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5篇模版]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10-925166 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2-26 10:16: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优秀新闻实习周记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转眼一周又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写一篇周记了。周记怎么写才条理清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秀新闻实习周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1

老师讲过,好的新闻写作要求巧妙运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直到真正开始写作,我才明白用好动词是多么不容易,或者说,直到需要用动词我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是多么的匮乏。

记得我在报社第一篇见稿的文章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一名商人的致富之路。稿子除了刚开始写有点奇怪以外――记者告诉我以商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采访对象的述说脉络也很清晰,所以写下来也没什么障碍。正因为这样,我就把标题留在了最后。故事本身没什么出彩的,事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那么一个漂亮的标题将会使文章本身出彩,否则即便原本有意思的文章都很难被人注意。后来,我想了很久还是没办法整出一个所谓漂亮的标题,最后就随便拟了个“xxx的致富之路”的标题。见报后的文章标题则是“xxx:在xx里嗅商机”。单单一个“嗅”字就把一个失意的创业人成功走上致富路的巧妙体现了出来。

那次之后,我开始发现,很多标题看起来拟的很漂亮,甚至好一些都是用最简单的动词来组合的,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标题,其实并不简单。即便那些动词我都知道,不像很多成语、典故,或者印象模糊、张冠李戴,或者根本就闻所未闻,动词很多都是知道的,不经意间也能说出来的,但是就是需要用的时候却吐不出一个词来,最需要的恰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2

刚开始,我专找新闻标题醒目的动词来抄。抄了30多个后,觉得这似乎不是办法,就停止了。以前老师讲如何写新闻小标题时,用了一个词――拎。动词不也是拎出来的吗?我认为,关键不是用了什么一句话、一个标题用了什么动词,而是拎出来的那个过程,如果我学不会在构思文章时去思考如何选择恰如其分的动词,那么即便抄上一万个词、一万遍词,也不能在实际写作中做得最好,那样的结果最多可能也就是在写的时候脑袋会有很多动词,随便都能选上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好的那个。拎,或许是一种语感。

于是,我开始再看一遍《老人与海》。以前看,只是看故事。说实话,要不是这篇小说短我还真看不下去。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尚不是我能忍受的。我可以用两天时间看完《达芬奇密码》,而且是在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故事很多细节甚至在最后一部分几乎猜中了答案。但是,看《老人与海》非常吃力,很想跳过去,就像看新闻报道时不停地跳过那些数字、人物名字,直接看标题和首末两句话。所以直到看到最后几页我才知道原来圣地亚哥是在同鲨鱼搏斗而不是潜水艇。但是,就是这么一篇简短的小说,我却不能将之复述出来,哪怕让我只用几百字概括。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是我太不习惯的了,我能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个人只能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来,把我害死,我不在乎谁害死谁”。我不能记得海明威写的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优美的词、句,或许当时我能看见,但是过后就如云烟消散,那么,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级别太低。后来有次和几个同来实习的中文系同学谈到这这部小说,她们也称看不懂、看不下去。

或许,哪天我能看懂《老人与海》了,才能真正写好稿子了。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3

今天我们开始完成任务,做起平面设计,首先是设计入场券。做起来才发现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费神费力,还要有很大的耐心。因为很多局部需要放大到一个一个像素来处理。平常我们拿到一个活动的入场券有时候看都不看就会扔掉,谁想到背后创作者也很辛苦呢,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因为专业设计的人最近在请假,所以开头的工作就交给了我们。

由于我们不是很会创新,就在网上搜集素材,并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模板。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一度想放弃,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的策划是关于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专场,所以在入场券的设计上,应该选用喜庆一点的颜色,比如说大红色,这样看起来够醒目。另外图层上对于主要冠名的电动车品牌也应该有一定的体现。我们这次是“比德文”杯,所以就要选取他们的电动车,让消费者一眼看到。选择图片简单,但是把这些图片很好的融合在背景图层里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术的,由于我掌握的比较快,所以主要操作由我来完成,其他实习的同事在一旁给我意见。

今天一整天都在设计入场券的正面,因为是初学者,所以难度大,花费时间长。相信明天在经过一天,我们就可以把入场券的正面初步形象做出来。

今天来了个新的实习生小万。这样我,小张,小金,小万,一共四个实习生了。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4

今天一天的工作是话务员,嗓子有些干燥,但是过的满充实的。我们是针对的7月3号的“广惠珠宝”连云港首届珠宝品鉴会活动做的简短的活动后的电话回访。通过采访我们要向参与的消费者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评价以及获得活动消息的途径。然后根据电话的采访写出相应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

打了一整天的电话,了解到话务员的辛苦,虽然我们只是做一些小小的调查,但是仍然有部分消费者的口气重了一点。但是这就当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又一历练,我们要学着换位思考问题,要想着如果我们是消费者,我们接到这个调查电话的表现,是不耐烦还是认真回答。我们要学会用第三者的身份去看问题,而不是用我和你的角度去看问题,全面的看问题才能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上来,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

完成了今天的电话回访,主任夸我们表现的很好。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下面几天的日子里,我会继续photoshop的学习,然后开始作图,努力完成我们实习后的第一个广告策划。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5

实习的第二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因为已经从无所事事开始涉及到专业的工作方面了,一起工作的哥哥姐姐对我们也很照顾和帮助。我们现在已经参加了连云港电视台广告中心市场部的一个策划项目,这个项目是关于连云港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专场的一个活动,我们参与了策划方案以及平面设计,目前还是初级阶段。

由于我们对photoshop了解甚少,所以在开始做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习这款软件,它的`功能以及每个按钮的作用还有它能够带来的整体效果。这样的学习也给我们初次工作增加了难度,从网上下载了实习教程,自己先研究。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很高兴,从小到大第一次脱离了校园参与到社会工作当中。

今天来了个新的男实习生(小金),学习的是市场营销,比我们学习新闻的更加有优势。广告部的主任给我们布置了三个任务,是针对这次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的。一个是设计这次活动的入场券,一个是设计活动开始的时候电视台大屏幕上滚动的背景文字,最后一个是关于登载到报纸杂志上的宣传图片。

虽然这对我们这些入门者有些困难,更考验我们的耐心,但是还是觉得很开心,终于有考验和实践自己的机会了。从明天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平面设计当中,为自己大三大四学广告策划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6

今天,是我正式开始实习的第一天,实习的地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电视台的广告中心市场部。通过广告部唐主任的简单介绍,我了解了我实习部门的作用。通过具体的交谈,我才知道了自己实践知识的匮乏,虽然大学生涯过半,但是我们掌握的只是理论知识。比如,主任问我们是否会平面设计,我们说不会;是否会简单的photoshop,我们还是不会。连主任都感叹我们学习课程实践的缺乏。这次经历告诉我,我们掌握课本知识后,要努力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学会快人一步,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优人一步。

这次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工作,所以尤其重视。由于今天是第一天,而且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只能在里面翻阅报纸,抑或是察言观色。虽然我们现在提供的帮助不多,但是主任说过些天有个策划活动会让我们一起参加。我们暂时只能帮忙倒倒垃圾、搬搬植物、传传材料。

希望在明天或者剩下的实习日子里,能够有具体的工作分派给我们,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能力。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7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的努力成果被否决,有些打击自信心,不过还是会坚持做下去。昨晚上我们花很长时间每人写了份策划书,虽然我们做的信心十足,但是早上到部门上班,全部都被否决了。

我们的策划说搞一个活动,而我们几个实习生的想法却全部局限在那种任何一个节目都可以想出很多种的小游戏的具体环节中。赵姐说我们创意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我们被浇了一头冷水。后来赵姐给我们讲活动的定义,认为我们思想太狭隘了,活动可以有很多种类。而她需要的是我们年轻人独特的思想,她需要的是活动的形式,而不是具体的实施环节。她说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不用考虑它的实际操作性,尽管天马行空,先做出方案。

于是一个上午我们都在那里集体讨论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才是独特,怎样才能把情侣、钻石、活动融合在一起。我们的节目主要是为了宣传千年翠钻,所以怎样才能更大效果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很多形式,可惜连自己都不觉得创新,在很多综艺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形式的影子。实习中遇到了阻力,遭受到了挫败,于是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我们实习生里有网络工程、市场营销、新闻专业的。我们其他三人负责想Idea,而学市场营销的小金就负责怎样完美的嵌入广告,使广告非但不生硬,反而有增彩的效果。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7篇】相关文章:

1.新闻实习周记

2.新闻专业报社实习工作周记

3.新闻专业实习周记范文

4.优秀实习周记

5.文员优秀实习周记

6.新闻专业实习报告优秀范文

7.新闻实习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8.文艺新闻专业优秀实习总结报告

9.关于新闻的周记

第二篇:新闻实习周记

老师讲过,好的新闻写作要求巧妙运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直到真正开始写作,我才明白用好动词是多么不容易,或者说,直到需要用动词我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是多么的匮乏。

记得我在报社第一篇见稿的文章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一名商人的致富之路。稿子除了刚开始写有点奇怪以外——记者告诉我以商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采访对象的述说脉络也很清晰,所以写下来也没什么障碍。正因为这样,我就把标题留在了最后。故事本身没什么出彩的,事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那么一个漂亮的标题将会使文章本身出彩,否则即便原本有意思的文章都很难被人注意。后来,我想了很久还是没办法整出一个所谓漂亮的标题,最后就随便拟了个“***的致富之路”的标题。见报后的文章标题则是“***:在**里嗅商机”。单单一个“嗅”字就把一个失意的创业人成功走上致富路的巧妙体现了出来。

那次之后,我开始发现,很多标题看起来拟的很漂亮,甚至好一些都是用最简单的动词来组合的,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标题,其实并不简单。即便那些动词我都知道,不像很多成语、典故,或者印象模糊、张冠李戴,或者根本就闻所未闻,动词很多都是知道的,不经意间也能说出来的,但是就是需要用的时候却吐不出一个词来,最需要的恰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刚开始,我专找新闻标题醒目的动词来抄。抄了30多个后,觉得这似乎不是办法,就停止了。以前老师讲如何写新闻小标题时,用了一个词——拎。动词不也是拎出来的吗?我认为,关键不是用了什么一句话、一个标题用了什么动词,而是拎出来的那个过程,如果我学不会在构思文章时去思考如何选择恰如其分的动词,那么即便抄上一万个词、一万遍词,也不能在实际写作中做得最好,那样的结果最多可能也就是在写的时候脑袋会有很多动词,随便都能选上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好的那个。拎,或许是一种语感。

于是,我开始再看一遍《老人与海》。以前看,只是看故事。说实话,要不是这篇小说短我还真看不下去。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尚不是我能忍受的。我可以用两天时间看完《达芬奇密码》,而且是在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故事很多细节甚至在最后一部分几乎猜中了答案。但是,看《老人与海》非常吃力,很想跳过去,就像看新闻报道时不停地跳过那些数字、人物名字,直接看标题和首末两句话。所以直到看到最后几页我才知道原来圣地亚哥是在同鲨鱼搏斗而不是潜水艇。但是,就是这么一篇简短的小说,我却不能将之复述出来,哪怕让我只用几百字概括。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是我太不习惯的了,我能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个人只能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来,把我害死,我不在乎谁害死谁”。我不能记得海明威写的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优美的词、句,或许当时我能看见,但是过后就如云烟消散,那么,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级别太低。后来有次和几个同来实习的中文系同学谈到这这部小说,她们也称看不懂、看不下去。

或许,哪天我能看懂《老人与海》了,才能真正写好稿子了。

第三篇:优秀新闻实习周记

不经意间,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周记了。怎样写好周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新闻实习周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1

新闻专业实习周记一:

今天我们开始完成任务,做起平面设计,首先是设计入场券。做起来才发现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其实很费神费力,还要有很大的耐心。因为很多局部需要放大到一个一个像素来处理。平常我们拿到一个活动的入场券有时候看都不看就会扔掉,谁想到背后创作者也很辛苦呢,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因为专业设计的人最近在请假,所以开头的工作就交给了我们。

由于我们不是很会创新,就在网上搜集素材,并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模板。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一度想放弃,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的策划是关于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专场,所以在入场券的设计上,应该选用喜庆一点的颜色,比如说大红色,这样看起来够醒目。另外图层上对于主要冠名的电动车品牌也应该有一定的体现。我们这次是“比德文”杯,所以就要选取他们的电动车,让消费者一眼看到。选择图片简单,但是把这些图片很好的融合在背景图层里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术的,由于我掌握的比较快,所以主要操作由我来完成,其他实习的同事在一旁给我意见。

今天一整天都在设计入场券的正面,因为是初学者,所以难度大,花费时间长。相信明天在经过一天,我们就可以把入场券的正面初步形象做出来。

今天来了个新的实习生小万。这样我,小张,小金,小万,一共四个实习生了。

新闻专业实习周记二:

今天一天的工作是话务员,嗓子有些干燥,但是过的满充实的。我们是针对的7月3号的“广惠珠宝”连云港首届珠宝品鉴会活动做的简短的活动后的电话回访。通过采访我们要向参与的消费者了解他们对活动的评价以及获得活动消息的途径。然后根据电话的采访写出相应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

打了一整天的电话,了解到话务员的辛苦,虽然我们只是做一些小小的调查,但是仍然有部分消费者的口气重了一点。但是这就当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又一历练,我们要学着换位思考问题,要想着如果我们是消费者,我们接到这个调查电话的表现,是不耐烦还是认真回答。我们要学会用第三者的身份去看问题,而不是用我和你的角度去看问题,全面的看问题才能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上来,才能更好的分析问题。

完成了今天的电话回访,主任夸我们表现的很好。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下面几天的日子里,我会继续photo shop的学习,然后开始作图,努力完成我们实习后的.第一个广告策划。

新闻专业实习周记三:

实习的第二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因为已经从无所事事开始涉及到专业的工作方面了,一起工作的哥哥姐姐对我们也很照顾和帮助。我们现在已经参加了连云港电视台广告中心市场部的一个策划项目,这个项目是关于连云港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专场的一个活动,我们参与了策划方案以及平面设计,目前还是初级阶段。

由于我们对photo shop了解甚少,所以在开始做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习这款软件,它的功能以及每个按钮的作用还有它能够带来的整体效果。这样的学习也给我们初次工作增加了难度,从网上下载了实习教程,自己先研究。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很高兴,从小到大第一次脱离了校园参与到社会工作当中。

今天来了个新的男实习生(小金),学习的是市场营销,比我们学习新闻的更加有优势。广告部的主任给我们布置了三个任务,是针对这次电视台TV团购电动车的。一个是设计这次活动的入场券,一个是设计活动开始的时候电视台大屏幕上滚动的背景文字,最后一个是关于登载到报纸杂志上的宣传图片。

虽然这对我们这些入门者有些困难,更考验我们的耐心,但是还是觉得很开心,终于有考验和实践自己的机会了。从明天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平面设计当中,为自己大三大四学广告策划打下夯实的实践基础。

新闻专业实习周记四:

今天,是我正式开始实习的第一天,实习的地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电视台的广告中心市场部。通过广告部唐主任的简单介绍,我了解了我实习部门的作用。通过具体的交谈,我才知道了自己实践知识的匮乏,虽然大学生涯过半,但是我们掌握的只是理论知识。比如,主任问我们是否会平面设计,我们说不会;是否会简单的photo shop,我们还是不会。连主任都感叹我们学习课程实践的缺乏。这次经历告诉我,我们掌握课本知识后,要努力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学会快人一步,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优人一步。

这次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工作,所以尤其重视。由于今天是第一天,而且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只能在里面翻阅报纸,抑或是察言观色。虽然我们现在提供的帮助不多,但是主任说过些天有个策划活动会让我们一起参加。我们暂时只能帮忙倒倒垃圾、搬搬植物、传传材料。

希望在明天或者剩下的实习日子里,能够有具体的工作分派给我们,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能力。

新闻专业实习周记五: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的努力成果被否决,有些打击自信心,不过还是会坚持做下去。昨晚上我们花很长时间每人写了份策划书,虽然我们做的信心十足,但是早上到部门上班,全部都被否决了。

我们的策划说搞一个活动,而我们几个实习生的想法却全部局限在那种任何一个节目都可以想出很多种的小游戏的具体环节中。赵姐说我们创意的出发点就是错的,我们被浇了一头冷水。后来赵姐给我们讲活动的定义,认为我们思想太狭隘了,活动可以有很多种类。而她需要的是我们年轻人独特的思想,她需要的是活动的形式,而不是具体的实施环节。她说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不用考虑它的实际操作性,尽管天马行空,先做出方案。

于是一个上午我们都在那里集体讨论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才是独特,怎样才能把情侣、钻石、活动融合在一起。我们的节目主要是为了宣传千年翠钻,所以怎样才能更大效果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很多形式,可惜连自己都不觉得创新,在很多综艺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形式的影子。实习中遇到了阻力,遭受到了挫败,于是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我们实习生里有网络工程、市场营销、新闻专业的。我们其他三人负责想Idea,而学市场营销的小金就负责怎样完美的嵌入广告,使广告非但不生硬,反而有增彩的效果。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2

实习周记一

早上赶到电视台已经是8点半了,领我们进去的主编先是给我们介绍了生活频道的大概情况。生活频道有六个栏目,分别是《一帮到底》、《生活帮》、《做客》、《八点听书》、《新闻快线》、《就你不知道》。除了就你不知道是周播节目以外其它栏目都是日播。前一天晚上我就在网上大概了解了下生活频道各个栏目的信息。之前在公共频道《新故事客栈》实习过,《新故事客栈》每天播出的主要是一些汇编故事,我对那种每天窝在办公室的工作方式很是反感。所以我就一颗心坚定要去《生活帮》跑新闻。年轻人,总想多出去跑跑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追求新鲜感。当主编询问我们都打算去哪个栏目实习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生活帮》,之后几天工作也的确证实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一天我就跟随师傅出去跑新闻。师傅是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个人。我亲切的称呼师傅为勇哥。在我印象中,勇哥永远都是用小跑代替走路,以至于每次我跟着勇哥都很吃力。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勇哥这样做是抓紧时间赶新闻做片子。

生活帮给我们实习生感觉就是压力很大,在这里,师傅会很快教会我们最基本简单的工作并把这些工作放给我们。例如敲唱词。记得勇哥跟我说过,每一个实习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帮助师傅把做好的片子唱词并高质量的敲出来。第一次敲唱词的时候由于不熟悉操作方式很是吃力,尤其是遇到很难听懂的方言同期声要来回听很多遍才能敲出来。可慢慢发现,自己敲唱词的速度越来越快,快捷键也越来越熟悉,再难听懂的同期声也不是问题了。我想啊,这或许就是熟能生巧吧。

类似于敲唱词这样的简单工作还有很多,例如上载、送配音、剪同期、举话筒、发关键图、打印。可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缺一不可,少了其中任何一项这个片子都无法完成。我抱着工作当中无小事的态度去努力完成这些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小事情。我心想,我要一步步的脚踏实地向前走,去学会更多的小工作,以至于有一天我能够把所有这些小工作串联起来,做出属于自己的片子。

实习周记二

如果说速度就是新闻的生命,那么速记无疑就是健康生命的维生素。如果说要我证明的话,我现在只能想出两个论点: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2、细节决定成败。

我发现,一般的事件,采访完之后,留在脑中的信息会急减少,时间越长所能记得的就越少,如果当场没有能够快速用笔记下来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了。另外,不能依赖录音,这是我第一次整理录音后的感受,整理稿子依赖于录音的话,我第一次的下场就是一个字不动地打下来,耗时长不说还说不清,记者的评语是“这怎么就成了名词解释了”。还是要靠当场用笔记下来。记得有一次报社做了一个网络直播,我得工作是在一旁把记者与嘉宾半小时的对话记录下来。开始,我认为,这很简单啊,没有比采访更简单的了。还蛮不以为然的认为记者在直播前叮嘱我一边听一边用笔记下来:都有录音了还用得着用笔记吗?结果我错了,大错特错。那次,我花了4个多钟头才把这半小时的录音整理下来,而且是在不需要对谈话做修改的基础上。真的不需要修改吗?当然不是!谈话不等于写文章,总不能把那些口水话都写进去把?而且,这些嘉宾都是第一次上镜头做直播,一个是说话小心,再者很多话模棱两可,涉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又讲的飞快,如果当时不考虑这些预期的麻烦并飞快地用笔记下来的话,靠录音是要吃瘪的。后来一个同学介绍了他的办法,就是听一遍,然后凭着这点大致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笔录整理稿子。

第二点,我认为也是更重要的,细节。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只一点,就决定了细节的重要性。对于我这种菜鸟,如果不靠笔把尽可能多的细节记下来的话,在整理稿件时只会捉襟见肘。更何况,摆不出事实,怎么称之为新闻?我可不敢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场用笔记下来,好多报社记者工作了十多年了在采访时都不会自负甩掉笔和纸,更何况一个入门级菜鸟?事实上,很多时候,采访时对事件有了大致了解,甚至腹稿也打好了,但是整理起来时,仍旧得依靠一个个白纸黑字的细节。即使记忆力再好也还得和笔录对照一下才行,这可不能拿来开玩笑。

但是,在速记上,有经验的记者就真的是道高一丈了。速记,不仅讲的是速度,更加讲究质量。往往一个很小的采访,我会记下密密麻麻的5页纸,看看记者那比我的还小的本子上却希希松松地记下不满1页,而且还想教师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一样有条有理。反观自己的,事后来看,不仅很多字连自己都不认识,而且杂乱无章,反受其乱。报社记者们采访完后立即都形成了条理清晰的腹稿(从他/她们指点我这篇稿要从哪些方面来整理可推断出是这样的),或许跟他们的速记功底密切相关。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篇3

第1周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第3周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三周,生活还在慢慢的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我还加强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想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

经过2个多星期的正式实习工作,我已经慢慢适应这样的作息和工作方式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时候偷懒或者身体不适,就会请假或者逃课,老师也会很理解很包容我们这群他眼里的“没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开始上班,同事中没有人再会把我们当成孩子,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宠溺和包容我们。不管是谁,迟到都是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敢偷懒,准时起床去上班,有时候为了不迟到,不吃早饭都是常态。为了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我都要提早去办公室,把办公室清扫一下,再给大家打上热水。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也算是给这个办公室做出的一些贡献。

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我相信下个星期我能做得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4周这周头一天星期一,我终于接到实习以来的第一个真正的工作任务。虽然在这儿实习了快一个月了,但是工作的内容无非是协助同事,帮帮忙,打打杂。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闲着的,我的师父今天终于分配给我第一个工作任务,我充分利用了大学里面学习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相关知识,把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师父说,通过他的观察,说我态度积极,并且耐的住性子,已经初步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分配给我一个工作任务,对我进行进一步的考验。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3篇】相关文章:

1.新闻实习周记

2.优秀新闻实习周记7篇

3.新闻专业实习周记范文

4.新闻专业报社实习工作周记

5.优秀实习周记

6.文员优秀实习周记

7.新闻专业实习报告优秀范文

8.新闻实习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9.文艺新闻专业优秀实习总结报告

第四篇:新闻实习周记8

本周做的事,第一件是帮老师在网上搜集资料,固然是上网,但网上的资料是海量的,怎样从这些资料中找到有用的,有价值的还是要有能力的,并且要认真,踏实,有耐心的把百度最少前二十页给看完,再在从中整理。

第二件事是随着老师往采访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录音,回来后整理录音,发现录音的声音特别小声,整理起来特别痛苦。每件事都要特别仔细,由于听说有同学不谨慎没录到音或把录音给删了,那酿成的后果真是没法弥补的。采访各种人的同时,实在也是反思观察个人价值观的一个进程,真实的有自信,成功的人怎样的,怎样表现他的一言一行,接触到了自己会深有体会。最痛苦的一件事是老师派我自己去楼盘采访,让自己找几个楼盘实地采访。就这么换乘着各种交通工具,问了无数人,走了很多路。新闻真实性,就是这样,尽对不能靠感觉考料想,即便知道结果也一定要实地验证。今天的电话采访两个专家,结果第二个忘了录音了,还好只是几分钟的采访,赶紧整理出来,这些不能犯的错以后真不能犯了。

记者代表着一种责任

在实习期间,我曾出现过两次马虎大意,但都让我提前发现,并及时给纠正了。这两次都出在数据上,当时统计数据,由于大意,有所出入。

一次是我在博客中发现信源,又找到了教育部的权威文件,但当时由于博客大部分内容和文件数据一致,便“懒省事”用了博客中的数据,后来由于没事干,又对文件数据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错。

王老师批评:“要是见报了,人家没错,你弄错了,丢人不丢人?”

另一次是3.15维权。当时,另一位记者让我去采访。其实,新闻通过事实来体现作者的观点倾向。但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你是偏向群众还是群众的公仆?这里面存在着利益问题,群众可能是想通过投诉占小便宜,群众公仆也可能真的是不作为。这中间就存在着一种责任问题,需要记者来平衡。

喻国明箴言: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要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要笑时,不让大家笑得更狂妄。

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只一点,就决定了细节的重要性。对于我这种菜鸟,如果不靠笔把尽可能多的细节记下来的话,在整理稿件时只会捉襟见肘。更何况,摆不出事实,怎么称之为新闻?我可不敢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场用笔记下来,好多报社记者工作了十多年了在采访时都不会自负甩掉笔和纸,更何况一个入门级菜鸟?事实上,很多时候,采访时对事件有了大致了解,甚至腹稿也打好了,但是整理起来时,仍旧得依靠一个个白纸黑字的细节。即使记忆力再好也还得和笔录对照一下才行,这可不能拿来开玩笑。

我发现,一般的事件,采访完之后,留在脑中的信息会急减少,时间越长所能记得的就越少,如果当场没有能够快速用笔记下来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了。另外,不能依赖录音,这是我第一次整理录音后的感受,整理稿子依赖于录音的话,我第一次的下场就是一个字不动地打下来,耗时长不说还说不清,记者的评语是“这怎么就成了名词解释了”。还是要靠当场用笔记下来。记得有一次报社做了一个网络直播,我得工作是在一旁把记者与嘉宾半小时的对话记录下来。开始,我认为,这很简单啊,没有比采访更简单的了。还蛮不以为然的认为记者在直播前叮嘱我一边听一边用笔记下来:都有录音了还用得着用笔记吗?结果我错了,大错特错。那次,我花了4个多钟头才把这半小时的录音整理下来,而且是在不需要对谈话做修

改的基础上。真的不需要修改吗?当然不是!谈话不等于写文章,总不能把那些口水话都写进去把?而且,这些嘉宾都是第一次上镜头做直播,一个是说话小心,再者很多话模棱两可,涉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又讲的飞快,如果当时不考虑这些预期的麻烦并飞快地用笔记下来的话,靠录音是要吃瘪的。后来一个同学介绍了他的办法,就是听一遍,然后凭着这点大致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笔录整理稿子。

老师讲过,好的新闻写作要求巧妙运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直到真正开始写作,我才明白用好动词是多么不容易,或者说,直到需要用动词我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是多么的匮乏。本周的稿子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一名商人的致富之路。稿子除了刚开始写有点奇怪以外——记者告诉我以商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采访对象的述说脉络也很清晰,所以写下来也没什么障碍。正因为这样,我就把标题留在了最后。故事本身没什么出彩的,事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那么一个漂亮的标题将会使文章本身出彩,否则即便原本有意思的文章都很难被人注意。后来,我想了很久还是没办法整出一个所谓漂亮的标题,最后就随便拟了个“***的致富之路”的标题。见报后的文章标题则是“***:在**里嗅商机”。单单一个“嗅”字就把一个失意的创业人成功走上致富路的巧妙体现了出来。那次之后,我开始发现,很多标题看起来拟的很漂亮,甚至好一些都是用最简单的动词来组合的,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标题,其实并不简单。即便那些动词我都知道,不像很多成语、典故,或者印象模糊、张冠李戴,或者根本就闻所未闻,动词很多都是知道的,不经意间也能说出来的,但是就是需要用的时候却吐不出一个词来,最需要的恰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这周老师休假,所以我的任务也相对减轻了一些,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天来报社,每天阅读报纸,每天了解新闻信息。因为有些东西,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积累才能慢慢产生敏感度与潜力点的。

周二的时候,我在报社浏览新闻。偶然间听到相邻办公桌的薛老师对着电话说道: “我们报社是采编分离的,您这种软文性质的广告我们是不做的。”“我们是不收钱的,我同事也没有人会收这种钱的。”类似的话语,我也在其他记者打电话的时候听到过。记者收红包的潜规则大伙儿都懂,但是该收的不该收的,老师们身体力行地教导着我们。昨天听到在武汉实习的同学跟我抱怨,带她的实习老师对她爱搭不理,采访也不带上她,最多只是让她找找资料、听听录音,感觉学到的东西不多。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幸运多了,老师基本上所有的采访都会带上我,而且在采访之前会跟我讲解可能问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状况,提醒我注意记录的细节,采访后还会告诉我这次采访的重点以及写稿的方式及风格。每次出去都让我觉得收获很大,很激动。

这周我只做了一个关于银行取现的新闻,是为了方便暑期市民出行的,我走访了十多家银行的网点,了解了不同银行借记卡异地同行ATM取现和异地跨行ATM取现的手续费,哇塞,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呢,我发现区别真的很大。

民生银行每笔收5元,其它收费银行,基本是在异地同行取现费用基础上再加收一笔跨行费。

其中,工行每笔加收4元,农行按区域的不同,每笔加收2-4元,其 他的为2元/笔。就是这个稿子让我有点郁闷,由于对于银行业不太了解,结果弄错了几个数据,虽然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和我一起检讨错误,但是我还是觉得心里很愧疚,这件事也让我了解到 认真的意义,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不能得过且过,不能出任何差池,否则会很麻烦。我以前还有点觉得老师认真过头了,每个数据都要核对好几遍,现在才知道她的用心良苦呀。我要好好向她学习。

忙忙碌碌,收获颇丰 这周一,我一到办公室,凳子还没坐热,办公室主任就拿着下午的一份紧急新闻发布会 给我,我连忙联系。老师敲定了下午的行程。

今天是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重大建设项目面向民间投资公开招标。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省级的新闻发布会,感觉好严肃。上面几个领导说了很久很久,演讲稿真长。到最后的记者提问环节,老师提了 个问题,我觉得太有范儿了,啥时候我也可以以记者的身份提问呀。第二天就这个新闻发布会做了一个整版,而且是头版。看着哗哗的铅字,顿时觉得很有成就感。这一天也同时把上周的两个经济类稿子上报了。

周二,报社的黄老师因为两个采访冲突了,所以让我们帮忙跑一下 “民生热线” 的稿子,时间是中午11:30—12:30,我早上九点多就出发了,因为公交要坐22站。我喜欢坐在公 交上晃悠悠地注视这个城市,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认识这个城市的方式。

本周我在印报制版室实习,我在实习时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排版老师接收传送过来的报纸的文字和图片内容,并且对文字和图片内容进行审查核实。对于文字部分的内容主要就是审查有无错别字或者是词语使用不当还有句子是否通顺,这一部分的工作就是用上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的现代汉语的知识,发现问题后和排版老师商量验证无误后方可正式进行排版。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在校期间排版掌握的不是很好,有的技能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排版老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让我直接去排版,而是要求我帮助她审查报纸内容并帮她接收客户要求和信息。时间长了,在对一些排版知识和工作程序熟练之后,排版老师开始教授我一些关于排版的实用知识,这样的知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这是排版老师从工作和实践经验中得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和自己的练习,慢慢地排版的一些技能掌握了也熟练了,这时排版老师让我独自接受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报纸排版,我自己做完之后请老师审查并指导修改。

第五篇:新闻专业实习周记

实习周记一

早上赶到电视台已经是8点半了,领我们进去的主编先是给我们介绍了生活频道的大概情况。生活频道有六个栏目,分别是《一帮到底》、《生活帮》、《做客》、《八点听书》、《新闻快线》、《就你不知道》。除了就你不知道是周播节目以外其它栏目都是日播。前一天晚上我就在网上大概了解了下生活频道各个栏目的信息。之前在公共频道《新故事客栈》实习过,《新故事客栈》每天播出的主要是一些汇编故事,我对那种每天窝在办公室的工作方式很是反感。所以我就一颗心坚定要去《生活帮》跑新闻。年轻人,总想多出去跑跑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追求新鲜感。当主编询问我们都打算去哪个栏目实习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生活帮》,之后几天工作也的确证实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一天我就跟随师傅出去跑新闻。师傅是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个人。我亲切的称呼师傅为勇哥。在我印象中,勇哥永远都是用小跑代替走路,以至于每次我跟着勇哥都很吃力。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勇哥这样做是抓紧时间赶新闻做片子。

生活帮给我们实习生感觉就是压力很大,在这里,师傅会很快教会我们最基本简单的工作并把这些工作放给我们。例如敲唱词。记得勇哥跟我说过,每一个实习生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帮助师傅把做好的片子唱词并高质量的敲出来。第一次敲唱词的时候由于不熟悉操作方式很是吃力,尤其是遇到很难听懂的方言同期声要来回听很多遍才能敲出来。可慢慢发现,自己敲唱词的速度越来越快,快捷键也越来越熟悉,再难听懂的同期声也不是问题了。我想啊,这或许就是熟能生巧吧。

类似于敲唱词这样的简单工作还有很多,例如上载、送配音、剪同期、举话筒、发关键图、打印。可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缺一不可,少了其中任何一项这个片子都无法完成。我抱着工作当中无小事的态度去努力完成这些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小事情。我心想,我要一步步的脚踏实地向前走,去学会更多的小工作,以至于有一天我能够把所有这些小工作串联起来,做出属于自己的片子。

实习周记二

如果说速度就是新闻的生命,那么速记无疑就是健康生命的维生素。如果说要我证明的话,我现在只能想出两个论点: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2、细节决定成败。

我发现,一般的事件,采访完之后,留在脑中的信息会急减少,时间越长所能记得的就越少,如果当场没有能够快速用笔记下来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了。另外,不能依赖录音,这是我第一次整理录音后的感受,整理稿子依赖于录音的话,我第一次的下场就是一个字不动地打下来,耗时长不说还说不清,记者的评语是“这怎么就成了名词解释了”。还是要靠当场用笔记下来。记得有一次报社做了一个网络直播,我得工作是在一旁把记者与嘉宾半小时的对话记录下来。开始,我认为,这很简单啊,没有比采访更简单的了。还蛮不以为然的认为记者在直播前叮嘱我一边听一边用笔记下来:都有录音了还用得着用笔记吗?结果我错了,大错特错。那次,我花了4个多钟头才把这半小时的录音整理下来,而且是在不需要对谈话做修改的基础上。真的不需要修改吗?当然不是!谈话不等于写文章,总不能把那些口水话都写进去把?而且,这些嘉宾都是第一次上镜头做直播,一个是说话小心,再者很多话模棱两可,涉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又讲的飞快,如果当时不考虑这些预期的麻烦并飞快地用笔记下来的话,靠录音是要吃瘪的。后来一个同学介绍了他的办法,就是听一遍,然后凭着这点大致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笔录整理稿子。

第二点,我认为也是更重要的,细节。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只一点,就决定了细节的重要性。对于我这种菜鸟,如果不靠笔把尽可能多的细节记下来的话,在整理稿件时只会捉襟见肘。更何况,摆不出事实,怎么称之为新闻?我可不敢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场用笔记下来,好多报社记者工作了十多年了在采访时都不会自负甩掉笔和纸,更何况一个入门级菜鸟?事实上,很多时候,采访时对事件有了大致了解,甚至腹稿也打好了,但是整理起来时,仍旧得依靠一个个白纸黑字的细节。即使记忆力再好也还得和笔录对照一下才行,这可不能拿来开玩笑。

但是,在速记上,有经验的记者就真的是道高一丈了。速记,不仅讲的是速度,更加讲究质量。往往一个很小的采访,我会记下密密麻麻的5页纸,看看记者那比我的还小的本子上却希希松松地记下不满1页,而且还想教师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一样有条有理。反观自己的,事后来看,不仅很多字连自己都不认识,而且杂乱无章,反受其乱。报社记者们采访完后立即都形成了条理清晰的腹稿(从他/她们指点我这篇稿要从哪些方面来整理可推断出是这样的),或许跟他们的速记功底密切相关。

优秀新闻实习周记[5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