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犹太人家庭教育》读后感(汇编)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76-1134717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9-11 10:39: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犹太人家庭教育》读后感

《犹太人家庭教育》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犹太人家庭教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有关《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文章,我便打开看看,文章很简短,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一些方面。

有一个这样的民族,他们只占世界人口的0.3%(数量约为1600万人口)。

但是,他们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来自这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其他民族的108倍。

爱因斯坦、毕加索、马克思、卓别林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犹太人。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有以下几点:

一、鼓励孩子独立

其他家庭:我什么都可以做到

犹太家庭:我什么都可以自己做到!

二、外表并不是一切

其他家庭:“你全身都会弄脏的!”

犹太家庭:(静静看着孩子玩。)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其他家庭:“留一些给你兄弟们。”

犹太家庭:“这些是留给哥哥弟弟的。”

四、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其他家庭:紧盯孩子一举一动。

犹太家庭:相信孩子会做好。

五、凡事都先难后易

其他家庭:你还太小了,我来帮你吧。

犹太家庭:别担心,只要这样脱掉,然后再试一次。

短短的这五点,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但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跟他们是接近的。接下来采用某件具体的`事情来谈谈这五点。

一、鼓励孩子独立。

在园里,当两岁多孩子来到手工区,还不会使用剪刀但很想用剪刀工作,老师会先示范一刀剪的材料,让孩子先观察,然后引领他们使用剪刀,引领他们去一刀剪的材料,刚开始孩子还不会剪,如果拿连续剪或一张纸,孩子剪不下来,就会有挫败感,从而会放弃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要做到鼓励孩子去尝试,用剪刀剪一下就剪断了,让孩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剪的工作感兴趣。让孩子知道我是可以自己做到的。

二、外表并不是一切。

户外的沙池是孩子们的天下,当孩子来到沙池,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当孩子发生冲突了,及时给予帮助。违反规则了,及时告知孩子在沙池工作的规则。老师不会去干预孩子玩沙时会弄脏衣物等等一些事情。

还有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是公告绘画材料,比如:在绘画时不要将颜料弄到身上或手上等等一些约束孩子的词语,老师是不会说的。当孩子在操作时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老师只是静静地观察孩子动态,观察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发展。而并不是担心孩子会弄脏衣物。所以园里会提醒家长备一至两套衣物来园,弄脏了或弄湿了,供孩子换洗就可以了。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园里有这样一条规则:星期一是零食分享日(棒棒糖、膨化食品禁带),星期二是玩具分享日(电动玩具禁带),星期三是绘本分享日,星期四、五什么都不带。

孩子们执行得很好,即使有些宝贝星期二书包里有零食他们也不会拿出来吃的。因为规则已经给到孩子,孩子自然就遵守了。

还有幼儿园里蹦蹦床,它的规则是一次只能进两个小朋友,第三个孩子自然地站在外面等,他还告诉第四个孩子:现在蹦蹦床已经有两个人了,我们需要等待,他们下来就是我和你了。只要把规则公告给孩子,并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然形成啦!

四、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我们每天中午会安排两位孩子做值日生,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老师事先公告值日生的规则,擦哪些地方,然后各司其责,他们在打扫时,老师一边搞卫生一边观察,适时给予引导,但不会去干涉。还有每星期五的下午是我们的清洁日,老师也是一样公告今天要清洁的地方,然后大小组分开区域清洁卫生,老师边工作边观察,相信孩子会越做越好,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

五、凡事都有先难后易。

两岁多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穿鞋,不会穿脱裤子是很常见的,但孩子要换鞋进入室内时,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

这时老师会引领宝贝:“要穿这双鞋,首先我们要干嘛呀?”

“把它带子拉开,”说完就自己拉开了

“哦哦,然后呢?”

“脚踩进去。”

“嗯,是的,脚踩进去的时候,注意把鞋的舌头拉一拉,然后手指深进去拔一拔。”

孩子就会示范着去做,鞋子就穿好了。

“老师我会穿鞋子啦!”

“是的,老师看到你把鞋子穿好了。”

这样孩子就有成功的喜悦。

一次的引领是不够的,多次引领之后自然习得这一穿鞋的能力了,坐下来陪伴很重要。

穿脱裤子也是一样,引领孩子把手放在裤腰的两边,老师的手也放在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往上提,老师的手只是辅助作用,多次引领孩子掌握了这一能力,自然就会穿脱裤子了。老师只要给到这样语言:“老师看到你把鞋子穿好了,老师看到你把裤子穿好了。”这样的语言是给孩子结果的肯定。从不会到会,从难到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师的作用是引领,不是帮,是鼓励而不是表扬,是表述结果给予肯定,让孩子找到自信。

让孩子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我们的园里的孩子感到幸福,更离不开谢谢家长的信任,希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与世界接轨。

第二篇:犹太人读后感

《犹太人》读书笔记

刘娅昕

作为一名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读书是一个不错选择,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而且要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读完之后一定要有收获,要有总结。

我最近在读一本名叫《犹太人》的书,犹太人将智慧和知识当做最宝贵的财富,而物质的财富不过是生存和生活的一种手段,只有掌握了知识,拥有了智慧,才能使财富以精神的形式永远在于头脑中。犹太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他们经历了34次大移民。1881年大量的犹太人移民美洲,犹太人对美国怀有很高的期望,美国也有反犹主义,但是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实力和地位的提高,已足以遏制任何反犹浪潮。当今的犹太人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控制,远远超过任何别的族裔。美国犹太人群星灿烂,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巴菲特是犹太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媒体由犹太人创办。美国几乎所有大电影公司都是由犹太人创建,如派拉蒙,米高梅(创建了奥斯卡)。100多名诺贝尔奖美国得主中,半数是犹太人。他的得奖人数是各族平均数的28倍,咱们华人却连各族平均数都达不到。我所叙述的这些只是本人在书中看到的一部分。犹太人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我刚读到这里的时候也很纳闷犹太人是怎么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犹太人有自己的民族特征与信仰。我要说犹太人的人生目的是“吃”,你会信吗?没错他们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了吃。犹太人用餐时绝对不谈不愉快的事情,有关政治及战争,宗教迫害的话题是决口不提的。他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把赚来的钱毫不吝啬的花在吃上。为了吃好他们必须拼命地赚钱。犹太人学习方式是自我挖潜。事实上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和经验,每个人都有其可发挥作用之处。拿破仑有句名言“世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经验自己可以去积累也可以学习别人的。知识不一定从课本来,也可从生活里磨练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在动机是一样的是宝贵的。孙中山先生说过“人不是生而知之,乃是教而后知”。犹太人有着有孜孜不倦,不断求知的精神。犹太人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其中又以教育上的投资为第一。知识是特殊形式的资本它往往起到放大其它资本的作用。我们知道以色列是一个小国,资源贫乏且沙漠比重大。但是它却有丰富的人才,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移民到自己的祖国,他们带来财富,知识,技术,以色列迅速崛起。这个国家有世界上最高的教育水平,拥有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以色列独创了举世闻名的农业技术,拥有世界一流的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苦难的历史铸就了他们独特的信仰。在大散流的历史中,犹太民族熬过了一个个充满辛酸和屈辱的漫漫长夜,但是犹太民族又经历摧残而不变,成为一只振翅于黎明中的经历更生的凤凰。

通过读此书,我从中感受到了犹太民族的智慧。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大环境里,我们难免有些浮躁,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找到我们的人生目标,可以获得一些行走人生的方法,也可以汲取一些精神上的营养,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和触动。

刘娅昕 2105--202_上学期十月份教学反思

第三篇:关于犹太人家庭教育的历史性论文

关于犹太人家庭教育的历史性论文

为了解释在智力取向的活动中犹太人的优势之谜,人们提出了无数的理论。其中,国外一位作家在书中写道:“犹太人家庭是学问受到高度评价的地方,在这个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就是这一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为此,我们来了解一下,犹太人的家庭教育究竟有哪些特点。

书是甜的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因为“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当然,这种做法有一些象征的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而被禁止。犹太人不焚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有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人。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犹太人不仅非常重视知识,而且更加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并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慧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不无关系。

抢不走的宝贝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由于历史上的犹太人不断遭受迫害、财产被掠夺,房屋被烧毁,人民遭驱逐、屠杀,从而使追求知识、增长智慧成了犹太人的一种防卫机制。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

学者比国王伟大 当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时,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犹太人历来尊崇学者,使拉比---教师和智慧的人得到极高的声望。在古代的犹太社会里,凡是被称为“他尔米特·赫里姆”,即精通犹太法典者,都不必缴税,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心力,对整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贡献,所以不但不让他们缴税,而且要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为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在犹太社会里,教师甚至比父亲还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人的话,孩子一定会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传授知识的教师非常重要。以后,当学者的声望从宗教学问转移到世俗学问上时,大学里的学位特别是高学位成了犹太学生追求的目标。

对一个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家庭中有一位或几位博士更为荣耀的了。其结果是在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种专业人才,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犹太人的教育观念非常强,他们背井离乡时都是先带书一起逃,在家里书有崇高的地位。我知道,在犹太人的世界里,父亲有教育儿子的责任,而母亲有教育女儿的责任。学校虽然作为教育机关,却不负有这种责任。《圣经》要求“尊敬你的父母”,反过来,父母必须能够做到让孩子们尊敬自己。

教育的本质不限于知识这个层次,还有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上产生的敬畏和尊重的意识。这些就是犹太人对教育的认识。如果只是让孩子们学习,他们自己却只关注电视和高尔夫什么的,这样的父母是没有教育子女的资格的。因为,首先应该学习的是父母。这可以反映犹太人教育的现实情况。体罚是受到承认的。犹太教认为“如果容忍孩子的反抗,会让他们没有约束,产生仇恨”。盲从和反抗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对社会来说,对有远见卓识的权威的服从是绝对需要的。体罚的情况下,也绝对禁止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牢记“爱抚加惩罚”这种恩威并用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是威胁也不是哄骗,更不是通过练达的手段来调教人。就像“爱你的邻居像爱自己一样”,教者需先尊重自己然后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所以,犹太人认为:教师只在讲台上高谈阔论不是为师之道。同时,如果老师和学生彻底地打成一片,没有主宾之分,那老师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老师站在讲台的中央时便是支配者和权威,或者就是学问和《圣经》本身。学生在权威面前应该谦虚,但有时候学生可以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知识点或是自己的灵感。在犹太人当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超越形式的、相互尊敬的关系。虽然中国人智商最高但都是小崇明 都是人际关系 互相拆台方面的.负面的多

犹太人的聪明1,经济原因:据上世纪90年代的一份经济学报告指出,世界上36%的财富掌握在在犹太人的手中,犹太人的经商才能非同寻常,但是他们的手段虽不能用不择手段拿来形容,但忽略人情,一板一眼的近似冷酷的方式多少让人难以接受 2,文化原因:犹太人中的天才遍布各个领域,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生物技术领域的天才不胜枚举,物理学中的奇葩,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 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闻名全球的心理学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ond Frued),政治领域的伟大领袖卡尔.马克思(Karl Max)都是犹太人出身,确是20世纪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虽然勤奋刻苦是功成名就的主因,但天才的形象却更能让人们接受。3,犹太人的才能不容置疑,但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国家的政治作风却不叫人称赞,我们眼中队犹太人的不良印象大概能从这个角度得到更多百分比的答案,中国人可谓是犹太人的恩人,对二战时的犹太人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但当今的犹太人政策的确令许多中国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对犹太人的厌恶,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于其种族缺点的放大,也许略带一些对其天才色彩的嫉妒和羡慕,但自二战以来这种印象一直没有得以大的改善,犹太人本无罪,是历史车轮稍稍倾斜和人性中的固有瑕疵成就了世人此种看法,同时也成就了犹太人略显悲剧的民族色彩。

有句犹太格言说:智者懂得真理,所以能化腐朽为神奇.犹太人对教育的热情早就是人所共知了。在希伯来语中,教育是“hinukh”,有服务﹑奉献之意。就是说,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能为上帝和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犹太人的历史教育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向犹太人学习教子

犹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但犹太人民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民族。无论在全球金融界、商界还是科学界,他们拥有的财富比重始终独占鳌头,这与犹太人独特的教子方式密切相关。

父母感悟: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语)。犹太人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身为父母应向犹太人学习,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像犹太人那样,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首先,关键是他们看待学习的方法

第一,据说犹太人给孩子的书上,涂蜂蜜,让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所以犹太孩子从小就对书有好感,喜欢读书,就像品尝蜂蜜。

第二,犹太人的家庭,犹太人对于子女的婚姻特别看中,比如女儿首先要嫁给学者,如果自己的女儿嫁给学者,死都愿意。

第三,犹太故事,犹太家长常会问孩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只能带走一样东西,你带走什么,当孩子说金钱的时候,家长就会说:带走知识,因为金钱会用完,而知识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金钱。

第四,犹太孩子从小就不信任任何人,包括父母,知道凡事都要靠自己,例如,父亲会骗孩子过来,然后突然绊倒他,孩子就知道父母在骗他,他就再也不信任任何人了。

当然其次,也有地理和历史因素。

犹太人自从巴比伦之囚后,就再也没有自己的家园,之后的数千年,永远分散漂泊在欧洲大陆,以及长久以来的航海经商,异地生活,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新鲜的理念和事物,再加上他们的教育,让他们对于知识有更多的追求,以至于淘汰掉一些族群内的智商较低的人,也就是说一直处于优生状态,物竞天择,淘汰掉弱者,让他们的种族全体智商普遍升高,所以成就了今天的犹太人

第四篇: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人历史读后感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在犹太人长期生活的欧洲,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下达过驱逐令。世界其他地区的统治者也往往借助驱逐手段对犹

太人进行迫害。翻开历史, 可以看到驱逐犹太人的事件屡屡发生, 从未间断过。早在亚述和巴比伦帝国时代, 犹太人便遭驱逐。罗马人也曾多次以犹太人不适在耶路撒冷居住为由对其进行驱逐。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绘的犹太高利贷商夏洛克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欧洲人心中对犹太人的偏见。希特勒也曾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表达了自己对犹太人的憎恨,可是这个民族却生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世界上极为成功的民族,世界上的杰出人士中,几乎各个领域都有犹太人的身影: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J可罗,P.A萨缪尔森,西蒙、经济理论专家-----大卫.李嘉图、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商人------罗斯柴尔德家族:老罗斯柴尔德-----尼桑.罗斯柴尔德、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10亿富翁,石油大王 美孚公司------洛克菲勒······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民族?我将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我认为,犹太人能生存至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他们非常重视整个民族的人的知识教育,这里先举一个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在犹太人种族里,当他们的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们去尝一尝书上的那一滴蜂蜜的味道。第一感观和知觉上,让孩子就懂得蜂蜜是甜的,书本也是甜的道理。使人从小就像爱吃蜂蜜一样爱啃书本,在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热爱读书学习的烙印。而且对孩子从小进行启发式学习教育,这不仅是一个或两个母亲这样做,全民族都是如此,把蜂蜜滴在孩子的书本上,变成犹太人的良好习惯和有效的手段,并当作传统发扬光大。在犹太人眼中,学习不只是学习,而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自行创造出新的东西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另一个教师,也不是人的拷贝,而是在于创造一个新的人.世界之所以进步即在此.犹太人也蔑视一般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创新.实际上,学习应该是怀疑,思考,提高知性能力的过程.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肯学习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孜孜以求在知识海洋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对形成犹太人所特有的计划谋略与智慧发挥了文化滋养的作用。可以想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或知识缺乏者在世界舞台上根本不会有运筹帷幄的智慧。这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2.永恒的探索心境,犹太人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敢于发问。

3.广泛与各民族交流、接触,仅就肤色来看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过接近二千年的流浪,和当地人的通婚,使到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种多样,有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和黑种犹太人,及印度和拉美的亚肤色的犹太人。

最后以一首犹太古谚作为本文的结尾 《贤人七德》 一 不班门弄斧 二 不打断别人说话 三 不急于求成 四 提问要有针对性 五 解答要符合情理 六 谈话要有始有终 七 做事要立足于实际

43 YF

第五篇:教师手记:读《犹太人家庭教育》有感

教师手记:读《犹太人家庭教育》有感

罗菁 黄山市东方智能婴幼园

一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有关《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文章,我便打开看看,文章很简短,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一些方面。

有一个这样的民族,他们只占世界人口的0.3%(数量约为1600万人口)。

但是,他们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来自这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其他民族的108倍。

爱因斯坦、毕加索、马克思、卓别林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犹太人。

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有以下几点:

一、鼓励孩子独立

其他家庭:我什么都可以做到

犹太家庭:我什么都可以自己做到!

二、外表并不是一切

其他家庭:“你全身都会弄脏的!”

犹太家庭:(静静看着孩子玩。)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其他家庭:“留一些给你兄弟们。”

犹太家庭:“这些是留给哥哥弟弟的。”

四、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其他家庭:紧盯孩子一举一动。

犹太家庭:相信孩子会做好。

五、凡事都先难后易

其他家庭:你还太小了,我来帮你吧。

犹太家庭:别担心,只要这样脱掉,然后再试一次。

短短的这五点,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但又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跟他们是接近的。接下来采用某件具体的事情来谈谈这五点。

一、鼓励孩子独立。

在园里,当两岁多孩子来到手工区,还不会使用剪刀但很想用剪刀工作,老师会先示范一刀剪的材料,让孩子先观察,然后引领他们使用剪刀,引领他们去一刀剪的材料,刚开始孩子还不会剪,如果拿连续剪或一张纸,孩子剪不下来,就会有挫败感,从而会放弃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要做到鼓励孩子去尝试,用剪刀剪一下就剪断了,让孩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剪的工作感兴趣。让孩子知道我是可以自己做到的。

二、外表并不是一切。

户外的沙池是孩子们的天下,当孩子来到沙池,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当孩子发生冲突了,及时给予帮助。违反规则了,及时告知孩子在沙池工作的规则。()老师不会去干预孩子玩沙时会弄脏衣物等等一些事情。

还有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只是公告绘画材料,比如:在绘画时不要将颜料弄到身上或手上等等一些约束孩子的词语,老师是不会说的。当孩子在操作时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老师只是静静地观察孩子动态,观察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发展。而并不是担心孩子会弄脏衣物。所以园里会提醒家长备一至两套衣物来园,弄脏了或弄湿了,供孩子换洗就可以了。

三、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园里有这样一条规则:星期一是零食分享日(棒棒糖、膨化食品禁带),星期二是玩具分享日(电动玩具禁带),星期三是绘本分享日,星期四、五什么都不带。

孩子们执行得很好,即使有些宝贝星期二书包里有零食他们也不会拿出来吃的。因为规则已经给到孩子,孩子自然就遵守了。

还有幼儿园里蹦蹦床,它的规则是一次只能进两个小朋友,第三个孩子自然地站在外面等,他还告诉第四个孩子:现在蹦蹦床已经有两个人了,我们需要等待,他们下来就是我和你了。只要把规则公告给孩子,并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然形成啦!

四、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我们每天中午会安排两位孩子做值日生,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老师事先公告值日生的规则,擦哪些地方,然后各司其责,他们在打扫时,老师一边搞卫生一边观察,适时给予引导,但不会去干涉。还有每星期五的下午是我们的清洁日,老师也是一样公告今天要清洁的地方,然后大小组分开区域清洁卫生,老师边工作边观察,相信孩子会越做越好,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

五、凡事都有先难后易。

两岁多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穿鞋,不会穿脱裤子是很常见的,但孩子要换鞋进入室内时,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

这时老师会引领宝贝:“要穿这双鞋,首先我们要干嘛呀?”

“把它带子拉开,”说完就自己拉开了

“哦哦,然后呢?”

“脚踩进去。”

“嗯,是的,脚踩进去的时候,注意把鞋的舌头拉一拉,然后手指深进去拔一拔。”

孩子就会示范着去做,鞋子就穿好了。

“老师我会穿鞋子啦!”

“是的,老师看到你把鞋子穿好了。”

这样孩子就有成功的喜悦。

一次的引领是不够的,多次引领之后自然习得这一穿鞋的能力了,坐下来陪伴很重要。

穿脱裤子也是一样,引领孩子把手放在裤腰的两边,老师的手也放在相同的地方,让孩子往上提,老师的手只是辅助作用,多次引领孩子掌握了这一能力,自然就会穿脱裤子了。老师只要给到这样语言:“老师看到你把鞋子穿好了,老师看到你把裤子穿好了。”这样的语言是给孩子结果的肯定。从不会到会,从难到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师的作用是引领,不是帮,是鼓励而不是表扬,是表述结果给予肯定,让孩子找到自信。

让孩子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我们的园里的孩子感到幸福,更离不开谢谢家长的信任,希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与世界接轨。

《犹太人家庭教育》读后感(汇编)
TOP