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文书 > 实习报告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最终定稿)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03-965724 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4-18 01:47: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范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范文1

在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如果将实习比喻成一次练武,那么请容许我将之前学过的太极拳挪来用用,我要将这个过程分段上个名,也许这有助于自己的回忆和读者的逻辑理解。

实习第一式:“起势”,实习的前期准备

实习的过程不应只算在电视台待的那段日子,这还得从一开始找实习单位算起。刚开始找实习单位,除了在网上查找信息,就是四处向已在媒体工作的师兄姐打探消息。但一份又一份的简历投递出去了,却像水滴回归大海,了无音讯。最初想到的是回家乡商丘实习,那里有师兄在,成功的几率大些。但师兄说商丘地方小,还是到大地方多机会锻炼。于是打消了回乡的念头,但随着简历投递的无效,最终在时间的催促下,还是回乡了,但这次不是起先所想的日报,而是换成电视台了。总结一下寻找实习单位的经历,以下几点很须紧记。第一,该出手时就出手,找实习单位要果断,光有邮箱地址靠不过,找到对方电话的,一定电话先行!第二,找实习单位一定要早!第三,找实习单位一定要主动出击。没有关系,简历平平,靠的就只有个人勇气了,那些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行动的是不能够成功的!第四,自己找实习单位也需要平时的准备,不然简历就得白纸一张了。当然我到商丘电视台见新闻部主任时,他只瞥了一眼我的简历,但个人认为简历有内容还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要素。

实习第二式:“野马分鬃”,实地初步勘察

虽然自己在商丘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却一直对商丘电视台毫无概念,只是少有意识地知道。但既然是电视台一个,那么也是很有气魄的了。但那天当真来到电视台大门口,却不敢相信了。到里面一瞧,四层楼的电视台中央有个小天井,面积形如小旅馆一般。三楼是电视台的制作室,而四楼则是电视台的新闻部。

实习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冯记者、美华她们一起打扫卫生。四楼的新闻部地方不大,进出的记者都是随便坐的,也没有明确哪张椅子有主人。初来电视台多少有点拘谨,但慢慢发现这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大家相熟之后也就随便多了。说到里面的人员组成部分,平均年龄应该是30左右。

新闻部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可言,三台电脑均不能上网,要上网就只有到主任室。在大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块白板,从那里可以知道每天的采访安排,采访任务、负责记者、出行时间和使用的.车辆器械等。我们实习生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换言之,每一位记者都是我们的老师。每天照白板上的行程来领出访工作,事先打个电话给记者,只要对方同意便可同行。

初来报道,胆子又小,做起事来小心翼翼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做,都是看电视、读报,偶尔帮忙打打稿而已啦。进出的记者很频繁,想记住他们的名字着实还要使点功夫呢。见墙上有张记者名单,我立马抄写一份,听闻某记者被唤作“xx雯”的,当即对号入座找到全名,这样做虽然效率低,但能对得上号已属不错,当然也只是我这种比较内敛的人才做的。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范文2

时间:20xx年8月

场所:xx省xx县电视台新闻部

内容:

【实习体会】

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前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是在背后和人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记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会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报道,才会出现优秀的新闻。

新闻不是坐着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主动的去采集新闻,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坐,只有坐以待毙。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导实习生为主,所以任何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请教,且事无巨细。诚意,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画面不能“七扭八歪”;

2.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画面的起落要稳;

12.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范文3

我接到的实习是跟随任春新和霍英琦学长,为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拍摄并制作一条新闻,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策划。

在准备拍摄的前一天,我们开了一个小组讨论会,事先要考虑好拍摄的细节和内容。由于知道和模特大赛有关,我们不仅观看了财经频道的样片,也参考了其他新闻视频的拍摄手法。

我们提前确定了以下几点,以便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1、准备好机器、三脚架、电池(充好电)、小蜜蜂(收音)。

2、拍摄内容(模特展示服装、评委、嘉宾讲话)、拍摄角度。

3、拍摄时间安排、内容构想假设。

二、拍摄素材。

第二天下午一点出发,到达拍摄场地,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天的活动要比我设想的更加正式。活动前发布会——明星走红毯——大型活动,这应该是一个大型活动的普遍流程了。

所以当参加拍摄时,我们最好提前了解活动流程。如果无法得知,更多的时候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防止漏掉素材。

同时由于现场记者、明星、粉丝众多,导致管理不畅,现场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记者观众甚至可以直接接触明星,也没有保安阻拦舞台上下,如果有突发状况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拍摄和组织活动方面总结一下几点:

1、拍摄嘉宾或领导时采用第几位或水平高度,可以使被拍摄者形象高大。

2、在拍摄明星走红毯时,地上会专门为明星标出站位。

明星走红毯时,记者普遍拍摄照片,与室内拍摄平面图类似。

中间正对明星设立一个主光源,左右两侧斜45°会有补光灯(比主光源柔和),向明星侧面打光。以此将明星侧面的阴影修掉,增加层次和立体感。

三、后期制作。

在拍摄完素材后,学长根据当天的素材以及负责人的活动流程表,修改并完成了一段240字左右的新闻稿。(下图为最终稿)将稿子发给电视台,电视台就会发回播音员录制的音频,根据音频就可以剪辑了。

这次的新闻有五条剪辑线:音频、内容、包装、字幕、台标。在观摩学长剪辑时我认为,剪辑就像是搭积木,根据音频内容节奏,不断加入我们之前拍摄的素材。如果要提高效率,就一定要提前熟悉所有素材,找到最适合的画面镜头,掌握节奏变化。而每一条剪辑线的方法都差不多。

基本弄完之后为了想要短片精致一点,可以细化以下几点:

1、调色差。

由于拍摄场地不同、舞台灯光效果强等多种原因,为了防止色调变化太明显,需要适当调整色差。

2、调声音。

有的节目会规定音量大小的范围,所以有时候要做调整。

3、调时长。

剪辑的片子时长最好控制在整分整秒,比如这次的新闻时间控制在54秒整。

我觉得剪辑也要多看多学,不仅要学习优秀的视频剪辑技巧,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本能。这次新闻是我们所有人的第一次尝试,成功率很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正是学长在剪辑方面体现出的艺术本能。

这种艺术本能,需要我们在学习其他优秀作品的时候自己去实践、去培养。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俯拍镜头饱受赞誉,导演程耳说,这是他的艺术本能,他觉得就该这样拍,没什么道理。

第二篇:【精华】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精华】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3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1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2

【实习体会】

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前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是在背后和人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记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会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报道,才会出现

优秀的新闻。

新闻不是坐着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主动的去采集新闻,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坐,只有坐以待毙。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导实习生为主,所以任何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请教,且事无巨细。诚意,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画面不能“七扭八歪”;

2.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画面的起落要稳;

12.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3

我接到的实习是跟随任春新和霍英琦学长,为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拍摄并制作一条新闻,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策划。

在准备拍摄的前一天,我们开了一个小组讨论会,事先要考虑好拍摄的细节和内容。由于知道和模特大赛有关,我们不仅观看了财经频道的样片,也参考了其他新闻视频的拍摄手法。

我们提前确定了以下几点,以便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1、准备好机器、三脚架、电池(充好电)、小蜜蜂(收音)。

2、拍摄内容(模特展示服装、评委、嘉宾讲话)、拍摄角度。

3、拍摄时间安排、内容构想假设。

二、拍摄素材。

第二天下午一点出发,到达拍摄场地,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天的活动要比我设想的更加正式。活动前发布会——明星走红毯——大型活动,这应该是一个大型活动的普遍流程了。

所以当参加拍摄时,我们最好提前了解活动流程。如果无法得知,更多的时候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防止漏掉素材。

同时由于现场记者、明星、粉丝众多,导致管理不畅,现场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记者观众甚至可以直接接触明星,也没有保安阻拦舞台上下,如果有突发状况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拍摄和组织活动方面总结一下几点:

1、拍摄嘉宾或领导时采用第几位或水平高度,可以使被拍摄者形象高大。

2、在拍摄明星走红毯时,地上会专门为明星标出站位。

明星走红毯时,记者普遍拍摄照片,与室内拍摄平面图类似。

中间正对明星设立一个主光源,左右两侧斜45°会有补光灯(比主光源柔和),向明星侧面打光。以此将明星侧面的阴影修掉,增加层次和立体感。

三、后期制作。

在拍摄完素材后,学长根据当天的素材以及负责人的活动流程表,修改并完成了一段240字左右的新闻稿。(下图为最终稿)将稿子发给电视台,电视台就会发回播音员录制的音频,根据音频就可以剪辑了。

这次的新闻有五条剪辑线:音频、内容、包装、字幕、台标。在观摩学长剪辑时我认为,剪辑就像是搭积木,根据音频内容节奏,不断加入我们之前拍摄的素材。如果要提高效率,就一定要提前熟悉所有素材,找到最适合的画面镜头,掌握节奏变化。而每一条剪辑线的方法都差不多。

基本弄完之后为了想要短片精致一点,可以细化以下几点:

1、调色差。

由于拍摄场地不同、舞台灯光效果强等多种原因,为了防止色调变化太明显,需要适当调整色差。

2、调声音。

有的节目会规定音量大小的范围,所以有时候要做调整。

3、调时长。

剪辑的片子时长最好控制在整分整秒,比如这次的新闻时间控制在54秒整。

我觉得剪辑也要多看多学,不仅要学习优秀的视频剪辑技巧,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本能。这次新闻是我们所有人的第一次尝试,成功率很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正是学长在剪辑方面体现出的艺术本能。

这种艺术本能,需要我们在学习其他优秀作品的时候自己去实践、去培养。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俯拍镜头饱受赞誉,导演程耳说,这是他的艺术本能,他觉得就该这样拍,没什么道理。

第三篇: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1

时间:8月

场所:省县电视台新闻部

内容:

【实习体会】

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前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是在背后和人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记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会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报道,才会出现优秀的新闻。

新闻不是坐着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主动的去采集新闻,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坐,只有坐以待毙。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导实习生为主,所以任何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请教,且事无巨细。诚意,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画面不能“七扭八歪”;

2.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画面的起落要稳;

12.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场。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情绪也是现场感,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不要准备整段的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不要霸住镜头,让所有镜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出镜背景,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头发和化妆,女记者如果披头发,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也都不合适。

透明伞,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语速,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作品】

发表媒体:县电视台《新闻报道》

1.十二届县政协召开第十六次常委会

2.县暑期大学生实习总结表彰会暨汇报演出

3.县人大关于对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的调研

4.出境一次,报道县大桥镇村民抢收水稻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2

在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如果将实习比喻成一次练武,那么请容许我将之前学过的太极拳挪来用用,我要将这个过程分段上个名,也许这有助于自己的回忆和读者的逻辑理解。

实习第一式:“起势”,实习的前期准备

实习的过程不应只算在电视台待的那段日子,这还得从一开始找实习单位算起。刚开始找实习单位,除了在网上查找信息,就是四处向已在媒体工作的师兄姐打探消息。但一份又一份的简历投递出去了,却像水滴回归大海,了无音讯。最初想到的是回家乡商丘实习,那里有师兄在,成功的几率大些。但师兄说商丘地方小,还是到大地方多机 会锻炼。于是打消了回乡的念头,但随着简历投递的无效,最终在时间的催促下,还是回乡了,但这次不是起先所想的日报,而是换成电视台了。总结一下寻找实习单位的经历,以下几点很须紧记。第一,该出手时就出手,找实习单位要果断,光有邮箱地址靠不过,找到对方电话的,一定电话先行!第二,找实习单位一定要早!第三,找实习单位一定要主动出击。没有关系,简历平平,靠的就只有个人勇气了,那些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行动的是不能够成功的!第四,自己找实习单位也需要平时的准备,不然简历就得白纸一张了。当然我到商丘电视台见新闻部主任时,他只瞥了一眼我的简历,但个人认为简历有内容还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要素。

实习第二式:“野马分鬃”,实地初步勘察

虽然自己在商丘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却一直对商丘电视台毫无概念,只是少有意识地知道。但既然是电视台一个,那么也是很有气魄的了。但那天当真来到电视台大门口,却不敢相信了。到里面一瞧,四层楼的电视台中央有个小天井,面积形如小旅馆一般。三楼是电视台的制作室,而四楼则是电视台的新闻部。

实习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冯记者、美华她们一起打扫卫生。四楼的新闻部地方不大,进出的记者都是随便坐的,也没有明确哪张椅子有主人。初来电视台多少有点拘谨,但慢慢发现这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大家相熟之后也就随便多了。说到里面的人员组成部分,平均年龄应该是30左右。

新闻部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可言,三台电脑均不能上网,要上网就只有到主任室。在大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块白板,从那里可以知道每天的采访安排,采访任务、负责记者、出行时间和使用的车辆器械等。我们实习生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换言之,每一位记者都是我们的老师。每天照白板上的行程来领出访工作,事先打个电话给记者,只要对方同意便可同行。

初来报道,胆子又小,做起事来小心翼翼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做,都是看电视、读报,偶尔帮忙打打稿而已啦。进出的记者很频繁,想记住他们的名字着实还要使点功夫呢。见墙上有张记者名单,我立马抄写一份,听闻某记者被唤作“**雯”的,当即对号入座找到全名,这样做虽然效率低,但能对得上号已属不错,当然也 只是我这种比较内敛的人才做的。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3

在学校规定的实习时间里,我来到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来实习。具体是在“新闻连连看”栏目组。两个月的实习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除了必要的新闻稿件的写作,摄象机的基本操作,编辑器的基本使用,还学到了更多做人的道理,更是见到了以前不曾见到的怪事。在这两个月里,让我经历的以前从没有经历的事情,有跟多的感触,很多的感动。

刚到电视台的时候心理很激动。总是在电视里看到不一样的节目,各种动态的画面,就是不知道怎么弄的,现在终于有机会来看看了。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没有见到编辑机,“新闻连连看”的制片人刘老师也没有给我具体的任务,只是让我到栏目里面的一组,找潘老师报道。而潘老师让我在网上找我们需要的选题。当时觉得在网上找新闻实在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我也很快得就找到一些最近发生的新闻。然后兴冲冲的给潘老师报题。结果,潘老师一看,基本上都过不了。原因很简单,不符合我们栏目的风格。现在我才知道,其实做最简单的事情的时候也是要有根有据的,不是什么东西拿来就可以用,更不是只要是新闻就可以去采访的。对于“新闻连连看”来说,一般的新闻比如撞车,着火,吵架等等民生新闻是不符合它的节目风格的,所以不可以用。而某某领导去什么地方视察工作之类的政治新闻也不符合它的节目风格,也不能用。只有趣闻类新闻,例如会跳舞会唱歌的狗,会气功的大师,年龄差距很大的夫妻,案件等等比较新奇的新闻才是“新闻连连看”的风格,所以在最后我找的那些全部都不能用,只得再找一些。我才知道原来新闻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每种类型的栏目都有自己的风格,不是随便什么都可以做。

在“新闻连连看”实习快一周的时候,潘老师找到我说要让我和耿晓还有唐佳一起出差去攀枝花,让我找些攀枝花的题。这个时候不光是有一种兴}奋,还让我觉得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而我在网上找攀枝花题的时候却遇到的很大的困难,因为地区有所限制,我在网上搜索的时候有很多重复的,真正的好题没有什么。从第一页找到了第十五页,也没有找到什么好题。但是就觉得有一种无力的感觉。在没有头绪的'时候,我问了下唐佳,她却找了好几道。她告诉我,找新闻不能只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找,要在论坛,地方报纸,地方电视台等等多渠道的找,这样才有可能多找到一些。果然,我在听了唐佳的话以后,在网上找了一些比较好的论坛,还有中央电视台的几期节目里发现正的找到了不少题,虽然不是很硬,但是也可以凑数的做的题。每次找到一个题都要兴奋一下,并把它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以便以后查找。从这个我学到了,做事要全面,不要死钻牛角尖,要多角度的考虑问题,这样虽然进论坛找电视台网页很辛苦,但是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毕竟可以找的到。

在11月29日哪天,我们三个人做火车一起到攀枝花。30日上午到达目的地。然后唐佳开始联系攀枝花宣传部,攀枝花电视台,攀枝花晚报等等地方政府和媒体。约好地方见面,然后谈我们来攀枝花要做的题。先给他们看我们找的题,又问他们要了一些他们以前做的题,晚上我们开始整理资料。先去采访谁,再去采访谁,这样的安排。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一直是早晨7中国报告网点左右甚至更早的起来拍节目,有时候要坐上半天的车才能到达地点。在攀枝花的这几天,我们采访了一位60岁的邱婆婆,她先后抚养的三被人遗弃的女孩子。现在最大的已经上大学了,最小的那个才有两岁。邱婆婆捡到大女儿的时候发现她是个聋哑孩子,然而邱婆婆没有放弃她,用和老伴一起存了几年的钱,到处的找医生,到处的找偏方,终于让孩子说出话来,也能听到声音了。而最小的这个孩子是两年前邱婆婆捡到的,那个时候孩子连脐带都还没有剪,血淋淋的,最后邱婆婆用卖豆腐挣的微薄收入养活的这个孩子。当我们见到这个老人,并到她家里去的时候,我们被感动了。家徒四壁,却养活三个孩子,多么的不容易呀!我们还拍了一个潘大爷,他90年得了癌症,医院治不了并下发了病危通知书。潘大爷不甘心,到处找配方,终于他发现吃昆虫可以治病。之后他就到处找昆虫吃。什么蟑螂,耗子马只类的,还有些是含有巨毒的虫子。更是有壁虎这样的小动物。有的烧,有的汤,吃的有滋有味的。让人看的不仅要起鸡皮疙瘩。我们还拍了一个养苍蝇致富的人,他养的是无菌苍蝇。特意给苍蝇建了一个屋子,里面养了几十万只,然后让苍蝇下卵,卵出生了就是蛆。把蛆养大,之后就可以喂鸡。蛆含蛋白质是很高的,这样的无菌蛆连人都可以吃,他儿子就给我们表演了吃蛆的过程。但是值得一说的是,那个苍蝇屋臭的很,我们去拍的时候是硬着头皮进去的,真的要有点牺牲精神呀!在攀枝花采访完以后,我们又到了丽江。丽江我们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和一个叫和中国报告网

的口书书法家沟通。和志刚是和姚明同一年的全国十佳青年,很傲气。我们开始和他沟通很难,约好第二天早上见面,去拍他爬山的镜头。我们三个很早就起来,天还黑的时候我们就到了相约地点,也许是被我们的真诚打动了吧,之后的拍摄很顺利,再也没有给我们麻烦。我想和人的沟通要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罢!再后我们又到昆明,这次遇到的困难更多,第一,蚕放对象比较远,第二当地媒体不配合。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挖掘了。其中一个采访对象叫熊宝参,从小就吃盐,而且吃的很凶。一勺一勺的往嘴里送。而他的家都出了昆明了,我们早上7点多坐上去他家县城的车,11点多到的,又赶紧坐车去他家里,因为不是很好找,只得边走边问,终于在1点多的时候找到他家了,结果他人不在。两点多他回来,我们赶紧的拍。那天天特别的冷,我们穿的也都不多,拍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匆匆的收工了。因为还要赶到5点20回昆明的车。从早上我们就没有怎么吃饭,直到晚上9点才安心的吃上一顿。这个题也是我们最后一个题了,这20天的出差生活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做新闻工作者真的不容易,起早贪黑不说,饭也吃的不合适,有的时候还要中国报告网一天的在外边跑着拍,真的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考验呀!不过我相信,如果这样的工作我都能适应并很好的完成任务的话,那么以后就在是其他的岗位我一定可以更好的完成。

这次出差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拍摄技巧,还学到了很多采访技巧。耿晓在拍摄上边有很多心得都手把手的教我,比如什么样机位适合拍古镇长街的镜头,怎么拿机子更稳当,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的作用等等好多实践中的东西,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而唐佳则告诉我怎么样抓住采访对象的心理,怎么说采访对象才能接受,在问问题的时候要循序渐进,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方便剪切,又可以放采中国报告网访对象的情绪一点点加深。总之,这次出差让我学到了基本的技能,也看到的人们生活中的艰辛,体会到世间的人情冷暖。

出差回来之后就是编辑节目,而编辑节目之前的听同期声是很辛苦的。要一直不停的在那里一句一句的听。有很多四川方言我还不太能明白,更有云南的方言让我云里雾里,所以有时候要听好多边才能明白一点点他的意思。听完同期就要写稿子,我在写稿子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潘老师一直在强调要全面并突出重点,而我总是不能够做好取舍,总在想着全面,从而忘了重点的突出。这样一写,就把一个人写平了,没有精彩的地方就没有观众,所以在写稿子上我知道,要学会取舍,要把一个人的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全面不是不好,但是太全面了就是没有重点。

写好稿子就开始编辑节目。我之前已经学到一些基本的编辑器操作,除了个别特级以外都可以做。不过节目一般要有节奏感,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以至于出现了很多错误。比如配音要剪干净,也就是要剪完,不要拖沓。镜头要多给主人公几秒,这样后边串的时候才能打上名字。镜头的长短要根据剧情节目的感觉来。做感人的就要长,做动物的就要短。还有添加音乐要符合节目内容,把握好节目基调。就在我编辑邱婆婆的节目时就出现了镜头过快,本来是很感人的节目,镜头一快起来就给人一种中国报告网反应不过来的感觉,而且原本的感人镜头就不再感人了。所以在潘老师指出这点以后我好好的琢磨了一下,原来要想编辑好一个节目,不是越快的镜头就显示出编辑越好。而是要有感情基调,要符合剧情。有时候长镜头比快镜头更让人接受。所以编辑节目要有张有弛,不能一味的追求快,而忘了基调。我再后边编辑的时候依次做的比一次好,有几个节目,潘老师,刘老师都审过了。让我好好的欣慰了一下。一种成就感吧!

很快我的实习期就到了。在这两个月里,我从一点都不会到基本的掌握了摄象机的使用,编辑机的操作,以及稿件的写作。并学到的采访过程的基本语言技巧。深刻的体会到做一名记者的艰辛,并感到做一名记者的责任是艰巨。在这段时间我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人,给我最深刻的感觉就是语言技巧的掌握和对人的真诚。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够做到不怕吃苦的精神。都能有一颗坚定而真诚的心来面对一切问题。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4

我接到的实习是跟随任春新和霍英琦学长,为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拍摄并制作一条新闻,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策划。

在准备拍摄的前一天,我们开了一个小组讨论会,事先要考虑好拍摄的细节和内容。由于知道和模特大赛有关,我们不仅观看了财经频道的样片,也参考了其他新闻视频的拍摄手法。

我们提前确定了以下几点,以便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1、准备好机器、三脚架、电池(充好电)、小蜜蜂(收音)。

2、拍摄内容(模特展示服装、评委、嘉宾讲话)、拍摄角度。

3、拍摄时间安排、内容构想假设。

二、拍摄素材。

第二天下午一点出发,到达拍摄场地,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天的活动要比我设想的更加正式。活动前发布会——明星走红毯——大型活动,这应该是一个大型活动的普遍流程了。

所以当参加拍摄时,我们最好提前了解活动流程。如果无法得知,更多的时候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防止漏掉素材。

同时由于现场记者、明星、粉丝众多,导致管理不畅,现场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记者观众甚至可以直接接触明星,也没有保安阻拦舞台上下,如果有突发状况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拍摄和组织活动方面总结一下几点:

1、拍摄嘉宾或领导时采用第几位或水平高度,可以使被拍摄者形象高大。

2、在拍摄明星走红毯时,地上会专门为明星标出站位。

明星走红毯时,记者普遍拍摄照片,与室内拍摄平面图类似。

中间正对明星设立一个主光源,左右两侧斜45°会有补光灯(比主光源柔和),向明星侧面打光。以此将明星侧面的阴影修掉,增加层次和立体感。

三、后期制作。

在拍摄完素材后,学长根据当天的素材以及负责人的活动流程表,修改并完成了一段240字左右的新闻稿。(下图为最终稿)将稿子发给电视台,电视台就会发回播音员录制的音频,根据音频就可以剪辑了。

这次的新闻有五条剪辑线:音频、内容、包装、字幕、台标。在观摩学长剪辑时我认为,剪辑就像是搭积木,根据音频内容节奏,不断加入我们之前拍摄的素材。如果要提高效率,就一定要提前熟悉所有素材,找到最适合的画面镜头,掌握节奏变化。而每一条剪辑线的方法都差不多。

基本弄完之后为了想要短片精致一点,可以细化以下几点:

1、调色差。

由于拍摄场地不同、舞台灯光效果强等多种原因,为了防止色调变化太明显,需要适当调整色差。

2、调声音。

有的节目会规定音量大小的范围,所以有时候要做调整。

3、调时长。

剪辑的片子时长最好控制在整分整秒,比如这次的新闻时间控制在54秒整。

我觉得剪辑也要多看多学,不仅要学习优秀的视频剪辑技巧,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本能。这次新闻是我们所有人的第一次尝试,成功率很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正是学长在剪辑方面体现出的艺术本能。

这种艺术本能,需要我们在学习其他优秀作品的时候自己去实践、去培养。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俯拍镜头饱受赞誉,导演程耳说,这是他的艺术本能,他觉得就该这样拍,没什么道理。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5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刚开始写稿的时候,取新闻标题是让我感觉最难下手的事情,虽然在学校学习过新闻写作有很多的标题命名方法,但到实际运用上就什么都忘记了,而且面对每天面对的都是不的新闻题材。新闻导语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只是很直白地表达,根本没有对新闻稿正方进行高度准确的概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引出正文的引子来写,另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往往不自学地会使用一些形容词,虽然知道这是新闻稿的大忌,但由于平时的书面语表达习惯,总是会不自学地把形容词用到稿子上去。刚开始时,因为不知道摄像记者拍了什么画面,所以写稿的时候往往会写出一些没有画面匹配的句子,这样容易造成“虚构”,经过老记者的一番教导之后,记在本子上,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留心一下现场情况,留意一下摄像记者拍的画面,犯错就越来越少了。

第二句话是:“多问多想多了解”。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到电视台实习时什么都不懂,比如说外出采访会议新闻,不知道应该留意什么,哪个是主要领导,是什么职位,会议由谁负责,应该找谁要会议相关的资料,谁的讲话要记录等等,采访种各类社会新闻的话,也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问题,要哪方面的数据,回去稿子怎么写,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说等等?如果这些都不知道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你的采访工作也就无法进行,这时候向老记者求教,老记者一支招你就明白了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哪些应该说哪些不应该说,然后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记录领导讲话,准备提问的问题,准备越多越好,但提问时只找一两个比较好的问,写稿前多看看其它媒体如果报道,既可以借鉴又能避免雷同。

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新闻的核心,它是正方的菁华提炼,也是新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写稿一般都要从小处落笔、中心重要分析、收笔总结展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由头,找一个形象生动,富有代表性的新闻由头,因为一个好的新闻切入点,是一条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揪住采访新闻过程中比较生动形象的细节,或者有代表性的情节,写好新闻由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内存,给新闻稿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名字,开好头,行好正方,精彩收笔,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角度写好新闻稿,从受观的心理出发,表现新闻的宣传价值和传达受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第四篇: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精选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4篇

在当下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分享。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1

时间:8月

场所:省县电视台新闻部

内容:

【实习体会】

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前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是在背后和人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记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会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报道,才会出现优秀的新闻。

新闻不是坐着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主动的去采集新闻,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坐,只有坐以待毙。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导实习生为主,所以任何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请教,且事无巨细。诚意,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画面不能“七扭八歪”;

2.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画面的起落要稳;

12.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场。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情绪也是现场感,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不要准备整段的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不要霸住镜头,让所有镜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出镜背景,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头发和化妆,女记者如果披头发,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也都不合适。

透明伞,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语速,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作品】

发表媒体:县电视台《新闻报道》

1.十二届县政协召开第十六次常委会

2.县暑期大学生实习总结表彰会暨汇报演出

3.县人大关于对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的调研

4.出境一次,报道县大桥镇村民抢收水稻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2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刚开始写稿的时候,取新闻标题是让我感觉最难下手的事情,虽然在学校学习过新闻写作有很多的标题命名方法,但到实际运用上就什么都忘记了,而且面对每天面对的都是不的新闻题材。新闻导语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只是很直白地表达,根本没有对新闻稿正方进行高度准确的概括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引出正文的引子来写,另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往往不自学地会使用一些形容词,虽然知道这是新闻稿的大忌,但由于平时的书面语表达习惯,总是会不自学地把形容词用到稿子上去。刚开始时,因为不知道摄像记者拍了什么画面,所以写稿的时候往往会写出一些没有画面匹配的句子,这样容易造成“虚构”,经过老记者的一番教导之后,记在本子上,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留心一下现场情况,留意一下摄像记者拍的画面,犯错就越来越少了。

第二句话是:“多问多想多了解”。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到电视台实习时什么都不懂,比如说外出采访会议新闻,不知道应该留意什么,哪个是主要领导,是什么职位,会议由谁负责,应该找谁要会议相关的资料,谁的讲话要记录等等,采访种各类社会新闻的话,也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问题,要哪方面的数据,回去稿子怎么写,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说等等?如果这些都不知道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你的采访工作也就无法进行,这时候向老记者求教,老记者一支招你就明白了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哪些应该说哪些不应该说,然后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记录领导讲话,准备提问的`问题,准备越多越好,但提问时只找一两个比较好的问,写稿前多看看其它媒体如果报道,既可以借鉴又能避免雷同。

一方面,在写稿的时候,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新闻的核心,它是正方的菁华提炼,也是新闻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写稿一般都要从小处落笔、中心重要分析、收笔总结展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由头,找一个形象生动,富有代表性的新闻由头,因为一个好的新闻切入点,是一条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揪住采访新闻过程中比较生动形象的细节,或者有代表性的情节,写好新闻由头。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内存,给新闻稿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名字,开好头,行好正方,精彩收笔,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角度写好新闻稿,从受观的心理出发,表现新闻的宣传价值和传达受众希望了解的信息,尽可能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3

我接到的实习是跟随任春新和霍英琦学长,为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拍摄并制作一条新闻,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策划。

在准备拍摄的前一天,我们开了一个小组讨论会,事先要考虑好拍摄的细节和内容。由于知道和模特大赛有关,我们不仅观看了财经频道的样片,也参考了其他新闻视频的拍摄手法。

我们提前确定了以下几点,以便不会出现突发状况:

1、准备好机器、三脚架、电池(充好电)、小蜜蜂(收音)。

2、拍摄内容(模特展示服装、评委、嘉宾讲话)、拍摄角度。

3、拍摄时间安排、内容构想假设。

二、拍摄素材。

第二天下午一点出发,到达拍摄场地,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天的活动要比我设想的更加正式。活动前发布会——明星走红毯——大型活动,这应该是一个大型活动的普遍流程了。

所以当参加拍摄时,我们最好提前了解活动流程。如果无法得知,更多的时候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防止漏掉素材。

同时由于现场记者、明星、粉丝众多,导致管理不畅,现场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记者观众甚至可以直接接触明星,也没有保安阻拦舞台上下,如果有突发状况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在拍摄和组织活动方面总结一下几点:

1、拍摄嘉宾或领导时采用第几位或水平高度,可以使被拍摄者形象高大。

2、在拍摄明星走红毯时,地上会专门为明星标出站位。

明星走红毯时,记者普遍拍摄照片,与室内拍摄平面图类似。

中间正对明星设立一个主光源,左右两侧斜45°会有补光灯(比主光源柔和),向明星侧面打光。以此将明星侧面的阴影修掉,增加层次和立体感。

三、后期制作。

在拍摄完素材后,学长根据当天的素材以及负责人的活动流程表,修改并完成了一段240字左右的新闻稿。(下图为最终稿)将稿子发给电视台,电视台就会发回播音员录制的音频,根据音频就可以剪辑了。

这次的新闻有五条剪辑线:音频、内容、包装、字幕、台标。在观摩学长剪辑时我认为,剪辑就像是搭积木,根据音频内容节奏,不断加入我们之前拍摄的素材。如果要提高效率,就一定要提前熟悉所有素材,找到最适合的画面镜头,掌握节奏变化。而每一条剪辑线的方法都差不多。

基本弄完之后为了想要短片精致一点,可以细化以下几点:

1、调色差。

由于拍摄场地不同、舞台灯光效果强等多种原因,为了防止色调变化太明显,需要适当调整色差。

2、调声音。

有的节目会规定音量大小的范围,所以有时候要做调整。

3、调时长。

剪辑的片子时长最好控制在整分整秒,比如这次的新闻时间控制在54秒整。

我觉得剪辑也要多看多学,不仅要学习优秀的视频剪辑技巧,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本能。这次新闻是我们所有人的第一次尝试,成功率很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正是学长在剪辑方面体现出的艺术本能。

这种艺术本能,需要我们在学习其他优秀作品的时候自己去实践、去培养。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俯拍镜头饱受赞誉,导演程耳说,这是他的艺术本能,他觉得就该这样拍,没什么道理。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4

在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如果将实习比喻成一次练武,那么请容许我将之前学过的太极拳挪来用用,我要将这个过程分段上个名,也许这有助于自己的回忆和读者的逻辑理解。

实习第一式:“起势”,实习的前期准备

实习的过程不应只算在电视台待的那段日子,这还得从一开始找实习单位算起。刚开始找实习单位,除了在网上查找信息,就是四处向已在媒体工作的师兄姐打探消息。但一份又一份的简历投递出去了,却像水滴回归大海,了无音讯。最初想到的是回家乡商丘实习,那里有师兄在,成功的几率大些。但师兄说商丘地方小,还是到大地方多机 会锻炼。于是打消了回乡的念头,但随着简历投递的无效,最终在时间的催促下,还是回乡了,但这次不是起先所想的日报,而是换成电视台了。总结一下寻找实习单位的经历,以下几点很须紧记。第一,该出手时就出手,找实习单位要果断,光有邮箱地址靠不过,找到对方电话的,一定电话先行!第二,找实习单位一定要早!第三,找实习单位一定要主动出击。没有关系,简历平平,靠的就只有个人勇气了,那些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行动的是不能够成功的!第四,自己找实习单位也需要平时的准备,不然简历就得白纸一张了。当然我到商丘电视台见新闻部主任时,他只瞥了一眼我的简历,但个人认为简历有内容还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要素。

实习第二式:“野马分鬃”,实地初步勘察

虽然自己在商丘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却一直对商丘电视台毫无概念,只是少有意识地知道。但既然是电视台一个,那么也是很有气魄的了。但那天当真来到电视台大门口,却不敢相信了。到里面一瞧,四层楼的电视台中央有个小天井,面积形如小旅馆一般。三楼是电视台的制作室,而四楼则是电视台的新闻部。

实习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冯记者、美华她们一起打扫卫生。四楼的新闻部地方不大,进出的记者都是随便坐的,也没有明确哪张椅子有主人。初来电视台多少有点拘谨,但慢慢发现这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大家相熟之后也就随便多了。说到里面的人员组成部分,平均年龄应该是30左右。

新闻部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可言,三台电脑均不能上网,要上网就只有到主任室。在大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块白板,从那里可以知道每天的采访安排,采访任务、负责记者、出行时间和使用的车辆器械等。我们实习生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换言之,每一位记者都是我们的老师。每天照白板上的行程来领出访工作,事先打个电话给记者,只要对方同意便可同行。

初来报道,胆子又小,做起事来小心翼翼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做,都是看电视、读报,偶尔帮忙打打稿而已啦。进出的记者很频繁,想记住他们的名字着实还要使点功夫呢。见墙上有张记者名单,我立马抄写一份,听闻某记者被唤作“**雯”的,当即对号入座找到全名,这样做虽然效率低,但能对得上号已属不错,当然也 只是我这种比较内敛的人才做的。

第五篇: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5篇,欢迎大家分享。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在黔西南州贞丰电视台的实习,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这次在黔西南州贞丰电视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台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实习期间让我学到很多,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是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事方面都为我上了堂精彩的课。通过此次实习要充分的把自己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好的与实际生活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以后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同时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提前适应社会,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二、实习时间:20xx年8月1号----20xx年9月14号

三、实习地点:黔西南州贞丰县广播电视台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黔西南州贞丰县广播电视台,是全额拨款政府事业型单位.电视台由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广告部,后期编辑制作部组成,是贞丰县的信息宣传部门,贞丰县党委和政府的喉舌,贞丰县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门户。其中的《贞丰新闻》,是该台的品牌栏目,网站《金州在线》的合作伙伴。

五、实习内容及心得

这次能去贞丰广播电视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在一开始到台里报道的时候,我被分到了电视台的新闻部实习,在新闻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我们一般都是以会议采访为主,县政府会议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悉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及会议采访拍摄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独自做采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平时我的工作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修改稿件,在工作期间有许多专业的知识自己感觉在书本上没学到,因此为了很好的完成工作目标,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具体如下:

(一)、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

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要素完整,交待清楚,让人一读就能明明白白,了解新闻事实,懂得来龙去脉。而信息清晰度低作品,不仅不利于读者知晓事实,达不到新闻传播的目的,还必然降低读者对新闻作品的信任度。及中部斡全景取景,全排,一排中的二,三个进行拍摄而其中的特写镜头中的人物在像机的镜 头中所占大小又有许多的学问,在此不便详述。

(二)、如何制作一条新闻。

这部内容不是我的专长,因此只是学了点皮毛而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告诉我如何使用这些机器以及这些机器是干什么的,有一点要紧记的是根据新闻稿子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新闻图片而且图片的出现时间只需几秒便可。

六、实习总结: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几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辛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考验和锻炼之后,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实习是很吃苦的,尤其是在媒体实习,在这种环境之中我深深的感到了未来的就业压力,不学就要被淘汰,竞争是无处不在,在这仅有的最后一学期之中,要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本次实习中,同时也暴露出了自

己的一些不足,作为电视台记者所要携带的设备比较多而且杂,要是忘了带上足够的电池与磁带那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任务完不成是肯定的,同样挨批也是少不了的,这样的过失我是犯过几次的,这就说明我不够细心,考虑不够周全,准备不充分,遇事不能冷静,从容不迫。记者的高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对记者采访成果的纪录,而我对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认识不够清楚,不能较好地掌握其中的技巧,常导致我无法按要求写作,给我和老师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同时也让我下决心努力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与电视台领导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与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台里领导和同事们的不吝赐教与大力支持帮助。谢谢你们!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2

新闻学是一门手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经过大学三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大学的喜欢坐车了。最后吴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我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他是很担心我是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在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当天下班之前吴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他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的我们,这个时候才清楚,原来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幼稚而显得可笑。一个专题哪怕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的记录,文字的记录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画面一起述说着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姓名被我弄反了。大家都没注意到。就在下午快下班稿子就要交上去审核晚上就要播的时候,z却突然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错误——幸好发现了,否则那篇稿子要是播出去了,老师就得下岗。很自然是,我被老师训了一顿。的确,这是在工作,没有人会像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对学生一样苦口婆心一遍遍强调,错了也没关系,重新来过就可以了。当时很受不了那个现实,气匆匆的在老师气还没消的时候就离开了,负气的跑去重新写稿子。后来老师道了歉说自己当时是太急了,语气有点重。老师的话反而让我很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粗心大意,差点让人丢了饭碗。

这件事情也让我悟出一个很浅显而之前又很难有机会领悟的道理: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总之,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把新闻策划,采访,写作,剪辑等新闻制作的一系列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自己学到了许多从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让自己有机会把自己从前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从学校踏入社会,从课堂进入工作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平台来适应和打基础。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3

【实习体会】

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前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是在背后和人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记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会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报道,才会出现优秀的新闻。

新闻不是坐着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主动的去采集新闻,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坐,只有坐以待毙。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导实习生为主,所以任何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请教,且事无巨细。诚意,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一>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画面不能 “七扭八歪”;

2.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 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画面的起落要稳;

12.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二>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常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情绪也是现场感,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不要准备整段的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不要霸住镜头,让所有镜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出镜背景,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头发和化妆,女记者如果披头发,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也都不合适。

透明伞,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语速,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可以接受。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4

首先感谢大家在我实习期间两个多月来的教导与关爱!

在泉州电视台实习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收获,使我更真实、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采编和电视制作。从理论方面来说,实习期间的活动,一方面是对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实习活动,增长了更为具体实在的新闻采访经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老记者对于各种新闻采编的经验,这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最实用的理论知识;从实践方面来说,从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到后期的编辑工作,真真切切地认识了整个新闻采编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

在没有到电视台实习之前,对新闻的采编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和电影电视了解的,认为记者是很强势的群体,知识面涉及很多领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众的xxx窗口,可以为政府做时事宣传,也可以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但实习经过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因为记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先学会的是做人,先做好人,处理好与各类人的关系,灵活应对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在电视台实习的日子里,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多看多写多总结”。

在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对我们专业领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可以让我们更快地适应新闻的采编工作,但是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远远要比在学校所学的要来得更复杂、更细致。比如说写稿,如果你永远用从书本上的所谓“实用写作”来指导你的写作,有很好的悬念、很好的逻辑,辞藻优美,你的稿子也许会是一篇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适合于专题类的新闻写作,却不是一篇很好的新闻稿,从学校出来的我们往往没有摆脱书面语的写作方式,在稿件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一些跳跃的逻辑、出现大量的形容词、设置一些所谓的悬念,虽然也知道新闻的“五w”,和写作的各种结构,比如像“倒金字塔结构”,但真的让你来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安排文稿结构,从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难的是给新闻取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标题,写一段漂亮的导语,让观众一看就把视线锁定在你所采编的这条新闻上,所以,如果可以,从开始实习的时候就应该先抛开自己的主观认识和立场,把自己当成一个初学者,从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老记者的各类优秀稿件,认认真真地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组织,体会不同新闻文字稿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记者不同的写稿风格,然后自己写一些稿子让老记者点评。同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看央视新闻联播或者凤凰中文资讯台新闻,学习体会更为专业权威的新闻写作和表达。把每一天出现的写作错误和学习心得写成经验总结,然后当天分析消化。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5

在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如果将实习比喻成一次练武,那么请容许我将之前学过的太极拳挪来用用,我要将这个过程分段上个名,也许这有助于自己的回忆和读者的逻辑理解。

实习第一式:“起势”,实习的前期准备

实习的过程不应只算在电视台待的那段日子,这还得从一开始找实习单位算起。刚开始找实习单位,除了在网上查找信息,就是四处向已在媒体工作的师兄姐打探消息。但一份又一份的简历投递出去了,却像水滴回归大海,了无音讯。最初想到的是回家乡商丘实习,那里有师兄在,成功的几率大些。但师兄说商丘地方小,还是到大地方多机 会锻炼。于是打消了回乡的念头,但随着简历投递的无效,最终在时间的催促下,还是回乡了,但这次不是起先所想的日报,而是换成电视台了。总结一下寻找实习单位的经历,以下几点很须紧记。第一,该出手时就出手,找实习单位要果断,光有邮箱地址靠不过,找到对方电话的,一定电话先行!第二,找实习单位一定要早!第三,找实习单位一定要主动出击。没有关系,简历平平,靠的就只有个人勇气了,那些蠢蠢欲动,却始终没有行动的是不能够成功的!第四,自己找实习单位也需要平时的准备,不然简历就得白纸一张了。当然我到商丘电视台见新闻部主任时,他只瞥了一眼我的简历,但个人认为简历有内容还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要素。

实习第二式:“野马分鬃”,实地初步勘察

虽然自己在商丘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却一直对商丘电视台毫无概念,只是少有意识地知道。但既然是电视台一个,那么也是很有气魄的了。但那天当真来到电视台大门口,却不敢相信了。到里面一瞧,四层楼的电视台中央有个小天井,面积形如小旅馆一般。三楼是电视台的制作室,而四楼则是电视台的新闻部。

实习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冯记者、美华她们一起打扫卫生。四楼的新闻部地方不大,进出的记者都是随便坐的,也没有明确哪张椅子有主人。初来电视台多少有点拘谨,但慢慢发现这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大家相熟之后也就随便多了。说到里面的人员组成部分,平均年龄应该是30左右。

新闻部里面没有什么特别可言,三台电脑均不能上网,要上网就只有到主任室。在大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块白板,从那里可以知道每天的采访安排,采访任务、负责记者、出行时间和使用的车辆器械等。我们实习生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换言之,每一位记者都是我们的老师。每天照白板上的行程来领出访工作,事先打个电话给记者,只要对方同意便可同行。

初来报道,胆子又小,做起事来小心翼翼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做,都是看电视、读报,偶尔帮忙打打稿而已啦。进出的记者很频繁,想记住他们的名字着实还要使点功夫呢。见墙上有张记者名单,我立马抄写一份,听闻某记者被唤作“**雯”的,当即对号入座找到全名,这样做虽然效率低,但能对得上号已属不错,当然也 只是我这种比较内敛的人才做的。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