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世纪,然而,随之带来的却是环境日益恶化,以至于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挑战,不解决这一问题,人类的文明进程将受到阻碍。“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人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培养人的环境意识,对于保护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观念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更应该通过学校的环境教育不断获得环境知识,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中小学生是中国21世纪建设的主要力量,发展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础工作,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根本性措施。
各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游戏,可以增加学生对环境的体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交流与合作、学习与研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地球、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感,这与我国推出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特设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可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来普及环境知识,增强环境意识,是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环境保护是时代的主旋律,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极具活力的、新鲜的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是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研究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通过课题研究,预期参与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地参与环境
保护——包括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理解力和技能;鼓励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考察理解环境问题,并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活动,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和好奇心,促进对发展过程中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初步形成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2、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手段了解人类与环境复杂的相互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关心环境问题的解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学校”。“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中小学生是中国21世纪建设的主要力量,发展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础工作,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根本性措施。环
境教育在教学方面强调让儿童在环境中学习,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调查、实验、分析、总结等实际研究活动,以培养学生明确的认知概念、独立的探究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搜集资料、问题讨论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方法,指导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来理解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地球、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感,成为未来世界积极的、智慧的建设者。
第二篇: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茅阳第二小学 李宏
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在地球上,人类和任何动物比起来都是强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人类从前的许多梦想都成为了现实。我们制造了轮船,可以像鱼儿一样在大海遨游;我们制造了飞机,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在天空飞翔;我们还能够制造出宇宙飞船,去探索太空的奥秘。进入光与电、信息与网络的年代以来,人类正在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
但是,如果我们停下来,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许多惊奇远非科技所能够比拟。如果我们人类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不断毁灭地球上人类以外的生命,那么随之而来的便将是人类文明的灭绝!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尽管国家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口号,但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尚未能对环境状况作出相应的警觉。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保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傍贷,使学生成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者,在推进少年儿童教育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让学生必须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的是保护环境。了解当前对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品德教育促进环保教育意识的提高。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现状,知道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从心理上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要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看环境保护录像、图片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搜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小河面上浮满垃圾、被砍伐的森林等,告诉学生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录像、图片等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中产生这样的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利用课堂教学,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课堂是教育的阵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班队课、思想品德课以及我们的语文、数学等课上都可以利用教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加强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
我们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渗透”,在于备课,需要细水长流。我们老师要见缝插针,利用一切条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三、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开展环境教育。比如,每年学校都开展植树节活动,结合植树节,教育学生懂得植树的意义,树木和人类是朋友,没有树木和森林,水土就会流失,土地就要沙漠化,人类就会死亡!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目前世界生态危机的基本状况。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如果以环保为主题开展活动,环保意识一定会深入人心,环保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比如,我们让学生自编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类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创作抨击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展望环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画等。学生在搜集资料、写文画图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震撼。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手抄报展示出来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学到的环境知识将得到扩展、补充,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在学校大队部组织的“上街学雷锋”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加可以实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践踏草坪,教育学生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不随意攀折花木、要抵制“白色垃圾”、并开展节水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能使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家人、亲戚、同学的宣传和自身的行动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这些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总之,要在学生的文化生活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成为绿色和平的使者!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学生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三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曹冬琴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和亮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
从本质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课程,是基于生活实践的课程,是基于活动的课程,是与学习者直接经验、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是强调过程、强调实践、强调体验、强调探索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这一点与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是一样的。现实中并不是像考试那样,有人出好题目给你的,而是要你自己去寻找题目做。这就是提出问题的能力。一个人能否主动地做正确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一个人能否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综合性使得学生不会把知识分成完全割裂的彼此不相关的知识世界。从而会知道,知识在世界上本来是无所谓这个科那个科的,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知识并没有界限。只有面临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我们才容易意识到这点。实践活动告诉我们,杜威的“从做中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杜威的“从做中学”首先是要有问题,然后还要围绕问题探究自己为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同时通过活动,使得知识与自己的生命个体结合起来了。这种与个体知识结合起来的知识,才是活性的知识,才有使用的价值,才能够化为一个人的能力与素质。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必修课正式课程列入了课程体系,这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的是标志着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中国传统的教育,往往是为着考试而教的,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有丰富生命内涵的人。中国传统教育中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背诵的习惯是如此顽固,而人们又是如此急切地想知道“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让学生背诵。以为学生能够背诵了,就是学习到了,遗忘了就是没有学习到。其实,在这里爱因斯坦曾经引用过的一句教育名言,倒是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所谓教育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过的所有知识都全部遗忘之后剩下的东西。说明,教育要转化为素质,就必须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要在综合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体验中达到提升。如果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遗忘了,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去解决。考试与我们在现实中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考试是由别人提出问题,也有解
决的答案,只要求你动用记忆力去记住。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的,现实中没有人为你提出问题,而要自己提出问题,也没有相应的答案,而要自己寻找答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将来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实也就是一个人将来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改变。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调查研究、访谈、上网搜集材料和讨论等等,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它体现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学习方法和生活体验,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工作18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跟孩子的近距离接触中经常发现有些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道德品性,如集体观念、是非观念淡薄;缺乏爱心、孝心。通过精心组织、耐心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我发现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尊老爱幼,敬亲孝亲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道德教育史上,有张良拾鞋、啮指痛心、卖身葬父等一系列故事,其中包含了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而今这些作为一个现代人最起码最基本的文明要求,在当代某些“小皇帝”的身上却淡化了,失落了。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常常出现孩子在家中说一不
二、要什么有什么的情况,孩子很少有机会去体验被拒绝的滋味,可谓是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那么如何让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呢?
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讲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故事,如小黄香、小孔融的典故,“报春晖,寸草心”的成语,着重从“孝”入手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作为子女要奉养和尊敬父母,这是为子之道、做人之本,“孝”是做人的起点。为了让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在学生中延伸开去,我让学生调查了解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几小时,是怎样工作的,再观察下班后,爸爸、妈妈又是怎样为家庭忙碌的。学生在调查、聆听讲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工作的艰辛,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真诚的、无私的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爱,让学生由此产生深深的幸福感,感受到生活在爱的怀抱里是多么甜蜜,多么舒适,多么幸福啊!当孩子们体会到了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温暖,并懂得了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是一种责任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回报别人的爱也是一种责任。怎么爱呢?对周围的人,要以礼相待,关心、体贴、帮助有困难的人。对一个集体,就要尽心尽力为集体添荣誉,不做损坏集体荣誉的事。通过号召、竞赛、榜样、激励等方法,教导学生在家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做到“尊亲”,举行一系列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为了能让学生体验到母亲的辛苦和母爱的伟大,感谢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体贴的照顾,借“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开展 “给妈妈献孝心”的感恩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自己母亲或女性长辈的爱意和谢意,要求同学们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给妈妈烧一顿早饭以表敬意,送一张自制的卡片以表谢意,给妈妈洗一次脚以表爱意。在“六一”儿童节让家人也过个开心的节日,举行“送给父母的礼物”活动。同时,每天要求学生向下班回家的父母道一声问候,递一杯热茶,替父母做一件家务。每周检查评比学生的实行情况,表扬爱父母的学生,通过活动的实施及评比,让学生把孝心带回家中。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顺长辈的美德,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引领向善,施爱于人
现代家庭中,孩子成为了“重点保护对象”,上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加倍呵护,身边更少不了爸爸、妈妈的悉心关爱,他们沐浴着全家人的温暖,肩负着来自祖辈和父辈的种种期望。但是不少独生子女占有欲望较强,缺乏同情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和快乐,如随便抢占别人的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不顾一切地要得到,甚至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些都是缺乏善心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灵的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如果童年蹉跎,那么所荒废的就永远无法弥补。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经常布置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如让学生种文竹、吊兰,饲养小金鱼、小兔子等等,这样一方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时,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小生命,富有同情心,促使他们的善良情感更加丰富。有时,我还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布置一些为失学儿童捐款、捐书;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冬衣、棉被;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作业。让孩子意识到,生活在世界上,各种不幸难免发生,每个人都应该伸出友爱之手援助别人,使他们获得从不幸中站起来的力量;一个人只有急他人所急,忧他人之忧,才能成为别人的同志、朋友、兄弟。在各项活动中利用作业的形式有意识地灌输、熏陶,孩子的善良情感也就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巩固。
在对学生教育时,我多用“如果我是你,我会怎样做的方法”促使孩子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要一味地钻进“我要什么”“我想怎么样”的独我无他的死胡同。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言行习惯,从而自觉地体谅他人,关心别人。
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别让中国现在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一位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观点,建议全社会共同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浓厚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
在综合实践课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让学生观看一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跟着碟片学唱《感恩的心》。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还有一种情感,这就是感动。让学生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明白“报恩”是“立人之本”,是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创办“感恩”的板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个案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亲眼目睹一些优秀人物的形象,从而得到感染。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犹如亲身感受一般,从中得到熏陶。
传统美德教育是当好前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广大教师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科学地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要靠自觉地去做,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一生的成长,我们必须花心思,动脑筋,不仅要上,而且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出精彩纷呈,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质,发展创造能力,真正培养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第四篇: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展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课内文本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的第三单元全部是老舍的作品,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开展了以《走近老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外学生搜集老舍资料,阅读老舍其他作品,并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的读后感,有的学生还以这次的主题办出了漂亮的手抄报,一段时间后,我让孩子们在班级进行了关于老舍的美文诵读比赛,请学生自评、互评。本次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充分张扬的实践条件。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块沃土。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
第五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 列为基本国策,并建议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所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必须从幼儿抓起。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环保教育的环境,萌发环保意识。
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到处是脏水、垃圾,没有绿化,教师随便践踏青草,地上 垃圾老师熟视无睹,孩子耳闻目睹,长大了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人呢? 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必须要优化环境,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 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老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 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中获得的。
二、利用日常生活各环节进行随机教育,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 教育时,更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进行环保教育时,要注 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幼儿就由不自觉转化为自 觉的行为。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随机的环保教育。例如:一 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我就抓住这一现象进行随机教育。首先 我给幼儿上了一节有关的“纸“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 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大家必须要节约纸。在如何节约用纸中我还设计了游 戏《我和报纸一起玩》,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许多废止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还特别设计 了一个纸篓箱让幼儿将废纸都放进纸篓,统计比较一天班级浪费的纸张数量。现在班内处 处干净、整洁,哪儿有纸屑幼儿都会主动捡起。我们还在班级中开展劳动课:如,带幼儿 到户外拣去草地上的杂物,擦洗幼儿园的栏杆、瓷砖。所有这些活动,既是对幼儿进行环 保教育的一方面,又对幼儿进行了劳动观念的培养。我们还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 环保行为习惯,如秋游前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路上发生的卫生行为问题,结果大家都 说必须带两个清洁袋,一个让自己坐,一个放废物,使幼儿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 幼儿盥洗时,我们通过随机教育让幼儿观看课件《会变的小河》,让幼儿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和幼儿一起设计节约用水的环保标记。现在,每当洗手时小朋友们 都会互相提醒把水笼头开小一点,洗完手后不要忘记关水笼头。发现水笼头没关紧,孩子 们会主动去关好。每天的一餐一点则是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的最佳时机。我发现我们 小朋友吃饭时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动不动就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倒掉,几乎每天都有大
半盆被倒掉的饭菜。为了减少这种浪费现象,在午餐后我给幼儿看课件《大米的产生》,并通过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我们所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 的,从而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我们要随时抓住一日生活 中的每个教育机会,从点滴生活及习惯中逐步渗透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丰富的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
我们可以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在国内外一些主要的与环保日有关的纪念日,我们都要开展一些主要与环保有关的活动,我们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环保内容,如:森林砍伐、垃圾的处理、地球清洁工、禁鸣喇叭、洪水泛滥、空气水等污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门学科中。如:我们还带幼儿亲眼去看工厂里冒出的黑烟,到车水马龙的马路上看车辆尾部的废气,看又脏又臭的河水,让幼儿区分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及噪音的危害作用。再如:我在一次活动中给孩子讲了《地球清洁工》的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乌鸦、海鸥、蚯蚓等动物能消除地球垃圾,地球公公就录取他们当清洁工,他们成为了地球的保护神。孩子们对动物的清洁作用很感兴趣,有些小朋友听了故事,把这些地球清洁工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的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我还利用录像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播放长江洪水泛滥片段,这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经常自发地交谈小江珊的故事,我就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保护森林的教育,张鑫小朋友在绘画中画了可怜的小朋友扑在树上,他说希望大人不要再砍树了。我,就是通过这些适宜而丰富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了森林、动物、大气等环保知识,为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提供了“食粮”。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活动,强化环保行为。
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开展活动《环保袋》前后,我们及时和家长联系,请家长带幼儿一起去市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并使用环保购物袋,同时向幼儿说明使用环保购物袋的好处等,使幼儿在家长的言传声教、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另外我们也向家长提出不管何时何地都要珍惜幼儿萌发的环保意识,如幼儿把垃圾捡到垃圾箱、收集废旧电池、提醒别人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等,这时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和赞赏。首先家长要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做到处处为孩子榜样,多阅读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高声喧哗,不制造噪音声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等。其次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对幼儿的不良习惯
随时纠正,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想象等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萌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最后建议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由于人类的任意砍伐,森林遭到破坏,所剩树林无法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在平时少用塑料袋,塑料杯,最好用纸袋、篮子、减少白色污染。
总之,保护环境,教育为本,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人类共存的唯一的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具有深远的意义。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需通过长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