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假药房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在这个假期中,我们一行六位大学生来到了xx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学习。这个企业坐落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综合性制药企业。公司自从1995年创立以来,通过实行程序化和目标化治理的营销策略,建立了一个覆盖面大、渗透力强的营销网络。他们以科学的营销体系促进销售,达到了销售业绩连年翻番的好成绩,并于XX年进入全国医药企业五十强,且连续八年被评为aaa资信企业。在最近的福布斯XX中国潜力100榜上,**药业位居排名第七位。这作为一家新兴的药业公司,实在是难能可贵!
作为仍在象牙塔内学习的我们,非常有幸来到这个现代化、科技含量高而且人性化治理的制药厂。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厂内的加工工艺;我们结识了厂里的与我们年纪相当的技术工人朋友;我们与企业的副总经理伏女士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我们还与常年往返中国和加拿大的负责新药研发的资深科学家王博士进行了交流。在这些天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制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几个学生在对待企业还有自身发展的认知上,受到了相当的震撼。毫不夸张的说,这次实践,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一些观点。而在这里,我主要想简单的谈谈关于企业文化以及大学生应该如何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两个问题。
一、企业文化
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意识的知识型、科技型的大型制药企业。她以创新、科技、人才、治理的核心优势和严谨、科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具体行为来服务社会、营造健康。
众所周知,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大不是很困难,但是要把一个企业做长久甚至长盛不衰却是很不轻易的。我曾经在一些统计上看到过,长寿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之间,最大区别在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随着市场、科技进步、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自己不可被替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带来的竞争性是买不来、带不走、学不到甚至不可替代、无法模拟的。
而成立于1995年的**制药在短短的XX年时间内,从当年的一个不具天时不具地利的小厂,发展到了现在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每年净盈利高于10亿元佳绩的全国知名企业,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自上而下的优秀企业文化。
那么,究竟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习惯性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正是这些统一的价值观、共同的认知体系才使得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据**药业的伏女士介绍,每一个进入**的员工(小到负责清洁工作的工人,大到项目经理)在来到工作岗位之前,都需要提前进行培训。
“回顾**药业的漫漫征程,梳理诸多经验。我们发现,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的统一、理性与激情的交织、自信与务实的辩证至关重要。建厂伊始,可谓不具天时、不具地利,但我们没有为困难阻碍,没有在恶劣的条件前止步。艰苦奋斗是一个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脚踏实地时又要高瞻远瞩。这些年来,公司领导班子团结而有激情,激情是克服困难的动力。同时我们又始终用超前的眼光缜密分析,谋划未来,这使公司的治理、制度架构、人员观念得到全面提升。
在荣誉和成就面前,**人并没有满足现状,我们深深知道要创业就必须创新,创新就意味着打破常规。我们的核心能力在于新产品的研发,这些年公司来一直秉承‘科技为本’的理念,以博士后工作站及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依托,诚招医药领域内的高科技人才,做好科研开发工作,为公司进军新医药领域及现有品种的升级换代打好基础。
在‘**精神’的旗帜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制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每个新来的员工都需要专心阅读专心体会的关于**历史的领导致辞。其中,所谓的“**精神”就是:豪在大志、森在伟业、精在治理、神在创新。也即,立大志、创伟业、精治理、重创新。员工也要受到这样的教育,作为一个高科技制药公司,**企业的终极目的绝不只是为了盈利,她有着更为沉重的企业责任——为医、患提供满足的服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正如治理大师德鲁克在《组织的治理》里所说的,“一个组织机构是为了某项特定的目标和使命,或起到某项特定的社会作用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正与德鲁克的这句话遥相呼应,证实了一个企业当且仅当她有一定积极的社会作用才能够屹立于竞争激烈的市场。
在参观**制药厂的时候,我们发现厂内并没有口号式的标语。
例如,他们的企业宗旨是“服务社会,营造健康”,但不论何处都找不到这样的字眼。我们象征性的问了几个正在休息的工人**的企业宗旨是什么,他们都能流畅的告诉我们,其中还有一些师傅给出了自己的深刻理解。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企业的治理能力——他们成功地避免了形式主义。我们真切的看到,企业或者员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都与内部的意识形态达成了统一。真正的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伏女士也告诉我们,他们这里除了培训时候发下的学习资料,没有任何字面上对企业文化的诠释。但是,当我们走进这个企业,当我们成为其中任何岗位上的一员之时,就会发现,**的企业文化就似乎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每个员工的心态、每个员工的行为,处处体现着**的那种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的统一、理性与激情的交织、自信与务实的辩证。
我们在闲聊时也曾经询问伏女士,他们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她告诉我们,**文化不是为了赶时髦、为了要做“文化人”,也不是为了提高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档次地位,而是要通过企业文化约束员工,凝聚员工,激励员工。但是,这种凝聚并不代表**文化就是统一员工的行为。许多企业要求员工统一制服,清晨排列成行做早操,喊些口号,就算企业文化了。其实不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于员工对制度的真心拥护,在于企业统一的价值观,并非只是对于工作环境的统一。就似乎微软的招聘广告语所说:“你喜欢自由安闲,手拿可乐,边听音乐边工作的环境吗?”实践证实,随意的工作环境并不妨碍优良企业文化的行成与执行。
伏女士说,“其实人才固然重要,文化才是要害”。的确,顶尖的人才,可以通过合作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但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斗争。假如组织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文化,这个组织也只是一盘散沙,这个时候人才的增多,不过是增大内耗而已。所以,**需要她特有的企业文化,不但如此,任何企业都需要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总是标志着该企业的视野和品位,一个企业假如没有文化,尤其是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那它就好比是建造房子时,只有砖、瓦、沙子,而没有水泥(凝聚剂)一样。总之,当企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时,为
了能再上一层楼,再创新的辉煌,这个企业就必然要提高它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才可能会具有一种长久的生命力。
二、大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发现,毕业的大学生与合格的企业员工相差甚远。
且不谈技术上从理论到现实的差别,或者是与人的交往能力的差距,光是大学生需要进行的角色转变就已经相当大了。
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室走向工作岗位,由学生变成员工,无论生活方式,还是生活环境;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思考方法,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员工的交谈,再加上伏女士的点拨,以及各自的观察,总结出了下面几条。要想成功的从学生变为员工,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由“是什么”转变为“做什么”
校园里的学生更喜欢探究了解事物的本质,非要弄出一番道理才知足;但企业里更注重的是以实践为前提,可行性与成本效益一旦作出合理评估,即可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校园型思考喜欢冠以抽象的概念,而企业工作者更侧重做什么,从何时做,何处做,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一句话:学生喜欢抽象具体,但员工需要具体抽象。
第二,由“别人提出问题”转变为“自己发现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等待老师出题目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被动的应付考试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制约式的处世观。然而,来到职场之后,我们必须以主动积极地态度,不断地寻找自我突破,不断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自我成长、脱颖而出。一句话:学生习惯被动应付,但员工需要主动探求。
第三,由“一个人独立解决”转变为“大家共同解决”
在学生时代,大家都被教育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参加考试。
但是在企业里则不是这样,员工们碰到的问题都是错综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单凭个人的主张见解,恐怕是找不到问题所在的,更拟定不出合理的对策。所以,需要集思广益,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共同合作。一句话:学生善于独立奋战,但员工需要协同作战。
第四,由“为自己”转变为“为大家”
校园里的学生都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换来好成绩从而换来身边老师同学的尊重。所以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企业的工作是一个整体,是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团队中每一个人都要扮演一定角色,必须互相协作支持,才能产生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集体利益最大化。一句话:学生总是自私自利,但员工需要无私为工。
第五,由“注重智商开发”转变为“注重情商开发”
校园里智商高的学生,不论他的情商如何,似乎总是可以拥有好成绩从而进入好大学。但是在企业中,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高的人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激励、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能够客观看待同事,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所以这类人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一句话:学生习惯纯脑劳动,但员工需要全面发展。
所以,总的来说,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真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而这次社会实践,才让我们熟悉到了这一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业上往往不够成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们经常以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常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气。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素质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差距。
曾经,我认为一个毕业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走完了从小到大的二十余年的学校生涯,学了很多的知识,懂了很多的道理,应该可以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工作人员。尤其像是清华这样的名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应该能够胜任各种岗位的需求。但是,经过了解,我发现清华毕业生的口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去年六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高校it院长论坛上,与会的不少企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清华大学it专业的学生勤奋聪明,但是不知道做事的方法,不会想问题,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差”;
前年三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公司的招聘摊位上方有一个很醒目的告示:“说明:清华北大毕业生一概免谈!”,经询问,这是因为过去公司用过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浮躁不安,因此,他们中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
每年人才招聘会上还有一些单位也反映,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待遇和工作条件,却又不愿意为单位为集体尽更多的责任。
一旦碰到未满足个人心意的情况,他们往往选择马上走人。
这些事例都证实了,大学毕业生,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都存在着距离合格员工的或大或小的差距。而对于这些欠缺处的关注,在校园里往往是微乎其微的。于是,这次实践告诉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大力加强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使我们既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又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个人有所作为、又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同时,作为名牌院校出身的我们,更要尤其注重: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关系,这样才能既可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又为社会所接受并欢迎。
三、总结
总之,我们在本次对xx省**药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检验了自身的能力,并在与企业中的员工甚至治理阶层的比较中,明显的发现了自身经验严重不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够等等问题。我们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开阔了视野,接触了社会现实,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感受和体验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熟悉自我、完善自我与熟悉社会、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树木要成材,不是在温室,而是在肥沃的土壤上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经受风霜雨雪考验。大学生要成才,不应只是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应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自我历练,作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在熟悉自我、完善自我、熟悉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社会英才。只有熟悉了自我,完善了自我,才能更好地熟悉社会,服务社会;只有在熟悉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里才能更好地熟悉自我、完善自我。
第二篇:XX暑假药房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XX暑假药房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在这个假期中,我们一行六位大学生来到了xx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学习。这个企业坐落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综合性制药企业。公司自从1995年创立以来,通过实行程序化和目标化治理的营销策略,建立了一个覆盖面大、渗透力强的营销网络。他们以科学的营销体系促进销售,达到了销售业绩连年翻番的好成绩,并于XX年进入全国医药企业五十强,且连续八年被评为aaa资信企业。在最近的福布斯XX中国潜力100榜上,**药业位居排名第七位。这作为一家新兴的药业公司,实在是难能可贵!
作为仍在象牙塔内学习的我们,非常有幸来到这个现代化、科技含量高而且人性化治理的制药厂。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厂内的加工工艺;我们结识了厂里的与我们年纪相当的技术工人朋友;我们与企业的副总经理伏女士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我们还与常年往返中国和加拿大的负责新药研发的资深科学家王博士进行了交流。在这些天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制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几个学生在对待企业还有自身发展的认知上,受到了相当的震撼。毫不夸张的说,这次实践,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一些观点。而在这里,我主要想简单的谈谈关于企业文化以及大学生应该如何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两个问题。
一、企业文化
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意识的知识型、科技型的大型制药企业。她以创新、科技、人才、治理的核心优势和严谨、科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具体行为来服务社会、营造健康。
众所周知,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大不是很困难,但是要把一个企业做长久甚至长盛不衰却是很不轻易的。我曾经在一些统计上看到过,长寿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之间,最大区别在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随着市场、科技进步、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自己不可被替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带来的竞争性是买不来、带不走、学不到甚至不可替代、无法模拟的。
而成立于1995年的**制药在短短的XX年时间内,从当年的一个不具天时不具地利的小厂,发展到了现在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每年净盈利高于10亿元佳绩的全国知名企业,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自上而下的优秀企业文化。
那么,究竟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习惯性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而正是这些统一的价值观、共同的认知体系才使得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据**药业的伏女士介绍,每一个进入**的员工(小到负责清洁工作的工人,大到项目经理)在来到工作岗位之前,都需要提前进行培训。
“回顾**药业的漫漫征程,梳理诸多经验。我们发现,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的统一、理性与激情的交织、自信与务实的辩证至关重要。建厂伊始,可谓不具天时、不具地利,但我们没有为困难阻碍,没有在恶劣的条件前止步。艰苦奋斗是一个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脚踏实地时又要高瞻远瞩。这些年来,公司领导班子团结而有激情,激情是克服困难的动力。同时我们又始终用超前的眼光缜密分析,谋划未来,这使公司的治理、制度架构、人员观念得到全面提升。
在荣誉和成就面前,**人并没有满足现状,我们深深知道要创业就必须创新,创新就意味着打破常规。我们的核心能力在于新产品的研发,这些年公司来一直秉承‘科技为本’的理念,以博士后工作站及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依托,诚招医药领域内的高科技人才,做好科研开发工作,为公司进军新医药领域及现有品种的升级换代打好基础。
在‘**精神’的旗帜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制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每个新来的员工都需要专心阅读专心体会的关于**历史的领导致辞。其中,所谓的“**精神”就是:豪在大志、森在伟业、精在治理、神在创新。也即,立大志、创伟业、精治理、重创新。员工也要受到这样的教育,作为一个高科技制药公司,**企业的终极目的绝不只是为了盈利,她有着更为沉重的企业责任——为医、患提供满足的服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正如治理大师德鲁克在《组织的治理》里所说的,“一个组织机构是为了某项特定的目标和使命,或起到某项特定的社会作用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正与德鲁克的这句话遥相呼应,证实了一个企业当且仅当她有一定积极的社会作用才能够屹立于竞争激烈的市场。
在参观**制药厂的时候,我们发现厂内并没有口号式的标语。
例如,他们的企业宗旨是“服务社会,营造健康”,但不论何处都找不到这样的字眼。我们象征性的问了几个正在休息的工人**的企业宗旨是什么,他们都能流畅的告诉我们,其中还有一些师傅给出了自己的深刻理解。这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企业的治理能力——他们成功地避免了形式主义。我们真切的看到,企业或者员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都与内部的意识形态达成了统一。真正的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伏女士也告诉我们,他们这里除了培训时候发下的学习资料,没有任何字面上对企业文化的诠释。但是,当我们走进这个企业,当我们成为其中任何岗位上的一员之时,就会发现,**的企业文化就似乎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每个员工的心态、每个员工的行为,处处体现着**的那种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的统一、理性与激情的交织、自信与务实的辩证。
我们在闲聊时也曾经询问伏女士,他们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她告诉我们,**文化不是为了赶时髦、为了要做“文化人”,也不是为了提高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档次地位,而是要通过企业文化约束员工,凝聚员工,激励员工。但是,这种凝聚并不代表**文化就是统一员工的行为。许多企业要求员工统一制服,清晨排列成行做早操,喊些口号,就算企业文化了。其实不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于员工对制度的真心拥护,在于企业统一的价值观,并非只是对于工作环境的统一。就似乎微软的招聘广告语所说:“你喜欢自由安闲,手拿可乐,边听音乐边工作的环境吗?”实践证实,随意的工作环境并不妨碍优良企业文化的行成与执行。
伏女士说,“其实人才固然重要,文化才是要害”。的确,顶尖的人才,可以通过合作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但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斗争。假如组织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文化,这个组织也只是一盘散沙,这个时候人才的增多,不过是增大内耗而已。所以,**需要她特有的企业文化,不但如此,任何企业都需要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总是标志着该企业的视野和品位,一个企业假如没有文化,尤其是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那它就好比是建造房子时,只有砖、瓦、沙子,而没有水泥(凝聚剂)一样。总之,当企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时,为
了能再上一层楼,再创新的辉煌,这个企业就必然要提高它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才可能会具有一种长久的生命力。
二、大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发现,毕业的大学生与合格的企业员工相差甚远。
且不谈技术上从理论到现实的差别,或者是与人的交往能力的差距,光是大学生需要进行的角色转变就已经相当大了。
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室走向工作岗位,由学生变成员工,无论生活方式,还是生活环境;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思考方法,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员工的交谈,再加上伏女士的点拨,以及各自的观察,总结出了下面几条。要想成功的从学生变为员工,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由“是什么”转变为“做什么”
校园里的学生更喜欢探究了解事物的本质,非要弄出一番道理才知足;但企业里更注重的是以实践为前提,可行性与成本效益一旦作出合理评估,即可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校园型思考喜欢冠以抽象的概念,而企业工作者更侧重做什么,从何时做,何处做,并如何达到最佳效果。一句话:学生喜欢抽象具体,但员工需要具体抽象。
第二,由“别人提出问题”转变为“自己发现问题”
作为一个学生,等待老师出题目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被动的应付考试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制约式的处世观。然而,来到职场之后,我们必须以主动积极地态度,不断地寻找自我突破,不断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自我成长、脱颖而出。一句话:学生习惯被动应付,但员工需要主动探求。
第三,由“一个人独立解决”转变为“大家共同解决”
在学生时代,大家都被教育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参加考试。
但是在企业里则不是这样,员工们碰到的问题都是错综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单凭个人的主张见解,恐怕是找不到问题所在的,更拟定不出合理的对策。所以,需要集思广益,结合各个专业的特色,共同合作。一句话:学生善于独立奋战,但员工需要协同作战。
第四,由“为自己”转变为“为大家”
校园里的学生都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换来好成绩从而换来身边老师同学的尊重。所以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企业的工作是一个整体,是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团队中每一个人都要扮演一定角色,必须互相协作支持,才能产生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集体利益最大化。一句话:学生总是自私自利,但员工需要无私为工。
第五,由“注重智商开发”转变为“注重情商开发”
校园里智商高的学生,不论他的情商如何,似乎总是可以拥有好成绩从而进入好大学。但是在企业中,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高的人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激励、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能够客观看待同事,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所以这类人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一句话:学生习惯纯脑劳动,但员工需要全面发展。
所以,总的来说,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真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而这次社会实践,才让我们熟悉到了这一点: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业上往往不够成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们经常以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常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气。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素质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有着极大的差距。
曾经,我认为一个毕业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走完了从小到大的二十余年的学校生涯,学了很多的知识,懂了很多的道理,应该可以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工作人员。尤其像是清华这样的名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更应该能够胜任各种岗位的需求。但是,经过了解,我发现清华毕业生的口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去年六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高校it院长论坛上,与会的不少企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清华大学it专业的学生勤奋聪明,但是不知道做事的方法,不会想问题,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差”;
前年三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公司的招聘摊位上方有一个很醒目的告示:“说明:清华北大毕业生一概免谈!”,经询问,这是因为过去公司用过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浮躁不安,因此,他们中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
每年人才招聘会上还有一些单位也反映,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与一般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待遇和工作条件,却又不愿意为单位为集体尽更多的责任。
一旦碰到未满足个人心意的情况,他们往往选择马上走人。
这些事例都证实了,大学毕业生,哪怕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都存在着距离合格员工的或大或小的差距。而对于这些欠缺处的关注,在校园里往往是微乎其微的。于是,这次实践告诉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大力加强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使我们既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又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个人有所作为、又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同时,作为名牌院校出身的我们,更要尤其注重: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社会,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关系,这样才能既可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又为社会所接受并欢迎。
三、总结
总之,我们在本次对xx省**药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检验了自身的能力,并在与企业中的员工甚至治理阶层的比较中,明显的发现了自身经验严重不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够等等问题。我们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开阔了视野,接触了社会现实,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感受和体验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熟悉自我、完善自我与熟悉社会、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树木要成材,不是在温室,而是在肥沃的土壤上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经受风霜雨雪考验。大学生要成才,不应只是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应在社会这个广阔天地里自我历练,作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正在熟悉自我、完善自我、熟悉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成长为社会英才。只有熟悉了自我,完善了自我,才能更好地熟悉社会,服务社会;只有在熟悉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里才能更好地熟悉自我、完善自我。
第三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我组组员于7月22日上午10时于北仑公交总站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并且与“感动北仑人物”著名788路公交司机秦福连先生进行了有关行为品行、为人素质、以及如何接人待物等方面的交流讨论。秦福连先生利用其自身宝贵的时间为我们广大组员上了极具教育意义和影响的一课,他采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从军生活的经验向我们证明——无论何时何地,具备吃苦耐劳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是人生成功的首要因素,同时秦师傅也用他幽默的话语,生动活泼的比方教育着我们应当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明确人生目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并且鼓励我们要从容面对生活,学会享受生活,不为任何困难所折服理智应对挫折与磨砺。在此过程中我组组员也积极向秦师傅提出了有关问题并且得到了秦师傅的热情回答。
于中午12时,我组全体在秦师傅的带领下对在站中的公交车进行清洁打扫,组员们勤奋工作,使得车厢更加明亮、整洁,同时也得到了司机们的一致表扬。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暑期假日和各位同学们的空余时间,让各位参与的组员亲身体验和了解到广大公交司机的工作方式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公共事业工作者的辛劳,此次活动也有助于组员们了解社会细节、开拓各个组员的视野。同时在活动中也丰富了各位同学的暑假生活,培养了各位同学的志愿工作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各位组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交际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良好
习惯。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对我们自身组织、管理、各方面协调和沟通能力的考验,但是活动中各个组员优秀的表现、细致的分工,这些因素也是此次活动能够成功的关键。
组长:胡奇啸205
组员:范文琪、徐航、许学敏、吴德洲、章丽群、郑琪、张天浩、沃家辉、王宇栋、胡浩烈、沈锐、张薇、郑佳明、
第四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这是迈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暑假,为了使这个漫长的暑假过得充实,为了对这一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所以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我,在这个暑期中进行了一次家教实践活动。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实践对象: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实践目的:对该生一年级所学知识作全面复习、巩固、提高,使其对即将学习的二年级的知识作初步了解;
实践过程: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家长管理较少,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 8+7=
3-1= …… 15-7= ……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 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
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
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
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实践结果: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 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
第五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带给我的影响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走上社会的大课堂.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短短的两个月一转眼就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着甘甜。
刚放假的时候,游泳池的老板说放假了就得过去帮忙了,于是就舍弃了悠哉的暑期暑期生活过去帮忙了。
带着满腔热情我们来到了大连市某小区,我们要在这个环境优美的小区的游泳池里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我们的工作是当游泳救生员,游泳教练员还有卫生清洁员,此外我们还要管我们自己的生活起居,也就是说游泳池里面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我们来管,由我们来做.每天早上起床后,大家分工干活,有的要去打扫游泳池周围的卫生,打捞游泳池的赃物,落叶及漂浮物;有的要对游泳池进行清理,放水,对池水进行消毒清理,再把脏水放掉;有的负责游泳池入口处的洗脚水的清洗和洗手间,更衣室的卫生清洁;还有的人要去市场买早餐回来煮给大家吃.一时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九点钟之后,我们又得进行重新分工,一部分人下水教学员学习,另一部分则当救生员。
一天分早,中,晚三个培训班,大家轮流上班.没有工作安排的人则要为大家准备午餐.这样一天下来大家都有一定的时间可以休息,这就是我们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除了要工作之外,买菜煮饭洗衣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就是这样乐此不疲的忙碌着,我们的辛苦别人看得见,但其中的喜悦只有我们自己能享受.当然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集体里面,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服从工作上的安排,还有要和老板,学员及学员家长搞好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和社会各年龄段人进行了交流,思想上的交流,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使自己明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在游泳教学中,我们除了用上了自己学过的游泳知识外,还学到了一些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讲过的知识,小有体会。
来游泳池学习的学员大多数是小学生和中学生,依照教学计划,我们先是教学员熟悉水性,在大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是教我们学习水中行走,呼吸,浮体,滑行,但是学员年龄不一致,大多小学员怕水,站在那里半天都学不会闭气,所以学员的学习进度不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后来我们想到了分开来教,第一阶段的先熟悉水性,分为闭气和呼吸,浮体和滑行两个组,第二阶段学习手部,腿部动作及手脚配合练习,第三阶段则是完整动作练习.但是马上又出现了新问题,怕水的学员还是学不会,导致第一和第二阶段学员的断层,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些学员来了好几次依然是不敢下水,我们不断地反省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后来我们耐心地做心理辅导,不断地鼓励他们学习,还让他们进行比赛,激起他们的竞争心理,此外我们还加了水中游戏,想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
在整个教学当中,我们一边讲解动作技术要领一边做示范动作,在学员出现错误动作的时候,我们想尽方法去帮助他们学好动作,比如手脚配合练习的时候,学员虽然在动作分解教学中学得很好,能把动作做出来了,但是在水里练习的时候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时候得有耐心,先让他们对动作印象深刻化,再把他们的动作加强化,机械化,而不是干着急,也不是对学员发火。此外遇到困难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教练员一起来探讨,寻找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要让自己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工作,教学培训工作才做得更妥当,更完美。
在教学的过程中,心理学的知识是功不可没的,有些小学员怕水,一下水他就害怕,想上去,想回家,想逃避.这不他就跟你说教练啊我要去上厕所,教练啊我冷,其实他们就是在害怕,那你怎么办?总不能放学让他们回家吧,所以你得让他们放下心来,得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跟他们开开玩笑什么的,表扬,鼓励甚至是威胁他们,该笑的时候就跟他们开玩笑,他们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和善,他们会听你的话,也乐意去学;该严肃的时候则要严肃,毕竟站在老师的角色上我们得为学生负责。
适当的时候要去关心你的学员,有时候放学了,家长还没来接学员,一些学员不会照顾自己,连头发都不会擦干净,这时候可以去帮帮他们,跟他们聊聊,他们也很乐意跟你说他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一丝童真,当他们对你说谢谢老师,教练再见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幸福,因为孩子们的重视和理解而显幸福,还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的童年却能再度去体味的幸福。
两个月的暑期实践过得很快,自己慢慢地开始习惯了这种生活和这项工作,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两个月的辛苦也是有回报的,拿到我的工资时,真的很欣慰,但是并不是因为有钱可以领,也不是终于结束了打工的苦日子,而是自己的付出有了结果和回报,自己的实践也有了收获,回想一下自己真的觉得很值,一个同学说看到自己培训出一群小青蛙,心里就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