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申请书
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申请书(精选五篇)
编辑:七色彩虹 识别码:120-1011455 申请书 发布时间: 2024-05-27 09:29: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申请书

基 层 党 建 创 新 立 项 申 请 书

单 位 名 称 :

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党组织名称:_________________ 立 项 题 目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项类别(选择):1.重点项目

2.一般项目

填 表 日 期:

****年**月**日

项目

负责人 姓名 职务 职称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况 党员人数

职工总数

近三年来党组织获奖、党员获奖情况

本年度党组织主要工作计划(本页不够可附页,下同)

一、项目的基本思路

二、项目具体实施研究内容

三、时间安排

四、预期效果

五、成果形式(具体明确)

申请经费

完成时间

经费使用安排: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基

见 学校支持经费

基层单位党组织补充经费

元 验收时间

验收形式 A、研究报告 B、论文 C、其他

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签字:

基层党委(党总支)盖章:

****年**月**日 评

天津科技大学基层党建创新立项 评审验收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说明:本表一式二份,立项后,党委组织部、基层单位党组织各保留一份。

第二篇:党建项目立项申请书

xxxxxx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建项目

立项申请书

项目名称: 中国梦下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

申 请 人:

所在党支部: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一、项目设立的背景及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的十八大号召广大党员,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才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实的情况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环节,却在面对大学生党员后期教育时缺乏好的工作思路、宣传载体、教育模式、考核机制。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在加入党组织后并未树立明确的党员主体意识,从而导致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力度不强,老好人思想占主导地位,缺乏应有的觉悟,对于发生在身边的重大问题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能发挥党员应有的积极作用,一些学生党员不能明确党员的基本义务,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远远不够,导致其思想觉悟有所降低,不能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个别党员甚至在入党后出现思想倒退现象,前紧后松,表现不出党员的先进性。个别党支部开展民主学习会较少,考察党员思想汇报不及时,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大会流于形式,对党员发展后的表现分析不全面,对学生党员后期培养不够重视。因此,开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很有必要。

二、项目开展目的

1.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使其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2.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3.号召广大大学生党员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真抓实干,同心同德,众智众为,关注学校的管理以及校风和学风建设。

三、项目具体思路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确定研究的党员对象,对研究对 象进行前期调查,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进行研究准备。

2.每月进行讨论、交流,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总结、修正,使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3.最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对课题成果进行汇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

四、项目开展内容

1.创新教育思路,提高教育的根本性。这就要求以新思路推动新实践,努力在教育培训的方向、布局、方式等方面推进“三个转变”。一是在教育方向上,要激发大学生党员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变“让我受教育”到“我要受教育”质的飞跃,加速思想动机的成熟性。二是在教育工作布局上,从党组织单一运作向联合各部门转变。坚持高校党委组织部门牵头,从各学院到各班的三级网络式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培训资源整合的统筹联动机制。三是在教育方式上,要实现从单纯的文件宣讲与心得交流等传统方式中走出来,取而代之以有针对性“互动性”实践性强的党组织活动,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进红色革命圣地、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开展符合大学生党员需求和特点的各项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文化含量。

2.创新党建宣传载体,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为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应放眼未来,加快党建工作宣传载体创新的步伐,并结合不同时段的需要,及时更新党建内容,方便学生党员在第一时间学习党的文件、领略党的政策精神。对党建载体的创新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让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学生公寓作为课堂的延伸,其党建工作可以借助各类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党员活动加以推广,诸如推行党员示范寝室、设立党员示范窗口、开展寝室党员活动周、建立党员工作站等途径来践行党员奉献同学的理念,让每一栋学生公寓都充满着红色的底蕴。另一方面,让党建工作走进校园网络。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迅 速、快捷、高效的传播媒体越来越受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党建进网络,对于弥补传统党建工作方式的不足,提高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搭建起一些形式生动、直击党建热点的红色网站,进行“键对键”的思想交流与答疑解惑,开通“红色微博”借助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生动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党的基本知识,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等。

3.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可执行性。典型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好典型树好榜样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入党动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身边的榜样事迹真实、生动、亲切、感人,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示范辐射效应,从而引领全体同学见贤思齐,奋发进取。一方面可以从校内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党员事迹进行宣传,弘扬正气,为全体学生党员树立可比性很强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同学的从业方向,从校友中、从职业圈中、从所隶属的行业中选择可学性较强的目标,用他们、岗位创业、的动人事迹鼓舞人,用他们、为服务人民、的高尚精神塑造人,让学生党员在学习典型中深化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挂牌示范。要实行大学生党员挂牌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党员活动日、划定党员责任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广菜单式选学等模式,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4.建立健全公共监督制度。由学院牵头成立一支由学院团委成员组成的党员日常行为监察组,对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的具体目标和实践情况进行监督和鼓励。学生党员被监督的具体项目可以包括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上课出勤情况、遵守校纪情况、助人为乐情况以及不良习惯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对学生党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监察,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公示。除此之外,可以在各基层党支部设立学生党员监督意见箱,鼓励广大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进行监督,通过群众的监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进行表扬,对考核成绩差的学生党员 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通过自律和他律的方式让学生党员不断规范作风,进而带动周边的普通学生能够向学生党员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形象,增加大家对党的信心。在全媒体时代强势降临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对于社交网络普遍青睐,学生党员在网上可以用自己的党员身份进行身份公示,通过在网络平台的先进正确的言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在网络多媒体报道学生党员先进事迹等方式让学生接收到更加直观有效的信息,也方便其对学生党员的监督。

第三篇:环卫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立项请

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

立项申请书

申报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项目名称: 抓党建,促工作,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

责任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中共曲靖市麒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员会制

202_年3月

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

第四篇:XX党建创新立项总结

党建创新立项总结

202_年9月,支部确立了以“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创新立项活动方案,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保证高校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掌握并分析目前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理清思路,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永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一个多学期以来,支部遵照既定方案,保质保量地开展了形式新颖、意义深远的“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使得“创先进、争优秀”的精神深入每一名党员心中。我支部坚持以服务师生和社会为已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创新立项活动”项目的设计、申报和检查督促工作,以提高党支部活力和党员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党支部“创新立项活动”工作。

一、创新立项工作完成情况

(1)党员形象塑造——“我爱党徽”主题活动

支部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时刻铭记党员身份,自觉接受同学的监督和批评建议。活动开展以来,支部成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注重党员形象,主动接受同学的监督。达到了激励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担责任”的目的。并借此契机与柳景社区搞共建活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专长为社区提供服务。在端午节前夕,支部党员与社区居民共同包粽子。利用每周六上午对社区的孩子进行课业辅导。

(2)组织个人思想汇报活动

支部定期召开思想汇报会,每期由不同党员以PPT形式向支部汇报自身学习、工作、思想等内容。提高了党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多角度、全方位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3)搭建网络学生党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和代价,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范围。建立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编写适合大学生党员特点、阅读性强的图文,设立马列原著导读、党史回顾、党建新闻、党员风采等栏目。

(4)网上学习热点专题

支部随时进行更新,以最新出台的政策、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为主要内容,穿插大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形势、专业最新动态等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发送给支部成员。同学们通过阅读,增加对社会动态、时事政治的了解,加强理论学习,使学习方式更便捷、有效。

(5)202_年10月份,新生入学后经过网络提交入党申请书(6)学生通过党建服务系统,在网上进行理论答题测试(7)202_年10月底召开支部发展转正大会,利用手机进行网上投票表决,改变了以往举手表决的方式(8)参观周邓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重温入党誓词,提高党员思想意识,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推进支部建设,组织所有党员参观了周邓纪念馆,培养党员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使命,履行义务,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

(9)学习群众路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支部为加强大学生党员自我认识,蔡书记和薛老师为支部党员同志开展了“放飞心灵”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辅导中,蔡书记和薛老师通过分析、指导等方式,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自我批评课。(10)观看优秀教育影片,树立榜样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可取代的,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行动标杆,始终以榜样的标准来衡量自身行为,并在观看后组织学生党员进行座谈,交流感想。

二、取得的成绩

1.支部各项创新立项活动有序开展,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使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认清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而提升了支部活动的教育效果。

2.支部通过开展创新立项活动,找准了基层支部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积极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教育与学习活动,切实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提高了党员自身素质,在学习调研和专题生活会中,支部党员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努力争做优秀,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个别党员对深入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积极性不足。

2.查找问题的力度、深度还有待加强,学习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的管理和使用更新不及时。

3.在树立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方面做的不够。支部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党员,但是在树立他们更加优秀的形象方面,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应该加强,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党员争做标兵。

202_-202_的创新立项工作已过半,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却永不止步,我们会一直保持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秉承厚德和物、勤学创新的思想,不断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相信在学校、学院的正确指导下,在广大老师的帮助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将支部建设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学品行的先锋队”、“学理论的先锋队”、“学知识的先锋队”。

第五篇:基层党建的创新

基层党建创新的三大亮点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各地党组织在党建创新领域作了一系列新探索,依托新技术实现了党建形式多样化,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多层面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为党的建设增添了活力与光彩。

一、依托新技术 创新党建形态

新技术党建形态层出不穷

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不少基层党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党建活动中,各种依托新技术的党建创新在基层层出不穷。

二、创先争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创先争优”是党的建设的“助推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我们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出表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干部首先要认真地正视自己,大胆地解剖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一丝不苟地纠正和弥补,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树立起律已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来。

三、资源共享 统筹城乡党建发展

积极探索“开放式”党建新机制

许多地方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党建资源,探索“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机制,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有利于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基层大党建格局。

展开文章:

网络不应成党建“盲区” 中共基层党员期待党建创新

一、新技术党建新形态

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已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带来超乎想象的深刻变化。

这种影响力同样体现在党的建设之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基层党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党建活动中,各种依托新技术的党建创新在基层层出不穷。

随着3G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脑等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应用会进一步升级。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今后党的建设和新技术的融合“共生”度,将进一步增强。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一新趋势,既是新时期党建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重要的新机遇。

二、社会新动态党建新形态

综合采访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面临三大社会新变化:

一是流动党员增多,管理不便的问题。这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等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二是网络阵地拓展,网上引导难度加大的问题。我国网民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沪渝苏皖等地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网络阵地不应成为党建工作的“真空”或“盲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党务工作如何运用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完善,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多位基层干部对本刊记者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地区党务管理却仍采用非常传统的手段开展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

社会在变,党建的形式也在变。本刊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地区基层组织党建手段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在保有和进一步强化传统党建手段的同时,网络、手机等成为党建新手段。

记者所到之处的各级党组织几乎都建立了相关网站,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党建信息等;安徽省的一些单位建立了“网络党校”,给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网上党课教育;江苏省的一些地区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重庆市的部分基层党委则利用网络和基层党员互动,实施“网络开放式党建”。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网络党建的探索更为大胆,少数单位甚至试行了“网上表决”:让党员通过网络进行某项党内事务的表决。

手机同样成为了基层党建的一个新手段。重庆市有的地区为党员配备“党建手机卡”,每天定时发送党建手机报。江苏省有的地区还创建“手机党支部”,利用手机为支部党员提供党务服务。

基层利用新技术参与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蒋家平认为,“一是发布信息。利用新技术发布党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二是进行培训。利用新技术进行党员培训,如网络党校等。三是提供服务。利用新技术为党员提供某种服务,如流动党员管理等。四是利用新技术搭建组织和党员间的互动新平台,如手机党支部、网上表决等。”

三、基层党员期待党建创新

据本刊记者了解,多数党员对基层组织采取新技术手段进行党建活动持接受态度。安徽省池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欧阳振家分析说,“党员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新技术党建手段的应用就会越广泛、越普及,也会越来越被广大党员所认可和接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党员的自主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书记刘本荣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统一开放的党务工作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党员、博士生赖凯对本刊记者说,“党组织利用网络和学生党员进行沟通,会让年轻党员产生亲切感,迅速拉近与党组织的距离,因为这证明了党对社会新事物的接受认可和灵活应用,展现了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充满活力的党。”

江苏省淮安市市委副书记俞军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和工作节奏的逐步加快,利用网络等“非直接接触式”的党建新手段,可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也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增强党员群众对党建活动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本刊记者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有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受党召唤的机会过少。江苏省的一些有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记者说,现在除了接到开会通知,几乎不会接到党交给的任务。

一些年轻的党员同样有被“冷落”之感。安徽省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说:“除了缴纳党费时感觉自己是个党员,其他时候感觉和群众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党内表达“通而不畅”。上海市多位受访的基层普通党员表示,党员在党内可以畅所欲言的渠道很多,比如可直接找组织汇报、向上级组织信访、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等等。但有时普通党员真正想讲的话却藏在心底难以开口,因为他们认为有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许上级领导会不高兴,在工作中会被穿“小鞋”。

四、抓住新技术为党建服务

新技术到底能给党的建设带来哪些新机遇?如何将这些新技术为我所用?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依托互联网建设了全国首个开放式网上电子党务平台——“12371电子党务平台”。

仅两年,这一区级“网上党组织”的浏览量已超过1.3亿人次,显示出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忠对本刊介绍,这一平台是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功能较完善,能够实现党员网上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党务工作平台,并同步开通了国内第一家《手机党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放的网上自助调查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方位网上党群联动的电子党务平台。

刘本荣说:“除网络党务管理功能外,这个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还可实现党建信息发布、党员学习培训、党员紧急动员、网上调查和网上测评等工作,一个网上工作平台可同时实施多项党建工作。”

张国忠分析,“由于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特性,没有接入门槛和障碍,广大党员群众均可参与,并为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开设了专门的网页,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意识。”

两年来,重庆大渡口区党员群众通过平台提交意见建议或困难求助1420条,其中99%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党员通过网络转接组织关系1296人次,通过网络缴纳党费204人次,通过手机缴纳党费976人次,党员在线学习2万人次,提交学习成果、心得体会1506篇。平台共发布党建信息1.75万条,开通党员博客213

4个,发表博文7434篇。平台还发送各种手机短信20万条,发送《12371手机党报》18万份;基层党组织通过平台发送、接收公文4222份。截至202_年3月26日,全区共在“平台”上建立网上党委44个、网上党工委13个、网上党总支27个、网上党支部529个。

五、给扩大党内民主提供新手段

受访的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扩大党内民主应更多侧重于提高基层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以网络党建为代表的新技术党建形式可发挥其独特的互动、隐私、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在逐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中,发挥出传统党建手段无法发挥的作用。

新技术党建形态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常性、亲密性互动,有效实现了普通党员在党内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像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可根据互联网开放性、多样性强的特点,通过采取电子邮件、视频对话、网上聊天、博客留言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同时进入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加强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在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上开辟“调查中心”板块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均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调查问卷。系统根据网民投票情况实时产生统计结果和数据,同时利用动态表格、图形等方式直观展示调查和分析结果,实现最大范围的民意调查和民情收集。

这类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研发了网络通用干部测评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整个网上测评系统对参评人员的投票打分行为和网络、个人信息不采集、不记录。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副镇长熊秀琴说:“这为参评人员创造了绝对隐私的投票评分空间,有效解决了传统集中测评方式给参评人员带来的心理干扰和压力,充分保证了干部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真实性。”

六、传统党建手段仍是主流

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对本刊记者说,虽然新技术党建手段有很多优点,并被基层广泛使用,但其在党建工作发挥的作用仍处于辅助性阶段,难以取代传统的党建手段。

“虽然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了解到党的很多情况,但对党的认识最重要的渠道还是身边的党员”,在江苏省昆山市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中共党员徐源说,“我们公司近年来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他们在谈到入党动机时,多数会提到是因为受到身边党员的感染,所以才提出入党申请的。”

一些台资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企业对中共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公司内部一些中共党员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些中共党员员工在企业困难时总能挺身而出,这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因此企业建立党组织后,企业对党组织的活动一直很支持。”

安徽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处长刘友才说,“虽然近年来新技术对安徽基层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较大,但其并不能替代传统的党建手段。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党建工作好坏的关键还是在人,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才是加强基层党建的主流方式。”

时代呼唤“开放式”党建 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

202_年09月14日 14:29:37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新时期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开放共享

随着我国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党建方式面临着新挑战。《瞭望》新闻周刊日前走访调研了解到,许多地方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统筹党建资源,探索“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机制,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有利于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基层大党建格局。

一、传统党建的基层新困境

受访专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的党,有几十年的军事斗争历史,因而在党的建设上,有一套与开展革命斗争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活动方式和方法。取得政权以后,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在党的建设领域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但总的说来,这些探索与计划经济是分不开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党内活动形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梳理受访专家的分析,传统党建面临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过去对党员教育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会一课”上,教育的形式也大都是通过会议、报告等载体来实现,措施上主要是通过党团活动日来实现,由于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党员流动加大,职业千差万别,再利用整齐划一的时间,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的确有一定困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渠道和因素明显增多,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是基层组织的设置面临新的挑战。由于经济组织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企业经济成分增多,原有的单纯国有集体企业的行政格局被打破,党组织的设置没有与新经济组织的设置同步,不少新经济组织没有党团组织,没有工会组织。

三是党员管理、教育、监督也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流动党员大量增多,党员分布构成区域拓宽。职工党员既有在岗职工、又有下岗职工、退离休职工;既有国有企业的党员职工,又有集体股份制、私有和个体工商业者的党员职工。不少企业每月开一次会都比较困难,尽管一些企业对流动党员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发流动党员证,采取就近学习等,但由于多种原因,收效甚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长期不交党费,长期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三不”党员。

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说,在当今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民众对表达途径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多样化了。人们既可以通过执政党来获取信息,表达利益、愿望、要求,也可以不通过执政党,而通过传媒来实现这种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沿用过去的套路,对民意和其他信息的感受不灵敏,传递不准确、不及时,那么,人们对执政党的信任就会迅速下降,对执政党的能力表示怀疑。一些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长期依赖传统的沟通手段,而后起的反对党则更能利用现代沟通手段争取公众的认同。

二、由分割到统筹变封闭为共享

重庆,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像直辖市的“另类”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为一体,二元结构矛盾突出。3100多万人有80%在农村,直辖之初的农村贫困人口高达366万。

据本刊记者了解,这种城乡二元割裂也同样体现在党的建设上:城乡党建分割突出,城乡党建资源不能相互流动,城乡人才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为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重庆自202_年以来,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大统筹”。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和地域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根据生产力布局和管理对象的流向,来设置基层党组织。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与社区联建,使党的组织设置、功能定位、运行方式与城乡统筹的形势相适应。目前,重庆市共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2780个、各类产业党组织6517个、跨区域建立党组织262个,依托互联网建立了网络党组织1108个。在城乡党组织“共建”的基础上,重庆还力求实现城乡党员的“公管”,城乡群众的“共帮”,城乡党内激励关怀的“共享”和城乡基层组织的“共进”。

不仅仅是重庆,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探索统筹党建资源的方式,在城乡党建、社区党建、“两新”党建等多个领域打破人才资源、组织资源、教育资源等党建资源分布不平衡,力求党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主体之间的要素流动,构建城乡一体,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党建新格局。

在上海浦东新区,各种价值观念碰撞,各种所有制并存,多国文化交汇。开放带来的先发效应使大量的“两新”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早在202_年,浦东新区就已有各类新经济组织1.8万家,新社会组织460多家。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浦东党建工作从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支部建在楼上”到“总支建在片上”,并延伸到“布点划片”,通过合理划分范围,在片区建立稳固的党组织,并由上级党组织派出党群工作者进行管理,把“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纳入区域党建组织管理网络,以“两个不变”(片区党组织、党群工作队伍)应对“两个多变”(“两新”组织、党员队伍)。

三、用开放的党内活动激发组织活力

一名基层的组织部部长对本刊记者直言不讳地说,当前党内活动的封闭、机械、呆板,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已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不少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就是找几个党员轮流读文件、念报纸,大家发言也多是“正确的废话”,然后就是吃顿饭,打牌娱乐;有钱的单位就打着“过组织生活”的名义外出旅游。同时,党员只能在本支部接受教育、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民主评议。如果这个支部的组织生活开展得很糟糕,支部党员也别无选择;如果这个支部的组织生活很吸引人,也只能是这个支部的党员独自享受。党的组织资源得不到整合,党内信息不能够共享,党员积极性难以调动,党组织吸引力逐步减弱。

多位基层干部反映,在机关党建领域,这种情况尤为突出。不少地方的机关党建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院

墙内”党建。看起来组织活动基本上没有间断,但总是里面“热热闹闹”,外面“冷冷清清”,基层没有感觉,群众没有感知。东部省区的一名机关党委副书记说,现在机关党建总体来看缺乏活力,仍是关门抓党建、闭门讲奉献、守门搞服务,党建工作体内循环。机关党委定位也很模糊,变成机关的一个部门,行政领导思想上也把机关党委当作一个处室,党组织很难开展工作。比如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有多少领导能坚持参加?就算来参加了,质量又如何呢?领导干部能否把身份降为普通党员?

为打破困局,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重庆大渡口区从变革组织生活的模式入手,引入竞争机制和开放机制,采取组织生活“招投标”和公示制度。在公开征集和确定组织生活的主题基础上,向基层党组织进行公开招标,上级党组织对“中标”的党组织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并向广大党员和社会公布。党员凭“党员电子活动证”即可参加任何一个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本刊记者日前在大渡口区房管局党总支与平安社区党委联合举办的“开放式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看到,职能部门、街道、企业、社区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济济一堂,围绕“城市危旧房改造”这一热点难题问题发表看法,并就党员如何关注拆迁中的民意、民情、民生问题,及在危旧房改造中发挥作用进行探讨。在近3个小时的会议中,气氛很热烈,没有空话、套话,只有思想的交锋和观点的碰撞。平安社区党员徐国文认为,开放式组织生活会在内容、对象、程序上全面开放,不分机关企业,党员可以自由选择参加,这就实现了党组织优势互补、能者多管的目的,大大增强了党内活动的吸引力,让每个党员对组织生活充满期待。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进行“开放式基层党建”的探索。江苏省苏州市把党员服务中心作为新时期服务党员群众的有形载体来建设,在服务形式和服务功能上进行完善和创新,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扩大党员服务中心的辐射效应。在服务对象上,党员服务中心在坚持面向党员和党组织的同时,还向社会群众和驻区单位开放,主动通报有关情况,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热心为他们提供服务。在服务内涵上,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尤其为失业和困难党员、群众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再就业信息和介绍就业岗位等帮困服务。

四、要变“小圈圈”为“大循环”

新时期基层党建应打破分割、统筹发展、开放共享,已成为众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共识,不少地方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有益的党建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开放式党建”的态势。但是,本刊记者调研发现,还是在各自的“小圈圈”内搞开放,搞探索,与其他地方的党建工作无法贯通。受访的部分党建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要实现基层党建的更大突破,还应在更高层面作出制度性安排,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开放式大党建格局。

近年来,各地都在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变革传统的党员组织管理、党内活动、党员教育学习模式,探索开放式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在局部地区效果都很好。比如,一些地区为在册党员和流动党员制作了“党员电子活动证”,党员在区内凭“党员电子活动证”可参加任何一个党组织的活动。但是,这样的无障碍的开放仅仅局限在单个行政辖区范围内,在其他地区就无法实现。不少流动党员表示,如果有全国统一的“党员电子活动证”就好了,真正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多位来自基层干部的建议是,当前应及时总结各地搞开放式基层党建的成功经验,及时将一些具有“普适”价值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比如,近年来建设了很多开放式的党员服务中心,在为流动党员服务,为党员提供活动阵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地的党员服务中心名称不尽相同,标识也不统一,有的叫“红心家园”,有的叫“党员之家”,有的叫“红心港湾”;有的以党徽为标识,有的以红心为标识,有的以党旗为标识。为此,应借鉴公安派出所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在所有乡镇、街道、社区都建立统一标准的党员服务中心,从定位、功能、名称、外观等多方面统一,使党员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党员服务中心,都可以得到帮助和服务。

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申请书(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