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实习报告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03-961981 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3-25 23:32: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202_-202_学年第2学期)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农资1901

姓名:冀婧

学号:2019303210130

武汉农业气候分析

目录

一、概况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三、气温

四、降水

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六、农业气候分析

所用数据:

《气象学实习报告册与习题集》

武汉气候资料(1971-202_年累年平均)

武汉1971-202_年逐月降水量

一、概况

1.地理位置

武汉气象台的地理位置:30°38′N,114°04′E,23m

2.气候属区

亚热带气候区

3.气候属性

亚热带季风气候

4.主要农业气候特征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7、8月平均气温最高。武汉处于北纬30°,居于内陆,距海洋远,以平原地形为主,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夜晚水汽大,且有热岛效应和伏旱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因此城区温度极高,十分闷热。年降水量为1200mm左右,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日照总时数202_小时左右。

二、太阳辐射和日照

1.太阳总辐射

到达地平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

表1 总辐射月平均总量

月份

总辐射月平均总量(×

分析:

分析:

①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1月份最少,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太阳直接辐射量逐渐增大,7月份达到最大。7月份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太阳直接辐射量逐渐减小。

②通过比较发现,太阳散射辐射与太阳直接辐射有同步效益,在5-8月份散射辐射量较大,在1月份最小,但最大散射辐射量在6月份。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散射辐射除了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还与大气透明度、大气质量数等影响。

③由图表可知,光合有效辐射量与太阳总辐射量变化完全一致,在1月份最小,7月份最大。其数值与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均有关,PAR=0.5(

分析:

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武汉地区的月平均日较差变化不是很大,在8℃左右浮动,在1-3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白昼时间开始增长,但总体气温日较差较小,可能受到了天气的影响。4-5月份武汉地区晴朗天气较多,平均日较差较大。6月份由于梅雨天气的到来,日较差变小,7月份最小。9-1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温逐渐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12月份受日照时间、雨雪、大风等天气影响,气温日较差较小。

⑤大陆度K

K =

分析:

由图表可知,武汉地区的降雨基本趋势是从1月份到6月份逐渐递增,6月份候逐渐下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所占全年比例高达41.57%。但夏季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6-7月份武汉受副热带高气压西北侧雨带影响产生梅雨季节。7月份后进入伏旱期,降水量减少,秋冬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表7 降水季节分配表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月降水量(mm)

95.0

131.1

164.2

225.0

190.3

111.7

79.4

92.0

51.8

26.0

43.4

58.7

季总降水量(mm)

390.3

527.0

223.3

128.2

各季节占全年百分比(%)

30.8

41.5

17.6

10.1

2.降水变率

①各月平均相对变率(D)

D =XiX¯nX¯

×100%

X¯

=

Xin×100% X¯

=

Xin = Xin

其中Xi

为某一时期的降水量,X¯

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

为某一时期的降水量,X¯

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

为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

表8 月平均相对变率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46.0

53.5

37.7

41.1

32.9

42.5

61.0

65.8

63.9

61.9

64.8

68.1

②年总降水量平均相对变率

武汉年降水平均值X¯

=

Xin

= 1268.67mm

=Xin

= 1268.67mm

= 1268.67mm

年总降水平均相对变率D =XiX¯nX¯

×100% = 18.95%

×100% = 18.95%

分析:

由计算结果得,武汉地区各月相对变率均远大于25%,故武汉地区的降水很不稳定,年际之间变动程度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其中7-12月份降水变率较大,说明这段时间的降水情况每年变化较大。但武汉地区的年降水变率为18.95% < 25%,变化并不大,说明武汉的每年降水总量变化不大,这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可谓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

3.干燥度(K)

一地一定时间的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叫干燥度。

K =W0

/R

/R

W0

为一定时段内的水面可能蒸发量,R为同期降水量。

为一定时段内的水面可能蒸发量,R为同期降水量。

K =0.16t10R

=

0.16×5463.051268.67

= 0.69

= 0.16×5463.051268.67

= 0.69

= 0.69

农业上可将干燥度划分为以下等级:K<0.99,湿润;1.04.0,干旱。

武汉地区干燥度K=0.69,所以武汉地区属于湿润气候。

五、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1.光合生产潜力

当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养分、群体结构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情况下,单位面积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所决定的产量上限。

F(Q)= 3.75×109

∑Q(kg/㎡)

∑Q(kg/㎡)

= 3.75×109

∑Q(kg/ha)

∑Q(kg/ha)

∑Q(J/㎡)为投射到单位面积上辐射总量。

2.光温生产潜力

当二氧化碳、水分、养分、群体结构等均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情况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决定的产量上限。

Y(Q,t)= f(Q)·g(t)

其中,g(t)为温度订正系数。

其中,g(t)为温度订正系数。

式中,t为月平均气温,tmin

tstmax

分别为三基点温度。本次分别取10℃、30℃和38℃。

3.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土壤养分、二氧化碳、群体结构等均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产量上限。

P(Q,t,W)= f(Q)·g(t)·h(W)

由于武汉地区水分不是限制因子,所以h(W)取1,气候生产潜力数值上等于光温生产潜力。

表9 4-10月各级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生产潜力月份

籽粒产量

光合生产潜力

(kg/ha)

13965

16499.3

17242.1

20171.6

19771.5

14809.5

11913.8

114372.8

40030.5

光温生产潜力

(kg/ha)

4748.1

9817.1

13535.0

18860.4

18090.9

9922.4

4586.8

79560.7

27846.2

气候生产潜力

(kg/ha)

4748.1

9817.1

13535.0

18860.4

18090.9

9922.4

4586.8

79560.7

27846.2

籽粒产量=农业气候生产潜力×0.35 = 27846.2kg/ha

武汉地区属于农业气候潜力中值区。

六、农业气候分析

武汉属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区,境内湖泊密布,地理条件优越。

武汉地区光能资源充足,利用潜力大,经计算,光合有效辐射全年高达21107.1×105

T/㎡·年,全年日照总时数为1928.4小时,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足够的光能。

T/㎡·年,全年日照总时数为1928.4小时,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足够的光能。

武汉地区热量资源丰富,1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亦在0℃以上,全年约有255填日平均温度高于10℃,年有效积温达2913.05,有利于种植多种农作物。夏半年种植喜温作物,可一年两熟。

武汉位于东南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68.6mm,且降水多集中在作物活跃生长期内,反映了武汉地区雨热同季的优势条件。

综上所述,武汉地区农业资源比较优越,但业存在着伏旱、夏秋涝等灾害威胁农业生产。武汉可充分利用东部季风区雨热同季的气候资源,扩大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冬半年可发展高效农业设施,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二篇: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归纳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有相似天气特征的大气系统,如气团、锋、气旋、反气旋、1、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

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2、太阳常数 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496×108km)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目前我国采用的太阳常数值为1382W·m-2。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在0°~90°之间变化。

4、太阳方位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表示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

5、太阳赤纬 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6、可照时数 可照时数是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以小时、分为单位。

7、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是可照时数与曙暮光时间之和。

8、日照百分率 日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大气质量 大气质量通常用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表示,是没有单位的一个数值。

9、大气透明系数 大气透明系数是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

10、直接辐射 是指直接来自太阳日盘,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

11、散射 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12、散射辐射 指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从天空的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也称天光漫射。

13、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14、辐射通量密度 是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为J·s-1·m-2或W·m-2。常把辐射通量密度称为辐射强度、辐射能力或放射能力,把入射辐射通量密度称为辐照度。

15、总辐射 总辐射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组成两部分构成。

16、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向下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6、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

17、地面净辐射 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面辐射差额)。

18、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向下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9、光合有效辐射 能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并将自身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光合有效辐射。20、感光性 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植物感光性强弱有两个标准,一是临界光照长度,二是作物发育速度随光照时间的变化。

21、太阳能利用率 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所储存的能量与同期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能(或生理辐射)的百分比称为太阳能利用率。

22、潜热通量 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且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量。

23、容积热容量 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容量,其单位为J·m-3·℃-1或J·㎝-3·℃-1。

24、导热率 导热率是指物体通过分子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热能,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其单位是J·㎝-1·s-1·℃-125、温度日较差 是一日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

26、温度年较差 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

27、气温垂直梯度 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即气温垂直梯度,又称气温直减率

28、干绝热直减率 在大气静力平衡条件下(即气块的气压时时都与周围大气的气压处于平衡),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的作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29、湿绝热直减率 湿绝热过程中气块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30、逆温 在一定条件下,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气温直减率为负值的现象称为逆温,发生逆温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31、农业界限温度 农业界限温度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

32、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

33、有效积温 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34、活动积温 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35、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或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36、水汽压 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称为水汽压,其为单位是Pa或hPa。

37、饱和水汽压 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38、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值称为相对湿度,用以表示空气潮湿程度。

39、饱和差 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气压之差,称饱和差,反映了空气离饱和的程度。40、露点温度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单位为℃。从形式看,露点是表示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但实质上是表示湿度状况的一个特征量。

41、蒸散量 农田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也称实际蒸散、腾发量或总蒸发量。

42、蒸腾系数 是指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即 KT=Tu/yd式中Tu为单位面积上作物蒸腾的水量(kg/666.7m2); yd为单位面积上收获物的干重(kg/666.7m2)。

43、气压 大气受地球引力场作用而具有重量,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称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其单位统一用Pa或hPa,气象上规定以hPa为单位。

44、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是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于空气块上的力,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称水平气压梯度力,即由于水平气压梯度的存在而作用在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水平方向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45、大气活动中心 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使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些范围较大且闭合的高、低压区域;大气活动中心对大气活动、水热交换和天气、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

46、季风 指大范围地区以年为周期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

47、山谷风 山区出现的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改变的风。

48、海陆风 海岸地区出现的风向随昼夜交替而显著改变的风。

49、焚风气流翻越高山时在背风坡形成的又干又热的风。50、天气系统 一定范围内具 槽、脊等。

51、气团 物理垂直水平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垂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52、锋(锋面)指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气象要素与天气现象变化剧烈,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

53、暖锋 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

54、冷锋 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称为冷锋。

55、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锋面的移动十分能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这种锋称为准静止锋,简称静止锋。通常将6小时内锋面位置变化小于一个纬度的锋定为准静止锋。

56、西风槽 北半球西风带内开口朝北的低压槽。

57、东** 副高南侧的东风带内产生的自动往西的波动。

58、切变线850hpa和700hpa天气图上出现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式切变的区域。

59、气旋 指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流呈逆时针(北半球)旋转的大气涡旋。60、反气旋 指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流呈顺时针(北半球)旋转的大气涡旋。61、寒潮 指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62、冻害 冻害是指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低于0℃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0℃以下,有时可达-20℃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63、霜冻 霜冻是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以下,引起植物遭受冻害或者死亡的现象。64、冷害 冷害是指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有时甚至20℃左右)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65、洪涝气象、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6、干旱 干旱是一种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67、干热风 高温、低湿和一定风力的天气条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的灾害性天气。68、气候带 气候带是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它是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气候带大致与纬线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69、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通常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最为显著。70、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西岸,以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周围地区最为鲜明。71、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相反,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2月最冷,8月最热,年、日气温较差小,相对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太阳辐射弱。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愈近海洋者海洋性越强,海洋气团盛行的地区海洋性强。72、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1月最冷,7月最热,年、日温较差大,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通常远离海洋者大陆性强,大陆性气团盛行的地区大陆性强。73、沙漠气候 沙漠气候空气干燥,蒸发极盛,降水稀少,年雨量小于250mm,白天太阳辐射和夜间地面有效辐射都很强,温度年、日较差都很大,沙漠气候自然植被贫乏,只有潜水涌出的凹地水草田才有植物,有水灌溉才能从事农业生产。74、小气候 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通称小气候。75、下垫面 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降水量 是自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降水或熔化后的固态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或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终霜冻春季最晚一次霜冻害更为严重 气象要素气象学 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形成的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地方性风 与地方性特点有关的局部地区的风 降水绝对变率 一地某一时期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降水两只差

第三篇:农业气象学202_

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农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气象要素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乱流:流体在各方向上的不规则运动称为乱流,也称湍流 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段的向周围空间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大气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和放出的辐射之差

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光暗变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行发育阶段(开花结果)的影响

太阳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

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 气温直减率: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

生物学零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

活动温度:高于和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

雾: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反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等压面:空间气压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梯度风: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台风: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台风

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诊断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门科学

气候:指某一地区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气候带:是根据气象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 判断分析

1、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很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故气温年较差很小。中高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冬季则相反,冬夏获得的热量其差别很大,故气温年较差则大

2、.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比较多,植物根部发达,茎节短小,叶面狭窄:√。因为海拔越高,大气柱越短,大气稀薄且含水汽和尘粒少,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越弱,地面接受的太阳总辐射越强,这样就出现了题目所述现象

3、大气增温主要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引起的:×。因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是很弱的,所以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的现象很不明显。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很强,同时,通过乱流的方式,可将地面热量大量输送到空气中,因此,大气增温主要来自下垫面

4、过饱和空气是最稳定的:×。饱和空气是稳定的,过饱和空气是不稳定的,因为在过饱和空气中,超出限度的那部分水汽会发生凝结,使之重新回到饱和状态

5、阳伞效应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阳伞效应是指大气中微尘和二氧化碳的增加,犹如在太阳下撑了一把伞,减弱了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6、低温冷害对植物的危害指的是低于0℃的低温:×。低温冷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20℃左右时,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7、云雾山中产名茶:√。因为雾吸收并阻挡短波紫外线,促进茶的营养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产量

8、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能够使空气沿力的方向由高压向低压作加速运动,有了空气的运动,才有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产生,所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

9、焚风是一种有害的风:×。焚风有害也有益。焚风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时,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10、露点温度是一种表示空气温度的物理量:×。露点温度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个量 简答

1、简述光照时间与植物引种之间的关系?

①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之可能性较大。

②对短日照作物来说,南方品种北引:由于北方生长季内日照时间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与开花结实,为使其能及时成熟,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③对长日照作物来说,北方品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短将延迟发育与成熟。南方品种北引反之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层? 依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垂直分布,电离现象,扰动程度等。

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简述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及防御措施?

答:寒潮的主要特征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寒潮的防御措施:

1、做好寒潮预报工作,使人们做好各种防寒防冻准备。

2、物理防寒法,即采取机械措施防止冻害的发生。如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等。

3、农作物防寒法,即通过培育耐寒作用品种,选择开花晚、成熟早的作物品种。在寒潮来临之前,迅速完成生长期,避免农作物的冻害

4、为什么γm一定小于γd?

因为饱和的湿空气相对于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而言,在升降过程中还伴随着水汽的凝结和蒸发,释放或吸收潜热。当空气上升时,气压减小使温度降低,而水汽凝结又造成温度升高;当空气下降时,气压增大使温度升高,而蒸发又使温度降低,两种过程相互作用,使得饱和的湿空气比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升降过程中引起的温度变化要缓慢,所以γm一定小于γd

5、简述农田蒸散的主要特点?(1)农田蒸散不限于土壤表面的水分,还包括植物根系层土壤的水分;(2)植物通过叶片气孔的张闭,可自行调节叶片蒸腾强度,从而影响农田蒸散;

(3)蒸腾主要在白天,而土壤蒸发则昼夜均可进行;(4)蒸散面不仅是土面,还有叶面、茎面等植株表面

6、中国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表现? 答:(1)气温的年、日变化大;

(2)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份;(3)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4)春温高于秋温

7、为什么晴朗无云天空呈蔚蓝色,旭日和夕阳呈红色? 答: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蔚蓝色。清晨和傍晚时,波长较长的红橙光则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的多而对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旭日和夕阳时因为通过的大气量大,蓝紫光被散射殆尽,遂呈红色。

8、高大的山脉对气候有何影响?

高大的山脉在水平方向上是气候的分界线。因山脉阻挡,使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难以北上。如位于新疆的天山山脉是南疆暖温带与北疆中温带的分界线;秦岭山脉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线。高大的山脉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垂直气候带。低纬度的一些高大山脉长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及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

9、地形如何影响气温日较差?

凸地风速较大,乱流作用强,气温日较差比平地小;而凹地通风不良,且夜间常为冷空气泻流汇合之地,故气温日较差比平地大

10、简述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持续性、交替性和阶段性 论述

1、试述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的农业意义。

(1)太阳辐射光谱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部分。(2)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能杀死病菌孢子,能抑制作物,促进种子发芽,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含量。

(3)可见光具有光效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4)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热量条件。对作物的萌芽和生长有刺激作用,但不能直接被植物叶绿素吸收。

2、试述积温在农业上的应用。(1)用来分析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积温是根据一个地区多年的气温观测资料求得的,因此积温的多少,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资源状况,作为规划种植制度、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作物的重要依据。(2)作为作物引种和新品种推广的科学依据

积温是作物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外地引种或进行新品种推广时,必须了解该品种的积温需求,再与引种或推广地区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引种或推广的可能性,避免盲目性。(3)农业气象服务积温可以作为物候期、收获期、病虫害发生期等预报的重要依据

(4)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积温模式

3、试述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降水包括降水时期、降水强度、降水时间、降水量、降水性质等方面都会对作物产生影响。如果各方面都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即“风调雨顺”,则能获得丰收;否则欠收。甚至出现涝灾、旱灾、雹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造成巨大影响

4、试述风与农业的关系。一)有利影响

(1)促进空气流通,调节农田热烈和水汽,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2)不断补充农田CO2,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温度,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

(4)不断改变枝叶方位,充分获取阳光,提高光合作用;(5)在植物花期,帮助传粉;(6)传播植物种子,有利于繁殖。

(二)不利影响

(1)大风造成机械伤害——植物倒伏、折枝、落花落果等;(2)干燥条件下,使植物蒸腾失水过度而干枯;

(3)对土壤造成风蚀,加速沙漠化,还造成植物裸根,风沙附着在植物上,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刮起尘土落在植物花的柱头上,阻碍授粉受精;(5)沿海地区海风使植物表面留下一层盐分,造成抗盐性弱的植物失水萎蔫。

(三)调节措施

(1)带状种植;(2)合理间、套作;(3)设置防风墙、风障畦;(4)建造农田防护林带。

第四篇:农业气象学作业题

农业气候资源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臭氧层分布在 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 C。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3.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C 有关。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4.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 A。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5.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 A。A.稳定 B.不稳定 C.无影响 6.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A.高度 B.经度 C.纬度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 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 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自由大气中,由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 B。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0.影响乱流交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地面粗糙度和 C。A.气压 B.气温 C.大气稳定度 11.辐照度的单位是__C_。

2A.瓦/米 B.米/秒 C.瓦/米

12.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_。

A.增长B.变短C.无变化

13.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___B。

A.正B.负C.零

14.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_。

A.增长B.变短C.无变化

15.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___B。

A.正B.负C.零

二、填空题

1.地球大气是经过 原始大气、次生大气 和 现代大气 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2.根据大气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底层叫 对流层,中纬度地区,其高度为 10-12 公里。

3.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 强,天空散射辐射越 弱。

4.在土壤蒸发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了保墒,应分别采取 松土 和 镇压 措施。5.一般情况下,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 减小,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升高而 增大。6.水气凝结的条件是水汽饱和和有凝结核。7.农田蒸散为 植物蒸腾 和 土壤蒸发 之和。

8.大气上界有____3000__公里高,它是根据__探测技术____来确定的。9.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__增温____作用。

10.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__小____,天空散射辐射越__大____。

三、判断题

1.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完全吸收,所以它不向外发射辐射。(错)2.和地面一样,大气增热也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错)3.雨后地面有效辐射比晴天时大。(错)4.土壤热容量大,则土表温度变化越剧烈。(错)

5.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但有时也会出现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对)6.海拔高度愈高,则太阳直接辐射愈弱(对)。7.雨后地面有效辐射比晴天时大(错)。

8.晴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天空散射辐射增强(错)。

9.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完全吸收、所以它不向外发射辐射(错)。

10.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日地距离有远有近,所以产生了四季冷暖变化(对)。

四.名词解释

1.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地面净辐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放出的地面辐射之差。3.热容量:物质温度变化1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降水量:从云中降落的液态和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厚度(mm)。

5.季风:以年为周期,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风。

五、简答题

1.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各有何特点?

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2.地球上的季节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方向不变;一年中太阳直射地球纬度发生变化。3.简述中国气候特征。

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多样。要简述各特征在温度、降水、风等要素上的反映。4.简述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工业污染源:SO2、烟尘;交通运输: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农业:农药、化肥;生活:烟尘、CO2、SO2

5.绘图说明土壤温度的四种垂直分布类型。日射型:随土壤深度加深,温度降低。辐射型:随土壤深度加深,温度升高。清晨过渡型:中间出现低温层。傍晚过渡型:中间出现高温层。绘图(略)。

六、计算题 1.已知作物某发育阶段的逐日日平均气温为:12.5℃、11.5℃、9.5℃、8.5℃、7.5℃、7.5℃、8.5℃、8.5℃、9.5℃、7.5℃。生物学下限温度为=8.0℃。请计算该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Y=12.5+11.5+9.5+8.5+8.5+8.5+9.5=68.5℃ A=68.5-56=12.5℃

2.已知水气压为38.3hpa,相对湿度为67%,请求算饱和水气压和饱和差分别为多少?(由r=e/E%得E=e/r=38.3/0.67=57.2hpa d=E-e=52.7-38.3=18.9 hpa

作业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台风是在热带洋面上形成的强大C___。

A.暖性低压系统

B.暖性高压系统

C.冷性低压系统

D.冷性高压系统 2.国家气象局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为:在24小时内降__C_温度以上。

A.10℃

B.8℃

C.5℃ 3.终霜冻是指_B__。

A.秋季节一次出现的霜冻

B.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C.秋季最后一次霜冻 4.霜冻一般出现在_A__天气条件下。

A.大风天气

B.阴雨天气

C.晴朗微风

D.多云天气 5.冷温带气候带位于地理纬度__C_ 之间。

A.23.5°~45° B.33 °~45°

C.45 °~66.5° 6.黑龙江省气候属于_B__气候。

A.海洋性季风

B.大陆性季风

C.大陆性 7.高原气候具有__B_ 气候特点。

A.地中海

B.大陆性

C.海洋性

D.季风性

8.地球绕日进行公转,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南半球回归线上时,是北半球的_D__。

A.夏至日 B.冬至日 C.春分日 D.秋分日

9.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_B__ 气候型。

A.地中海

B.季风性

C.大陆性

D.海洋性

10.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 A。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11.距海越远的地方,气温年较差越_A__。

A.大

B.小

C.无差异

12.下列因子中,C___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纬度

C.经度

13.土壤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_C__。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14.土壤热容量随着土壤湿度增加而_A__。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15.气温的日较差距海愈近则愈__B_。

A.大

B.小

C.无变化

二.填空题

1.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__增温____作用。

2.对流层的特点是: ____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______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__。

3.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太阳辐射___大气环流_、______和_下垫面_____。

4.地中海气候特点、冬季是__温和湿润____,夏季是炎热干燥______,季风气候特点冬季是__暖而湿____,夏季是__热而干____。

5.热带气旋是形成_热带海洋__上的低压系统。

6.侵入我国寒潮的源地是_新地岛以西(以东)的洋面_____和___冰岛以南的洋面___。7.降水的表示方式有降水量和__降水强度__。

8.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时,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称为__逆温____现象。

9.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____活动__温度,二者之差又称为___有效___温度。

10.未饱和的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叫___绝热___变化。这个变化的梯度值为__1℃\100____。

三.判断题

1.在晴朗大风且空气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霜冻。(错)2.谷地、盆地的无霜期比平地短。(错)3.寒流流经的沿岸气候寒冷、多雨。(错)4.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对)

5.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称暖流。(错)

6.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壤表面温度变化愈剧烈。(错)7.在对流层内,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

8.一般说,纬度愈高,中午太阳高度角就愈低,所以一日中最高气温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从而使得气温的日振幅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对)

9.耕翻(疏松)后,土壤热容量和土壤导热率变小。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升温幅度大。(错)

10.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但有时也会出现随高度的增高而温度升高的现象。(对)

四.名词解释

1. 农业气象要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最活跃因素为生物提供了基本物质能量也是构成生物存在和产量形成外界条件。

2.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3.大气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之比即太阳位于天顶时,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辅射通量密度(太阳常数)与到达地面辅射通量密度之比。

4.曙暮光;日出前到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太阳直射光不能直接投射到地面上,但地面仍能得到高空大气的散射辐射,使昼夜更替不是突然的,天文学上称为晨光和昏光,习惯上称为曙暮光。

5.气候生产潜力:指当二氧化碳,土壤养分,群体机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水分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产量上限。

五.简答题

1.大气共分几层?对流层的高度是多少?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分五层: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又叫暖层)散逸层(又叫外层)(2)对流层高度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8-9km

(3)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我们把地球上气候划分为几个带?几种型?(写出带和型的名称及地理纬度)(1)气候带::赤道气候带 10度S-10度N,南北热带 10度到回归线之间, 南北副热带 回归线到33度之间, 南北暖温带 33-45度, 南北冷温带 45度带极圈的西风盛行风带, 南北极地气候带 北在极圈以北;南在45-50度S.。

(2)气候型::海洋气候型,大陆气候型,季风气候型,地中海气候型,高山气候型,高原气候型,草原气候型,沙漠气候型。

3.简述海洋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海洋性气候:温度变化缓和,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高最低出现时间较迟,秋温高于春温,降水丰富,季节降水分配均匀,年际间变化小,湿度高,云雾多,风速较大.4.简述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12-2月)寒冷干燥,多偏北风,冬季漫长。0°以下天气多达5个月,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31—(-15)°C。降水稀少。平均5-20mm,占年降水的4%。有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时,降温剧烈,大风暴雪。春季(3-5月)降水稀少,平均50-80mm,易春旱。气温回升快,不稳定,一次升降温幅度可达20°C。气旋过境,有7-8级大风。夏季(6-8月)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最热,平均18-23°C,极端最高气温36-38°C。降水充足,300-400mm,7月为降水最多月份,月降水量100-170mm。雨水集中,易洪涝。秋季(9-11月)9月平均气温10°C以上,10月0°C以下,常霜冻,降水50-100mm。5.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改革种植制度和方法(2)改进栽培管理措施(3)选育优良品种(4)改造自然与合理利用地区的光能资源。

六计算题

1.已知某地测得空气温度为20.0℃,相对湿度为56%,求算当时的空气饱和差值为多少?(已知:20.0℃时的饱和水汽压为23.4 hPa)

D=23.4-20.0*56%= 10.296hpa

七.绘图说明 1.作图说明海陆风形成示意图。(分白天与黑夜)

作业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大气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C_

A人工源 B自然源 C生活污染源 2.酸雨是指PH_C_

A 〉5.6 B=5.6 C〈5.6

3.热带洋面上出现的强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称为__A_。

A.台风

B.热带低压

C.热带风暴

D.强热风暴 4.初霜冻是指__B_。

A.春季第一次出现霜冻

B.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冻

C.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___A、___。

A.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B.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

C.逆加拉湾 6.高山气候具有__C_ 气候特点。

A.地中海

B.大陆性

C.海洋性

D.季风性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 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 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对流层内的气温,一般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B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10.全年辐射最大值出现在__B_。A赤道 B回归线附近C极地上

11.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时间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_B__。

A.提前

B.延迟

C.不变

12.空气温度的日较差海拔高度的增高而__B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3.物质热量传递方式包括流体各向流动热传递,分热传导、辐射热传导及_D__等四种。

A.乱流

B.对流

C.平流

D.潜热交换 14.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__B_。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5.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增时,属于__B_。

A.日射型

B.辐射型

C.清晨过度型

D.傍晚过渡型

二.填空题

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__红外线___ __紫外线___。2.水汽压的日变化_ 单峰型_,__双峰型 两种。

3.大气的冷却方式_绝热冷却__ 辐射冷却___平流冷却___ 混合冷却___。4.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太阳辐射____、_大气环流 _____和__下垫面____。5.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_较小_____,降水变率___小___。

6.黑龙江省在作物生长季的降水量为_350-500_____mm之间,在省内的分布与___年降水量___相似。

7.对于生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这三个基点温度是指_最低温度_____、__最高温度____ 和___最适温度___。

8.一日之内,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__13时____,最低温度出现在__日出前后____。

三.判断题

1.黑龙江省大部队地区属于中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错)

2.黑龙江省太阳辐射年总量分布为西南最多,向北逐渐减少,北部漠河最少。(对)3.就全球来说,年净辐射值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对)4.由于海面的反射率小于陆地,所以海洋上的净辐射值较同纬度陆地表面要小。(错)5.就全球来讲,北半球多陆地,具有严寒的冬季和酷热的夏季,南半球多水域,具有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的气候特点。(对)

6.土壤温度的日较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上温年较差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增大。(错)7.凹下的地形(如谷地、盆地、川地气温的日振幅,较凸出的地形(如小丘、高地、山地)为大。(对)

8.干燥,疏松的土壤,由于它的热量小,导热率也小,所以霜冻的发生比潮湿紧实的土壤严重。(错)

9.空气绝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在海洋上,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对)

10.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距离饱和越远。(错)

四.名词解释

1.无霜期:终霜冻至初霜冻之间的日期.农业气象学常用地面最低温度>0℃的初终日期持续天数来表示.2.短日性植物;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

3.界限温度:标志某写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4.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较长时段内大气的统计状态 5.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五.简答题

1.简述黑龙江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

总趋势是从东向西逐渐减少,等雨量线基本呈经向分布。500mm等雨量线作为湿润和干旱地区的分界,以东大于500mm以西400mm左右。

2.为什么高山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而高原气候却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

高山气候是因山地和地貌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气候,高山地区随着高度增加,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增加,散射辐射减小,山地气温高于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度,在一定高度下,山地降水和云雾比平地多,气流受山地影响,延长降水时间,增加降水强度..高原气候:高原相当整个下垫面被抬高,接受和放射辐射面积大,同时高原上大气厚度和密度较小,空气干燥清洁,白天或夏季获得太阳辐射量大,温度高,夜间或冬季有效辐射强,温度低,高原日年较差较大.3.简述形成露霜的有利条件?为什么? 晴朗微风的夜晚

4.简述防霜的原理及防御方法。

(1)农业技术措施:根据各地霜冻出现的和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比例,并选择好作物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2)人工防霜;在霜冻发生之前,用熏烟、灌溉、覆盖、加热等方法直接增热或减少辐射冷却,可以避免或减轻霜冻危害。

5.臭氧层分布在哪里?距地面有多高?为何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关注臭氧层的变化?

(1)平流层(2)20-25km(3)臭氧层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对地球上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六.绘图说明

1.绘图说明三圈环流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

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和三个环流圈的形成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绘图说明。

2.作图说明山谷风形成示意图。(分白天与黑夜

作业题四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 C。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2.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C 有关。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3.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 A。A.增大 B.减小 C.不变

4.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C 有关。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5.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 A。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6.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增加而 A。A.增大 B.减小 C.不变

7.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A.高度 B.经度 C.纬度

8.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 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 B。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0.自由大气中,由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 B。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1.一天中,空气绝对湿度呈单波型变化时最低值出现在_C__。

A.傍晚

B.正午

C.清晨

12.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__C_。

A.傍晚

B.正午

C.清晨

13.大陆内部及沙漠地区的暖季,绝对湿度日变化呈B___。

A.单波型

B.双波型

C.指数型 14.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小值出现在__A_。

A.清晨

B.14~15 h C.傍晚

15.一天中,绝对湿度单波型变化的最高值出现在_B__。

A.傍晚

B.午后

C.清晨

二、填空题

1.地转风为水平地转偏向力和 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者相平衡时所形成的风。2.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海陆差异 和 行星风带移动。3.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 稳定。

6.水气凝结的条件是 水汽达到过饱和 和 存在凝结核。

7.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海陆热特性差异 和 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8.小气候的特点有 范围小、差异大、很稳定。9.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 370mm 至 670mm 之间。

10.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 越潮湿 11.降水量是指落到地面上未经_蒸发_____、_渗透_____和_流失_____而在水平面上形成的水层厚度。

12.露点温度与当时实际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接近__饱和____程度。13.单位容积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低,相对湿度就越__大____。

三、判断题

1.耕翻(松土)后,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变小,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升温幅度大。(对)2.对于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错)3.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越潮湿。(对)4.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对)5.晴稳天气条件下,海陆风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对)6.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错)7.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对)8.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气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情况下愈小。(错)9.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距离饱和越近。(对)

10.对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对)

四.名词解释

1.太阳常数: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接受的辐射能。2.大气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浓度和持续时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4.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5.风: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

五、简答题

1.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为什么?

晴好天气。高压区气流辐散下沉,绝热增温,不易饱和凝结,形成云雨。2.绘图说明三圈环流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和三个环流圈的形成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绘图说明。

3.在紧密、疏透和透风三种结构防风林带中,那种结构防风效果最好,为什么? 疏透结构防风效果最好。风穿过疏透结构林带时,会形成涡旋运动,产生旋转力矩,消耗能量。紧密和透风林带防风效果都不太好。

4.简述黑龙江省四季气候特点。

春季易旱多大风;夏热短促雨季中;秋季骤冷易冻害;冬寒漫长且干燥。5.简述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大气提供了环境和物质;气候资源;农业设施和生产活动全过程;宏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六、计算题

1.地理纬度为0°、30°、60°和90°地区的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政务时刻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请说明太阳高度角岁纬度的变化规律。公式:h=90-φ+δ

00000000春、秋分日:h0=90 h30=60 h60=30 h90=0

00000000夏至日: h0=66.5 h30=83.5 h60=53.5 h90=23.5

00000000冬至日: h0=66.5 h30=36.5 h60=6.5 h90=-23.5=0 随纬度升高,太阳高度角减小。

2.一气流在越山前温度为25℃,山体高2500米,气流爬升到800米处开始凝结,问:气流到达山顶及越山后的温度分别为多少? 凝结高度温度:t1=25℃-800m*1℃/100m=17℃

山顶温度: t2=17℃-(2500m-800m)*0.5℃/100m=8.5℃ 越山后温度: t3=8.5℃+2500m*1℃/100m=33.5℃

作业题五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_B_

A小麦 B大豆 C 胡萝卜

2.冷温带气候带位于地理纬度_C__ 之间。

A.23.5°~45° B.33 °~45°

C.45 °~66.5 3.黑龙江省气候属于_B__气候。

A.海洋性季风

B.大陆性季风

C.大陆性 4.土壤表面温度一般出现在___C_ A 14时左右 B日出前后 C 13左右 5.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在___A、___。

A.菲律宾至关岛附近的洋面 B.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

C.逆加拉湾 6.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_B__ 气候型。

A.地中海

B.季风性

C.大陆性

D.海洋性 7.日射型是指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A__。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8.黑龙江省年降水量为 Cmm 之间.

A350-650

B370-650 C370-670 9.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_ __C__,降水变率___。

A较小\大

B较大\小

C较小\小

10.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天空散射辐射越_B_。

A强

B弱

C不变

11.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最大量时具有的水汽压值称为该温度时的_A__。

A.饱和水汽压

B.饱和差

C.露点温度

12.当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的降低而__C_。

A.增加

B.不变

C.降低

13.处于未饱和状态的空气,露点温度比气温__B_。

A.高

B.低

14.在乱流或对流较强的温暖季节,由于乱流影响,使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呈_B__。

A.单峰型

B.双峰型

C.指数型 15.为防止土壤水分过多蒸发,在土壤未变干以前可以__B_表土,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存下层的土壤水分。

A.耙松

B.镇压

二.填空题

1.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归纳为__日射型___ __辐射型__ _过渡型__。2.气候区划的原则 _ 综和因子原则__ __主导因子原则_。

3.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____弱__。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是___强___。

4.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__光周期____现象。长日照作物要求太阳光的可照时数长于__12____小时。

5.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_大_____,天空散射辐射越___小___。

-2-16.黑龙江省总辐射年总量为 _ 2700 _ J·cm·年,最大值出现在__泰来 肇源____等地区。

7.高山气候显示了_海洋性 _____的气候特点,高原气候又具有__大陆性____气候特点。8.在对流层中,一般绝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增加____。

9.云滴增大主要通过两种过程完成,一种是_凝结_____增长过程;另一种是云滴增长过程。10.当气温不变时,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水汽压的减小而__增大____。而饱和差随水汽压的增大而 _减小_____。

三.判断题

1.大洋上北半球低纬地区洋流呈反气旋型。(对)

2.在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受暖洋流影响,冬季温暖、多雨。(对)3.黑龙江省降水量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错)4.在平流层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错)5.光化学氧化剂不包括PAN。(错)

6.土壤蒸发与土壤机械组成关系密切,土粒越细小,形成的土壤毛细管越小越多,由蒸发而丢失的深层水量比土粒大而疏松的土壤多。(错)

7.当露点温度和当时气温相等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已达到过饱和状态。(错)

8.露点温度与气温值相差越大,表示空气愈湿润,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差越小,表示空气愈干燥。(错)

9.在土壤湿润还未变干的时候,紧密土壤由于毛管比较丰富,所以,土壤的蒸发速度比疏松土壤的大。(错)

10在土壤表层已经变干以后,疏松土壤上的水分蒸发速度比紧密土壤上的大。(对)

四.名词解释 1.光能利用率:我们把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可见光)能量的比值。

2.辐射霜冻:在冷高压控制下,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植物表面因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3.光照时间: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之和。

4.大气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之比即太阳位于天顶时,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辅射通量密度(太阳常数)与到达地面辅射通量密度之比。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五.简答题

1.什么叫积温?简述积温在农业中的作用。(1)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2)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物候期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时期预报等的重要依据。热量资源主要标志之一。

2.空气与外界温度的热量交换方式(写出5种)分之传导、辐射、对流、湍流、平流、蒸发和凝结。

3.什么是冷害?冷害类型有哪几种?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有哪些? 冷害:在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2)按对作物危害机制分.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3)a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的比例,并选择好作物适宜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b确定育种目的,选育合适的早熟、耐寒、高产的品种。C采取综合农技措施规律。D开展低温冷害的预报服务。4.简述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最高最低出现时间早,温度非周期变化显著,秋温低于春温,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季节降水分配不均匀,降水变率大,气候干燥,湿度低,云雾少,日照丰富.5.干旱的类型分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1)土壤干旱::土壤水分亏缺,作物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致使作物水平衡失调。(2)大气干旱:由于高温低湿,作物蒸腾强烈,致使作物水平衡失调。(3)生理干旱: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但由于其它不利因素影响,造成作物体内缺水。六.综合分析题

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定义、现象。对农业生产环境、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2.大气稳定度的定义及其判定

分5种情况 r>rd 时、r〈rm时、r=rd时、r=rm时、rm〈r〈rd时,分别说明。

第五篇:《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36 理论:26 实验:10 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种子、植保等 先修课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_年 2.主要参考书:

钱允祺主编,《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马秀玲等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 陈端生、龚绍先主编,《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农业气象时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习专业课和参加毕业实习时提供必要的农业气象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习课两部分内容,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等类所必须的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逐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

三、学时分配

章节 2 3 4 5 6 7 8

绪论 辐射 温度 水分 风和气压 天气及天气预报 气象灾害 气候 农田小气候

课程内容

学时 2 5 3 3 2 2 4 3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按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

2.绪论及第一、二、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切实掌握为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3.重点要深入介绍反复使用,难点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4.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其中重点内容必须达到大学基础课的要求,由于学时数少,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应作适度的联系和启发。

5.重视课堂学习和自学,每章安排学生准备专题讨论。6.本大纲的教学内容为36学时,理论讲授26学时;课堂实习10学时。

五、教学内容

绪论

1.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农业气象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农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了解气象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首堂课的学习中要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

气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气象的定义,农业气象的基本任务,农业气象的发展简史,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3.本章重点

重点介绍气象和农业气象的概念,农业气象条件,以及本课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农业气象,学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学习。另外气象学是为研究大气构造,特性及其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的科学,必须对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重要的物理性状等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以后各章打下基础。

第一章 辐射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辐射的一般知识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三节 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 第四节 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五节 地面有效辐射 第六节 净辐射辐射

第七节 太阳辐射与植物生活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辐射地一般知识,辐射地基本定律,变化规律,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难点较多,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尽量深入浅出把星体辐射所遵循的基本定律,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及方位角的计算,蕾莱散射定律,水平面上的太阳直达辐射总量的计算,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及其与植物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等作难点处理。

第二章 温度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热量交换方式 第二节 土壤温度 第三节 水层温度 第四节 空气温度

第五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

2.教学基本要求

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其各项的意义。土壤,水份,大气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面温度,空气温度,水体温度的变化特点。地面最高温度出现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关系,积温的用途和计算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土壤的导热率和导温率,土壤中温度的传递规律,气温的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积温在农业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水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空气湿度 第二节 蒸发与蒸腾 第三节 水汽凝结 第四节 降水

第五节 水份内外循环 第六节 水份与农业生产

2.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水面蒸发与农业蒸发的计算公式及农田蒸发的变化规律,了解土壤,植物,大汽间水份传输及影响因子,一般地了解大气中地水汽凝结及各类云的特点。绝对及相对湿度的日变与年变。

3.教学重点难点

用分子运动论分析纯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讨论估算水面蒸发的小气候方法。

第四章 风与气压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气压

第二节 空气水平运动-风 第三节 大气环流

2.教学基本要求

空气运动分水平和垂直运动两部分,重点讨论空气中的水平运动,但也必须讲空气的垂直运动。亚洲季风的形成。

3.教学重点难点

风与气压的关系;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第五章

天气及天气预报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气压场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基本天气系统及天气特征 第三节 天气预报

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在学习了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的基础原理之后,进一步学习了解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变化,以及根据它的变化规律来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以便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听懂天气形势预报广播,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又为学习以后各章打好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着重突出各种天气的含义及它们的天气特征。要将等压面的关键讲清楚,并对一些气压系统用各种手法形象化说明

第六章 气象灾害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寒潮和霜冻: 第二节 干旱 第三节 热害 第三节 冰雹 第四节 台风

(后三节农学专业讲授)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着重讲北方地区各种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3.教学重点难点

寒潮,霜冻,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防御

第七章 气候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

第三节 中国气候的特征

第四节 天津气候

2.教学基本要求

气候使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然植物的分布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要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迁,中国气候的特征及天津气候的特色,使学生能掌握地区的气候规律,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为科学种田提供气候依据。

3.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章 农田小气候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第三节 地形和地域小气候。第四节 果园小气候

第五节 农田小气候环境的改造(农学专业必讲)第六节 温室小气候(农学专业必讲)第七节 保护地小气候(农学专业必讲)

除前二节必须讲授外,其余根据专业选择其中1~2节讲授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作用面上的辐射和热量平衡是形成农田小气候的物理基础,理解农田小气候的基本特征,掌握改善农田小气候的有效途径。

3.教学重点难点

农田小气候形成地环境基础,基本特征及改造途径。

《农业气象》实习大纲

1.课程属性:必修

2.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3.学时学分:实验学时10 4.实验应开学期:秋季

5.先修课程:气象学、数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农业气象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和农业相关的气象要素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例如温度、降水、风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保证出勤,不迟到早退;完成实习内容,并记录实验数据或现象;整理、分析数据并绘图;按要求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并准时上交。

三、实习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评分办法:作业中数据计算是否准确,绘图是否认真合理准确以及对其中的问题加以讨论。

四、学时分配

章节 1 2 3 4 5

实习内容

实习

一、绘制温度年变化曲线并计算积温 实习

二、保证率的计算 实习

三、变率的计算

实习

四、风向和风速累计频率图 实习

五、积温列线图绘制

学时 2 2 2 2 2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_年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