后可以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第四篇:五年级综合期中试题

名 202_春五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扦插时截取植物的茎,要将茎的下端剪成()A、平面 B、斜面

2、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的一组动物是()A、马、牛、羊 B、青蛙、蛋、鱼

3、尺蠖保护自己的方式是()A、放臭气 B、假死 C、拟态

4、蚕的重要经历卵、幼虫、虫角、成虫四个成长阶段,蚕的生长生育过程属于()

A、完全变态 B、不完全变态 C、不变态

5、繁殖板栗的方法是()A、扦插 B、嫁接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无影响。()

2、鸡不是卵生动物。()

3、移裁植物时不需要带土。()

4、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5、观察动物不要伤害动物。()

三、填写题(每题2分,共10分)

1、穿山甲用()保护自己,黄鼠由用()防御敌人,负鼠用()逃避敌害。

2、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种子、()幼苗、()结果,种子成熟这几个阶段。

3、每年3月12日为我国()。

202_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期中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5分。)1、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对 行使主权。

2、以雄伟、奇险闻名天下的 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

3、牦牛和 是适应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

4、是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5、被称为天然的“热带植物王国”的是。

二、我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A 1996年7月1日 B 1999年12月20日

C 1997年7月1日 D 202_年8月8日

2、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

A昆仑山 B喜马拉雅山 C太行山 D长白山

3、唐代诗人杜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描写的是()A黄山 B泰山 C庐山 D华山

4、“海上粮仓”“东方糖库”之称是()A台湾 B香港 C海南 D 澳门

5、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特征是()

A天寒地冻 B高温多雨 C干旱少雨 D冬季漫长寒冷

三、我会辩。(每一小题1分,共6分)

1、长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澳门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旅游业。()

3、高温多雨是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西北和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6、我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东岸。()四.我会答。(每一小问2分,共4分。)

1、长江和黄河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母亲河?

第五篇:期中综合达标测试

期中综合达标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jiāngqīngxīdào zéipáo xiaoxiū sèxīu kuì

bēi shuǐ chē xīncuì sè yù liúxuě zhōng sòng tàn

二、注音。

夹道结果子击缶号召水寨侮辱倭瓜

困窘强逼调度

三、读、背、用。

1、《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

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找出文中描写草原美的连续三句话。

()

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需要它,他就在()

很快地(),长出()。不管遇到()还是(),不敢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在特点,从中体会

出白杨树()的精神。

3、默写古诗《浪淘沙》。

浪淘沙

(),()。

(),()。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其中点睛之笔是

()。

4、新学期开始了,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同学们,(),无志空长百岁。

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网络游戏对我们的诱惑,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少

年。(),白了少年头,()!”

5、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妙在(),从中看出晏子是

个()的人。

6、()杨氏子九岁,甚()。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为设果,果有()。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

答曰﹕“()。”杨氏子的回答妙在()。

7、“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从文中找出大娘为志愿军做事的连续三句话是﹕()。

这篇课文体现了()和()两国人民用()凝成的友谊,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8、理解句子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9、上半学期过的真快呀,我们有认识了许多新人物,你来给他们画画像吧。

杰克:()。

杰奎琳:()。

伯诺德夫人:()。

老班长;()。

党支部书记:()。

瑞恩:()。

四、表达•倾听•关注。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欢乐的,童年是幸福的。你能写一首小诗,赞颂这美

好、欢乐、幸福的童年吗?(至少50字)

五、阅读理解。

(一)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

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

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这篇课文选自()写的()。

2、想一想,读读课文,为什么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从中可以看

出童年时的我是什么样的?

3、面对“为什么要一个铃铛?”这个问题,“我”和爸爸分别是怎么回答的?到底

谁说得对?

从中看出童年的什么特点?

4、想一想,在读作者反驳爸爸观点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假如你是作

者,在当时

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写下来。

(二)浮生如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

他说﹕“

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

水送过来。”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

水沏了,放

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

看了,不解

地问﹕“宝刹怎么用温茶?”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一

点儿茶

香都没有呢。”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

后肯定地

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废水过来。”稍顷,小和尚便

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

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想

要去端杯,释圆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

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中弥漫开来。释圆一共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

绿绿的一杯

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人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相差那么大呢?”

年轻人想了一下,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释圆点

头﹕“用

水不同,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

沏茶,反复

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才能释放出茶的清香。时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那

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只在生活表面沉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

香;而那些

栉风沐雨的人,如同被沸水冲沏的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

香啊!”

浮生如茶,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

热的沸水

呢?茶叶因为沉浮才释放了本身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发出

人生那一脉脉幽香。

1、心有灵犀。根据句子意思,从文中找词语。

(1)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2)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3)看着口水就流出来了。()

2、文中最后一段的两个问句是设问句。你知道答案是什么吗?写在下面。

浮生若茶,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

3、勾画人生。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一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

4、精彩回放。

这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起因是(),老僧释圆

解惑的方法很特别,()。让年轻

人从中自己悟

出了人生的道理()。

5、轻读细品。

(1)释圆沏了()次茶,第二次注了()次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2)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相差那么大呢?”对于这句话的解答是

()。

6、妙笔写人生。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文章为什么加“浮生如茶” 了吗?

7、妙语悟人生。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其中你所喻你是怎样理解的?

温水沏的茶就像(),这样的人

();

被沸水冲沏的茶就像(()。

这样生动的比喻让年轻人懂得了人生就得经历(烂的光辉。

8、文学芳草地。

(1)没有河水的洗刷,便没有钻石的璀璨;

没有挫折的考验,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没有(),便没有(没有(),便没有((2)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是信徒的洗礼之水;

();

()。),这样的人),才会闪耀出灿);)。

文化期中综合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