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7-97559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5 19:17: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曾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过一个很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学科特色,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化学课上要合理、适时地用好实验。例如,在绪言课上可以利用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魔棒点灯”、“无中生有”、“变幻无穷”、“烧不坏的手帕”等使学生一接触化学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让学生用手在脸庞边轻轻扇动,学生自己感受轻风拂面的感觉,再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分子在撞击他们的脸,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真实存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只要用心去探究就能领略到化学的无穷奥秘,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困难学生会充满热情,信心百倍,会想方设法克服,即使有再大的曲折也不觉得辛苦,学习的有效性会明显得到提高。

二、钻研课程标准,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备好课是一个关键,通过有效备课,可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学环节,预设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备好课,首先就要钻研课程标准,把握住重点、难点。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该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还向教师提出了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备课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前后联系,合理安排。要备好课,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很多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只有了解好班上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才能找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才能确定适合学生的练习,设置各种有效问题,才能预见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这样课堂上才不会出现思维停顿,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出现的各种状况,不出现多余的话语、多余的练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用好课前预备,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学习九年级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 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各章节的知识点⋯⋯只有把它们记住了才能轻松高效地学好化学,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是理科,理科只须理解就行了,记忆是文科的事,所以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花时间去记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好小预备前后的2~3 分钟时间,把上节课或再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认真快速地复习一遍,这不仅使学

1生巩固快要遗忘的知识,而且为新授课做好了知识铺垫,使学生非常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果。

四、精心设计流程,适度紧张,激发学习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感能激发人的潜能。课堂上学生有了适度的紧张感,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紧张度的方法有很多,适时的提问和当堂检测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1。注意适时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节课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听课的效率也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该在学生容易走神的时间段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在上课时,在自己最容易走神的时候,可能有一个问题在等着他,从而提高上课时的紧张度,激发学习潜能。2。重视当堂检测。课堂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课堂紧张度的一项措施。通过课堂检测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它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听课效率、学习成果和调整课堂紧张度的一个砝码。在课堂检测中,可采取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差距,找到追赶的目标。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有了竞争意识,从而有了危机感、紧张感,在学习中你追我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挂图、演示实验辅助教学的比较多,但这些教学手段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靠教师的语言去解释,时间长了会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和厌倦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制作一些课件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利用网页课件教学,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理解得也快,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讲灭火的原理时,利用网页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扑灭森林火灾的全过程,在画面刺激下,引发学生讨论:使用了哪些灭火方法? 为什么能用这些方法扑灭火灾? 从而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不易遗忘。通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一定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会在最短的时间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使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讲授新课:

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

1)、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

小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基础提出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假设(假设1)CO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

操作:将CO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现象:紫色石蕊没变色。

结论:CO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假设 2)CO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展示:多媒体动画[实验6-7]

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原理:2CO +O2

2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

气体的纯度。

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

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介绍: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假设 3)CO也具有还原性。

展示:多媒体[实验6-9]

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CO+Cu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假设 4)CO能与石灰水反应。

操作:将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水不变浑浊。

结论:CO不与Ca(OH)2反应。

(假设 5)CO还具有其他化学性质。

现象: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CO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结论:CO有剧毒!人在CO达到总体积0.02%的空气中,持续2 h-3 h 即出现中毒症状。

3讨论题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注意哪些事项?

3)一氧化碳的用途

任何物质都必须合理运用。在应用中,物质的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

小结:

4)总结 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作业:课后第9题。

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标准中 “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这些素材旨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些探索:

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

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

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

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

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

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

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

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

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

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

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

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

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化学有效课堂的保证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现行教学中传统色彩仍然较浓,仍在注重着“师

道尊严”,而作为长年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化学教师,更有一种威严感和

成就感,在师生关系中,更是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

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

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

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

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

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

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如:在讲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

学生发言讨论。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

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讨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

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

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

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

教学。

(1)发现探究式。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

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如我讲鉴别“食盐和纯碱”时,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 食盐和

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

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

和结论。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下列设计方案

方案一: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或BaCl2、Ca(NO3)

2、Ba(NO3)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

盐。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

为纯碱。

方案三: 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 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

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

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

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往式的基本特征。我举例

说明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

(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

爸爸: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

CO?

【学生讨论】根据C+O2CO2,2C+O22CO,计算生成CO2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CO2和CO时消耗m(C):m(O2)

范围,还历经了由C+O2CO2和C+CO22CO生成CO的过

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特的教学。

【问题提出】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用稀盐酸滴到含有几滴酚酞的NaOH溶

液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各组所耗盐酸体积并不相

同,问溶液里的成分(水、酚酞除外)有哪些?

【讨论假设】(1)酸碱完全反应:NaCl;(2)可能酸过量:NaCl、HCl;

(3)有微量的碱过量不足以使酚酞变红:NaCl、NaOH。

【方案设计】(1)测溶液的酸碱性,(2)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3)鉴定溶

液中的阳离子。

【学生实验】 教师提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本实

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实验的开放性增

加了,学生自主性增强了。

【组织交流】 学生总结、汇报鉴定结果,最后讨论,为完成该实验,在操作时,为什么要逐滴加酸?反应之前为什么要加几滴酚酞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

四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探究能力 则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有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实验设计是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若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不出来,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实验完成不了,我们经常开展

一些贴近实际的实验设计活动,评选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在讲解铁生锈的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铁在不同的介质中生锈的情况,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更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和多角度的观察,设计出多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真正达到了学以至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而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

第三篇: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三种有效教学策略,即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老师的教学要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①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其从中获得成功和发展,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关联,适应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要求:获取为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③教学方式是符合认知规律,易于学生理解,能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挥的;④教学效果是高效益、低消耗,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

1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亲切、和睦、关爱、融洽的课堂气氛,努力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敏捷,感知灵敏快捷。这种师生互尊,情感共鸣,必将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平时化学教学中,我都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如:“空气”这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许多知识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通过观察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呢?这节课,能不能试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自己来学习呢?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收集有关空气的信息,准备参加以“我所认识的空气”为题的课堂讨论。本节课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在创设了实际情景的前提下进行的,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活跃的思维、高涨的情绪使得化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对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想法,让学生在紧张而饱满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如: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一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首先,我给大家变个魔术。课堂气氛一下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牛奶变汽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人类认识化学的发展过程,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3转变学习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3.1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突破口;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

3.2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拓宽化学课堂的空间“让课堂成为生活的桥梁”在化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及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资料”、“讨论”、“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化学事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合作地学。这样改变学习方式的实践,使课堂因学生的“生活体验”而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则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师生也由此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

总之,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是通过思考“悟”的,是通过活动“生产”的。相信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读书好+心情好”的能力营养大餐,并将受益终身!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教学。

第四篇: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应该说大部分教师能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使其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地被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所代替。同时,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又不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作为长期奋战在初三化学课堂上的我更是感到任务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因此,本人认为如何有效地完成课堂概念教学任务、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才是当前我们这些基层教师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就本人在化学概念课堂中的一些有效教学尝试与诸君共享。

一、何谓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总的来说,有效教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学习活动化,即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这个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并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二)学习背景化,即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这要求教师应做到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

(三)过程交往化即通过对话进行教学,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概念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化合价”等抽象的知识及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果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往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样费时、费力、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费神了不算,最终学生获得的顶多是一些表层的东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可通过活动探究,哪些知识要通过教师教授,我们化学教师一定把握好分寸,在有效的时间内要采取有效的行动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比如在《水的净化》这个课题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以下一连串的问题:⑴我们平时饮用的是什么水?(自来水)来自哪里?⑵江、河、湖、海水为什么有出现浑浊的现象?能直接饮用吗?⑶想想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流程有哪些?⑷得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物吗?⑸想得到较纯的水该怎么办?⑹净化水的措施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有哪些?达到什么程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层层开发学生思维,而且一连串问题串联起课题的中心内容,这就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效“实验”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有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及供学生选做的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或实验操作较难控制,或实验对人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等实验,可能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实验更有效,更切合实际。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其现象的实验,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为其费时。如:水的沸腾,胆矾研碎等实验对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陌生的问题,一讲就理解,也不必费时。可以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去实施其它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有效练习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他对学生消化、掌握当堂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巩固练习题时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题量,二是题型,三是深广度,四是是否体现本节课的精髓。一般来说,题量不能多,2到3题即可;题型多以选择、填空为主,少用综合性强的大题、计算题;难度不能过大,不要在新课时就按中考的难度来,最好要适当,要有一定层次性;题目的选取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重点内容,绝不能为了练习而随意选题。只有选出了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好题目,学生才能真正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四、要注意分散难点

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符号是初学者的难点。如果堆积到一起,学生就很难全部记住,给学生带来困难,而且会让学生失去信心,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每天让学生记一些化学符号,如用H表示氢,等学到了那一部分再告诉学生H是氢的元素符号,到时候学生已经全部记住了这些化学符号,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可以事半功倍。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第五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摸索:

一、引导学生探索游戏的新玩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充分利用综合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四、实现主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与思考

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40分钟体育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让小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能保持对体育训练的浓厚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用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进而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情趣,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很多。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认为不管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运动兴趣上来,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浓厚,有强烈的运动欲望,才能切实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探索游戏新玩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游戏中的小学生是无忧无虑,是在尽情的享受运动的快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获得成功与失败、进取与退缩的体验,增强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丰富学生多种多样的运动情感。在游戏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注入式”教学,应边讲解边示范,边让学生尝试训练,促进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例如,小学生体育课上采用的游戏,可以结合“一物多用”的特点,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受,这样在头脑中才有所印象,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记得在一节障碍跑课上,笔者准备了许多钻、跳、跨的物品,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各样通过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游戏的新玩法,再让各组自己动手设置障碍,学习效果较为显著。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综合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首先,教师要了解综合体育教学模式,将各科知识、各种要素及其成分形成了有机联系,这样各学科可以相互借鉴和促进,发挥各自的功能。让小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可以相互转换,敢于大胆质疑和思考。从最简单的“报数”就知道跟数学息息相关,还有美术、音乐等等,都可以运用其中。其次,体育技巧在生活中运用很多,也更靠近生活,如跳远、跳高、投掷、跑步等项目,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能劳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然后,知与情的有效整合与训练,也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效达成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体育教学中正因为有了情感的参与,才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才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充分彰显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自己制定的教案机械地指挥学生练习,学生唯有服从的义务,这样势必束缚学生的手脚与思维,束缚学生创新的天性,学生就不能够自由发挥,互相探究合作。为扭转此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多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他们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上一节投掷课,如何指导学生扔得更远,笔者在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比一比谁扔得又准又远。课上,教师尽量少讲,有时候给学生一个顺口溜或者儿歌,学生会自己体验动作,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琢磨。再如进行跳远练习时,笔者划了不同颜色的线,各组练习,看看如何才能跳得更远一些。各组交流讨论后,积极汇报,最后教师再加以点评。分组练习时,笔者留意个体差异,对后进生给与鼓励和正确引导。在教学中,笔者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四、实现主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

美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学会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极为重要。每节课教学开始,笔者都要学生边做边手势边大声喊出口号:“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课上,笔者喜欢提问,让学生主动需找答案,最后说出他们的想法。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笔者运用语言激励或者手势加以肯定。同时,笔者要求同学多提问,有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发问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带着疑问去思考、练习,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讲解动作技术细节时,笔者通过问题让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练习中则不断加强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师生之间营造了友好的气氛,学生的观点、意见有了表达的机会,就会变得无所拘束。最后在评价环节,笔者运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策略,没有对错和要求,只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在这样一个温暖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个性思维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快乐体育”等思想观念,有效实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