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五篇材料]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76-1144238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9-18 22:31: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是古典。该书主要讲述了世界著名管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全球知名企业总裁的制胜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一)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判断法则,或基于生活的经验,或基于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观念,作者幽默地讲述了很多关于思维的秘密。读完后,让人不禁反思,不是每个人人生的不同导致了个人的快乐或不快乐,命运更多的是由心智模式决定,你的内心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去拆掉自己预设的层层障碍,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也是我们一直以来会犯的一个错误。我们总认为暂时没有取得成功问题不在于自己,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我们只是在等待兴趣的出现。就好比工作,一旦我们发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才会全力以赴投入工作,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在这一个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岗位上得过且过。

事实上,是我们都颠倒了工作和兴趣的因果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到终生的事业的概率几乎等同于中彩票的概率。只有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才会发现工作的乐趣,才会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才能保持最初的热情,一如既往地热爱工作。

看完这本书,解答了内心的很多疑惑。一切就如同书里说的那样:“也许,我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我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世界,然后又反复强化,最终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构建的那样。这个世界里,却唯独没了我们本来的样子。”或许,我们都该勇于拿起这把锤子,打破思维里那堵结实而厚重的墙,勇于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坚持自己的内心,成长为自己理想的模样。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二)

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心世界探索的过程。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我想要知道别人的成功的人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我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我是怎么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读书真的就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过程。

书中提到了“心智模式”,让我眼中一亮,这个概念和观点能够很好的解释或者说让我想通、理解了,我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心智模式的三种来源:

1、自然世界,我们对于外界的直接体验。

2、概念模式,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对于世界的间接体验。

3、推论和归纳,我们依靠推理形成的结论。

其中,心智模式是一套大脑内部程序让我最有感触,之前,也读过一本书关于人的思考的,我觉的人就像一台电脑,心智模式就是内存里的一段程序,当外界有变化时,这套程序就会自动运行,知道我们其他程序就反应、处理,所以,我们必须要搞清我们的这套心智模式是否有效,说有效主要是说对外部世界、所处环境、社会关系是否有效。

因为这些变化心智模式也必须要变化,否则就无法在这个世界更好的生存。这就是我对心智模式的理解,比如,你在军队这个独立运行的世界、社会、环境中,就必须要有部队的这套心智模式,你就能很好的适应,当你用外部社会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处理,就难以适应,同样,当你离开军队进入社会,就必须用社会的心智模式去适应,否则会处处碰壁。

当我们为自己安装了一套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世界,更加好玩的是,这个自建的“真实世界”,又反过来印证这个模式给我们看,最后,我们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这种改变非常强大。正如书中所说:事实上,那些安装了“幸运儿模式”的人,他们构建了一个充满机会的幸运世界,会更加容易的发现外界潜在的机会;而安装了“倒霉蛋模式”的人则倾向于对机会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心中的模式中没有“机会”这个东西。

同时,心智模式又会决定和影响我们很多的行为,例如:投入。当你安装了心智模式,你的心态就会改变,你对投入就有了新的认识。投入有以下几点:

1、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

2、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功。

3、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

4、不管成不成功,投入都能带来快乐。

例如: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为你的生命找到一个长期的,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书中提到的“等死模式”也让人印象深刻。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而是用来穿越的。“等待模式”,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例如:等待、拖延。

另外,如何理解幸福。本来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一个管外、一个管内,管外的社会系统通过与外界的比较推动你更好地表现(比如让你努力获得资源),而管内的自我系统把资源转化为绵绵不绝的幸福(比如让2万元钱转化为幸福感),一个是手,一个是胃。

当我们过分关注外界的事情,我们的社会系统就开始越界,掌管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如何区分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两者往往交叉在一起,难以进行辨别。当你能够清楚的区分这两个系统的时候,你会让社会系统促进提升,让自我系统促进幸福。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三)

把书一打开我就被那些插画吸引住了,于是我带着好奇的想法把那些插图看完了。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获益匪浅。

第一章讲的是买房的问题,古典老师的观点是: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有人说“房子让我有归属感”,所以他们放弃很多发展的机会,浪费掉创业的机会,花掉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的机会,买了一套房子。其实他们缺乏的是“安全感”,毕竟在这个大城市中,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可是在这个房价居高不下的社会,出卖梦想换回来的房子或者安全感,值得么?

书中有讲到努力论: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错误了,那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的。举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例子,如果你从天安门向正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么?即使坚持到环绕地球也不行,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的西北边。所以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再努力地去实现它。

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建墙更重要。人们经常羡慕别人功成名就,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第二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在历史中找根源,从现实中找方法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确非常值得一读。以前也看过一些类似的书籍,但都只是草草浏览,没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生智慧,能常常让人读到触动心弦的语句,即使在放下书本后还能回味良久。

一本好书,一本成功的书,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在此我不想就书本的内容本身做过多的叙述,只是想谈谈此书带给我的思考,并粗浅的从时间维度上梳理一下它的现实价值。

古典提出“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这是当今社会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住房难、房价高是一个多么深入人心的话题!那么中国人看重房子,急于买房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我想我们或许可以从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上找找答案吧。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让中国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农耕文明的火种在炎黄子孙中代代相传,当年富饶的中原地区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高中课本中就曾叙述过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土地历来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实行,正是经济对政治影响的表现,在这样政策环境的长期影响下,我们的民族性格中形成了对土地的依赖。商人因此地位地下,他们经商积聚的财富都是为了置办土地,由商人变成地主几乎成了一个不变的规律。人们从土地上寻找一种踏实,寻找一种内心的安稳。我国近代的实业救国、洋务运动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这样的民族性格驱使着商人把金钱用于买田置地而非扩大再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公有化,地主成为一个历史名词逐渐离我们远去,由此人们把对于土地的渴望转变为对于房子的渴望。有房才嫁女,有房才安定,有房成了幸福的基础,有房成了许多人奋斗的目标。这也就造就了现如今房地产业的火爆景象,国家数次出台政策抑制房价,但是收效甚微。这其中或许有挡不住的刚性需求,但根植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性格中对于土地的需求无形中也加剧

了买房热。

由此,古典提出房子消灭梦想无疑是对这一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性格的一种挑战。但是不可否认,时代在发展,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房子真的是我们最好的归宿么?安稳与踏实有很多种,不是只有房子才给的了。就像书中写的巴菲特一样,我想住在灰色小楼里的他一定比许多住在大别墅里的暴发户心里踏实的多。古典希望我们破除的就是一种房子给我们的安全感,或许房奴们辛苦并快乐着,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已将自己的未来奴役。

房子是压在年轻人肩头的一坐山,就业又何尝不是呢?

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一直将出仕作为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当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就将安定天下视为己任,为后代所有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的科举制为所有的读书人开辟了一条功成名就的大道,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寒窗苦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当然有朝一日考取功名,还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通过这样一种巧妙的手段揽天下英才于囊中,同时引导着他们朝着封建统治需要的方向发展。不得不佩服封建统治者高明的政治智慧,一代代的读书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被批量化的生产出来,一等品入朝为官,二等品坐镇地方,三等品不妨开个私塾继续生产,说不定还能出个一等品也算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种安慰。

深究这些读书人的心态,其实无论多么宏伟的志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终归结到物质上是一种吃皇粮的光荣与安稳。中国古代的官员只要任上无差错,为官一般是一个可以做到告老还乡或寿终正寝的安稳职业。这也难怪那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头悬梁、锥刺股也在所不惜。更何况在一个讲出身、讲家世的时代,“士农工商”这一人为顺序又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中写下来浓重的一笔。入朝为官由此成为一种无上光荣的职业,哪怕俸禄微薄,但精神上是富足与安稳的。从商虽然可以过上不错的物质生活,但确是一种不被政策支持的职业,不仅地位地下,财产也缺乏法律保护。

这一民族心理投射到当今社会,考公务员热无疑是它最好的佐证。如今的大学生纷纷将考公务员作为自己毕业后就业的一大选择,甚至早在大三就开始花力气准备公务员考试。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在毕业后考取公务员,原因很简单:安定。没错,公务员和铁饭碗几乎划等号,我们依赖这一职业所带来的安稳,我们

也依赖这一职业所带来的体面。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从商已变的无可厚非,甚至金钱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是公务员这一职业依然具有不可阻挡的魅力,不得不说是这一民族心理使然。

关于这一方面,古典有“职业安全感奴隶”的阐述。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有着工资不高但是安稳的工作,我们不想过他们那样的生活,但又害怕做出改变。其实是我们太渴望安稳,又太缺乏安全感。“安全感是一个力量强大的主子,他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来囚禁他的奴隶们,这个房间用恐惧做墙,用恶毒的信念做水泥。”这一次古典希望我们冲破对职业安全感的束缚,又一次挑战了民族的传统观念,他鼓励我们尝试,但不是盲目的随便尝试。很认同他的这句话:“你的潜能好像你的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他,他就会越来越努力,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其实给我们安全感的不是职业本身而是我们自身的能力,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自信,无能力的人则会时时自危。

最后我想来谈一谈“有趣模式与无趣模式”。这一现象的形成同样能从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找到答案。

我国是一个大陆性国家,出身于大陆上的民族与生俱来有一种安于现状的性格,于此相反的是岛国的民族一般更具冒险精神。因为土地与资源有限,地理条件迫使他们不断探索外面的世界。而富足的大陆使人们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小农经济更是进一步将人们束缚在土地上。从古至今,“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等一些词语常常被我们念叨在嘴边,一直被灌输于我们的脑海。我们这个民族一直活在天朝上国的自信中,的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但是走入近代,清朝的闭关锁国使我们背上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清政府为何如此自信,不正是我国对地大物博的盲目自信与知足所致吗?

于是我们奋起反抗,但是当落后就要挨打被提出半个多世纪以后,当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中国的GDP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那份忧患,那份自强的决心?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我们不必极尽所能创新救国时,我们心底的那一份知足安乐就又慢慢占据了我们的心灵。

如今有多少大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充实自我、潜心学术?如今又有多少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上学是为了毕业,经营企业是为了赚钱,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丧失了尝试的勇气。正如古典所说:“无趣之人常常是无胆之人。”我们总是认

为做好本职工作就好,对一些新生事物不屑于尝试,并将其归结为无趣。“乐趣来源于全情的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式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中国为何在基础教育上遥遥领先结果却在世界教育水平的比较上输在了高等教育?为何西方的孩子学得快乐,中国的孩子学得痛苦?我们的教育不鼓励尝试,我们的教育希望我们接受原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失掉了乐趣,失掉了创新,学会了知足,学会了安逸。是啊,我们原有的财富很多,但那都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如果没有创造,我们的后代岂非要坐吃山空、一贫如洗?国家提出素质教育,提出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正是意识到这一现状的表现。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克服这一民族性格,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是古典想告诉我们的。

书中的每一类问题几乎都可以从我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根源,历史是现实的镜子,通过历史我们可以投射现在,在时间的维度上我更加深刻的理解本书,作者的每笔一都有对现实热点的思考。

古典的书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点明了我们民族性格中束缚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因素,对其作出驳斥,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去克服这些根植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弱点,具有很强启迪性与可操作性。他的观点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他的方法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他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思维,帮助每一个中国人更好更快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时代,更自信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第三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道理很多,自己去懂

肖政宏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了。拿我们自己来说,身边有许多不同的人,每天会发生不一样的事,哪怕你说你只是吃喝拉撒在家宅一天,你自己可能在这个狭小的领域里没怎么变,但在你所处的领域之外不是。我们开始收到好多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你认为好的,有你认为坏的,有的,你甚至无法去评判它是好是坏。所以,在喝够众多鸡汤与毒鸡汤后,我明白一件事吗,道理很多,自己去懂!

好了,言归正传,说到《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首先是许多大V,学者推荐,从他们的推荐语中其实就可以简单知道这其实一本告诉你,或者说,分享一些故事,用现实例子,引经据典,来解答一些当代青年或者工作者的疑惑吧!这里的疑惑,恐怕也就是基于我们从小建立起的一系列思维搭建,当我们不断长大,突然或者不断遇到变化的现实社会中新的思维逻辑从而产生的一种碰撞。我们开始分不清到底谁对谁错,于是作者古典结合过往的经历,所见所感,告诉我们去拆掉那些固有思维的墙。

我想分章节来探讨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首先第一章,讨论了我们很多人会有的安全感的问题。在梦想面前,我们是选择现实安定,还是选择挑战突破?在爱情面前,我们是选择死死抓住不放,还是选择给彼此一些空间。书里告诉我们,安全感是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凭空拥有的。正如书里有人说,房子让我有个家的感觉,这使我有安全感,对爱情的强烈控制欲占有欲,让我有安全感,没有了安全感,就感觉很恐慌,很不安。但在另一面,有人在别人买房当房奴的时候提升自己能力,学习东西,周游世界,生活过的多姿多彩。有人在别人被爱情死死禁锢时面对异地恋都已经能过得甜甜蜜蜜,和和美美。这些人觉得自由,挑战,才是他们想拥有的安全感,他们能在这些过程中拥有而不是一味的去索求。

第二章讲述有趣的态度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意义。身边有许多人兴趣很少,对于许多东西都不是很有兴趣,他们的生活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天天流逝,而这个时候,有人已经完成环球旅行去过了很多地方,有的人不断写作已经获得金奖将要成为一名作家,有的人喜欢唱歌不断参加比赛有天就真正成为一名歌手。兴趣可以是一种爱好,有趣可以是一种态度,我们需要对生活保持一种热情,满怀热情骄傲的生活。

第三章谈心智,其实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讲一个人的成熟。我们如何看待星座,如何看待金钱,我们如何看待爱与被爱。当我们真正看清楚如何去面对这些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心智的成熟。一个人的成熟包含好多面,这个范围很大,简单的说,他可以是我们看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原则,一种理念,也许就是所谓的三观。心智成长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思维重组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拆掉一堵旧墙,建起一堵新墙,以一种更客观,更正确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第四章,说成功。想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都已快过时了,因为后来我们明白,反思总结成功前的一两次失败,那种失败才是成功之母,不断失败没有进步的那不是,我们常常励志,但却忘了去实践反思。我们也都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前提条件,找对方向,不断收获。是金子总会发光,首先那得是颗金子,其实还得挖出来,不断清洗,打磨,才能发光,这才是成功。成功的故事很多,实现自己的才是你应该做的。

第五章,工作,职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如今我们会面对今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再工作的问题,是选择工资高的工作,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在一个地方不断停留,还是不断变化挑战。这没有确定的答案,每个人可能因为不同的人生追求而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我,我倾向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断往上走,不断学习挑战。但我也学会等待,也许现在的工作可能不太好但谁知道今后呢?也许那时候你会喜欢上它。我学会坚持,如果是对的,我绝对不会轻言放弃。总的来说,当我们今后走进社会,职业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阶梯,一个踏板,如何实现在这背后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活着的态度。我们有喜怒哀乐,生活中遇到的事会不断改变我们的一个态度,一个心情,这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想,人生很长,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活着,快乐活着。悲伤失落有,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它变到最小。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太多,但是公平也很多,每个人出身不一样,但追求幸福的权力一样,我们也许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看待这个世界不公平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幸福快乐活着。

第七章,幸福。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体验,感受。书里告诉我们跳出原有的设定,对损害自己幸福的事说不,我们要做好自己,去拥抱世界,双赢是获得幸福最好最快的方式。上帝最残酷的给别人美貌,给自己丑陋,生活不断的对比,我们不幸福。但很巧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我们学会去改变一种看法态度去拥有抓紧我们自己的幸福,某种程度上说,幸福不是被别人偷走的,而是我们自己弄丢的。

第八章,尝试。书中把它强调在成功之前,虽然如此,其实尝试不只是面对成功,成功只是我们在尝试一件事后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成功需要尝试,我们会在尝试中发现新的东西,那其实就是尝试的收获。文中也说,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所以,别怕失败,去尝试吧!

第九章,说规划。我们常说人生规划,为什么要规划,因为我现在明白,规划能让我们知道要走什么路,朝哪个方向走,怎么走,它能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一点,走的弯路更少一点,为此我们规划人生,不断发问,残酷的世界需要我们温暖的规划,我们才能走的顺畅,遥远。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本好书,也许会被披上鸡汤文大合集的今天它依然给我们许多行走在人生路上的迷茫青年男女一些提示,一些启发,它能在某些我们都懂的道理时推我们一把,在某些不太懂的地方给些方向,供我们选择前行。正如我标题所说,道理很多,自己去懂,当我们拆掉了思维里的旧墙,那面新墙,最后还得我们自己重新去修!

第四篇: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原来我可以这样活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对于幸福、成功、事业,我们往往纠结于世人的看法……这些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脑海中处于相当强势的地位,它们驾驭我们,操纵我们,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剥夺我们的热情和希望,让我们在碌碌无为的平庸状态中变得心安理得,在浑浑噩噩的麻木生活中变得浑然不觉……这可怕的固有思维模式,就象建在我们头脑中的一堵墙,严严实实地挡在了我们寻找幸福,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你甚至会认为,我这样的人或许就应该这样活,因为这就是我的性格,我的命运。《拆掉思维里的墙》将为你开启一条崭新的思路。在古典辛辣的描述中,我们惊觉习惯、麻木以及无所作为的可恨和可怕,并且在鲜明的对比中,坚决地走出这个虚幻的天堂,勇敢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内容简介

对于目前的生活,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努力一定有结果?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老板可以掌控吗?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但却因为家人不得不这样过下去吗?每天都在混日子,却幻想有一天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就一定会全心投

入?……如果有一个回答是“YES”,那么《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

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从“IMPOSSIBLE”到“I’MPOSSIBLE”,只须一点改变,你的人生也许就此大不相同。

二、作者介绍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现为新精英生涯总裁。美国生涯教练国际认证CBCC中国首席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培训师。国内不超过10个同时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高级职业指导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与企业教练4个认证的生涯发展专家,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职业规划界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CCTV《科技博览》、北京台《天天阅读汇》、凤凰台《一虎一席谈》邀请职业发展专家,《中国教育报》《新前程》、新浪教育、中华英才网等媒体职业规划专栏作家。

三、目录

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第三章 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第四章 成功学不能学

第五章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 第六章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第七章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第八章 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第九章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给残酷世界的温暖规划

四、心得

开篇所讲的安全感,对我启发很大,我是一个经常会向自我营造的安全感屈服,依赖性很强的人,按原文的话讲是自信心不足,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算得上是一种自卑吧。这一章作者找回了被浮嚣所掩盖的一个很强大的事实:就是任何一个人都有能力一个人活得很好。提到这里,作者也谈及了婚姻与爱情的经典话题,1)依赖不是爱2)不要把爱自己当成爱别人3)把喜欢与爱搞混,喜欢是指行行为的,爱则是指向一个人的本身。后面作者相应的提到了怎么样提高安全感,怎么样战胜恐惧,怎么样建立自信,从依赖中独立出来等解决方法。我认为这一章最主要是让读者认识到被安全感奴役,自信心不足等一系列不容易被发觉的问题,至于解决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中有几个方法很具有参考价值和生活智慧。

第二章的讲的是兴趣问题,和老生常谈的有所不同,作者通过对

比有兴趣一族和无兴趣一族的生活现实向读者呈现残酷的反差事实。其中一针见血的指出根本性问题在于投入。其实我觉得有兴趣和无兴趣所指的有点像事业和职业。大多数人所选的职业或许是出于无奈,但是在职业之外,每一个人都有坚持自己事业的权力。通俗一点的讲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不为了这份学习后的成果,就为了学习这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正是因为不在乎学习成果而成就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习不是一件强迫性的事情,快乐就是最强大的驱动力。

第三章讲的是心智模式以及不同心智模式所对应的不同生活方式。刚看到导言就想起以前看过一本关于幸运的书,也想到了吸引力法则。先前所有的怀疑顿时找到了一个算是‘科学’依据,幸运和吸引力法则并不全是虚张声势,空穴来空。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的心智模式就像一个过滤器,不自觉的过滤掉自己不关注的信息。心智模式也被人们称为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势,而不同的心态就是心智模式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我们说要学积极的态度,其实我们真正要学的不只是态度,而是这种态度背后的强大的心智模式。认识到这个强大的‚心智模式‛的特点,我们就能运用它。每一种心智模式都有局限,最明智的作法就是辩证法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

应该经常保持警惕,及时洞察心智模式下的局限性因素,避免墨守陈规。

第四章涉及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成功学的毒害。特别欣赏里面的一个观点;成功就是越走越近,成功就存在于过程之中。有自己的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去实现它,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功。还有就是不要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只有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内心,你才能够真正获得可以掌控的幸福。摘录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走起来,当你走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当你疲惫,那就歇息,当你快乐,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是成功

第五章的标题是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里面提及了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容易犯的错误,也涉及了如何求职,如何做职业规划,如何在一个好的职业上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非常现实。打破后悔模式和错过模式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之前,不要做选择的决定,一旦超过这个底线,就大胆的做选择。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论。具体的还得根据事情轻重缓急灵活运用。可以更清楚的认知职业内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六章讲的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快乐是可以选择的,是每个人不可剥削的权力,你选择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这里作者提到了公平,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与其争论公平,倒不如做一些让这个世界尽量公平的事情。

第七章幸福是一种转换力谈及了当代社会青年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矛盾:自我价值观与父母价值观的矛盾。我们知道了对父母的逆来顺受,其实只不过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一场漫长得没有终点的伤害,只有我们真正找寻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才能带给父母真正的幸福;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里不仅存在一个‚自我系统‛,还有一个潜在的‚社会系统‛,在左右自己对幸福的满足程度以及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程度;我们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不一定是最为昂贵的东西,而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第八章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讲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拖拉。里面阐述了等死模式和穿越模式,非常客观的指出与其在等待中痛苦挣扎,不如在行动中拼搏。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战胜拖拉〉里面就很好的诠释了等死模式的痛苦: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的

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第九章的题目是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有句话说得很好:你的生命就像你的家,因为你的不坚持,却让别人进来布置,但是你不要忘了,在里面住一辈子的人还是你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为什么你的东西要任由别人来给你贴标签呢。你是为你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幸福不是指比别人幸福,而是你认为什么是幸福,那就是幸福,它不是个比较级,不需要参照物。

五、分享

(一)本书经典语录

★ 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不买房,买梦想。★ 人们购买的,其实是内心的“安全感”。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的发展时光。★ 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

★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 能力=天赋*时间,如果有一件事你没有成功,那不一定是欠缺天赋,而是欠缺时间。

★ 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一个不会犯错误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驯化你成为安全感奴隶!

★ 生命就好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

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

★ 坚持不等于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释迦牟尼放弃王位,坚持了智慧,鲁迅放弃医学,坚持了救国,李开复放弃了法学,却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所以他们可以安然的放弃,投入更好的方式。他们知道自己坚持的是结果,放弃的是方式。

★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 回顾你的生命,那些让你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是不是都是来自于生命深深的底部?那些最艰辛的日子你默默地坚持,那些黑暗的日子你的眼睛里面闪着理想的光。回顾过去,那是你生命中间一无所有的时刻,也是你生命中间走的最快的时候,而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 当你疲惫,那就歇息,当你快乐,那就小小地忘乎所以,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是成功

★ 成功就是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二)媒体评论

有的书好玩,但看过之后你会忘记。有的书对你有帮助,但阅读之时饱含艰辛。这本书,你读的时候会充满兴趣,合卷之后会引发思考。特别对年轻人来说,本书中所阐释的观点和丰富的事例,我相信会在某一个点上触动心灵,甚至会改变你生命的轨迹。

——著名作家 毕淑敏

人们经常艳羡别人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其实按照本书的介绍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当当特约评论员 粉红猪猪侠

(三)拆掉思维藩篱,快乐高效工作

1、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很多人会抱怨,目前的工作并不是我喜欢的,我不会在这个岗位干一辈子的,只是目前生活所迫无奈的选择,所以,对于这份工作,我无法投入热情。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就应该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无论喜欢与否,你花费的是你的时间和生命,既然不能选择,那么,就努力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绚烂一些。无论哪种工作,它都是打开我们人生眼界的一扇百叶窗,提供给我们百味人生、接纳百种个性的机会。你投入了热情,你就会从中发现乐趣,收获快乐,从而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2、精细化营销,需要多角度的思维方式。精细化营销在企业的

营销活动中提的越来越多。一个营销活动,上级部门的文件中,营销流程已经详细到每个细节。但是,每个地市、县区,甚至城乡的客户群体,其消费观念和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那么,营销效果肯定也是参差不齐。所以,作为一线营销人员,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多一些创新精神,根据各自的地域特色,找出业务的不同切入点,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否则营销活动将流于形式。

3、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是提升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学习,就是在退步,在日益和时代脱节;不学习,就会逐渐丧失工作的能力。市场营销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学习业务知识,学习营销技巧。在工作中的学习,有时是不为了这份学习后的成果,就为了学习这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正是因为不在乎学习成果而成就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习不是一件强迫性的事情,快乐就是最强大的驱动力。只要保持这份快乐学习的心态,努力去丰富自己的内涵,终有一天,你会惊觉你耕耘的那片土地上已是花开满园。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思路大胆,内容震撼,读后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功,还包括如何寻求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幸福。在成功的道路上,你需要的或许是勇气,胆识,取舍,努力。而在幸福的道路上,你需要的却是满足,珍惜,智慧,慈爱。

第五篇:拆掉思维里的墙 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可以这样活

————读后感 施臻老师推荐了这本书,我拿到书一打开就被那简单却富含哲理的插画吸引住了,深深的被吸引住了,于是我带着期待读完了这本书,它的确是一本“人生的开窍手册”。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获益匪浅,也让我对自己以前思维的桎梏有了很深的了解,只有拆掉思维里的那堵墙,才能看到与别人不同的世界,才能跳出那些框框架架,才能豁然开朗于心间!

1.做一个敢于冒险者,而不要守着安全感过日子

书本的开头就是现在社会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买房,你是把你的梦想葬送子长年累月的房奴生活中,还是把梦想在最好的年代实施?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两个类似的人,一个因为买房丧失了最好的有旺盛的学习力与拼劲的年代,在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一套房子消灭了我们的梦想;而另一个人则抓紧了机遇,用最好的年代创出了更加的成绩。房产大佬王石也曾抛出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40岁之前租房为好。”的确是惊人之语,在一个房产业大佬看来,买房竟是成就事业的最大阻碍,一旦我们被一个房子套牢了,那么你天天想的就是怎样多省点钱还房款,怎样多赚点钱,小心翼翼,千万别丢了工作„„当你始终想着这些东西时,你的工作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创新,因为你输不起,一旦失败,房子怎么办,家人怎么办??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加入购房大军中呢?很多人的安全感就来自于买一套房子,自古即有安家立命之说,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我们的朋友都告诉我们,没有房子是没有幸福生活的资本的,人云亦云,我们把买房当成我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可实际上呢,它反而是一个绊脚石,一个你走向成功必须抛弃在一边的包袱。我们总是不敢走出让自己觉得安全的领域,我们只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来回打转,转来转去,我们一直还是那个过去的自己,而有时候外界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就像,以为结婚了,我们就可以不去经营爱情,不去努力巩固家庭关系的平衡,我们以为结婚了我们就安全了,可是当我们在守着那份安全感的时候,外在的环境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当有一天,突然我们开始感觉到不安全了,那时候我们开始怀疑了,怀疑生活,怀疑爱人,其实最值得怀疑的人是你自己!

2.有一个健康合理的心智模式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让买房成为我们安全感的寄托呢,因为每个人都会恐惧,我们恐惧的底线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安全感都不是要出来的,而是给出来的。那么,这些恐惧来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被逼到命运的墙角?有没有试过触碰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底线?格鲁夫的思考,把英特尔公司拉上了世界的屋脊。是啊,作为一个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先行者,格鲁夫成功的为我们后来者指定了一条坚实可行的路。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世界,而且,这个自建的真实世界,又反过来印证着这个模式。心智模式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智慧的智慧。有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却在别人身上羡慕的发生?优秀的人有一套优化得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维程序,他们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下面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3.从投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而根据古典老师的这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还需要有与众不同的心智模式:即投入。当我们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的很好,也自然而然的得到最多的报酬。在以后走向社会的工作生活中,我要把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工作是我的兴趣而不是为了达到赚钱糊口的目的。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不是无能之人。So每天我都要问问自己,我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这是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甚至以后做每件事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无兴趣去做的事情要放手,就像买房一样,做无趣的事时间长了我们的梦想就没了。“我们的奋斗就是要把奋斗变成不奋斗”,搜狐CEO张朝阳,因此,在我的生命中必须找到一个长期的深层次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个永恒乐趣带领我穿越生命的无常,迈向人生的彼岸。兴趣,interesting,就是以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当下你做的事情,乐趣的来源是享受当下的投入。

4.重新定义成功

什么是成功,在我们以前的思想中,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而现在,成功是当下,是我们追求优秀的过程,就像做出一道数学题,高中的时候,我们每想到一种解题方法,就会雀雀欲试,别提多兴奋了,每完成一个步骤,就会很开心:而从我上了大学后,抛弃了理科的东西,对数学早已没有了那种高中的时候的疯狂了,因为我已不是曾经年少的我。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实现目标的过程,不断的靠近梦想的过程,所以成功在当下,不要寄托于哪一天,现在就很成功。我们要捍卫我们的梦想,如果我想要些什么,就得努力去争取。成功需要我们自己无来由的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当下,不要追悔昨天,也不要忧虑明天,我是个沉闷的人,最近也正好被感情这件事折磨着,我喜欢一个女生已经有5年了,从高一的时候开始一直到如今,她也知道我的心意,但是她委婉地拒绝了,但因为我们考到了一个学校,我平常还是对她特别关心,这也算是旧情难忘吧,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这份感情自动升级了,我已经深深地爱上她了,现在当然是没什么成果了,她也有自己的男朋友,很多朋友啊同学啊都说我傻,但我自己却从不后悔,我对她的爱是我的成功,她对我的拒绝是她的失败,我不会去追悔已失去的昨天,不管未来怎样,我爱过她已足够,我成功过!

5.寻找你一生的事业

每个人都是拥有无限的能力和资源的,没有人例外。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工作,但他可以拥有家庭,拥有健康,也可以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份好心情;一个盲人虽然没有双目,但他可以为人类和平而祈祷,可以拥有悲天悯人的宽广胸怀„„亚里士多德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有先天就拥有的,有后天形成的,并不是每个人一出生都是聪明绝顶的,我们的天赋需要我们后天去培养,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冒险,不断的在得与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的跌倒爬起重新出发,很多事情在嘴上说的时候特别容易,我一旦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会,全力以赴,可是呢,我们却从不去尝试,从不去发现,你都没有想过去发现,你如何开始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就如同谈恋爱一样,你不去发现她的美好,怎么可能真心去爱她,呵护她,又何谈以后的幸福呢。就像古典老师说的那样,你总是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白头到老一个人!

6.做你生命的主人

我很多时候不知应该做些什么,其实都是自己在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思想是很简单的,就是我们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可是社会是复杂的,有些事情是永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会在很多的时候怅惘茫然。可是人的可贵就在自己的追求不灭,行动不止。看看我们的身边,很多的人看似快活其实各有自己的烦心事,怎么让自己永不烦恼是我们有无智慧的标志。记得有人说过一个坚强的人,任何人也不会使他真正的潦倒的。是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做好我们自己,即使是别人强迫你做的事情,你只要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历练,是对自己的提升,开心的去有创意的去做它,那么它也会让我们很有收获的。这就像爬山一样的,爬山很累,可是美丽的风景却让我们无比的开心,古人的那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改变命运只有靠我们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会有时,问题是我们的五湖,我们的明月是不是很澄澈,很亮丽。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的鹤有没有力量排云去,我们的诗情有没有洁美无限,我永远相信,有付出便有收获,有追求便有亮丽,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在变化,生活正像月亮的脸悄悄的在改变„„生命的精彩不就在于这途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和收获吗?

7.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条小鱼问一条大鱼,“我经常听人说起海的故事海究竟是什么呢?”大鱼说:“你就生于海也归结于海,而你却不自知,还去哪里找海呢?”我们每个人就在快乐幸福着,却还要到处寻找幸福,当我们心中一片清宁的时候,幸福自然就找到了,你也就真正地找到了你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那条小鱼,是不是生于海,归结于海呢?

我们每个人都很盲目,当发现别人买了一个新手机的时候,我们也会去买,当好多人都说这个领域在未来比较吃香的时候,我们都会“义不容辞”的去选择这个领域,可又何曾知道,未来的趋势谁可以预测啊???我们每次跟风的时候,我们都有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吗?难道他们走的就一定是正确的?那条路适合你吗?值得你去做吗?有意义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我要有自己的价值,就像古典老师说的那样,你要长成你自己的样子,你要去发现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值得你追求的?

8.去尝试吧,行动起来,而不是等待

你是不是老是觉得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总是在别人身上羡慕的发生?那些人和你有什么不同呢?每一个人都带着一块镜片来看世界,然后用一套自己的程序来构建自己的世界。可是啊,人家是想到了就去做了,有想法就立即付之于实施,而我们呢,总是天马行空的一大片幻想,可是做的时候却明日复明日,让你自己都无法适从,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行动的,穿越过去的怯懦,过去的犹豫,穿越到自信而充满希望的未来。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能力去尝试、去完成,而是我们心里面害怕、我们心里面恐惧,我们害怕恐惧一些自认为做不到的事失败后的后果,我们害怕恐惧别人的目光别人的看法,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我不应该让别人掌握了我的主动权。要敢于尝试,即便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做得很糟,可那又怎么样,我们收获了勇气,我们收获了经历,我们收获了成长;我们总是害怕付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往往忽略了我们在付出过程中那些看不到的收获,当我们结束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那个过去的自己了,我们已经成长了!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我们总是一个开始的爱好者,我们自己经常会买些书,可是我们从来都好像不看,因为我们拥有了书感觉好像就拥有了知识一样,而看到别人看的书后,别人觉得好看呐,我们又想去看,真正又买了之后又扔在一边,如此往复循环„在尝试的过程中,还要有坚定地意志,不要犹豫,要相信自己!就拿我本人来说,我经历了不少的挫折,也让我懂得了很多,以一个事来体现一下,我帅哥一个、不是,自幼在家帮忙比较多,皮肤晒得比较黑,有次去武汉玩的时候,被一个欧莱雅的店给拉过去了,说是做活动免费对皮肤进行检测、保养。当时也想了免费的不用白不用,我进去之前是抱着不出一分钱的想法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呢?很让人伤心,的确,我动摇了,我长得又不帅,皮肤还黑,这是我的硬伤,就是由于犹犹豫豫的被那个店给忽悠了200块,我的意志太不坚定了,直到现在为止,也仍然还有些!不过这次的吃亏也让我记住了,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别人的花言巧语就让你左右摇摆,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方向!所有,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我要敢于去尝试,要坚定信念,更要奋斗,努力!

9.实现自我

人总有一死,所以为何不真正的活过一次?做你自己,活出你本来的样子,用爱和对生命的热忱拥抱生活吧,生活也会拥抱你!古典老师讲得金子论尤其让人印象深刻,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么?高中的时候老师老是那这个来鼓励激励我们。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其实我们都是金子,想发光还有个复杂的过程。而藏在地壳中的金子才是最多的。所以啊在实现自我的时候需要磨砺,其实我们都是金子,想发光还有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流血流汗,需要我们去奋斗。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建墙更重要。破旧立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有破有立才能继续,光破不立,还是一团乱麻。人们经常羡慕别人功成名就,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人就是这样,我们是自己生命的导演,我们的故事需要我们自己来演绎,我们才是故事的男主角,不能让其他人抢走了我们的主动权,怎么做怎么走我们自己规划设计,找到真正的自我,让这个世界少了你而感觉到遗憾!

我的读后感是以从网上搜到的九个模块为基础,自己填写而成,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我选择了这本书作为突破桎梏的蓝本,起码到现在我自己认为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像古典老师说的,一个人可以为自己认为的事情而努力,但一旦发现错误的时候要立即停止,错误的努力不不努力要可怕的多,如果方向错了,那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的。就跟南辕北辙一样,因此在给自己定位时,一定要找准,然后去实现它!

正如俞敏洪对此书的评价:让我们的生命有自己的价值。诚然,既然上帝赐予我们生命,我们为何不珍惜?我们应当珍惜每一秒钟,换一种思考方式,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样我们才会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渴望与期待„„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